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驸马十六岁-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夫人到底是怕苏老太爷的,见老太爷走来,忙敛声吞气,上前行礼,口中说道,“孙媳妇实是不孝,竟然惊动老祖宗。”

    苏老太爷眼睛虽然有点花,但听力依然敏锐,他道,“不聋不哑,不当家翁,你们夫妇万般吵,我只不管,但要说我嫡重孙的不是,我可不依。”说着便拿拐杖去敲苏铮的头,以示不满。

    原来苏太老爷爱孙心切,将起居之所移到苏颢所住别院隔壁,要亲自“看”着苏颢长大方才放心。因为住的近,是以这边院子的动静都听的一清二楚。方才听苏夫人大喊苏铮嫌弃苏颢,便立时赶过来主持公道。

    作者有话要说:这个收藏数字……不行,得下去吃个苹果压惊……俺是真的受宠若惊,谢谢各位支持。

第一卷 5第四章 走为上策

    当下苏铮、苏夫人、苏颢同老家人前后拥簇着苏老太爷到苏颢书房奉座。

    待苏老太爷坐下了,苏铮两口子方才落座。

    苏老太爷令老家人搬一只小凳子放自己身旁,拉着苏颢小手坐下。

    老家人准备站在祖孙身后,苏老太爷却道,“你也找个位置坐下吧。”

    原来这老家人便是教苏颢吐纳调气之法的那位老师父,虽是前年才到苏府,但因他令苏颢身体逐日好转,苏家上下都对他十分敬重,加之他下的一手好棋,苏老太爷就更加喜欢他,命人在自己住的小院打扫出一间干净屋舍给他居住,早晚相伴。

    当下这老家人听老太爷让他也坐,便不亢不卑,在一旁坐了下来。

    众人坐定后,苏老太爷清了清嗓子道,“苏铮,怎么说?你嫌弃苏颢?”

    苏铮惶恐,“孙儿不敢。”

    苏老太爷大喝一声,“什么叫不敢?难道我两腿一蹬胡子一翘你就敢了?”

    苏铮自知百口莫辩,只得道,“孙儿不是这个意思。”

    苏老太爷依旧哼了一声,显然还是生气的。

    苏铮只得实话实说,“孙儿只因远赴青州四年不曾见过颢儿,今日一见,颢儿形容与往日已是大不相同……男孩子家长得这样美,只怕不是好事。”后面一句话声音压的极低,怕苏夫人生气。

    苏夫人一听,果然竖起两颗丹凤眼,吊起两弯远山眉,但因老太爷在场,也不好发作。

    苏老太爷先就不愿意了,“长得美怎么就不是好事了?男孩也好,女孩也罢,长得好看,那都是上天赐给做父母的礼物,做父母的当感恩才对。再者一说,”苏老太爷清了清嗓子道,“要说颢儿长得美,追根溯源,这源头还在我身上,想当年,老夫可是镇子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得‘万安第一美男’呢,嘿嘿嘿”,苏老太爷说到这里捋着胡子得意地笑了起来,稍后意识到已经有了重孙的人勿必庄重些才是,便在脸上重新挂严肃面孔,咳嗽了一声道,“老夫的意思是说,颢儿长得美完全是家族遗传,父传子,子传孙,孙又传子,这么来得,你说颢儿长得美不是好事,那就是在报怨老夫了?”

    苏铮擦汗,“孙儿不敢。”

    苏老太爷哼了一声,“谅你也没这个胆。”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苏夫人道,“老祖宗,眼下有一件更要紧的事,孙媳妇不敢不说给老祖宗知道。”

    苏老太爷道,“你且说来。”

    “只因明天是老祖宗九十大寿,远道的客人今天便已赶过来了,其中就有官人的表弟周世安一家,我一早想着,我娘家自打父亲被罢官哥哥被发配西疆后便家道中落,也照应不到苏家,而苏家偌大一个家族如今也只有官人还有点出息,却又远在北方为官,如今离得近能靠上的就只有周世安周知府了,加上周知府又带了掌上明珠前来,是以我对周家人接待就格外用心些,谁知因此横生枝节,叫那周家小姐撞进颢儿院子里来。”

    “这件事我已经知道了,”苏夫人跟苏颢陈述厉害时苏老太爷在隔壁听的一清二楚,就见苏老太爷连连摇头道,“不能够,不能够,小乔娃娃那样的性子,我们苏家是断不能够娶的,不然会欺负我们颢儿一辈子。”说着握紧了苏颢的手,好似看到小乔娃娃跑过来跟他抢小重孙似的。

    苏夫人道,“那小乔见了颢儿,痴痴呆呆只管流下两筒鼻血来,我看着,八成是对颢儿有了那份心思,如今我们既不好得罪周家,又不能娶她进门,不瞒老祖宗说,孙媳妇此时已经失了主意美人谋:染血朱砂。”

    “嗯,”苏老太爷点点头,表示理解孙媳妇的难处,他捋着胡子低头沉吟片刻道,“依老夫看来,当下只有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走?

