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谋说天下系列-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存勖没有让父亲失望,他眼看着朱、李之争持续了几十年,对于朱温取代唐帝自立后梁的行径简直深恶痛绝。在李克用临死之前,拿出三支箭,对李存勖说:“我一生征战,博得了现在的这一份天下。可是却未能实现最后的志愿。你继承王位之后,一定要答应我三件事:其一,你一定要讨伐幽州的刘仁恭;其二,要征讨北方的契丹,以保我边境;第三件事便是要替我消灭宿敌朱温。只有你做到这三件事,我才能瞑目。”

接受了父亲的遗言之后,李存勖将三支箭供奉在宗庙之中,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

听说李克用死了,朱温不由得哈哈大笑,他花费了大半生时间和李克用为敌,虽然他还大李克用四岁,但却没想到他会先死。这让朱温觉得这场战斗似乎是以自己的胜利而告终了。他对身旁的义子朱友珪说:“我一辈子都希望能够杀死李克用,现在他既然死了,就当是老天爷替我完成了志愿吧。”

朱友珪忙在一旁谄媚地说:“父王神武,连老天都会帮我大梁的。”

朱温知道自己的这些义子一天到晚都在想着继承王位,所以他对这些人都深为不屑,只是利用他们的欲望行自己的好事而已。他问另一个义子朱友璋:“你觉得这场战斗是我赢还是李克用赢?”

朱友璋说:“李克用之死虽然是我们期望的,却并非是我们的功劳。现在河东地区一定是大乱之中,倒不如乘这个机会,我们立即出兵夺取河东。”

朱温对这个建议深以为然,说:“现在乘机出兵,正好可以乘虚而入。既然老天都帮我,我就不能辜负了这个机会。”

梁军在朱温的调遣之下,迅速挥兵直奔河东,驻守在潞州打算进逼李存勖。而此时的李存勖却还在重孝之中,身边的谋臣都力劝他暂时避开锋芒,等到休整好部队,再与朱温一战。李存勖忧郁地看看身边的太监张承业,请他来说说有什么看法。

张承业凝重地说:“现在晋王刚刚去世,朱温便率军到了潞州,其贼心昭然若揭。晋王一生所期待的便是和朱温一战,何况现在朱温已经到家门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躲过去呢?”

张承业虽然是一个后宫太监,但他谋略过人,李克用在世时便对他非常重用。因此,他在朝中拥有一定的地位,他的建议大家都要慎重考虑。但是这一次,李存勖的叔叔李克修却忽然站起来说:“晋王一直和朱温为敌,浪费了不少国力,这也正是身边的人不能给予正确的建议造成的后果。现在,新王刚刚登基,而且还在服丧期间,此时出兵简直是大忌。我们应该避开朱温的锋芒,等到他的锐气消除,再出兵,到那时将士们士气也足,定能击败梁军。”

听了李克修的一番言论,座中大将周德威说:“我跟随晋王多年,深知他为了平定朱温花了多少心血。现在刚刚换代,便有人说他决策有误,其心叵测啊!”

李存勖见众人争论不休,忙伸手制止,其实在他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他对依然披麻戴孝的诸将说:“这一次朱温挥兵犯我潞州,就是因为他觉得我正在服丧,不会出兵作战。而且我刚刚继承了王位,他肯定觉得我没有治国能力,更何谈领兵打仗了。所以,这一次虽然大军压境,但我相信朱温一定精神懈怠,不会对我们多加防备。父亲临死前曾经交代我一定要平定朱温,以了他的心愿。所以我绝对不能错过这一次机会。”

一番分析之后的豪言壮语,让大家不由得开始重新审视这位新任的晋王。他的胞弟李存申等人也非常支持进军,李克修等主张退让的一派只好作罢。李存勖见状便开始部署作战。他首先命周德威率骑兵到潞州打探清楚朱温的行军布阵,一边和张承业等开始商议对策。

周德威出兵不到半日,便俘虏了三百梁军回来,李存勖一看大喜,忙问究竟。周德威说:“我等骑兵到了潞州,恰遇了一队梁军出营巡逻。因为我们一直都没有出兵,所以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会是晋军到了,所以被我们捉拿而来。”

李存申说:“这些敌军既然被俘虏了,正好杀掉他们祭奠父亲,也可以鼓舞士气!”

李存勖却摇摇头说:“杀几百人,对于战争无益。但是要利用好了这几百人,却可以帮助我们获胜。”

周德威忙问:“晋王有什么妙策?”

