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放开朕的奸臣-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太叔是刘氏皇族中辈份最高的人,他捋着灰白的胡须。一对黑眸缓缓的掠过众人,徐徐开口道:"老头子就不癈话了,今,众亲族齐聚在此,是为了姑苏城之事,姑苏乃宁王所在之地。城池被焚,王候之母遇刺,此事事关重大。得谨慎处理,诸位都是自己人,有话直说无妨……。"

    是秋后算账来着。诸位王候肯定是站在宁王那一边的。

    太后面有腼色,待在她下位侍候的弭总管上前一步,弯了一弯。替主子缓颊道:"当时奴才在场,亲眼所见。王府之事,事出突然,是侍卫们一言不合,突然打了起来,才肇致的大祸,此事与太后无关哪……。。"

    话还没说完,但见刘骥大喝一声,"那里来的奴才,何时容你说话了?"

    闻声,弭总管脸色登时一白,迅速退了几步,低声道:"奴才不敢。"

    刘骥剑眉横目,疾言厉色道:"太后率着大军在城外驻扎,侵门踏户而来,此举欺人太甚,太后的侍卫与王府的侍卫一言不和打了起来,就算只是不甚走火,肇至大祸,此事归根究底,全是因太后而起,难道太后是想卸责吗?"

    "宁王莫急,太后自是不会卸责的。"端坐高位的皇帝刘陵看着众位王候,缓缓的开口道:"太后的近身侍卫与王府的侍卫,为何会突然有所争执?此事恐怕不单纯啊?宁王可曾想过这一层面?"

    "是啊,是啊……"董卿在窗外,愈听愈心急,恨不得立马奔进去,当众揭开英王的假面目,将箭头指向英王,然后顺势癈了他的太子之位。

    却见,大殿内刘歆正闲然自得的坐在大椅上,喝着茶,看着宁王怒逼太后的戏码。

    宁王跟太后及皇上的矛盾愈难解,对他愈有利。他还巴不得宁王在一怒之下,拔剑砍了太后,为寡母报那一剑之仇。

    "皇上若不是想替太后减轻罪责吧?"刘骥冷声道:"双方皆已命丧在战斗之中,死无对证,出事该地也已经被大火所焚,还能查出什么?就算是有心人所为,故意造成本王与太后的误会,可深思此事,若不是太后率军而来,有心想除掉本王,那里来的机会让人给趁了?"

    太后沉着脸,替自己办驳道:"哀家率军前往姑苏,仅是担心着皇上的安危,并无伤害宁王之意啊!"

    "漂亮的话,任谁都会说!"刘骥丝毫不肯让步,步步进逼,"难道太后会以为本王会蠢到在自己的地盘上谋害皇上吗?太后若无存心,怎会带大队的军马来我姑苏挑衅?太后可是容不得本王的存在啊?打从我刘骥出生的那一日起,妳跟先帝便容不得了吧?"

    "臭小子!"皇太叔见宁王着实过火,立马怒道:"怎么这么对太后说话的?居然还辱及先帝,我最见不得为了皇权,骨肉至亲相残的事发生,无论是你宁王刘骥抑还是皇帝刘陵,都是我刘氏之血脉,只要是我父祖辈之子孙,我老头子并不在乎谁坐在那个大位上!我只在意谁敢任意的夺权作乱,毁我父祖辛苦打下之江山,便是我刘氏皇族之逆贼,你抓住太后的过错,兴兵而起,难道不是想趁机夺权吗?你自问,难道你没有称帝的野心吗?"

    就算太后有错在先,皇太叔为了维持皇权及皇帝的威严,自然是站在她那一处的。糟老头只想息事宁人。

    刘骥冷冷说道:"哼,血脉?是啊,血脉是何其的重要……。。。皇太叔何不问一问太后,坐在高高的龙椅上,那个尊贵无比的皇帝,是不是真的是我刘氏皇族?"

    闻言,太后脸色骤变。

 120 顺势癈太子

    她气得青筋暴出,恼道:"放肆!刘骥你别得理不饶人,便血口喷人了,你可是在暗示哀家对先帝不忠了?"

    "忠不忠,妳心里有数!"

    "宁王,你太过份了!"宁王这般态度,连皇帝也恼了,刘陵瞪着他,冷声警告道:"就算太后行事不够谨慎,导致姑苏城蒙受灾难,朕也绝不能容你这般的污辱太后!"

