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谋说天下系列-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不是让朕受天下人耻笑吗?”吕后也不惊慌,说:“皇上何必那么着急,我还没有把话说完呢——皇上认为彭越到了蜀地会老老实实做顺民吗?”刘邦哼了一声说:“谅他也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吕后说:“皇上说得不错,但是要以防万一……”刘邦一下子不知道吕后要说什么,疑惑地看着她。她接着说:“彭越出身草莽,是一条好汉,如果把他流放到蜀地,无疑是放虎归山,替自己留下了后患,不如索性把他杀了。”刘邦看着自己的结发妻子,在心中赞叹:好一个吕雉,现在真是长了不少本事!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已经流放蜀地,现在再杀他,岂不是朝令夕改,我以后还有什么威信?”吕后胸有成竹地说:“这事不劳皇上费心!”

刘邦正乐意呢,他逐渐发现了吕后的政治才能,觉得自己有了左右手,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召戚夫人宴饮欣赏歌舞去了。

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吕后了。吕后找来亲信,一一安排下去。没过多久,彭越的家臣就告发他再次谋反。接着在吕后的授意下,廷尉王恬开奏请诛灭彭越家族,刘邦毫不犹豫地批准了。彭越在洛阳等待高祖赦免的圣旨,最终却等来了族灭之祸,且死得稀里糊涂,到死也不知道这是吕后做了手脚。

彭越论军事谋略与指挥才能,他不如韩信,但论功绩,他确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楚汉战争中,正是由于他率部在楚军的后方开展游击战,给了前线汉军不被项羽歼灭的机会,楚汉战争正是在刘邦的正面防御,韩信的千里包抄和彭越后方游击战的基础上,才在最后的垓下之战中有机会歼灭项羽麾下疲惫的部队,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样一位枭雄,就得到这样一个不明不白的结局,逃脱不了历朝历代开国功臣相似的宿命。

彭越被残忍地处以醢刑(古代的一种酷刑,即被剁成肉酱)。吕后还把彭越的肉酱挨个赏赐给诸侯王,杀鸡给猴看,一时间,风声鹤唳。

汉朝三位军功卓著的异姓王韩信、英布、彭越,两个已经死在吕后的手上了,吕后渐渐树立起自己威严、残忍、决断的政治形象,连刘邦都为之赞叹。吕后做的这一切,当然是为了刘氏江山,但是进一步说,也是为了自己。老头子走了以后,自己能驾驭得了这些开国重臣吗?吕后并没有那样的信心,戚夫人得势时一次次对她的挤压,让她感觉到抓住权力的紧迫性,这也许就是她除掉韩信与彭越最主要的动机。

刘邦称帝八年间,吕后协助刘邦,镇压叛逆,打击割据势力,对巩固汉朝统一政权起了重要作用,并为她日后掌权做了充分准备。诛杀彭越后不久,刘邦先后册封了两位皇子为王,用同姓王代替异姓王。

6。 定军心,不计前嫌封雍齿

除去韩信和彭越这块心病,刘邦的心就轻松多了,加上吕后开始帮助刘邦处理一些政事,刘邦就有闲暇和张良等人散步聊天了,过了几天清静日子。

风和日丽的一天,刘邦在洛阳南宫散步,身边有张良陪同,刘邦感慨地说:“爱卿,这段时间我是累坏了,终于可以散散心了。”话音刚落,就远远看到一群人坐在沙地上议论什么,因为距离较远,听不真切,刘邦心生好奇,随口就问张良:“这帮人在议论什么呢?”

张良笑着说:“大概在商议谋反吧?”刘邦这时对“谋反”两个字是极其敏感的,心里一惊,但仔细一想,这明显是一句玩笑话。刘邦知道张良平时不爱开玩笑,是否有一番深意呢?

刘邦呵呵一笑,说:“连你也爱开玩笑了——那我问你,他们为什么要谋反?”张良说:“他们觉得自己有功,看到那些封了高官的人不服气,怕自己以后做不了官。”

刘邦突然意识到张良这是在提醒自己呢。从称帝以来,他就不断地封这个封那个,生怕漏了哪个功臣,引起不满,但是这些跟着刘邦打天下的人,有高有低,互相不服气,封来封去,总有人不满。现在刚刚可以消停几天,张良一提醒这件事,刘邦又开始忧心了,就发牢骚说:“都说自己功劳高,我分封得过来吗?”

