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太子党 作者:楚清明-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天色已晚,只有孙靖和杨进在承乾帝身边,他沙哑着嗓子叫了一句:“太子……”
  杨进一个激灵睁开眼睛,然后立刻喜极而泣。
  承乾帝见状很是欣慰,觉得自己没看走眼,老五果然是个孝顺的。
  杨进伺候承乾帝喝过水,扶着他慢慢躺下,接着后退几步直挺挺跪倒在地。
  “这是为何?”承乾帝惊讶地问。
  “儿臣向父皇请罪。”杨进说着,将这几日发生的事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包括李德宝和他自己在内。
  杨进的叙述简短而客观,没有一点藏私。
  末了他满面泪痕地以额触地,哽咽道:“儿臣害父皇遭此险境,实属不孝,请父皇责罚!”
  承乾帝听完沉默许久,却没有接杨进的话,而是将目光转向跪在一旁的孙靖,问道:“这位就是孙神医?”
  杨进点头道是。
  “你先下去,朕有些事要问问孙神医。”承乾帝闭上眼睛,语气疲惫。
  谁也不知道承乾帝问了些什么,但几日后他下了一道圣旨,称圣体染恙,需要静养。在这期间由皇太子杨进监国,全权代理朝政。
  而那个道士李淳,直接被没收全部家当,一穷二白地赶出皇宫去。
  见到这结果,杨进终于彻底松了口气。
  看来他没有堵错,承乾帝虽一时迷恋丹药,心中毕竟还是清醒的,分得出好坏忠奸。
  ****
  承乾帝是个干脆的人,说是静养,当真将政事都交给杨进,自己在后宫躲清闲。
  后者最初几日尚有些手忙脚乱,不过很快便寻到方法,将政务处理的井井有条。
  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杨进自己决断,重要的、或拿不准的,他都前去请示承乾帝。
  如此一来,大周上下风平浪静,而杨进也在这过程中迅速成长着。这情形让等着看他笑话的人坐不住了。
  一日,杨禹入宫探望承乾帝,聊了一小会儿家常之后,他做出欲言又止的为难模样。
  等承乾帝想问,杨禹才将杨进那日在御医跟前说的话合盘托出,末了道:“儿臣本不愿说五弟不是,可是这事关父皇安危,儿臣到底也不敢疏忽。况且,这孙神医也是五弟找来的,前后一联系,儿臣心中甚为惶恐……”
  承乾帝听罢,半晌问道:“你如何得知老五与御医们的对话?”
  杨禹一听这话,心道糟糕。
  他没料到承乾帝对杨进的信任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以其多疑的性子,听完居然毫不在意——自己这次真是走了一步昏棋。
  “儿臣无意间听见御医们私下讨论,这才得知。”杨禹反应很快,连忙装作毫无察觉地回答道。
  承乾帝却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最后说了一句:〃老四,人贵在知命。〃
  这话何其重,杨禹当时呼吸一滞,整张脸瞬间变得惨白,立刻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口中连道:“儿臣知错了!”
  他身体孱弱,这么一来看上去十分可怜。承乾帝本就无意罚他,也就顺势给他下了台阶。
  出了宫,杨禹忍不住惨然一笑。聪明反被聪明误啊……揣摩承乾帝的性子,他,不如杨进。
  ****
  杨进正于勤政殿批阅奏折。
  看到翰林院编修张仪的折子时,他想起张仪是崔容的好友,于是不由上了心。
  张仪在折子里说自己无才无能,并不适合翰林院编修之职,请求辞去官位。
  杨进想了想,在奏折上落笔,写了一个“准”字。
  与崔容相见时,杨进将此事告诉他知晓。
  崔容不曾见张仪透出半句口风,因此十分惊讶。不知怎么,他想起那日在酒馆遇到张仪的事,心里总觉得有些放心不下,便前去张尚书府上拜访,想当面将此事问个究竟。
 
  第七十九章、 辞官远走

  崔容如今官居四品;又是太子近臣,地位自然今非昔比。
  张尚书府上的官家接了他的帖子;丝毫不敢怠慢,一边引崔容去会见张尚书,一边派人迅速通报少爷张仪知晓。
  刚与张尚书寒暄了几句;张仪便赶了过来。见是崔容,他有些喜出望外:“怀舟,你可是稀客啊!难得见你亲自过来。”
  崔容拿不准他辞官的事张尚书知道多少,也就没有当场说破,只道:“有些事要问问你,只好到府上叨扰。”
  张仪带着崔容进了他自己的院子。待婢女上了茶水点心;张仪挥挥手让她们退下;这才问:“可是出了什么事?有我能帮得上的地方吗?”
