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生活实录-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像拿到了“金子”般一样贵重的《商调干部函》,这就意味着我们一家人就要离开这古老而美丽的大草原,就要安家落户、乐业到繁荣昌盛,前景美好的,我们全家人日日夜夜想望的榆中县县城。大局已定,这“煮熟的鸭子还怕它飞了不成”?
2月19日早上一上班,我就将《商调干部函》递给赵政委,他细看了之后微笑着对我说:“世雄同志啊!你到底还是把子事情完全办成功了,本事大呀!佩服,佩服。仅仅只去了你们老家一次就‘樊梨花下乘凉,马到成功’。我在这里只希望你回到家乡之后,像在我们马场一样努力工作,为你的家乡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同时我也代表场党委感谢你为马场建设事业付出了16年的心血,做出了一定贡献。临走还有什么困难吗?就请说吧!我们完全可以满足你的要求。至于要办的手续,我会马上给各部门打个招呼,让他们尽快为你办妥。”
我说:“谢谢政委,你能放我走这就解决了我最大的困难,满足了我最大的要求,别无它求。”
当天上午我就移交完了教育科的一切手续,下午开始在二场各个部门办理调离手续。用两天很顺利办妥了二场和总场的一切调动手续。军马场这最后的两天,它是值得我记住的日子,公元二十世纪1986年2月22日。
联系调动工作像一场高潮迭起的戏剧,演了两个月才落了幕。2月23日我正式向战友、同事、朋友们去打招呼告辞。大家对我的调动感到都很惊讶,还意味我是在和他们开玩笑。我说这是真的。他们说,这也的确让我们没想到也是想不到的事,还没听说你活动调动的消息,就怎么突然已经就要开始走了?!也没有想到你会走的,真是件惊人的消息。了不起呀老战友,你真有本事!我们其他的老战友们现在只有羡慕你,再别无它法呀!看来,我们这一辈子也就只能在马场了!”
我把经过给他们说了之后,大家扳起指头为我算了一笔账,联系调动工作从1985年12月31日去榆中县,到1986年2月15日榆中县县委组织部向军马场发出《商调干部函》,这期间共用46天。就是说联系调动工作前前后后总共只用了46天时间,而且仅仅只跑了一次路。
他们问我一共花了多少钱?我如实告诉他们,在联系调动工作上钱物总共只花费折合现金370余元,他们的眼神在告诉我,有点不太相信。他们都说我运气亨通,用的时间短,花的钱又少,路跑的不多,事情却很快办成了。同样是一块儿调到榆中县工作的战友,有几个战友他们有的时间耗费达一两年,而且花费了好几千块之多,还跑了不知多少个来回的路才办成。这就充分体现出你所谓的力气、才气、运气。
2月24日,常明他突然神奇般的出现在我眼前,来到我家。他很有把握的表示在我走之前,一定会将户口办好交到我手里。我对他同样像第一次他来我家一样热情的款待了他,并当场又给他现金250元。我清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他当晚就离开了我家,走时对我说,他现在就去大马营派出所为我办户口。
他很讲信誉,第二天早晨就返回到我家来,他对我很有把握的说:“我昨晚下去当晚就和豆所长谈妥了,你放心好了,明天我们一块儿下去你就可以带着户口去榆中报道了。”我特别高兴地说:“如果真如你所说,我会好好的感谢你。”的确他的一番话让我太高兴了,心里很是感激他。
此时我对他的话一点儿怀疑也没有,完全相信他说的话是真的,我心里还在说他真的很有本事,竟然办的这样顺利。也正好,下午我家来了要和我告别的十四五个战友、同事和朋友们,这样也正好就陪着和常明一块儿喝酒,这一喝就一直持续到晚上十二点多钟才结束。
2月26日吃过早饭,我不慌不忙心情愉快的带上去榆中县报到的手续和所用的行李,同时又给派出所豆所长带了55斤牛肉。我和常明两人一同来到总场,晚上登记住在军马总场的招待所。
不知常明他有何事出去了一整天,我一个人在房间等他,心里很着急。到天黑才回来,他说我们现在一同去趟豆所长家吧,到了豆所长家他和豆所长一直在喝酒,对办户口的事根本一字不提,我心里着急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回到住的房间我马上问他,“今天你出去了一整天户口办好了没有?晚上去豆所长家,你们一直在喝酒,为什么办户口的事你一字不提?”他说:“对不起,有难处,的确还没有办好啊!”。
