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来归梦满清山-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雁丘,我陪你。”

当我抚摸着高大的黄石碑,轻声念着那一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眼前仿佛看见那绝望的雄雁,向着青色的地平线,振翅而下,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完美的一次飞翔。散落在半空中的毛羽,宛若凋谢的繁花,随春归去,只留下几块顽石,一抔黄土,在过往的红尘中纪念着那一段缠绵凄绝的爱恋。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思云间两分张。
平林漠漠,荒烟如织,一只孤独的大雁,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却再也望不到那相伴一生的爱侣,当无情的命运让他们的爱情阴阳两隔,他却无畏的选择在了在另一个世界中的永生。
几丝没由来的痛楚,仿佛汩汩东流的汾河水,自胸中激荡而过,却将我的心冲刷得干净透亮。举首望天,淡淡的蓝色中不见一抹云彩,好似遥远的沙漠中一方恬淡的湖泊。

感觉身后有人走了过来,回头一看,却是四爷拎着两个小酒壶走了过来。他冲我扬了扬手,道:“咱们就在这汾水岸边,席地而坐,举杯怀古,夫人意下如何?”
我点点头,拣了水边的一处高地坐下,倒了杯酒,撒在地上,算是对那两只刚烈坚贞的大雁的祭奠。
四爷竟也倒出一杯酒,微抿了一口,撒在地上,然后望着我道:“人心不古,有的竟不及鸟兽之情来得真切。难为了这对痴情的雁儿,累世经年,倒是给人们作了个榜样。”
我拿起酒壶给两个杯子添满了酒,随口问道:“爷若是那个猎人,看到那脱网的雄雁,随着爱侣悲鸣不已,可还会杀了那雌雁?”
“会。”他皱了皱眉,却还是毫不犹豫的答了出来,“猎雁之人,本就以此为生,若是对飞禽走兽,全都心存怜悯,自己岂不要饿死了?”
我徒然地摇了摇头,举起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冰凉清冽的白酒,却在心中燃起一团灼热的温暖,感慨道:“男人的心胸,终究是和女人不同,也许现实,只是专门为男人而设的舞台。”
四爷一楞,仿佛从没听过这样的论调,想了想才说;“话倒是没错,那些风花雪月,情意绵绵的女儿心事,不是幻想,就是回忆。”
我挪了挪身子凑到他身边,仰起头探寻的望着他的眼睛:“那男人眼中的爱情该是什么样子?”
“看你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倒先猜猜看。”他的嘴唇婆娑着酒杯,看上去有些挑逗的意味。
我笑着倚住他的肩膀,眯着眼睛说道:“我讲三个男人的爱情观,爷听听可有中意的。第一个,就在此处, 玉儿就不罗嗦了。第二个是,六一居士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顿了一下,抬眼望望他的神色,竟没有丝毫的变化,只好继续道:“这第三个嘛,也是唐诗,更悲伤了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我舔了舔嘴唇,又有些刻意的咳嗽了一声,可是还是没有任何的回应。好奇而又无奈的望上他的脸庞,却只看到平静而优雅的笑容,淡淡的眸子好似一潭幽深的湖水,将我的眼波悄无声息的收了进去。我拽了拽他的衣襟,有点生气的问:“就这么可笑?”
“那倒不是,只是寻常了些。”他忽然站起身来,上上下下的打量着我,“不如这一句,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突兀的听到那唐朝第一美男的句子,想起那灿烂的诗话中隐约浮现出的温和的微笑和悲壮的结局。不自觉的低下头,忽然发现刚才脱去了斗篷之后,身上竟也是一身乳白色的汉家女的衣裙。嗔怪的瞥了他一眼,有些羞涩的道:“玉儿只是个平凡的女子,哪里配得上这样瑰奇美丽的句子?”
“平凡?这两个字何曾与你相似?”他拉着我站了起来,手中的酒杯轻碰,交缠的双臂,浓烈的眼神,伴着相爱的两个人饮下一个迟到的交杯酒。