    "别以皇权来压制本王!是不是污辱,太后她自己心知肚明。"刘骥丝毫不退让。

    宁王胆大包天,居然敢对着皇帝怒目相向。

    "够了!争吵只是徒然伤感情,于事无补。就算皇族们关起门来,私下解决纷争,也不得逾越了礼数。"皇太叔以族中长辈的身份,主持公道:"太后带着大批的兵马至宁王的封地,行径确实挑衅,理当追究,宁王以下犯上,随便污蔑太后也不对……。,诸位宗亲,你们是怎么看的?"

    赵王徐徐开口道:"既然关起门来了,在殿内都是我刘氏之宗亲,本王有话便直说了,宁王污蔑太后是不对,此事再议。皇太后确实犯了大错,率大军前去封地,此举侵门踏户,有那一位王候能够忍受得了这种事,而不会备感威胁?我与诸王会师,实是为了替宁王出一口气啊!"

    "朕明白了。"刘陵抬抬手,肃然道:"关于姑苏城之损失,朕会负责赔偿,自然,银两不会由国库编列预算支出,而是由朕每年所有开支的八成及太后开支的一半来补偿,挪用三年的银两,也够还宁王一座美轮美焕的王府了,不仅如此。朕再另行寿措银两,赔他一座规模不小的行宫,朕自会负责建造完成。"

    刘骥听了,颇不满意,他冷冷说道:"意思是,皇上从此几年之内省吃俭用,然后本王所受到的屈辱及我母亲所挨的刀子,便一笔勾销了?"

    "刘骥,朕对你已一再的让步,你还想怎样?"刘陵着实火大。

    刘骥正色道:"孤不需要行宫。刘骥只想让天下的人都知道,不是我联合诸王起兵作乱,而是遭受太后所逼迫。太后得下诏罪己,向天下人坦承错误,还孤与诸位王候之清白。"

    太可恶了!

    凭借着众位叔伯的支持,宁王居然如此放肆。

    该死的宁王,居然要求他的母后下诏罪己。刘陵忍隐着满腹的怒气,握住龙椅的指节,紧得泛白……。。

    刘陵阴沉着脸,紧咬着牙,正想厉声拒绝宁王,身侧却传来太后的声音。

    "哀家即刻下诏罪己便是。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

    "母后。"刘陵眼神微动,低唤一声。

    他怎能让母亲受此屈辱。太后却给他一个放寛心的眼神,她转头对着众位王候。徐徐开口道:"擅自率军前去王候的封地,确实是哀家思虑不周,举止失当,引起这么大的事件,全是哀家的错。哀家下诏向天下人认错便是,宁王府的所有损失。皇帝及哀家仍然会负责赔偿到底,关于这件事,诸位王候们也该止息了,放心的回到封地去吧。"

    如今,只要能息事宁人,下诏认错又如何,她这个皇太后退让一大步,失了颜面,却顾全了大局。

    太后下诏罪己,是何其大的屈辱啊,刘陵心里万分的不快,沉着脸道:"太后已经同意下诏罪己,宁王府的损失朕也会如数赔偿,那么,宁王你可满意了?"

    刘骥作揖道:"皇太后是事后弥补过错,刘骥无所谓满不满意。"

    刘陵冷冷说道:"那么,现在换朕来算账了,你刚刚口不择言,污蔑了朕及太后,你,宁王刘骥可知错?"

    刘骥抬眸迎视着端座在上位龙椅上的皇帝刘陵。

    心想,他怎能安然地高坐在那个位置上?

    如果,他能找到刘陵的生母金氏,如果,他手上拥有刘陵非皇族的证据的话……。。他必会为父皇报仇,夺回原本就该属于自己的位置。

    这时,伟王开口了,他低声道:"骥儿,一事归一事,你刚刚确实是过份了些,就算心里再火大,也断不得随意的污辱太后啊,尤其是血统之事,你这不是在污蔑皇上非我皇族吗?这种话,是不可以随便信口开河的啊。"

    英王刘歆终于搁下茶盏了,他款款开口道:"叔父,我想宁王堂兄只是出于一时之气愤,心里没能忍住,才踰了距,说了不该说的话,他不是有意的。"

    刘陵冷声道:"意思是,宁王没能夺得皇位,于是便可以随意的撒气,污蔑朕及太后了?"

    刘歆忙不迭作揖道:"皇兄明白,臣弟并不是那个意思啊。"

    刘骥仍直视着龙椅上的皇帝,一脸的阴沉,冷冷的开口道:"如果,我能找到证据呢?"

    "喔?"刘陵迎着他桀骜的黑眸,挑战的挑一挑眉,冷笑道:"那么朕来助你一臂之力如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朕倾天下之力,用尽皇权的力量,来替你找出朕非皇族的证据,如何?"