    苏铮夫妇睁大眼睛看向苏老太爷,就连一直低眉静静坐在一旁的苏颢也抬起双眸问道,“走到哪里?”

    苏老太爷拍拍苏颢白皙的小手,“你父亲是青州太守,此次回乡是为你太爷爷我祝寿来的,等到寿辰过了,他办理完家族中事,就会回青州去,到时你就与父亲同行,青州距江南千万里之遥,那小乔娃娃说什么也不可能追到青州。”

    苏夫人道,“这的确不失为一条妙计,可是颢儿若去青州,我这做娘的说什么也要同去照看,那两房姨太太肯定也是不甘留在万安,到时岂不只剩下老祖宗只身一人……叫我们做孙辈的如何放心?”

    苏铮也道,“万万舍不得。”

    苏老太爷想了想,“你们若是真孝顺老夫,就把老夫也一道捎去好了。”

    苏铮两口子听了立时吓出一身冷汗,刚要说不可,却见苏颢扑闪着两弯修长的睫毛说道,“青州地处山东,离京城已经不远,明年会试倒也方便。”

    会试?!

    苏铮和苏老太爷下巴差点跌到地上,几乎异口同声地问道,“什么会试?”

    苏颢道,“当今圣上下诏科举取士,娘已经为颢儿捐了秀才出身,是以颢儿已具备到京城参加会试的资格。”

    苏铮和苏老太爷绝非不知皇帝要科举取士这件事,只是意见很大,不仅他们,大齐三大世族——江南世族、山东世族、关西世族,没有一个不反对的。

    一直以来,皇帝任命官员都是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各级官员都是由地方豪族推荐而来,历经百余年,逐渐形成了三大世族,生而富贵,担任朝廷高级文官职位,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如今皇上要科举取士,卖油郎、庄稼汉甚至大街上的乞丐,只要书读的好,转眼间就能登堂入室,沐猴而冠,与世族子弟平起平坐,所以说这科举取士根本就是在拔三大世族的根掘三大世族的墓。

    苏家做为江南世族之一,怎能自掘坟墓去赞同这取士新策?更不要说让自家子弟去参加这劳什子考试了。

    苏夫人自然是知道苏家立场的,所以都是瞒着相公和老祖宗在做。

    当下苏家祖孙一听是苏夫人的主意,便都将眼珠子朝苏夫人瞪来。

    苏夫人自知理亏,目光左飘飘右飘飘,就是不敢看那朝她瞪眼的两个男人。

    苏铮本是个惧内的,此时气得极了也发起狠来,站起身一脚踹倒椅子指着夫人骂道,“好你个王曦凤,我四年没管你,你还真是长能耐了!”

    “父亲,”苏颢忙走过拉住苏铮手,“这本是孩儿的主意,可别错怪了娘亲。”

    “你的主意?”

    苏铮瞪一眼儿子,早几年一个响雷都能把你吓得昏死过去,这会儿身体刚好起来就有主意了?苏铮才不会信。认定根本就是自家夫人自作聪明。

    岂不知现在站在他眼前的苏颢体内早就不是那个孱弱怯懦的灵魂了。

    当然,现在这一个,也并不是怎样强大的灵魂,只是一个来自一千多年后的初三女生而已。

    准确点说,是个喜欢看书的初三女生,小书女一枚我的富二代女友全文阅读。

    虽然只是个初中生,但从历史书上已经知道,科举取士取代九品中正制是不可改变的历史潮流。

    当下苏颢扶起椅子,拉着父亲大人重新落座,再次替母亲澄清,“这件事的确是孩儿的主意。”

    苏老太爷本来也准备朝苏夫人发火的,听苏颢这般说,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只是有点不高兴地看着苏颢。

    苏颢对曾祖父笑了笑,说道,“做为世族子弟,没人愿意和庶族共事,可是穷人若一直穷下去看不到希望,势必会起义造反,到时必会天下大乱。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天下太平才是苍生百姓和我们世族之家的根本福祉所在。”

    一直默默坐在一旁的老家人听到苏颢这段话不由心中一震,阔目之中闪过一道精光,心中暗自欣慰没有看错人。

    苏铮摆摆手,“你自从读书,也没正式请过先生,也不知你天天都看的什么,说出这样高的调子来。”

    苏老太爷咳嗽一声,未予置评。

    苏颢接着说道,“皇帝下诏科举取士,虽然只是为了巩固皇权,但这样下应民心上应天意的事,我们苏家何乐而不为呢?”

