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五代十国-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说何延锡率兵来劫军粮,赵匡胤只点五百军士跟随来战何延锡。赵匡胤问道:“何人如此狗胆,敢来此劫粮!”

“我乃大将何延锡也!”何延锡道。

“呸!无名之辈!”赵匡胤举镔铁大棍闷头便打,何延锡举刀相迎,赵匡胤只不过三四回合一棍便在何延徽天灵盖,何延徽坠马身亡。身后唐兵吓得或是逃窜,或是投降。赵匡胤收降了少许降卒便往寿州大营而去。

赵匡胤回到营中,向世宗柴荣献了何延徽首级和南唐降兵数百人,柴荣即命中军官为赵匡胤上册记功。柴荣道:“寿州围困以来,唐兵已派数路兵马增援,皆从清流关而出,朕欲派一大将去多清流关,不知何人愿往?”

赵匡胤道:“末将请陛下拨我两万人马,定能取那清流关。”

柴荣道:“既然爱卿愿往,朕令潘美、曹彬二位小将为副将,点两万人马随将军同去。”

赵匡胤领了令牌,与潘美、曹彬点起马步军两万人,一路前往清流关而来。清流关乃南唐屯兵重地,皇甫晖、姚凤皆驻军于此关,得知赵匡胤率兵来战,皇甫晖、姚凤布下滚木雷石,开关列阵。

两军阵前,皇甫晖高声问道:“唐主麾下大将军皇甫晖在此,叫赵匡胤的速速出阵迎战!”赵匡胤闻听呼喊自己姓名,心中暗道好大口气,待我取这贼子人头。赵匡胤催马出阵,答道:“赵匡胤来也!”

皇甫晖见这黑大个儿提镔铁棍杀出,也拍马来战。战过十几回合,皇甫晖才只赵匡胤力大威猛,所以不敢恋战,掉转马头收兵回关。

回到关中,皇甫晖对姚凤言道:“我与赵匡胤大战竟不能得胜,这清流关只能闭关拒守,不可再出兵挑战。”

姚凤道:“关内粮草充足,与赵匡胤拖延便是,待周兵粮草耗尽自然退兵。”二人一拍即合,一连数日闭关不战。

赵匡胤在关外等得焦虑,令军中士卒关下大骂道:“皇甫晖,缩头龟!一把大火烧成灰!皇甫晖,缩头龟!一把大火烧成灰!”守关的牙将大怒,立刻报知皇甫晖。

皇甫晖大笑道:“此乃赵匡胤诱兵之计,不必理他。”周兵整整骂了半日,也未见唐兵有何动静。赵匡胤怒道:“皇甫晖这个老狐狸,闭关不出,让我如何抢关?”

潘美劝道:“末将听说南唐令皇甫晖与姚凤二人同守此关,不如再骂姚凤。”

赵匡胤又命一群士卒来至关前,对姚凤大骂道:“姚凤,姚凤,白日做梦!杀进关内,一个不剩!”,骂了半日不见唐兵出战。

次日,赵匡胤命士卒再骂姚凤,仍无人理会。骂到第三日,皇甫晖有些坐不住了,对姚凤言道:“赵匡胤欺人太甚,待我去为将军出气。”

姚凤劝道:“何不让他骂上半年,只要据守清流关,除非赵匡胤生出翅膀也不能取胜。”皇甫晖以为有理,便依旧任其乱骂。

赵匡胤在清流关下,以是等了半个月,却久无破敌之策。这晚,赵匡胤正与潘美、曹彬二人商议退敌对策,忽有中军官来报:“启禀将军,有一书生自称士将军胞弟,请求来见。”

匡胤道:“莫非是匡义来此,令其入帐。”中军官到帐外将那书生请入中军大帐,只见此人年纪又二十多岁,身长七尺有余,眉目清秀,举止儒雅,请袍绿带,白裤薄靴,此人便是赵匡胤之弟赵匡义。赵匡义与帐中将官一一见礼,对匡胤道:“今闻兄长在此鏖战已有半月,小弟特来投军。”

赵匡胤心中到是想给赵匡义一个军职,但这匡义是个读书人,不能和这一班武将相比,即使封个官职也是人心不服,不如智激一番,匡胤道:“匡义,不是为兄小瞧读书之人,我这军中将官个个皆是马上可开弓,马下能枕戈,你这文弱书生可当何职呀?”