  这话一出,让崔容想起两人初识之时,张仪就是这样喜好打抱不平两肋插刀的性子,于是他心中一热,开门见山地说出了来意。
  “泰安,你辞官的折子,太子殿下已经准了。”崔容说,眉宇间带上一丝责怪之意:“这么大的事,怎么实现都不和我们商量一下?”
  张仪却笑得颇为没心没肺:“怀舟不愧是太子近臣,消息如此灵通。”
  瞧着崔容眉毛一拧就要发怒,他又连忙正色道:“也不是故意瞒着你,只是我心中纠结,不知该如何说起。”
  这话别有含义,崔容便问:“你是不是遇到什么难处?那日在酒馆……”
  他提起酒馆的事,张仪面上便浮现一丝苦笑,半晌才道:“这翰林院编修我做的不快活,你知道的,我一直梦想着能踏遍天涯,不做这翰林院编修,正好有机会试试看。”
  张仪这话倒不假。
  翰林院虽是极为清贵之处,到底也算是官场,翰林院编修还是天下读书人都盯着的职位,那自然免不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身处其中,就是吟诗作赋、喝酒聊天都不同于在学馆时的肆意快活,几乎要处处小心。
  张仪性子粗枝大叶,弄不来这一套相互利用、相互制衡的手段,说话又容易得罪人,若不是他爹护着,早不知道死了多少次。
  久而久之,张仪自己也觉得十分没意思。
  若是在从前,他尚有一丝安慰支撑着,但那番话之后,饶是张仪脸皮再厚,也不愿自欺欺人了。
  崔容闻言有些黯然。
  张仪的话虽然有几分道理,但他觉得与追逐理想相比,张仪此时的远走更像一种逃避。
  崔容想起在酒馆时张仪提到过一个人,辞官远走会是因为那人吗?
  他想问个究竟,张了张口又不知该如何提起,只好作罢。只是张仪到底爱上什么人,以至于把自己弄到这般田地?
  “你这是什么表情?”张仪摆出一副哭笑不得的模样:“我是准备去过快活逍遥的日子,又不是去受苦受难。等我游遍名山大川,看遍不曾见识过的美景,那时候就该轮到你羡慕我了!”
  张仪这般洒脱,崔容也只好跟着笑了起来。
  他深知张仪看似随和,实际上性子拗得很,于是没有白费力气地劝他,只问道:“辞官之后,你有什么打算?”
  一说起这个话题,张仪兴致高涨地把崔容拉到书桌边,展开一张地图指点江山。
  见他如此,崔容暗叹一声,盘算着应该办一场送别宴。
  ****
  张仪辞官的事在翰林院里弄得议论纷纷。
  毕竟翰林院是无数人挤破头也进不去的好地方,是天下读书人眼中的圣地,他这样如弃敝履、说辞就辞的做派,难免会遭不少人嫉恨,于是说什么难听话的都有。
  张尚书更是气得放出话来,若张仪敢离开长安,此后自己就不认他这个儿子了。
  事情闹到这样不可收拾的地步,崔容才真正佩服起张仪心胸之宽广。
  同僚的冷言冷语,他仿佛没听到一般;亲爹的怒火,他竟然也不为所动,整日神色泰然地为即将到来的远行做准备。
  这么多年过去,张仪已经不是数年前那个因为父亲的命令,就委屈地留在翰林院的少年了。
  送别宴依旧在曲江池畔举行,相熟的好友或者同僚都有出席,连毫不相关的孟晗之都非要来凑个热闹,崔容却没有看见李玉堂的身影。
  “怎么不见玉堂兄?”崔容问张仪:“难道是翰林院有差事实在走不开?”
  张仪闻言也不答话,有些苦涩地笑了笑。
  崔容忽然明白了——难道那个人,竟然是李玉堂?!
  “你、你们……?”崔容瞠目结舌,想说什么,又顾及不远处有人,不好说出口。
  张仪神色黯然地摇了摇头:“是我罢了。他……他清醒得很。”
  说罢,也不知是为了安慰崔容还是为了安慰他自己,张仪又故作轻松地笑:“你可别误会了,我辞官可不是因为他。”
  崔容点点头,心中却泛起一丝怅然。再看眼前这场欢宴,万般滋味不知该从何说起了。
  物是人非,大抵就是如此吧。这世间到底有什么是永恒不朽的?