仿佛记得我们好像扔掉了手中的杯子,听着身旁流淌的河水,持壶共饮,相视而笑…
仿佛记得他紧紧拉着我的手,给我讲述一个小时候听来的故事:一对不被双方的家庭认可却倾心相爱的男女,有一天突然的消失了,当所有人都以为他们私奔了的时候,却被采莲人在荷塘里发现了相拥的尸体。等到仲夏的时候,荷塘里开满了荷花,却没有一株不是并蒂…
仿佛记得我深情地回握过去,吻着他的眼睛,耳垂,喃喃的吟道: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

小白很乖的回来补文了,各位大人手下留情,不要拍砖了吧!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
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武元衡《赠道者》
武元衡是武则天曾侄孙,唐元和年间拜相,因力主削藩,遭藩镇忌恨。元和十年六月三日早朝,为淄青藩帅李师道遣刺客暗杀。
此诗虽名为《赠道者》,但应该是写给薛涛的。薛涛另有一首《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作者有话要说:《摸鱼儿》两首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走过并州
朦胧之中,似乎已经醒来了,感觉身旁正有一双眼睛静静的盯着我看。我抑制住嘴角快要溢出的笑意,紧紧抓住他的手挡在了我的脸上。
他笑着刮了刮我的鼻子,轻声问道:“既然醒了怎么不睁开眼,怕看到什么?”
“嗯…”我犹豫了一下,依旧拉着他的手挡住了眼睛,仿佛在搜索着许久之前的记忆,“也不是怕,只不过曾经幻想了很多次只有我们两个在一起的感觉,今天终于知道了,当然要好好享受一下这个答案。”
他突然翻身把我压在了身下,火热的目光直直的射入我的眼底,右手熟练的探入了我的内衣,嘴里却依旧是一副淡淡的腔调:“傻丫头,这样的感觉自然还有一辈子等着你呢。”

再一次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阳光透过半掩的窗户照进屋子里,留下一道亮闪闪的痕迹。身旁那温存的目光,不知何时已经不见了踪影。无奈的叹了口气,唉,为什么每次醒来的结果都是我一个人赖在床上呢?
穿了衣服起身,一个人却觉得有点闷闷的,便吩咐小二烧了开水沏茶。目视着壶中的叶片一点点地张开,一股浓郁的茉莉花香扑面而来。不自觉地摇了摇头,想是自己这些年的日子过得着实奢华了些,人竟也变得异常挑剔了。如果没有当初小晶的那场失败的恋情,如果没有青年湖里那片深不见底的黑暗,如果我还是当初普普通通的小雨,那又会怎样…只是可惜了,这世上所有的如果最终都是望不到结果的。
头脑中的思绪杂乱无章的交错着,仿佛只是为了打发掉这些无聊的时光。望着窗外的日头渐渐升到了头顶,人也愈发的焦躁起来,心里不禁掠过一个荒唐的念头,难道是四爷把我一个人扔在这里,独自回北京去了?

