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空间守则-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简飞扬点头道:“他们也不容易。郑娇嫁过去没几年,就相继死了相公、公公和婆母,只自己一个妇道人家,拉扯着两个孩子,实不容易。那两个孩子,如今应该都老大了。上次郑娇托人带信过来,说想要些好的皮子,给她姑娘做嫁妆。我就吩咐库房挑了三块皮子送过去了。”
    贺宁馨见这些都对了景,便不再放在心上,对简飞扬道:“姑母回了陇西长兴侯府也有两个月了,你可有姑母的信儿没有?”
    简飞扬呵呵笑道:“你的主意,早两三个月便让东元过去查探那谢氏姨娘的事儿,他都办得妥妥当当的。谢氏卖入了当地的教坊,那谢氏女儿嫁得那户人家,立刻将她贬为妾室,她生得几个孩儿,也都变做了庶子。——长兴侯连个屁都不敢放。”
    感谢猛虎堂主人、水云冰天、yifei8723、summy安安、柗评㈢坼⑻炖丁unnysijia、雪晨儿、june66、彪悍…人生、旭日白云、美目盼兮YXQ、妖怪夭夭、千暮雪、妖烟精灵的粉红票。O(∩_∩)O
    再求粉红票啊~~~
第六十八章小姑待嫁下
    贺宁馨便同简飞扬说起陇西长兴侯府的事儿。
    镇国公府的大姑太太简士芸在两个月前,终于跟着第二次来京的长兴侯陈亮回陇西长兴侯府去了。在她回去之前,是贺宁馨提议,派了简飞扬的得力助手东元去了陇西府,将谢氏姨娘从长兴侯陈亮的外宅里寻出来,先礼后兵,催她偿还被她侵吞的简家大姑太太的嫁妆。
    这些嫁妆,其实大头是被长兴侯府占去了的,谢氏不过是得了小头。不过就算是小头,也足以让她给她的亲生女儿办了一份在整个陇西道都能傲视群芳的嫁妆。剩下的,她都留作了自己的私房。对于她的亲生儿子,她一向知道将来是会承继长兴侯府的,这府里截留的一切都是他的,因此没有给他另外留下简士芸的嫁妆。
    如今东元上门催讨,谢氏开始还没有放在心上。她知道自己把长兴侯的心吃得死死的,丝毫没有把这个从京城来的黑瘦高挑的年轻人当回事。
    听见东元出言不逊,一点都没有客气的意思,谢氏很是不虞。她好歹也是在长兴侯府做了十多年的管家太太,就算如今养在外宅,也是一呼百应的主子,哪里受过这种冷遇?不由忍了气,淡淡地道:“这位小爷说什么,妾身完全不晓得。还望小爷稍安勿躁,等我们侯爷回来再问吧。——长兴侯夫人的嫁妆,关我一个下堂妇什么事?”
    东元背着双手站在谢氏外宅的堂屋里,闻言冷笑道:“别往你自个儿脸上贴金了。不过是个妾,也配说‘下堂’二字?——你知不知道羞字怎么写?”