刘邦叹了一口气,就问张良:“那你说怎么办呢?”张良说:“皇上最恨的人是谁?”刘邦看张良一眼,说:“明知故问,当然是雍齿了!”

雍齿是刘邦的同乡,刘邦当年做亭长的时候,雍齿就很看不惯刘邦,后来刘邦起兵,他不得已跟随刘邦,但是始终不服气,多次背叛刘邦,又多次被打败,最后归附。刘邦念雍齿为同乡,又立过战功,就没有杀他。但是刘邦爱讲哥们儿义气,最恨叛徒,对雍齿也是非常讨厌,这点事,那些老臣都知道,张良确实是“明知故问”。

张良接着说:“那就封雍齿为侯吧!”刘邦听了,几乎要跳起来:“什么?我都恨不得杀了他,你还让我封他为侯?”张良说:“皇上息怒。皇上,您想一想,大家都知道您讨厌雍齿,假如您能封雍齿为侯,大家都会觉得连雍齿都为侯了,自己也不着急了,不就稳定军心了吗?另一方面也显示了皇上您不计私怨,宽宏大量,一举两得。”张良每次都说得那么有道理,但刘邦一想到雍齿曾经背叛自己的种种行为,就觉得难以接受,闷闷地说:“我再想想。”张良笑了,他非常了解刘邦,对有用且准确的建议肯定会接受的,无论这样的建议是丞相提出来的,还是一个平民百姓提出来的。

果然,没有几天,刘邦就大摆庆功宴,封雍齿为什邡肃侯,食邑两千五百户。旨意一下,众人议论纷纷:“皇上不是最讨厌雍齿吗?连他都封侯了!”“这样看来,不久我们也要有封赏了。”刘邦当场命令萧何:“丞相和御史抓紧时间草拟论功行赏分封的名单。”张良之计果然奏效,众将非常高兴,心都安定了。

此事过去以后,刘邦又征求张良、萧何的意见,将六国贵族的后裔和地方的名门望族十几万人全部迁到关中居住。一是繁荣了都城长安的经济,使其成为战略粮仓;另一方面,把这些有经济实力和政治号召力的人处于中央严密监视之下,便于控制,消除了后顾之忧。

实施了种种安定民心、巩固政权的措施后,刘邦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息兵戈,重农桑,大汉王朝渐渐步入正轨,百姓终于从战争的阴影中挣脱出来了。

张良此举,不仅纠正了刘邦任人唯亲、徇私行赏的弊端,还轻而易举地缓和了矛盾,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动乱。他这种安一仇而坚众心的权术,也常常为后世政客们如法炮制。

7。 生反心,棋差一着致惨败

彭越之死给汉朝造成多大的影响呢?从息兵戈给百姓和平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件事也引来了另一场叛乱——淮南王之乱。

淮南王就是帮助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的英布。英布在楚汉战争后期站到汉军阵营,成为汉军取胜举足轻重的砝码。楚汉之争结束后,刘邦给了他大片的封地,大抵是淮南、皖南及江西省的大部分地区。对于“跳槽”的英布来说,刘邦比项羽大方多了。大汉开国初年,英布每年都会朝见刘邦,以示忠诚。

韩信被杀,英布心生“兔死狐悲”之感;彭越被诛杀,吕后还专门派人给他送来了彭越的肉酱。英布心中更加恐惧,害怕自己就是第二个彭越。

此后,英布夜夜做噩梦,不是梦见韩信就是梦见彭越,甚至还梦见自己被刘邦杀了。英布怕形势突变,就派重兵在封国边界巡逻,并私自打造兵器,训练军队。英布此时并不是想谋反,但是做好了谋反的准备,也为了增加自己的安全感。英布本来为人豪迈,不拘小节,但是此时变得多疑猜忌,事情就坏在“猜忌”上。

英布有一宠姬病了,送去就医,医生同中大夫贲赫对门而居。贲赫自以为自己是宫中的官员,照顾王姬是自己的分内之事,就犯了糊涂,向英布宠姬大献殷勤,还对医生厚礼馈赠,并同英布宠姬在医生家一同饮酒。

宠姬病愈以后向英布提到贲赫,并称赞他是温厚长者。英布责问宠姬:“你怎么知道贲赫这个人?”宠姬吓了一跳,马上将贲赫设宴赠送礼物的事情一一告诉了英布。

这些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按说英布一笑了之就行了,犯不上较真。但是英布确实处于非常时期,这段时间,他每日心神不宁,害怕哪天刘邦朝自己开刀,觉得自己征战多年落得这样一个下场,真的是窝囊,就找事情发泄自己的不满。

