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激情燃烧的岁月-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志强吃完饭就拍拍屁股回家去了,留下李思明一个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杨月家有一台9寸的电视机.是日本进口的,李思明记得上次来时还没有,这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电视机怎么这么小?”李思明很自然地问出这个问题。

“你想看就打开看.还挑三检四的。”杨月正弯腰抹桌子。

“不是.我是在想怎么不换个大点的?14寸的没有,12寸也不错,最起码大上一号的.看着也舒服!”李思明心说要是大屏幕液晶的更好。

“你还有完没完呢,有的看不错了。这还是渡边三郎从日本带来的.质量和效果好一些。你想买还买不着呢?”杨月不满道。

“哦,哑巴啊.他还挺会做人地嘛,专送别人想买买不到的。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有些崇洋媚外的嫌疑!小日本要用糖衣炮弹侵略中国,还是个二鬼子,具有很大的欺骗性。杨月同志,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啊。”李思明发表自己的看法。

“是吗?这本来是人家日本人送给你的哦!那你给我说说人家为什么要送给你如此贵重物品?不给我送一台啊?”杨月反戈一击。

“是送给我地?”李思明愣住了。“不对啊.送给我的,怎么跑到你家来了.我来看者这电视机有没有长腿?”李思明围着电视机绕了两圈。

“得了得了.别得了便宜卖乖!他送来的时候,你又不在北京.他找到了我.你爸妈说给我看,我就搬回来了。”杨月道。

“让你根你就搬?你还真不拿自己当外人啊。对了,他怎么会送电视机给我?”李思明不解地问道。

“说是这几年根据你的指点发了大财吧。反正看上去像电影里面资本家的形象,红光满面如沐春风的!”

“不地道,真不地道!就这么一台这么小的电视机.下次要是见他.好好地修理一下他。”李思明“恨恨”地说道。

“看吧.你地真面目暴露出来了吧?”杨月笑了。

李思明倒是非常想看看这年月电视里在播放些什么节目.打开了电视机。电视机正在上演一部从美国引进的科幻电视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注:应为80初首播.82年重播)。

此时中国人刚从样板戏的千篇一律中走出来,引进的影视作品往往都会造成轰动的效果。这部21集的科幻片,每周一集.引人入脸的剧情创造了多年万人空巷的收视效果.如果拿到二十年后,恐怕没人会看。其中男主角麦克·哈里斯戴的蛤蟆镜,几乎成为整个八十年代中国青年地时尚。此时人们观念中的一个不良青年的形象是:戴着麦克·哈里斯式的蛤蟆镜.穿着喇叭裤,手提着日本录音机,放着邓丽君的“靡靡之音”

其实,《大西洋底来的人》是一部“干净”的科幻片:没有少儿不宜.极少暴力。男女主人公潇洒漂亮,彼此关心,经常相伴出生入死,分别搭救过对方性命许多次。但从头到尾竟然接吻都没有一回。“你知道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剧中这句台词申明了片子地主题。在体现科幻艺术核心魅力方面。这套干干净净的科幻连续剧堪称范本。绝对没有后世科幻片地“复杂”:没有床上戏或者高科技.没有爱情,编导就不知道该如何拍戏了。

“有没有《加里森敢死队》?”李思明自称是个影迷.前世读大学时还选修过电影欣赏这一门课,一是爱好,另外当然就是为了多拿学分。

这部片子也是一部经典作品,这部二十六集的系列片,虽然拍摄于七十年代.但无论从情节、音乐、摄影.还是从演员演技来看,都令人不得不佩服当时美国人的制作水平。这部片子由上译厂的童自荣、乔瑧等配音.八十年代在大陆首次播映.观众好评如潮.每次播映都万人空巷.几岁的顽童讲起其中情节来,也是如数家珍。这部片子,也第一次让中国人对“英雄”有了一个颠覆性的认识:英雄是人.不是神.既使是小偷、强盗、杀人犯,也有可能成为英雄。