    谢氏大怒,气得双手直哆嗦,对着自己的丫鬟婆子喝道:“你们站在那里做什么?——还不把这眼里没主子的小子赶出去”转过头来看着东元骂道:“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告诉你,从镇国公府来的人,你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你看我有没有把你们放在眼里”
    东元其实已经托了人将谢氏当年嫁女儿的嫁妆单子弄到手了。他在过来之前,贺宁馨就对他说过,谢氏是被赶了出去,如今吃用都是靠长兴侯每个月送银米过去。她当年截留的简士芸的嫁妆,大头应该是给她女儿做嫁妆,带出长兴侯府了。
    东元将他们镇国公府大姑太太简士芸的嫁妆单子,同谢氏所出庶长女的嫁妆单子对比了一下,果然发现好多一样的。特别是古董和首饰,好多居然连名称都没有改,照抄了上去,包括每件首饰的份量都一模一样。——估计也是当年谢氏托大,以为简士芸肯定翻不了身,将这些单子改都懒得改,直接拿了简士芸的嫁妆单子抄了一部分给她女儿的婆家送了过去。
    如今正好成了证据。
    “谢姨娘,要不要我把这份单子送到陇西府的衙门里去?”东元懒得再纠缠,最后一次警告她。反正先礼后兵已经做到了,他们这样谨慎,也不过是做给外人看得而已。
    谢氏哪里把陇西府的衙门放在眼里?以前陇西府的知府夫人都是长兴侯府的座上客。听说自从长兴侯府的大姑娘陈宜岚入了宫,那知府对长兴侯府更是恭敬异常。
    想到此,谢氏冷笑一声道:“实话跟你说,那些嫁妆,都是长兴侯府给吞了,关我什么事?——你要告,只会让长兴侯府蒙羞,让宫里的娘娘蒙羞。你看陇西府的知府会不会搭理你别说我没提醒你,在陇西府,我劝你还是把招子放亮点儿,看看哪些人能惹,哪些人不能惹”
    东元仰头哈哈一笑,道:“财迷心窍、执迷不悟,我今儿才算是见了”说着,也不再罗嗦,大步出了谢氏的外宅,直接往陇西府知府衙门的方向去了。
    谢氏到底不放心,使了人悄悄跟在东元身后,看看还有没有别的人指使他过来闹事。
    结果看见东元直接进了衙门,谢氏的人便回来了,说没有看见有别人跟那位爷接洽。
    谢氏有些不安,使人先去自己女儿那里报了信,让她小心些,这些天都不要出门。
    简士芸是个什么样的人,谢氏一清二楚。所以就算镇国公府起复了,她也一点都不担心。后来简士芸的嫡亲女儿进了宫,她还是没有担心过会对他们二房打击报复。
    在谢氏看来,其实就算简士芸母女俩她们想报复,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够不够。不是说进了宫,就立马高人一等的。看看皇后娘娘,不还是需要娘家帮衬?看看皇贵妃,没有娘家帮衬,便只能屈居为妾。所以在谢氏心里,是笃定陈宜岚绝对不会对付长兴侯府的。除非陈宜岚有那个命,能坐上最高的那个位置。——可是她坐得上吗?谢氏可是知道得一清二楚,陈宜岚刚出生的时候,就有道士给她批命,说她会死于非命的……
    这命批了之后,当时还活着的长兴侯府太夫人便不喜简士芸母女俩,转而抬举自己。现在看来,到底谁会笑到最后,还是未知数呢——连简士芸都有东山再起的一天,自己难道就没有这一天?
    不过话又说回来,长兴侯是陈宜岚的亲爹。现在侯爷上了京,等见了女儿,自然会为自己分辩一番。自己明面上又被逐出了长兴侯府,那母女俩的气肯定都消了。
    要说赶尽杀绝,谢氏自信简士芸没这样的手段,所以连带看轻了镇国公府,觉得那镇国公也就是凭着一腔蛮力和好运道爬到现在的位置。——别的不说,看看简士芸,就知道镇国公府的家教不怎么样。
    谢氏的算盘还没能打完,第二天,东元就带着陇西府知府衙门的衙差上了门。这一次,东元直接让衙差动手,将谢氏的外宅翻了个底朝天,就差掘地三尺,总之把她藏得私房统统都寻了出来。
