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谋说天下系列-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皆赞叹朱温妙计,虽然是一个不道义的圈套,但只要能将朱宣、朱瑾引入其中,加以歼灭,消除这两个强敌,在乱世之中增强自己的实力,便是万全之策。

在朱温的安排之下,谢瞳派人给朱宣送去了一封书信。收到信的朱宣以为朱温是对自己帮其平定秦宗权表示感谢,谁料朱温却在信中对其一番痛斥,声称朱宣挑拨离间,想要诱使旗下猛将杨能背叛自己,这种行为令人不齿。

朱宣见信怒不可遏,大骂朱温血口喷人,对左右说:“朱温不感念我当日援助他平定秦宗权便也罢了,还要血口喷人,真是个十足的小人。我旗下猛将众多,怎么会为了一员战将而做出这种事,他这样做不仅辜负了我对他的恩情,更是对我的羞辱!”说完,也不听左右的劝告,朱宣便凭借一时怒气,挥毫写就一封回信,命人送给朱温。

朱温打开朱宣那充满了怒气的回信,信中不仅反驳朱温诬蔑,更对其口诛笔伐,历数他恩将仇报的罪过。朱温不怒反笑,对谢瞳说:“这个朱宣,虽然驻守一方,但也不过是个匹夫而已。以他这样的才能想要保住郓州,简直是个笑话。既然郓州的失陷是迟早的事,倒不如让我们收服他,也好让这块土地免受一次战火的洗礼。”

以这封驳斥、责难自己的书信为借口,朱温立即调遣军队,向郓州发动了进攻。他命朱珍、葛从周从曹县向北,又命杨能、张归厚率军从南起兵,对朱宣形成夹击之势,不久便将朱宣所统治的郓州拿下。又以朱瑾对朱宣提供帮助为由,挥兵夺下了兖州。

朱温在早期的战争中,他并不敢与过强的势力为敌,避开了李克用、杨行密等势力。虽然挟持了当时唐王朝的统治者唐僖宗和唐昭宗,但杨行密、李克用、时溥等势力都足以灭亡朱温,因此他选择了回避大敌,而不断攻伐势力比较薄弱的地区,利用时机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他不断蚕食着自己周边的势力,将郓州、兖州等地收入了自己的版图。

在彻底平定了秦宗权后,朱温在黄河沿岸地区建立了同盟,他对实力较强的李克用等人不断示好,表示愿与其结盟,来增强自己的力量。获得稳定之后,他开始逐一消灭时溥等强敌。通过扫清对手,掌握了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中原大地,发展成为超过李克用的最大势力。这个过程,朱温用了二十多年,在经过了漫长的苦心经营之后,他逐渐向着自己梦想中的皇帝宝座开始靠拢。

在五代时期混乱的社会环境之下,人心中最阴暗的部分逐渐暴露出来,社会道德出现了唐以来最为迅速的沦陷。体现在当时的政治、军事等活动中,兄弟相残、朋友反目,为了争权夺利不择手段、反复叛逃等事件层出不穷。秦宗权曾是唐蔡州节度使,降服于黄巢之后与唐为敌,在黄巢死后又继续反唐。而朱温本在黄巢旗下,却被唐诱降而击溃黄巢,又最终将唐推向灭亡。百姓的流离失所与各个势力的争夺战成为这一时期社会的常态,因此在战争谋略中也表现出不顾信义的一面。朱温等人超出常理的一系列杀伐就是这一时期战争的特点。

3。 顺势而上:抓住机遇成就霸业

唐末的宦官专权是导致唐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因统治者对于宦官等身边近臣的过分倚重,致使他们的权力过度膨胀,与朝臣对抗,成为一股把持朝政的强大势力。在唐昭宗时期,甚至出现了宦官废立皇帝的事件。宦官刘季述勾结右中尉王仲先将昭宗幽禁,又擅立太子李裕做了新帝。而宰相崔胤对于这一变故极度反对,又与护驾都头孙德昭杀死刘季述,迎接唐昭宗复位。原本万人之上的皇帝,变成了朝臣与宦官之间争斗的工具,已经丧失了所有的尊严。当时的混乱状态,由此可见一斑。

在层出不穷的宦官专权和朋党斗争之中,国力逐渐衰微,百姓民不聊生,这种态势为那些有野心的割据势力提供了机会。在黄河流域迅速发展的朱温正是发现了这一可乘之机,利用这一矛盾迅速掌握了朝政,为自己铺平了登上帝位的道路。

