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鄂东匪事-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书三个重要人物简介:
——座山虎许光头因情杀人,从此混入大别山林海之中。
——平原虎费正卿本是老实农民躬耕孔垄,因失地杀恶,成为平原悍匪。
——座地虎王焕庭是富家子弟,因身怀异能从军,因沟引军阀姨太太召来杀身之祸,避祸入山寨,成为风行张家河的土匪。
还有诸如女匪一枝花徐小燕、孤儿狗娃、保长湛玮等人物本是正直平民百姓,因家仇国恨,逼上梁山,众多为匪人物或因情或因恨,双重煎熬。面临时代大浪淘沙。
小说塑造了黑豹湛人杰、地下党崔奠明、兵痞梁在耕、村妇梅子、官家小姐李平儿、财主小姐黄幼红、烈女李金金、女佣陈卉、徐小燕、陈亚玲、寡妇张二嫂、小市民王汉阳、小偷卢黑豹、寨主任金水、秀才丝瓜、郎中舒潇等众多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情节曲折,动人心弦。是作者十年时间呕心沥血写成的一部力作。
众匪的人生经历为旧中国黑暗社会现状缩影,反映旧中国“草根”人物的生存现状,能否达到警世醒世,诸位读者大大请开卷细读吧。
鄂东匪事群号QQ329362217
老百姓讲话,除非万不得已谁上山当土匪。各种无奈,一本《水浒》早就从头到尾细细写过。但《水浒》是借了天罡地煞说事,倒好像上山为寇是宿命理想而与尘世不平无关。其实从南到北,从古到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早就练就一身绝活,不管多狭小的生存空间都能辗转腾挪,只要还能活,不会提“反”这个字,真有一天上了山,必是被社会卡住喉咙,一步也走不下去了。
“官事民事匪事,血雨腥风,自古鄂人多壮士;国仇家仇情仇,贤淑女子,以身许匪报情仇。”一个至今仍在鄂东大地广为流传的故事,一个女人和四个男人的故事,一部中国版的《乱世佳人》。
夜幕低垂,繁星闪烁。
大别山青龙崖隐藏在无际的黑暗中,只有几点如豆的灯光挂在半山腰,表示着那是一个尚有人烟的村寨。
张虎看看腕上的夜光表:晚7点一刻。比首长的规定足足晚了三个多小时!
他注视着山上的微弱灯光,再一次严肃地询问向导老周:“周老哥,你好好想想,青龙寨果然只有这一条路进出山吗?”
向导老周似乎感觉到了张虎的火气,小心而肯定地说:“哎呀,排长,你已经问过我几十次了!青龙寨确实只有这一条进出山的路。十年前,我就曾经到过青龙寨采集山货,近几年来,我几乎每年都来一次。每次我都仔细观察过四周。这青龙崖到处都是悬崖峭壁,的确只有一条小路可走。附近山民祖祖辈辈的流传着一首山谣:
青龙崖,高又高,
寨子吊到山半腰。
阿哥偷妹偷不成,
可恨只有路一条。
我因为知道了这首山谣,才注意观察进出青龙寨的道路的。”
老周说他最近几年不打猎了,专做山货商,脚步几乎踏遍了鄂东的村村寨寨,完全有资格做“鄂东活地图”。解放军部队进入鄂东后,剿匪时急需熟悉鄂东地理和风俗的人做向导。老周是山货商,见多识广,又热心于鄂东人民的解放事业,所以,便被部队吸收做了侦察排的长期向导。
张虎听了,对侦察排说道:“同志们,今天因为两次遇到赶尸帮的影响和道路不熟,使我们违犯了军令,错过了白天进攻的时间,只好改白天突袭为夜袭。但由于青龙寨的地理形势我们不熟悉,所以,就增大了进攻的困难。我们必须尽量预先熟悉青龙寨的道路和村寨布局情况,以减少伤亡,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在进攻青龙寨之前,我们先就地休息一下,听向导周老哥给我们详细说说青龙寨的地理情况。”
侦察排战士就地坐下,赵越安排好警戒后也回到张虎身边。
于是,周老哥开始搜索记忆,像说书人一样拉开架势,向侦察排的战士们详细地描述起青龙寨的地理形势和历史沿革来。
青龙崖,山高路险,地处偏远,位于鄂东秦淮河边的青龙山半山腰。寨子里有苗、汉、土家族几十户人家,但是以土家族为主。