“有!不过等我成了中央电视台台长的时候!你当电视台是我开的啊?”杨月幽默了他一把。

“啊.那太感谢杨台长了!”李思明在沙发上一瘫.找了一个舒服地姿势。

杨月也靠在沙发上,一边喷着瓜子,一边盯着电视机看。

“好看吗?”李思明挨近问道。

“当然好看.什么时候咱们中国也能拍出这样的片子。”杨月感叹道。

“这就是你的原因了。”

“我又怎么了?”杨月掐了他一把。

“科幻片要求有想象力。你身为三流作家.恐怕还需要努力再努力!这是你们作家地责任。”

“作家没有几流几流的!只是水平不同.茅盾是不是作家.老舍不是作家.巴金是不是作家?他们是几流的?再说我也不是什么作家,我只是个人爱好而己。”

“我承认我错了。不过我要纠正一下,我说的是科幻作品。这是需要想象力的,有一句话不是说嘛:让思想插上自由的翅膀,这样才行滴!”

“别站着说话不腰疼.有本事你去拍一部给我瞧瞧!”

“我声明一下,第一我是躺在沙发上.所以不怕腰疼:第二.让我拍,行.我又不是没当过导演。你给我钱,我去拍!保证感动全世界,连外星人也跑过来排队买票!”

“哈哈…就会贫嘴!”杨月被他逗笑了。杨月笑得很开心.如花的笑魇让李思明有些失神。

“呆子.看什么看?”杨月被他看得有些害臊。

“哦,没什么.你嘴角有一片瓜子壳......”李思明掩饰道。

“你……”

………………

看完了电视.两人都出门走了,杨月要回学校.明天还要上课,李思明送她往学校走。在夜晚昏暗地月光下,李思明可以光明正大的搂着杨月.黑灯瞎火的不必担心路人指指点点的。

夜色如水,路灯发出迷人的光线.杨月的肩很柔软,李思明的扶在她肩上的手很温暖。两人在街上漫步.朝着学校走去。却又不想太早到达目地地,希望时间停留在此刻。留住温馨留住这青春的脚步。

“真希望你能早点毕业。”李思明叹道。

“我马上就毕业了,下个月我要去实习。喂.你是不是又动了什么坏念头了。”杨月说道.她猜得八九不离是.果然最了解李思明的人是最亲近的人。

“你者那里!”李思明朝着马路的左侧努了努嘴道。在昏暗的灯下.一面墙上写着一名颇有特色的口号:为了革命的下一代,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

“你这坏人!”杨月笑骂道.放在李思明的腰间的手做了一个她这几年常做地动作。

“咱们得抓紧,跑到乡下.一口气最好生十个.为国家培养革命后代.咱们出身好.都是根红苗正的。正好两支篮球队.到时候也不要找外援了!”李思明忍着痛,嘴上还不停地说道。

“你就知道瞎说!”杨月不依道。李思明嘿嘿笑了笑。

两人在人行道上打打闹闹着.心中却充满着幸福的感觉。

“对了.你今天和我爸在书房谈了些什么?搞得挺神秘的。”杨月问道。

“也没什么.是关于我将来的扛算!”李思明道。

“那你有什么打算?”杨月对他的未来挺关心、

“我很可能会去深训特区.做个有献身科技意识的商人,有经济意识地科学家.有建设祖国之心的复员军人.有回报社会之心地大好青年.总之是‘四有’的大好人。”李思明道。

“我有时候真不明白.你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出人意料的想法!”

“你不想让我去?”李思明有些担心。

“不是.你做任何事我都支持你,我知道你做任何事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你心中有目标,尽管你不说,但我知道这次恐怕是你这些年来最想做的事情吧。我不想一个人孤伶伶的,你要是真的去了,那我毕业也去你那里.总之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我不想让上次分开后的事情再一次发生。”杨月道。

“谢谢你,以后.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事情会将我们再分开。”

“谢什么谢!”

“不.我是真心要谢你。没有你我甚至不知道还能不能醒来.在劳改农场也是如此。你在我地心里是最重要的人,你将你地心都交给我.而我却总是为自己的出人意料奔波。”李思明将杨月搂在怀里。

“我听人说.相爱的人不用说对不起,也不用说谢谢二宇。”杨月依偎在李思明的怀里,喃喃道。

昏暗的路灯下.两人深情相拥.路灯在地面上投下长长的身影.此刻他们心里再也容不下别的人和事。

第四卷纵横四海第六章再见小刀

七天后,杨家书房里。

“思明啊!”杨首长现在不再称呼李思明“小李”了,这让李思明有些受宠若惊。

“伯父,您有事就直说!”

