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环保大师-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辆小客车稳稳行驶在马路上。

    透过两侧的窗户可以看到,车里赫然有一群十几岁的少年,正趴在窗前,用充满惊奇和兴奋的眼神,四处张望着外面的景色,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地交谈。

    这些少年大多肤色偏暗,瞳孔明净,长相仿佛是黄种人和黑种人的混血儿,带着几分异域风格。

    他们嘴里说着的语言,听上去十分拗口,既不是中文,也不是英文日文等常见的语种。

    毫无疑问,他们来自远方……

    客车最后一排座位的角落里,正坐着一个有些瘦弱的身影,看上去只有十一二岁,在这一车的少年中颇为显眼。

    他一手扒着车窗窗帘,一边望向窗外的车水马龙,眼中时不时地闪过几分惊奇的色彩。

    这时,一辆电动车从客车不远的位置经过,驾驶着电动车的,赫然是一个十几岁的华夏少年。

    华夏少年一边驾驶着电动车,耳朵上还戴着一个蓝牙耳机,脸上带着些淡淡的笑容,看上去从容无比。

    “哇!这是什么!”

    坐在瘦弱少年身旁的另一个少年,仿佛发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连忙凑了过去,瞪大眼睛看向窗外的那辆电动车。

    “不是自行车,也不像摩托车,好神奇!还有那个人耳朵上的东西是什么,东帝汶好像也没有……”

    “……这就是华夏啊,有这么多好玩的东西,真想现在就下去看看……”

    他凑在窗前,脸上忍不住露出向往和心痒难耐之色。

    “那个,你能不能让一下?”

    他转头一看,却见一个瘦弱的少年正被他挤得紧靠着座位,面带窘迫。

    “不好意思,哈哈……”他挠了挠头,坐回了自己的座位。

    正想要再说些什么,他看着瘦弱少年忽然一怔,仿佛是想起了什么。

    “诶,你是不是古斯芒?”

    “我是古斯芒,你认识我?”瘦弱少年有些奇怪地说道。

    另一个少年睁大眼睛:“你就是沙维尔古斯芒?整个东帝汶,「林寒奖学金」唯一一个破格录取者?”

    古斯芒有点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少年见他承认,紧接着又问:“我可早就听过你的大名了!跟我说说,你是怎么破格录取的?”

    古斯芒犹豫了一下:“其实没什么,就是数学和物理考了满分而已……”

    少年闻言,顿时眼珠子都要瞪掉了:“数学物理满分?你确定你做的是「林寒奖学金」的试卷?”

    “也不算太难吧……”

    少年作出十分夸张的表情:“还不算太难……真不知道该说你什么好。”

    “我可听说了,「林寒奖学金」的考题难度,比华夏国内的很多中考试卷还难,尤其理科四门,简直就是送命题!这一车的奖学金获得者,数理都考到八十分以上的,说不定就你一个人了。”

    “像我理科才刚及格,要不是中文考得高,恐怕都拿不到奖学金……哎对了,你中文考多少?”

    古斯芒挠了挠头:“呃,中文刚刚及格。”

    少年点头:“还好你中文及格了,要不然数理再高估计也不可能破格录取。那你其它科目呢?”

    “除了理科和中文,其它都没及格……”

    “……”

    这一车的少年,正是来自东帝汶的“林寒奖学金获得者”。

    经过选拔之后,整个东帝汶最终有数十名初中生获得了,前往华夏顶级高中学习的机会。

    在这数十名少年当中,沙维尔古斯芒无疑是最年轻的一个。

    由于今年的「林寒奖学金」是第一次评选,没有统计以往的综合成绩,所以全部的选拔过程就是两轮考试,尤其以最终的联合考试为重,可谓一考定终身。

    刚从初一辍学不久的古斯芒,为了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几次三番地恳求父亲,让他重新入学并直接跳到初三学习。