赵匡胤说话故意憋了憋腔,赵匡义心领神会,答道:“小弟可破清流关。”此言一出,左右众将一片哗然,交头接耳,半信半疑这个文弱书生。

赵匡胤道:“有何计策,尽可说来。”

赵匡义道:“我来军中,曾路过清流关一侧的滁山,从此山坡可望见清流关内。山间虽无路可通关内,却有一溪涧流淌入关内。可命有水性的士卒夜入关中。”

“哦!”赵匡胤道:“若果真如此,今夜便取那清流关。”遂令曹彬在军选的八百通水性的士卒跟随赵匡义前往滁山溪涧,潜入关内;命牌美准备弓箭强弩,有寻来许多爆竹,准备佯攻清流关。

到了三更天时,赵匡胤估算曹彬等人已到滁山,即令攻城。潘美命士兵点燃爆竹,清流关外宝座作响,惊得守关士卒慌忙登城观望。唐兵拥挤在城头之上,尚未看清缘故,只见一阵乱箭迎头射来,使得关上还未交战却慌乱一团。

皇甫晖、姚凤得知关前有事,披甲顶盔,到城垛观望。姚凤言道:“不过是周兵惊扰之计,尔等不必惊慌。”姚凤、皇甫晖将城上士兵镇定下来,正要回去睡觉,忽然有人来报:“大事不好,粮草营起火!”皇甫晖、姚凤二人大惊,赶忙领兵前去后营救火。

这粮草被烧正是曹彬顺溪涧潜入清流关内,领兵烧得军粮。曹彬烧着粮草,遂向天空打响两声号炮。在关外放爆竹的赵匡胤见城内有信炮打到半空,必是曹彬已经入关,即命潘美架起云梯攻城。

一通外攻内扰,打得唐军首尾难顾。皇甫晖来救关时,潘美已率兵登上城楼,唐兵只顾逃命,无心守成。皇甫晖被一死尸绊倒,潘美抽宝剑将皇甫晖按倒生擒,拿下关头。

曹彬率领八百军士,见姚凤领兵前来救火,便对随行将士言道:“唐兵虽多,尔等只管杀那姚凤就是。”这八百军士遂曹彬冲向姚凤,姚凤尚不知怎么回事,便被这八百军士杀退左右侍卫,曹彬挥刀来战姚凤,姚凤急于救火,未骑战马,交战未过三四回合,被曹彬生擒。正是:

滁山一涧化溪流,成就宋祖破关头。

城前爆竹通险运,营后烈火助奇谋。

赵匡胤擒了皇甫晖、姚凤,此二人乃是南唐大将,均被解送柴荣大营听后发落。赵匡义因献计有功,被赵匡胤封为参军之职参与军机要事,曹彬、潘美也是破敌有功,自有封赏。

赵匡胤率军过清流关,南下占据滁州,将兵马驻扎城内。话说这一夜,军中将士安顿好了,赵匡胤正要休息,潘美来报:“将军,城上守兵远望有一支人马掌火把向滁州而来,将至城下,请将军定夺。”

赵匡胤道:“既明火把而来,莫非是我大周兵马?待我登城去看。”

赵匡胤随潘美来之城垛之上,只见却又一支人马行至城下。潘美对城下喊道:“尔等何妨人马,来滁州何干?”