    谢氏气得七窍生烟。那些私房,最多只有一半是简士芸的嫁妆,另一半,可是她自己的嫁妆和历年来管家捞的好处。如今被这些衙差抄走,谢氏心疼得肝肠寸断,在屋里险险哭晕了过去。
    东元却对她置之不理,只取了自己的那一份,将剩下的都给了衙差当“辛苦费”。这样有油水的差事,又有人给兜着,不用承担责任,衙差们当然大喜,摩掌擦拳地问东元:“大爷,还要去哪里?”根本不想收手。
    东元请了两个衙差在这里守着,不许人进出,带了另外的衙差直接去了谢氏女儿嫁得那一家。
    那一家也是陇西府的豪富之家,也颇有根基。
    东元带了衙差上门,只是先通报了一声让女眷回避了,就直接冲了进去,命人带路去谢氏女儿住的院子。同在谢氏外宅里一样,将那院子抄得干干净净。简士芸被带走的嫁妆大部分都追回来了,除了那些绫罗绸缎,贺宁馨本来就没打算要,连东元都没看在眼里。
    那些衙差当然又浑水摸鱼,将那一家又雁过拔毛,就差洗劫一空。
    那一家的老太太气得在屋里嚎哭痛骂,却不敢出去拦着,还命人将自己家里的男人都叫到自己院子里,唯恐他们被衙差所伤。
    后来等东元他们走了,老太太知道是自家的嫡长媳惹来的祸事,便把她叫过去骂了一通。
    结果第二天,满陇西府都在传,原长兴侯的二房姨娘谢氏,先是被赶出了长兴侯府,如今又被公开卖到教坊里去了。
    东元牢记夫人贺宁馨的话,生怕谢氏投缳自尽,派了自己带过来的镇国公府的婆子亲自看着她。结果他发现夫人太看得起谢氏了。谢氏被卖到教坊,不过哭闹了一夜,第二日就乖乖接客了。
    等长兴侯陈亮回到陇西府,发现自己以前的姨娘、后来的外宅,已经成了一双玉臂千人枕,半点朱唇万人尝的欢场中人,才彻底死了心思,亲自出手将谢氏留在长兴侯府的人清除得干干净净。
    而谢氏的女儿当然立时被她的夫家贬为妾室。若不是这家人还顾忌着长兴侯,恨不得直接将她休离才是。
    长兴侯府的事都办妥以后,东元便回到京城,给简飞扬和贺宁馨原原本本禀报了当时的情形。
    简士芸见自己的嫁妆被追回了一小半,而自己的死对头谢氏又落得这样的下场,自己以后回到长兴侯府,肯定是无人敢不长眼,挑衅自己的。所以在长兴侯陈亮第二次上京的时候,便跟着他回去了。
    简飞扬又许诺帮长兴侯谋个实缺,将个胡萝卜吊在长兴侯面前,也能让他安分几天。此是后话不提。
    简士芸的事一了,就是家里弟妹的婚嫁问题。
    本来简老夫人在堂,贺宁馨只是大嫂,还轮不到她操心。可是简老夫人如今称病,很少出去,都是等人上门。这么久了,连简飞振和简飞怡的婚事都没有定下来,更不用说另外两个寄居在这里的姑娘。
    卢珍娴和郑娥都是本份守礼的人,贺宁馨见她们从小就没了爹娘在身边照应,却没有学得一身坏习气,对她们更加怜惜几分,便特意问了简飞扬的意思,打算要把这件事接过来自己做主。
    简飞扬当然没有异议,就连简老夫人都一口同意了,让她自去张罗。
    先前贺宁馨还想着既然简飞振对卢珍娴有意,不如撮合他们。再说,找一个简老夫人不满意的姑娘做媳妇,事事让简老夫人难受也是好的。
    只是贺宁馨冷眼看了这么久,对简飞振实在是不满意,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一心盘算着要将卢珍娴往外聘。就是不知道卢珍娴是个什么想法,贺宁馨觉得还是应该问问她。说到底,这是她一辈子的大事。她如今没有长辈为她精心打算,她自己就应该更上心才是。
    贺宁馨同简飞扬在屋里说着这几个月来发生的事,都有些唏嘘。
    天色渐黑,外面院子里已经鳞次栉比地掌起灯来。
    贺宁馨便对外面吩咐道:“命人备灯,我要去郑妹妹的院子里坐一坐。”却是晚饭时候就说好了的。
