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鸟公主-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嘧酉卫吹穆眩派碌钠酰凰运怠烀瘢刀獭`牛褂型饷娴模阂障壬杪枭氖焙蚧故鞘ソ嗟穆昀鲦〗隳亍7凑缘囊馑肌缌鼐褪欠缫荩ㄆ胂骞疃┑淖乐厣病

 

刻在《诗经》里的一段孽恋茉量在本文中不止一次地提到云夕就是文姜夫人(姜灵儿)的转世,风逸是齐襄公姜诸儿的转世;二人能重生为人再续前缘,全因仙人姜子牙用数百年的修行为两人积了三世?缘;(详情请看茉量的上一部文——梦春秋之齐鲁风月。)
若不是昆仑神族轩辕澈倾心于文姜夫人,在灵儿罹难之时逆天行事将灵儿的魂魄带入昆仑界,也就不会发生后来《青鸟公主》一文的故事……话说茉量为什么要用百万字的笔墨来描述历史上这对臭名昭著的兄妹的不伦之恋呢?还非要让他们的来世也爱得荡气回肠呢?听茉八一八春秋那点事儿——《诗经》‘齐风’中有多首描述齐襄公姜诸儿和妹妹文姜的不伦之恋。茉量看过不少文章和小说点评这兄妹二人,大致如下。一、这姜诸儿是个‘酒色之徒’,生得甚是俊美,最爱沾花惹草,连自己的异母妹子都没放过……这样的‘酒色之徒’居然后宫中极为清冷,妃妾只有连妃一人(后因不甘心被齐王冷落,便勾结公孙无知和堂兄连称在姑棼贝邱山下谋杀了齐襄公)。姜诸儿三十多岁时求娶大周公主做夫人,那公主也在婚后一年郁郁寡欢,寂寞死去。某史书上又说齐襄公在位时深受低层民众的拥护,是齐国自姜子牙开国以来,最英明最亲民的君主。平常爱做的是和勇士们在一起练习骑射刀剑,甚少时间去安抚妻妾,有这样的酒色之徒吗?
二、郑世子姬忽带着满情的憧憬,和数不清的财物来齐国求娶当世美女文姜,齐僖公与郑庄公姬寐生曾在石门有过盟约,是战略伙伴;齐公见郑世子一表人才,配得上爱女,便当即允了这门亲事。就在第二日郑世子急切地提出退婚,说是‘齐大非偶’(齐国是大国,自己这样的小国世子配不上。)。有些史学家这样解释道:郑世子在订婚当晚,目睹了未婚妻文姜和齐世子姜诸儿在草地上苟合,当即大怒!第二日便向齐王提出退婚之事。话说这齐世子和妹子文姜,就算是两人想得不行,非要在文姜订婚当晚做这样的事儿,才要找个隐蔽的房间做吧;就算两人喜欢在宫里的草地上XXOO,也得在周围布几个侍卫宫女的把把风吧,怎么可能让晚上出来散步的郑世子在一边观‘战’?
三、文姜十四岁便嫁给鲁桓公。婚后十五年才得以回齐国参加姜诸儿和周王妹的婚礼。此时,她唆使齐王杀死丈夫,以方便和齐王常常幽会。《春秋》、《史记》等等的史官记录了二人数次约会的时间。这古人行事真是怪异!男女偷情时还带着史官记录,还是那时的史官就是现世的狗仔队?专门偷拍名人约会?
史书却未否认文姜在丈夫鲁桓公死后,为鲁国做出的贡献。她留在禚地未回鲁国,但是通过对儿子姬同的遥控指挥,鲁国却是日益强盛起来。史官们在否认她的品行之余,却肯定了她出众的才貌和卓越的治国才能。这样一个富有智慧的才女,绝对不是那种会被情yu冲昏头脑的潘金莲式女子,也不会是苏妲已那种以毁灭男人为乐的红颜祸水;她为什么宁愿背上千古骂名也不肯放弃与异母兄长的孽情呢?历史一定隐藏了什么!
四、齐襄公在贝邱山被连称、管至父的叛军砍杀。某些史学专家的书(包括明代才子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中写道:齐襄公姜诸儿得知叛军攻来之后,立刻让侍卫盂阳扮成他的模样躺在床上,自己却藏在布帘后面,顾头不顾腚地露出一只脚来被叛军发现。他只顾着瑟缩着,一句话也不敢说,被连称大卸八块。前说那齐襄公半生征战南北,世上鲜有敌手。后又把正当壮年的他写得这样无能懦弱:数个叛军杀上前来,他连反抗也不敢,声都不吱一声,这样的人也能称霸一时?