一阵喧闹声突然从窗外传来,其间还夹杂着几声哀怨的哭泣。我走到窗前探着身子向下望去,原来是几个家丁打扮的小厮正和一个书生理论了起来,而旁边坐在地上哭泣的女孩竟是乔老汉的孙女小喜子。心里猛地掠过一丝不祥的预感,赶忙下了楼梯走到门口。
门口看热闹的人已经围了一圈,那四五个家丁揪着书生长衫的领口,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那书生倒也硬气,抬手护着身后的小喜子,梗着脖子,毫不示弱。
我奋力的分开人群,快步走到书生身边,一把拉过小喜子问道:“小喜子,这是怎么了,你爷爷呢?”
小喜子见了是我,眨巴眨巴眼睛,刚要说话,可一听到“爷爷”两个字,又放声大哭了起来。
我只好把她搂在怀里,轻拍着它的后背,一脸疑惑的望向那个书生,道:“这位大哥,我跟这个小姑娘是在路上相识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呀?”
那个书生模样的人见我和小喜子熟识,便转过身来,不屑的对着那几个家丁甩了甩衣袖,又冲我拱了拱手道:“姑娘,在下也是路见不平,这中间的缘由,还要问这小女娃了。”
人群中传来一阵哄笑,不知谁说了一句:“这小子还真是个呆子!”
那书生却毫不在意,理直气壮的答道:“路不平,众人踩。你们这么多人,就能眼看着他们在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
我却顾不得听他们理论,蹲下身捧起小喜子满是泪痕的脸,柔声问:“好喜子,快别哭了,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夫,夫人,他们把爷爷打,打死了!”小喜子只抽抽噎噎的说出了一句,又俯在我的怀里痛哭。
“什么?”我被惊得怔在了原地,并不真实的相信传入自己耳中的话语,下意识地抬眼朝那几个家丁望去,仿佛想从他们身上寻找类似凶手的蛛丝马迹。
为首的一个男人似乎有些不耐烦了,一把推开了那个书生走了过来,对着我们两个说道:“你们两个婆娘唠叨些什么呢?那老东西欠了七老爷的过桥银子,又偷了官银,难道还想抵赖不成?”
小喜子不知到哪里来的力气,一下子从我的怀里挣脱了出去,仰头对着那汉子大叫:“银子是夫人给的,你们,你们还我爷爷!”
那个男人扯了扯嘴角,皮笑肉不笑的答道:“小丫头,你们臭摇船的,哪里会有五十两的台州锭,不用在这里乱嚼舌头,还是乖乖跟我回去吧。”
原来竟是这样!没想到阿禛给的那锭银子,竟然惹出如此飞来横祸。既然知道了原因,心里倒也沉稳了几分,上前一步挡在小喜子身前道:“银子是我给的,你们又不是官府的人,凭什么随便冤枉人!”
“呦嗬!”对面的男子换作一副色迷迷的嘴脸,凑到跟前上上下下的打量着我,“又来了个管闲事的!银子是你的,这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说的倒是轻巧。不过看你这模样,倒也值了。跟哥哥说说,是哪个小白脸掖给你的呀?”
“啪!”一个响亮的巴掌硬生生地落在他的脸上,那汉子捂着左颊,张大了嘴巴,一脸的惊愕。我虽是在心里大叫“痛快”,但看了看自己并未抬起的手臂,也着实觉得奇怪。
“戴总管,这狗奴才也忒放肆了些吧。”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声音从头顶传来,我不自觉地向后靠了靠,终于贴上了那坚实的臂膀。
一旁的戴总管答应一声,闪电般的伸出手,又是两巴掌打了下去。
那粗壮的大汉如同凝固了一般,愣愣的盯着我们,却没有做出一点反应。戴总管熟练的打抹了一下双手,仿佛什么事也么发生过,只是阴着脸问道:“你是哪家的奴才,竟跑到太原府来撒野,眼里就没有王法了吗?”
那汉子转了转眼珠,终于回过神儿来,有些胆怯的后退了一步,探着头叫道:“太原城里谁不知道我家七老爷是苏大人的舅爷,你们几个人又是从哪冒出来的?”
“你说的苏大人,可是康熙二十七年的进士,山西巡抚苏克济?”贴着我的身体微动了一下,沉声问道。
“对,对的呀,这位爷可是认得我家姑老爷?”对面的人似乎被四爷的气势镇住了,语气明显恭敬了很多。
“大概吧,我们爷许是在京城北新花园东面的园子里见过。”一旁戴总管的声音不大,刚好可以让近处的几个人听得清楚。
那大汉皱着眉想了想,估计是只听懂了京城两个字,半信半疑的陪笑道:“原来几位爷是从京里来的,小的真是失敬了。我这就去请我家七爷,当面给您赔罪。”说罢一挥手,便带着几个喽啰退出了人群。
我回身望望四爷,刚想要解释,却被一个眼神制止了。他绕到我身前,对着那书生问道:“阁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倒有几分侠义之奇,敢问高姓大名?”
这时我才想起被推到路边的那个书生,仔细的看看他,一身半旧的青布长衫,下摆处还打着几个补丁,一双眼睛却直直的盯着四爷,拱了拱手道:“晚生姓孙,名嘉淦,字锡公,太原府兴县人。”
“孙嘉淦!”没想到雍正乾隆朝的一代名臣就这样意外的出现在面前,我虽是用手飞快的掩住嘴巴,但一声惊呼还是从唇间滑了出来。身旁的三个人的目光一齐落在了我的身上,没办法,只好“呵呵”的干笑了两声,尴尬的竖起大拇指说:“好名字,真真是个好名字!”
四爷的眼神有些诧异,对我差劲的解释只好装作一副并不在意的样子,也对着孙嘉淦拱了拱手,“在下姓金,排行第四。阁下若是不嫌弃,可否找个地方一叙?”
孙嘉淦点了点头,便随着四爷进了客栈。戴管家命身旁的两个侍卫跟了上去,自己则走到我面前,恭敬的问道:“乔老爹的后事如何处理,还请夫人示下。”
我低头看了看还在抽泣着的小喜子,无奈的叹了口气道:“现在就去吧。”

