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激情燃烧的岁月-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明,你这几年都在南方,就不去边疆看看?我可听说有许人自发地去前线慰问呢。”张华问道。

“我工作太忙没空。我听说有不少烈士地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倒是捐了不少钱。你们在北京大后方就没捐点?”李思明说道。

“想,不对啊。阿明.你可是我们知青联谊会的常委,你不要挖自己的墙角!”陈诚说道。

“我什么时候成了常委?我怎么不知道。”李思明不解地问道。

“这个嘛.是我提名的.大家全体举手通过的。”大帅解释道,“就在去年国庆节全体会员第三次会议.当时你不在。”

“你们这样是不是有点拉壮丁的嫌疑?”李思明不满.“我还有没有人身自由了?”

“反对无效!多数人的赞成,那就是真理。在这点上你无权质疑。”陈诚一本正轻地说道。

“你们搞得还真像那么回事!”李思明举手投降,“那两位会长大人.能不能告诉我,作为一名常委,有什么样地权利?”

“权利就是你必须带头宣传本会的伟大宗旨,带头捐款,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服务我们的知青朋友!”陈诚一字一句的念道。

“全是义务啊!”李思明叹道。

第四卷纵横四海第三章一个人一个活法

李思明在家里呆了两天,他就被校长叫去了。

“小李啊.你回来了怎么不来我这里啊?”校长直接问道。

“这个嘛.我刚回来,还没适应过来,这不,你要见我,我不立马从家里赶过来了吗?”李思明道。

“是吗?我要不是听别人说起,我恐怕还不知道你回京了呢?怎样.在南方工作得还吧?”

“还好.还好!”李思明连忙道。

“现在回来好啊.你是立即回来工作还是另有打算?”校长关切的问道.因为他知道李思明身份的特殊性,不过从他的角度来讲,他倒是十分希望李思明能留在学校里教书或者搞科研。

“这个嘛.校长.我还没想好。“李思明说道.他理解校长的期盼.但有些不忍打击他的良好愿望。

“说实话.我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讲,我是不赞成你从事与教育或科研无关的事情,我认为大学里是做学问最好的地方。我们也很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我希望你好好考虑一下。”校长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并不清楚李思明这几年在南方到底在做些什么,他也不是那么好奇。

“校长,谢谢您的关心、请允许我多一点时间考虑一下?”李思明小心的提出自己的要求。

“没问题。我尊重你的任何选择.假如你要离开,我说的是.你有哪一天要是想回来了,随时可以过来。”校长点头同意,“其实我觉得你离开本校,去其它研究所,并不需要辞职转移档案什么的。”

“谢谢校长!“李思明向这位令人尊敬的长者鞠了一躬。

离开校长室.李思明去了一趟他曾经短暂住过的宿舍,现在那里还空着一张铺,那是留给他的。在这个世界上,他总是过着集体生活,在北大荒如此,在军队里如此.在大学里也是如此。也许不久的将来.这种集体的生活将离他而去。当一个人成为集体中的一份子的时候,集体的影响总会在他身上留下记忆。

老叶和陈剑都在.李思明注意到老叶那本常翻的英汉字典,如今已经处于甲等残疾状态。两人见到李思都十分开心,他们俩人现在都是大四的学生,明年初就要毕业了。两人都准备考研,而且还都想让李思明做他们的导师。李思明倒是无所谓,这两位绝对属于那种勤奋好学的那一类学生。只是他现在还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带研究所的资格,更何况他还不一定会在这座象牙塔里呆太久地时间,因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他只想让自己充分的休息。

两位好学生一脸失望,李思明只好许诺如果他可以带研究生的话,他一定会收他们俩。李思明心里有一些好笑.老叶的年纪比自己要大。虽然心理年龄比自己要小.但是他总觉得有些别扭,这么一个学生要跟在自己身旁,不知道地还以为自己是他的学生呢。