  ****
  张仪静悄悄离京,那日只有崔容前来相送,而杨进在他身侧作陪。
  两人并肩而立的场面张仪不知看过多少回,他虽万事不上心,毕竟不傻,多多少少也猜到一些缘由。
  “能劳动太子殿下相送,我是沾了怀舟的光了。”张仪向杨进行礼,很是洒脱地哈哈一笑。
  杨进回礼:“我等着卿书成归来!”
  这话又牵起一些旧事。
  张仪想起与李玉堂初识那日,后者曾认真说过“张兄若将所见所闻系数记录,定能千载流芳”。
  现在他就要去实现这句话,而说这话的人却……
  “借殿下吉言!”张仪抱拳,微微勾起嘴角,将心底涌起的情绪死死压住,带着笑意挥动马鞭。
  马蹄声中,他渐行渐远,一曲长歌远远传来。崔容仔细去听那词,竟是“天广地阔,我辈岂可偏安一隅”。
  崔容热泪滚滚而下,杨进紧紧握着他的手,低声在他耳边说:“张卿心志高远,此去定有所成,你不要太挂心。”
  他心中万般思绪,竟无法与杨进一一诉说,最后也只能点点头。
  两人伫立良久,直到再也看不见陌上尘烟。身后,凌乱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崔容转身,却看见一个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身影,顿时愣住了。
  李玉堂的目光先落在崔容与杨进交叠的手上,然后才四下看了看,脸色神色有几分焦急,几分痛楚。
  “……你来晚了。”崔容当然明白他在找谁,于是低声道。
  李玉堂闻言,脱力般后退几步,靠在道旁的树上,慢慢坐了下去,用双手捂住脸颊。
  他就这样静静地坐着,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杨进在心中叹息,却没有说什么,牵着崔容一起离开,留下李玉堂一人。
  回程的路上,他一直紧紧拥着崔容,目光沉着而坚定。
  ****
  “堂兄!”随着一把脆生生的女声响起,许久没有客人到访的崔宅迎来了一些特殊的客人。
  来的是崔容的三叔崔怀孝一家。
  崔怀孝从小立志从商,成年后就一直在北地做生意。从前崔怀德很有些看不上他,因此两家来往并不多。
  不过在崔容的记忆里,三叔崔怀孝却是一个精明本分的生意人。上一次有限的几次见面,三叔对他都很是友善。
  这次崔怀孝正是应了崔容的邀请才南下长安。
  与他同行的除了夫人王莲枝,还有二儿子崔世瑞以及女儿崔宝和。大儿子崔世嘉仍旧留在北地照顾生意。
  方才说话的正是崔宝和。
  小姑娘年方十五,自小在北地长大,性子不似长安女子温婉,反而泼辣大胆得很。
  长安城的繁华盛景让崔宝和看花了眼,兴奋得两颊通红,对崔容这位没有见过几次堂兄也升起无边的好感。
  “侄儿见过三叔、三婶。”崔容礼数周全地对长辈躬身,又冲着崔世瑞、崔宝和点点头:“世瑞、宝和。”
  崔宝和大着胆子打量崔容,见他很是和气,便笑嘻嘻地说:“堂兄,长安城可真大、真漂亮!多谢堂兄!”