“看看这个吧!”杨首长将一份文件递到他的面前。这是写着一份香港某银行的户头,上面有2000万美金,意思是李思明可以随时使用。

“这是什么意恩?”

“你要办企业,不会是光靠动嘴皮子,钱就从天上掉下来吧?”

“太谢谢伯父了,我还正愁怎么弄钱呢。”

“弄钱?这是从特别帐户里拨的,你别以为这是我给你的,这是国家的钱,是人民的血汗钱!”

“是、是,这钱虽然太少了,不过我会省着点花。”

“什么,你还嫌少?”杨首长有点怒了,“你以为国家财政很富余了么?前两年连续出现财政赤宇,今年大概还有一百多亿元赤宇,现在还在打仗呢,你们那些知青还有那些待业青年要安置,到处都要花钱。这些钱不知道有多少人惦记着,要不是中央首长签宇,十个我也不能拨出一分钱。今天还有人在追问这笔钱要干什么去!”

“可是我办的是高科技企业啊,不是理发店一把剃刀就行了,这些钱真不够。”

“这我也知道,我可以给你指条路嘛。”

“那您说说看。”

“知不知道为什么要设立特区,尤其是顶着压力办?”

“国家建设需要外资,在广东那里办,就是为了吸引香港那些老板来投资。”李思明道。

“早在78年就有香港人提出办了。那时候条件还不成熟,现在国家允许办了,可是并不是所有的香港商人都愿意来投资的,一些人对内地还怀有不好的看法,除了一些比较关心内地的爱国商人。”杨首长道。

1980年的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中。批准了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辐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并完成了立法程序。1981年的7月19日在此前的特区工作会议地基础上,制定了一整套适合特区性质和要求的政策措施,共十个方面,统一了思想,提供了具体的指导。经过认真酝酿和准备,深圳和珠海两个经济特区在1980年相继开始动土建设;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于1981年的下半年开始动工建设。

“这是人之常情,怕被共产了嘛!”李思明答道,现在关于香港的前途,许多香港商人比较害怕,现在中英还未开始谈判,确定之后有些人对未来充满悲观,移民海外和资本外逃较多,但九七大限之后却又都争着往内地跑,跑政策跑关系跑生意。

“你是不是有一个姓曾的朋友?”杨首长对他的话不做评论。

“曾智啊,他你也知道?你调查过我?”

“我当然要调查你,要不然我们会将一支重要的部队交给你指挥,你还一付勉为其难的样子。“杨首长道。

“曾智怎么了,他现在还在香港做他地公子哥吧?我倒是挺羡慕他的。快四年没见了?”李思明脑海里忽然想起了曾智的形象,那是一个愤世嫉俗却极重义气地人。

“他们家的情况你应该了解吧?建国初他的叔叔是有名的红色资本家,现在他们家不仅在香港,在内地都很有影响力。曾智跟你的关系应该很不一般吧?你可以利用你的关系,让你的朋友给你投资。”

“……”李思明简直无话可说了,这样的办法他也想得出来。

“如果曾智自已有钱地话,让他给我投资他绝对没问题,他跟我没说的。可问题是他的家族跟他本人是两回事,再说他在内地这么多年,他本人在家族中的影响力恐怕也没有你想地那么大吧?”

“他在他们曾氏家族的继承权上,排在第三位。”

“那也没什么,靠别人还不如靠自己!”李思明有一些叹气。

“可是你怎么去拉投资?你不要将这两千万打水漂了,到时候你就死了办企业这条心吧。国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你,到时候我可以既往不咎,直到你还清这两千万。另外我要提醒你,如果,我是说如果你办成了,国家要占八成的股份!”

“什么,八成?”李思明睁大了眼睛看着他,心说还不如把自已卖给国家。

“要不你把你出资的钱摆上台面给我看看!”杨首长双手一摊。

“我现在是没有钱,那要是我能拿出三五个亿美金来,你的,哦不,国家的股份是不是就应该按照总资本额划分?”李思明觉得这个问题很有必要搞请楚。

“当然!”

