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逍遥田间-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应该都知道他考的是第一名,怎么说都不太好,而且他还心里有愧。
门上传来敲门声,赵方叹了口气,去开门,这时候不想看见人啊,他要的是低调低调。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错别字啊,打字的时候我都尽量小心了,可是有些错别字实在看不出来,各位可爱的GN们,帮我找找吧,
第二十章
门外竟然是贾淳,脸色依然不是很好。
赵方站在门口:“贾公子有事吗?”
“听说你考上了秀才,过来看看?”
“哦,谢谢。”
“你……”贾淳被赵方漫不经心的语气气到。
“什么,还有事吗?”很明显的送客的语气。
“少爷。”贾淳后面跟了一个小厮,小心翼翼的提醒。
“我有事,我们进屋里说。”贾淳推开赵方走进屋子里,屋子里只有一个椅子,贾淳坐在椅子上,小厮很小心的跟在后面。
“赵公子,一些小东西。”小厮把带来的几包东西递给赵方。
赵方倒了杯水放到贾淳面前,他屋子里少有人来,这院子里都自诩是读书人,看不起赵方这样的身份,很少和他来往,赵方乐的清闲,也没有待客的自觉,来了人也只是白开水待客。
贾淳更是不爽,他平时喝的茶极为讲究,只喝碧螺春,现在这人竟然只放了一杯白开水在他面前。后面的小厮也露出不屑的表情,不过只是快速的闪过。
赵方也懒得看他们的脸色,把东西放到离门最近的桌子上,等他们走的时候再还回去。
“现在可以说了,什么事。”
“赵公子是否打算考举人?”等了半天也没见贾淳回话,小厮机灵的开口。
“是有这个打算。”
“据小人知公子在家读书不太方便,想请公子到贾府读书。”
“为什么?”赵方满心疑惑,不过好久没动脑子了一时还真转不过来。
“我家老爷看觉得公子才华甚好,考上举人肯定没问题,不想让世俗之事影响了公子考试。”
“就这样?”都没见过面,就能这么说,这小厮比八卦记者还能扯。
“哪那么多废话,我父亲想请你去我家给我弟弟当夫子。”贾淳不耐烦的打断了对话。
“夫子?”赵方总算明白贾淳为什么心情不好了,他可是贾淳曾经脑子不清醒的有力证据,如果让他天天看着,他自然也不愿意:“能被贾老爷看上,在下自是却之不恭,不过九月就要考试了,我没时间啊。”
“九月考试,你打算立刻就去考举人。”贾淳身后的小厮很吃惊的问。一般人都是考过秀才就回家闭门苦读三年再来考举人,眼前和他差不多大的少年竟然直接开口就是要在考秀才当年就考举人。
“是啊。”
“那我们就不打扰了,案青我们走。”贾淳站起身立刻离开。
“等等。”赵方在门口把人叫着:“你们的东西,请带回去。”
“我们还不差这一点东西,你不想要就扔了吧。”贾淳头也不回的走出去。
赵方刚回屋,院子里考上秀才的考子就陆续前来拜访,赵方无耐的陪他们聊着,直到吃饭了才找了借口出去,很奇怪在这个没电视没报纸的时代消息竟然也能传的这么快。
街上的东西吃多了也就腻了,赵方买了两个烧饼,一边走一边想着要吃什么,逛到赵东门口时被赵东一把拉住:“小方,我正打算去找你呢,你现在去哪?”