李存勖说:“现在梁军对我们的情况并不熟悉,以为我军在服丧。正好可以乘这个机会,让这几百人带消息回去,告诉梁军我军有多神勇,通过他们的口来让梁军先行丧胆。”

众人都点头赞许,张承业说:“虽然这些人是敌军,却依然可以为我所用。将军实乃妙策。”

李存勖命人将这些俘虏砍去双手,告诉他们晋军将有百万大军直指潞州,然后将他们放回梁营。张承业看到那些俘虏一个个仓皇逃走,对李存勖说:“我昨天晚上夜观天象,这几天肯定会有一场大雾,也许这是上天给我们的机会,正好可以掩护我们进军。”

李存勖点点头,说:“有天助我,定然能够将朱全忠斩于马下!”

乘着起雾,李存勖、周德威等人率兵连夜出发,以善于突袭的骑兵为主,悄悄朝潞州进发。军队行进到三垂冈时,李存勖想起二十年前父亲曾经在这里骄傲地对别人夸赞自己,并说二十年后自己定能成为朱温的劲敌,不由得潸然泪下。他拿出背上的箭囊,取出李克用临死前相托的三支箭,对着天空说:“父亲,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说完,便策马直冲进浓雾之中,挥剑指向潞州。

在朱温的营帐之外,被晋军放回的三百俘虏,个个面色凄然。被砍去双手的恐惧让他们不能成言,只是哭诉着自己在晋军营中的遭遇。朱温见状,命人将他们都带出去好生安抚,心里盘算着要怎么对付这个初生牛犊。

李存勖队伍到了潞州之后,与周德威等人一番部署。李存申主动请战:“父亲的遗愿,我也有责任去实现,请晋王派我先去打头阵吧!”

李存勖看着自己的弟弟,点点头说:“朱温老奸巨猾,虽然我们出奇兵,但还是要以稳为主,先前放回的俘虏肯定带了消息到梁营。朱温对我晋军已经心生戒备,所以更加要小心才行。”

周德威说:“朱温虽然大军压境,但是要调遣成形也是需要时间的。现在我们的优势是骑兵灵活善驰,可以突袭。为什么不将这个优势发挥出来呢?”

李存勖说:“我也正是这么想的。先前放回去的俘虏,目的就是为了扰乱他们的军心,现在就要进一步让他军心大乱。”

经过众人的合议,李存勖命令李存申率领几千精兵,乔装打扮潜进梁营,等到黄昏起雾之时便在军中放起大火,竖起晋军大旗,四处冲散梁军队伍。而自己和周德威则率领队伍,看到火光便冲进梁营,定能杀他个措手不及。

依照这一计划,李存申很快潜入梁军,等到起雾后便率兵放火烧营,配合李存勖率军杀来。他们在军中乱箭齐发,又加上之前放归的俘虏早已放出风声,大喊着“晋王真的打来了!”梁军顿时大乱。李存勖和周德威乘机杀进,顿时数万梁军纷纷撤退,溃不成军。丝毫没有准备的朱温在军中闻之大骇,忙率亲信逃走。

在逃回汴州之后,朱温才得知这一次出兵的只有李存勖着丧服率领的几千骑兵,大部队根本没有赶来,便将自己的大军冲得四散奔逃,诧异地说:“李克用虽死犹生,他居然生出了李存勖这样一个好儿子啊!”再看看自己身边的朱友珪、朱友裕、朱友璋这些只想着谋算权位的儿子,不由得颓然叹气。

李存勖在守丧期间,忽出奇兵,有力地挫伤了朱温梁军的锐气,给予后梁重重一击。在五代十国的混乱之中,有实力和有决心一统天下的,除了周世宗柴荣之外,便是后唐庄宗李存勖。而在不断的战争中,李存勖也表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他依照李克用的遗嘱,不但平定了幽州,也将朱温所建立的后梁推向了覆灭。在五代十国期间,他拥有了七分天下,成为一时的霸主。虽然后期的李存勖迷恋优伶荒废朝政,但他在年轻时代表现出的卓越的军事才能依旧是不能抹杀的。

6。 避其锋芒:智勇双全的后唐第一将

后唐在混乱的五代时期坐拥天下,所依靠的不仅仅是李克用在前期的积累,以及李存勖的军事才干。无论哪个朝代想要取得卓越的功绩,都需要有诸多的人才辅佐,才能获得功业。而在后唐击败契丹、刘仁恭以及宿敌后梁的过程中,有一个人始终贯穿其中,不能忽视,他便是后唐第一勇将李嗣源。

