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攻略-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阮皇后个人的资质远远不及她的胞妹——姚书玲的生母姚夫人。
若是阮皇后不是因为这原配的位子才登了后位,以她的资质,在这深宫里恐怕早就没有她的立足之地了。
如今深得圣眷的皇贵妃,盛宠不衰的静妃,还有昔日的德嫔——如今刚被封了妃位的淑妃,又哪一是好想与的?更不用说,这三年一次的选秀,那些进了宫却卯足了劲要往上爬的秀女们。
而阮皇后能走到今日,大概也是吃了不少闷亏才长了不少记**。
阮皇后不聪明,但是只要她不要再耍小聪明,有了吴太后的例子在前,阮皇后的中宫之位必然能坐稳的。况且上位者总是多疑的,如果大皇子有个不甚聪明的生母,恐怕比二皇子有个真聪明的生母要有优势的多。
黛玉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这宫中的事情若是能不掺和便最好不要卷进来。只是赵渊的身份不同,他是今上的亲外甥·今上还打算栽培他,他还和手握重兵的吴家走的近,却还真让人有些伤脑筋。
不过不知是因为有蒋氏在身边的原因,还是蒋氏的那番话起了作用,黛玉心里竟然觉得多了几分底气,只觉得步子都轻了几分。
中秋宫宴每年都是设在宜景园里,今年自然是不会例外的。去年这个时候黛玉还是待字闺中的姑娘,如今却嫁进了护国公府,自然就跟以往不同。
林家如今没有适龄的姑娘和哥儿·贾敏今日自然是不会来的。即使贾敏今日在坐,黛玉也不可能让贾敏挡在她前头,如今就只能靠着她自己应付了。
不过辈分大的夫人们见她是新妇,倒是极少和她说话的,却有一些坐在黛玉身边的年轻夫人们跟黛玉说了些话。赵渊如今封了世子,将来爵位是跑不掉的,那些夫人们也乐得跟黛玉攀些交情。
反观蒋氏那一处却正是冷清,这京中的夫人们都知道,西北大将军府的夫人性子古怪,不太爱搭理人·谁都敢甩脸子瞧的。
能收到中秋宫宴宫牌的都是京中有头脸的人,自然不会来蒋氏这里自找没趣。
只是黛玉却清楚,蒋氏私底下是性子如何。
今上虽然现在信任吴家,但是吴家还握着西北的二十万大军和铁骑军,今上怎么可能完全放心。如今是因为南边昭王还有残党,西北的夷人又虎视眈眈。若是内忧外患一除,吴家恐怕还是会急流勇退,主动交了兵权的。
吴家现在兵权在握,若还有拉拢朝臣的嫌疑,将来全身而退的可能性还能有多少?蒋氏这番做派·何尝不是一种自保态度呢。
都说伴君如伴虎,黛玉还以为至少今上信任的人会有所不同。但是自从进了护国公府,她才明白越是和天子离的近的人·这种危机感才越重。
黛玉心下有些恻然,便看了一眼高高在上的皇后皇妃们。
贾元春的份位还在,这宫中除了皇后和皇贵妃便是她份位最大。去年中秋宫宴贾元春未出席,今年倒是和皇贵妃二人一左一右分坐阮皇后两旁。
想到贾元春那个未出世的孩子。她虽然不待见贾家,但是若是贾元春肚子里的孩子活着,或许贾家最后也不会那般落魄。只是依照贾家人的性子,若是贾元春一举得男,不说日后贾家人心大想争嫡·便是贾家人仗着是皇子外家便更加放肆·说不定贾家倒的更快。