这位知名作家以为,我们这些喝多了绿豆汤消了肝火的老百姓们,都喝傻脑袋瓜子了?这样的‘正史’也能相信?
若说史书上就是写样写的,历史上的史官的确有几个不畏权贵,一心写实的。但是什么样的行业都有败类不是吗?比如法官执法如山,甚是令人敬重,不也有掰着脚趾头也算不清判决书上该写多少高速公路费的法官大人?
针对以上种种疑问,茉量以天马行空的想像,在《梦春秋之齐鲁风月》和《青鸟公主》中为‘春秋那点事儿’做了些合理的解释!
嗯,后面介绍一下《诗经》中与姜诸儿兄妹不伦之恋有关的诗篇,有兴趣的朋友看看这些意蕴丰富的古诗,想像一下二、三千年前华夏大地上生存的那些热血男女,他们传奇故事似乎就在眼前。。。。。。
其一:《有女同车》这首诗是郑世子姬忽,奉父命到齐国求娶灵公子(文姜)时,齐人唱给郑世子听的:随你同车的侍女美得如花似玉,都比不上我们齐国的灵公子美丽!
译文是:随车的姑娘真美丽,脸儿好像木槿花绽放。木车跑啊跑啊似在飞行,那姑娘身佩着美玉晶莹闪亮。但是我们姜家的女公子更不寻常,她才是真正的美丽又漂亮。随车的姑娘真是出众,脸儿像木槿花水灵灵。木车跑啊跑啊似在飞翔,姑娘身上的玉佩叮当响不停。我们姜家的女公子最有才情,美好品德我们都记在心上。)
原文: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踞;彼美孟姜,徇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其二:《南山》这首诗是讽刺齐襄公姜诸儿与他的异母妹文姜私通的。译文是:巍巍南山真高峻啊,雄狐狸求偶的脚步来回穿逡;鲁国大道宽又平啊,文姜由此嫁去夫家;既然她已嫁给别人,为啥某人还对她心存邪念?葛鞋两只才是一双,帽带一对垂在耳旁。鲁国大道平又广啊,文姜由此处出嫁鲁君。既然她已嫁了夫君,为啥又跟某人XXOO呢?
想种大麻怎么办?修垄挖沟勤翻土啊。想要娶妻怎么办?必须事先告知父母。既已禀告过父母成了夫妻,为啥还任由她淫dang不休?)
原文: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其三:《敝笱》这首诗是姜诸儿求娶大周公主之后,周天子应允这桩婚事,并下令让文姜的丈夫鲁桓公为姜诸儿和周公主做主婚人;文姜要求与鲁侯一同去齐国,看一看十五年未见的故乡亲人;鲁人担心文姜一去不回,写了这样一首诗来隐喻文姜一回娘家就如同捉不住的游鱼一样,以此来提醒鲁侯:让君夫人回齐国是一件极不恰当的事情。译文为:破篓挂在鱼梁上,鳊鱼鲲鱼一点都不惊慌;齐国的文姜要回娘家,随从的人啊多得象云一样;破篓挂在鱼梁上,鳊鱼鲢鱼一点都不害怕;齐国的文姜要回娘家,随从的人儿多得像雨滴一样;破篓挂在鱼梁上,鱼儿来来往往游得欢畅;齐国的文姜要回娘家,随从的人啊多得像河水一样!
原文: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其四:《载驱》这首诗是说文姜驾着马车招摇过市,不守妇道等等……译文:马车飞快地奔跑着,车轮声隆隆地响,车厢的竹帘低垂着,还有红色的皮毛蒙着。鲁国的大道啊又宽又平,文姜夫人夜晚归宫行程匆匆。四匹黑马真是雄壮,缰绳柔软得上下摇晃。鲁国的大道啊又宽又平,文姜动身出宫的时候天还刚亮。汶水日夜哗哗的流淌,行人纷纷驻足观望。鲁国的大道啊又宽又平,文姜夫人驾车回齐国游逛。汶水日夜波浪滔滔,行人纷纷驻足观望。鲁国的大道又宽又平啊,文姜夫人回齐国去游遨。原文:载驱薄薄,簟茀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四骊济济,垂辔濔濔。鲁道有荡,齐子岂弟。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鲁道有荡,齐子游遨。话说孔圣人在他编撰的《诗经—齐风》当中,有一半的诗篇是描写齐襄公兄妹的不伦之情的,孔子为什么这么关注或者说痛恨这对姜氏兄妹呢?