在唐昭宗复位之后,虽然大宦官刘季述被崔胤杀了,但宦官势力却依旧盘踞在朝堂之上。回宫不久的唐昭宗很快便被另一个大宦官韩全诲控制,成为其手中的棋子。韩全诲与凤翔守将李茂贞、王行瑜相勾结,将昭宗挟持到了凤翔,远离了宰相崔胤的势力范围。崔胤见状,便假借昭宗的名义,对朱温发出了诏书,要求其到凤翔救驾。

接到这一诏书的朱温当时正盘踞在黄河沿岸,势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唯一可与其相对抗的便只有李克用了。作为全国核心的长安一直都是朱温所向往的地方,他长期积累的目的便是冲击长安的皇位,但是作为地方守臣的他没有诏令是不能直接挥师京城的,所以在崔胤矫诏命他进京之后,朱温大喜过望。

朱温手持诏书,笑着对谢瞳、葛从周等人说:“我正在发愁不能找到一个去京师的借口,可巧崔胤便发来了诏书,真乃天助我也!”

众人道喜之余,葛从周说:“皇帝现在落在了大宦官韩全诲手中,如今忽然传来诏书,这其中真假还需要商榷一番。”

谢瞳说:“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崔胤是否矫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个可以入京的借口。只要有了这封诏书,我们便可以名正言顺进军长安,至于诏书是否出自皇帝之手,又有什么关系呢?”

朱温点了点头,说:“真假就留给别人去辨别吧。现在就立即调遣军队,挥师长安!”

在崔胤矫诏的促使之下,朱温率领七万军队从河中地区朝长安进发,浩浩荡荡的队伍举着勤王的旗号,但却一路不急不慌。朱温乘这次出兵的机会,从河中往长安途中又将同州、华州等地纳入了自己囊中,这段路足足走了有三个月,才来到了凤翔。

在凤翔城中,被宦官韩全诲把持的唐昭宗内心的凄凉无人能懂。韩全诲权倾朝野,加上李茂贞和王行瑜手中握有重兵,他们本打算也能过一回挟天子以令天下的瘾,但朱温的到来打乱了这个如意算盘。朱温手下不乏勇将,因此李茂贞出兵数次都败阵而回。韩全诲见状,不由得气急败坏地对王行瑜说:“我本来是寄希望于李茂贞,希望他可以保我大唐江山永固,谁知道这个人却这么没有用,看来只能靠我自己了。”他一边部署抵抗,一边想办法让昭宗书写了诏书,敕令朱温退兵。

朱温接到唐昭宗诏书的时候,军师敬翔对他说:“这一次的诏书看来是真的。”而朱温却笑着说:“诏书真假于我无益,我只需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就足够了。我之所以进京是因为我本来就想,而不是诏书的缘故;现在,这一纸命令对我也是无用的。”他对韩全诲的使者说:“我既然已经到了凤翔,不将皇帝抢回来,是不会回去的。”

虽然有退兵诏令在手,但朱温依旧不为所动,攻城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廊坊节度使李周彝接到了李茂贞的求救之后,前来围攻朱温,也被他击溃。

而凤翔城中,韩全诲对李茂贞的不满言论通过王行瑜传了出去,李茂贞闻言大怒道:“我在前线奋勇杀敌,这些宦官却在身后议论纷纷,他劫持皇帝来到凤翔已经陷我于不义,现在还诬蔑我的战功,是可忍孰不可忍!”在严重的内讧与朱温的围困之下,李茂贞终于下决心将韩全诲等二十余人杀死,提着他们的人头和朱温议和。

被幽禁的唐昭宗推开宫门,看到朱温整齐划一的军队和迎风猎猎的旗帜时,忍不住泪如雨下。他深知自己的处境不堪,虽然朱温、崔胤以及刘季述、韩全诲都觊觎着自己的皇权,但是被朝臣挟持总胜过被宦官幽禁。他拉着朱温的手,激动地说:“朕能有今天,全是你给予的。大唐的宗庙社稷,都是卿所再造;朕和皇亲国戚,都是卿所再生!”

