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激情燃烧的岁月-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类是不可能登上月球的,可是阿波罗不是照样将你们美国人送上月球吗?”李思明解释道。可是他的解释过于牵强。

“可是,我们是电影公司,不是投资银行啊?”这个美国人还是不太相信这会是一个很不错的投资。

当乔治·卢卡斯接到麦克肯纳公司地请求见面的要求时,有些自豪,也有些疑惑。自豪地是,自己的这个现在还很小的公司的价值,终于有人表示感兴趣了。疑惑的是,自己到底要不要接受这个商业谈判,这不是自己擅长的地方。

但是,他对特效这个电影新行业的前景很看好,不太舍得让出一部分股份,被全面收购更是不可能。如果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那无疑对公司犹更大的提升,可以更新更先进的设备,增加必要的人才。于是,他接受了见面的请求。

这正中李思明的下怀,只要对方不是一口拒绝,说明事情还有希望,李思明认为自己的口才有了发挥的机会。

“很高兴见到您.卢卡斯先生!”李思明意见面就开始吹捧起来,“我一直以为《星球大战》是外星人参与拍摄的,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才华,是拍不出来这样充满奇思妙想的电影的。、

“谢谢您能喜欢!”卢卡斯无论如何比李思明年纪大多了,但是李思明的吹捧让他听着颇为顺耳,对于一个导演来讲,称赞他的电影好看绝对比称赞他长得帅要有效的多。同样的,称赞一位母亲的能干,不如称赞她的孩子聪明要受欢迎得多。如果李思明面对的是一位中国人,那么一定会说“哪里哪里”这些谦逊之词。而当你面对吹捧你的人的时候,你一定要小心了,他也许说的是反话或者违心的话。

“我来这里,是为了一个我们共同的目的,我们一起去完成一项电影史上最伟大最激动人心的事业!”李思明继续“演讲”。坐在一边的弗兰克尔和曾智,相互看了看,要不是确定这里是百分之百的办公室,还以为他是来福利院做义工的,要么就是那种“国际主义战士”。

提钱干什么?那是俗人才干的,挣钱的最高境界是从不谈钱,而是谈理想谈事业。优秀跨国公司从不谈钱,而是谈如何实现公司,员工和客户之间的“共赢”,谈所谓的“事业共同成长”,也从不说“你”,“我”,而是说“我们”。这就是挣钱的诀窍,为了这个事业,你就不要跟我讨价还价,雇员也就不要跟我谈薪水了,因为我提供了一份“事业”给你了。

“您的眼光很不错,事实上没有多少人认识到电影特效是一门学问。”李思明不同凡响的吹捧有了回应,卢卡斯笑了笑,他对李思明本人更感兴趣,“您的那一部电影确实不错,上一次颁奖以来,人们谈论得最多的还是你的电影,尽管您没有得到任何褒奖。”

“这说起来,咱们还是同行。”对方没有进入正题,让李思明有些心急,“可是不仅从影迷,还是从老板的角度来看,您的电影最受欢迎.尤其是充满不可思议的特效,比如现在正在上映您的《星球大战》第三部。”

“你们能给我什么?”卢卡斯终于进入了正题,眼睛却瞄向曾智。

“工业光魔公司,这几年来除了给您的《星球大战》系列作特效外,只有给斯皮尔伯格等导演的几部科幻作品作过特效。贵公司搞得是高科技,是跟电脑打交道的,而这却是烧钱的工作。从一个公司财务的角度来讲,现在缺得是钱,不仅是设备,而且是人才方面也急需扩张。我听说.上个月贵公司的雇员闹着要加薪?”李思明道。

卢卡斯愕然。

“绝无此事。”卢卡斯一口否决。

“您不要生气。您可以换个角度来看,这不正说明我对贵公司是充满诚意地。”李思明可不愿惹恼了他,说得很谦卑,“而且,看得出来.您对这个公司充满期待,但我不想寻求控股或者反客为主。我们只想为您的事业增加一点必要的帮助.比如资金”

卢卡斯沉默,他在思索。他地电影很挣钱,但那是投资人拿的大头,他只得零头。工业光魔公司刚开始时预算极为吃紧,要不是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后来提供了一些支持,工业光魔和他的《星球大战》可能就天折了。