李嗣源的父亲李霓曾经是李克用手下的爱将,李嗣源自幼与李克用一起战斗。朱温在上源驿中意欲加害李克用,也多亏了他相救,因此被赐名“嗣源”。李克用死后,因其厚重寡言、谨慎谦和的个性依旧受到继任者李存勖的重用,成为晋王帐下最得力的大将之一。他跟随李存勖十多年,转战四海,为中原地区的统一和后唐的建立立下了卓越的战功。

李存勖在击败朱温之后,便任命周德威为幽州刺史,驻扎在此以防梁军再犯。梁军虽然没有前来,却等来了契丹的军队。契丹领主耶律阿保机眼见梁、晋争斗,便想乘机进军中原,首选北方第一重镇幽州作为自己的目的地,派出了骁勇善战的骑兵将幽州围困达六月之久。周德威眼看幽州被围日久,而契丹军并无退意,只好向李存勖求救。

接到了幽州告急求救之后,李存勖依然不急不忙,他说:“这些契丹军只不过是想到中原掠夺财物,等到他们久攻而不得之后,便自然会撤退。到时候,再让周德威率军追击,必获全胜。”

众人对于李存勖的见解也表示同意,因为长期以来和契丹的战争似乎都是以这种模式进行,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但是李嗣源却忽然说:“周德威在前线为国尽忠,现在孤守幽州,危在旦夕,我们怎么还能像以前一样等待着敌军撤退呢?”

一句话引得朝堂上众人议论纷纷,李存勖也不由得拉下脸来,说:“契丹军队勇猛,而且此战术我们向来成功,这次有什么不可以呢?”

李嗣源丝毫不让步地说:“以前契丹从没有围困这么久过,现在已经六个月了,我只怕幽州城中早已空虚。周德威既然发出告急,说明情况已经不容我们等下去。我请求晋王给我五千骑兵,我愿意作为先锋部队前去幽州,救援周德威将军。”

李存勖见他主动请战,所言也有道理,这一次契丹似乎志在必得,便答应了他的要求,命令李嗣源和李存申率领骑兵即刻进军幽州救援。

得到授命之后,李嗣源和李存申一起率军来到易州集结,然后挥兵幽州。李存申说:“现在我军中只有七千兵马,和契丹相比,军力依旧悬殊。如果在途中遭遇,契丹光骑兵就有上万,定然会冲击我们的队伍,到时候恐怕会全军覆没。”

李嗣源对此表示赞同:“契丹骑兵勇猛,但是也不能因此心生惧怕。他们的部队出兵之时基本都没有后援,就连部队的给养也都是靠沿途的劫掠而得。为了防止他们抢夺我军的辎重,我们应该选择山路行军,虽然沿途艰险,但可以有效避开契丹骑兵。”

这一提议无疑增加了行军的难度,李存申说:“我们此次出军,已经占据了优势:契丹兵缺少给养,在幽州城外六个月的围困虽然让城里困乏,但也一样让城外疲惫。他们的情况不比周德威好,所以他们虽然凶悍,但也是强弩之末了。只要我们一路开进,肯定能击败他们,不用这样铤而走险。”

对此,李嗣源却不认同:“契丹兵向来勇悍,他们的骑兵更是出类拔萃。要想将主要的战斗力集中在重要战场上,就要保存实力。骑兵不善于山中作战,我们就应该利用这一点避开他们的锋芒,选择对我们有利的地形来击败契丹。”同时,对于李存申所持有的轻敌态度,李嗣源非常不满,他说:“行军打仗,最忌讳小看敌军,骄兵必败的道理自古以来被印证了无数次。契丹兵虽然已经围城六月,但困兽犹斗,如果他们拼死反扑,难保我们不会败北。到那时,不仅你我无功,恐怕幽州也会不保!”