传说,青龙崖上原先只是居住着两户从江西和安徽逃难来的汉人,后来,一户姓田的马帮首领,多次从青龙山下经过时,看中了青龙崖的好风水,于是就亲自上去进行过现场调查。他看到崖上水源丰富,土质肥沃,既可以种田,又可以建屋,的确是个休养生息的好地方。他还特别沿着溪水溯流而上,直到瀑布之下,发现那溪水居然把平台划出了一个道家的太极图,于是更加中意此处。再看那出山路径——如果在石褶的几个拐弯处分别放上一个哨兵,即使有千军万马发起攻击,也难以很快奏效。青龙崖,真个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好地方,于是,就率众在这里建立了青龙寨。
但是,也有另一个传说同时沿袭下来:古时候,土家族其中一支的首领田老大,在带领族人沿鄂东秦淮河溯水而上寻找生存之地时,途中遇雨,山洪暴发,遍地汪洋。族人陷入洪水困境中一筹莫展,惟有所驱赶的水牛在洪水中行走自如。这时,田老大嘱咐族人:让妇女和孩子拽着水牛尾巴,青壮年族人紧傍牛头,驱赶着水牛开路前进。水牛们在田老大的号令下,齐声哞叫一声,带领土家族先人冲出洪水,爬上了青龙山半山腰的青龙崖。田老大和族人看青龙崖适合居住,就在这里伐木砍竹,搭建起了通风、遮雨又能防止地面潮湿的吊脚楼,安住了下来。传说,田老大和族人被水牛带到青龙崖的那天正好是农历四月初八。田老大认为水牛救族有功,就把这一天定为“牛王节”,年年这一天,土家族都要合族上下大加庆贺。这是土家族中仅次于过大年的一个重要节日。
周老哥说,他第一次到青龙崖时,就在族长家的堂屋里,发现了供奉的“田老大”的牌位。不知这个被供奉的田老大是带领族人沿鄂东秦淮河溯水而上首先开拓青龙寨的那个田老大,还是后来跑马帮看中了这里的风水,尔后带领马帮迁居青龙寨的那个田老大。
总之,无论是拽着牛尾巴前来的那个土家族的首领的田老大,还是那个马帮首领田老大,他们说青龙崖的风水好,无非是看中了青龙崖的地理环境。
青龙崖坐落在青龙山前怀里,背风向阳,像一个巨大的山崖平台,方圆总面积约有十多平方公里,背后是猿猴难度的陡峭的青龙山主峰,周围是万仞悬崖,只有苍鹰和禽鸟能够飞越。青龙山上的一道不竭的山泉从山顶垂挂下来,有一股一直流进平台,在平台上兜了一个S形的圈子后又从平台的豁口垂挂下去,形成了飞珠溅玉的青龙崖瀑布。平台上土地肥沃,生长着茂林竹林和珍禽异兽。平台前,是一条陡峭的天然石褶,傍着悬崖蜿蜒而下,稍加开凿就是一条出山小路。石褶一边是巍峨的悬崖,一边是陡峭的深涧。
鄂东匪患严重,许多马帮往来于四川、云南、重庆、安徽、湖北和江西等地,千里贩运,跋山涉水。缺少青壮年守护力量的家族,常常受到土匪的抢掠和骚扰,因此,他们十分需要寻找那些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并且易守难攻的地方建立村寨,安排家眷。也许青龙寨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创建的。
后来,听说有几支土匪大杆子,曾经打听到青龙寨的男人外出走马帮时,强攻过青龙寨。他们想占领这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做老营,结果费尽心机都没有攻不下它的进山关卡。据说,那条进山的盘曲小路上摆满了进攻的土匪的尸体,每个人的前胸都扎着一支土家人的锐利弩箭。其实,他们这些善于山地游击的土匪,连第一道关卡都没有攻下来。而看守关卡的人,却都是寨子的老人和妇女!
向导周老哥讲得生动详细,战士们完全为青龙寨的险峻所吸引。
张虎始终没有打断老周的讲述,而是一直极其认真地听着,这使老周心内也有些吃惊。
直至老周讲完了,张虎才问道:“周老哥,青龙寨的村民以何为业呀?”
老周说道:“历代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在外跑马帮。农田只靠妇女和老人耕种。寨子中可供耕种的土地就散布在寨子周围的山沟岭洼里。”
张虎问道:“你说说,青龙寨的房屋结构什么样子呢?”
