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舟游诸天-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朕念中原,乃家邦之所,适遭困厄,岂宜坐视?若使神庭不再,谁其怀德,外寇逃罚,谁其畏威。况天下崩分已久,百姓急盼统一。

  故遣王师,第加薄伐。京城一战,已褫骄魂,而贼负固多端,阳顺阴逆,敌首神武一夫者,更暗含阴谋,欲行卑鄙之事。

  朕洞知狡状,独断于心。乃发郡国羽林之材,无吝金钱勇爵之赏,必尽弁服,用澄海波。仰赖天地鸿庥,宗社阴骘,神降之罚,贼殒其魁,而王师水陆并驱,正奇互用,并协一心,封其海岸,入其京都,直捣其脑。

  于是同恶就歼,群酋宵遁,舳舻付于烈火,海水沸腾,戈甲积于高山,氛浸净扫,虽百年侨居之寇,举一旦荡涤靡遗。

  鸿雁来归,万敌臣服,负手而降,熊罴振旅,汉家之德威播闻,除所获首功,封为京观,仍槛致细川正秀等三十一人,弃尸稿街,传首天下,永垂凶逆之鉴戒,大泄神人之愤心。

  于戏,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兹用布告天下,昭示四夷,明予非得已之心,识予不敢赦之意。毋越厥志而干显罚,各守分义以享太平凡我文武内外大小臣工,尚宜洁自爱民,奉公体国,以消萌衅,以导祯祥。

  更念彤力殚财,为日已久,嘉与休息,正惟此时,诸因东征加派钱粮,一切尽令所司除豁,务为存抚,勿事烦苛,咨尔多方,宜悉朕意。”

  诏书一出,却是宣告了东征倭国的结束。

  接下来的事情,不是对国外,而是对国内——即使是对倭国的处置也是如此,元皓已然有意灭了倭国的社稷传承。


第三百二十五章 树人计划

  元皓带着十万大军在倭国足足带了半年,而后才宣告班师回朝。虽说是班师回朝,但大军并没有完全回转,元皓还是设法在倭国留下了五万精锐在摄津之东,一个名为大阪的地方筑造就雄城一座,以监控整个倭国。

  终究元皓这一次在倭国做出的改变有些大了,元皓担心自己的布置被别人破坏,于是便在倭国驻扎了五万人马,并且将他那那极为信任的,满肚子坏水的文丑丑留在了倭国。

  元皓任命文丑丑为东瀛总督,统领中原在倭国的事务。

  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任命,即使是文丑丑自己没有想过元皓会将这样重要的担子交到他的身上。

  作为一个很会察言观色的人,文丑丑明白元皓当着大家的面宣布的任命是无从改变的。只是文丑丑自己心中也没什么底气,所以在得到了元皓的任命之后,他便诚惶诚恐的找到了元皓,向他述说了自己的担忧。

  “陛下!倭国新定,非忠勇之人不可坐镇……我……我实在还是差了一些。”文丑丑皱着眉头,小心翼翼的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你担心什么?”元皓无所谓的摆了摆手:“倭国,现在是我们的地盘,我们是这里的主人。”

  “只是……这里是心得之地……需要安稳……”文丑丑小心翼翼的试探着。

  “安稳?这个地方需要什么安稳?”元皓轻哼一声,却是反问文丑丑:“你对倭人究竟有多少了解?你以为他们的个性如何?”

  “这……”文丑丑迟疑了一下,沉思一会,这才回答道:“倭人好斗,生性残忍,心中常怀忧虑……他们眼界狭窄,没有什么大局观,喜欢强者并愿意臣服于他们,但是对弱者,他们充满了卑鄙……他们都是一群狼,能不能将这群狼化成狼狗,我没有多大把握……”

  “你倒是直接……”元皓淡淡的笑了。笑过之后,他却是轻轻的拍了拍文丑丑的肩膀:“这件事不必太过在意,你不必将他们想到太过厉害,也不必求着将他们化为狗……我中土的力量终究还是在自己的身上,我并不缺给我当狗的人!”