贾元春的孩子流掉了,对贾家来说·却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从大婚进宫谢恩之后,黛玉便再也没有见过贾元春了·就连贾家的人都是极少见的。
贾元春半年前眉间还是有些郁色的,如今倒是舒展开了,却是和身边的一个妃嫔谈笑声风的样子,看着心情似乎不错。而阮皇后当然是不例外的唤了自家的外甥女姚书玲去上头说话。皇贵妃倒是似乎是有些累了,闭目养神了一会儿才跟身边的静妃说上一两句。
皇后娘娘又点出了几位姑娘上前去说话,黛玉只是略微看了几眼,几个姑娘都是十二、三岁的模样,黛玉倒是不甚清楚
她眼睛往前面逡巡了一番,便看到穿着藕荷色对襟羽纱衣裳的探春了。
探春今日打扮的极其素雅,在百花争艳的人群里却还是显得极其打眼。黛玉留意了一番,便见她和几个一般年纪的姑娘正在南安郡王妃身边陪着说话。南安王妃也是满脸的笑意,她嫡出的三姑娘正坐在她身边,却是异常的沉默。
黛玉眼皮跳了一下,却立刻移开了眼睛。
这中秋的宫宴最是无聊,蒋氏的脸上已经带出了一分不耐烦。好在赵梓清和念姐儿似乎颇合得来,她们也不四处看,二人只是凑在一起,在蒋氏身边说着小话。黛玉也只是时不时的扫一眼赵梓清,便也不再多管她。
等一场戏歇下了,宜景园外面便传来了动静,说是园子那边传了几首诗过来,请众位夫人姑娘点评一番。
在中秋宫宴里,这便是老生常谈了。虽然黛玉并不觉得一首诗能看出什么品行来,但是架不住众位夫人们乐此不疲,想通过这些诗来猜测人。
那女官一连念了上十首诗,都是以“月”为主题的。黛玉便跟着听了,转头便见赵梓清和念姐儿似乎没怎么听进去,二人头靠的更近了一些,声音愈发说的低不可闻。
等那些诗念完,众人便“嗡嗡”的开始议论起来,又是评论又是下彩头说哪首诗能拔了头筹,气氛好不热闹。
阮皇后便笑道:“各位夫人都这般有兴致,何不出来点评一番呢?”说着便点了几位姑娘和夫人上前来细细说了一番见解。
这些诗都是由专人抄写的一份,未曾署名。阮皇后见她们意见不一,便说若是谁猜准了,她可是有赏赐的。
黛玉去年还未出阁,贾敏让她装聋作哑,她便索性一声不吭,连头都甚少抬起。这一次,她倒是饶有兴致的看着,冷不防便听到了阮皇后让赵梓清和念姐儿上前去说话。
黛玉和蒋氏相互看了一眼,蒋氏眸子一眯,便朝黛玉使了个眼色。二人都没有说话,只看着赵梓清和念姐儿并行着上前。
护国公府和吴家虽然是军功起家,但是传到上几代的时候,族中便出了读书人。护国公府的二老爷赵时、吴家的三爷吴承业更是科举出身。
因此家中的姑娘们都是要上家学的,要么便是请了先生来教,琴棋书画却也是略知一二的。都是看花容易画花难,作诗难,评诗并不算太难的事情,赵梓清和念姐儿虽然先前在说小话,却也是留心听了的,便你一言我一语的把十几首诗都简单提了个遍。
到说哪首诗能拔头筹时,二人先是顾左右而言他了一番,最后又说好几首诗不相伯仲,倒是评不出来。若是真要凭,也只能有几个第一