当下一股寒意直透我心底,彻骨难受,百感交集。气的我怒发冲冠就要大发雷霆,可是我又强忍住了,最终我还是没敢发作。心想,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事之忧。不过心里还是在咒骂着“你这个常明,真是个吹牛皮大王,骗子手。”这时候的我就像是“穿孔的皮球,泄了气”,无可奈何的坐在那里发着呆。
不过,在这关键时刻我审时度势,最后考虑来考虑去还是忍气吞声了,因为我和他毕竟是萍水相逢,我与他的关系说穿了也就是一种良性的互相利用的功利关系。在我心里一清二楚,利益互动已成为这个社会人际关系的普遍原则,或者说是潜规则。所以现在只有打掉门牙往肚子里咽,有苦也不能随便说出来,否则前功尽弃。
自古道“天下道理千千万,没钱不能把事办”。虽然这时感觉已被他愚弄了,但是,我还得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有再掏出100元现金准备给他,希望他尽早办成。这时我就将100元现金丢在他那古铜色,像刀一样深深刻满了皱纹脸的床辅上,这时我的声音中带有点颤抖地对他说:“常爷,明天我一定得去榆中县,绝不能耽误那面的报到时间,你就看着办吧?!反正事情我就全拜托你老人家了。”
他不好意思地说:“世雄啊!你就放心地走好了,明天我一定会想办法去办成,办成之后我就交给你家属好吗?”我态度和蔼地说:“那就谢谢常爷你了。”
当晚,我躺在床上几乎彻夜未眠,揪心的难受。心想,我走后他能不能实心实意地去办户口呢?我是有点“打柴的下山担心(薪)”啊?如果他真的放下不管,我拿他也没办法,这对我来说就是石沉大海把我害惨罢了。到那时我该怎么办呢?再去找别人为我办吧,那会又怎么样呢?那只能是更加地吃力又费劲,多花多少钱不说,还未毕就能办成?现在去榆中县报到的时间仅仅只有一天,我心里急的火烧眉毛尖。此时也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可施,看来,现在退路是没有了,自古华山一条道,只能是依靠他了,唉!那就听天由命吧?
2月27日清晨我起床很早,抬头看天气阴沉沉,一如我此时此刻的心情一样。过了一会儿一抹朝晖从东方地平线冉冉升起,渐渐浸红天幕,大地披上了新的一天的太阳。
在请常明吃早餐时,我为办户口的事心情非常的不好,所以也没一点儿胃口,停杯投箸不想吃东西,为了常明也就只简单的应付了一下。11点我匆匆达乘总场机关去山丹县办事的便车,告别战斗了16个春秋的大马营草原,告别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丹军马场。下午两点零四分在山丹火车站乘502次列车,离开山丹县向榆中县进发。
至此坐在火车上不由得就回味起马场风风雨雨的16年,对这16年感慨万千,唏嘘不已。闭上眼睛那一切的一切都浮现在眼前:从茫茫一马平川大草原的马队到巍巍祁连山下的牛队;从夜以继日甩马鞭与马同伴到子弟中学执教鞭;从风吹日晒雨淋的基层连队到一张报纸、一杯茶、一支烟的机关办公室。山丹军马二场的处处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我为马场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奋斗不息,挥洒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其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不必要我自夸,也已被列入马场史册。
在这16年中有苦也有甜,要说这种苦和我童年时的那种苦比较完全是不一样的。这种苦其实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它是一笔千金不换的财富,经过了一道沟,跨过了一道坎,使我的人生便多了一些积累,这就是苦和甜。
在这16年中虽然千辛万苦,但很光荣,有成就感,辛苦的非常愉快,辛苦的非常很值。辛苦赢得了春风得意,辛苦赢得了在军马场上下有头有面,颇受人尊重,处处就像水落石出般地被出现在大众面前。
这16年,可以说是我人生中的金色岁月,是我人生中最辉煌,而且是最有成就感的16年。