    宁王费尽心思,无非是想把他从皇位上赶下来,好让自己取而代之。

    他反其道而行,全力配合,看他还能耍什么花招,难不成,他还能造假他的出身吗?

    他的父皇与母后是何等的恩爱,他自小便看在眼里,母后更是个谨遵妇德的女人,从不私底下召见外臣,无愧于母仪天下的皇后身份。

    他居然敢污辱如此恪遵礼仪的母后。

    刘骥低声道:"既然皇上开了金口,那么刘骥有一请,希望皇上能动员全国之力,替刘骥找寻一个女人………"

    皇上若下了皇命给全国各郡县,动员地方官员,那么找到金氏之事,便指日可待了。

    刘陵冷冷睨着对他母后不敬的宁王,沉声道:"你得先道歉!"

    语罢,却见宁王果真上前一步,撩起衣袂,往青砖地上一跪,低低的嗑了一个响头道:"刘骥有罪,不该污蔑太后。"

    居然如爽快,宁王不是能屈能伸,便是他所想找的女人十分的重要。

    好不容易才压制了宁王,他可不能出尔反尔,刘陵抬抬手道:"说吧,你想找什么女人?朕下皇令便是。"

    话还没说完,却听见董司马在门外惊呼:"皇上,不好了,黄河之水溃堤了!"

    闻言,刘陵眉头一皱。

    惊扰皇族宗亲议会,就算是位列三公,不管理由为何,也是免不了一顿责打。

    董卿不可能会如此的莾撞。

    果然,赵王横眉怒目,怒道:"黄河之水溃堤是大事,却是常态,百年来也溃堤几次了,有需要这么紧张吗?这董司马未免太没规矩了,怎可如此莾撞?她不晓得吾等王候正在殿内议事吗?圣上若容许朝中大臣这般冲犯,我皇族还有尊严吗?"

    楚王道:"董司马冲撞王候,是该挨杖的吧?"

    另一位王候附和道:"是啊,是啊,按规矩该先杖打一顿再说。"

    "说不定这次的灾情比较紧急,以致让董司马顾不得礼制了,孤认为,百姓之事,得凌驾于礼制。"宁王居然开口替她说话。

    楚王颇不以为然道:"无论如何,冲犯王候,得仗打一顿,这规矩不能坏。"

    刘陵轻咳了几声,开口道:"朕对于朝廷廷杖大臣之事,早已有心想废止,董司马大概是心急百姓受难,以致失了态,还是让她入殿,先听听她想说什么吧?"

    语罢,抬抬手。

    弭总管立刻朝外扬声道:"宣,董司马。"

    片刻,大殿的门缓缓的打开来,董卿徐徐入殿,依礼跪拜之后,便缓缓开口道:"启禀皇上,黄河再度泛滥,水患成灾,百姓蒙难,生灵涂炭……。。这一次的灾情更甚以往,臣甚感担忧,哀怜我之百姓黎民,臣有一议,望皇上动员全国之力,广招民工,疏通水道,重新筑堤,以为百年之大计啊。"

    刘陵道:"爱卿,朕明白妳怜恤百姓之心情,妳可知,广招民工筑堤,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吗?"

    他回宫后,便听见黄河决堤之事,此事地方官员自会先行救灾,关于朝廷之支持,完全可以明日上朝再议,董卿却不惜冒犯诸王,以此为借口入太和殿,心里定是有另一番盘算……。

    他继续说道:"太后才下诏罪己,便广招民工,使得数以万计的家庭分离,此举必然会引起民怨,百姓们不会想到将来河堤筑好之后的安然日子,只会怨恨朝廷政策造成男人们离家,骨肉分散,适逢太后罪己之事,百姓们必会认为黄河决堤乃朝廷及朕之不德所致,才会导致人祸接连着天灾不断,此刻不是广招民工重新筑堤之际,朕认为还是派遣官兵前去修筑河堤较为适当。"

    太后下诏罪己……,皇上终于提到重点了。

    董卿顺势道:"臣,思虑不周,此刻确实不宜广招民工,还是皇上圣明啊,不过嘛……。微臣突然想起一事,既然姑苏城动乱之事,太后下诏罪己,向天下人承认过错,一切的一切都是太后的失误,那么,当时太后所立之太子,是否符合我朝之律法?"