黛玉微微松了一口气,赵梓清先前虽然胆子有些小,但好歹在跟在她身边半年,却也不会怯场了。况且又有念姐儿这个天生胆子大的在旁边,赵梓清似乎也镇定了不少。
见赵梓清如今的样子,黛玉便想着还是要让赵梓清和念姐儿多相处,说不定念姐儿对赵梓清还能有一些影响。
众人都以为这十几首诗不过是为中秋宫宴平添一些气氛罢了,后来才知道,这十几首诗,反而是中秋宫宴最大的变数。
历来中秋宫宴男客那边的诗作都是要传到宜景园来赏评的,能传到宜景园的诗自然是出挑的,多半是金科的举子或者是有才学的世家子作的。
黛玉还听贾敏说过,在太上皇在位的时候,也是有上十首佳作传进了宜景园,园子里的姑娘和夫人们也是猜谁会夺了头筹。那时贺家的四姑娘剑走偏锋,却选了一首众人都不选的诗,后来那诗竟然真的拔了头筹。
那首连翰林院大学士都说剑走偏锋,却满纸意境的诗,便是出于那一科的榜眼之手。
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刻意安排,半年之后,那榜眼竟然和贺家做了亲,娶的正是当时贺家的四姑娘。
随着他们二人定亲、成婚,这件事情便被好事人追根究底了出来,倒也算是一桩奇谈了。
不过不管这位榜眼和贺家的四姑娘之间是天意还是人为,这样凑巧却充满变数的事情,最好是不要落到赵梓清和念姐儿的头上。见赵梓清和念姐儿攀扯出来那么多,况且又是随大流,黛玉好歹是安心了一些。
明天补那一更哟~~~惭愧加羞射的遁~
第271章 猜测
阮皇后满含笑意的看着赵梓清和吴念,脸上是一派慈爱“瞧着你们二人年纪小,却是说的头头是道呢,快上前来给我瞧瞧。”
念姐儿眼中闪过一丝光彩,倒是赵梓清心里有些想打退堂鼓了。
虽然黛玉只和她相处了不到半年,可是这护国公府很少有人会把她当做一个有主见的姑娘来看到,黛玉对她的想法多少还是有一些影响的。比如说黛玉让她在宫中谨言慎行,又说虽然阮皇后是她舅母,却也是一国之后,她心里还是不应该撤下防备。
念姐儿见赵梓清犹豫,却是一把拉住赵梓清的手往阮皇后那里去了。
阮皇后并不是第一次见赵梓清,却是第一次和她说话,又让身边的宫女赐了座。
嘉阳公主已经订了亲,驸马是金科状元,公主府都已经敕造好了,只等着来年嘉阳公主出嫁。因此这一次,嘉阳公主并未出席中秋宫宴,赵梓清和念姐儿倒是并排着在嘉阳公主去年的位子上坐了下来。
黛玉一边留意着上头的赵梓清,一边听着四周的夫人们说话,还要应付来跟她说话的人。
“上头那两位姑娘可是谁?”
“龚家姐姐,你不过跟着外任了几年,可把京中的事情忘的差不多了。”被问到的那位夫人掩口笑了一声,“左边那个是西北大将军府的孙女儿,她素来便极少出来见人,你没见过倒是合理。右边那位是护国公府的三姑娘,便是先前和佳公主嫡出的那位。”
龚夫人便小声的惊呼了一句:“先前看着她跟在护国公府的二太太身边,瞧着似乎形容有些小气,当初还说可惜了和佳公主······”
和佳公主是今上一母同胞的妹妹,在这耳目众多的深宫,确实是不应该用这样的语气谈起。龚夫人自知失言,连忙止住了话头,只是好奇的问道:“到底是长大了,瞧着比几年前好上太多。我恍惚记得今年也十二、三的年纪了吧,不知可曾定亲?”