    外面的扶风应了一声,出去预备。
    扶柳对里面问了一声,得到肯定的答复,掀了帘子进来帮贺宁馨收拾打扮。
    简飞扬笑道:“我还有些公事,先去外院理一理。你什么时候回来,我去接你吧。”
    贺宁馨嗔道:“就在一个院子里,做什么接来接去让人笑话?——你去忙你的,我们姑嫂说说闲话而已。”
    简飞扬点点头,凑到贺宁馨耳旁低声道:“……别在那里过夜。我等你……”
    贺宁馨脸上一红,微微点了点头,看着简飞扬笑着一径出了院子。
    郑娥住在内院的无尘轩,离致远阁还有段距离。
    贺宁馨披着大氅,前面命婆子举着玻璃绣球灯照路,逶迤而去。
    郑娥知道大嫂要过来,早就备好了香茶点心,在屋里候着了。
    贺宁馨进了郑娥的屋子,先四处看了看,笑道:“是大嫂的不是。到家这么久了,还没有到妹妹这里来过。——妹妹莫怪。”
    郑娥笑着行礼道:“大嫂事忙,小妹这里事事妥帖,大嫂不用费心。”
    贺宁馨却能明显感觉到这间屋子比她的住处要冷一些,想着回头问问扶风,她查问那些婆子,查问得怎么样了。
    郑娥引着贺宁馨过来一张小小的罗汉床上坐下来,又亲手给她捧了茶,道:“外面冷,大嫂先喝杯热茶。”
    贺宁馨今儿晚上已经喝了不少茶,便只接过来放在一旁,笑盈盈地同郑娥闲话起来,又把自己的绣样拿出来跟她一起细看。
    郑娥的针线活做得不错,也能说上几句话,两个人便聊开了。贺宁馨笑眯眯地看着郑娥越说话越多,之前有些生疏拘谨的样子都不见了。
    谈绣样,当然是个由头。
    别说贺宁馨根本不怎么会刺绣,就算会,今日她过来,也不是为了这件事。
    聊了一会儿,郑娥敏感地察觉到这屋子里暖和了许多。她屋里冷,以往都在屋里穿得多。今日明显是下人要讨国公夫人的欢心,所以将地龙烧得旺了起来。
    没多久,郑娥的鼻子上就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却不好意思一个人去屋里将外面的皮袄脱下来。
    贺宁馨瞥见郑娥的失态,笑着道:“这屋里怪热的,容我放肆,去透透气,把外面的大袄换下来。”
    郑娥忙笑着起身道:“大嫂别客气。小妹也正要换,咱们一起去里间吧。”热情相邀,很是质朴的样子。
    感谢琴素、吸血猫4、霖霖77、kathlee、19982511、氺茶茶、智林雅、喜欢看书120、半日闲云、kimiko13、ci熹、louisLi的粉红票。很感激大家。O(∩_∩)O
    第六十九章救命之恩
    贺宁馨看见郑娥有些局促的样子,抿嘴笑了笑,道:‘也好。‘说着,便跟了郑娥去她的内室闺房将大毛衣裳换了下来。
    两人脱了大衣裳,只穿着夹棉衣衫和裙子,倒是利落了许多。
    贺宁馨和郑娥一起回到暖阁里面,坐到了罗汉床上。
    罗汉床的小炕桌上摆着两碟子内造点心,都是贺宁馨吩咐人给各个院子送过来的。郑娥显见都留着没有吃,专门拿来待客用的。
    贺宁馨伸手从点心盘子捻了一块出来,放到嘴里略尝了尝,便放到自己面前的小碟子里,对郑娥笑问道:‘你是西南寿昌府人?‘
    郑娥忙点头,笑道:‘简大哥到我们西南寿昌府从军,才跟我爹爹结识的。‘
    贺宁馨笑眯眯地继续问:‘那你家里还有没有别的亲人?‘
    郑娥很明显地愣了一下,脸上的笑容有些凝固起来。可是仔细看贺宁馨脸上,倒是言笑如常,并没有急躁,也没有殷切,就像真的是随口问问而已。
    郑娥垂下头,两只手无意识地把点心盘子里面的点心重新摆放了一遍,才抬头看着贺宁馨笑道:‘我还有一个堂姐,嫁在西南寿昌府。‘又不容贺宁馨再问,自己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都说了出来。
