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环保大师-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寒摆手:“不碍事。”

    两人随即进了吴院士的办公室,分别落座。

    “小林同志啊,你创办的万象公司我也有常常关注。为国家环境做了那么多的贡献,万象实在是让人佩服……”吴院士笑着说道。

    “听说万象准备建一座办公大楼,你们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建筑学院一定会尽力帮助你们。”

    林寒斟酌着说道:“吴院士,我对建筑什么的基本算是一窍不通。心里虽然有些想法,但多半也都是不切实际的东西。”

    “有什么想法,你直接说就是了。到底切不切实际,让我来帮你看看。”

    林寒犹豫了一下:“那我就直说了……您觉得,在汉东省云州市建一栋千米高楼的可行性以及造价,大概是怎么样的情况?”




第208章 造价

    “千米……”

    吴贤院士扶了一下眼镜,沉默了一会才说道:“单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看,建造千米大厦是完全没问题的。”

    “但造价……恕我直言,虽然万象盈利状况非常出色,但建造这样一栋大厦,确实是有些不切实际了。”

    林寒说道:“据我所知,目前的世界最高建筑,高达八百多米的哈利法塔,耗时五年,造价不过才15亿美元左右。”

    “五年支出15亿美元,似乎也并不是什么难以承受的代价。”

    吴院士摆了摆手:“不一样的。”

    “首先迪拜的这座地标是‘塔’,既然是塔,总面积就相对小很多,建筑除了看高度,也是要看总面积的。”

    “另外,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风力才是增加高度的最大限制,塔的结构更利于抵抗风荷载,又能节省一些。”

    吴院士顿了顿,接着说道:“而且迪拜远离地震带,地震设防烈度只有六度。”

    “相比之下,我国首都的地震设防烈度有八度,沪上为七度,川省部分地区为九度……”

    “云州市邻近郯庐地震带,而郯庐地震带自大约三十年前起,就被国家地震局列为重点监视区,设防烈度保底也得七度。”

    林寒听了,脸上不由一阵变化:“那您估计,在云州市建造一栋千米高的摩天大厦,大概需要多少成本?”

    吴贤院士沉吟片刻:“沪上的中心大厦,总高度632米,结构高度580米,总造价是148亿……粗略看一下,你打算建千米大厦,两三百亿只是保守估计。”

    保守估计两三百亿……

    林寒闻言不由眉头微皱,陷入沉思。

    收拾掉全国大约三分之一的入侵物种,这一波大概能赚到三十亿元以上,算上之前的种种积累,他咬一咬牙,五十亿还是能砸出来的。

    但这两三百亿,确实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拿出来的。更何况,即便有这个钱,他也不可能全砸到建摩天大楼上面。

    吴院士这时笑了笑:“我个人不建议万象现在就建这样一栋千米大厦,否则你们在接下来的至少五年内,将持续投入两三百亿元,平均每年50亿以上。”

    “万一中间资金断裂,搞不好又是另一个巨人大厦……虽说巨人大厦计划的破产,存在一些政府方面的原因,但小林同志,我觉得你还是谨慎一些为好。”

    二十多年前,史钰柱投资建设巨人大厦,总投入12亿。

    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建设过程中资金断裂,已经投入3亿的巨人大厦,被迫成为烂尾楼。

    当时的巨富史钰柱,也因此一夜之间负债无数,成为“华夏首负”。

    当然,这位不屈的“首负”后来又凭借营销“脑绿金”等保健品,卷土重来,不光还清了所有欠款,而且还再次成为一代巨富。

    吴院士接着说道:“云州毕竟是三线城市,其实只要建一个两百米的摩天大楼,就已经绰绰有余了。”

    “央视的总部大楼也不过两百多米,如果选择塔式建筑结构,不光稳定性可以大大提高,建设成本也可以节省不少。”

    看来暂时也只能这样了。

    毕竟千米大厦,那么雄伟的世界级建筑,即便建起来了,在云州市能不能充分利用还要两说。

    虽然有些失落,但林寒也明白做事不能好高骛远的道理,当即点了点头:“既然这样,不知道您是否可以给我推荐一位设计师?”

