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传奇"商人胡雪岩-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雪岩点点头,便询问其李祥生的情况。然后,他就让李祥生下去了。
李祥生走后,他对掌柜说:“店铺里有这么个人才你都没注意到啊!”
掌柜不解,因为李祥生看起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人物。胡雪岩说:“他一眼就能看出药性会相克,说明他对药材的性质了解的十分清楚。他只做了两年就有这样的水平,可见他的智力过人。所以,这样的人应当重用啊。”
掌柜恍然大悟。于是他将李祥生提升为店铺的大伙计,果然,李祥生在药材方面的天赋逐渐显露出来。他甚至只是闻一下药材就能够猜出药材的药性和药理作用。李祥生后来为胡庆余堂的招牌药材八宝红灵丹等的研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的表面和内心未必是表里如一的。因为人心的不同,所以不能够一概而论。因为受到资历、资望、资格、现实等因素的限制,人才是很容易被埋没。具体地将,决定个人的因素很多,作为领导者,要知道下层的个性,要客观了解员工的情况。从细节之处出发,这样才能发现员工的闪光之处。开发员工的潜能,对员工情况作出合乎情理的评价。万不可先入为主,臆断评定。
雪岩启示:
一个有远见的领导,必须懂得人是有个性、有特性的。只有了解到这些情况和个性特点,才能真正管理好企业。古人常说:用骏马去捕老鼠,不如用猫;饿汉得到宝玉,还不如得到一碗粥。由此可见识人的重要性。在管理中应该根据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的办法使用,这样才能找到有用之才。
第六十六章 知人善任,“篾片”也生辉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对一个企业来说,真正的资源是人,而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这就道出了人的重要性,人才是最宝贵的战略性资源。在竞争如潮的今天,一个公司和企业能否成功,最主要的就是取决于它能不能进行有效地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否将公司员工的能量都释放出来。
知人善任,各尽所能
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其本意就是让合适的人站在合适的位置上,将人的作用和潜力都能够发挥出来。管理者要在人力资源开发和规划上下功夫。知人善任,这是对一个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的步骤,只有将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相互平衡,才能够为公司创造财富。
胡雪岩身为一代红顶商人,他不仅能够在管理自己的生意上颇有方法,而在当时聘任伙计也相当有高招。当初,在大昌钱庄的执事张胖子的推荐下,他对钱庄一名伙计叫刘庆生的进行了面试。胡雪岩用人十分谨慎,加之此次是要聘用一个钱庄的财务管理人,不能不小心。
胡雪岩深知道管理钱庄需要很强的能力,无论是在谋略还是在人际方面,都需要十分有头脑。他先约了刘庆生谈话,刚开始他们并不谈生意,而是天南海北地瞎谈。比如浙江的小吃,江南的风景,只谈得口干舌燥但兴趣盎然。刘庆生倒是有些糊涂,既是测试为何不谈技能?