“成交!”李思明口中信誓旦旦地,心里却在想怎么才能挣到这么多钱呢?杨首长笑吟吟地看着他,李思明有些不满:“怎么,伯父,你怀疑我弄不到钱?”

“不是,我是担心这钱白白地打水漂了,这可是人民的血汗钱呐!”杨首长道。李思明觉得准岳父大人要是生在和平年代准会成为一个大商人,算盘打得挺精地。这两天他倒是向小月打听了一下,果然是家学渊源;杨首长的父亲曾是一个还算成功的老板,只不过离“买办”的级别差的太远,李思明不明白,这样的一个出身,怎么就会丢下书本闹革命,站到咱无产阶级的队伍里去了呢?

“知道了!”李思明在心里默算着他需要多少钱,那可是天文数字啊,中国一名干部一年存个两千块人民币就算不错了,那得是什么级别?

“不过这钱在我看来还没有政策重要,比如土地、税收、水电、出口权这些怎么解决?”

“这些是小事,自然会有人给你解决,中央首长也等着看你到底能否再创造一个奇迹?你可不要辜负哦?”杨首长肯定地点头道。

李思明沉思着,他现在连抢银行的心都有了,可数亿地美金只有到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去抢。要不将自已的知识拿出来卖,卖给外国人那是卖国,卖拾国家,恐怕是只有进没有出,只能打个白条什么的。

晚饭时,李思明的心思全放在思考如何挣钱地问题上,他现在在想杨首长是不是故意的,只给这么点钱让自已知难而退。杨首长倒是兴致挺高,一个人自斟自饮,自得其乐。

“你发什么呆啊。不喝酒就快吃饭!”杨月打断他的思考,将他已经神游的思想拉回到饭桌上。

“吃,我当然要吃,最好一口吃成个胖子!”李思明说完埋头扒着碗里的饭。

“爸,你刚才是不是又给阿明上政治课了?”杨月问父亲道。

“没有啊,我刚才给了他一堆好处,不信你问问他!”父亲说道,一脸冤枉。

“阿明,我爸说的对不对啊?”杨月问李思明。

“对、对。”李思明懊恼道,“谢谢伯父,我会加倍报答你。”

“小李,看你说的,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杨母插了一句,他的好心让杨父差点将嘴中地酒喷了出来。

“对、对,一家人不说两家括,应该的、应该的。”杨父掩饰道。

……

李思明吃了这顿“丰盛”地晚餐,回到家和父母聊了两句,就回到卧房蒙头大睡。

第二天,李思明还是跟往常一样,很早就起床,穿好球鞋,出去跑步锻炼身体,顺便买菜买早点。刚打开门,李思明发现一个人蹲在地上,那人听到开门声,立即站起了身。

“小刀,是你?”李思明惊喜道。来的人正是小刀,穿着还是转业时的旧军装,已经洗得发白,有几处几乎快要磨破了,脸上胡子茬颇为茂盛,满脸倦容,像是坐长途火丰太久的样子。

“队长,是我!”小刀道,眼神中闪过一丝火热。

“你什么时候到的?怎么在这里?肚子饿了吧?”李思明一连串地发问道,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我是昨天夜里到的北京站,一路打听才找到这里的,这里不太好找。”小刀回答道。

“你老实告诉我,昨天夜里,你是不是一直在这里蹲到天亮?”李思明问道。

“这……是的!”小刀承认道。

“你真够傻地,你是当自已是外人,还是拿我当外人?来,快进来!”李思明掐着小刀的脖子,“押”了进来。

李思明的爸妈也起床了,估计是听到客厅里的声音,起来看看怎么回事。李思明在家地时候,他们通常起得倒不是晚,只是李思明一般起得更早,在晨练之后,将早饭已经做好了,他们也挺享受这种待遇。