    苏铮终于叹口气承认,“别的世族子弟都不屑一考,若是我们苏家的人去考了,肯定会被笑话,从此不要想再抬起头来做人了。”

    苏颢道,“他们笑是他们的事,我们做是我们的事,就像我外祖父被罢官、大舅舅被发配一样,王家哭王家的,那些个崔家周家还不是照笑不误?”

    苏夫人叹气,“别说崔家周家的了,就是你父亲也没敢站出来说句话,如今真是世太炎凉啊。”

    苏颢道,“青州正处山东之地,山东世族盘根错节,处处掣肘,父亲身为青州太守,虽有其名,实为傀儡,自身尚且不保,又怎么敢来保王家?”

    苏铮听了,只觉字字切肤,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说出这番话的人真的是自己那弱不禁风的嫡子苏颢吗?虽说声音清清浅浅,还带着几分童稚,可是真得要刮目相看了……

    苏颢接着说道,“所以说,现在世族之家人人自危,谁也顾不上谁,我们苏家又何必去顾别人的眼光?天助自助者,孩儿若不自强,将来父亲若像外祖父那般受到排挤陷害,孩儿就只能躲在角落里哀哀啼哭,何以报答父母生养之恩?”

    苏老太爷终于发话,“这件事等一家人到了青州再说。”其实心意已动。

    苏铮见祖父表态,自然不敢多说什么。

    第二天是苏老太爷九十大寿,高朋满座,苏夫人里外张罗,忙的不亦乐乎。

    苏颢只像往常一样在520小说,并未出内院一步。

    周小乔醒来后,姆妈侍女都围在她床前说她得了幻症云云,直听的她一头雾水,虽然满腹狐疑,歪着脑袋想来想去,却也不好说什么,只是满苏府去找记忆中的身影,可惜毫无收获。

    到了晚上,宾客散去,苏家老爷跟她父亲说起要带全家去青州的事,她在旁边听了,觉得有些蹊跷,暗自留了心。

    作者有话要说:可怜苏颢,皎皎幼童,

    后有小乔,前有长宁,

    刚出火海,又入寒冰。

    争取下一章把公主写出来o(n_n)o

第一卷 6第五章 会试

    老太爷九十大寿之后第二日周世安因有公职在身不便久留告辞回扬州去了。

    周夫人本待与夫君一同回去,怎奈周小乔撒娇卖痴一定要多留几日,周夫人无法,只得由她。

    这周小乔执意留下,每天也不做别的事,除了吃饭睡觉,其它的时间就在苏府到处走,似找魂一般,又把苏府的家人个个细看,就连烧火担水的老苍头也不放过,生怕是那美少年乔装易容的。

    周立周行本来宠爱妹妹,也不管荒唐还是正经,只顾陪着瞎逛。

    苏赞苏颂更是了不得,两双眼睛似长在了小乔身上,怎样也是拿不下来的了,不由得他人不寸步不离地跟着。

    苏家的三个小姐,都是十来岁年纪,正是爱玩的时候,便都牵着姆妈衣角前去瞧热闹。

    再加上照顾各位公子的老妈子小丫头,一行几十人,像股旋风般在府上吹到东吹到西,所过之处鸡飞狗跳。

    苏夫人纵然看不下去,也只能背地里扶额叹几声气而已,心里也更加认定小乔这媳妇是断不能娶的,便开始紧锣密鼓筹备举家北下事宜。

    三天之后,小乔大约是闹的累了,总算安生下来。

    苏夫人刚松一口气,谁知小乔径直走到她面前问道,“怎么我这些日子都没见过苏颢表弟?”

