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文王后代
申明:本书由(。。)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正文 第一章 赵桓重生

第一章赵桓重生

北宋宣和七年腊月(十二月)初九,都城开封,天空中下起了又大又密的鹅毛大雪。热闹非常的京城街道,也一下子冷清了许多。

在太子宫里,宫女忙着增加木炭的火盆,忙着生火,屋内更加暖和起来。各个门挂上厚厚的棉絮布帘子,减少冷空气的进入,增加宫内的温度。宫里的蜡烛也点不少,一片金碧辉煌。

现在已经快到中午,太子赵桓在太子宫内走来走去,显得十分焦虑烦躁。宫女和宦官们悄悄地躲到角落里,静静地打量着太子。赵桓平时对宫女和宦官还算和蔼,从不无故处罚人。即使这样,面对今天的样子,不要触了他的霉头。不管怎样,人家是掌握了生杀大权的人,惹到了是不得了的。

太子妃看着太子时而快步在走,时而又慢步在走,甚至停下来站在那里;仿佛心事十分严重。太子刚刚下了早朝,回到家里,就这样心神不宁,一定是朝中发生了大事。听说金国对我们大宋朝发动了进攻,毕竟是在边界上,哪里还有许多兵将在挡着。朝廷里,还有父皇在顶着。她经常劝他,太子的位置十分敏感。其他的皇儿在望着,皇帝把你培养为接班人,他还时时把你防着,稍不注意,就有丧失太子之位的危险。要谨开口慢开言,遇事三思而后行。要少与大臣们结交,减少父皇的猜忌。等一会,我再问清楚,出了什么事情,尽量与丈夫想个办法。

赵桓在太子宫走了许多时候,也许有了主意,叹了一口气。转向太子妃,说:“外面下了今年最大的一场雪,我们出去走走,赏一赏雪。”

太子妃,心里一块石头落了下来。看来也不是了不起的事情。北宋重文轻武,文人们爱吟诗作画,风花雪月是文人们的题材。下如此一场大雪,自然应该去欣赏。

一般的文人要赏雪,需要到野外去。太子爷要赏雪,只需要到自己的后花园。太子的后花园很大。

赵桓在前面走着,太子妃在后面跟着。宫女、宦官忙跟在后面,拉开一段距离在后面等着伺候。

赵桓大约二十五六岁的年纪,年纪轻轻,在皇子中不算好色的人,也不好酒,也不爱好吟诗作画。身体结结实实,虽下了大雪,为了赏雪也不怕冷。

外面地上的雪,大约有半尺多深,踏在上面,就落下深深的脚印。雪还在下,已经不是鹅毛大雪了,远处的景色也看得见了,正是赏雪的好时候。后花园花台中的小草已经被雪掩埋起来了。那些稍高一些的灌木,在雪里探出它们的头。在冷风中显得那样的无奈,甚至显得那样无助。已经落了树叶的树木,身上沾满了雪花,成了白色的花树,一排排白色的花树,倒是那样的好看。那些没有落叶的绿色乔木,有的压弯了腰,有的还还压断了树枝。鱼池里的水还没有结冰,雪下在水里,却是那样的无声无息地消失了,金鱼们还在一群一群地在游玩。

赵桓看了看正在后面一步一步缓慢行走妃子,把手一伸,招了招手,说:“快点!”

太子妃说:“如果怕冷,在宫里烤火,哪里看得到这么美丽的景色!”

赵桓拉着妃子的手,登上花园的观景台。京城那高低错落的房子,一片白色,只有个别房子有烟囱的,在近处的,还可以看见烟囱四边被烟气烘烤,还有一点黑色。离太子宫不远处的皇宫那高大的宫殿,已看不见金色的琉璃瓦,只能看见雪填平了瓦沟后的一片白色。再往城外看去,什么也看不见,只能看见银灰色的烟雾组成的幕墙。

赵桓看着这雪雾的幕墙,叹了一口气,又拉着太子妃,走下了观景台。

走到了亭子后,太子妃望着太子说:“太子爷,有什么为难的事情?”