“您看,有了我们这笔资金,您就可以添置新设备,增加更多的人才,加上您奇思妙想的创意,将来再推出市场。你我都是导演,通过我们的作品,可以让更多的电影人认识到特效。到时候,您就会意识到这是一笔很划算地生意。而且我认为,并不只是科幻电影需要特效,特效只是手段。一切能让电影更好看,都应当受到推崇。”

“麦克肯纳公司愿意投资多少,获得多少股份。”卢卡斯被李思明描绘的前景,说得颇为心动。

“两千万美元,百分之二十的股份!”李思明肯定地说道。做在他身边的弗兰克尔,偷偷地拉了一下李思明的衣服。来的时候,他们的底线可不是这个,李思明一张口这两千万撒出去了。

“我没听错吧?”卢卡斯有些怀疑。“据我所知,曾先生才是老板。、

“当然.我是老板。”曾智瞥了一眼有些尴尬的李思明.心里偷着乐,“他的话就代表我地意思。您知道,我是个不太会说话的人,让李跟您谈,我想更能表达我的意思,你们都是导演,更有共同语言。

曾智的“谦虚”让卢卡斯听着舒服,却让李思明有被他当枪使的感觉。

“给我一周时间考虑如何?”卢卡斯想了想说道。

“好吧,不过现在我们麦克肯纳公司,手头上正好有一部电影可以交给贵公司来做。”曾智起身伸出手来。

“好的,在您成为股东之前,是一个顾客,我们会尽力的。”卢卡斯与曾智等人握手道别。

“谢谢!”李思明表示感谢。

离开了卢卡斯地公司之后,李思明感觉这桩生意很可能会实现,心情很不错,这绝对是个很了不起的生意。不过弗兰克尔却总觉得有些不值.除非李思明哪天拍了一部科幻电影并且热卖,眼见为识才会让他持肯定态度。

唯有曾智觉得无所谓,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顶着,他只管签字。不过三天前,他去了趟电影院,看到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第三部正在放映.而场场几乎爆满,他有点相信李思明地判断。不过到目前为止,李思明还没做过亏本买卖。

有了工业光魔公司的帮助,李思明对自己的电影很有信心。

“导演有时候就像一个厨子,将各种食材和调味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组合,然后就成了一道好菜,或者像一个汽车装配工,按照要求将各种零部件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辆豪华跑车。当然这是个比方。”李思明在谈到导演的工作时是这样认为的。

李思明的《阿甘正传》在小说原来的基础上,加入了猫王,亚拉巴马大学驱逐黑人学生风波,肯尼迪遇刺,水门事件,约翰·列侬和嬉皮士(披头士)等等他们曾经耳熟能详的内容,大大地丰富了原作中美国战后三十年的社会场景,也就是婴儿潮一代成长岁月的背景。影片一开始就借阿甘的回忆,插入了导演格里菲斯的伟大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里,有关南方将军纳森·贝福·福雷斯特(这也是阿甘名字的由来)创立3K党的片断,从一开始就奠定了这部影片立足于历史并批判历史的基调。通过剪辑和特效的手段,天衣无缝地把电影画面与历史真实镜头连接在一起,让阿甘活生生的话在历史人物当中,这一特色在这部电影中数不胜数。

但是经过李思明加工之后的剧本,并没有保留原小说中的过于尖锐的批判,而是更注重主人公的道德典范,这其实也是为了讨好观众,迎合80年代以来美国人的道德需求。

“我这可不是为了挣钱,就不顾脸面了。原片中就是这样的!”当面临这样的指责时,李思明只有在心里这样安慰自己。

而那些李思明从香港带来的香港人.被李思明以协助工作的借口安排在各技术负责人的身旁。

这似乎又验证了曾智的判断:李思明是那种不会太吃亏的人,一些看起来吃亏的投资,一般却带来丰厚的回报。

第四卷纵横四海第七十三章数钱数到手抽筋

当李思明的新作完成的时候,已经是将近十月了。

这部电影远比他前两部电影更让他头疼。不过他想到美金在向他招手.就什么也不会抱怨了。

大卫·弗兰克尔的宣传计划早在拍摄阶段,就已经铺开。也许是李思明的历史记录,也许是李思明本人的名人效应,电影圈内早就等着看他的这一部电影,是否真得像他曾经用无比肯定的语气说的“我的下一部更棒”那样好看。