英布就怀疑自己宠姬跟贲赫关系不正常,大发雷霆。贲赫得知后大恐,就称病请假不出。这样一来,英布更加怀疑,就想逮捕他。贲赫觉得自己不逃难保小命,就逃走了,英布派人去追,没有追上。

贲赫一到长安,就上书称英布已有谋反迹象,建议可在他未发兵前杀掉英布。刘邦看后与丞相萧何商量,萧何说:“我猜测英布不至于如此,恐怕是贲赫出于私仇诬陷英布,我看还是先拘捕贲赫,再暗中派人察访验证。”刘邦同意了,向淮南派出了调查团。英布见贲赫已逃,再加朝廷派来使者调查,觉得皇上马上就要动手了,一不做二不休,便杀了贲赫全家,起兵反叛。

消息传到长安,刘邦正病重,强支病体召集众臣讨论如何应变。诸将都说:“出兵攻打他,活埋了这小子!”刘邦苦笑,心中十分忧虑。韩信、彭越、英布都不是等闲之辈,韩信、彭越已死,英布更无对手。英布囚徒出身,骁勇善战,手下将士十分彪悍,有当年项羽部队遗风,能说坑杀就坑杀吗?

夏侯婴看出了皇上的担忧,就向刘邦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是前楚国令尹薛公。刘邦召见令尹,令尹分析说英布军有上、中、下三计可施:

上策,取燕赵齐鲁,并以此为根据地。

下策,占据韩魏之地,守住成皋。

下策,退保南方。

刘邦非常紧张地问:“英布会取哪一策呢?”薛公肯定地说:“英布不过是骊山刑徒,风云际会,才做了一方诸侯王,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自身,而不为百姓谋福,不为后代子孙考虑。所以臣料定他只能出下策。下策一施,皇上可高枕无忧。”刘邦听了非常高兴,封薛公为千户,自己亲率大军讨伐英布。

刘邦此时的身体非常糟糕,只能强打精神。临行前,同样病重的张良前来送行,张良建议:“令太子为将军,统领关中军队。”刘邦心里立即明白张良的意思,自己带病亲征,途中万一有个闪失,太子手有兵权,就能保社稷安全。想到这里,刘邦心中一阵凄凉,握着张良的手说:“我知道你现在病重,但是我也只能请你出山辅助太子。”于是拜张良为太子少傅,把太子刘盈郑重托付给张良。

英布造反之初曾对他的将士说:“皇上已经老了,厌烦战争,肯定不会来了。大汉的将军中,我畏忌韩信、彭越二人,如今他们都死了,我们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了。”英布颇为自信,认为刘邦必定不会出征,恰恰是错看了刘邦。刘邦不仅已经猜测到他的战略谋划,还出人意料地出征了。这两个因素就足以置英布于死地了。

汉十二年(前195年)十一月,英布率兵向西,与刘邦率领的汉军主力相遇于蕲西。英布军队精锐,刘邦固守庸城,坚壁以待。刘邦远远看到英布军的列阵如项羽的军队,心中十分厌恶,他问英布:“我对你不薄,你为何要造反?”英布嬉皮笑脸地回答:“你也老了,该把皇帝的宝座让给别人坐坐了。”刘邦此时身染重病,最忌讳别人说自己老,听到英布蔑视、奚落的回答,十分恼火。

英布不仅激怒了刘邦,也激怒了汉军,汉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叛军。刘邦又一次焕发了生机,他身先士卒,中了箭也没有半点退缩,汉军都非常感动,个个杀红了眼,让英布军心惊胆战。英布军队本来士气不高,此时节节败退,顷刻瓦解。英布败下阵来,渡过淮河,屡次停下来与汉军交战,次次失败。他见大势已去,逃往长沙国。

英布原来娶了番君吴芮的女儿,刘邦登基后封番君吴芮为长沙王,后吴芮的儿子吴臣继承封号,吴臣是英布的小舅子,英布逃到长沙希望得到吴臣的庇佑。但是英布现在是什么身份?大汉叛王,吴臣有几个胆子敢收留他呀,不仅如此,吴臣还害怕与英布见面让人抓住把柄。于是心生一计。