    ‘我堂姐是我大伯父的女儿。大嫂晓得,我们家是军户,世代从军。我大伯父运气不好,年纪轻轻,刚刚成了婚,便在一次对羌族的战场上没了,丢下家里的孤儿寡母。我大伯娘身子本来就不好,很快也跟着大伯父去了。只留下我大堂姐一个女儿,跟着我爹、我娘住——我大堂姐比我大十岁,她跟着我爹娘的时候,我爹才刚成亲,我娘还没有我呢‘
    说起往事,郑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眼神有些迷惘,眼看着暖阁墙角里垂下的一个五彩金银丝花开富贵大荷包宫灯,声音都微微颤抖起来。
    贺宁馨有些后悔问了这些话,忙打岔道:‘是大嫂不好,问起妹妹的伤心事了……‘
    郑娥回过神来,笑着摇摇头,道:‘大嫂太客气了。我无事——他们都是我的家人,我一辈子都记得他们。总不能因为他们都不在了,我就连提都不提一句吧?‘很是心胸宽广的样子。
    贺宁馨在心底里又暗暗赞赏几分,道:‘是大嫂着相了。妹妹这样就极好。‘
    郑娥抿了嘴笑,爽朗地道:‘我这些年跟着卢姐姐学了不少规矩,可是卢姐姐是个不爱说话的,我可盼着有人过来说说话呢——我骨子里,还是西南寿昌府的那个野丫头,不像卢姐姐,才是真正大家子里的姑娘,跟我是完全不同的。‘
    贺宁馨笑道:‘你们俩各有各的好,只是卢妹妹确实是沉默寡言一些。‘不止沉默寡言,还像总有心事的样子。
    郑娥左手支在炕桌上,托了腮,看着贺宁馨那边,低声道:‘大嫂也看出来了?——我跟卢姐姐这么多年在一起,虽然我晓得她对我是一片真心,可是我总觉得她有心事,我想过要帮她,她却从来不露一点话头出来。‘
    贺宁馨本是随口一说。她跟卢珍娴相处的时间还不长,平日里有她在的时候,卢珍娴的话还比平时略微多一些,而且很有眉眼高低,又会照顾人。跟她在一起,任谁都有股如沐春风的感觉——倒是没有看出来卢珍娴有心事。
    只是郑娥既然这么说,自然有她的道理。她跟卢珍娴相处的时间最久,又是真心实意待人,卢珍娴在她面前袒露一些心事,也不足为奇。
    贺宁馨一边想着这几日要有空一点要去看看卢珍娴,一边抬眼看见对面郑娥红扑扑的脸蛋,柔美中带着几分刚硬,忍不住伸手过去拧了郑娥的小脸一把。
    郑娥吃了一惊,都忘了拦着贺宁馨的手,呆呆地被她掐了个正着。
    贺宁馨被郑娥不知所措的样子逗乐了,捂着嘴笑得肩膀一抖一抖的。
    郑娥这才回过神来,一时童心发作,忘了卢珍娴经常叮嘱她的话,张牙舞爪地从对面扑过来,在罗汉床上同贺宁馨闹做一团。
    两人的嬉闹声传到外屋。扶风和扶柳在外屋守着一个小小的铜制火盆,同郑娥的大丫鬟竹儿说着闲话。
    听见屋里家反宅乱的,几个丫鬟有些着急,赶紧起身走到暖阁的厚重皮质门帘前面,微微掀开了门帘一角,往里面看进去,却见原来是两个主子在嬉闹,便放了心,轻轻放下门帘,自回到刚才的位置上闲话去了。
    贺宁馨同郑娥都瞥见几个丫鬟的身影,忙停了嬉闹,从罗汉床上坐起来。
    贺宁馨起身整了整衣衫,头上的发髻又有些松散了。
    郑娥见了,忙去里间屋里拿了自己的妆奁匣子过来,放到炕桌上支起来。
    贺宁馨对着妆奁匣子上的镜子,整了整发髻,却还是挽不紧。
    郑娥笑着道:‘我来帮大嫂挽个髻。‘说着,站到贺宁馨身后,拿起玉梳,很快就把贺宁馨的头发挽好了。
    挽好贺宁馨的发髻,郑娥又坐回罗汉床上,两手伸到自己脑后,双手翻飞,熟极而流地给自己挽了双环髻。
    趁着郑娥挽髻的时候,贺宁馨往她的妆奁匣子里张了一眼,却只看见几根铜簪在里面,不由奇怪,拖过来她的妆奁匣子细看,又好奇地问道:‘这府里每年不是四季衣裳、首饰的份例?‘大家子里一般都是这样的规矩,连下人都有,更何况主子?