    苏夫人一听,不由心惊肉跳,但面上强做镇定,“苏颢这几日一直病着,大夫要他卧床静养,所以不便走动。”

    苏家的姆妈侍女们在一旁齐声附和,最夸张的还是苏赞、苏颂兄弟,因为自小便从生母那里听了一耳朵正室的坏话,心中最是嫉妒嫡子苏颢,当下添油加醋,直把苏颢说成是自小患了肺痨、如今只剩一口余气、万般不吉祥的一个将死之人。

    真是姨太太生的小畜生!

    苏夫人气的险些喷出一口血来,但面上却挤出一个笑容,劝说小乔,“你都听到了,苏颢实在是不方便出来走动。”

    小乔冰雪聪明,加上连日如巡案一般在府中到处勘查,眼下细观苏夫人表情,心中已知七八。但因没有证据也不好当面道破。

    另有一点,她实是想不通为何苏家有此美玉却要藏着掖着不给见人?

    第二天,小乔带着满腹疑团离开了苏家。

    离开的时候回头看一眼,目光穿越时空,直看到那日立在花丛中的少年身上去,不由展颜而笑——苏郎,总有一天我们会再见面。

    她这千娇百媚回眸一笑本是笑给苏颢的,却惹的苏赞、苏颂兄弟骨头立时酥了去,扶着墙都站不住,身体顺着墙根滑坐在地,嘴角还挂着三尺来长的哈喇子。

    “哎哟!瞧你们这点出息!”

    目送周夫人与子女乘轿远去,两房姨太太回头一看自家儿子正在地上坐着呢,哭笑不得上前踢一脚,命家人扶起。

    苏夫人从旁经过,嘴角撇了撇,将手中帕子一甩,仪态万方款款而去。

    两房姨太太不由在心里“我呸!”了一声。

    十天之后,一切准备妥当,将房屋田产及店面经营交于族中德高望重者代管,苏家人踏上北上之路江湖遍地是奇葩。

    因为老太爷也一道前行,考虑到水路较少颠颇,是以苏家人选择走水路——先由京杭大运河到京城,再转海路到青州。

    这一日的傍晚,画船自万安起程,浆声刚一响起,岸上一阵骚动,原来是小杏儿抱着一只小包袱沿着河岸奔跑,身后她娘跟着追,边追边骂,“我把你个小贱蹄子,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几斤几两,人家苏大老爷家怎么就肯带你去青州!”

    原来苏夫人琢磨着小杏儿年纪小,做不了什么事,若是带了出门倒反过来要照顾她,便在挑选随行家仆时将小杏儿除名了,虽然心里知道小杏儿和苏颢感情是极好的。

    “公子!小杏儿也要去青州!小杏儿要和公子在一起!”

    小杏儿被她娘追的急了,朝画船哭喊几声纵身跳下河来。

    这一下不仅是小杏儿的娘,便连苏夫人也给吓到了,看到瑶琴跑进船舱,知道苏颢不能愿意,便吩咐船上水性好的家仆将小杏儿打捞上船,小丫头在河中喝了几口水都在嘴中憋着,憋的小脸包子似,上船后“噗”一声小象喷水般吐了出来,正吐在从船舱中走出来的苏颢身上,苏颢也顾不上擦拭,只管走上前问小杏儿怎样?确定小杏儿没事后便搀着她进船舱换衣服。

    苏夫人看在眼中,心说,啧啧,颢儿将来长大了肯定是颗痴情种子,可惜是个女儿家,哎……叫她这做娘的有苦向谁说?

    人太聪明了还真是寂寞啊。

    苏夫人孤芳自赏地想着。

    数日后的一个黄昏,画船行至一处繁华河段,但见河面上萧管鳞集,船舫如云,灯火万点,间以星影萤光,错落难辨。

    苏铮站在船首,举目四望,心情大好,令家仆在甲板上铺上软毡,置上案几,摆上酒菜瓜果,一家人围坐毡上吃菜谈天传杯交盏,酒过半酣,苏铮兴致高昂,执箫在手,婉转悠扬吹了一曲“忆江南”。

    曲罢,苏夫人竖起一颗纤指去戳苏铮脑袋,“矫情!这没还出江南呢就忆起江南来了!”

    众人都笑。两位姨太太也裂裂嘴应景。

    苏夫人为显与夫君琴瑟合鸣,叫家仆搬来爱铮,抚了一曲“出水莲”应之。

    徐娘半老还在那里演什么出水莲?两位姨太太好一阵腹诽,不甘示弱,命取琴,分别奏了一曲“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竞之。

    众人正在兴头上,却见苏赞、苏颂对着船舱方向看的痴了过去。

    莫不是小乔也躲在船上跟来了?两位姨太太如此想着,随着兄弟二人目光看去,但见一个白衣少年似白玉雕成的一般,衣带双飘,嘴角噙着一弯浅笑,立在那里,令月华失色。

    虽是男孩儿,面孔却美的小乔也要黯然失色……眉眼似曾相识……苏颢?!