“东子哥啊,我没事出来逛逛。”赵东随了赵大娘个热心的人,赵东的妻子也是个好客的,又常听小远说小方哥哥的,赵方在城里时没少受他们的照顾。
“我听说今天放榜了,第一名就是个叫赵方的人,是不是你啊。”赵东把赵方拉到房间里小声问道。
“我没去看榜文,不过有人来报信说是我。”
“真的是你啊。桂花你快过来。”赵东一听赵方说完,就立刻叫他妻子过来。
“什么事,我后面还忙着呢。”
“这廪生真是小方啊,今天关店,你去到外面买些好酒好菜回来,我好好给小方庆祝一下。”
“真的,太好了,我这就去。”
“东子哥,现在正是人多的时候,关了店多可惜啊,我们晚上再庆祝也是一样的。”
“这怎么行,当年你爹救了我爹就是救了我全家,我一直感激着呢,拿你当亲兄弟看,这兄弟都考上秀才了我就关一天的店又怎么了。”
赵东的妻子速度很快就把饭菜端上来了,除了店里的菜色,她还到外面买了些酱牛肉,烤肉之类的东西,赵东也搬了两坛高粱酒出来,一顿饭下来,赵方没吃多少东西,倒是被赵东夫妇灌了不少酒。
赵东晕晕乎乎的走出小饭馆,太阳已经偏西了。
赵方勉强保留了一分神智,努力的站直身体,却总感觉脚下的路凹凸不平,要平稳的走路很困难。
不知道什么时候他走路就好多了,能站直走了,也轻松了许多,到租房子的门口赵方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在他身边扶着他。
在怀里掏了半天,赵方才掏出钥匙,钥匙被身边的人接过去开了门。
赵方跌坐在床上:“我知道你,你是李其对吧。”
“你怎么喝成这样了,满身的酒味。”李其倒了杯水放在赵方手里。
“我也不想啊,东子哥硬要灌我喝,我被灌了很多酒,真难过。”喝醉了赵方表现的才像十六该有的样子。
“他灌你就喝,以后请你喝酒的人多着呢,你也这样喝。”
“东子哥不一样,他又不会害我。”赵方喝光杯子里的水,把杯子递过去:“再倒一杯。”
“算了,我也管不了,你还打算继续考吗,你想做官吗?”
“做官,不想,我不想做官,不过我要考举人。”
“为什么?”
“考过举人银子多些,也不用每三年就要考一次秀才试了。”赵方的声音渐渐消下去。
李其哭笑不得的看着在床上已经睡过去的人,第一次听到这样考举人的理由。
“别睡,你醒醒。”李其把赵方摇醒:“最近贾淳是不是过来找你麻烦?”
“贾淳?是谁啊?我不认识。”赵方迷糊的回应。
这样子什么都问不出来,李其把杯子盖在赵方身上就离开了。
赵方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头痛的厉害,醒了半天也没起来,门外传来轻微的响声。
“进来。”赵方对门外的人稍大声的说了一句,本来缓解的头痛又加重了些。
“小方。”许木青和村长走了进来,满脸的喜色。
“青叔,赵伯。”赵方有气无力的喊了人。
“你怎么了。”
“昨天被东子哥灌了几碗酒,现在头痛。”
“怪不得你东子哥也在床上躺着呢,比你还厉害呢,你们几个小孩子,高兴了也不能喝这么多啊。”
“我看东子哥高兴,就陪着多喝了几碗,下次打死我也不喝了。”
“我刚刚去你东子哥的小饭馆里,你嫂子给你东子哥熬了些醒酒汤,让我给你也带了些,起来喝一点,头就不疼了。”村长拿出手边带的小瓦罐,倒出来一阵清香。
“快起来吧。”许木青把赵方的被子拉开:“太阳都升那么高了你还不起来,你青婶和赵大娘都在家等着你呢,我们今天赶紧回家。”
“哦。”赵方做起来,把醒酒汤喝了,又清醒了一会才起身换衣服洗漱。
洗脸的时候想到昨晚的事情,突然想不起昨晚怎么回来的了。
许木青在正在帮赵方收拾行李,村长也在旁边整理,村长少做这一类的事情,衣服叠的乱七八糟的。
“小方,你东子哥昨晚让人传信回去说你考上了秀才还是第一名。”
“嗯,我正打算回去告诉你们呢。”赵方已经洗漱好了,小心的把桌子上的书都收到箱子里。
“这么说,我们村又出一个秀才了,唉,赵大家的孩子虽说考上了秀才,但那孩子自小就在他表弟家里养大,考试也是在他表弟那里考的,名声虽然传出去了,可是知道的人还是说我们村没有秀才,我在外人面前都抬不起头啊,现在好了,你考上了以后看谁还敢说我们村没秀才,我们村风水好着呢。”村长十分慷慨的敲着烟头,里面的烟丝火红火红的。