当然,这其中总会有人更喜欢看笑话,有个笑柄着实不错,至少报纸上就有挖苦的素材了。一步天堂,一步地狱,事情就是这样简单。但是李思明自信自己是幸运的那一部分人,因为历史本来就是这样,找不出一点担心的理由。

1983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中国的国庆节,对于李思明和曾智来说是个黄道吉日。李思明在好莱坞的第二部电影《阿甘正传》在这一天首映。

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中国的老话很经典。去年的时候,李思明在好莱坞的第一部电影在上映之时,得到关注度远远比不上今日,当时他只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小子,有谁会高看你一眼?是弗兰克尔厚着脸皮请的一些圈内人,包话纽约影评人哈里森·希曼。

这一次却是有很多人不请自来。这是今年弗兰克尔唯一不担心的事,当然李思明花钱的本事除外。

“汤姆,看着这场面,有什么感想?”李思明指着正在和弗兰克尔热烈交谈的那些影评人,导演,演员道。那些人最想见的却是李思明,尤其是那些演员,不过李思明找了个借口让弗兰克尔接待这些人。

“我不知道。”汉克斯的心情很不错,这个场面他第一次见到,有些紧张,“李,说真的,我要感谢你给我这一次机会。”

“感谢这种话,以后不要讲。你本来就是一位好演员,这只是你刚刚开始,我相信有那去一天,你将是好莱坞的大人物!相反的,如果你本人不努力,机会再多也没有用。”李思明笑着道,指着不远处正大方得体地与记者交谈的朱迪道,“你看,朱迪就不一样,她获得过一次奥斯卡提名,未成年时就已经出名,我想她第一次面对公众时一定也很紧张。你也要学着应对记者,这些记者就像你的情人,虽然你不想离开她,但最好不要天天见面!”

哈里森·希曼早已成了李思明的朋友,所以,李思明的这一部电影在拍摄阶段的所有幕后新闻,就是通过他透露给读者的。这一次,他当然来捧场,他虽听他的老朋友弗兰克尔吹嘘这部电影是如何如何的好,但是眼见为实是至理。

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

在麦克肯纳电影公司的十足中国特色的徽标之后,无例外出现了导演李思明的名字。李思明看着这部电影少有的几个汉字,心中充满着骄傲,这三个汉字让喜爱李思明电影的美国人也能记住这方块字。

影片以一片白色的羽毛开头,阿甘用带着美国南方口音的语调对着等车的路人,诉说着自己的经历,将观众带入历史之中。同时代的人,很显然被影片中的一个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所吸引,而阿甘则成了他们心灵深处的精神之源,他的成长过程又正好是这一代人所经历的,他使这些人清晰地回顾过去的历史。年轻一些的观众则被其中的黑色幽默所吸引,顺便温习一下美国历史,而其中好人有好报的道德观,远比说教要生动的多。

哈里森·希曼想到了李思明的上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那部片子里说得也是希望,不同的是,那部监狱片让人压抑和绝望,这部《阿甘正传》则说明了上帝会奖励善良的希望,同时,它更包含了一种基调:向前,跑。这在影片中出现过多次。这吸引了甚至只喜欢轻松的娱乐片的观众,便说明了希望本身和希望的魅力。

“一个是地狱,一个是天堂。”这是希曼的体会。

“入股工业光魔公司,也许是一桩挺不错的生意。”弗兰克尔看到片中的特效时,是这样想的。他这样想的时候,双方已经签约一个月了。不过令他更开心的,却是影片中他饰演的那个跑龙套的角色。

曾智更夸张.兴奋地指着画面,高声大叫:“看,那是我!”生怕没人知道是他。

小刀最安静,不过他后来承认:“我当时因为太激动了,不知道怎么表达一下。结果思考的时间长了一点,整部电影已经OVER了。”