吴臣派去使者,拦住了英布,说长沙王已经决定与英布一起逃到南越国,约定与他在南越国会合。英布相信了,中途折回向东南方向逃命,到了番阳兹乡,被长沙王设置的伏兵杀死。

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刘邦就平息了英布叛乱。

英布为什么败得这么迅速?一是英布叛乱不得民心,刘邦休养生息政策刚刚给百姓带来了一些好处,而英布不合时宜地挑起战乱,天怒人怨,怎么能取胜呢?二是英布确实如同人们所说目光短浅,只是逞一时之勇,缺乏战略眼光,失败也是必然。

韩信、英布、彭越三人为刘邦建汉立下了赫赫战功,应该在汉初享受富贵,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并不是他们可以左右,也不是刘邦能掌控的。归根结底,异姓王与刘邦的矛盾,就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这种矛盾只有通过战争来解决了。

8。 毁清名,萧何巧安君王心

大汉建立之初,异姓王是刘邦的心腹之患,如今刘邦先后除去了建汉功劳最大的异姓王韩信、彭越、英布,这下该高枕无忧了吧。没有,刘邦手中的权力越集中,他就越忌讳别人觊觎他的权力,甚至还忌讳身边名声太大的人。所以,平定了异姓王,刘邦就开始削弱相权了,这就涉及刘邦最亲近的人之一——萧何。

刘邦的崛起、楚汉之争都不能忽略萧何这个人,他几乎贯穿了刘邦一生。刘邦做泗水亭长时,他是刘邦的好朋友;刘邦揭竿起义时,他是刘邦最得力的助手;刘邦受封为汉王,他是刘邦的相国;到大汉立国,萧何是当仁不让的开国宰相。萧何勤政爱民,忠心耿耿,在朝廷和民间都有极好的口碑,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有时也让刘邦“不舒服”。

吕后计诛韩信,萧何是最重要的“同谋”。他协助吕后做了这么重要的一件事,刘邦对他更加恩宠,除加封外,还派了一名都尉率五百名兵士做相国的护卫,这对于当时的官员来说是无上的荣耀。于是众宾客纷纷来萧府道贺,喜气盈庭。

这天,萧何在府中摆酒席庆贺,突然有一个人身着素衣白履进来吊丧。这位名叫召平的门客是萧何非常器重的人,没想到会有这样反常的举动。萧何见状大怒道:“你喝醉了吗?”他并不畏惧,平静地说:“丞相不要这么高兴,您的灾祸就要降临了。”萧何不解,忙问为什么。召平说:“皇上南征北战,身上留下许多箭伤,您却一直安安稳稳待在都城,皇上一回来就封赏您,我揣度皇上对您有不信任的地方。您没见到淮阴侯韩信的下场吗?”萧何一听,恍然大悟,猛然惊出一身冷汗。第二天早晨,萧何便急匆匆入朝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许多家财,拨入国库,移作军需。刘邦果然十分高兴。此事以后萧何倍加小心,但是能彻底消除刘邦对他的怀疑吗?

后来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征讨。每次萧何派人运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说:“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百姓的事情。”刘邦听后,总是默不作声。

来使回报见皇上的情况,萧何猜不透皇上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和众门客谈起此事,一门客说:“丞相不久就要被满门抄斩了!”萧何非常吃惊,赶紧说:“先生为什么这么说?”那个门客接着说:“您现在是百官之首,皇上已经没有什么职位可以再封给您了。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拥护您,您想尽办法为民办事,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现在皇上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助关中的民望有什么不轨行动啊!”萧何一听,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假如自己乘虚煽动百姓,闭关自守,到时皇上打完仗连关中都进不来了……萧何觉得皇上疑忌自己也是有道理的,但是该怎么保全自己呢?他叹了一口气,说:“我该怎么办呀?”门客说:“如今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

为了释去刘邦的疑忌,保全自己,萧何不得已违心地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不久,萧何的所作所为就被人密报给了刘邦。果然,刘邦听后,就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并不查问。当平定英布之乱后,刘邦从前线凯旋时,百姓拦路上书,控告萧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到长安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此事过后,刘邦就消除了一些对萧何的疑忌,渐渐放下心来。

萧何平时十分爱护百姓,这次虽然借此保全了自己,但是因为违心侵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心中十分很不安,总想找机会补偿百姓。这一补偿,又一次让刘邦感觉“不舒服”了。