对于李嗣源的分析和责备,作为晚辈的李存申也非常惭愧。但他还是对此有点犹豫,意欲和诸将再做商议。李嗣源坚决地说:“从山中行走,固然艰险。但是可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让契丹摸不透我们的实力,以隐蔽的行踪到达幽州之后和城内的守兵会合,一定可以击溃敌人。”

李存申见状,只好答应这一提议。李嗣源便率领五千骑兵,与自己的养子李从珂一起作为先锋,朝幽州行进。这一行军措施果然让契丹没有丝毫的防备,李嗣源所到之处契丹都以为他是神兵天降,还在惊诧之际便被晋军一阵猛攻击溃。

李嗣源所率领的先锋部队从山涧之中前进,让契丹部队摸不清到底晋军有多少人,而且所走的路线都是非常艰险的山路,因此神出鬼没,让契丹一直处于惶恐之中。但在距离幽州还有六十里时,李嗣源也遭遇了危机。五万的契丹军盘踞在去往幽州的道路之上,企图阻断援军。李从珂将这一消息报告给李嗣源:“此去幽州,别无其他道路,而且距城只有六十里,和契丹军的正面交锋看来是在所难免了。”

李嗣源凝重地看了看周围的地形,虽然山高林密,但也不能一直藏在林中,现在是进到幽州的最后一段,他当然不愿意轻易放弃,便对李从珂说:“看来我们只有先和契丹部队决战一次,才能保证进到幽州。但是不能正面为敌,我们要智取。”

李从珂说:“连日来山涧行军,已经有一部分的战士受伤了,所以我们的战斗力也不如刚出发的时候了。”

李嗣源说:“既然是这样,那就将部队分成两部分,勇猛善战的将士都排在前列,悄悄前进,而其他伤员、老弱都在部队之后。山中树木很多,让他们都砍下来,拖着柴薪朝前走,也可以举起点燃的草把来制造烟尘,让契丹看不清楚我们有多少将士,此为疑兵之计。”

等到李从珂做好了准备,李嗣源便对众将士说:“我们现在烟尘腾天,契丹肯定不知道我们的实力,以为我们是大部队前来,在气势上肯定先输我们一筹。大家只要大声擂鼓、奋力拼杀,一定可以突出重围。”

众将士跟从李嗣源、李从珂,从山涧之中忽然杀出,契丹军看到山中尘土飞扬,以为晋军人数众多,虽然心生胆怯,但还是奋力抵抗。李嗣源举起手中的剑大声地说:“大丈夫为国效忠,就在今天了!诸君且看我父子如何杀敌报国!”说完便冲进敌阵之中,奋勇杀敌,身中数箭而不返。

契丹将士看到李嗣源如此神勇,节节后退。李嗣源对契丹将领喊话说:“你们侵犯我疆土,晋王命我督率百万之军征讨你们,一定要将你们赶回老家去!你们这些小贼都不是我的对手,只有契丹王阿保机才有资格与我一战!”

在这种无畏的精神鼓舞之下,晋军先锋部队冲进敌营,契丹军望风而逃。李嗣源不断追击,而李存申所率领的大部队也赶了上来,两军协助,威力更甚,契丹军大败后从河北古北口一直朝北逃窜。这场战争,李嗣源俘虏及杀死了契丹兵足有上万,大大鼓舞了晋军。

契丹兵退之后,李嗣源率军浩浩荡荡地开进幽州城。周德威打开城门,亲自出城迎接,他紧紧拉着李嗣源的手,泪流满面地表示感谢:“若非将军出兵,幽州不保矣!”李嗣源班师回朝,回到魏州时,李存勖也亲自来到郊外迎接他,对他大加赞赏,升任他做了检校太保。

李嗣源为后唐打下了半壁江山,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后唐庄宗李存勖荒废朝政、沉迷于优伶之后,李嗣源不断被猜忌。他无法忍受被暗中监视和蜚语毁谤,终于在女婿石敬瑭等人的鼓动下,起兵造反,改元天成。而李存勖理政之前,他的军事才能很卓越,但当政之后,却表现出在政治能力上的不足。而李嗣源在继任之后,其政治才华与其军事才能一样突出,成为后唐百姓之福。

在成为后唐明宗之后,李嗣源不仅禁止大臣进献奇珍异宝,还缩减宫廷机构,以平实俭朴的作风过着自己的皇帝生活。与此同时,他还整顿吏治,以仁为政,关心百姓疾苦,让后唐的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卓然立于五代时期,造就了这一时期难得的清明安定局面。

7。 以退为进:血流成河建帝国

乱世往往是枭雄爆发式增长期,以时势来造就英雄是伟大人物出现的最基本模式。五代混乱的社会状态之下,各色英雄都粉墨登场,以或残暴或诡谲或勇悍等不同方式书写着一代传奇,并影响着历史的轨迹。在中原大地之上,朱温、李克用等人独领风骚,卓然于群雄。而在广阔的北方地区,迅速崛起的契丹成为一方霸主,能够率领这个以勇猛、残暴而闻名的民族策马狂奔,已经说明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之不凡。