“小方也真是给我们争气,你青婶就成天的念叨着你能考上呢,在家里都杀好鸡等着你了。”
许木青和村长都乐呵呵的看着赵方,显然十分高兴。虽然赵方不认为考过秀才有什么,但看他们那么高兴,禁不住自己也高兴起来。
回到家里,余氏和赵大娘正在厨房里忙着,已经准备了不少东西,客厅里也坐了几位老人,村里的小孩子看见赵方也都围了上来,赵方把带回来的糖点心摆出来,一会功夫就没有了,一群孩子都口袋鼓鼓的跑出去,小远个子小,没拿到,也不闹,只是跟在赵方后面。
“你啊,真是被宠坏了。”赵方也确实习惯性的另外给小远带些东西,不过现在他要应付客人没时间拿给小远,哪想到小远跟前跟后的,小猫似的,一不小心就能踩到了,只好到屋子里翻行李,找出给小远带的花生糖,小远笑嘻嘻的拿了糖,到厨房找赵大娘去了。
前院的客厅里人坐的满满的,院子里也有不少人,还有不少小孩子在乱跑,说说闹闹的十分热闹。
“小方哥哥考上秀才了,以后天天进城我们就天天有糖吃了。”赵方听出这是隔壁才四岁的小女孩,说话还奶声奶气的。
“以后我也去考秀才,也可以天天吃糖了。”旁边的小男孩立刻跟进。
“就是我们都去考就都有糖吃了。”
“一群小兔崽子,说什么呢,你赵方哥哥是有大学问的人才能考上秀才,你们天天像皮猴子一样,连大字都不识一个考什么秀才。”一位妇女爽朗的声音,大概是明婶子,刚刚说要吃糖的就是她儿子柱子。
“说的也是,小方这孩子就是和我们这堆皮猴不一样,整天安安静静的,采药都能采出名堂,比我们大人还厉害,听余大姐说他天天在家里都拿着书看,能看到半夜。”
“我也听说,学堂里的夫子都夸赵方厉害呢。”
前院的人三五一群的站着聊天,仔细听下来聊天的话题都是围着赵方转,每个人脸上都是笑意盈盈的。
临近中午,院子里的人才走的差不多,客厅里只坐了几个老人,都是村里比较受尊重的长者,赵方考上秀才是大事,村长特地请过来商量事情的。
虽然说是商量赵方的事,不过赵方倒是插不上嘴,他对什么习俗之类的完全不懂,只能听几位老人在饭桌上不停的谈论。
最后的结果也不算很复杂,就是让赵方到村里祠堂里拜祭一下,再请村里的人吃顿饭,当然,这吃饭和拜祭都是很有讲究的。
作者有话要说:500收了,明天三更,早晨10点第一更,下午5点二更,晚上10点三更,照例,1000收加更三章。^o^/
第二十一章
村长和老人开了拜祭用的物品,猪、牛、羊、水果等东西赵方满满的拉了一大车回来,然后提前一天到祠堂里把祠堂里打扫一遍,所有的牌位也都擦干净,这一切都有赵方亲手做,一位老人还不断强调要怀着尊重之心对待每一个牌位,天知道,上午累的半死的赵方有力气能把祠堂打扫干净就已经不错了,擦牌位的时候哪还有空怀着尊敬的心。
第二天一大早赵方就被叫起来,穿上新做的衣服,他父母的牌位,后面还跟了不少和他年纪的少年,手里也都捧着祭品,一道道祭品都由赵方亲手放到桌子上,然后跪拜,其中摆菜的方位,跪拜的姿势还有其他的一些小礼节是多不胜数啊,直把赵方搞的头昏脑胀的,才总算没有差错的撑到礼成。
村长还说赵方很多地方都做错了,祭品又都被人拿到赵方家里,正好用来做菜,院子里已经有不少人在忙碌了,内院靠近厨房的地方又搭起了一个大土炉,赵大娘正不停的往里面加东西。
这次算是赵方请客,全村的人都能来,还不用送礼包,几乎大半个村子里的村民都过来了,虽然不送礼包,不过还是不少人带了些东西过来,晒干的野菜、风干的野味、腊肉、鸡蛋、鸡、鸭等一些自家的小东西。
赵方环顾了一圈发现没什么事做,到书房里继续抄书,《四声本草》他已经抄到最后几页了,估计半个时辰之内就能抄好,他打算把抄出来的书送给齐大夫,等考完府试以后再重新抄一本留着平时看。
他刚刚把笔砚收好,把抄好的纸张排好序齐大夫就进来了。
“小方,我还真是小看你了,都是廪生了。”齐大夫连门也不敲的走进来。
“师傅。”赵方站起来恭敬的喊了一声,虽然是齐大夫逼着喊的,不过齐大夫的才学很让赵方佩服,喊起师傅来也都是恭恭敬敬的。
“嗯,你怎么一回来就看书,还打算继续考?”