    吴贤院士思索了一会,随即一笑:“我有个学生叫谭建峰,他本科、硕士都是在你们汉东省南东大学念的土木工程,博士是跟我读的建筑,现在在广洲工作。”

    “他对超高层建筑有很深的研究,甚至有些狂热……而且,我记得他的老家好像就是云州,应该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

    ……

    经吴老先生介绍,林寒最联系到了谭建峰,两人相约在广洲的一处饭店见面。

    不过让林寒感到十分意外的是,这位谭建峰不光老家是云州,高中居然也和他是一所学校。

    其实想想也正常。在一系列升学考试中,经过层层选拔,绝大部分的尖子生最终都被集中到了名校,不管大学还是中学,甚至某种程度上小学也是。

    青林县中在云州市独占鳌头,但凡从云州考入重点大学的,多数都是这个学校出来的。

    没几天,林寒见到谭建峰的瞬间,就明白过来为什么吴院士说他对超高层建筑“有些狂热”了。

    “谭学长……你好。”

    林寒仰起头,看着身前这个2米多高的男子,不禁感到有些汗颜。

    “林总你好。”

    谭建峰虽然长得高耸,但面相却相当斯文,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笑眯眯的模样。

    两人握手,林寒便感觉到,自己的手仿佛正被一张巨大的磨盘裹住。

    落座之后,谭建峰便说道:“之前在电话里,你说万象准备在云州建一个地标,两百到三百米,是这样吧?”

    林寒点头:“本来我想建一个千米大厦,不过和吴院士了解一番之后,还是决定……”

    “千米大厦?”

    谭建峰似乎愣了一下,随即眼中仿佛闪着光,说道:“你真打算建个一公里高的大厦?”

    “本来是有这个打算,不过考虑到现实条件,觉得还是改成两百多米比较合适,而且最好是塔式建筑。”

    谭建峰微微皱眉,沉默了一会,随即又问:“那以后呢,你还想不想建公里级的大厦?”

    “这个还是看情况吧,毕竟是世界级的超巨型建筑工程。一个楼几百亿,都快赶上青藏铁路了。”

    谭建峰咳了两声:“公里级大厦,其实很可能比青藏铁路要贵不少。”

    林寒一怔:“难道你做过具体的计算?”

    “当然做过,而且不止一次。”谭建峰似乎有些振奋。

    “我在刚读硕士的时候,就着手设计了一个有些特殊的公里级摩天大厦方案,修修改改,直到去年才算勉强完善。”

    林寒忍不住问道:“有些特殊?什么意思?”

    谭建峰犹豫了一下,盯着林寒看了好一会才说道:“你先告诉我,你以后打不打算建千米……不对,是公里大厦?”




第209章 十次方

    林寒默然片刻,随即微微点头:“当然想啊,如果可以,谁不想缔造一个空前的伟大工程。”

    谭建峰眼中顿时明亮起来:“也就是说,只要客观条件允许,你一定会建这栋一公里高的超级大厦了?”

    “没错。”

    谭建峰闻言,不由一阵激动。

    他这个两米多高的大块头一激动,坐在对面的林寒,甚至能感觉到地板传来的震动。

    林寒咳了两声:“那个,能和说一下你设计的那个方案吗?”

    “当然可以。”

    谭建峰当即从随身携带的*屏蔽的关键字*包里取出一叠文件,递了过去。

    “这个公里级超高建筑的设计方案,我称之为‘十次方’,是我长久以来的梦想……”

    林寒有些诧异:“十次方?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谭建峰解释道:“因为它的高度是2^10米,也就是1024米。”

    1024……

    作为一个曾经的程序员,林寒听到这个数字,不由生出几分亲切感,暗暗点了点头。

    接过设计方案,翻开第一页,入眼就是一座宏伟建筑的透视图。

    这个建筑由两部分组成,下面是一个四棱台状结构,看上去有点像是一个底座。

    在这个底座上,则是一个类似加高金字塔的修长结构,靠近塔尖的部位还有四个凸起的长三棱锥,贴在建筑体的四面。

    (这个形状差不多就是,四棱台上托着一个加强版“泛美金字塔”。)