萧何看到长安一带耕地狭小,百姓缺衣少食,过得很艰辛,可是供皇上打猎的上林苑内却有许多闲着的荒地用来放养禽兽。萧何想了想,觉得太浪费了,便打算上奏请皇上把这些荒地分给百姓去耕种。没想到,身处帝位又深受病痛折磨的刘邦已经失去了原来的豁达,更何况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的策略又不一样。

萧何上奏说:上林苑的荒地可以分给长安百姓耕种,收了庄稼留下禾秆照样可以供养禽兽,一举两得……当时刘邦箭伤发作,卧床不起,强忍着病痛批阅奏折,看到萧何的进言,非常生气,一下子把奏折摔在地上。心想:萧何呀萧何,就是不改呀!在朕的眼皮底下取悦百姓,难道我是昏君吗?接着刘邦就下令逮捕萧何,定下的罪名是:萧何拿了商人的贿赂,是借百姓之名为商人牟利。

刘邦此举非常突兀,满朝文武百官都没有搞清楚这是怎么回事,以为萧何犯了大逆不道之罪,怕连累自己,都不敢替他申辩。宫中有个叫王卫尉的小官,平日里非常敬重萧何的为人,萧何突然有这样一个罪名,让他觉得很难以理解。有一次他在刘邦身边侍候时,刘邦问了他几句家常话,他就顺便向刘邦探问:“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刘邦好像还没有消气,说:“休要提他!提起他朕就生气。当年李斯为秦相时,做了好事都归君主,出了差错就揽在自己身上。现在萧何竟要求我开放上林苑给百姓耕种,这分明是想取悦于民,自己得个好名声嘛。不知道把我看成是什么样的君主了!”

王卫尉官小胆大,他素日觉得刘邦萧何是明君贤臣,而自己心中有话就想说出来。他说:“我觉得陛下错疑丞相了。臣觉得百姓富足了,皇上自然就会富,相国为百姓谋利,其实就是为皇上谋利。民间百姓认为他是贤相,才正说明您是明君呀!还有一层,丞相如果有半点野心,当年陛下在外征战数年,他那时候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坐据关中,怎么至于用上林苑讨好百姓、收买人心呢?”刘邦对萧何的疑惑本来就是捕风捉影,听王卫尉一说自己是“明君”,心里也就有几分高兴了,脸色缓和了许多。

见皇上脸色缓和,王卫尉继续说道:“前秦灭亡,正因君臣猜忌。陛下若疑忌萧丞相,不但浅视了萧何,也看轻了陛下自己呀。”刘邦听了,沉默了好大一会儿,挥挥手让王卫尉出去了,当天就下令释放了萧何。

萧何也是花甲之年了,为国事鞠躬尽瘁,但是没有想到一个很平常的奏折竟然引来牢狱之灾。在狱中这段时间,萧何难得有一段清闲的日子,他想了很多。曾经的泗水亭长是自己的朋友,现在的刘邦却是自己的君主了,伴君如伴虎,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皇上是不允许任何人与他争东西的,包括权力、财富还有名声,萧何想,这也许就是自己下狱的原因吧。但萧何还是坚信,自己的苦心皇上终究会明白,当今的皇上并不是一个糊涂人。

刘邦终于下令释放萧何。因为多日来萧何全身带着刑具,被释放时手足麻木,连路都快走不动了,而且蓬头赤足,污秽不堪。萧何踉踉跄跄地来到大殿上,跪地谢恩。刘邦见了心里竟也有几分心酸,他为了掩饰自己的歉意,自我嘲讽地说:“相国受苦了,不必多礼。这次的事,原是相国为民请愿,我不允许。我不过是夏桀、商纣那样的无道天子罢了,而你却是个贤德的丞相。我之所以关押相国,就是要让百姓知道你的贤能和我的过失啊!”刘邦这几句话说出来有点阴阳怪气,也是言不由衷,但对萧何的廉政为民,终于还是默认了。萧何无语,但心里明明白白,对刘邦更是诚惶诚恐,恭谨有加了。

从此以后,萧何还是勤勤恳恳,但是对国事更多地保持沉默,刘邦也照例以礼相待,两人之间兄弟情分越来越淡,君臣礼数越来越郑重。皇上的威严一步步树立起来了。

在这件事上,刘邦的表现虽然有点“小题大做”,岂不知萧何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