    。

 121 朕要董婉

    在一旁的刘歆闻言,立刻起身向前,朝着皇上恭敬的作揖道:"皇上,臣弟正想提出此事呢。"

    "喔?"刘陵冷声道:"你说说看。"

    刘歆道:"太后当时口头立刘歆为太子,乃事出紧急,实则是无奈之举,皆因皇上生死未明的缘故。万幸,上苍眷顾,皇上安然归来,想当初刘歆并未获得正式之册封,没有立册及绶印,那里真是个名正言顺的太子呢?"

    皇上跟董司马一搭一唱,无非是想利用太后罪己之事,顺势废了他这个太子之位,说不定还打定主意,想把他远远的赶离呢。

    他没有宁王那般的出身,身为惠帝的遗腹子,拥有诸王的同情与支持,他刘歆不过是先帝的次子,再加上如今皇上已经对他有了嫌隙了,对他已经不同以往般亲厚……

    他的羽翼未丰,皇兄又忌着他,此刻不宜保有太子之位。不如顺势让出去,把剑锋扔给宁王。

    "皇兄,不如臣弟把太子之位让给宁王如何?"

    "放肆!"

    话才刚落,太后已然沉不住气了,她恼道:"太子之位岂有转让的道理,更何况哀家己经认错,即刻下诏罪己,一切都是哀家的失误,所谓的太子,无册无印,根本不合我朝之律法,既无合法的太子,又那里来的转让之理?再说宁王非皇上的直属血亲,岂有让他继位的道理。哀家宁死也不会同意如此不合理之事!"

    见太后沉不住气,董卿的脸色早已迅速的黯沉了下来,太后如此轻躁,又中了刘歆的诡计了,诸王虽不明言,但他们的心里都是想让宁王当上太子的,刘歆故意把话挑开来讲。却被太后严正拒绝,还一脸的仇恶。

    原本她打算利用此次机会,力劝皇上将英王外放,责令他去疏通河道,修筑河堤,黄河之工程浩大,此去经年,也够他耗的了,从此英王不得在帝都暗中作浪……。,这下子。都让太后给坏了计划了。

    刘歆故意顺了诸王的意,明着挑开来,举荐宁王为太子。此刻,皇上若将英王给外放,诸王的心里会怎么想?因为英王想让宁王当上太子,所以皇上便将自己唯一的亲弟弟给赶得远远的,皇上如此的冷漠无情。诸王们看在眼里,表面上虽不说什么,心下却是对皇上的无情不满的,因而更加的团结,此刻将英王外派反而对皇上更加的不利。

    见太后如此激动,刘骥冷笑道:"看来。太后果真讨厌本王,忌着本王哪!"

    "没那回事,哀家只是觉得此事不合常理。皇位之承继,那里有传给从兄弟,不传给子嗣的?"说到这里,她突然顿了一顿,便不再言语了。

    先帝继惠帝之皇位。不就是传弟,没能传子了?

    这时。却见皇太叔缓缓开口道:"让宁王当太子,其实。……老头子本也有如此打算的。"

    太后闻言,脸色骤变,低呼一声,"皇太叔,你!?"

    皇太叔瞥了她一眼,继续说道:"关于皇位之事,事关重大,今皇帝尚年轻,且未大婚,老头子认为不必急于立储,储君之事暂且搁下吧,既然皇帝的婚事已决,这宫里也该准备大婚的事谊了,皇帝也该成亲了。"

    皇太叔说到这里,刘陵突然猛咳了几声,然后掩起长袖,一付很痛苦的模样,弭总管立刻上前侍候,低声问道:"皇上,您这是怎么了?怎会突然咳得这般厉害?要宣太医吗?"

    见皇帝似乎又犯病了,太后很是担忧,忙不迭起身,挨了过去,"皇儿,你是怎么了?身子那里不舒服?"

    刘陵一付痛苦的模样,低声道:"朕难受得紧,快!回寝殿。"

    ***

    未央宫内,金色的帘帐重重地垂了下来,阻绝了外界的纷挠,仆从在殿外安静的候命,皇帝若大的寝殿内,气氛沉闷,寂静无声,无人敢发出任何一声声响。

    王太医将指腹扣在皇上的经脉上,眉头微皱。

    见皇儿再度躺在床上,神情痛苦,形态萎蘼,太后心急如焚,面露忧心,连忙问道:"太医,皇帝是怎么了,你不是说他的身子已经大好了吗?怎又突然病了?是不是没有调养好的缘故?"