  “宝和妹妹客气了。”崔容笑了笑,吩咐下人将崔怀孝一家安置下来。
  他回头对崔怀孝解释道:“侄儿已命人租了一处院子,过几日就收拾好了,还请三叔现在我这儿委屈几日。”
  崔怀孝自然道无妨。倒是崔宝和,听说不能住在这栋漂亮的大宅子里,觉得有些不高兴。不过她毕竟和崔容不怎么熟稔,也就没有表现出来。
  崔容之所以请崔怀孝来长安,是希望他帮忙打理仙客居。
  虽然李福现在已经是他的左膀右臂,但崔容其他产业已经让他分身无术;宝儿倒是想管,但仙客居可不是什么小铺子,里面盘根错节深不可测,又是半道接手的,崔容并不放心交给他。
  崔怀孝早年在北地做过酒楼生意,有能力有手段,又是个聪明人,崔容觉得是一个可以合作的对象。
  这事先前在信上也大致说明白了,等崔怀孝略略休息几日后,崔容便将仙客居交予他打理,自己腾出精力来专心帮助杨进。
  在还是五皇子的时候,因为黑衣骑之便,杨进就掌握着不少官员大肆腐败的证据。但那时他力量卑微,只能隐而不发。
  而如今太子监国,随着朝堂上某些人的动作越来越放肆,杨进觉得是时候杀鸡儆猴了。
 
    第八十章、怀春

    十官有九贪;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假。
    放眼整个朝堂,感发自内心拍着胸脯说自己清清白白的不说没有,却也是凤毛麟角。
    而这些少有的清廉者,大多也担任着无关痛痒的职位。
    这话却不是说当官的没有好人;然而官场如此;不主动贪的;却也大多不得不被动贪;区别只是多寡而已。
    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杨进也明白。
    他不是古板到不容情的人,也懂得万事有其度,所以并没有打算将整个朝堂上下一撸到底,弄得人人自危。
    杨进的目的,大半还在于摆出一个震慑的姿态。震慑之余若能顺便抄抄几个贪官的家;那也很不错。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杨进做监国,看着挺风光,事实上烦心事比之前还要多。
    别的不说,各省各部都争先恐后地伸手朝他要银子,就弄得杨进头大如斗。
    经过这么多天灾人祸,大周的国库已经折腾得差不多了。银子省着花的同时,还得要想法子开源。
    消息甫一传出来,不是没有老臣想仗着资历抵抗。
    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入宫面见承乾帝,泪流满面地诉苦,但谁知话还没说完,承乾帝就给了个软钉子,称自己在静养,朝政之事由太子全权处理。
    面对承乾帝明显的支持,众臣终于明白他将立杨进为太子的心有多坚定,也就绝了多余的念头。
    那些心虚的朝臣只能寄希望于太子能量有限,拿不出什么有力证据。
    一日早朝,杨进终于将黑衣骑收集的证据摆在案上,令内侍拿给众臣传阅。
    看过那洋洋洒洒的卷宗,不少人脸色开始发白。
    那上面列出的是一名户部侍郎的罪证,清晰详实,无可抵赖。按照大周律例,这名户部侍郎足以被判抄家流放。
    以上当然不至于使朝臣们惊慌失色,这份卷宗真正可怕的地方在于,其上种种罪证是从数年前开始记录的。
    那时太子殿下不过是一名毫不起眼的皇子,户部侍郎也并不是什么显眼的官位,何以将其行踪掌握到这种地步?
    难道太子殿下那时候就有这般恐怖的力量了吗?还是说,这次动作其实根本是承乾帝授意的?
    朝臣们猜测纷纷,越是如此,心中越是恐慌。
    紧接着杨进又接二连三抛出其他五名官员的罪证,除了一位监察御史,都在五品之下。
    那监察御史从前就喜欢利用言官“闻风而奏”的权利威胁其他朝臣,借此敛财。他自以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哪料早就被黑衣骑一一记录在案。
    看见记载着自己累累罪行的卷宗,那监察御史实在承受不住,惨白着脸跪倒在地,瑟瑟发抖,吓得连求饶的话都说不出来。
    “来人,把他押入刑部大牢!”杨进寒着一张脸下令。
    众朝臣眼睁睁的看着监察御史被拖了出去,在心里默默替自己擦了一把冷汗。
    不过杨进的连番举动他们也看懂了,知道太子并不是要借机清除异己,行事也有分寸章法,倒也不是太担心,反而有些佩服他的手段——证据如此详细,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于是不少人想起杨进背后,还有一位擅长查案的大理寺少卿。
    早朝结束,直到太子的身影看不见了,众臣才敢各自散去。
    与平日轻松的气氛不同,今日就连散朝后也没有人谈笑,都步履匆匆,显得很是凝重。
    “今日可真是有惊无险啊……”中书令低声叹道。以他的地位,竟然也发出如此感慨。
    他身边的同僚也忍不住附和:“可不是,太子雷霆之举,不知今晚又有多少人夜不能寐了。”
    “太子绝非池中之物,想必这早朝,日后就精彩喽!”中书令摸着胡子,眯起眼睛,不知想到了什么。
    他是两朝老臣,从先帝时代起就屹立不倒,也算是见风使舵的好手。
    见中书令说了这一番言论,他身边众人都若有所思的模样。
    ****
    关于杨进身后之人,众人猜测得也算不错。那些证据虽然是黑衣骑收集的,但筛选、整理却是崔容的手笔。
    他这样做无疑会得罪不少人,更是将自己牢牢绑在杨进的船上,准备与其同生共死了。
    “少爷,门口有人送了封信给你。”宝儿拿着一个信封进来,对崔容道。
    后者便随口问:“什么人?”