但是刘庆生并不表露出烦躁,而是小心翼翼地应对。这让胡雪岩对他的忍耐性非常满意。随后胡雪岩才和其谈起了钱庄的生意,由于胡雪岩也是出生钱庄,因此对钱庄的业务十分了解。刘庆生显然对这个十分感兴趣,他侃侃而谈,并能够看透当时的时局。这让胡雪岩十分满意。
虽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胡雪岩应该可以聘用刘庆生了,但是胡雪岩仍旧不做任何表示。他又问了问刘庆生家里的情况。
当胡雪岩得知刘庆生的家在乡下时,他便问如果将家从乡下搬至杭州需要开支多少,刘庆生说一年需要一百二十两银子。胡雪岩进而说出想聘请刘庆生做自己的钱庄挡手,工资是每年二百两银子,年底还有分红。
随后,胡雪岩就取出二百两银子放在了刘庆生面前,先给他支付了一年的工钱。他对刘庆生说:“你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我相信你能够在自己的位子上作出很好的成绩。还有,钱是人的胆,你有了两百两银子,心思就可以定下来了。想出来的主意,自然会高明。”
胡雪岩将钱庄的装修、聘请伙计等管理事务,全部交给刘庆生。从阜康钱庄后来的发展来看,胡雪岩的用人实在独到。刘庆生由一个小伙计到今日大钱庄的掌柜,很大的功劳都要归功于胡雪岩的慧眼识人。这正是,若能慧眼识人,篾片也会生辉。
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将招聘放在首位。一个有远见的管理者,会将招聘一个人也当成事关整个公司的重大事情来看待。他们坚定地认为,要雇用素质最好的人,要善于发现每一个人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整个企业才能由最好的人组成,才会取得出色的成就。
胡雪岩用人十分独特,他并不从表面来看待一个人,他从细节出发,发现人的闪光点。他用人十分谨慎,他要让别人能够全心全意地为他效劳,他能够将此人的潜力发挥到最大。他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并不草草了事,也并不只听别人的一面之词。他会亲自考察,亲自测试。就像刘庆生,此人原本只是个小伙计,家境贫寒,但是十分有远见。当然,胡雪岩并不只看到别人所说的优点,他通过亲自试探,发现此人的确有过人之处。这样,他就放心大胆地将自己的钱庄全权交给他打理。想必刘庆生对胡雪岩的知遇心怀感恩。
雪岩启示:
聘用人才,需要从细节方面加以认真考虑。若是不注重细节,即便在思想上再慎重也是徒劳。在面试的时候除了要考察企业所需要的硬件条件之外,还要注意细节问题。这些暴扣应聘者待人接物的态度、良好的习惯等等。同时,企业不论需要哪一种类型的人,管理者都要尽可能地了解申请者的真实性格特征和能力倾向。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知人善任,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第六十七章 能者上,庸者下
无论任何公司和企业,可以让员工无拘无束地张扬自己的个性,或者让员工做事情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是不可能的。每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制度,而任何一个人都是制度中人。上至公司的最高层,下至普通职工,都必须要用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那些不遵守规章制度,任意妄为的人,任何企业公司都是不欢迎的。正所谓成功是属于有能力的人,那些不按照规则办事的人自然没有机会。
该淘汰旧要淘汰
对于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发现一个人的才能,并且还要有约束此此人行为的能力。若是不能够约束此人的能力,即使此人有再大的才能也无法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一个拥有制度,但是不严格按照制度办事的公司,势必是不能够有效地端正员工的作风和态度。那么其后果可想而知。
尽管每个公司和企业都有不同的管理理念,但是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那些无视企业纪律、无视公司制度的员工,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无法受到欢迎的。也许他们的一些行为对企业来说是无关痛痒的,但是当这些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时,对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消极的影响。一个有远见的管理者,应当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方针。这样才能够顾全大局。