“我是打算继续考下去。”
“你不跟着我学医了。”齐大夫有点急了,和赵方接触了一阵子他很欣慰能收到赵方这个勤奋又有天分的学生,没想到赵方竟然打算入仕。
“师傅你听我说,我只是打算今天秋天去考府试,这次无论过不过我都回来,回来后就能继续跟着你学医,再不去考试了。”
“你真的不想去做官?”齐大夫狐疑的看了一下赵方。
“不想,还是在这里种田,跟你学学医术比较快活。对了,师傅,你看这个。”赵方把刚抄好的《四声本草》递给齐大夫。
“你抄的什么东西,我又不去考什么秀才,给我这个干什么。”齐大夫把一叠纸张拿在手里,看了第一页猛然站起来:“《四声本草》,你……。”
赵方看着齐大夫像个孩子似的把刚抄的书抱在怀里,又怕把书弄坏了,又小心翼翼的拿在手里,激动了好一会才勉强平复下来:“你从哪抄的,是真的吗?”
“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是从这里抄的。”赵方把那本古老破旧的《四声本草》拿出来。
“这是……”齐大夫更加小心的翻着古书,仿佛他面前放的就是稀世珍宝:“小方,你从哪弄的这本书。”
“从一个小摊子上买的。”
“这真是《四声本草》,你看这医理,把书借给我抄一份吧,你要不放心我就来你家抄。”
“师傅,你手里那份我就是抄来送给你的。”
“真的。”齐大夫很激动的看着赵方。
“真的,不过……”
“怎么了,有什么问题。”
“这个我才刚抄好,等明天让青婶缝好了我给你送过去。”
“不用,不用,回去我自己缝。”
“师傅,你急什么,书就在这,跑不了。”
“我当然急了,你知道这是多珍贵的一本书吗,我
要再抄几本,把它给我的几位师弟送过去,让它能重新现世。”话刚说完,齐大夫开门走出去。
“师傅,等等,你不吃饭了。”
“不吃了,吃饭多浪费时间。”
赵方好笑的看着齐大夫,这才是真正喜欢医术的人吧,为了一本书差点激动的老泪纵横,赵方愧疚了一会,他算不上是喜欢医术,只是把它当成赚钱和解闷的工具罢了。
中午的时候饭菜已经摆上桌了,厨子是特地从城里请来的,做的菜都是特定的,没有材料也都做成相似的,这顿饭图个好听而已,不过这时候的青菜少,荤菜就多了许多,很久没开荤的村民个个吃的高兴,不爱吃饭的小孩子也老老实实的站在桌子边等着上菜。
赵方就惨了,不停的被人敬酒,他几乎没动筷子,被人用酒灌饱了,饭刚吃到一半,他就被人扶回卧房里了,在床上折腾了好一会才睡过去。
虽然庆祝的主角不在了,不过村民还是吃的很高兴,除了节日期间,很少能这样完全无顾忌的吃肉,就算期间谁谁家的儿子成亲了或者女儿嫁出去了,也不见谁家能这么大手笔的上了满桌子肉菜。
所以吃过饭,村民收拾起残局特别卖力,走的时候还把院子打扫干净。
等家里事处理完以后赵方继续回到城里读书,这次用心了很多,虽然这次的考试结果不是很重要,但是全力以赴才不会后悔,也不会对不起他交的二两银子的报名费。
五月的时候赵方回家了几天,正是收麦子的季节,家里田里都离不开人。经过三年多的锻炼赵方干农活已经不会被人嘲笑了,虽然还是慢了一些。
不过他刚准备下田就被人拦着了,几个人正在他家门口等着帮他收麦子呢,都说让他好好看书考个状元爷出来。
赵方看实在出不去也就在家里看看书,喂喂鸡什么的,余氏把鸡养的很好,前一阵子杀了很多鸡,现在家里的鸡看起来竟然也还有四五十只,几只鸭子,也偶尔摇摇摆摆的在院子里晃一圈,赵方想起正是上次请客村民送的,还是会下蛋的鸭子。