    五十八代贫农的老古斯芒,原本不愿再出钱供小儿子上学。

    但在小古斯芒的老师的一再劝说下,他最终还是决定搏一把,把儿子送回了学校,并让他跳级初三。

    只不过,小古斯芒虽然天赋异禀,但毕竟基础差太多。

    而且第二轮试卷比国内许多的中考试卷还要难,所以他最终只考了个“理科逆天,文科全崩”的奇葩成绩。

    按照林寒的意思,奖学金选拔的考试试卷,基本是仿照国内中考模式设置的,一共考察九门功课。

    虽然分值相同,但考察的核心在于中文,所以除中文以外的科目考察,区分度都是相当之低的,及格分数不难拿,想拿高分却难如登天。

    尤其是理科,参加考试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将将及格的水平。

    像古斯芒这种数学物理满分,化学生物接近满分的考生,连出题者事先都没有料到。

    而且经过小学、初中的多次跳级,他今年还不到十二岁。

    好在「林寒助学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及时发掘了小古斯芒的才华,经过讨论之后,基金会与东帝汶教育部一致决定,对小古斯芒予以“破格录取”待遇。

    原本又气又失望的老古斯芒,得知之后顿时喜出望外,当天就把这个消息传遍了全村,挨家挨户地跑过去显摆。

    而小古斯芒,也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东帝汶第一批“林寒奖学金获得者”,坐上人生第一趟飞机,前往他梦想中的东方沃土……

    毫无疑问,只要经过接下来最艰苦的三年奋战,这些拿到了「林寒奖学金」的少年,他们的人生就会彻底改变。

    等回到家乡之后,他们的家庭势必将会摆脱长久的贫困,而他们自己,也会成为东帝汶最顶尖的人物。

    由于载了一车的学生,客车司机不敢开快,用了好一会的时间,这辆车才终于接近了目的地——青林县高级中学。

    远远地,已经有热烈的声音传来。

    一位东帝汶华裔教师从座位上站起来,手里拿着喇叭,朗声说道:“同学们,我们马上就要抵达青林县中了。”

    闻言,一车的东帝汶少年都纷纷激动起来,车厢里顿时有些喧闹。

    “要下车了!”

    “华夏!华夏!华夏……”

    “安静一下。”

    华裔教师拍手示意,然后接着说道:“青林县高级中学,是华夏最优秀的高中之一。从这里考到名校大学的人数,每年都有数百之多。”

    “在这里,你们不用担心饥饿与寒冷,也不用为了生计与家人一并辛苦地劳作。这里有最优秀的老师,你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地获取知识……”

    “当你们踏入校园的那一刹那,过去在你的身后,未来在你的手中……”

    随着客车缓缓停下,窗外的声音也愈发热烈,青林县中的许多学生老师,赫然已经站在校门口夹道欢迎。

    车上所有的东帝汶少年,耳闻目睹,胸中都仿佛有一股热血在汹涌澎湃。

    “下车吧,同学们!”

    ……

    在青林县中学大门旁边,林寒戴着一副墨镜,和吴项副校长站在一起,谈笑着闲聊起来。

    “本来打算过两天跟你呢,没想到你今天自己过来了。”吴项校长红光满面,笑呵呵地说道。

    林寒倚着车,笑道:“我以为我坐这个车也被人发现了,原来是奖学金的事,害得我好一激动。”

    “这第一批奖学金获得者,学校一共接收了多少个?”

    吴项说道:“一共16个人,数量位居全国之首。”

    由于东帝汶的教育条件十分落后,所有华夏最顶级的那些名校高中,都不是特别乐意接收东帝汶的留学生。

    像恒水中学之类,就只是接收了寥寥几个而已,而且这还是在吴项跑了好几趟,亲自游说的情况下。

    也只有青林县中这种在百强名校里垫底的高中,才会由于国际交流较少,从而对这件事十分热衷。

    加上又是林寒的母校,所以才一口气拿了16个名额,都可以专门开个小型留学生班级了。

    当然,不管东帝汶有多落后,那也是“国际交流”,和国内交流明显不是一个档次。

    所以趁着这个机会,青林县中可以说是狠狠出了一次风头,甚至还在央视新闻里露了脸,可把学校和教育局的领导给激动坏了。

    林寒微微点头:“学校打算怎么安排这16个学生?”