胡雪岩善用人,他能够让有才能的人呆在合适的位置上。他给予每一个有才能的人发挥自己优势的机会,但是,他也能够处理在用人过程中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胡雪岩从来不感情用事,他始终要求自己的下属不要居功自傲,要踏实本分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凡是在工作中达不到要求的员工,胡雪岩都会果断地将他们除名。他并不想因为一个人而导致整个事业的不良发展。
王三江也是胡雪岩发现的人才。当时王三江只是胡雪岩阜康钱庄的一个小伙计,胡雪岩慧眼识才,发现此人做事谨慎小心,且极有远见。于是他升王三江为钱庄大伙计,管理大小事务。
王三江的确是个人才,他为阜康钱庄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为钱庄做出了巨大的成绩。正是因为如此,王三江开始放松自己,他开始在一些经营观念上不再听从胡雪岩的调遣。甚至有的时候返其道而为之。在人际关系上,王三江也开始放任起来。他不把其他伙计放在眼里,对他们大呼小叫,俨然钱庄离了他不行。
这与胡雪岩长期经营阜康钱庄形成的管理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反差。胡雪岩逐渐无法接受王三江的做法,他曾建议过王三江应当改善工作态度和做事风格,但是王三江对此并不在意。他曾对胡雪岩说:“你放心,有我在,钱庄不会出问题的。”
胡雪岩对王三江的自信深表怀疑。他现在觉得有此人在,将会对钱庄的发展不利。果然,没过多久,王三江在酒醉之后被朋友硬拉去赌场,结果中了别人的圈套。不仅身上的钱财输了个精光,还欠下很多钱。
这时,赌场的打手们将他从赌场赶了出去,并威胁他若是三天之内不还钱,将会对他不利。王三江酒醒之后也猜想到这是个圈套,但是他深知若是自己不还钱,那些人根本不会放过自己。但是他实在是无法拿出那么多的银子,此事也不能让家人知道,更不能让钱庄的伙计知道,否则他颜面无存。
后来,他终于想到要假借胡雪岩的名义挪动钱庄的钱财。他深知此事的后果,但是他没有多想,胡雪岩现在也不在杭州,自己也有相当的权利。所以,他就用钱庄的钱还了欠债。
他本以为此事做的天衣无缝,但是他却不知道,此家赌场的老板曾经受过胡雪岩的恩惠,没过多久,胡雪岩就知道了此事。
胡雪岩自然大怒。他将王三江赶出钱庄,王三江苦苦求情,并说只要让自己留在钱庄,不管胡雪岩怎样处罚都好。也有伙计替王三江求情,但是胡雪岩斩钉截铁地说:“现在的王三江已经不是过去的王三江,此种事情你既然能干出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所以,钱庄不能留你。”
就这样,胡雪岩将王三江罢免,但是临走的时候他还是命令伙计给了王三江一些银钱。随后,他任命另外一个伙计接替王三江的位置,正是有了王三江的前例,也为员工们树立了一个警告。即便是贡献再大的人,也要遵守制度,否则,等待他的只有罢免。
胡雪岩这样做的理由除了王三江的挪用公款之外,更重要的是如果在钱庄中开始形成了一种习惯势力,管理出现真空,那么任何成绩都是无法挽救因此给企业带来的厄运。
雪岩启示:
管理者不仅要知人善任,更加要知人善免,只有这样,一个企业才能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竞争机制。该淘汰的人必须要淘汰,这样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活力。每个员工都会有其自身价值,他们既有长处,也有短处。在不适宜的时间、不适宜的岗位安排了不合适的人,公司必然会在某一个时机遭受到损失。只有任用合适的人,才能保证公司的顺利运转。
第六十八章 敢于放手让下属自主行事
领导和员工并不一样,尽管老板拥有自由和权力去做一些员工无法做的事情。比如,如果他喜欢,他可以深入最基层,和员工一起做体力上的工作。但是领导最重要的工作还是统率着员工去完成企业所制定的计划。领导做好了分派任务的工作,便成功了一半。
大胆放权,各司其职
领导者将工作交给什么人,让什么人做什么事情,这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企业的前景就是领导者的前景,若是用人不当,就会为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大材小用比较可惜,而小材大用,则会对企业前景不利。而万一用错了人,更加会为企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在用人方面,身为领导者,不得不谨慎小心。