只闻城下一为首之人喊道:“我家老爷乃大周马军指挥使赵弘殷,欲在此驻扎。”

赵匡胤一听,赵弘殷乃是自己的父亲,竟有如此巧合。赵匡胤问道:“你家老爷现在何处,请他来见。”只见城下有人举过火把,赵匡胤届火光隐隐看去,正是父亲赵弘殷。赵匡胤即可命人放下吊桥,大开城门将父亲赵弘殷及所部将士请入城内。

闻听赵弘殷来此,曹彬、潘美等将官皆来参拜,赵匡胤、赵匡义兄弟与父亲团圆也是喜不自禁。赵弘殷又为匡胤引荐一人为谋士,此人姓赵名普,字则平,幽州人氏,现在军中为掌书记官。

在滁州城过了一夜,赵弘殷将率兵往寿州回合。赵匡胤、赵匡义兄弟与曹彬、潘美、赵普皆往城外相送。临行之时,赵弘殷对匡胤言道:“赵普此人出事果断有谋,通晓大政,留他与你身边,定能助你和匡义成就一番大事。”匡胤一一记下,一番叮嘱之后,赵弘胤率队远去。

再表皇甫晖、姚凤二将被押至柴荣大营,柴荣闻听此事率领众人亲往辕门迎接。一见皇甫晖、姚凤,二人皆带有夹具镣铐。柴荣道:“速为二为将军解去枷锁。”押解的士卒命二将下跪,皇甫晖、姚凤是立而不屈。柴荣走到二将近前,对身边的李重进:“辕门离中军相隔多远?”

李重进答:“距中军约有四百步。”

柴荣道:“为皇甫晖、姚凤备马。”李重进闻听,心中犯了犹豫,柴荣又言:“朕要效仿李嗣源为敌将牵马引路。”李重进只得牵过两匹战马交与柴荣,柴荣对二将言道:“请二位将军上马。”

皇甫晖、姚凤二人互看一眼,便跨上马鞍。柴荣牵住马丝缰对左右将官言道:“诸位将军跟随其后。”后周将士分列两侧,柴荣将马牵到中军帐外,对皇甫晖、姚凤道:“二位将军有何话讲,就往帐中说与朕听。”

柴荣正往帐中走去,皇甫晖、姚凤双膝跪倒,叩首言道:“陛下真乃明主,愿降大周。”柴荣猛然转身扶起二人,笑道:“朕素来倾慕将才,二位将军若能归顺,则卧大周如虎添翼。”柴荣又将营中众将为二人一一引见,众人相互敬贺,皆是大喜。

皇甫晖、姚凤归顺柴荣,清流关又失守,败报接连传至南唐都城金陵府。元宗李景是焦虑万分,召来朝中文武重臣商议退敌之计,冯延巳举荐道:“陛下可命楚国降将陆孟俊,统帅十万楚国将士讨伐淮北。”

只见大将军边镐奏道:“臣以为不可,自我大唐吞并楚国以来,楚人连生叛乱,待楚国百姓民心安定,忠心于唐,再征用出兵方可万无一失。”

宰相冯延巳一听,心中犹是嫉恨边镐,对边镐问道:“将军既然以为楚人不可出战,不如将军亲自领兵。”

边镐道:“这有何难?若陛下恩准,末将粉身碎骨在所不惜。”李景以为边镐所言有理,加封边镐为扫北大将军,点兵两万,救援淮北。

边镐率领大军渡过长江北上,连克数城,直奔寿州杀来。柴荣得知边镐一路势不可挡,便在中军点将。高怀德奏道:“边镐来势汹汹,末将愿率人马去战边镐。”

柴荣道:“将军前去须有副将跟随才是。”

高怀亮道:“末将愿为副将。”又有皇甫晖、姚凤言道:“边镐乃南唐大将,善用奇兵,我二人愿随高将军同往。”

柴荣道:“既有四位将军同去,何愁边镐不败!”四人领了令牌,出帐点兵。

数日之后,两军列阵开战,只见南唐军中一将身长九尺,面色苍紫,剑眉圆目,颔下短须,头戴皂缨盔,身着逆鳞银甲,跨下战马名唤一丈雪,掌中一对短柄镔铁戟,立马阵前,煞是威风。皇甫晖对高怀德言道:“阵前之人便是大将边镐,待末将试探说服一番。”皇甫晖催马向前几步,抱拳言道:“边将军向来可好?”

边镐一看是皇甫晖,顿时怒道:“皇甫晖!汝与姚凤还有颜面来至两军阵前?背主降敌是何道理?”