    “不认识,他也没说,在大街上把信塞给我就跑了。”宝儿也是满面疑惑。
    这几日宝儿忙着整理给崔怀孝租的院子,刚才在回来的路上被人拦住了。
    崔容接过信封打开,神色便凝住了。
    信上只写了一句话:狡兔死,走狗烹。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下场。
    这是明显的威胁。笔迹陌生,语气却彷佛很熟稔,会是谁?
    “看什么的东西,怎么这副神情?”杨进笑着走了进来。这几日朝堂事了,他终于得了闲,便第一时间过来。
    崔容喜出望外,不着痕迹地将信收入怀中,道:“你总算闲下来了!宣儿和彦儿还好么?”
    一句话说得杨进心里微微揪了起来。自他做了太子,尤其是监国后,两人相聚的时间反而比之前还少。
    而且自从东宫有了钟秀秀在,崔容也很少前去拜访,掐指一算,他已经有两三个月没见到双胞胎了。
    “都长高了不少……明日带他们来见见你,两个小家伙也很想你。”杨进放缓了声音说。
    这话倒是不假。
    将双胞胎接回长安城后很长一段时间,几乎都是崔容在照料他们的衣食住行,还有启蒙教育。
    崔容这一生不打算再成亲了,于是便将杨进的孩子当成他自己的一般;而两个孩子也很喜欢崔容,他们之间确实有了某种介于父子与师徒之间的感情。
    崔容听了果然很开心,便说索性趁得闲,带他们去郊外骑马。
    两人边说边往后院走,杨进觉得崔容这里人似乎多了不少,便顺口问了一句。
    崔容向他大致解释了一下崔怀孝的事,同杨进一起进了他的院子。
    崔宝和正在花园里喝茶吃点心。
    她这几日过得快活极了,对在北地长大的崔宝和来说,京城里样样新鲜有趣,好玩得很。就连点心,都精致可口得不得了,没多长时间,崔宝和就懊恼地发现自己的衣服都紧了。
    这短时间她数次出入长安城最有名的裁缝铺子,订了好几身新衣裳,花费颇为不菲。
    但她是三房唯一的女儿,自小崔怀孝对她十分宠爱,视作掌上明珠,几乎是有求必应,这些银子自然也不会心疼。
    今日改好的新衣服刚好送来,上身略有盈余,崔宝和觉得十分满意,更加心安理得地品尝仙客居新出的点心。
    她正唤婢女上了一杯新茶,忽然听见远处传来一个陌生又悦耳的男声。
    崔宝和寻声看去,发现崔容正和一高大俊朗的男子有说有笑地并肩而行。
    那男子长得好看极了,举手投足见都有一股说不出的气概,令崔宝和一时看痴了去。
    “世上竟有这等男儿……”她喃喃道。既不同于北地汉子的魁梧粗鲁,又不同于崔容堂兄那种俊秀儒雅,简直……简直是……
    崔宝和书念得不多,一时竟然找不出话来形容,脸颊泛起微红,有些害羞般挪开了眼睛。
    她身边的婢女是崔宅的人,见过杨进多次,便好心地对崔宝和介绍:“小姐,那就是咱们大周的太子殿下。”
    “原来他就是太子殿下……”崔宝和有些出神地重复道,满面都是神往之意。
    杨进当年大败突厥可汗的传说,北地亦是妇孺皆知。
    崔宝和一直认为杨进的长相必定比大胡子突眼睛的突厥人还可怕,哪知真正的他,竟然是崔宝和平生所见好男儿之最,连堂兄都比了下去。
    她定定看着杨进离去的方向出神,半晌才问:“太子殿下到堂兄府上做什么?”
    婢女闻言,颇有些得意地说:“小姐有所不知。我们家少爷和太子的关系是很亲近的,殿下时常会过来小坐,就是住下也有的。”
    崔宝和越听心里越高兴,但她怕婢女看出端倪,只好强压着去找崔容的冲动,做出平常样子转开了话题。
    好容易等到晚饭时,崔宝和终于寻了机会开口。
    “堂兄,你与太子殿下很熟吗?”崔宝和问。
    崔容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