朱温忙跪拜在地上,说:“为皇上效忠是臣子的责任,臣不敢承受如此的功劳。”

虽然嘴上客气,但朱温丝毫没有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被昭宗授予“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无上荣誉之后,朱温将军队驻扎在长安,有效地控制了京城以及权力机构,他开始一步步地按照自己的计划实施。

朱温首先建议唐昭宗:“这些年来,朝政不稳全都是因为内侍乱政,宦官掌握大权是历朝的大忌。刘季述、韩全诲虽然死了,可是他们的余党都还在,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人再次跳出来,成为第二个刘季述、韩全诲。为了大唐的社稷和皇上的安危,我请求肃清这些逆党。”

已然成为傀儡的昭宗对朱温言听计从,不久之后,朱温大刀阔斧地裁减内侍,对韩全诲余党进行了致命的打击,杀了七百余人,终于将自唐中期以来长期专权的宦官势力彻底铲除。在全面接管朝政之后,为了便于控制,朱温又建议昭宗迁都,将皇帝从长安带到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的洛阳。

虽说此时的朱温已经俨然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距离皇帝宝座也不足一步,但这一步也是他所不能忍受的。因为昭宗虽然失势,但李克用等人却还在拥戴他,保不齐哪一天会利用李克用的兵力东山再起。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朱温密授敬翔说:“我现在虽然大权在握,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当今的皇帝还是不可留。皇帝把大权都交给了我,若我再动手杀他,就不能名正言顺地登上帝位了,所以一定要借人之手,将他杀掉才行。”

适逢杨崇本在河中地区起兵,朱温便以平定杨崇本为理由,率兵离开洛阳。而在朱温点头之后,敬翔便找到朱温义子朱友恭,婉转地对他说:“皇上已经成了傀儡,天下必然要归于你的义父,可是现在苦于没有人将这件事向前推动。如果你能带兵入宫杀了皇帝,必然会成为大功臣。”

朱友恭听了敬翔的建议,起初还有一些犹豫,毕竟是弑君之罪。但是通过敬翔的进一步暗示,让他明白这正是朱温所希望的。朱友恭闻此热血沸腾,联合部将蒋玄晖等,乘朱温不在洛阳,将昭宗杀死。等朱温回京之后,一切已然成为定局,他哭倒在昭宗的灵前,一番情真意切的忏悔之后,将朱友恭、蒋玄晖以谋逆弑君的罪名处死。虽然众臣都推举他继任皇位,但朱温依然“耿直”地拒绝了这一要求,而是让昭宗皇后将十三岁的李柷立为新帝。

朱温深深明白一个道理:越是想得到的东西,越要放慢脚步,不能过于着急。在李柷继位之后,朱温先是杀死昭宗其他九个儿子,后又将裴枢、独孤损等朝臣三十余人投江。这些计划的一步步实施,朝中再也没有人敢于和他作对。与此同时,他和宰相柳璨合谋,先被任命为相国,后又加封魏王,为正式称帝铺平了道路。

公元907年四月,朱温终于在百官的“劝进”之下,正式称帝,以大梁为国号。朱温的称帝,昭示着大唐统治的真正结束,以一个新的朝代取代了曾经辉煌的大唐帝国。

唐末的宦官专权与藩镇割据局面,导致皇权旁落,朱温顺势而为,迅速地发展了自己的势力,控制了大片领土的同时,也掌握了国家机器。用朱温来平内乱,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因此,朱温的崛起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入京勤王的是别人,也会是同样的结果。唐的灭亡是必然的,只是历史因偶然的因素将继任者的角色分配给了朱温。而为了能获得这样的机会,朱温付出了数十年的发展和积累,在历史的巨浪将他推向这个位置时,他才能抓住机会,顺势而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皇帝梦。

4。 养精蓄锐:李克用的隐忍

在五代时期纷繁复杂的争斗格局形成过程中,每一段历史都会暴露出为争权夺利而不择手段的阴暗人物。在这当中,朱温是中国几千年来不遵从“仁义礼智信”的典型代表,在他的发展、扩张过程中,每一处都与传统道义要求背道而驰。因此,虽然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却依旧为世人所不齿。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人物,除其秉性外,也和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有关系,不出奇招无以得生存,更何谈得胜利。因此,从客观的角度来观察朱温,他的作为也都存在着在当时社会环境之下的合理性。

而与朱温相反,李克用的出现鼓舞了唐王朝的遗老遗少。他虽然出身沙陀族,但却世代深受皇恩,从太宗时代开始便效忠唐廷,因此秉承着“忠君”思想终其一生。虽然在割据局面形成之后,李克用也成为一方枭雄,但他一直以唐旧臣自命,甚至在朱温取代唐帝更改年号为“开平”之后,李克用依然沿用着唐的年号“天祐”,以复兴唐朝为旗号与朱温所建立的后梁争雄。