子为什么要这样曰呢?茉量觉得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孔圣人是鲁国人,而文姜给鲁桓公戴了顶奇难看无比的绿头巾……身为鲁国男人,都会厌恶这个有才有貌偏偏没有‘德’的文姜夫人吧。

 

东周时期的饮食嗯,好像是又快到中秋节了。有经验的单身男孩都会说,下半年不要相亲噢,下半年节日太多、消费的名目太多、女孩穿得也越来越多,嘿嘿……话说中国的节日几乎都与吃有关啊,不管什么节日都会和家人或朋友坐下来大吃一顿,感觉才算是过了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有没有朋友想了解二、三千年前华夏土地的人们的饮食是怎样的呢?以下是茉量搜集的一些资料啊。中国从古就是农业大国,我们春秋时期的先人们当然也是以谷物为主食,以蔬菜、肉类、水产、果类为副食。一、先说主食;孟子他老人家说过,“贤人治天下,使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菽’就是大豆,在粮食中的地位也比过去提高,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石磨的发明,改变了大豆的食用方式。过去是直接将大豆煮成豆饭吃,而大豆又是很难煮烂的,食用就很不方便。鲁班发明了石磨之后,百姓们学会将大豆磨成粉和豆浆,这样吃起来就更方便了。同时,大豆又是一种耐瘠保收的作物,青黄不接之时可以救急充饥;后来人们又发现大豆的根部有丰富的根瘤菌,可以肥田,有利于下茬作物的生长,所以大豆的种植就日益广泛。‘粟’是小米,自春秋战国以后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小米有两种:一种是不粘的小米;一种是粘的小米,俗称之为糯小米。除了小米之外,在我国北方还种植有小麦。小麦种植并不始自于中原地区,而是西亚、南欧、北非一带居民经常种植的谷物之一。大约在商周之际,由西而东,传至西域,再由西域传至中原。过去食用麦子也是采用粒食方法,直接煮成麦饭食用,不易消化。用石磨将麦子磨成面粉,粒食就改为粉食,可以蒸煮成各种各样的面食,既可口又易于消化。小麦又是一种越冬作物,可以和粟等粮食作物轮作,提高复种指数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也是解决青黄不接之时的重要口粮。作为南方主粮的水稻,虽然早在商周时期的黄河流域已有种植,但面积不大,在粮食作物中的比重很小,一直到春秋时期还是珍贵的食物,只有上层贵族才能食用稻米。二、再说说副食当中的动物肉类,春秋战国时期的畜牧业相当发达,牛马主要作为农耕和交通的动力,肉食主要靠猪羊鸡狗等小动物。当然这些珍贵的肉食和稻米一样,是王族和权贵才能享受到的。所以历史上有名的鲁国兵术大家曹刿,在未被鲁庄公姬同提拔之间,曾酸酸地说过“肉食者鄙!”三、还有就是水产类;春秋时期,鱼虾是人们喜爱的副食品之一,再借用一句孟子他老人家的名句——“鱼者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四、蔬菜类;《史记》上有记载:“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钟之田,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也就是说种上千畦姜韭的收入和千户侯一样富贵。各地的春秋战国、秦汉墓葬中也常有蔬菜遗存出土。如湖北省当阳县金家山和河南省信阳县长台关的春秋战国墓中出土过葫芦籽;在众多的蔬菜中又以葵、韭、藿、薤、葱等五种食用最为普遍,故有“五菜”之称。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时的居民还种植蒜、蔓青、萝卜、南瓜、冬瓜、黄瓜、苦瓜、丝瓜、芹菜、花生等。在这个时期,我国所种植的蒜是小蒜,也称“卵蒜”,蔓菁即《诗经》中所说的“葑”。这种蔬菜是我国自古就有的蔬菜之一,春秋战国时代的居民很喜欢吃这种蔬菜,如《吕氏春秋》就说:“菜之美者,具区(太湖一带)之菁。”五、水果;《诗经》、《礼记》等记载的水果如桃、杏、李、枣、栗、梨、柿、梅、柑、橘、柚、奈、棣、棠……等,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主要果树,其中尤以桃、李、梅、杏、枣五种水果最受人们重视,在《礼记》中被列为祭祀供品中的“五果”。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如安邑的大枣,燕、秦的栗子、真定的梨,岭南的荔枝,蜀、汉、江陵的蜜橘,都像现在全国各地的著名果品产区一样。许多人都靠种植果树而致富,《史记》上也说了:“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桔……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感觉那时候的千户侯地位真不咋地,随便种上大片韭菜或是种上千棵果树,就过上侯爷的日子了……)