领导者需要尽量控制企业局面,当然,也应该适当授权给下属,放手让下属去决定一些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领导者不在期间企业能够正常运转。同时,这也是检测员工能力的一个标准,敢于放手让下属自主行事,让员工独立承担公司责任,这也是为员工提供一个发展自身潜力的平台。
有一年,胡庆余堂负责进货的负责人,名字叫阿二,他去西北推销药材。后来,他回来之后,药号的负责人名叫阿大的见人参的价钱过高,就埋怨阿二不会办事,还说他为胡庆余堂多花了银子。
阿二平时就看不惯阿大过于跋扈的样子,虽说当时胡雪岩并没有指定阿大是掌柜,但是阿大一直以掌柜自居。阿二当时解释是边境游战事,所以人参并不好买。两人据理力争,但是并没有吵到胡雪岩那里。后来,胡雪岩还是知道了这件事情,他将两人都叫到了自己的住处。
胡雪岩设宴款待两位主要负责人,并特别向阿二敬酒,以感谢他万里奔走,在战争时期还能够亲自去推销药品。饭后,胡雪岩留下阿大,对他说:“俗话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商事也如同战事一样,用人就要放手。以后你就将推销的价格、数量等都交给阿二负责,你就不用多管了。”阿大只能听命。
从此之后,阿二就是进货方面的掌柜,凡是进货的事情一概他说了算。这样阿大和阿二之间的摩擦少了很多。而阿二也十分感激胡雪岩的知遇,更加卖力地为胡庆余堂效力。阿二为胡庆余堂作出了很大的成绩。而少了和阿二的争执,阿大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职责,两位负责人都各司其职,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放权培养员工独立性
也许有领导会这样认为,即便是诸葛亮这样聪明的人,还看错了马谡,导致街亭失守,弄得蜀国不得不冒险摆空城计。所以,又何况是平庸之辈?当然这种看法未免太过一面之词,若是大小事务都交由领导人一个人去做,领导自己也会疲惫,而员工的潜力也会被埋没。
正如胡雪岩,他一生涉足各个行业,胡庆余堂、钱庄、丝绸厂、军火等,若是这些事情他都亲力亲为的话,那么胡雪岩的潇洒度日也就不复存在了。胡雪岩是一个很会享乐的人,他妻妾成群,并且为自己的妻妾搭建了一座如同宫殿般的楼阁。倘若胡雪岩每日只是忙于商务,恐怕他也不会娶这么多的妻妾了。
所以,胡雪岩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敢于放手让下属自主行事。他尽量将具体工作都交给手下去做,而他自己只是关注企业的发展方向。在他的眼里,每个员工都是各有所长,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干才,他能够放心将任务交给他们。但是他并不糊涂,他对自己整个事业的大事情都非常清楚,他心里清楚自己每个事业的发展方向。至于细节方面的事情是与他无关的。
若是有时间,胡雪岩也会去自己的各个事业的基层去走一走。但是这并不是去亲临指导,就纯粹是走一走,或许他走的目的是为了扩展生意的发展方向,但是绝不是为了检查员工是否经历。
也正是胡雪岩这样的领导者,才使得每个员工都能够干劲十足,没有惰性。甚至不用上司催促就能够圆满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样在无形中也培养了员工的独立性,知道什么时候完成什么工作,以及怎样更好地完成这些工作。
雪岩启示: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独立操作某件事情的欲望,人们都不喜欢别人对自己总是指指点点。高明的管理者应该懂得员工的这种心理,放权给他们,满足他们的权利欲望,激发他们的兴奋点。这样,他们就会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力,作出连他们自己也不敢想象的大成就。而这种大成就,属于企业,也属于领导者。
第六十九章 容人之短,用人之长
有些领导者用人总是谨慎小心,他们往往抱着这样的想法:有前科的人让人不放心,担心旧病复发,或者干脆怀疑他本性难改;而表面看起来过于平庸的人又担心他没有魄力,难以服众。等等诸如此类的担忧。但是换言之,人无完人。即便是有胆量作奸犯科,定然有勇气和特别之处,如果能够加以正确引导,那么必然会有所作为。如此这般思考,定然会放心用人。
优点缺点分开看
领导用人可行的办法是,先考察此类人的本性到底如何,人是否正直。即便是犯过错误的人,也可能是一时失足和糊涂。把事情弄明白之后,自然会发现此人是可以用的,而且应该大胆、带鼓励性地用。相信,此类人一定会知恩图报,超长发挥自己的能力,致命以效。对于那些屡试不改的人,应该毫不犹豫地开掉,不要将隐患留在身边,以免将来局面难以收拾。
刘不才是杭州有名药商的后代。后来其家族没落,但是此人依旧嗜赌如命,并且喜欢摆大少爷的架子。即便是家徒四壁,依旧出门穿戴光鲜异常。他的家产破败跟他嗜赌有很大的关系。他是当地公认的败家子。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居然被胡雪岩看重了。