不断寻找着机遇的朱温对于傀儡一样的唐帝并无忌惮,唯一让他防备的只有实力雄厚的李克用。因此,长期以来朱温杀李克用之心不死,却没有机会。而李克用虽然深知朱温的狼子野心,但他的实力也无法阻止唐王朝的覆灭,因此只能隐忍、相持,等待着可以击倒敌人的机会。

在黄巢义军攻入长安之后,占据着河东及太原地区的李克用被诏令勤王。年轻气盛的他率军一举击败黄巢属将尚让,获得了唐僖宗的嘉奖,地位开始变得愈加显赫。而黄巢转而与朱温对抗之时,以反扑之势又加背水之勇,让当时军力并未达顶峰的朱温节节败退,无奈之下,朱温只好向李克用求救。两人联手夹攻黄巢,穷追猛打之下,黄巢仅带着千余人溃逃至莱芜,再也无法成气候,终于被逼无奈,以自杀结束了这一次轰轰烈烈的起义。

终于长舒一口气之后的朱温,眼见李克用骁勇善战,不由得心生忌惮。他与谋臣敬翔、谢瞳等人一番计议之后,决定先拉拢李克用为己所用。于是,摆下酒筵,想与李克用交好。

筵席之上,全都是莽莽武夫,喝起酒来自然豪放。李克用时年二十八岁,比朱温还要小四岁。年轻气盛的他,几杯酒下肚便对朱温说:“朱兄这一次获胜,皇上必然会大大奖赏,小弟先敬您一杯!”

朱温笑呵呵地端起酒杯,客气地说:“这一次击败黄巢,全因李将军仗义出兵相助,朝堂之上我必然要为将军请功。”

李克用一听,便醉醺醺地问:“不知道朱兄会为小弟请什么功劳呢?”

朱温一听,不禁愕然,自己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李克用却这么认真来问,一时语塞。敬翔在边上忙说:“李将军神勇无敌,这一次就算皇上授您一个骁勇大将军,也是有可能的。”

李克用一听,便哈哈大笑,指着敬翔说:“皇上天威不可测,你这么说,好像你让皇上奖我什么,他便会奖我什么似的!你既然这么厉害,又何必唤我来帮,才能击溃黄巢呢?”

这一句话让一旁的朱温忽然色变,这分明是在暗讽自己把持朝政。朱温内心不悦,但依旧面色温和地说:“他只是一番猜测,将军不用在意。您为国奋勇杀敌,皇上的奖赏只会比这个多!”

李克用一杯酒下肚,斜眯着眼对朱温说:“是啊,你我在前线为国杀敌,却不知道功劳都被哪些贼人窃取。朱兄,你说是不是?”

李克用的暗讽之意越来越明显,朱温见状,便借口拂袖离席。李克用与部下都喝到酩酊大醉,才摇摇晃晃回到了驿馆,呼呼大睡。

而在朱温的军帐之中,敬翔、谢瞳、葛从周等人,看到朱温脸色难看,一个个都不敢上前。朱温慢慢地说:“我今天能够击溃黄巢,确实是靠了李克用的帮助。不过就算没有他,我也只是暂时放缓脚步。可是他今天在酒席之上,频出不敬之语,真是不识抬举。”

敬翔说:“这个李克用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出身军事世家,作战骁勇,他的旗下善战的勇将还是有不少,而且坐拥河东、太原,地广物博,实力不容小觑。”

葛从周听了,气呼呼地说:“他一向以忠君自诩,但是谁不知道他家只不过是皇上赐姓为‘李’,说到底只是李家家奴而已,却敢对我们这样冷嘲热讽,实在狂妄。”

朱温来回踱着步,眉头紧锁,众人话音刚落,他猛然抬头说:“李克用不可留!”

敬翔等人忙问:“这是何意?”

朱温说:“李克用家学深厚,在朝中也有大量拥趸,河东、太原又是富庶之地。长此下去,此人必然成大气候,到时就是我们的敌人了。今天的酒筵本来是希望可以和他结成同盟,看样子,他根本没有这个想法,也丝毫不将我放在眼里。既然如此,我只有早早铲除了他,才能免除后患。”

敬翔说:“主公所言极是,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就只好尽快消灭,免得养虎为患。”

朱温问道:“他们现在什么情况?”

谢瞳说:“依据军师的安排,李克用及其部属都安排在上源驿。今晚在酒席上他们都喝得酩酊大醉,此时估计已经歇息了。”

朱温面色决然道:“立即调遣亲信,带上箭矢,誓将李家小儿毙于驿馆!”