六、说说茉量最感兴趣的饮料;这一时期的饮料除了白开水以外,主要就是浆、乳、酒、茶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饮料之一就是浆,《史记》上也说了:“浆千甔……此亦比千乘之家。”(史记上倒是记了不少发家致富的法子!)既然有人是靠卖浆而发家致富,可见社会需要量很大,才有人进行专业性经营。‘浆’是用米汁制成带酸性的饮料。此外还有添加各种原料的浆:柘浆就是以甘蔗汁为饮料,可以“析朝酲”,也就是在饮酒之后喝,用来解酒,在那时已成为一种饮食习惯。另外,还有添加酸梅汁之类的浆、掺有花椒之类原料的带辣味的浆和添加桂花带有香味的米浆。七、烹调方法;到了周代,“公输班作石岂”——石磨出现了,谷物的初加工,由以碾舂为主变为以磨为主,随着石磨的普及,周人的饮食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与谷物加工相比,周代的肉类加工更为考究,而且,作为对肉类初加工的选割,与后期烹制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尤其是周王室贵族在祭祀、宴会时所享用的各种肉类,其选割及烹制,由专设的官署“内饔”与“外饔”执掌。据《周礼》记载:“牛夜鸣则臭;羊泠毛而毳,膻;犬赤股而臊;鸟苎色而沙鸣,狸(腐臭);豕盲视而交睫,腥;马黑脊而般臂,蝼。”意思是说这种外在表现的动物的肉是不能吃的。那么,大周朝的人认为什么样的畜禽适宜宰割入食呢?《礼记》上记载:“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鬃,豚曰循肥,羊曰rou毛,鸡曰翰音,犬曰羹献,雉曰疏趾,兔曰明视……”由此可见,周人已完全懂得选择无病、无特殊腥臊异味而又健壮的畜禽,并辨别畜禽各部位,然后施行宰割。周代从进食方式到筵席宴飨,都对等级之别有着严格的规定。当时盛行的青铜饮食器具——鼎便是衡量社会身份等级的标志物:国君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一鼎或三鼎。食品的消费十有严格限制的,“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礼记》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看来那时候的权贵还不如现在的老百姓,只要有钱,想吃什么吃什么。)
周代的烹饪方法已非常多样,主要有煮、蒸、烤、灸、炸、炒等。其中,炸、炒是周代青铜文化进入鼎盛时期后所出现的崭新烹饪方法。釜主要用于煮谷物或蔬菜,鼎则用于煮肉,因为鼎在周代,已不再单纯是一种炊器了,而已成为一种礼器,是各级贵族的专用,被视为权力的象征,广大平民则不能使用铜鼎。鬲,一般用来煮粥,它产生于殷代,成发达于周中期,衰落于周末,绝迹于汉代。贵族盛馔用鼎,常饪则用鬲。周代〃八珍〃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烹饪形成为一门重要的艺术,显示了周人的精湛技艺和食饮的科学性。以炮豚为例,首先将小猪洗剥干净,腹中实枣,包以湿泥,烤干,剥泥取出小猪,再以米粉糊遍涂猪身,用油炸透,切成片状,配好作料,然后再置于小鼎内,把小鼎又放在大镬鼎中,用文火连续炖三天三夜,起锅后用酱醋调味食用。这一道菜先后采用了烤、炸、炖等三种烹饪方法,而工序竟多达十余道。〃八珍〃开创了用多种烹饪方法制作菜肴的先例,后世令人眼花liao乱的各种菜肴,均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甚至在菜名上也袭用〃八珍〃,至今还有〃八珍糕〃、〃八珍面〃、〃八宝粥〃之类,虽然内容在不断更新,但名称却历代相沿,说明周代〃八珍〃在我国饮食史上占有不可抹灭的地位。春秋战国时代的普通居民,一般以吃卤制品为主,即将大块大块的肉直接放入到水中,加上卤料煮熟,然后在其质地比较硬的时候将其捞出,放凉,最后切成片吃。孔子他老人家就说了:“肉不方正则不食。”