李思明每天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闲逛.看着大街上或忙碌悠闲的人群,李思明感觉到这就是生活:小贩们仿佛一夜之间从地上冒了出来,跟着派出所或工商局的人打着游击:公交车售票员敲打着车身,大声呵斥着,让那些蜂拥而至的乘客靠边:街头年老的大爷大婶们站在路边聊着家带。今天粮食涨价了.明天盐涨价了:公园里的石桌上摆着的棋盘被围得水泄不通.看棋支招的比下棋的性急;某位男青年手中捧着电影票在电影门口,紧张又兴奋地等着恋人的大驾光临;小孩们最快乐,他们在老胡同里追逐着打着巷战。

李思明忽然想起小刀,眼前的一切应该是小刀希望过的生活。那个英俊帅气的年轻人不知道现在还是否常做着噩梦。小刀两年前转业,去的是家乡那座小城地公安局,仍然穿着制服。只是从来没有写过只言片语.李思明倒是有些想念,不知道他过得还好不好。

“瞧一瞧.看一看,正宗香港流行名牌牛仔裤,款式新颖质量好,小伙子穿上那叫帅气,女同志穿着,保准回头率百分百!”一个声音在身旁大声的叫卖着。

李思明听着有趣.香港的名牌牛仔裤什么时候跑到这个小街上来了。这个服装店在街边一个经过简单装修的房子内,外面还搭着塑料篷.地上和两侧墙体上一溜各种样式的牛仔裤,一张大白板上写着“正宗香港名牌”六个大字。

店主正夹着烟卷.对着路边的行人卖力的叫卖着,路人倒是真有不少人驻足,清一色的都是年轻人,牛仔裤同喇叭裤一样,绝对对年轻人很有吸引力,成了“时髦”的代名词。

店主见李思明站在身侧,连忙转身热情的推销他的牛仔裤:“哥们.买牛仔裤啊,我这…”店主愣住了。

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原来是李思明啊,我还以为……”原来是钱大海,李思明的兵团战友加好兄弟。

“大海.真是稀奇,你不是在服装厂吗?怎么做起了这个?”李思明接过钱大海递过的烟,奇怪的问道。这年月能进工厂当工人.是个很值得珍惜的机会,虽说发不了财.但是养家糊口是没有问题的.要是有耐心或者更有门路.还有分房的机会.这要是换成了二十年后的年轻人.那要是羡慕死。

“别提了.我跟我们那个厂长不对付。他搞不正之风.大吃大喝.我看不惯就往上告.结果检举信又转到他的手里.三天两头给我找碴。咱兵团战士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骨气。我一气之下辞职不干了。”钱大海找了个椅子,两人就坐在路边聊着。

“你丫的怎么想起来干这个?”

“咱总得吃饭吧,咱们知青一代不是有个顺口溜:生下来就挨饿,上学就停课,毕业就下乡.回来没工作。我还好了.现在家里不像前几年有负担,只要我肯干。不会饿死。”

“你这里真的是‘香港名牌’?”李思明怀疑道。

“什么名牌.全是仿地,要真是香港名牌,谁买得起?那也就是一噱头,卖的明白买的也明白。”

“你还真不容易!”李思明道。个体户最初出现,便为很多人所不齿。所以,他们的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做的也大多是些不成气候的小营生。那时,很多人吓唬不用功的孩子常说:“瞧你这孬劲儿,再不用功,就让你到街上练摊儿,当个体户去!”还有一句流行语,叫:“大姑娘要想体验生活练吆喝.就赶紧找个个体户嫁过去。”后来.许多小打小闹地个体户发了大财.成了款爷儿,人们的观念才转变过来,由开始的鄙夷变为满脸的羡慕。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实际上.远远不用三十年。

“这你可能不知道,前两年,工商局管警察逮,整天就是和他们打游击,猫捉耗子。我们有怨气.他们也累得够呛,吃力不讨好。再说了,二十七八岁待业在家的人多了去了,尤其是咱知青,吃过苦好不容易回来了又不给安排工作,难道不准自己在大街上做个小本买卖啊,人总要吃饭嘛。一国营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现在好了。去年6月21日.北京市工商局通知说。原来不准经营个体、工商业地待业青年和退休职工,现允许经营,只是对雇工人数有限制。”

1952年.中国的个体户有750万人。经过20多年“兴无灭资”的改造.到1978年.个体户只剩下6万人。1981年底.个体户增长到101万人。但是.当时私营和民营企业仍不被承认.个体户也被限制在拾遗补缺的范围.百万富翁们也开始从倒服装、开饭馆、卖大碗茶、卖茶叶蛋中的人中生出了。

