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难从命(云霓)-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屋子里的众人听得这话都惊讶起来。

  大太太更是不知道如何说才好,“娘知道,我这病的确是……”

  老太太冷哼一声,“御医来看你不是说你已经好多了?你的病比我的还要重,要我每日去看你才是?”

  大太太几乎能感觉到所有探究的目光,里面夹杂着惊讶、轻视。她这些年在外贤惠的名声眼见就要毁于一旦,大太太一急挣扎着要从肩舆里站起来。

  本来也是要在人前做做样子,谁知道旁边的丫鬟误以为真,都上前真心搀扶,这样一来大太太不得已愣在那里。

  老太太看着旁边的陈妈妈,“还愣着做什么?没眼色的东西,还不去扶你主子。”

  陈妈妈被老太太责骂,只得上前帮着丫鬟一起搀扶。

  这样一来,大太太只能忍痛站起身,让人扶着慢慢走到老太太跟前,“娘,您这是要冤死儿媳,儿媳怎么敢这样。”

  老太太道:“我哪敢冤你们,年轻的时候做牛做马,老了之后也无人依靠,以后你便尝尝这个滋味,也就能明白了。”

  大太太有苦无处诉,拿起帕子擦眼泪。

  三老太太笑着道:“好了,好了,该骂的也骂了,我看着大媳妇还是不错的,咱们族里谁不知道她是贤惠能干的。”

  老太太听得这话来了精神,问身边的丫鬟,“瑶华呢?瑶华怎么还不来?”

  外面的丫鬟才道:“二小姐来了。”

  容华看着大太太的脸色。大太太不光是在长辈面前挨了骂,在女儿面前也丢了脸。老太太毕竟是了解瑶华的,所以才会在这时候问瑶华,若是老太太不问,大家还不知道瑶华已经在门外等了许久,刚才的话也必然都听得清清楚楚。

  帘子一掀,瑶华走了进来。

  瑶华穿了一件水绿色纱衫,头上绑了青色的结子,只插了两三只缨络做装饰,脸上未施粉,唇上也是没有几分颜色,看起来万分的憔悴。

  容华之前已经听春尧说,老太太这几日常让瑶华两边跑,瑶华的身体也是娇弱,折腾了几次就这样起来。

  现在瑶华刻意素面朝天不加遮掩,无非是要示弱给老太太看,好让老太太心里一软放过她,只可惜这次用的实在不是时候,只会让人觉得她是故意表露委屈。

  是对这门亲事不满意?还是对嫁妆不满意?

  瑶华上前给众人行了礼,老太太忙抬手让瑶华坐在炕上,一双眼睛盯在瑶华脸上反反复复地看了几眼这才道:“可怜的孩子,这又是怎么了?”说着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大太太。

  瑶华顺着老太太的视线看过去,恰好和大太太的目光撞在一起。

  大太太的眼睛里带着几分的怒气,看得瑶华心里一惊,急忙解释道:“我哪里有什么事,只是担心祖母……”

  瑶华惯用的手段,说起话来十分大方,字字句句都是为别人着想。

  容华抬起头看老太太。

  老太太叹口气道:“我何尝不知道你的心思,我病成这个样子不知道哪日就要闭了眼睛,你又要出嫁了,还不知什么时侯才能得见。”

  明着说瑶华不该这么快就嫁出去,既扫了大太太的面子又让瑶华心惊肉跳。

  瑶华的脸色果然难看起来,生怕老太太再说什么。

  大太太却忍不住在一旁解释道:“也是没法子的事,一是早定下来的,二是常宁伯请了皇恩,聘礼也都下了,我们家总不能这时候反悔。”

  容华和廖氏互相看看,端起茶来喝,当作什么都没听到。

  老太太道:“没说让你现在反悔,”说着拉起瑶华,“我只是觉得这孩子可怜,在我们家里捧在手心里,身体尚且这般,等到了婆家还不知道会如何。”

  老太太说到这里看二老太太、三老太太,“我也不怕你们笑话,只这孩子在我身边让我高兴,这孩子又懂得孝顺,我病的时候就是床前伺侯。别的东西我倒是没有,只是但凡她喜欢的东西我必然要给的。”

  三老太太笑道:“老人还不都是这个心思,金的银的都不是长物,只有身边的儿女才是真正的福气。”