待到埋葬了乔爷爷,回到客栈,已是黄昏时分了。小喜子蜷缩在房间的一角,已经止住了哭声,只是默默地淌着眼泪。我走过去轻扶着她瘦小的身躯,好想安慰她几句。可思来想去,却只有陶渊明的那首《挽歌》在脑子里打转。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恃强凌弱,横征暴敛,多少无辜的生命因此而悄无声息的逝去,归于永无止境的沉默。而我们这些活着的人,除了哀悼,又能为了他们做些什么呢?原来什么康熙帝国,太平盛世,也不过就是沉暗的泥沼上一层华丽的躯壳罢了。

“吱呀”一声门轴转动,原来是四爷立在了门口。他冲着门外挥了挥手,戴总管以最快的速度进了屋子把小喜子抱了出去。还没等我发问,四爷已经走过来握住了我的肩膀:“别担心,我就是让戴铎领着她换身衣服,吃点东西。”
我有些疲惫的靠在他的身上,忽然想起从早晨到现在自己也没有吃过东西,胃里有些刺痛,但却没有一点食欲。强打起精神问道:“那位孙先生走了?”
嗯!”四爷答应了一声,语气中似有几分怅然,“学问不错,就是太过耿直了些。我本想收他进府,可他却执意要去博个功名。”
“金榜题名时,乃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又有哪个书生不心驰神往呢?”我的心思有些散乱,随口胡乱的应对着。
四爷仿佛看出了些端倪,拉着我坐到床前,轻声问:“怎么,心里还是不舒坦?”
我不想说话,望着倾斜在窗纸上的一抹朦胧的光亮,茫然的点了点头。
“这个苏克济是老九的门人,吏部连报了三年的‘卓异’,刚升了山西的巡抚,年下皇阿玛还题了‘正己风群吏,精心理庶民’的对联给他。”四爷的几句话,像是说给我听,又仿佛自言自语,还透着几分无奈的感慨。
我抬起头悠悠的问道:“其实,你也有点不舒坦,是吗?”
“君子之仕,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四爷的语气有些黯然,坚毅的面容泛起一丝苦涩的笑意,“只可惜我不是圣人,没有那样的胆量与气魄。”
我并没有想到他会是如此的坦诚,心头的阴霾竟也被他的直白冲淡了许多,默默的伸开手掌,与他十指相扣,“所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玉儿倒是相信,你心中的道,定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四爷眨了眨眼,望着我的目光闪过些许动容,随即自嘲的一笑,开口道:“希望能如你所愿吧。”
门外突然想起一声刻意的咳嗽,房门打开,眼前却是戴总管矮胖的身形再次出现。他的头微微低垂,对房内的一切似乎都视而不见,只谦恭的对四爷说:“主子,苏克济的小舅子,赵七来给您请安了。敢问主子,是见还是不见?”
四爷又恢复了平日里那副波澜不惊的样子,松开我的手,站起身来,淡然的答道:“你去把他打发了吧,该怎么说,你心里自然是有数的。”
戴铎答应了一声,身子轻巧的一转,竟已毫无声息的退了出去。我望着已然合拢的门板有些发呆,实在不大相信那如此敏捷的步伐,竟然属于一个捧着肚子走路的人,不由得对着四爷问:“爷,这戴总管不是什么世外高人吧,怎么总是来去无踪的?”
四爷点了点头答道:“你倒也有些眼力,戴铎年轻的时候习武,轻功甚是了得,当年人称‘草上飞’。”
我的脑海中一下子浮现出了迪斯尼动画里那只小猪拉长了脸趴在草堆上忽扇着翅膀的的样子,不禁脱口而出道:“是草上飞猪吧?”
“你!”四爷愣了愣,眼底的笑意还未溢出,却被一片阴云笼罩在了脸上。他瞬也不瞬的盯着我,犀利的眼神把我心里看得毛毛的。我讪讪的吐了吐舌头,赶忙走到他身后,讨好的给他按摩着肩膀,笑嘻嘻的凑到他耳边道:“不用生这么大气吧,就当我什么都没说行不?”
他回头瞟了我一眼,顿了顿,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还真是挺像的。”