回答的那位夫人便笑了起来:“定没定亲我倒是不清楚了,前段时日见她可还不成气候呢,不过看着护国公府的大奶奶进门没多久,倒是行事有了些章法。虽然说丧母的长女不娶,只是这赵家的三姑娘自小便是养在自己婶娘膝下,如今还被长嫂接到身边学着管家,如今看着倒还不错。”
旁边又凑过来一位夫人:“那赵家三姑娘的长嫂可是户部尚书家的姑娘。”
“鲁夫人好记性,如今赵家可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到底是和佳公主的夫家,前段日子护国公府里和佳公主嫡出的那个哥儿不是被封了世子么,说是日后不降爵来袭爵。”
“那三姑娘也是和佳公主嫡出的姑娘,将来······”
声音逐渐的小了下去,先前和龚夫人说话的那位夫人抬起头来看了黛玉一眼。黛玉似乎是感觉到了那人的眼神,也看了过去,却见是肖夫人在显得有些微弱的光下对她笑了笑。
黛玉点头示意,又想起今年秋便要出阁的肖凌薇了。
黛玉往上头看了一眼,却也知道恐怕赵梓清算是念姐儿的陪称了。因为除了刚开始阮皇后跟赵梓清说了几句话,接下来她的目光都是围绕着念姐儿来的。
而蒋氏眯着眼看了一眼阮皇后,便只是垂着头不知在想什么。
黛玉心中突然有些慌乱了起来。阮皇后这个人并不像是会无的放矢的人,这么多年来她都未曾关心过一句赵梓清,也未曾对念姐儿有什么多余的关注,何至于今夜就如此上心呢?
阮皇后破天荒的留了赵梓清和念姐儿说了一刻钟的话,然后皇贵妃似乎也跟着说了几句话,便打发她们回来了。赵梓清也没有继续和念姐儿腻在一起,而是径直回了黛玉身边。
“大嫂。”赵梓清刚一坐下来,便急不可耐的想说话,被黛玉一个眼神止住了。
坐在附近的夫人们有几位上前来说话,眼神倒是有意无意的绕着赵梓清转了转。黛玉却也是兵来将挡的和她们打着哈哈,直到来搭话的人都走了,黛玉这才转头轻声问道:“三妹妹方才想说什么?”
“方才,皇后娘娘赏了我一只金钗。”赵梓清歪着头想了想,这才说道。
黛玉便往赵梓清头上看去,果然见盘起的发丝后面斜插的簪子换了一根,样式小巧别致,一看便知不是凡品。
黛玉点了点头,阮皇后赏赐一些东西倒是不足为奇。
“可是,娘娘赏赐给念姐儿的是一串东珠的手钏,我瞧着倒是真品。”赵梓清轻声提醒了一句,她跟在黛玉边处理事情,黛玉连管理自己嫁妆的时候都未避着她。这半年来,她也是见过不少好东西,自然有了分辨好歹的眼光。
见黛玉别有深意的看着她,赵梓清连忙红着脸解释道,“梓清并不是眼红,只是……只是……”
“我知道。”黛玉笑着拉起了赵梓清的手,颇有些欣喜道,“三妹妹长大了不少,知道凡事往深处想了。”
赵梓清头上的那根簪子虽然别致,但是单论起来,东珠的手钏倒更是珍惜。赵梓清是阮皇后的外甥女,念姐儿论亲疏还要隔了一层,阮皇后赏赐给念姐儿的东西都不可能越了赵梓清去。
阮皇后这般看重念姐儿,倒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黛玉转过头,念姐儿显然已经跟蒋氏说了一遍,蒋氏的脸色如今是阴沉的。念姐儿大概也觉得这件事情有些诡异了,倒是有些坐立不安的样子。
这样的宫宴简直是太难熬了,黛玉看着悬在半空中那一轮圆月,恨不得时间再过快一点。
不久之后,黛玉便隐约猜测到了阮皇后到底是打什么主意。
那些诗中拔了头筹的却不是举子,而是正阳侯家的嫡子。皇后娘娘又赏了若干金银玉器,又赏赐了一套文房四宝,正阳侯家的嫡子自然是要到宜景园来谢恩的。
不比姑娘们都掩在暗处,各府的夫人们倒是落落大方的观察期了正阳侯家的大公子来。
这正阳侯祖籍忻州,如今任着户部郎中,他们这一房便都长住京中了。正阳侯府曹家的公子,众位夫人们倒是未曾见过。如今见他拔了头筹,家中还有待嫁姑娘的众位夫人们便都动了心思起来。