  这话是什么意思?是劝慰老太太看开点,那些金银细软没了也就算了,连带数落大太太花了老太太那么多钱却没有尽到了儿女的责任。

  这隐晦的话足以让大太太脸上挂不住。

  老太太点点头,“我屋里的东西,自然我能做主。瑶华的陪嫁虽然不能多于容华,我挑的这几样也不会让她吃亏就是。”

  没想到老太太这时候会提起她,容华向老太太看过去,老太太的目光却全然落在瑶华身上。

  三老太太道:“那是应该,族里的孩子出嫁都要比照容华,容华是朝廷诰封的一品夫人,哪里能僭越。”

  赫然是族里长辈的语气。

  老太太道:“我也是这样想。”说着吩咐身边的丫鬟,“将我写的那张单子拿来给大太太,我上面列的东西都要准备齐全,那些东西都是瑶华喜欢的,我早就答应了给她。”

  那丫鬟将瑶华的嫁妆单子送上来,老太太先给了身边的二老太太、三老太太看了,这才递给大太太。

  大太太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瑶华脸上也颇为难堪。

  还好这时候外面婆子进来道:“只等几位老太太过去开戏了。”

  老太太这才展开笑容,吩咐大太太,“我们年纪都大了,你让人准备好软榻,我们就躺着看吧。”

  大太太点点头,容华起身要去帮忙,老太太将容华叫住,“你跟着二祖母、三祖母说会儿话,我进去换件衣服。”

  容华这才站住。

  老太太扶着瑶华的手起身,又叫来丫鬟,“让芮青……”说到芮青的名字,老太太想起自己之前恼怒芮青的事来,“让绿儿过来伺候。”

  老太太和瑶华进了内室,大太太这才让人搀扶着又坐进肩舆。

  二老太太道:“你身子不好,也别太张罗,看戏是小,我们不过说说话。”

  三老太太也道:“遣个丫鬟去瞧瞧也就是了。”却没有别的话。

  大太太道:“本已经准备好了,我再去让人上些果盘子,就请二婶、三婶过去。”话刚说到这里,瑶华急匆匆地从内室出来,“祖母睡着了。”

  前一刻还和她们说话,回去换衣服的功夫竟然睡着了。

  三老太太皱起眉头,“嫂子这病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忽然这样严重。”

  大太太道:“郎中也请了不少,御医也来看过了就是不见效。许多事做过之后就忘记了,好多东西早就送了出去,却转眼就要让我找出来。”

  三老太太叹口气似和老太太有了共鸣,“人老了还不就是这样,我也是许多事记不清楚,总是翻来覆去地说,上次家里办堂会我也是躺在软榻上就睡着了。要不怎么说是老糊涂,你们还年轻才不明白。”

  大太太心里一沉,讪讪地道:“三婶说的是。”说着攥紧了手里的单子。

  三老太太道:“大嫂也是好心。人老了能做的就是惦念着小辈。有些事你就委屈点顺着她,让她少生气,病说不定能慢慢好转一些。”

  大太太无声地点点头。

  大太太管家这些年让老太太迁出了千禧居,自己在陶家独断专行,大概早就忘记了要如何对待尊长,以为利用老太太病重糊涂做借口就能将自己开脱出去,殊不知陶氏一族毕竟是书香门第,以孝义教诲人。就因为老太太病重,儿孙才应该病榻前伺候,大太太不但没有尽到媳妇的责任,更让老太太大动肝火,将屋子里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摆了一地,亲自给孙女挑嫁妆。

  陶老太太有多少嫁妆陶氏一族尽知,现在老太太落得这个下场,陶正安和大太太两口子就是两只吃人不吐骨头的狼。容华心里冷笑一声,陶正安和大太太早就应该被揭穿本来面目。

  至于瑶华,在人前向来示弱博得同情,这一次也该尝尝失败的滋味。

  三老太太看瑶华的目光不善,还未出嫁的姑娘将家里搅的不安生,听老太太话里透着的意思,瑶华要东西在先,老太太为她操持在后……

  总之老太太病重,这个家里所有人惦记着都是老太太手里最后的梯己。

  二老太太站起身,“既然戏班子都请了,我们不如先去看看戏,一会儿等大嫂醒了再过来说话。”