  元皓轻笑着说道:

  “对于倭国,我有希望……我希望他们混乱起来,互相征伐,彼此敌视,所有‘人杰’皆在一次又一次的内乱中消耗自己的力量。倭国不可统一,谁强大,你就打谁,我们有强大的海军和强大的陆军能够在倭国任何一个地方登陆,给予他们打击。

  凡是听从我们的人,你就给他一些好处,但这些好处都必须有相应的代价——这个代价可以是倭国之上的一切东西,包括倭国的人口。这是一项长期的国策,是需要一百年,两百年坚持下去的。

  只有在倭国彼此仇视再也没有统一的可能,倭国的美女尽入我中原人怀中的时候,这个国策才能发生变化。我希望在你的治下,倭国是我们最好的金银产地,最好的奴隶产地,也是全天下最卑贱的地方……我不希望看到倭国崛起。”

  “嘶……”文丑丑听闻元皓如此吐露自己的心扉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这样的命令……这样的目标……真不知道这些倭国人究竟是哪里惹得陛下的发怒。若按陛下的命令做下去,只怕是百年之后,所有人看到的将是一个孱弱,混乱,卑贱的倭人地区!这真是要让他们千世万世为奴为婢啊……狠,真狠!”

  想到这里文丑丑偷偷的看了一眼元皓,心中不由得有些惊惧。

  他以前一直以为元皓是一个仁慈的人,其所作所为虽然有些许豪气,但却多了几分仁慈,似乎并不适合这个纷乱的世道。如果不是元皓用秘法制住他的性命,他是不怎么看好元皓的。毕竟,在这样的世道里只有枭雄才能活得下去。

  而元皓,怎么也不像是一个枭雄。

  但这只是以前的想法。到现在,文丑丑才骇然的发现,元皓哪里是不懂得那些心狠手辣的枭雄手段,只是他寻常不动用。或许,他的手段只对自己厌恶的人动用,中原人,那些不成得罪他的人,他是不会用这样的手段的。

  “这是一个有底线,有目的的郡王,他真切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又明白哪些是自己不能做得。”文丑丑定定的看着元皓,心中感叹:“或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让中原变得更好吧。”

  从元皓的居所离开,文丑丑回到自己的住处,思索元皓今日对自己吐露的心扉,思索这些天元皓下达的几个命令,突然恍然大悟:“原来陛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些倭国人分裂,然后衰弱……将自己的手段饱含在冠冕堂皇的德政之下,果然是杀人不见血啊。”

  文丑丑叹息这,心中对元皓的佩服越发强烈了。

  他想得没错,这些日子元皓下达的那些命令,就表面上看去是一回事,可实际上却又是另一回事:

  首先,元皓下达了劝学令,下令将倭国各大世家、豪门、门派的弟子,只要是十岁以下的都必须送入于大阪城中建成的学宫进行启蒙。启蒙之后,学宫会择其优异之人送入中土学宫进行修行。

  大阪的学宫据说被分为文武二道,而就元皓的讲解来说,读文者的地位却是远在习武者之上。

  重文轻武,弱倭国人之风,这是元皓定下的第一条“毒计”。这条“毒计”是包含在教化倭国精英,让他们知廉耻懂礼仪的基础之上。

  而元皓的第二条法令,则是分封令,元皓将倭国领地全部分给了倭国的这些投降者,让他们统领地方。

  元皓给这些分封者以巨大的权利,在平时他们只需每年供奉大明领地内四分之一的产出就可以了——这是公布于天下的国税,元皓让所有倭国人都知道,大明的皇帝并不贪婪。

  大明并未插手倭国的内地,倭国百姓面对的还都只是他们他们原本的那些人。也就是说那些人如果因此而做了什么事情,那倭国的百姓也只是仇恨他们,并不会将大明人给恨进去。

  至于分封的下去的结果,那些得到领地的人会发现除了自己的老窝之外,自己的周围往往都是和自己不怎么对付人。

  不对付,就会有矛盾。而现在这些是矛盾,那以后说不定就会变成仇怨,变成战争的理由。

  这便是元皓的第二条“毒计”。

  除此之外,元皓还下令实行“爵城制”,即你拥有怎样的爵位就拥有建造怎样城池的能力。城池的各项规格又都有各种各样的规矩,有些规矩往往需要更多的奇珍异材,以及更多的人工。

  这绝对是一个大工程,而在风云这样的古代,各项技术还没发展到一个机械化地步的时候,想要做这种大工程无疑是极为“国力”的,而国力消耗的结果就是让那些所谓的国主变得更加“贫困”!