老周道:“青龙寨的房屋全部用山岩垒砌而成,虽然周围没有寨墙,但是外围的房屋门都朝着内里的街道开,对外的窗户都离地面很高,而且窗口很小,就像炮楼的瞭望口。墙壁很坚固,一般的步枪子弹打不透。”
赵越的思维已经进入了实战准备,问道:“周老哥,青龙寨每家的房屋中间没有空当吗?”
他想,只要房屋之间有空当,就有进攻的缺口。
老周摇着头,回想着,谨慎地说:“青龙寨是土家族很典型的堡垒式的建筑,虽然不是那种连脊式的防御性的民居建筑,但是,每家的房屋之间都有着和房檐一样高的石墙连接,而且屋墙很高。窗户很高,也很小,可以对外瞭望,也可以做弓弩和火枪的射击口。石墙之上家家建有吊脚楼。”
张虎正要问什么,赵越又继续问道:“青龙寨的吊脚楼比他们的房屋高吗?有什么建筑特点?”
赵越一心想着战斗进攻,所以一说到吊脚楼,他马上就联想起了鄂东许多山坡上的苗家吊脚楼。他说:“不知此处的吊脚楼与那些苗家吊脚楼是否结构相同?通常所见的吊脚楼底下是木头或者竹篾编制成的谷仓。如果此处也是这样,那么吊脚楼底的木篱笆谷仓,无疑就是进攻的缺口。”
老周说:“青龙寨的吊脚楼基本上是鄂东最流行的山野式楼阳台,单檐悬挑,屋面反翘,名为飞檐。这些吊脚楼通风向阳,干爽清新。有的与正屋呈一字形,也有的与正屋形同曲尺。吊脚楼外设走廊,有两面走廊的称为转角楼,有三面走廊的称走马楼。吊脚楼高于正屋,所以就像瞭望塔一样。”
赵越又忍不住性急地继续问道:“扯鸟蛋!我是说吊脚楼下的墙体到底是什么结构的?”
——“扯鸟淡”是赵越的口头禅,对别人的话有不同意见时,“扯鸟淡”就成了他发表意见的开场白。
老周用力地回想了一下,说:“方才我说过,吊脚楼外面的底部是石头砌筑的石墙,所以,转圈看来,就像寨墙一般严密。看来,那是土家族的先人为了防止土匪的侵犯而特意告诉后人这样建筑的。吊脚楼下,也不好攻。”
张虎知道副排长赵越是进攻的专家,所以只好耐下性子来静静地听着。等赵越问完了,才问道:“青龙寨有几座寨门?”
老周:“一共是东、西、南、北四座,寨子里管这四座寨门分别叫做青龙门、白虎门、朱雀门、玄武门。”
赵越又急切地插嘴问道:“寨门平素关闭吗?”
老周思考着说:“青龙寨的四座寨门实际上是四个街口。没见有什么寨门。不过,这在
鄂东叫做‘张口堡’,意思是像张着血盆大口的老虎一样的城堡,比关门闭口的寨堡要险恶得多!听说他们抵御土匪的进攻时,只要在寨前那条惟一的山路上放上几个暗哨,再在通道的寨口放两个人,整个寨子就安全无虞了。否则,就张口放人进寨子里打。反正寨子内居屋的石墙又高又厚,巷子很窄,曲曲折折像迷宫。管保叫外来人走不到头就横尸街巷。”
张虎忽然问:“你知道他们平时怎样防备土匪的进攻吗?”
老周不假思索地说道:“哦,知道,知道。青龙寨的规矩是那条山路只准许青龙寨的人进出。平时,他们在山路最下边的隘口上放一个路口宽的‘拒马架子’(一种阻挡人马的木质路障),有两个人看守,见到可疑的人就吹牛角号。牛角号一响,上边的寨子就下来人了。”
赵越:“扯鸟淡!既然寨子里的青壮劳力都外出跑马帮去了,那么,平时不就成了空寨了吗?”