    郑娥脸上一红,心知自己又不小心了,忙将自己手上戴的一对碧玉镯,耳朵上葡萄叶子小米珠耳坠亮出来给贺宁馨看,笑道:‘份例当然有,我都戴在身上呢。‘又将头上插的凤回头双夹累丝镂空银簪拔下来,摆在炕桌上。
    贺宁馨见郑娥尴尬的样子,猛然意识到自己失礼了,忙笑着将妆奁匣子推了过去,道:‘是大嫂的不是,让妹妹受委屈了。‘
    郑娥忙将妆奁匣子抱回里屋,出来对贺宁馨笑道:‘今儿我露怯了,大嫂莫怪。‘又扬声对外面的大丫鬟叫道:‘竹儿,去偏厢把莲子羹端过来‘回头看向贺宁馨,道:‘大嫂尝尝妹妹亲手做得莲子羹,看看合不合口味。‘
    贺宁馨说了这半天话,也有些饿了,道:‘那我就拭目以待了。‘
    外面的大丫鬟竹儿起身应了,对扶风和扶柳道:‘两位姐姐自坐一会儿,我去端莲子羹过来给夫人和姐姐们尝一尝。‘
    扶柳摆手道:‘快去吧,快去吧‘
    竹儿笑着行了礼出去了。等竹儿出去了,扶风和扶柳头碰着头挨在一起,低低地说起体己话来。
    屋里面贺宁馨也跟郑娥又说起西南寿昌府来。
    ‘你那堂姐如今过得怎样?‘贺宁馨又问道。
    郑娥再迟钝,也觉察到贺宁馨今晚的话题,一直是绕着她的堂姐转。
    贺宁馨的手在面前的点心盘子边缘上慢慢摩索,两眼看着郑娥的神色,目光里似乎思绪万千,似乎又空无一物,让人难以琢磨。
    郑娥飞快地瞥了贺宁馨一眼,低下头,将十个手指头掰来折去,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轻声道:‘我大堂姐是个苦命人。她从小没了爹娘,跟着叔叔、婶婶,也就是我爹、我娘长大。后来长到十六岁上嫁了人,前几年还好。她第一年就生了儿子,第二年就生了女儿,可是到了第三年,我们那里出了疟疾,我大姐夫便一病不起,染疾下世,又过了一年,我大堂姐的公公婆婆也跟着去了。诺大一个家,只剩下他们孤儿寡母。‘
    贺宁馨先前听简飞扬轻描淡写地说过一次,知道这位郑娇姑娘嫁人后不久就丧夫,然后又没了公公婆婆,就靠自己把两个孩子拉扯大。
    ‘一个寡妇带着两个孩子,实在不容易啊。‘贺宁馨忍不住感叹了一声。
    郑娥猛地点头,道:“大嫂说得没错我娘当年也是经常这样说,所幸他们家给她留下了一个茶叶铺子,还有几分田地产业,我爹那时候是个小官,护着他们一家子不成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