  大家起身去了花厅看戏。有了刚才老太太的话,大太太亲自张罗,容华和廖氏陪着二老太太、三老太太。

  瑶华也要跟着去花厅,还是三老太太道:“你是要出阁的姑娘,不好在人前露面。”

  瑶华这才回了房。

  四出戏过后老太太醒了,去花厅里和大家看了会儿戏,等到陶正安下衙回来,春尧进来道:“侯爷来了。”

  老太太笑着道:“快请进来。”

  屋子里没有旁人,薛明睿径直进来给长辈请了安。

  老太太睡醒之后格外的精神,与薛明睿多说了几句话,又说起弘哥被沈老将军收徒的事。

  二老太太十分羡艳,“沈老将军择徒很严的。”

  三老太太也道:“一般人哪里能有这样的面子,沈老将军府不是那么好踏的。”

  老太太满意地笑了。

  弘哥下学回来,向众人行了礼,然后坐在老太太脚下紫檀木的踏脚上。

  老太太这才嘱咐容华,“弘哥在外进学,你要多照应着些,若是他有什么不妥当的,你自说他,他不肯听你便来告诉我,看我不打他。”

  大家皆笑了。

  说了会儿话,陶正安和薛明睿去了前院。

  老太太看着容华道:“弘哥大了,我屋里那些笔、墨、纸、砚、书画和几本书,能用着的干脆都封在箱子里,将来拿给弘哥用。你一会儿跟着弘哥去挑一些,尤其是那箱子书,侯爷是行伍出身懂得多,你让侯爷帮忙看看,将现在应看的拿出来,你自帮他收着,用的时候直接拿给他。”

  这就是说,要让她帮弘哥收着东西。

  容华忙道:“还是留在家里,我那边笔墨纸砚都短不了他的。”

  老太太笑道:“那怎么行,我们家又不缺这些,怎么能净拿薛家的用。”

  老太太又瞧向大太太,“我给你那单子上的东西是一定要拿出来给瑶华的。剩下的就给我老的时候用,也不拖累你们。”

  大太太被这句话吓得跪在地上,也顾不得整个身体疼痛难忍,“娘,您千万别说这样的话。”

  老太太道:“我都这样大年纪了,说这个也不忌讳,装裹的衣裳和板子我是准备好了,剩下的钱足够你们好好办的,另留一些给我屋里的丫鬟,芮青跟我时间最长,虽然有些过错,也有功相抵,眼见年纪大了找个好人家不易,”说着看向容华,“就让她跟了你去,连并我给她备的嫁妆你今日干脆也一起拿去,也好了了我的心事。”

  本来是临终要交代的,却当着二老太太、三老太太的面说出来,今天的宴席不是要让家里人都聚一聚,而是怕将来有了变故,大家都算个见证。

  大太太手臂抖成一团。

  老太太看向二老太太、三老太太,“我们妯娌这么多年,之前在一起说过玩笑话,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

  二老太太已经红了眼睛,“大嫂指的是哪件?”

  老太太笑道:“不论是谁先闭了眼睛,剩下的都要来相送。”

  三老太太道:“就算是老了糊涂了,记不得往事,也要重情分。”

  老太太笑了,“说的就是这个理。”

  大太太眼前一黑差点就瘫倒在地。

  第二百四十二章 自食恶果

  老太太交代完话,大家一起陪着去了花厅宴席处。

  老太太、二老太太、三老太太坐了主桌,廖氏要上前伺候,老太太道:“你歇着你的去,老三整日里在家里看书,都是你里外张罗,我知道你辛苦,也要小心肚子里的孩子,那可是我们陶家的香火,我还指望再看到小孙儿。”

  廖氏只能退了下来到了第二桌坐下。

  丫鬟们端了茶上来,容华上前去伺候老太太们茶水。

  老太太笑道:“你到侯爷那桌去,看看有什么可口的多给侯爷摆一些,我们这里不用你。”

  这样一来只剩下了大太太。

  大太太让人搀扶着给老太太们上了茶。

  老太太只管喝茶,大太太立在一旁布菜,一场宴席下来,大太太汗湿重襟,摇摇欲坠。

  陶正安也是心事重重,眼睛不敢离开薛明睿,不时地看向老太太那桌。

  吃过宴席,容华将老太太让薛明睿帮着弘哥选书的事说了。

  薛明睿淡淡地点点头。

  弘哥规规矩矩地跟在薛明睿身后去了老太太房里。

  老太太看得直笑,“弘哥这孩子,若是没有点本事还真的镇不住他,往常他听我的无非是碍着我是他祖母,要不然猴儿似的,就连先生都管束不住。”