老周道:“平时也是寨子里的老人和妇女看守隘口。他们纪律严明,轮流值班。我见过他们在第一道关隘处的看哨的是土家女人。她们身上背着孩子,手中做着活计,旁边放着弓弩和柴刀。如果实在守不住山路了,就退回寨子里,家家关上大门,反正寨墙谁也爬不上去。而寨内各家的外墙上都设有不大的刺矛口和弩箭口,他们可以从中对外刺矛和射箭,而外边的人却很难打到他们。他们家家的房上都有邻居相通的通道和天梯架子,既可以互相支援,又可以随时撤退。”
张虎突然想到:真想不到,这个瑶家猎人、商人出身的老周,竟然懂军事!如果是普通的商人,他只能记住道路,怎么会如此详细地注意起一个天险村寨的地理环境和作战屏障呢?看来,他对青龙寨的情形非常熟悉!
他看着老周的眼睛,问道:“你还记得进寨的山路上哪些地方可以设岗哨吗?”
老周知道这回答是不能有半点马虎的,因此,自信地说:“记得,记得。有一年我进寨子,正好赶上这里的土匪闹腾得厉害,所以我上山时发现一连三个山路转弯处有岗哨把守。他那里火枪一枝,居高临下,就是蟒蛇也甭想安全地钻过去。”
赵越继续细致地问道:“那上山的路究竟有多宽?”
老周比量着说道:“最窄处,只能通过一匹驮马而已。”
张虎又忽然问道:“老哥,你估计着‘座地虎’能据守在寨子里的什么位置?”
老周一怔,摇摇头,连忙说:“我可估计不出。我只知道田老大的后人家的房子最大,最气派。凡是山外的客人,都在他家居住。他家是现在寨子里土家族人的族长。”
张虎又问了一句:“现在,你估计青龙寨的人还参加防守吗?”
老周为难地笑了,说:“自从鄂东解放后,那里的人恐怕就再也不参加防守了。除非他们族长有专门的命令。但是,寨子的人肯定仍然保持着监视山路的警惕性,这是习惯。一旦外面来个人,他们很快就会知道的。不知道他们是用的什么监视法子。”
这一问一答,等于让周老哥给战士们上了一堂青龙寨的地理地形课,这堂课,对于从来不了解青龙寨的险要程度和寨内结构,马上就要攻寨和进寨捕捉“座地虎”的战士们来说,尤为重要。
然而,讲述完青龙寨地理形势的向导老周,此刻却望着山上青龙寨的朦胧灯火出了神。也许他在努力回想着寨内的具体街巷走势吧!
张虎看了他一眼,对战士们说:“大家对青龙寨的形势心里有了个数。下边,我们再分析一下敌情。”
战士们更加注意起来。
张虎说:“据可靠情报透露:‘座地虎’现在被我们打得只剩下了三个人。即使他们三人人人使双枪,也不过是六条枪。而我们是二十九名英雄战士,是他们的九倍还多。也就是说,虽然地形和时间都不利于我们进攻和搜捕,但是,我们九个身经百战的解放军战士对付他们一个土匪,还是有绝对把握的。大家说,是不是?”
战士们低声地回答道:“是!”
向导周老哥好像忽然被惊醒了,他睖睁了一霎,向身边的战士问明了情况后鼓起勇气,豪迈地说:“排长,还有我呢!我虽然是向导,可也算侦察排的成员嘛!”
因为周老哥长期给侦察排做向导,为了他的安全,部队首长特意批准他也配有一枝匣子
枪。他原是猎人,使用短枪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张虎快乐地一笑,说:“对。加上周老哥,咱们一共三十个人。对付‘座地虎’,就等于十对一!”
战士们被张虎一分析,信心更强了,低声回答道:“是!”
张虎接着分析道:“虽然土匪穷凶极恶,虽然传说他们三个人都是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的快枪手,而且还会武术。但是我敢说,单对单、一对一,他们也绝对战胜不了我们英雄侦察排中任何一个人!”
赵越急忙插嘴,自豪地说:“排长说得对。我们是什么人?我们人人是功臣战士,人人自小练过武术,参军后又受过严格的搏杀训练和实战锻炼。单挑,我们绝对不服土匪!”
张虎是鼓动家,接着说:“老赵说得好!大家都知道进英雄侦察排的条件:没有政治觉悟进不来,没有高超武艺进不来,没有好枪法进不来,没有好脑瓜子进不来,没有好胆量也进不来。凭这五条,我们才拿下了一个个艰巨的侦察任务,我们才获得了全军英雄侦察排的荣誉。你们说,我们能输给‘座地虎’三个残匪吗?”
战士们被张虎鼓动得热血沸腾,信心十足,低声而有力地齐声回答:“不能!”