这16年,我日常生活的华彩乐章,多半显现在酒肉桌上。喝掉的白酒上吨,吃掉的牛羊成群。
这16年,我是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工作,确切地来说,这16年中有14年我是显现在政治说教的舞台上。做政工工作说了的话,那可以说能装满整个世界。
于是,此刻拿出笔在笔记本上将我感慨万千的心声化为诗句。
别了·军马场
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七日
青春马场十六年,生死常伴亦惊魂。
春夏秋冬大草原,酸甜苦辣尝个遍。
心底无私干事业,自学成才晋升官。
五行八业谋发展,执政为民做贡献。
何故别了军马场,儿女情长回故乡。
归心缭绕疑无路,感谢恩师救迷航。
改革开放家乡变,建设榆中添砖瓦。
手中武器一支笔,为榆经济划谋策。
第十章 榆中岁月 一 回归故乡(一)
归心似箭
客居马场十六秋,归心似箭故乡里。
千方百计离马场,梦想如愿居家乡。
1986年2月28日晚
(一)
可以敢肯定地这样说,不管你是任何人,你个人的人生转折,不仅仅会让自己本身发生根本性的大变化,同时也一定会给自己的全部家庭成员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大变化。当然,这种变化是有好有坏之区别,就是说有可能带来你也想也不敢的幸福,也有可能带来你怎么都会后悔一生无法挽回的灾难。
回顾我这一生的经历,大的转折有七次:第一次是从父母双全在两三年之间被沦为孤儿;第二次是从学生到农民;第三次是从农民到军人;第四次是从牧工到领导干部;第五次是从基层到机关;第六次是从军牧场到城市机关;第七次是从在岗到退休在家。这七次大的转折中除前两次之外,那以后的五次转折都是“上楼梯步步高”,“吃甘蔗节节甜”,一次比一次好。
二月春风如剪刀,剪除了寒冷,剪来了三月春暖花开的季节。1986年2月27日这一天,我怀里揣着去故乡兰州市榆中县人事局报到的一切手续,离开了我在这里一望无际,还是处在冰天雪地的,我工作生活了近16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丹军马场的大草原。于28日下午2时到达榆中县县城。这一天,是我最最难忘的一天,因为这是我在外地工作了长达21个年头,回归故乡长久定居的一天。此时此刻的那种心情,真的就好像儿子回到了娘的怀抱。
这个时节的榆中县地区,时令上的春天是到了,却在内容上的春天还未到,乍暖还寒,田野里还没有看到更多的绿色,好多的野草草芽刚刚探出头来,到处还有残冬的景色。可是,现在把这里天气要和我工作过的,还是处在一片冰天雪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丹军马场大草原景况来比较的话,那我的故乡兰州市榆中县可算得上是“冷藏室”,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丹军马场那可就是“冷冻室”了。
坐火车又换乘汽车行程一夜一天的我虽然疲惫不堪,可是不能休息呀,一下汽车就急急忙忙先在街上一家牛肉面馆狼吞虎咽吃了一大碗牛肉面,正好是下午二点机关上班。风风火火赶到县人事局,运气算好顺利办完了第一道报到的手续。于是就拿着县人事局给我的《干部调动通知》、《工资关系介绍信》(我的工资由军马场军企干13级96元一下子套改为86元,整整少了10元等于降了一级),急匆匆来到县委组织部,也很顺利的办妥了组织关系。随后携带这些多的《干部调动通知》、《工资关系介绍信》、《组织关系介绍信》等手续,立即小跑去榆中县工业交通党委最后的报到。
然而,虽然说我赶的快跑的忙,各部门手续办的很顺利而且也很快,但是此时已经是下午6点过15分,当我跑到工交党委王书记办公室门前,却看到的是一把“铁将军”在站岗,他已下班了。无奈之下,我晚上就登记住在“榆中县饭店”,这一夜可以说几乎是打了一晚上的思想战争。
3月1日晨曦微露,东方泛白,早早起来去街上吃了一大碗大肉炒面片,算是换了个口味,准确的说其实是改善了一下生活。然后披着熹微的晨光步履匆匆来到工交党委住地,这时王书记在办公室。当他一看见我来了,满面春风马上站了起来,迎过来与我来了个热烈得有些夸张的握手问好。然后他笑容可掬地高声说:“欢迎你!欢迎你!”