他的意思是,如果肉切得既不方也不正,这是不符合礼制的,他不能食用。这种煮肉的汤,春秋战国居民通常是不喝的,都认为那是一种料汤。这种汤料也不会扔掉,找一个罐子将其盛好,以备下一次再用(我们现代还保持着老汤卤肉的习惯)。这个时期居民食肉的另外一种最常见的方法是炖肉。是将肉放在水里煮,多数是放入凉水,但只放少许的调料,肉熟的标准和卤肉不同,这种肉要煮得要烂一些,煮好连汤带肉一块服用。第三种制作肉类的方法是炙肉,即将肉切成方正、大小相同的块,再将其串在一起,然后放在火上烤,这就是我们现今所谓的烤肉。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权威的衰落,数百年来一直就是强国吞并小国的历史,各个诸侯的互相吞并,各个民族的互相融合,在饮食文化上逐渐形成了南北两大风味。在北方,古齐鲁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其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烹饪技术比较发达,形成了我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鲁菜的雏形。在南方,楚人称雄统一了东南半壁江山,在中原文化上影响最为广阔深远,中原没有任何一国的文化比楚人更多姿多采,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楚人吞并了几十个国家和部族,透过通婚把各种文化融合在一起。“春有刀鲚,夏有鲥,秋有肥鸭,冬有蔬”,楚国一年四季,水产畜禽菜蔬接联上市,为烹饪技术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逐渐形成了今天苏菜的雏形。西边,秦国占领了古代的巴国、蜀国,接着派李冰将水患之乡改造成“天府之国”,加之有大批汉中移民的到来,结合当地的气候、风俗以及古代巴国、蜀国的传统饮食,产生了至今影响巨大的川菜的前身。不过此时期在各个诸侯眼中,秦国不在中原,属于蛮荒之地。关于吃喝的问题就说到这里,茉量今晚不想写剧情,纵容自己码点轻松的内容。

 

西王母、二十八星宿的那些花边新闻先说说西王母的传说,茉量这不是在凑字数;青鸟族公主和西王母当年的一段孽缘有密切的关系,这个到以后会说明的。据说西王母的小名叫瑶琼(注!是‘瑶琼’,不是琼瑶阿姨的‘琼瑶’),居住在昆仑之丘、瑶池之滨;她是天上极阴之气凝聚成的灵神,并不是《宝莲灯》里面描述的那个有更年期症状的玉皇大帝的老婆。最早有关于西王母外表描述的是上古奇书《山海经》,上面写道:‘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有三只青鸟为伴。也就是说她长得像人形,但是长有豹子样的尾巴和老虎那样尖利的牙齿,常发出尖利的啸声,而且披散的头发上还装饰着玉饰。这样的描述有没有依据,茉量是不敢乱说一气的,后来有文人说《山海经》描述的这种怪物不是西王母本尊,而是西王母的守护神兽,因为一般人哪能上得到昆仑玉珠峰,得以见到西王母真容?这种解释茉量是喜欢的,不然后来周穆王西征扩疆时,得以到昆仑与西王母相会,结下一段仙凡奇缘;要是西王母真是半人半兽的形状,周穆王怎么可能对她一见钟情?
周穆王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周王朝第五位帝王;他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世称“穆天子”。他有八匹举世闻名的好马,据说能日行万里;分别是‘赤骥、愈辉、盗丽、白义、山子、绿耳、骅骝和渠黄’,青鸟公主骑的小白马就是愈辉的后代:愈辉在太阳下疾驰的时候,遍身的白毛能泛出一道银光。姬满应该是早就听说过西王母的美名了吧,不然他怎会提前准备好礼物——白色的圭、黑色的璧,据说还有绸缎什么的;说实话昆仑美玉冠绝天下,西王母未必稀罕周穆王拿来的这点东西,但是她还是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西王母在昆仑玉珠峰的瑶池上设下酒宴,并和周穆王一起畅饮;酒果然是一种考验定力的东西!据说(据说!),西王母对姬满唱了一支情歌:“天上飘着悠悠白云,道路啊漫长得无穷无尽。无数的高山大河把我们阻隔,从此一别将难通音信。如果以后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4 1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