  与此同时,元皓还向那些国主推销各种工业化的奢侈品。这些东西,算上原材料和人工费,以及别的一些成本,在元皓的统计中算不得什么,可是因为产品本身的精致和闪亮,卖给这些倭人却能够卖出好价格。

  元皓说这些东西有格调,能够拥有就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以此来推动这些东西流传。而这些东西流行的结果,就是让这些人的钱包又瘪了瘪。

  总之,元皓就是用各种有的没有的手段尽可能的搜刮这些国主的口袋,让他们变得贫穷。

  在没了金银之后,还有各种森林树木和矿产,而没了矿产之后,还有田地里的产出,还有人口本身——倭国的妹子总有几个漂亮的,虽然身高不怎么样,但那一股风韵和娇小却也颇得某些人的喜爱。

  元皓指使的商会的胃口是多种多样的,总不至于让他们没东西可卖。而他们不断卖出的结果,自然就是让自己的领地越来越显得贫瘠。

  而在这一系列的贫瘠的背后,元皓对他们还开了一个“仁慈”的口子,允许倭国百姓以自卖其身为手段,成为中原人的奴仆进而离开倭国。

  现在的中原人口也不过两个亿左右,比之元皓所知的后世,那是大大的不如,中原虽大,可南北边疆和西域都还有需要开拓的地方的,这需要大量的人口。元皓有意将愿意为奴的倭人充实边疆,用以开拓人烟稀少的偏僻之地——这些地方在可是有着重大好处的地方,比如东北,比如南疆,它们土地之下都含有丰富的矿产以供开采。这些矿产是元皓今后发展所必须的。

  用别国的劳力来为自己开拓,这是后世美国人的手段之一。现在,元皓也想试试这样的手段在中原人手中究竟能不能使得顺畅。

  当然,这也是后话了。元皓也只是这么想一想,至于最后这些政策究竟能有什么结果,需不需要进行调整,那也是看这些计划最后的成效究竟如何。

  反正元皓就是要用这些似是而非,似善实祸的手段的来对付倭国,看看能不能把他们祸患的永世不得超生。

  也许,这确实有些恶毒。可对倭人如此,却是元皓心中所愿。

  就这样带着胜利的消息从倭国回来,元皓很快就从战时转入了平时。他一边着手处理出征时积累下来的要务,一边着借着这一次的大胜之威推行自己谋划许久的重要计划——树人计划。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元皓的这个计划取得就是这个意思。

  无论是他早就听说过的关键,还是他自己经历过的世界,或者是眼下在风云世界里遭遇到的一切,元皓都确定了一点,那就是一个国家想要强大,人才是最关键的。

  当然,不同的世界对人才的定义是不同的。

  在高达世界,更优秀的设计师,更强悍的机师……就是人才的代表;

  而在黑客帝国世界,更强的黑客,更懂得解放精神,自我催眠的人,就是人才的代表;

  至于眼下的风云世界,更强的高手,更多的武者,就是人才的代表。

  风云是武侠世界,尽管因为元皓的介入,这里也萌发了科学、科技的种子,开始逐渐步入大工业生产的时代,但是在元皓还未大规模介入开始展现成果的眼下,武者的多寡,高手水平的高低,却是代表了一个势力,乃至一个国家强弱与否的关键。

  这个关键是如此重要,以至于那些势力门派都十分看重人才的培养。这对元皓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

  说是好事,乃是因为这些势力门派挑选的门徒弟子都是中原人,他们本身也算是中原的势力,名义上都是要听元皓这个皇帝命令的。但名义终究也只是名义,实际上的他们却是各有传承,各有老大。

  很多时候这些门派势力之人的眼中只有他们的门派势力,他们的帮主掌门,却没有元皓这个皇帝,没有大明这个国家。

  这是元皓所无法接受的。

  他需要人才,但更需要能够为自己所用的人才。

  于是,他需要潜心培养,让自己获得更多可用之辈。

  树人计划,就是因此而建立的。

  这个计划以三年为一个阶段进行,一共分为四个阶段:

  在最初的三年里,元皓必须开始编撰初级武典,开设初级武校和相关的蒙学,从培养孩童以及教导孩童的蒙师开始。依照元皓的计划,是要在三年里,在每一个被皇朝控制的大城里,建立一所可以容纳千人的童蒙武校;

  而之后三年,城池之中的武校进行扩张,由一而二,由二及三,争取在每十万人中都有一所至少可以容纳千名孩童入蒙的武校,并且针对童蒙武校的毕业弟子,优中选优,让那些有进一步天赋的人,能够继续进修下去,这就是中级武校的计划。

  而在中级武校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高级武校自然也可以着手了。这是计划第九个年头。

  至于最终的武道进修院,在是在高级武校建立的第十二个年头上,完成初步的设立。

  总之,按照这样的计划,在一切都获得成功的第十二个年头上,元皓将收获近千万的初级武者,百十万的中级武者,数十万的高级武者,以及数万的武道静修士。

  在元皓对这些初级、中级、高级、进修士的平等中,初级武者相当于拥有一定内力,打通数条正经的江湖三流高手;而中级武者对应的则是江湖二流;高级武者是江湖一流;至于先天往上,那都是武道进修士的存在了——本来江湖上能够走到先天之上的人就不是很多。

  元皓若是真能拉出数万先天之上的高手出来,那他的大明或许也真能光耀四方了。

  这是一个极为宏伟的计划。能或者不能,元皓现在还不好说,却是得看整个计划的执行情况才可以。

  但不管怎么说,元皓制定出来了这个计划,便打算坚定的执行下去,能够因此而让自己的势力增强一分实力,那就增强一分。

  毕竟,在美好的愿望,在宏伟的计划,不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行走,一点一点的执行下去,将其变为现实,终究是不行的。

第三百二十六章 十二年后

  时间悠悠如大江东去,不可倒转。

  自从元皓代替武林皇朝建立大明,改元鸿武之后,如今已到了鸿武十二年。

  在元皓按部就班的推行之下,整个大明皇朝,除了倭国领地之外倒也称得上是欣欣向荣,百姓安定,天下颇有大治之景,盛世之风。

  因为有强灭倭国的战绩在前,元皓的凶名也算是狠狠的震慑了四方那些心怀天下的“枭雄”,他们都晓得中原已有了元皓这么一尊高手坐镇,再有无名、聂风、步惊云、邪皇、刀皇、猪皇……等高手协助,中原在统一之后说不上是宛如金城汤池一般牢固,却也是万众一心,不可小看。

  以中原神州的体量而言,只要神州自己不彼此攻伐,动荡不安,那外地就很难有什么手段能征伐这个庞然大物。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大明建立之后的十二年时间里,少了那些野心家的兴风作浪之后,中原子民着实过了一段时间的安定日子。

  虽然江湖武林总也没有办法安定下来,但如昔日天下会和无双城争雄那样的大事情,大动乱,却是少了许多。

  江湖上的门派在见识到了无神绝宫和倭国的强悍之后,都意识到天下并非只有中土一地,中土之外的高手对中原也并非怀着好心,他们心惊了,胆颤了,一种紧迫感让他们不由自主的开始闭门苦修。他们在积蓄自己应对未来的能力,却是让江湖上的纷争少了许多。

  十二年生育教诲,中原的发展较之十二年前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战车隆隆的开过,即使是身着其中的中原百姓也发现这日子,这周边的一切实在是变化的太快。

  一家家千人以上的工厂被建立起来,一台台功能各不相同的工具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新式的耧车;新式的织布机;以蒸汽为动力的拖拉机……等等,已有的职业有了新的工具,而更多的职业因为一些新产业的建立而出现。

  中原的百姓恍然中发现自己所熟悉的一切正在被一种强大力量迅速的改变着。原本在他们想来自己祖祖辈辈的生活都是这样,自己的子子孙孙也会和自己一样活下去,但是他们发现一切有了大变化。