胡雪岩发现刘不才虽然已经穷困潦倒,但是大少爷的风度依旧不减当年,而且即便是在紧要关头也十分沉得住气。他认定此人是一个社交好手。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刘不才是“刘敬德堂”的后代,手里一定有不少明代的药方。
胡雪岩决心将刘不才收入手下。他先请刘不才吃饭,并且对刘不才十分客气,将面子给足了。随后,胡雪岩拿出十万两银子说要开药店,要请刘不才入股。当时刘不才不太相信胡雪岩的能力,因为开药店不是一般商人能够做好的事情。但是经过胡雪岩一番讲解之后,刘不才动心了,并且甘心情愿地拿出自家祖传的秘方。
其实任用刘不才,胡雪岩对他的嗜赌如命也有妙招。胡雪岩拿出了存执交给刘不才,但是刘不才一天只能取一次钱,钱多钱少并不算数。刚开始刘不才并不明白,后来他就领悟了。原来,做正经事情,一天只是需要取一次钱,因为今天若是钱带的不够明天可以再取。但是赌场就不一样了,赌场上是需要当场兑现的。输了一次就要盘回来,就需要再次取钱。
胡雪岩防的就是刘不才这一招,你顶多一天会输一次,而且不可能会全输光。刘不才虽然心里不悦,但是也愿意接受。他也知道自己烂赌的毛病。不过这一次,刘不才是下决心不赌了,他跟着胡雪岩之后,除了公务上的赌博,他自己单独是不进赌场。
胡雪岩将刘不才收在身边,刘不才很少做事情,但是却拿很高的工钱。很多人对此都感到不可思议。但是胡雪岩并没有多做解释,他相信刘不才有一天会有大用途。果然,后来,刘不才帮助胡雪岩创办了大名鼎鼎的胡庆余堂,为胡雪岩立了不少奇功。
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用人要约束到每一个人都两袖清风的确是违背人性并且不现实的。领导用人,有些时候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分清楚轻重缓急。既不能让人贪私利到乱自己阵脚的程度,又不能纵容贪欲。在江山已经打平的时候,为了严肃纲纪,可采取适当措施约束。但是,提高这类员工的待遇是非常有必要的,至少在物质前提下可以限制腐败。
管理者识人既不能一俊遮百丑,也不能只见长处不见短处。对人才的识别要全面,看人才要综合地、立体地勘。现代管理学认为,人的素质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衡量,也就是德、识、才、学、体。但是人的这五个方面的素质是很难或者说无法平衡发展的。有突出的地方必然就会有欠缺的地方。识别人才的时候要全面观察,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人才资源。
雪岩启示:
对人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全面。人都是有缺点的,在考察人的时候要将缺点和优点分开来看。尤其应当注意的是,人不能由于有一些鸡毛蒜皮的毛病就开始大惊小怪,全面否定。正如四大美人也并不是十全十美,但是正是因为其美貌是主流,所以仍旧不失为美人。管理者用人,要容人之短,用人之长,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让其长处为我所用。
第七十章 用人需举贤避亲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此话的意思就是当一个人有了大的发展之后,他的亲戚朋友都可以跟着“沾光”。但是对于管理者来说,这种行为是应当避免的,用人需要举贤避亲,只有这样,企业发展才能走的久远。
举贤避亲方能维护企业发展
中国传统也强调举贤要避亲,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往往不是这个样子。举贤不避亲,并且在经过举荐之后,形成了亲上加亲的裙带关系。也许,亲属中也会存在人才,但是此事是难以两全的。管理者若是想做到平等竞争,就必须不开这个先例。只有建立更加单纯的人际关系才有利于公司的管理。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已经有企业开始限制夫妻共同在同一个单位工作,这里所体现的也是举贤避亲的道理。只有坚持这样的文明规定,才更加有利于管理者管理活动的进行和公司人际关系的协调。
胡雪岩用人也是举贤避亲。他的生意遍及中国,仅是胡庆余堂一个药店就有伙计上百人,加上丝绸厂、钱庄等,其用人数量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在他的用人中,没有他的亲戚。为此,胡雪岩还跟自己的妻子闹了矛盾。
胡雪岩的正房妻子有一个表亲想来杭州投靠胡雪岩,当时胡雪岩刚好在外地。于是妻子就打着胡雪岩的名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