当美国的爱迪生和法国的卢米埃兄弟发明电影的时候,可能不会想到电影会如此的生动:它可以让人潸然泪下,可以让人情不自尽地鼓掌叫好,它可以让人受到教育启迪,也可以让人振奋起疲惫的精神。

李思明的《阿甘正传》做到了以上这几点。这可以从观众们的反应看得出来:当影片结束时,那片白色的羽毛又一次飘起,所有人起立,长时间地鼓掌。

“李.我要提前祝贺你,明年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非你莫属。”哈里森·希曼激动的握着李思明的手道,“让人震撼,这是一部让人感动,激动和深思的电影。如果我的预言错了的话,那奥斯卡评选委员会的存在的必要性,就应该摆上桌面讨论一下了。”

“谢谢你的吉言。”李思明面带微笑,不过他自信的表情让希曼并不感到意外,“我更愿看到我的演员拿奖,希望新人有更多的机会。”

“不过,你这次就不是新人了!”希曼开玩笑道,“我知道你不喜欢见记者。可是今天,你得做好思想准备。”

果然,当李思明走出剧院的时候,参加首映并观看过电影的记者们包围了他。长枪短炮的对准了他。

“李先生,请问您对这部电影的前景有何期待,拿奥斯卡奖吗?”有记者问道。

“我本人不在乎,我只关心票房,除此之外的东西都是虚的。当然,如果他们真要送一个镀金的纪念品给我,我也很乐意接受。”李思明回答道。

“那上一届《肖申克的救赎》的意外与大奖失之交臂,影迷都觉得很遗憾。您现在有何看法?”这名记者,看来十分想获得李思明的想法,如果李思明当众破口大骂那是最好不过了。不过李思明可没那么蠢。

“意外?我不觉得意外。相对于所谓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我更关注我的演员。大家刚才也看到了,汉克斯的表演精湛,女主角更不用说,另一位男配角也让人眼前一亮。我只说事实,观众最有发言权,不是投票所能决定的。”李思明趁机给自己的演员作广告。要是汉克斯这次没能拿奖,李思明就会有负罪感的。至少,拔苗助长的罪名只有自己知道。

“那您的意思是说,您认为各主要奖项已经是囊中之物了?”有记者对李思明话语理解的过于“深刻”。

“这是你说的,小心我告你诽谤!”李思明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说道,“我郑重的宣布,我李思明已经不是新人了。”

“导演先生,你能对票房做出预测吗?”有记者关心的是票房。

“2亿美元吧!”李思明说了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字,但却引起一片惊叹,“当然,越多越好,能让我们公司的老板数钱数到手抽筋,那就再好不过了!”

李思明的玩笑让记者们大笑,虽然他们并不太相信这个数字,但他的幽默总能给人带来新奇感,李思明在上一届颁奖典礼上的即兴表演让人印象深刻。

数钱数到手抽筋.尽管这是一个可能引起身体不适的工作,进而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但是曾智很显然想这么“抽”上几次筋。

一周后,上映《阿甘正传》的电影院从最初的一百一十八家,增加到了二百三十家电影院,后来扩展到全美国大部分的电影院。在这一周.良好的口碑和众口一致的称赞,让家家电影院爆满,排队买票的情景在不同的城市上演。好莱坞为之惊叹,获得发行权的电影公司和那些电影院的老板们,现在无比的高兴,因为他们也可以分一杯羹。

“上周的票房统计已经出来了,两千万美元,真是不可思议!不敢想像最终北美票房,还有海外票房出来之后,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大卫·弗兰克尔拿着报表,笑得合不拢嘴。

“这样的电影要是一年拍个四五部就好了。这跟抢银行似的,万恶的资本主义啊!”曾智感叹道,人心不足蛇吞象,说的就是他现在的心情。

“是啊,是啊!”弗兰克尔也附和道,尽管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大卫,我说过.我们花钱是为了挣钱。这仅是一个开始,我们才刚刚上路。”李思明乘这个机会“教育”一下他的总经理。

“当然,我们谈一下我们的下一部电影,如何?”弗兰克尔好像忘了自己的曾说过的话,已经关心起李思明的下一部电影了。

“我就不能休息一下?”李思明叹道。

第四卷纵横四海第七十四章今天是个好日子

轰动了.没法不轰动。

李思明的新片的热映,震动的不仅是电影界,早已扩展到整个美国的文化界,甚至成了外国人研究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参照物。