“爸、妈,这是我的好朋友,从外地远道而来。姓夏!”李思明介绍道。

“叔叔、阿姨,你们好,叫我小夏就行了。”小刀问候道。

“累了吧,要不要先洗洗?然后我给你准备一顿早餐。”李思明母亲热情的说道。

“不,不麻烦了。”小刀推辞道。

“你看,这就虚伪了吧。”李思明说道,见他还想反驳,一瞪眼,“别废话了,先去卫生间将自已清理一下,然后出来慰劳一下你的肚皮。”小刀立刻乖乖地去了卫生间。

“思明,有你这样说话的啊?还当人家是朋友呢,人家没当你是仇人就不错了。”李思明父亲对他的语气很不满。

“是,爸,我错了。毛主席也说过,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一定遵守毛主席和您老地指示。”李思明笑着道。

“你这孩子,都是大学教授了,还没正形。一会儿我和你妈去上班,你今天可要好好招待人家。”

【文】“是!保证完成任务!”李思明立正道。

【人】第四卷纵横四海第七章外国的月亮

【书】小刀埋头对付面前的一碗刚出锅的肉丝面。

【屋】“好吃吗?”李恩明问道。

“嗯,好……吃。”小刀支吾答道。

“好吃就多吃点,没人跟你抢。”李思明笑着道。面前的这个人比自已还小一岁,年轻的面孔本该是笑容多一点,意气风发的模样,可现在却如同一个就要进监狱的罪犯一样,充满着对生活的悲观论调。

“说说你的情况吧?”

“你不是都知道了吗?”

“我知道的不多啊,说某某人混得很让人同帕,不详细啊?”

“也没什么……跟人处得不好呗!”小刀嘟哝道。

“怎么个不好法?”

“我刚去我们局里头,别人看我是个战斗英雄,都向我打听战场的事,觉得很好玩。我说打仗不好玩

的,越南人也不是好惹的,也很勇敢的。结果别人认为我的思想有问题。”

“你倒是实话实说?那你当初还坚决地要离开部队,到地方去,仿佛那里就是世外桃源。”

“我现在明白了,天下乌鸦一片黑,还是部队里好,大家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一起高兴一起痛哭。不像在地方,人与人之间就像隔着一堵墙,你必须得去猜,才能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太复杂太累了。”

“那你把小偷打成重伤该怎么说啊?”

“你曾经在训练我们的时候说,对待敌人不要手下留情啊,就是不喘气了也要补上一刀!”

“弄了半天这都成了我的错了?这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要分清楚嘛。”

“一动上手,我就控制不住自已了,几天没动手手心就有点痒。”小刀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离开部队,我真有点后悔了,真想战友们。在地方,我没有朋友,跟别人没共同语言,今天是我这两年以来说话最多的一天。”

“这个世界并不是你所想的那么灰暗,如果你只看到不愉快的地方,你的人生就是没有阳光的,那多没意思。”李思明说道,“你明白吗?”

“不明白!”小刀直言道。

“算了吧,也不跟你废话了。我不久就会去南方,你就跟着我,绝对比你当警察好的多,我希望你能看到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你去做。”

“我不去想,反正你让我干啥我就干啥。”小刀直接过滤了李思明的话,又埋头对付眼前的面条。李思明感觉自已一拳打在空气中去了。

两人吃过早饭,李思明拿出自己一套衣服让小刀换上,两人身材差不多。

“换上吧,我说你这两年,你就没买一套像样的衣服?”李思明问道。

“金钱乃身外之物,有钱多买点烟抽,或者多孝敬我爸妈。”小刀认真地说道。

“你倒是想得开啊。我今天陪你逛逛我们伟大的首都,沾一沾我们光荣的首都人民的自豪感。”

小刀换上李思明的衣服,这还是比较新地,李思明也没穿过几次。俗话说:人靠衣妆马靠鞍。小刀脱下那套破旧的军装,换上新衣服,整个人的气质就变了,真够帅的,就是这脸上的笑容太少了,要不然上了大街,回头率保证是第一。

“我说你就不能笑一个,搞得比三十岁还要深沉,想做思想家啊?”李思明骂道。

“队长,你就别逼我了,你想让我笑,想让我开心,可我笑不起来。”小刀道。看李思明地表情有些不爽,连忙补充道。“我努力笑笑,还不行吗?”

“走吧!”李思明带着一部海鸥牌照相机,向屋外走去。

屋外的天空湛蓝如同海洋,在那蓝色的巨大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