    以林寒作为一个外行人的眼光来看,这个十次方大厦的视觉体验确实不错,完全称得上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颇有几分神秘感。

    谭建峰说道:“十次方的3d模型,我特意为它建了一个网站,网址就是1024……如果你想看3d模型的话,直接登陆网站就行。”

    林寒点头:“1024网是吗,我会去看的。”

    谭建峰往前凑了凑,指着透视图介绍起来:“这个‘十次方’,也属于一种塔式建筑。占地面积大约是26万平方米,底座高度256米,塔身高度768米。”

    “在底座和塔身之间形成的方环形空白区域,可以当做是一个高空广场,总面积大约相当于四个标准操场,能够为集会、演唱会等活动提供场地……”

    听着谭建峰口若悬河的讲解,林寒也渐渐发现,这座超级大厦实在堪称宏伟壮阔,一旦建成,绝对是史诗级的工程。

    单从高度来看,迪拜那座八百多米高的哈利法塔,就算再加高也撵不上。

    至于那个高空广场的设计,更是让林寒觉得眼前一亮。

    “这个‘十次方’看起来确实不错,而且以你的水平,精心设计了这么多年,我相信它的工程学设计也绝对十分完美。不过,它的总造价大概是多少?”

    不要说一公里的高度,就是其26平方米的占地面积,也是和苹果总部大楼不分高下,并列第一。

    高度第一,占地面积也是第一,造价……

    谭建峰伸出一根手指头:“一百亿。”

    林寒一怔:“一百亿,这么便宜?”

    之前吴贤院士才分析过,千米大厦,保守估计也得两三百亿的造价。

    这才一百亿,确实太便宜了。

    谭建峰补充道:“美元。”

    “……”

    闻言,林寒顿时有种无力吐槽的感觉。

    一百亿美元,这都赶上两个青藏铁路了。青林县一年的gdp都没这么多。

    他平复了一下心情,又问道:“你刚刚不是说,这个设计方案有些特别的地方吗?特别在哪里?”

    谭建峰咳了两声:“之所以会达到一百亿美元这样的天价,主要是因为我在这个十次方的设计方案里面,采用了一些装配式建筑的思路。”

    “装配式建筑?”

    谭建峰点头:“你可以简单理解为组装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本身有很多优点,如建造速度快、建筑质量高、部分建筑模块可回收、易于改建增建……可以说,装配式建筑就是未来建筑领域的大趋势,但由于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所以成本会较高一些。”

    他接着说道:“在‘十次方’的方案中,经过我的反复设计与改良,这个建筑可以被分割成16个模块,在关键部位采用装配式结构……”

    “如果你暂时只需要建一个两百多米的普通塔式建筑,那么建造这个‘十次方’底座四棱台的一角即可,最高256米,造价不会超过50亿*屏蔽的关键字*。”

    “等资金充裕之后,就可以从建造棱台底座的其它三个角开始,逐步展开接下来的计划。”

    “在底座部分,由于广阔的占地面积,四个角的建设完全可以做到互不干扰,也就是可以一边建造,一边使用,直至开始建造塔身。”

    林寒想了想,随即说道:“也就是说,如果在底座建造的过程中,突然资金不足了,那么已经建成的部分也不至于完全变成烂尾楼,而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可以利用?”