    “这个我已经事先安排好了,十六个人会分散插班,并且给他们每个人都配备了几个专门的同桌。”

    林寒有些奇怪:“专门的同桌?”

    吴项笑着说:“就是在他们周围尽量安排一些性格外向、人缘出众的学生,好让他们尽快融入这里的学习氛围,当然也是好让他们更多地用中文交流。”

    两人聊了一会,他随即问:“对了,你今天来学校是有什么事?”

    林寒说道:“青南开发区的事情,您肯定已经知道了吧?”

    吴项点了点头:“郭书记已经和校长说过了,据说在党代会举行之前,开发区计划就会正式公布。”

    “那这段时间,学校准不准备搬迁?”

    青南开发区的发展,是建设云州经济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改变整个华东地区经济格局的核心步骤。

    只要充分发掘出云州市久置不用的先天优势,将之打造成堪比北上广的辐射中心,未来的汉北地区,就是托起万象的雄厚地缘基础。

    而作为汉北地区最强势的名校,青林县中的搬迁,则是关乎青南开发区计划的重中之重。

    只要县中搬过去,青南开发区立刻就会获得教育条件上的优势,为开发区的发展添上一把大火。

    当地年轻人在选择安家之所的时候,肯定要考虑未来子女的教育环境。如此教育优势,必然会对人口流动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遍布华夏各地的火热学区房,就是最好的例证。

    吴项缓缓摇头:“暂时还没有决定,近期估计不会搬过去……毕竟你也知道,县中这样的规模,搬迁不是一件小事,更何况经费还没有下来。”

    林寒想了想:“我给母校捐款三千万,您觉得怎么样?有了这笔钱之后,学校直接开始搬就可以了。毕竟郭书记也是计划的支持者,县里拨的资金不可能拖太久。”

    “三千万!”

    林寒点头:“我希望能够建设云州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教育。未来的青南开发区优势毋庸置疑,学校搬到那里,必然可以拥有更加丰富的资源。”

    “现在的华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等,无一不处在改革的路上。党代会举行之后,大环境的趋势只会更加明显。”

    “近十几年,以恒水中学为代表的模式成为华夏教育领域的新星。而在未来,我希望自己的母校可以走在前头。”林寒缓缓说道。

    “东帝汶只是一个开始,以后会有更多国家的学生,与青林县中展开交流。青林县中本身,也会逐渐面向世界,成为像‘伊顿公学’一样著名的学府。”

    伊顿公学位于英国伦敦,地处白金汉郡泰晤士河河畔,与温莎宫隔岸相望,有五百年历史,是世界最顶级的中学之一。

    那里曾造就过二十位英国首相,培养出了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等名人……

    包括“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贝尔格里尔斯,也是毕业于这所学校。

    吴项沉吟道:“我等会去和刘校长谈谈,有了你这笔捐款,问题应该不大。”

    “那就拜托老师了。”

    在学校的大门口,师生们夹道相迎,当地的媒体也有许多在附近,场面颇为热闹。

    十几个东帝汶少年,一从客车上下来,就不禁东张西望,用无限憧憬的目光打量着四周。

    校门口的一辆辆汽车、电动车,正在天上拍照的无人机,大门附近耸立的电子显示屏,人们手里拿着的各种手机……这一切在他们看来,都是如此的新奇。

    “古斯芒,你看那个人……是不是有点眼熟?”

    “嗯?”