    面对太后不时的寻问,王太医挘粧{额上的冷汗,心里犹豫不决。

    虽然大病初愈,幸皇上尚年轻,体力恢愎得快,早已无病态,此刻脉膞强劲,一点儿病征也没有,分明是在装病啊。

    皇上多灾多难,病了几次,倒是对于病症之事驾轻就熟了,演得十分的逼真,若没把脉,还真以为他又病了。

    "王太医,你快说啊,在发什么呆?皇帝究竟是患了什么病啊?"太后又急又慌。

    "这……。"王太医面露难色。

    他若直言皇上没病,定会触怒了皇上,若谎称皇上病了,便是欺骗太后。

    无论宣称有病没病,他都里外不是人……。并且,都会遭罪。

    刘陵见王太医为难,故意轻咳了几声,气若游丝道:"朕本有旧疾,加上大病了一场,身子突然不好了,这两日赶路回宫,过于劳累的缘故,引起了旧疾,朕需要长期调养,可能。。。。。。。暂时无法如期完婚了。"

    听见无法如期大婚,太后登时大怒起来,她恶狠狠的瞪着王太医,怒道:"没用的老东西!你不是说皇帝的身子已经大好了吗?怎会又犯了旧疾?误了大婚,哀家绝不饶你!"

    王太医吓得忙不迭道:"老臣并没有说皇上犯了旧疾啊?!"

    "不是旧疾?那么你这个太医之首来说清楚,皇上究竟是犯了什么病?"太后咄咄相逼。

    "是……。"王太医吱唔一声,却突然往后退了一步,撩起衣袂,双膝跪地,将头重重的往地上一磕,"不是旧疾,是新病,下臣无能,实在是脉不出皇上究竟是犯了何种病啊!"

    "心病?"太后眉头微皱,瞧见王太医眼中恐惧的眸光,心里立刻明白过来了,她将眸光移回皇帝微微蹙眉的俊脸上,沉声道:"皇儿啊,帝王大婚之事是何其的重要?不仅皇族宗亲、文武百官,连天下的百姓都在看着呢,事关皇族的颜面,就算带着病,你也得成亲!"

    刘陵轻咳几声,拉一拉被子,装着一副病弱的模样道:"咳咳咳!母后,儿正病着呢,大婚之事暂时先延一段时间吧。"

    "这怎么行呢?"太后沉着脸道:"帝王大婚乃国之大事,因故延期,会引起多么大的猜忌与波澜?你得如期完成婚礼,至于皇帝宠不宠幸皇后,那又是另一回事了……"说到这里,她态度放软,温言劝道:"皇儿啊,帝王之家,不比寻常,婚姻确实只是政治的手段,但是,窦沅沅不仅出身名门。。。。。。,撇去女人那小性子不说,沅沅论容貌才情皆是上上之选哪,无论在那一方面,她最适合,你心里也明白,这桩婚事最符合我皇室之利益……。。收起你那臊动的心性,好好的成亲吧,你若看不上窦沅沅,大婚后,尽管大封嫔妃便是,广充三宫六苑也行,你是皇帝,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

    "朕要董婉!"刘陵突然从床上坐起,一脸的坚持。

    "董婉?!"

    闻言,太后的脸色迅速地沉了下来,她看着儿子,严正的冷声拒绝,"不行!不可以!天底下的女人何其多,任谁都可以,就是不能是她!"

    "母后啊!"刘陵轻唤一声,拉着太后的手,对着自己的母亲,动之以情道:"您明明知道儿子的心上人一直是董婉,您却任由儿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之下,阴错阳差的将她赐婚,许配给别人……。"

    "你们早就已经不可能了,她早已不是董婉了,她是皇帝的大司马董卿哪!有那个皇帝会把自己的朝臣给纳入后宫的?还有,卫崇文不是别人,是皇帝的表兄,兄弟之妻不可戏,更别想抢夺,你是想闹笑话给文武百官及众皇族们看吗?哀家绝不允许你胡作非为!"太后铁青着一张脸,起身,摆一摆长袖,以皇太后的口吻,疾言厉色道:"皇族自有皇族的尊严,皇帝也必需有皇帝的样子,婚期会如期举行,就算皇帝病了,起不了身,让内侍搀着,你也得完成大婚。"

    "王太医!"

    "老臣,在。"见太后怒气正织,王太医凛气凝神,迅速的膝行过去,在她脚边诚惶诚恐的磕下头。

    太后斜睨着他,冷冷说道:"仔细的替皇帝调养身子,三日之内,皇帝还起不了床,你就以死谢罪吧!"

    闻言,王太医浑身一阵发颤,吓得连忙嗑头,"太后饶命啊!皇上饶命啊!"

    "别求哀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