  首先是数道法律的下达,让神州中原百姓的下一代有了受教育的机会——这可不是自愿的,而是强制性的,而且一个地方,一个学校有多少百姓孩子入学,这些孩子的成才效果如何,都和官员们的升迁挂上了钩。

  十二年的时间,让元皓的树人计划逐渐铺开,渐渐成了一颗已有根基并逐渐成长起来的大树。由其是近三年,随着大量高级武者以及高级学士的出现,元皓朝廷之中已有不少出生学府的官员。

  这些人出身学府,算是元皓的亲信,他们是元皓最信任的存在。虽然因为资历不足的缘故,并没有走到多高的位置,但元皓估计随着时间的逝去,这些官员终将取代就有的官僚成为朝堂的主要力量。

  当然,这是比较高端的事情,与江湖武林关系不大,和百姓关系也不大。

  这些事情百姓感觉不到,他们感觉得到的事情是,这十二年来自己赚钱找工作的机会似乎更多了,手里也能够几片钱粮了,家里餐桌上的肉多了几顿,自己出门似乎也能通过啦叫火车的东西去到更远的地方,街市之上的物件更多了,价格也有所下降。总体来说自己的日子是一点点变好的。

  这些东西都是很小很细微的,一般人也很难察觉,但只要有心统计,总会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百姓生活好转了,城市便显得更加繁荣,而反应到整个国家之上,那边是大明的朝廷和军队开始有了不可一世的气度。

  在这十二年里大明边军屡屡出塞征讨四方蛮夷,其借口是多种多样,有些甚至可以被称为蛮不讲理的霸道,只是这样出击的次数虽多,但出击的规模并不大,纯粹也就是为了给自家的军队练兵而已。

  只是元皓所建立的大明朝与以往历朝历代都不同,因为电报网络的建立,军队中文官教导员体系的确定使得元皓在京城长安就能指挥全国大小军队的事情。作为皇帝他对国家军权的控制是无人可及的。

  他不怕手下的将军造反,因为他有一整套的制度去制衡他们。他更不怕手下的将军出兵打仗立下功劳,因为这些将军只能决定怎么打,至于要和谁打,用什么理由打,要打多大的规模那都是由元皓的朝廷决定。

  尽管是一个强调个人武力的武侠世界,可元皓知道单纯凭借着个人武力或许能让自己在这个世界逍遥快活,可要对自己更很好的帮助就必须承担更多的职责,提升中原整体的实力。

  万民的力量虽然只是弱弱的一点,可是天下百姓这么多,汇聚在一起也是一股异常庞大的力量,而这股力量一点一点的提升上去,到最后所形成的的人道伟力,自然拥有抵抗所谓千秋大劫力量。

  到那时候,即使自己不在这个世界了,丰润下来的功德也足以让自己更进一步了。毕竟,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创新,就是鼎革,就是变化,就是进步,就是让中原的力量远远超过这个时代,晋升到另一个天地之中。

  现在的中原还处于变革的初期,其体现出来的东西并不多,与其他文明之间的距离并不大,但在随着时间的逝去,这个差距会不断增加,最后变成一种彻底碾压其他文明的大势。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不但个人如此,国家也是一样。元皓不想让自己的中土成为别人口中的肉食,就必须将自己变得强大,变得狰狞,变到能够将别人变成肉食,进而吃着别人的肉更加强大起来。这是血淋淋的象征,却也是一个文明不得不行走的道路。

  “流别人的血,总比流自己的血好!”元皓如是想道。

  十二年的皇帝生涯,让他变得更加富有威势,也更加的沉稳了许多。随着十二年树人计划的完成,元皓在满意自家皇朝国力大涨的同时,也明白那件事情也即将开幕了。天门,屠龙!

  “传说中的帝释天老儿应该也要动一动了吧。”在长安城皇宫的养心堂内,元皓喃喃自语道。

  他记得在风云世界原本的轨迹之中,七武屠龙之事便是在倭国之乱的十二年之后。

  这并不是帝释天有耐心压抑自己的贪婪等待到那个时候,而是因为真正的屠龙乃是天时地利人和等诸般要素合一方可为之的事情。否则以龙元关系到帝释天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