    沙维尔古斯芒闻声转头,却只看见一个戴着墨镜的男子,和路人说笑着,登上了一辆轿车……




第216章 沉迷学习

    巨大的地球仪,在磁悬浮底座闪烁的淡蓝色光芒中,静静地悬置在半空,缓缓转动着。

    在地球仪不远处,地板上赫然铺着一个大软垫,林寒此时正双脚朝天,单手倒立着“站”在软垫上。

    他双腿笔直地并在一起,一只左手支撑着地面,手臂逐渐弯曲,身体绷紧着缓缓下沉。

    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让他那仿佛钢筋拧成的手臂青筋暴起,脸上一片通红,显然是十分吃力。

    随着左臂的逐渐弯曲,他的身体下沉至头部稍稍触及地面,然后左臂一振,整个身体重新向上升起,直至左手恢复挺直。

    终极健身动作——单臂倒立撑!

    作为完成难度最高的健身动作,单臂倒立撑可以说是代表了,人类力量与肢体协调性的极致。

    林寒此前在网上查过好几次,虽然也搜到一些相关的视频,诸如某某健身达人完成几个单臂倒立撑,某某运动员完成几个单臂倒立撑之类。

    但无一例外,这些人的动作统统都是不标准的。

    要么是倚着墙完成的,要么是蹬腿接力完成的,要么头没有到底,要么就是身体没有绷直。

    一年多以前,林寒刚刚体质强化的那会,也曾尝试过单臂倒立撑。

    但可惜的是,虽然那时他已经拥有顶级的身体素质,但却依然没能标准地完成一个单臂倒立撑,还摔了好几次嘴啃泥。

    这件事让他耿耿于怀,也让他一度十分怀疑,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人类可以完成单臂倒立撑……

    直到现在,经过大量的绿化以及污水处理,林寒的综合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终于能够完整、标准地进行这一终极健身动作。

    这一动作不光对协调性有着严苛的要求,对肌肉力量尤其是上肢力量的要求更是极高,几乎达到了人体功能的上限。

    锻炼效果极佳不说,而且几乎没有器材要求,垫个软垫就绰绰有余,

    所以林寒决定,将这一动作作为他日常健身的主要功课,每天都要完成一定数量。

    以后随着力量的不断增强,他还会增加负重进行强化训练。

    他虽然不清楚地质改造、消除地震等任务带对体能的要求有多高,但增强身体素质终归是件好事。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绿化虽好,直接健身锻炼的效果也不容小觑。

    左手撑地做了几个之后,调节片刻,他便将右手放下来代替左手,继续进行单臂倒立撑。

    一会功夫过去,林寒便开始气喘吁吁,额头上也有汗珠滑落。

    “呼——”

    两手撑地直接倒在软垫上,他不由长长呼出一口气,然后拿起一旁的毛巾擦了擦汗,原地休息起来……

    据盖亚所说,晋升中级大地使者之后,他将会获得两个新的权限,一个是影响人体的【生命权限】,另一个是影响大地的【大地权限】。

    生命权限可以影响他人的疲劳状态、疾病状态、身体素质等。大地权限除了感知地质信息之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质构造。

    这一系列能力虽然强大,但也不是没有限制。

    一如生物权限对精神的要求,以及气象权限对体能的要求,这两个权限在行使功能的时候,林寒也必须要有精神与体能的付出。

    所以虽然他的身体素质已经达到人类极限,但依然还是要不断地锻炼、增强。

    同时,为了能够顺利进行地质改造,林寒还不得不补充一些地质学知识,包括广义的地质学,以及针对性较强的地质力学。

    此时在一旁的书桌上,就摆着一些地质学的本科课程教材。

    其中还包括李四光本人编写的地质力学开山之作《地质力学概论》。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物理书如《弹性力学》,以及流传最广的同纪大学版高数教材。

    至于杨博士推荐的《朗道十卷》,他也在书店找到并大致翻看了一下,只不过刚看了几页就被惊退,当即放弃。

    林寒在大学的时候,高数和物理虽然都学得还不错,但毕竟好几年过去,以前的知识难免会忘记一部分,所以常常还得回头复习。

    再加上要学习地质学,学习强度简直直逼高中。

    本来万象实验室暂时还没有招收地质专家的计划,但为了这个,他不得不让第二实验室额外聘请了一个专攻地质力学的北大博士生,时不时亲自过去请教。

    除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他还要每天抽出时间,借助地球仪以及地图册,记忆大量的地图信息。