    谭建峰踌躇着说道:“差不多,但也不太对。”

    “各个建筑模块的配装式结构,成本都是相当高的,如果作为主体的‘十次方’没能建成,这些配装式结构基本就算浪费了。哪怕没变成烂尾楼,依然损失惨重。”

    他接着说道:“所以我才问你,到底打不打算建千米大厦。如果确定要建,并且有把握在未来建成,那这个方案对你来说,就是全世界最好的设计方案。”

    “如果你还拿不定主意,或者没把握建千米大厦。那我的这个方案,反而是全世界最差的设计方案。”

    “是最好还是最差,就看你的决定了。”

    按照谭建峰说的这一系列步骤,第一年的建设投入大概是40…50亿元,勉强处在林寒目前的承受范围之内。

    这个投入比一般200多米的塔式建筑造价要贵一些,但放到“十次方”的设计中去看,倒并没有什么浪费的地方。

    况且这笔投入又不是一次性付清,一年的时间,以他现在的能力,足以承担无虞。

    1024米……

    林寒很快就做出决定:“既然如此,这个‘十次方’,就是以后万象总部大厦的设计方案了!”




第210章 黄花梨(长章节)

    “十次方”的一个角、万象实验室、垃圾发电厂、生物冶金厂……

    这一系列项目算下来,林寒刚赚到的几十个小目标,转眼就快要重新见底了。

    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没错,但前提也得是去赚啊。

    所以在离开东广省之后,他就马不停蹄地跑到南海省,接手南海省的入侵物种治理任务。

    作为华夏面积最小的省份,南海省只有不到四万平方公里,以完全生物权限的覆盖能力,扫上两次就绰绰有余。

    经过完全生物权限“反绿buff”的扫荡,入侵植物毫无疑问是死绝了。

    但让林寒感到有些棘手的是,对他来说最难缠的巴西龟,居然是南海省入侵动物里面的主力大军。

    这东西命硬且长,又不便收集,相当麻烦。

    只是这玩意在南海省数量很多,如果不清理一下,说不定会影响消灭30%入侵动物的任务目标。

    “盖亚,生物权限可不可以让巴西龟自己跑到海里?”林寒在意识中问道。

    巴西龟属于淡水动物,而淡水动物和海洋生物,一旦进入彼此的领域,急剧变化的渗透压,会迅速导致它们死亡。

    海洋动物到了淡水,下场是被水“撑死”,淡水动物到了海水,下场就是脱水而死。

    南海岛面积小,且水系发达、四面环海,如果可以让巴西龟自己游进海里,应该也花费不了太长时间。

    盖亚稍稍沉默了一下,才说道:“这个……其实我也不太清楚。”

    林寒一怔:“什么意思?”

    盖亚解释起来:“生物的进化方向,就是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生存。所以如果你控制特定生物去赴死的话,就相当于违背生命的根本愿望,效果肯定要打一些折扣。”

    “到底会打多少折扣,这个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像微生物、植物等完全没有智力的生物,当然不存在这种问题。而如果是猿猴一类,你让它直接去跳崖,它多半是跳不下去的。”

    一般来说,越高等的生物,就越是怕死惜命。

    灵长类中最强壮的银背大猩猩,单从身体硬件水平来看,和老虎狮子未尝没有一搏之力。

    但实际情况却是,银背大猩猩对上狮虎,几乎从来就没赢过。

    这其中的原因,除了狮虎本身的战力之外,大猩猩更怕死、战意薄弱的性子也不容忽视。

    林寒说道:“也就是说,当巴西龟感受到生命威胁时,可能会有一部分逃离?”

    “是的。不过你说的这个,也确实是个可行的办法,小型的淡水动物一旦碰到海水,脱水症状发作是很快的。”

    林寒点头:“能消灭多少就消灭多少吧,反正南海省面积不大,也不怎么用跑。”

    南海省的面积,只比完全生物权限的覆盖能力略大点,他一个人驾车在中部地区的高速公路上稍微开上一会,就足以覆盖全省。

    当天晚上,整个南海省的野生巴西龟都行动起来,从各自藏身之地,仿佛集合一般,赶到就近的河流水域……

    由于在水中行动更为迅速,加之南海省面积小却水系发达,所以这些野生巴西龟一经出发,很快就汇集到几条指定的大河之中。

    这几条指定的大河,全部都是直通大海,野生巴西龟们只要顺流而下,就可以迅速奔赴到大海之中。

    然而一下海,接触海水没多久,巴西龟的身体就开始出现脱水症状,生理状态一团混乱。

    在死亡的威胁下,一小部分巴西龟出于强烈的求生欲望,挣扎着试图逃离海水。

    这些“精英巴西龟”,有的在丧命之前成功逃离海水,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活了下来。