“你刚才吆喝得挺好啊,挺有水准,我都走出了好远,又返回来看看。”李思明笑道。

“那是被逼的!”钱大海有些不好意思,“我刚做生意的时候,真张不了嘴啊.想当年咱在万人大会上做过演讲,批斗过别人,从不知道什么叫怯场,那时候站在台上那是光荣。可这跟在街上做买卖吆喝可不一样.人人都盯着你看.我就像动物园里的猴子,被人打量三十遍。”

“我倒是挺佩服你的。”

“没法子.一个人一个活法。在我们这些人中.你是最有出息的.我相信你将来会更有出息。阿明.将来可不要见到我这个个体户装作不认识啊。”钱大海开玩笑道。

“哪能那样呢。你看我这不是和你在这里聊了大半天!”李思明道。

“前两年怎么没见到你,听大帅你去了南方?”

“是啊。你们常见面?”

“是啊.蒙他们看得起我,让我当了那个知青联谊会的常委呢!每年来收几次人头税。”钱大海骂道.可脸上却带着笑意。

“这么说.咱还都是常委.这到底有多少个常委啊?”李思明哈哈大笑。

“有一百多个吧.每次聚会我都参加。看到那么知青朋友,就像找到了组织,跟他们有那个什么.对,‘共同语言’!跟文化人接触接触,也可以将咱身上铜臭味去掉一些。”钱大海感叹道

“这就是你地不对了,个体户现在不招人待见,过几年你再看看,绝对让现在瞧不上的人羡慕。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李思明道。

“咱也等着翻身农奴把歌唱!”

“没你说得那么不堪。”李思明道.“要我说.要赚就嫌大钱,我瞧你这样也就是二道贩子。”

“阿明,你说怎么才能赚大钱。咱大兴的知青,谁不知道你脑袋瓜子好使.你给支支招?”钱大海连忙再递上一支烟。

“你应该……”李思明叽哩哇啦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将他的生意经描绘了一篇,拍拍屁股走人。其中的中心思想留给钱大海深刻领会。

第四卷纵横四海第四章拜见岳父大人

李思明这些天处于极为放松的状态。

天天不是陪着杨月,就是在家陪着父母。杨月对此很不满.因为李思明不肯去她家里拜见准岳父母。

李思明对准岳父大人怀着一种复杂的感情。他钦佩杨首长过去的辉煌,更钦佩他现在不亚于年轻人的思维能力.但是这位大人总是爱给自己找些事情来做,这让他痛恨不已。眼前他该休息的已经休息,长期未见的兵团战友也都见了.连特意为他举办的大聚会都参加了好几回了。所以他不得不随着杨月去拜见泰山大人。

杨月家里还是那幢挺古朴的楼房,房子的一面墙上爬了绿色植物,给古朴的房子增添了几分生机盎然的生气。客厅里坐着一个年轻的军人.这人李思明绝对认识.他只是有些惊讶。

“报告队……”许志强看到李思明,腾地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举手敬礼.这才意识到对方已经脱下了军装将近半个月了。

“得了得了.举着手你不累啊?”李思明说道.“你怎么在这里,你们不是要去轮战吗?”

“命令是这样的。我这次回京是来接收一些新装备的,都是好东西。”许志强有些欣喜。南疆的战争还在继续.越南人吃够了苦头。现在他们又成了中国军队地练兵场,各军区派出部队轮流参战,以达到锻炼的目的,狼牙特种部队也不例外。

“大家…都还好吧?”李思明问道.虽然离开了军队.但他还是不由自主地问出这句话。

“都还好。不过有些变化。”许志强道。

“什么变化?”

“乔小龙离开了狼牙!”