  三老太太道:“这下有了侯爷,你就不用操许多心了。”

  老太太安详地笑笑,“就是这个理。”

  大太太早在一旁站不住,两条腿麻麻没了感觉,刚让人扶着坐在椅子上,就听老太太吩咐,“去将我屋里的乌云豹氅衣、猞猁狲大裘拿来。”

  大太太心里一惊。

  老太太果然道:“我已经给老二写了封信,正好三弟妹家里有人要出京,将这两件东西帮我拈捎给老二,他在外面不比京里,就算是要买,也买不到什么好东西。”

  薛明睿、容华、弘哥到侧室里去,已经有芮青在那里等着。

  芮青行了礼这才将角落里一只箱子打开,“老太太说给弘哥的书都在这里。”

  容华点点头,亲手拿了一盏灯过去,照给薛明容和弘哥看了。

  都是用挂锦盒子装的古本,哪里用挑,都是珍惜之物。容华将老太太的意思说了,“祖母让我将这些书拿回去,将来弘哥用的时候方便拿。”

  其实就是怕这些东西收不好,等弘哥长大了再将书给他。

  薛明睿点点头,“既然祖母这样说了,这些事你来拿主意。”

  容华又将芮青的事说了,“还没有回禀老夫人和娘。”

  薛明睿道:“不过是个丫鬟,到时候知会一声也就罢了。”

  容华刚要嘱咐弘哥些事,退到外面的芮青重新回到屋里,二话不说就跪下来,“侯爷、八姑奶奶,奴婢知道老太太的意思是要奴婢现在就跟着八姑奶奶,可是奴婢想着,凡事要有始终才能报了老太太对奴婢的恩情,八姑奶奶帮奴婢去老太太面前求个情,也算是成全了奴婢,日后奴婢必然报八姑奶奶的大恩。”

  容华拉起芮青,“快起来。就算你不说我也会去和祖母商量。现在祖母病着,身边总要有人照应,你留在祖母身边,我心里也踏实一些。”

  芮青含着泪使劲地点头。

  弘哥看看芮青低声问道:“芮青姐姐,祖母的病真的日益严重了?”

  芮青用手帕擦了眼角,吞咽一口,点点头,“多亏了八姑奶奶拿回来的药,这才维持下来,不然……”

  都是宫里药局里拿出来的秘药,应该比市面上买来的好用。

  容华道:“还剩下多少?我今天又拿了一些过来,尽量吃着,我在外面还能再凑。”

  芮青道:“八姑奶奶放心吧,还够吃的。”

  弘哥向外张望,芮青立刻明白过来,“奴婢出去看着。”

  芮青去了外面,陶正安等人又在老太太屋里说话,弘哥这才敢开口问,“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祖母怎么将所有东西都搬出来?这是要做什么?”

  老太太要做什么已经再明显不过。当着二老太太、三老太太的面说瑶华的嫁妆不能比她出嫁时的多,又亲自立了单子,单子上面的物件大多是大太太想方设法从老太太屋里拿的。

  若不借着瑶华的事,老太太让大太太将东西拿出来,大太太也会想办法搪塞,现在逼到这个地步,大太太不想拿也得拿。若是卖了出去或是给了娘家,更要想办设法地或是赎或是讨要。大太太这次的跟头跌的不小,她大概怎么也没想到,老太太这一把年纪,还将细枝末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笔账真是轻易不算,要算就算个清楚。

  老太太故意在人前为瑶华争嫁妆,不但要让大太太以为瑶华在老太太面前诉苦,还让二老太太、三老太太以为瑶华时刻惦记老太太屋里的东西。大太太和瑶华不顾老太太的病,为那些物件争得家无宁日,陶正安也没有尽儿子的责任。否则老太太就不会气得病越来越重,甚至向姑嫂求救。