尽管票房很大可能不会超过去年的《ET外星人》.但这部电影的影响力远远不是科幻电影所能比拟的。李思明的声誉在好莱坞在美国如日中天,李思明这个名字一时成了美国人最熟悉的一位中国人的名字。

“尽管现在还是十月,但是我们可以预料的是,在1983年本刊的年度人物评选中,我们一定会让阿甘和李思明作为候选人。尽管前者是个虚构的人物.但是从阿甘身上我们却看到我们美国人所尊崇的所有的道德和规范的亲合体,阿甘是一个百分之百美国标志性人物。这个虚构的人物有血有肉,以至于我们从他的身上像是看到了我们自己一样,因为我们同样经历过那三十年的风云变幻。

而后者.我们只能用天才来形容.这位中国导演将格卢姆的原著小说,作了一次外科手术式的改造.让小人物的生活秀与政治历史的宏大叙事互动交织,这一独特的视角赋予了沉重的历史以一种充满喜剧和滑稽色彩的梦幻特质.从肯尼迪遇刺、越战、民权运动到水门事件等一系列曾使我们美国人心灵受到重创的事件。被他以娱乐精神至上地轻松自然的叙事手法.重新编排与解构.让观众在笑声中重温了昔日的岁月.悄然卸去心灵的重负。李思明又一次让美国人惊叹。”《时代》周刊十月二十号一期中如此报道。

“中国导演李思明.今年卷土重来.用他的《阿甘正传》向好莱坞表明:上一届奥斯卡他就应该拿奖!至今人们还在谈论他在好莱坞的第一部电影.该片现在已经在录像租赁店里连续排行第一。而上一届奥斯卡的那部最佳电影,现在人们已经很少谈起了。《阿甘正传》的热映引发的评论风潮.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头头们.印象应是十分深刻地。如果明年的评选又让李思明失意地话.他们就等着被抨击吧!”《华人日报》鼓吹起来是不遗余力。

当然也不全是吹捧的报道。有一个报道引起了李思明的注意。

“不看演职人员名单介绍,真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导演居然是一位中国人。李思明用他的《阿甘正传》再一次让好莱坞惊叹,现在他的才华不再会更到任何置疑。他对美国历史、社会和文化的了解让美国人惊叹.也许是他的中国身份,让他能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看待美国和美国人。但令人遗憾的是,总有不同的声音在质问导演:你有什么权力让一个傻子代表美国?他们认为这位来自共产主义中国的导演是别有用心的,‘非美主义委员会’的幽灵又一次在好莱坞出现。这是我们要警惕的.不要让好莱坞历史上的耻辱和灾难再一次出现!”洛杉矶电视台娱乐新闻记者兼主持人约翰·怀尔德.在一个节目中如此说的。

“这部电影完全是大杂烩。看不出什么太深刻地思想的东西。媒体似乎都得了失心疯,跟着发疯.这部电影唯一可取的地方.是叙事的方式很新颖。”有小报在一边倒的媒体赞誉声中,“独树一帜”.赚取读者注意力和好奇心.回头才发现销量居然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从此之后.该报“逢李就倒”.屡试不爽。

娱乐新闻李思明是不看的。赞誉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怪了。不过,弗兰克尔总是会将精心挑选出来的新闻报道,放到他地办公桌前.说是“分享”一下收获季节的喜悦。

远在亚洲四处“流浪”的渡边三郎,在“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拜会了一下身在美国的李思明。

“恭喜恭喜!”一见面渡边就双手抱拳道贺,乍一看像是位中国大叔。

“同喜同喜!”李思明不咸不淡地应承着。

“这个……”渡边见李思明端着架子,一时找不出话题.不由自主地挠着头发,果然一年不见.他脑门上的森林正日益变成稀树林。

“渡边先生.远道而来鄙公司.有何指教?”李思明盯着他的脑门看.乐了。

“指教不敢当.咱虽然是聪明绝顶,但在李大教授。哦不.李大导演的面前,咱相互探讨一下还是可以的!”渡边见李思明盯着自己的眼睛上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