    两位姨太太一惊之下差点按断琴弦。

    原来苏颢自从上船后便在房间极少出门,出来时也是按苏夫人嘱咐戴着有垂纱的防风帽子,外人是看不到她样子的,所以今天算是第一次出现在众人视线。

    苏颢是被乐声吸引,走来甲板上的。

    她在之前的时代学过钢琴,但所学乐谱是七声音阶,而这个时代是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所以不论是乐器上还是乐理知识上都还没适应。

    虽然自己不会调丝品竹,但听到外面琴铮之音不由想要亲近。

    苏铮看到苏颢,笑唤,“颢儿,你也过来坐'银魂'身份尚在确认中。”

    苏颢便走上前来,给长辈们行礼之后又去见过两位兄长,这才在苏夫人身旁跪坐下来。

    两房姨太太尚未回过神,和子女们愣成一片。

    苏铮是时隔四年才见到儿子,这李氏和徐氏尚不止四年,她们已记不起多少年没有见过苏颢了……至少有五年了吧?就算住在同一座院子里,她们也是能不去看就不去看,恨不得苏颢病死了才好。

    苏夫人见两位姨太太似呆雁一般,心情好到不行,纤指飞舞,弹了一曲曲调欢快的“在水中央”,苏铮则持扇按拍,唱词相和。

    众人都是席毡而坐,老太爷则是一把金交椅坐在船首,身旁立着老家人。

    此时他转首向老家人道,“人活九十,有此天伦之乐,夫复何求!”说完捋须大笑。

    老家人也笑起来,目光落在苏颢身上。

    半个多月后,一家人到达青州。

    苏夫人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太守府内找了一处最为安静的院落命下人打扫干净给苏颢做起居读书之所。

    苏颢因为想着来年的会试,每日专心温书自是不在话下。

    一晃大半年过去,到了次年一月下旬。

    会试第一场是在二月初九,青州到京城尚需时日,加之苏铮和苏老太爷已经首肯,按理这时是该给苏颢准备行礼起程了。

    可是苏夫人却犹豫起来。

    苏颢毕竟是女儿身,朝廷明令科举考试只有男子才可以参加,万一将来东窗事发可如何是好?虽然她向来不把世间的凡规习俗放在眼里,可是歁君之罪还是让她有些发怵的。

    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苏夫人经过一番打听,知道这会试竟然要考三场,每场三天,连考九天,全部考完才能出场,又不能带仆人进去——这期间吃饭睡觉要怎么办?苏颢可是在锦绣中养成、珍宝般供养下长大的呀!叫她如何舍得女儿吃这样的苦?

    “曦凤啊,你怎么还没给颢儿准备行礼?”起初不赞同的苏老太爷这时倒反过来催她,“我就不信我的小孙孙考不过卖酱油的,你快点准备着,别耽误了我小孙孙儿考试。”

    苏铮也催,“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想,颢儿既然有这份心,我们做父母的要成全才是,二月初九是首场,你是时候替他张罗行礼了。”

    苏颢也跟着不住央求。

    苏夫人骑虎难下,只得暗自叹一声“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呀!”,这才开始准备。

    二月初一,苏颢在两位姆妈、两个书童以及老家人(师父)的陪同下,离开青州,赶赴京城。

    第一场是贴经,第二场考诗赋,第三场考试策。

    九天之后出场,苏颢整个人瘦一圈。

    作者有话要说:搜集了好多资料,结果取舍成了问题,差点难产了t_t

    感觉被大家的爱绑架了,压力好大滴说,表再催俺了,再催俺哭给乃们看。

    【没错,下一篇发榜之后,苏家就要大喜大悲了,尤其是苏夫人】

    【抱歉这一篇还没有把公主写出来……但俺真的尽力了】

第一卷 7第六章 长宁公主

    会试结束后的第五天。

    皇宫正殿大明殿外,正在准备一场马球比赛。

    殿阶下竖有日月二旗,东西相向,迎风猎猎而舞。

    教坊司鼓乐队设于殿外两廊之下,每边各设五面鼓,连带着每个球门后的五鼓,共有二十面。

    宫院东西两侧各竖了两根金龙彩雕木柱做球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