皇甫晖言道:“周主柴荣乃是有道明君,英明神武,礼贤下士。而李景听信冯延巳兄弟谗言,终不能成就大器,边将军何不另投明主。”

“宁为唐臣,绝不可降!汝休要废话,看我双戟。”边镐摘下双戟,拍马来战,皇甫晖直抢迎战,二人战了八九个回合,皇甫晖便边镐一戟打中后脑,只觉一懵便追马落地。边镐正要取皇甫晖性命,只听姚凤喊道:“将军留人!”姚凤催马来至近前劝道:“旧日同僚,何忍杀之?”

边镐道:“卖主贼子,你我各为其主,休来劝我!”边镐挥戟便打姚凤。姚凤举刀相迎,只战了五六回合,姚凤被边镐一戟捅死。

边镐连声两阵,高怀亮看了不由怒发冲冠,对怀德言道:“兄长为我压住阵脚,待怀亮取这贼将狗命!”高怀亮策马出枪来战边镐,二人不容分说战至一处,一连二十个回合,高怀亮才知自己并非边镐对手,正欲退回,镔铁戟却已打下,戟上月牙嵌入后心,高怀亮吐血而死。阵前的高怀德火冒三丈,七窍生烟,大吼道:“边镐贼子还我兄弟性命!”出马来战边镐。正是:

江淮百战储雄英,南北狼烟久不平。

喜怒哀乐但成梦,胜败输赢一场惊。

不知高怀德此战能否胜过边镐,且看下回分解。

第八十三回:打草惊蛇醉酒逐使  三诱唐兵响镝擒将

高怀德神枪大战边镐,二人打得是难解难分。战到三十回合,高怀德才自知不是边镐对手,心中暗想若是拼死一战,自己性命不足惜,但高怀亮之仇何时能报?不如暂且退让,令谋良策。高怀德虚晃一枪,驳马退回阵中,边镐催马欲追,周兵阵中射手发了几支弓弩,使得边镐勒马作罢,两军才各自收兵。

高怀德垂头丧气回到中军大帐,一见柴荣跪倒双膝,叩头请罪。柴荣问道:“将军起来说话,莫非今日出战失利。”

高怀德话未出口,泪已双流,言道:“南唐大将边镐勇猛在我三军之上,一阵皇甫晖重伤,二阵姚凤阵亡,第三阵我兄弟高怀亮亦被边镐诛杀。末将亲自出战,三十回合未能取胜,只得退兵请罪。”

“啊!”柴荣惊叹:“南唐蛮儿竟有如此大将,朕要亲自出阵,与他一比高下。”

军师李毂起身劝道:“陛下万万不可出阵,天子出战只能必胜。阵亡一将不过失去性命一条,倘若皇上失败,军心必溃。高怀德兄弟神威大将尚不能胜,陛下又怎保万无一失?”

李重进也奏道:“陛下可阵前督战,末将与纳边镐决一死战,愿立军令状!”

军师李毂道:“重进将军不可出战,边镐当年大战噪鼓阵,斗兽破铁骑岂是等闲之辈?以我之见,若破唐兵必先调走边镐。望陛下休战几日,等待破敌时机。”

柴荣就依照李毂之言,闭营休战。

一连等了十日,左等无妙计,右等无良策,柴荣已是按耐不住,招来李毂言道:“等了已尽十日,却不见破敌良机,不如与边镐决一死战。”

李毂道:“边镐有勇有谋,取胜唐兵绝非易事。”柴荣急得是干瞪眼。此时中军官来报:{奇书手机电子书网}“启禀陛下,南唐遣使者来议和。”

李毂问道:“何人为使?”

中军官道:“是兵部尚书冯延鲁。”

李毂大喜,对柴荣言道:“若破唐兵全在此人身上。”

柴荣问道:“敢问军师有何妙计?”

李毂道:“昔日燕国乐毅会六国兵马连克齐国七十余城,乐毅却遭流言反间,被燕王用大将骑劫代替,齐国趁骑劫无能反败为胜。冯延鲁徒有虚名,蒙蔽君主。若是冯延鲁提及议和之事,陛下尽管逢迎,为臣自有良计。”

冯延鲁为何此时到来?只因冯氏兄弟与边镐不和,闻听边镐连战连捷,心中甚是嫉妒,此行既是来刺探周兵军情,亦可顺道监视边镐举动。冯延鲁来至柴荣寝帐,帐内只有柴荣、李毂二人。

互见礼毕,冯延鲁对柴荣道:“陛下,我大唐兵马连战连捷,想必已有耳闻?”