***************************

今天终于把这章更新完了,不过看的人好少啊!看来小白是速度太慢了,抱歉,抱歉!
                  壶口记忆
作者有话要说:已经看过这一章的各位大人,前面没有变化,只是把看烟火的结尾重新写过了。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了。清晨的街市,沐浴在一片金色的朝阳之下,却宁静得有些失真,仿佛是倒映在海天相接之处一个美丽的幻影。
再一次回头看看客栈的牌匾,略显破旧的“并州老店”几个字仿佛时刻在沉默中昭示着古老的风韵,天下九州,并州其一,并州的建制曾一直延至唐宋,只是我并不晓得,这伫立于沧桑中的店堂,是否会在未来的某一天, 将我们过往的身影也记述成一段遥远的过去…
四爷答应了我的要求,同意把小喜子带在了身边。当她换上一身新衣,一脸感恩的望向我的时候,心里溢出的味道,却明明是愧疚。如果没有遇上我们,她还会跟着爷爷幸福的在汾河上荡漾;如果没有遇上我们,她便不会把痛和仇恨早早的种进心里;如果没有遇上我们…唉,看来我又一次想了太多的如果。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继续沿着汾河的走向前行。我任性的给小喜子改了个名字,叫做小乔。她似乎并不懂得这其中的含义,只是茫然的点了点头。而当她拾起哀怨的目光,遥望着河岸的时候,我心里便会升起莫名的刺痛,一闪一闪的。文水武则天的故居、平遥古老的城墙、介子推隐居的介休山林、洪桐县里的参天古槐,即使无数的古迹名胜从我的眼底滑过,而我的心却总是懒懒的,没有兴奋,没有热情,没有缘由的囿于一种沉闷的麻木中。
四爷似乎对我的淡漠没有太多的察觉,一路上更多的时间是和戴铎在一起悄声低语。每每遇到城门、桥口、码头新增的税捐,他总会轻轻的皱一皱眉;而一走出城市,望见那郁郁葱葱的麦田,他又会在憧憬中舒展着醉心的笑意。在这样的时候,我虽然明明知晓,却仍会有些嫉妒的觉得,他爱我,比爱这江山,少的不仅仅是一点点。

我们一行人到达临汾的时候,已经是三月初了。这个月十八是康熙皇帝的寿辰,本以为四爷会赶着回京。可他却转了个身,把下一站的目标指向壶口。

三月的天气,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盛开,山谷中冰雪消融清溪流淌,没想到在这临近黄土高原的地方,竟会有如此秀丽清新的景致,倒像是江南迤逦的水乡一般。一路上翻山越岭,转过一个又一个的山弯,虽然是坐在车里,但我的屁股也几乎要被颠成两半了。心里又开始不自觉的想念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唉,要是有汽车的话该有多好啊!

傍晚时分,我终于可以站在半山腰俯视黄河了。记忆中那雄浑威武的河流,却宛如一条温婉的小溪,在静谧中蜿蜒伸展着自己的轨迹。再往下游的方向看,那条地上的河流突然下陷,骤然坠入了四五十米深的石槽中。从山上远望,看不到悬壶注水、飞流直下的波澜,却能听到那雷鸣般的声音正撞击着脚下的土地。我回头看了看四爷,示意很想走近了去看看。而他轻瞟了我一眼,若无其事的说:“天色已晚,我们还是先住下吧。”
此处没有客栈,但戴总管却已寻好了一处人家借宿。一对姓范的少年夫妻,还没有孩子,住在这山上以种植果树为生。见我们到了,极其殷勤热情,女的张罗着杀鸡做饭,男的就坐在一旁陪着爷们们聊天。
四爷对此地的风土人情倒也有些兴致,不住地提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位范小哥不太善言谈,常常摸着后脑勺,一副愣愣的样子,嘴里也磕磕巴巴的吐不出几个字来。忍不住有些想笑的感觉,却又觉得好生无礼。只好独自走到院子当中,权当是舒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