院子里各种果树都已经挂果,每棵书上都结了不少,内院墙角的葡萄藤已经爬满了赵方搭的木架,下面还放了一张桌子和几张小凳子,现在许木青和余氏都喜欢在葡萄架下吃饭,赵方也很喜欢,看着一串串小小的葡萄从架子上垂下来,赵方很有成就感,也很有归属感,这就是他的家啊。
赵方在家里呆了半个月,除了送饭竟然没下过地,村里人都把他看成才高八斗的状元爷了。
府试在八月,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这次的监考官事直接从京里派出来的,又是一种考试模式。
这次考试的人明显的少了很多,偌大的一个永宁城,加上附近几十个县的考子,加起来竟然才一百多人,监管也严了很多。
八月初八早晨,考院开始检查考子,让考子入场,除了一身衣服,被子,和一些吃食,文房四宝,其他的一律不能带入,赵方在队里看见不少东西从考生的行李中北扔出来,糕点、蜡烛、衣服……赵方很佩服古人的作弊能力,当然更佩服检查人的火眼金睛。
赵方带的饼子被掰了几个,还是从上中下各拿出两个来检查的,衣服也被好好的翻检了一遍,确定没问题了才让赵方进去。
府试共三场,策论、文章、诗词,每天一场,从早晨开始,到最后一场考完才准离开考场,赵方第一次知道古代的考子有多辛苦,三天都吃不好睡不好,能坚持到最后都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要考试,赵方觉的他们要找的人不仅要文采够,身体也要好啊。
最后一场的诗词方面,赵方还是借用了别人的一首诗,不算很出名的一首,只是为皇帝歌功颂德,并没有太深的含义,虽然李白杜甫那些名句拿出来很能吓着人,不过一个是国仇家恨,一个是怀才不遇,那一个都不能在现在的太平盛世里拿出来,赵方也只能找一首不是很显眼的诗拿出来应付场面了。
从考场出来的考子大多都有些反应迟钝目光呆滞,赵方精神也不怎么好,回到租住的屋子里睡了整整一天一夜才起床。
收拾好东西,赵方雇了辆牛车回家,自此赵方正式开始他种田养家的生活。
期间他秀才的奖励已经下来了,他名下的田都免了租子,每年大概能省下二两银子,秀才每个月还有一两银子的月钱,赵方就当是捡来的用,每个月生活倒改善了不少。
现在赵方已经完全脱离了小孩的面貌,身高一米七八左右,在这里算的上很高了,比一般人大概高了两三厘米,脸也长开了,有些清秀的面孔带着些许书卷气,再加上赵方成熟的气质,果断的举止,已经没有人会认为他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十六岁的孩子了。不过在农村十六岁确实不是孩子了,大多数人这时候都已经定好亲了,赵方也不例外,赵方读书期间偶尔回家几天就遇见了三四次媒婆,像是算准了他要回家一样,后来才知道她们没事就到他家门口转悠,都是知道他考上秀才以后来说亲的。
赵方在城里也住了不少时日,东西带来的不少,再加上他又买了不少东西,把一个牛车堆的满满的。
和赶牛车的大爷一路聊聊农事,没多久就到家了,赵方远远的就看见他家门口围了不少人,远处都能听到喧哗声。
下了牛车,众人看见是赵方就自动让出了一个通道,院子里一个穿着有些艳丽的妇人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正站在院子破口大骂,对面站着正在抹眼泪的余氏,赵大娘也在余氏身边站着,
第二十二章
“小方回来了。”赵大娘一眼看见赵方,松了口气。
“怎么了。”赵方对着一片混乱也不知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