    有的虽然暂时逃离了海水,但由于脱水过重,苟活了一阵,最终还是没能躲过这一劫。

    有的则没能成功逃离,跟着主流的巴西龟,一并葬身大海。

    一夜之间,南海省人民就震惊地发现,在四周的海岸附近,赫然多出了无数的巴西龟尸体,有的被冲到岸上,有的则四仰八叉地浮在海里,场面可谓是蔚为壮观。

    当然还有的沉入水中,被一些海洋生物拿来填了肚子。

    相关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涌来,大量的照片在网络上疯传。万象横扫巴西龟的消息,自然又是引起人们的一致赞誉。

    事后经过粗略统计,推算出整个南海省的野生巴西龟已经被消灭了90%以上,万象的清理工作又一次成果斐然。

    剩下那不到10%的巴西龟虽然得以苟活,但却都是永久丧失生殖能力的太监龟,俨然已经不成气候。

    海岸周围的巴西龟尸体,大部分被收集起来,经过高温蒸煮杀菌灭活,并做了一定的防腐处理之后,就被当做有机垃圾运走了。

    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大概就是说,某三线网红公开发表言论,谴责万象伤害小乌龟,罪孽深重,枉为人类云云。

    然后有人第一时间列出证据,说明巴西龟是生态杀手级的入侵动物,狠狠批判一番的同时,还带动全民一起声讨。

    这件事几乎在网上掀起一阵狂潮,热搜居高不下。

    林寒稍微了解之后,莫名觉得有些奇怪,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是刘语风借着刚成立不久的万象传媒,自导自演搞了个大新闻。

    把一个普通三线网红打造成一个超级负面网红,同时也让那个带头声讨的人一炮走红,而且还无形之中给万象刷了一波声望。

    套路之深,让林寒一阵汗颜。

    ……

    处理完巴西龟之后,南海省的入侵物种治理任务就基本完成了,各方共计四亿多元的清理费,也陆陆续续到账。

    正当林寒准备离开南海省的时候,南海省省会洋口市市委书记,张书记却亲自给他打了个电话问候。

    这倒让他有些诧异,毕竟是省会城市的市委书记、省委常委,副省级大佬亲自问候,肯定不是说废话来的。

    “黄花梨?”

    电话里,张书记说道:“没错,就是举世闻名的南海黄花梨。”

    黄花梨,学名为降香黄檀木,原产南海省,是明清硬木家具的名贵用材。

    由于其色泽黄润、材质细密、纹理柔美、香气泌人而备受人们推崇。

    种种优异的木材特性,以及稀少的数量,让黄花梨的价格一直都居高不下,每吨木料的价格高达数百万元,在炒上天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千万。

    在信息闭塞且无人管理的时代,一些农民常常将野生黄花梨砍伐拿回去自用。

    后来有人注意到这一现象,便专门在乡下地区收购黄花梨木,然后高价卖出,以此赚取暴利。

    随着黄花梨木名气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高,偷砍的人自然而然地便多起来,大量野生树木都遭受了灭顶之灾。

    现在的野生黄花梨,已经是国家级保护植物了。

    张书记叹了口气:“黄花梨可以说是南海省的一张名片,但现在的情况你多少也了解一些……以黄花梨闻名的南海,其实已经没有多少有实际价值的黄花梨了,野生的更是几近灭绝。”

    林寒想了下:“那您找我是为了?”

    “万象大面积绿化艾拉善的事情,我当然也是知道的,听说你们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所以就特意来问一下。”

    顿了顿,张书记接着说道:“我想问一下,你们的技术,对黄花梨是否也有效?”

    林寒说:“我们确实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但效果主要体现在初期,植物体成熟之后,增幅就不是特别显著了。”

    听到这个消息,张书记不光没气馁,反而有几分大喜过望:“真的有效?”

    “黄花梨生长缓慢,没有百年时间,根本就不堪大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