我首先给王书记递了一支烟,然后一边递手续、一边又汇报整个情况。他对我按时报到表示非常的满意。他还笑容满面亲切的对我说:“你按时来报到这很好,说明了你守纪律讲信誉。不过现在我们的人员还没全部到齐,等全部人员到齐之后我们就开会进行工作分工。要不这样吧,目前这几天你就先看看文件,熟悉熟悉方方面面的情况?”我连声说:“好好好”。
说实话虽然我是榆中县人,遗憾的是对自己的故乡却了解甚少。这是因为我参军以前是一个农村的孩子所以很少出远门,以至于到后来又一直远离故乡之外。
一会儿王书记给我抱来了党政各部门厚厚的一摞摞文件。此时此刻我想了解榆中县情况的心情很迫切,好似饥饿的“胃口”,恨不得把榆中县的历史、地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等的一切的一切全都想在一日之内吞下肚里。所以然我如饥似渴一边在认真阅读,一边把我认为是重要的东西全摘录下来以备后用。在我眼里这些文件中的好多东西都是新鲜的、有用的、同时也是亲切的。
从3月1日一直到3月8日,在这8天的时间里“封了嘴的八哥儿一声不吭”的我,几乎昼夜不停地在办公室,在家中或去新华书店看文件、看资料。就这样,才使得我的脑子里对榆中县的方方面面有了点林林总总的基本轮廓。(二)
据我看到的史料文献中所记载,榆中县建置的历史沿革。始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属陇西郡辖。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置金城郡,邻县十三,榆中即其一。西汉新莽时分榆中地另置勇士县、先属天水郡辖、后属汉阳郡,至三国(魏)时废,其地并入榆中县。东晋十六国之一的西秦国(公元385年——431年)建都宛川。北魏改金城县为子城县,榆中县并入子城县,唐改为五泉县,公元763年沦陷于吐蕃。公元960年被西夏占领。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收复后设龛谷寨。金时,升寨为县,元为金州。明洪二年(公元1369年)降金州为金县,经清朝至民国沿用金县,因与奉天省(今辽宁省)金县同名,中华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8月改为金城县,10月份恢复榆中县至今(公元1986年)。
榆中县古地区名。“以河为境,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因地处榆塞之中,故名榆中。
榆中位置地势。位于祖国陆域地理几何中心甘肃省中部。略似长方形,南北长92公里,东西宽54公里。总面积3301。64平方公里。黄土高原向西北倾斜,南北两山之间为中部川区地带。海拔最高3670米,最低1432米。
1987年的榆中行政区划和人口。乡镇28个,261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12个民族。榆中经济和文化生活。粮食总产量10万公斤,总产值8,371万元。工业总产值4,642万元,财政收入1,50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16元,职工1299元。国营厂9个,个体工商业户1363户。中学12所,小学436所,共有学生28,529人。电话723部,电视机20,00台。
榆中文物古迹两处。马家屲新石器文化遗址和兴隆山卧桥。榆中特产。绿烟叶加工成的水烟丝。
3月10日,请假去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丹军马场搬家。山丹军马场可以说它是我的第二故乡。到达第二故乡已是血色的黄昏,天边那缕残阳依旧,疾风在草原上毫不遮拦地吹着。祁连雪山依然在沉默里观望着那脚下的牧工们、农工们和机关干部们一年四季忙碌的身影。暮色渐晚,残阳落尽,四周一片寂静,只有疾风吹起的尘沙发出些许声音。对这眼前的一切我总是有那么一种亲切感,毕竟我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近16个春夏秋冬。