不过让众位夫人失望的是,这位曹公子虽然做了一首好诗,可是长的并不不算出色,只能算是周正而已。不过他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两句话,整个园子里的焦点便从他身上彻底转移走了。
大皇子和二皇子早已经出阁读书了,今上这次中秋宫宴便让他们二人也作了诗,送到宜景园里的那十首诗,竟然也夹杂了大皇子和二皇子所作的。
虽然没有明说是哪两首,但也足以让在场的人猜测纷纷了。众位夫人们都窃窃私语的交谈着,谁也没有留意这位曹公子何时谢恩默默的离场了。
黛玉抬头看了一眼阮皇后笑意盎然的样子,便知道这件事情阮皇后先前一定是知道的。黛玉心中隐隐有了一种猜测,但也知道自己的想法过于想当然了,便只是轻声叹了一口气。
半个月之后,黛玉心中那抹莫名的不安便得到了证实,却是念姐儿来护国公府寻赵梓清说话是提及的。
原来中秋宫宴后的半个月,念姐儿已经被阮皇后先后五次宣到宫中说话了。念姐儿又不敢不去,便都揪着一颗心往宫里走了一趟。阮皇后却又不一刀给她个痛快,每次都是宣念姐儿进宫喝茶看花,或者是陪着说说话而已。
“昨天又打发内侍来,让我明日去宫中陪她说话。”念姐儿恨恨的咬了咬牙,声音中却有些苦闷。
她说这些话的时候没有避开黛玉,黛玉越听眉头便皱的越深。她看了一眼心不甘情不愿的念姐儿,又问蒋氏的反应如何。
“我祖母这半个月心情不好,我可不敢去触霉头。”
看来蒋氏也是极其不高兴的,黛玉沉吟了一会儿,便劝道:“念姐儿,若是你真的不愿意进宫的话。”黛玉压低了声音在念姐儿耳边说了一句,又嘱咐道,“这件事情可大可小,你最好让你祖父和祖母拿个主意,早些做防备。
念姐儿眼睛一亮,连忙点了点头。又打发自己身边的嬷嬷出去了一趟。歹是觉得事情有了暂时解决的办法,便满心欢喜的拉了赵梓清陪她说话,又央着赵梓清以后要到将军府看望她。
赵梓清自然是满口应下了。
当天夜里,便听说吴家的姑娘从护国公府回去时,拉车的马发了狂,差点把念姐儿带进湖里去。不过好在最后还是被驯服了,只是吴家的姑娘吓了这么一遭,当夜里便烧了起来,想来是真的吓住了。
黛玉便打发了身边的嬷嬷带着赵梓清去吴家看了一遭,又留下赵梓清陪着念姐儿住了两日。
宫中的阮皇后听了消息,几次打发太医来将军府诊脉,却都是说要静养一段日子才好。(未完待续)
272 打算
夜里赵渊回来时,夜已经深沉了。他这段日子都是掌灯时分才回来的,今日更是过了二更才进了府。
只是他也不愿意去书房里将就一晚,又怕吵醒了黛玉,便去长信堂的小书房里沐浴了,这才轻手轻脚的进了里间。
今晚值夜的是春绯,本来是想点了灯的,又被赵渊拒了。他摸着黑进了里间,便见黛玉卷在大红色的锦缎薄被里,头埋在柔软的枕面上,垂下来的头发盖住了半边脸,却是睡的香甜。
赵渊目光柔和了一些,替黛玉轻轻把薄被往上拉了一些。
黛玉睡在床的里侧,倒是特意给赵渊在外侧留了很大的空间。赵渊放慢速度躺了下去,却不敢拉动黛玉卷起来的被子,只是从脚下胡乱拉了一张薄毯盖上了。
黛玉半睡半醒之间,就觉得有一道视线一直在看着自己,她眉头皱了皱,便觉得有什么东西在自己眉间反复的摩挲着。黛玉伸出手胡乱的挥了挥,却什么都未曾碰到,眉间倒是有了微微的痒意。她不满的嘟囔了一声,在醒与不醒之间挣扎着。
“别闹了……”黛玉摸到温热的胸膛,神智终于清明了一些,便猜到是赵渊在作怪。
顶头便传来一声清朗的笑意。
听到赵渊笑,黛玉恼怒的睁开眼睛,扯过赵渊的手,像是泄愤一般的狠狠的咬了一口。
虽然下口有些重,但是赵渊却丝毫没有疼的表情,只是挑眉看了黛玉一眼。黛玉见赵渊这个神态,也没有了报复的成就感。便讪讪的收了手。
转眼便见外面的天色有些暗沉,黛玉便问道:“什么时辰了?”