    所以近段时间以来,除了日常工作以及健身锻炼之外,林寒就是整天整天地沉迷学习。

    沉迷学习,不可自拔……

    休息了一会,林寒随即起身,准备继续他的学习大业。

    然而刚坐到书桌前没多久,吴项副校长就一个电话打过来。

    电话里,吴项哈哈一笑,依旧是那么随意地说了句:“学校已经决定了,近期就会开始搬迁。”

    “不出意外的话,等到下个学年,教学工作就会全部转移到新校址……”

    ……

    三千万捐款,影响力果然立竿见影,没过多久县中就宣布,将在近期启动搬迁计划,新的校址就选在青南开发区内。

    虽然青南开发区还没有正式定下来,但在县中发布的消息里,直接就用了“青南开发区”这个称呼,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官方渠道的第一次确认。

    所以这个消息一出,整个云州市都为之震动。

    原本县中附近的热门学区房,房价瞬间下跌,而青南开发区内的房价、地价则应声而涨。

    包括万象、李氏在内,许多抢占先机的云州企业都收获不菲。

    如此一来,人们纷纷意识到,开发区的成立已经势不可挡。

    要么趁早赶上政策红利赚一笔,要么就只能错过这一机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房地产红利、人口红利、互联网红利、改革开放红利已经让无数幸运儿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现在虽然没有那么大的时代红利,但顺势而为,永远都是闷声发大财的最好方式。

    就像那句话说的,一个人的命运,固然要靠个人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啊……

    云州市乃至于整个汉北地区,人们的视线都纷纷聚焦到青林、临海、南水三县交界的区域,各种版本的行政区划图开始在网络上流传。

    市、县级政府,也终于将“青南开发区”搬上台面,公开讨论,频频举行研讨会议。

    这个时候,万象科技有限公司又对外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引起了更加广泛的讨论,为正当火热的开发区话题,又添上一把火。

    万象方面表示,公司将在近期对青南开发区的自然水体展开净化工作,并组建完整的垃圾处理系统。

    未来的青南开发区,将既没有水污染,也没有垃圾污染!

    ……

    林寒坐在垃圾处理公司的办公室里,手中正拿着一张地图端详。

    这张地图上画着的,赫然乃是青临南三县的部分行政区划图,中间交界处有一个大致呈三角形的区域被标了出来。

    这个三角形区域,就是青南开发区的初步划定方案。

    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占三县总面积超过五分之一,可以说是相当广阔了。

    如今政府内部讨论得差不多了,这张地图已经开始在小范围内流传。

    而作为整个计划的主要促成者,林寒当然在第一时间拿到了它。

    地图上面显示着,在青南开发区内有三处主要水域,两河一湖,纵横交错,东面直入大海。

    这三处水域,也就是他接下来要着手整顿的区域。

    当然,自然水体的净化不比工业废水,要相对麻烦得多。

    净化工业废水,净化完了直接排放就行,只要有处理厂,污水不是问题。

    但自然水体乃是活水,源远流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污染源。如工厂的排放,行人的随手乱扔垃圾,当然还有直接来自上游的污染。

    正所谓“河源唯远,水量唯大”,寻找河流的上游,从来都是一件十分复杂困难的工作,难度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比如几百年前,清政府就派人去清海省长江源头进行测绘,结果一行懵逼了的堪舆师带回来了八个字:“江源如帚,分散甚阔”。

    翻译过来就是:我们也不知道长江之水哪里来的……

    所以显然,要想从上游源头治理污染,是短时间内无法做到的。

    林寒的计划也很直接,就是将两条河的上游净化到云州市外围区域。

    毕竟不是长江黄河一类的大河,只要稍稍延伸过几重水坝,上游的污染影响就可以大大削弱了。

    至于寻根溯源,彻底净化掉整个华夏自然水体的污染,显然还是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成的事情。

    除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