离开妻子和女儿的这一段时间里,她们有可能过着度日如年的生活吧!对我的到来她们母女喜上眉梢,像是寒冬腊月盼来了火红的“太阳”那样地温暖了她们的心。
第十章 一 回归故乡(二)
我问妻子关于办户口的情况怎么样,她诉说:“就在你走后的第二天常明就来到我们家,又向我要去了现金200元,还要去了一件有九成新的军用皮大衣,此后再没见过他一面。”
当我听到这一情况,像是掉进冰窟窿心到了冰点。此时此刻的我又气又急,就好象脸上的肌肉都在抽动着。骂道“常明你居然甩我死耗子,明明是在愚弄我嘛。”
那天晚上焦急不安的我就好像疯了似的一般难受,按捺不住的心情有些等不到天亮。
高远而辽阔的天空还缀着星星时我就起了床,立即去场汽车队凭我的老关系要了一辆解放牌汽车直奔常明家。正好被我把常明给堵在他家里。一遇面,我的脸上马上布满了厚厚的乌云,当面就没给他好脸色看,可常明他却笑容可掬的出来热情的迎接我们,让我屋子里坐下慢慢说。
刚一跨进他家的门我们都还没坐稳当,他就满脸堆着笑非常热情地给我们沏茶倒水又递烟,真的是热情的让人难以招架。
他抢先开口对我说:“王指导员呀!我的的确确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又没办成,真的我也有我的难处呀!实在是对不起!今天我向你保证,一定想方设法尽快的办成,再也不用你跑来跑去。办好之后,我就直接送到榆中县你的家里来行吗?”这个时候我一路那心头之火冒三丈的火焰气势,被他这热情的招待和几句热忱的话全给扑灭。
俗话说得好“三句好话暖人心”,说实话我也体谅到他一定也有他的难处,再说,他可是我目前惟一的希望所在。于是我也就顺势软下来冷静下来了。最后无可奈何,灰心丧气地带着一付失败与沮丧的脸,调转车头打道回府。
这次真所谓“薛仁贵的行头,白跑(袍)”了一趟。回来的路上手合十字在胸前向上帝祈祷,“但愿他老人家尽早为我把户口办成,不然全家人的日子不好过,难熬每一天啊?”
3月12日我开始在家里收拾整理东西,为了包装家俱就去找我曾经工作过的马四队,开口向原部下刘永兴队长要两块木床板,他非常热忱接待了我,并立即派人将两块木床板马上直接送到了我家中。
由于还不太够用,所以又去了我工作过的中学,找部下刘章副校长也要了一块床板,他同样的也非常热忱的派人把一块床板立即送到我家中。
接着去场供销科找王明和科长让他给我批了几十公斤包装木板条,然后我拿着批条到场工程队拿来了比较好的几十公斤木材板子。之后去到供销科领了节约下来的1000市斤《甘肃省粮票》。再去场加工队打来了节约下来的100市斤菜籽油。接着将沙发、洗衣机和煤房子都变卖为不多几个现款,剩下的一些碎小东西全送给了外甥女王青芬。
在我临行前,少不了我的亲朋好友们前来相送知己饯行。
3月13日那天战友们聚会相送,在那兴高采烈又夹杂着沉重心情的气氛中,酒没少喝,话没少说。大家回顾,从进军马场是豆蔻年华,到现在的不惑之年,从单身一人到现在的拖家带口一大家子。
流逝的时光已在额头深深刻下道道沧桑,在心底冲出层层沟壑。期间施永国老战友他酒喝到兴奋处,流着激动地泪水拉着我的手对着我说:“老战友啊!你们当了领导的,有本事的都离开军马场走了!现在就留下我们这些没本事的在这里就受苦受难受气吧!马背上吃猪蹄,不知道我们这把骨头将来扔在哪里?场的里人在背后骂我们这一批榆中退伍军人说:‘青石板上的青苔扎不下根,自进马场哪天你们就没有安下扎根在马场干一辈子事业的心。现在走掉的全都是被马场培养提拔起的干部,真没良心’。”
老施他说场里人在背后骂我们的这些话,基本是符合实际的,其实我也听到过。的确,活动联系调回榆中工作或者说调出马场到外地工作的,这其中99%的人都是到马场之后被提起来当了领导干部的。
3月15日那天,我也同样的设宴答谢了老乡加战友、亲朋好友和同事们。大家玩的很开心很高兴,酒喝的多而且很痛快。
这次搬家为了安全,节省点钱和便利期间,雇用了我妻子的小爸董建杰开的他们乡政府的解放卡车。来回1000多公里只给付了140元的油钱。说起来在这以前,也就是我第一次从榆中县老家搬家到山丹军马场,以至于现在这第二次又从山丹军马场搬家到榆中县城的两次搬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