赵渊的手安抚性的在黛玉肩膀上游移着。又把被子拉上来一些。直到颈项上的肌肤都遮掩了起来。
“卯时(早上五点)已经过了。”赵渊漫不经心的答了一句,又道,“昨夜回来时便下着细雨,想来今日天色可能阴沉一点。”
黛玉诧异的看了赵渊一眼。又道:“你是不是应该起身了,不是要去竹园里打拳的吗。今日可是有些晚了。”
赵渊每日卯时都要去打拳,风雨无阻,而且很是准时。黛玉有时候甚至有些佩服他这种自律了。
如今这个如此自律的人听了黛玉的话。便只是淡淡的督了她一眼,这才道:“外面在下雨,不去。”
黛玉诧异的“哦”了一声,便又重新眯了眼睛打算补一个觉。她昨日看账册看的有些晚,大清早的又被赵渊弄醒了,正是精神萎靡的时候。
赵渊见黛玉半天不反应。忍不住低下头一看,便见黛玉又是半睡半醒的状态了。想到黛玉方才恨不得是想赶他出去的话。他心中不知怎地就升腾起一种怪异的感觉,像是有些生气,又像是有些无可奈何。
见黛玉重新窝进被子里,舒服的叹了一口气,赵渊盯着她浅红色的唇瓣,眸色深沉了一些,便毫不犹豫的吻了上去。
首先是浅尝辄止的试探,直到发现当事人不为所动的时候,赵渊便逐渐加重了力道,手也不安分起来。
黛玉彻底被赵渊搅了睡意,只能无奈的看着赵渊纠缠着自己。
本来赵渊只是想求关注的,却没料到引火**起来。他算了一下还有半个时辰才天亮,便果断的决定遵循本能了。
黛玉被赵渊吻的迷迷糊糊的,倒是想着还有一个多时辰才要去正堂处理事情,便半推半就的随了赵渊。
只是等黛玉再次醒来的时候,日头都已经上了中天了,旁边的被衾早已经凉透了,黛玉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她睡之前还嘱咐赵渊过小半个时辰便让春绯进来唤醒她的,如今却都已经睡到这个时辰,也不知道今早的事情闻音和知雅处理好没有。有些头疼的披衣下了床,身上有些酸软,她便顺势在床上坐下来缓一缓。
“奶奶醒了,可是饿了,要不要传膳。”外面候着的人自然是听到了里间的动静,听声音倒像是闻音。
“进来吧。”黛玉轻声说了一句,却发现自己嗓子有些嘶哑,便又说道,“给我倒杯水来。”
闻音笑着应下了,端了茶水给黛玉送过来,又问道:“奶奶现在可是要洗漱了,身子可还是觉得沉?”见黛玉看了自己一眼,闻音又道,“先前爷便嘱咐奴婢,说是奶奶觉得头有些沉,让我们不要打搅奶奶。今早的事情都是罗嬷嬷处理的,我和知雅在一旁跟着,都是跟平日一样的,没什么特别的事情。”
黛玉脸上一红,知道那是赵渊找的借口,却也只能说道:“好一些了,先让人打水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