在敬翔、葛从周的安排之下,朱温手下三百亲兵连夜带着火把悄悄靠近李克用休息的上源驿,一时间箭如雨下,透过窗户射到房间,钉在桌上床头。李克用久经沙场,立刻便被惊醒,部下也都冲进来保护。但朱温一不做二不休,一阵箭雨过后,火把被纷纷抛进来,意欲火烧驿馆,确保李克用必死无疑。

对于这种恩将仇报、赶尽杀绝的做法,李克用咬牙切齿地说:“朱温真乃贼人,我带兵救他于战火,他却想将我烧死!”说着便要提剑杀出驿馆。

部将忙拉住李克用说:“如今汴州遍地都是朱温的军队,局势对我们不利,还是乘乱赶紧逃走,再图报仇吧!”

说话间,驿馆里已经浓烟遍布,火势凶猛,一阵阵热浪扑进了房间。众人见此情形,只怕自己难逃此劫了。谁知道天边忽然一阵雷声,大雨倾盆而下。

葛从周出发之时,本来是想乘着天黑掩护。谁知道阴云密布之下所掩藏的是一阵暴雨。在火势最为凶猛之时,一阵暴雨将上源驿浇得湿透,大火不一会儿便被浇熄。李克用乘机在部属的保护下,逃之夭夭。

逃回晋阳的李克用怒不可遏,想起自己差点命丧汴州,便命人立即调派军马,意欲全力击溃朱温。而他的妻子刘氏却走出来说:“您在汴州遭了朱温的暗算,这本来是我们占理的事情。但是如果现在贸然出兵,别人定然会觉得是我们不对。首先,这其中的曲折外人都不知道;其次,您虽然是一方封疆大吏,但是出兵征伐是要有皇上的诏令才能做的,如果现在自己出征,势必成为朱温反击的理由。”

李克用对于刘氏的建议向来非常重视,但他又难压心头怒火,便气冲冲地说:“难道我要就此罢手,等着朱温再来杀我不成!”

刘氏说:“当然不是,现在我们最好是奏明朝廷,将朱温的行径昭告天下。然后请命讨伐,这样才名正言顺。”

李克用点点头,说:“夫人所言有理。”

其实,因为汴州上源驿被突袭,李克用只是难平胸中的怒火。当他冷静下来思索之后,还是接受了刘氏的建议,将自己的遭遇及朱温所为写成奏章,呈给了唐僖宗,请他来处理。

对于当时的唐僖宗而言,两个手握重权的大臣相争,确实是一件棘手的难事。虽然李克用在朝中地位卓然,可是也有很多大臣倾向朱温,再加上他们都手握兵权,僖宗不希望看到他们两虎相斗,便让两人和解。为了安抚李克用,僖宗还以破黄巢的功劳为名加封他为陇西郡王。而朱温因与黄巢旧部秦宗权对抗,也不希望和李克用相斗,见僖宗调解,他便立刻换了一副笑脸,派使者登门谢罪,并送上了黄金珠宝等厚礼。

对于李克用而言,此时的他虽然有河东、太原等地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但他觉得与朱温翻脸还为时过早。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胜负难测。虽然朱温正与秦宗权对抗,而李克用也正和王崇荣一同出兵关中,他不想让自己分散兵力,腹背受敌。因此,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李克用决定顺势忍下这口恶气,寻找更佳的机会再来复仇。

朱、李之争因其实力相当而数十年没有结果。李克用在长期的积累之后,实力获得了不断提升。虽然他未能自己亲手击败朱温,但是在他死后,他的继任者李存勖却为他实现了这一愿望,击败了后梁,也算是告慰了李克用当年的隐忍。

5。 丧服袭敌:制胜法宝是奇兵

在灭唐建梁之后,朱温成为各地割据藩镇的众矢之的。然而,因其出众的军事实力,藩镇也奈何他不得,看着朱温坐到龙椅之上。一生以护唐为己任的李克用,与朱温相斗一辈子,却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志愿,在朱温称帝后第二年,也因病而死。但是在他死后,朱温却由衷地发出了对李克用的赞叹,全因李克用生了一个英勇彪悍的好儿子李存勖。

李存勖从小便受到了父亲及周围人的赞叹,他是一个军事天才。年幼时,他曾随父亲入京朝见唐昭宗李晔,皇帝认为这个孩子与众不同,说“此子可亚其父”,骄傲的李克用便以“亚子”作为李存勖的小名,并且对周围的人说:“这个孩子将来肯定不一般,二十年后,他一定是朱温的劲敌!”

李存勖没有让父亲失望,他眼看着朱、李之争持续了几十年,对于朱温取代唐帝自立后梁的行径简直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