柴荣道:“朕发兵数月,深感三军疲惫,亦有议和之意。只要唐主李景不计此恨,朕愿各据原本州郡,互不相犯。”

冯延鲁闻听此言,心中是暗暗窃喜,没想到这大周皇帝三言两语便被说服,倘若议和定是大功一件。冯延鲁张口夸夸其谈,对柴荣、李毂是说笑风声。

晚间,李毂向柴荣奏道:“今日陛下与冯延鲁议和,明日冯延鲁若返回南唐,陛下务必留他喝酒壮行,只可陛下醉,不可使冯延鲁醉。”

柴荣问道:“为何偏要使朕喝醉?”

李毂道:“陛下到时会宴众将官,席间装醉大骂冯延鲁,所骂之言……”李毂附耳对柴荣秘传,是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定让冯延鲁中计。

到了次日,冯延鲁心满意足欲返回禀唐主,柴荣设下盛宴款待冯延鲁,并招来文武众将左右陪酒。众人推杯敬酒,各是自在。

柴荣喝下几盏酒后,假意装醉,扫了冯延鲁一眼,怒道:“冯延鲁!汝以为朕会与你真心议和吗?”冯延鲁心中一惊,暗想莫不是今日柴荣要酒后吐真言,我当耐住性子让他说个原委。又听柴荣道:“若不是朕让着边镐,只恐今日已过长江!”

冯延鲁听着话中有话,也装作胆颤问道:“陛下为何要让着边镐?”

柴荣打了一个酒咯,哼哈道:“朕弱胜了边镐,汝等必用陆孟俊的楚兵,那才是心头大患。当年你冯延鲁就是楚骑手下败将。只要边镐一日为帅,朕就敢一日不退兵。”

军师李毂赶忙劝住柴荣,言道:“陛下醉矣,快扶陛下后帐歇息。”柴荣被侍者扶下,却不住口中大骂:“将冯延鲁乱棍打出!”几个军卒举起沙威棍便冲冯延鲁打来,冯延鲁酒没喝好,又挨了一顿乱棍,只得匆匆离开大营。

冯延鲁刚出辕门不远,只见李毂骑马追来。冯延鲁问道:“先生追来是为何事?”

李毂答:“方才我主醉酒乱语,还望尚书大人切莫记在心上。”

冯延鲁心中暗想,乱棍之仇我岂可忘却,但还需装作镇定迷惑柴荣,冯延鲁哈哈大笑道:“柴天子也是酒醉所至,本官也没听清说些什么,议和之事,我如实告知我主便是。至于一顿乱棍,大丈夫岂能记在心上?”冯延鲁一阵装腔作势,告辞离去。李毂心中暗喜,此去边镐必被调虎离山。

冯延鲁挨了一顿打骂,回到唐都金陵。一见皇帝李景是伏地失声痛哭,李景问道:“爱卿此行,莫非未能议和。”

“岂止未能议和,险些中了柴荣诡计。” 冯延鲁眼珠一转,奏道:“陛下有所不知那柴荣相持数月不肯退兵,皆是因为陛下用边镐为将。”

李景问道:“边镐在淮北连战连捷,使其为大将有何不妥?”

延鲁道:“边镐之胜乃是靠柴荣诈败,只为拖住边镐寻求战机,使柴荣心中畏惧者乃是楚将陆孟俊。臣请陛下命陆孟俊率领楚军北上顶替边镐,必能全胜。”

兄长冯延巳在一旁也帮助延鲁连本保奏,请求令陆孟俊率楚军北伐。元宗李景轻信冯氏兄弟谗言,即刻降旨加封陆孟俊威扫北大将军统领五万楚地将士,北伐柴荣,而边镐诏令回京,另作听用。

自冯延鲁被逐出周兵大营,柴荣依旧整日闭营免战。这日,军师李毂来至宝帐,柴荣见李毂喜笑颜开,问道:“军师前来,莫非有何喜事?”