“为什么呀?”李思明有些吃惊.他不满这么优秀的一名特种作战军官离开.实际上许志强对李思明的离开更不满。

“你能脱下军装当个老百姓,他就不行?”许志强抱怨道.“他只是调职.就在北京。说不定哪天你还能在街上遇到他。是那种‘看在眼里、听在耳朵里、记在脑子里、烂在肚子里,带进棺材里’的工作。”

“哦,那也不错嘛。我还以为他转业了呢?我可不想成为反面典型!”李思明笑道。

“他可不像你。他死话都不愿离开我们.总部首长三番五次来劝说.才勉强同意。”

“下个命令不就完了嘛?搞得跟小媳妇似的。”

“总部首长也不想用命令说话,他们也不想让小龙离开,只是对口要人的保密单位催得紧。”许志强解释道。

“小刀地事情你还不知道吧?”许志强提到另外一个离开狼牙特种部队的人。

“他啊.他不是两年前转业当了警察吗?”

“他出问题了!”

“怎么了?”李思明很惊讶.他不想听到任何不好的消息。

“当警察是没错.可是他表现得太过了。一次抓捕一个小偷,人家只是威胁一下。他把人家打成重伤在床上躺了三个月。还有一次.他那里发生了一起拦路抢劫案件,正好被他碰到了,他把对方揍得差点死掉。这样地事情太多.性格上又比较孤僻,和单位领寻处得不好。人家罪犯家属天天来公安局闹.他单位领导躲不过,只好拿他开刀。但是小刀是战斗英雄,对国家有过重大的贡献的人.他们也不好随便处理了.他们单位就问部队有什么意见,现在公函转到我这里。”许志强叹息道。

“这样啊?他本人没事就不怕。”李思明有些黯然.他一直对小刀有些惭愧.尽管这并不是他地错。但是小刀这样一个英俊帅气原本很活泼的年轻人.走到了这一步,着实令他感到惋惜。

“你给他写信.让他辞职、来北京找我。”李思明说道。

“找你?你给他安排工作啊?”许志强问道。

“我需要一个助手,天天呆在我身边。”李思明看着许志强有些疑惑的表情.解释道.“你放心,绝对是挺风光的!”

“那好啊.回去我就给他发电报。”许志强应道,这也解决了他的一桩棘手的事情,小刀跟在李思明的身边,他绝对相信小刀会被李思明管得服服帖帖的,李思明更不会亏待他。

身边的小月看到气氛有些沉默.有些不满:“你们俩净聊这些干什么?”

“你爸妈呢?客人都到了,这主人还不在,这就是你们家地待客之道?”李思明反问道.许志强干笑了声.他可不敢在别人家里这样质问别人。

“你瞎说些什么呢?我妈还没下班,我爸在书房里看文件呢,这个老革命,分不清工作和休息!”杨月抗议道,“你说你是客人,你怎么不带些水果什么的.你看人家志强,人家还记得带些茶叶呢。”

“我看看.这茶叶从包装看上去是不错,难得一见。”李思明拿起放在一旁茶几上的茶叶,对着许志强笑道,“老实说.我猜这茶叶是从家里拿的吧。说不定.隔了好几道关系.你送我.我送他.最后送到了这。”

“……”许志强无语了,他确实是从家里拿的,这包茶叶他可买不起。在许志强目光的注视中.李思明光明正大地顺手将这包包装挺小的茶叶塞进自己的口袋。

“拿出来!”杨月不依不饶地想去抢。可看到许志强坐在对面,暂且放过了李思明。

这一小插曲.倒是让气氛变得轻松了起来.三人聊天说地,李思明第一发现许志也挺能侃地,不愧为北京人啊,平时在部队里都是一本正经地一副令行禁止的样子。

在李思明的胡侃中,杨首长也就是他的准岳父大人终于从书房里走了出来。他一出来,三人立刻结束了胡聊的状态。

“都来了?”杨首长扫了一眼.淡淡地说道。

“是的。”李思明回了一句。心里却在想这不是废话吗?