  最让大太太恐惧的是,老太太当着众人的面,将身后事交代给二老太太、三老太太,明摆着是不信任陶正安和大太太。

  这样一来,族里的人都会盯着陶正安和大太太,陶正安和大太太再有什么事做得不好,自然会有人站出来说话。

  在这个前提下,不论老太太交代了什么,陶正安和大太太都不敢有半点的意见。老太太干脆将屋里的物件都分出去。

  哪些留给弘哥,哪些留给二老爷、三老爷,哪些给尽心尽力伺候她的丫鬟,哪些用作身后事。

  除了之前交给她以备不时之需的锦盒,老太太手里的东西大多都在这里。

  一切都安排妥当,老太太的病恐怕是……

  容华心里一沉,看向弘哥,“只要有空就陪着祖母多说说话,”说着目光一转看向那一箱子书,“祖母将最珍贵的东西留给了你,希望你将来能为陶家争些光彩。”要知道书是最难得的,一个家族历经几代才能攒下这些。

  好在这一箱子书早就造成册,容华将单子拿给老太太看了,又请了老太太的印鉴封好。这样带去薛家也不会混淆。

  时辰不早了,先送走了二老太太、三老太太。

  薛明睿和容华又进了老太太屋里说话。

  老太太让丫鬟包了礼物拿给春尧安排,“这是给亲家老夫人、夫人和几位太太、哥儿、小姐的。”

  容华笑道:“您是长辈,哪里用得着拿这么多。”

  老太太高兴起来,“你也太小看你祖母了,这些玩儿物我还是能拿得出手。”又问绿儿,“芮青的嫁妆也让人装好了。”

  绿儿应了一声下去安排。

  老太太道:“就算再为难,也要将芮青的事帮着我办妥当了。”

  容华道:“祖母放心吧。”说着又将芮青暂时留在陶家的事说了,“总要再找个妥当的伺候祖母,就让芮青先留下。”

  老太太看着薛明睿,侯爷不说话,坐在那里让人心生敬畏,今天的事侯爷也都知道了,她也就不怕会有什么变故,于是叹口气点点头,“就这样办吧!”

  芮青这才听了信儿,复出来伺候。

  薛明睿出去和陶正安进书房说话。

  容华和弘哥一直陪着老夫人,容华将二叔父调任知县的事说了。

  老太太笑道:“浙东不如京里冷,我准备氅衣给他们,他们也不便穿出来,在外做官还是踏实些好,两件氅衣我还不如留给你三叔父。”

  容华笑着道:“东西在其次,主要是祖母的心思,二叔父和婶婶能明白。”病重的母亲,还担忧着远在外面的儿子。

  一更过后,春尧才吩咐将马车赶垂花门口,容华辞了老太太出来。

  薛明睿让人将马牵回府,自已和容华上了马车。

  马车刚走出窄街,就听车外有人道:“是不是武穆侯夫人的车?”

  容华看看薛明睿,薛明睿皱起眉头吩咐车夫,“去问问什么人?”

  不一会儿那车夫回来禀报,“一个嬷嬷说是有话要跟少夫人说。”

  不等薛明睿开口,容华叫来跟车的冯立昌家的,“你去再问有什么话。”

  冯立昌家的应声去问。

  一盏茶的功夫冯立昌家的来道:“少夫人,是二小姐的事。”

  瑶华的事?

  容华侧头去看薛明睿,薛明睿已经舒展开眉毛,并不关心。

  容华淡淡地吩咐冯立昌家的道:“你说吧!”

  冯立昌家的这才接着说:“那嬷嬷说,二小姐和他们家早就有婚约,现在又要嫁去常宁伯府是什么道理?”顿了顿,“就算是要嫁,也要有个说法,总不能不声不响就越过他家去。”

  婚约?瑶华上次差点就嫁给了顾瑛,后来因为顾瑛下了大狱也就作罢,难不成是顾家的人。

  冯立昌家的接着道:“那嬷嬷还说,少夫人是明事理的,知道这事马虎不得,找个时间坐在一起说说此事,总要说个道理出来。”

  容华弯起嘴唇冷冷笑一声,“你过去跟那嬷嬷说,这件事我一个已出嫁的女儿管不了许多。”要管也该是陶正安和大太太。

  第二百四十三章 算账

  等着回话的婆子不停地眺望前面的马车。

  武穆侯府的马车装饰精巧,拉车的马比往常见的要高大一些,跟车的家人不少,还有几个婆子正往这边看过来。

  那婆子看了一会儿,没料到车夫坐上车去,马车重新向前走去。

  婆子正不知如何是好,转眼一看,武穆侯家之前来问话的婆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