耶律阿保机出身于迭剌部落的显贵家族,他的祖父、父亲世代都掌管着部落的军权。在阿保机成长的整个过程中,贵族阶层为了争夺契丹联盟的首领之位,不断发生着惨烈的战争。他目睹了自己的爷爷被杀,父亲、叔伯们四处逃窜的景象,在祖母的保护下,阿保机长大成人,在伯父的带领下,他率领一支精锐的武装开始迅速崛起,后继任了伯父的职位,成为仅次于可汗的“于越”,相当于汉人的宰相,掌握着契丹联盟的军事和行政大权。经过长期的积累,按照契丹传统三年一次的可汗改选,他登上了可汗之位。

成为契丹可汗的耶律阿保机与中原的李克用、朱温,成为势力最为强大的三支,他希望自己也可以像中原的皇帝一样,可以实现帝位的终身制和世袭制,但这是严重违背契丹传统制度的。原本以为可以在阿保机退位之后继任的他的兄弟们,对于他长期把持权力的行为极其不满。迭剌部落发生了三次“诸弟之乱”,为争夺权位,阿保机将自己的兄弟流放、贬黜或谋杀。他所要面对的最为强大的反对声音并非来自部落之内,而是来自联盟的七个其他部落的首领。

阿保机连任了三次可汗,历时九年,其他部落逐渐不满。以恢复推举制度为旗号,要求阿保机让位,并交出象征着可汗权力的旗鼓和祖先所留下来的神帐。七个部落的联合让阿保机不得不慎重考虑这个问题,他叫来身边一直被重用的汉人谋臣韩知古、韩彦徽,一起商议这个问题。

韩知古等人一直都建议阿保机采用汉地的制度,以州县、城郭、赋税等方式来管理民众,此次所面临的危机将决定他们的这些建议是否会得到长期的推广。

阿保机说:“长期以来,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可汗之位,发生的战争不计其数。这一次七个部落联合想要逼我退位,他们一定做好打仗的准备了。”

韩知古和韩彦徽对战争给生产带来的创伤非常清楚,因此他们是极力反对战争的,便对阿保机说:“如果每一次的可汗之位禅让都要通过战争来解决,那契丹的民力是得不到长期的提升的。”

而阿保机却说:“只要能坐到可汗的位置,民力就算暂时退步,也在所不惜。”

韩知古说:“汉人的皇帝向来都要求以民为本,就是希望可以让民力得到提升,这样才是国家强盛的根本。您一直希望效仿他们,现在为什么又想要用流血来洗刷帝位呢?”

阿保机哈哈大笑着说:“你们汉人的皇帝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会被无数次取代。我希望效法汉人的管理制度,但不能将他们不好的东西也拿来用。”

众人正在争论不休,阿保机的妻子述律后忽然走进军帐中,对阿保机说:“我在帐外听到可汗与谋士在争论,有一点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讲给您听听。”

述律后曾经在阿保机的叔侄兄弟夺位的“诸弟之乱”中率兵誓死保卫领地,因此阿保机对她非常尊敬。

述律后说:“几年前,您的弟弟剌葛、安端等人谋反,想要逼迫您让位,还企图将您劫持到可汗推举的烧柴告天的‘燔柴礼’仪式中去,当时,我们都是听从了您的要求,率兵迅速给予了反击。因此,您在可汗的位置上坐了九年。”

阿保机点点头,说:“对,若不是当初有这样的决定,说不定现在坐在可汗位置上的就是剌葛,而不是我阿保机了。”

述律后说:“但是您有没有发现,这几次战乱之后,我们的马匹数量都迅速减少,以前民间都有上万的马在游牧,现在百姓出门只能步行。”

对此阿保机并非不知情,对于述律后的问题,他只能不置可否。述律后见他不说话,便接着说:“以前的战乱都是我们部落之内,兄弟之间夺权让我们损失那么惨重,更何况现在是七大部落联合对付我们呢?如果结局惨烈,说不定迭剌部落从此就会从契丹联盟的版图上消失。”

众人都知道耶律阿保机是一个非常好斗且高傲的君主,因此这种话韩知古和韩彦徽等人是不敢说的,也只有述律后才敢对他这样直言。这一番话让阿保机开始沉思,他虽然希望自己可以一直终身占有可汗位。但是冒这么大的风险,确实有点不明智。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阿保机决定接受述律后和韩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