“小李,你跟我到书房里谈一谈!”杨首长说道。

“伯父.这里又没外人。你有什么事就说呗!”李思明说道,看到对方地目光,改变了自己地意思,“好,好.我跟你去。战场都去得.书房我就去不了?”杨月听到他这么说.都有些不好意思,连许志强都感到有些难堪。这也许是李思明性格中地另一面吧

杨月家的书房.李思明还第一次进去.里面摆满了各种书籍、居然连外国文艺地书籍也有,这让李思明怀疑这是不是杨月带回来的。

“坐吧!”杨首长手一样.在书桌前坐下.书桌上放着一部红色的保密电话。

“这里地书倒是挺多的!”李思明感叹道,其实他想说的是杨首长有没有看过这些书。

“噢,书房里当然是放书的。这些书都是我建国后陆续买的.有一小部份还是我当年参加革命前买的,从战争年月保存到现在.相当不容易啊。”杨首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你看这本《红楼梦》,我读中学时买的。现在可是绝版啊,那些研究红学的人想来借,我都没答应。”杨首长吹嘘道。

李思明想接过他手中的书.看看是否有那么珍贵.杨首长却将手里地书放回了书架。

“红搂梦?参加革命前你还读过中学?”李思明对杨首长参加革命前了解的并不多.对他的光辉军事生涯倒是专门研究了一番。

“小月没告诉你吗?当年我还是在英国人办的教会中学读的书.那时候我的英文还是不错的,差点出国留学。只可惜后来参加了革命,把英文忘得差不多了。”杨首长追忆着他的年青时光。这倒是让李思明理解了杨首长会什么眼界要比别人宽阔地多.对待新地东西如此的热忱.加上年龄的优势.让他坐到了现在的位置。

“你休息得够了?”杨首长问道。

“这个……够了!”李思明答道,他一直在躲着他。

“你有什么打算?”

“我准备去南方.听说那里在搞特区。”李思明道。

“我考虑了很多.想到你的种种可能。你可以留在大学继续搞你的科研,你也可以去我管辖地任何军工厂,或者去国营电子厂也不错,可就是没想到这一点。”杨首长说道。

“可这是中央首长答应我的啊?”李思明解释道。

“别拿帽子压我.要不是首长地首肯,我还这么平心静气跟你说话?”杨首长没好气地说道。听到他这么说,李思明心中的大石头总算掉地下了,说实话,他不怕其他人、就是面对这个准岳父时有些底气不足。可是他的准岳父何尝不是如此,他对李思明可是非常爱护的.为李思明解决了许多李思明自己并不知道的麻烦,只是长期的军事生涯让他自有自己关心的方式。

“其实我的选择跟在大学里搞科研并不冲突。”李思明总觉得这不像一个岳父和女婿之间的谈话,倒像是上级和下级之间的谈话。

“你说说看。”

“现在搞科研的,大多都是在大学或者研究所里,这没什么不对的.因为可以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可是现在国外的科技在飞速发展,我觉得我们跟国外最大的差距在于对于新技术的需求不是在于企业,而是在于国家的需要.研究机构很是被动.这是体制上的原因。而且现在的体制让科技人员很难有积极性。我认为企业的需要是对技术进步产生推动力的最根本来源。现在大学或者研究所里研究的东西有多少能转化为生产力?又有多少跟企业的需求有关?”

“你说的有道理.可是跟你的打算有什么联系,你要办企业吗?”

“伯父.你说对了,我的打算真瞒不过您。我是要创办企业,办得是高科技企业.将实验室和企业的发展形成良性互相推动的关系。”

“可是你这不是搞资本主义吗?现在国内还不准个人开公司办工厂吧?”杨首长提出自己的疑问。

“我听说深圳在想尽办法吸引香港商人投资办厂?找个香港人不就行了。”李思明自有解决的办法。

“这不是在做假吗?骗税骗优惠政策!”

“这是有嫌疑.可是我真金白银投了进来,要是办好了还能多给国家交税.你能说是假的?”李思明振振有词。

“这我得考虑考虑。”杨首长沉思了一下,说道

第四卷纵横四海第五章做个“四有”的大好人

晚上吃饭时.杨家三口,加上许志强和李思明.吃得波澜不惊。

李思明倒是放得开,没把自己当外人.他和许志强也许是在军队呆得久了.吃饭的速度挺快.白酒往喉咙一倒来不及品尝就到了胃里。杨月和她母亲看着有趣。杨首长刚才在书房里的谈话之后.似乎还意犹未尽.几次想找话题却又觉得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吃完饭,杨月和她母亲忙着收拾残局,杨首长又一头扎进了书房,研究他的文件或者是红楼梦去了。

许志强吃完饭就拍拍屁股回家去了,留下李思明一个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杨月家有一台9寸的电视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