“不过,”张虎的口气一转,说:“我们也千万不能大意。**告诉我们,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这样,我们才能有把握取得胜利。”
战士们静静地听着,点着头。
张虎说:“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敌人的部署。不过,我想先请几位班长扮演一下‘座地虎’。如果你是‘座地虎’,你今晚上怎么在青龙寨部署这连司令在内的三个人?”
战士们一阵轻笑。
张虎用手一指,说:“一班长,你先说。”
一班长站起来像半截铁塔,他用蒲扇般的大手拍打着脑瓜子门,思考着说道:“假如我是……座地虎,我就把三个人全部集中在第……一个转弯处防守。”
张虎问道:“为什么?”
一班长说:“根据向导的介绍,如果第一道关把……守不住,那么第二道关、第三……道关以及寨门都把守不住。如果第一道关守住了,青龙寨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再说,本来只剩下了三个人了,兵力不宜分散。”
二班长没等张虎点名就站起来说:“我不同意‘老牤子’的打法。如果我是‘座地虎’,我会在第一道关和第二道关安排两名侍卫把守,我自己把守寨口。”
他向来把一班长“牤牛”叫“老牤子”。他是吉林人,他说他的家乡都把牤牛叫“老牤子”。
张虎问道:“三班长,你如果是‘座地虎’,应该怎么防守呀?”
三班长搔了搔脑袋,说:“‘牤牛’和‘猴子’的打法我都不同意。我会三个人全部安排在寨门防守。一旦寨门防守不住,立刻撤进寨子,利用地形地物进行街战和巷战,然后寻找机会,撤离青龙寨。毕竟鄂东山区要比青龙寨的回旋余地大千万倍!”
张虎高兴地双手一拍,说:“好!三位班长为我们列举了三种防御战术。每一种战术都值得我们思考,都值得我们积极制定应对战术。当然,实际战斗中可能还会有五六种防御战术等着我们。我们必须靠勇敢和机智,临敌应变。”
战士们都信服地听着,琢磨着。
张虎说:“现在,大家都来思考一下进攻战术。想一想,假如你是指挥员,今晚上这一仗该怎么打?”
侦察排的战士不仅具有优秀的集体作战的精神,而且人人具备单兵作战的经验,因此,对待攻击“座地虎”的老营青龙寨这种战术并不陌生。排长一布置,他们立刻热烈地讨论了起来。
张虎趁此机会把赵越和三位班长召集到了一起,拿出了自己的作战方案,让大家讨论、修正、完善。
经过快速讨论,赵越和三位班长完全同意张虎排长的战术。
张虎将侦察排以班为单位分成了三个梯队,每个班,又分成了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三人,以便相互接应。
三人战斗小组呈箭镞式进攻队形。中间位于箭镞尖上的战士担任正面主攻。他的任务是奋勇突破正面,将敌人的防御尽可能地撕开一个口子,然后快速楔进去。后边左右侧翼的两名战斗成员担任侧攻和对正面进攻者的掩护。如果是一个班的三个战斗小组,也是这种箭镞
式进攻队形,尖刀组和左右侧翼组的战斗任务与一个组的三名战斗成员相同。如果是一个排,一个连的阵地进攻,也无非是尖刀组的“扩大版”。这种“三三制”进攻队形,不仅对于攻坚作战有利,而且,对付负隅顽抗的土匪,也特别有效,这是他们在鄂东的剿匪战斗中屡次试验过了的。
张虎强调说:“请同志们注意:我们今晚上的战斗性质是突袭,就是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向残匪骤然发起攻击,打他个措手不及,打他个迅雷不及掩耳!因此,如下要求大家一定要做到:第一,要求同志们绝对保持静默,秘密进攻时任何人不得弄出声息。这是铁的纪律!”
张虎看看大家,战士们默默地点点头,表示记住了!
张虎接着说:“第二,进攻动作要快,要像尖刀一样,不等敌人发觉,我们已经冲到了他眼皮底下。第三,要求作风狠辣。一旦交手,必制敌于死命,不能有半点的犹豫。因为我们的敌人是鄂东最为心黑手辣的残匪‘座地虎’!大家听清了吗?”
侦察排的战士低声回答:“听清了!”
张虎继续说:“好!现在分配战斗任务:一班担任主攻。二班担任跟进支援。如果一班严重受挫,二班则快速转为主攻。三班作为机动力量,用作寨内强攻力量。如果二班同样受挫,那么三班则转为主攻。你们听清楚了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