李毂道:“冯延鲁已中我计,南唐命陆孟俊为取代边镐,今率领楚兵五万而来,已下战书到营。。”

柴荣起身问道:“战书何在?”李毂从袖中取出,柴荣展开观看一番,乐道:“立刻传召众将到中军大帐,朕要点将发兵。”李毂遂出帐传旨。

中军帐内众将官点卯到齐,柴荣言道:“南唐李景自不量力,命陆孟俊率五万楚兵来救寿州,朕决意亲征与之决战。”

大将石守信道:“当初楚国铁骑曾大败南唐,只恐此番楚兵比那边镐有过之而不及。”

军师李毂道:“诸位将军,楚国自从被唐主吞并,楚人连生叛乱,多无诚心归服之人,楚兵虽屈身于南唐,却是离心离德,此其一弊;边镐数番交战,可谓知己知彼,而南唐临阵易帅犯了兵家大忌,此其二弊;楚将陆孟俊勇猛有余,却智谋不足,难与边镐同日而语,此其三弊;有此三弊,何愁唐兵不败!”

李毂一番评论,令柴荣胸有成竹,柴荣道:“朕令郭从义、石守信、李重进、高怀德各领各点本部人马随朕迎战,李毂留守大营,万不可使楚兵解了寿州之围。”众将领得诏令,各去准备。

次日,柴荣亲率六万大军在寿州南面摆下战阵,南唐大将陆孟俊列队阵前对柴荣喊道:“柴荣小儿,吾乃唐主麾下镇国将军楚襄侯陆孟俊是也,今日奉旨来讨周兵。尔等若是明白,快快滚回开封,如若不然寿州便是尔等葬身之地。”

柴荣对左右将官道:“狂言滥词,目中无人。谁可出战将他拿下?”

“小将愿往!”只见一员骑将年纪二十五六,面似白玉,眉目分明,头戴亮银如意盔,身着亮银云片甲 ,跨下玉顶乌骓马,手中凿金枪 ,与那陆孟俊战成一团,不分高下。柴荣见这小将骁勇善战,问道:“此将何人?”

郭从义答道:“此乃我麾下偏将韩令坤。”

“好一员虎将,击鼓助战!”柴荣道。

韩令坤与陆孟俊大战二十回合未分胜负,柴荣传令郭从义、石守信率左军,李重进、高怀德领右军杀向敌阵,南唐兵马也出阵迎战,两军一阵撕杀。正是:

鼓震三军溅血飞,号令兵马破阵围。

谁叹长矛难刺过,原是藤牌坚不催。

一场大战之后,后周兵多将广自然占了上风,陆孟俊败退二十里安营扎寨。首战失利,陆孟俊心里甚是烦闷,偏巧有探马来报,周军大将赵晖率军押粮正往寿州大营。陆孟俊大喜,遂点齐三千轻骑兵,沿小路急进劫粮。

此时夜幕已降,天色昏暗。赵晖押运粮车正往前行,忽然迎面又火光闪亮,随之喊杀声起,陆孟俊率轻骑兵纵火杀来。赵晖惊喝道:“不好,有人劫粮!”

话音未落,陆孟俊率兵杀到。周兵纷纷拔刀迎战,各有死伤,但军粮多被付之一炬。

劫粮之地离寿州大营不远,有人往大营求救。柴荣得知此事,急令大将石守信率一支骑兵前去就应。

未几,石守信率兵来到,不容分说便杀向唐兵。陆孟俊见周兵来援且军粮已烧,不敢恋战,率兵沿原路逃走。

石守信与赵晖收拾了未毁的辆车,一同回往寿州大营。中军帐一见柴荣,赵晖跪倒双膝,向世宗柴荣请罪:“末将罪该万死,粮草被劫,请陛下治罪。”

柴荣道:“老将军请起,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必自责。”

“多谢陛下!”赵晖道:“情陛下赐臣一支兵马,明日我往南唐营前叫阵决战,以求将功补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