赵桓再叹一口气,说:“金军大举进攻我国,兵分两路,向太原、燕京进军。据最新战报燕京方向已经被攻破了蓟州,正在进攻燕京。边境危险得很哪!父皇已经下罪己诏,号召各地支援边境,到京城勤王!国家危险啊!”

太子妃安慰太子说:“金国毕竟是小国,与我们庞大的大宋朝比,他们也掀不起多大的浪。放心吧,有父皇,还有那么多文臣武将,不会出什么大事的。”

一说到金军侵犯,赵桓再也没有心情继续赏雪。说:“我们回去吧!”

赵桓踏上花园内一条人工溪沟的汉白玉小石桥,向上走过顶部,再踏上向下的石梯,忽然,身子一歪,向下倒去。

附近的宫女宦官们正在不远处望着,等着太子和太子妃的召唤,以备随时伺侯,看见太子爷滑了下去急忙赶去。“快!快!快!太子爷摔着了。”

大家七手八脚地把赵桓拉起来,赵桓已经是口眼紧闭。太子妃也急匆匆地赶过了桥。口里喊着:“快!快!快!把太子爷背回寝宫去!”

一个身材高大的宦官,在大家的帮助下,把赵桓背了起来。大家又伸出手托起赵桓的一部分,尽量减轻哪个宦官负担的重量,向太子的寝宫背去。

才跑几步,太子妃又喊:“快!快!快!传太医!”

有两个宦官急急地向外跑去。

大家七手八脚地把赵桓放在宽大柔软的床上,脱了鞋,盖上锦缎覆面丝绵被子。看着赵桓脸色都已经变了。一向遇事沉着的太子妃,低声的哭泣起来。

宫女宦官们看着变了脸色的赵桓,象死人一样的赵桓,也不由的哭起来,太子宫的哭声,逐步由小声变成大声地哭起来。

一个太子身边的宫女,晃眼看了看太子,停住了哭声。太子的脸色已经由一个死人的脸色,逐步变得正常起来,眼睛也在动了。她喊道:“大家不要哭了,太子爷还活着!”

老庞艰难地睁开着眼睛。刚才一脚摔了下去,自己一定伤得不轻。由于自己是一个三高病人,最好不要中了风。自己没有钱,也没有医保,不知现在在医院还是在家里面?如果在医院,一定要赶快出院。现在医院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医生也没有医德,常常借机把自己需要的药开在病人身上。自己母亲也是中了风,脑出血。老庞们将她送进地区职工医院,哦,忘了,现在叫市第二人民医院。一天,即一个对时还差几个小时的一天,就用了七千元人民币。明明结账前在电脑里查过,只有五千元,结账时就是七千元。其中对帐单有几秒钟就是二三千元钱,这里面肯定有假。也没有依据去与他们扯经。如果不是老庞的表妹夫在市里的人大当秘书长,专门给他们的院长打了招呼,他们还会不会把住院费搞成两三万?最好我哪个儿子,不要象我一样傻,把我送进医院去。千万不要进医院去挨棒棒!拜托了,乖儿子!

眼睛还没有睁开,莫忙,我先动一下手脚,看能不能动?还好,手?左手是好的,能够动!左脚也能够动!俗话说:“男左女右。”中风也常常遵守这个规律。再来看右手?也能够动!右脚,也能够动!应该高兴,可能下去摔昏了;还没有中风。

庆幸!庆幸!

为什么在哭?哎呀!又没有死,哭啥子吗?

老庞睁开眼睛,说:“莫哭!莫哭!人又没有死,哭啥子吗?”

可是睁开眼睛的老庞吃了一惊。自己的床周围,立满了穿着古代服装的男男女女。是不是在拍古装戏哦?从来没有人请过自己拍戏,自己也没有这方面的才能。周围也没有摄影机,不像在拍古装戏。

是不是自己又在做梦哦?

自己从来就喜欢做梦,特别过了五十岁后,经常做梦,有时晚上做梦没有停过。做古装的梦,自己还没有做过。不过稀奇古怪的梦也是经常遇到,可能古装戏看多了。做一做古装戏的梦可能也好玩。

老庞正在怀疑自己在做梦,一个人喊:“好了,好了,太医来了!”

一个太医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后面跟了两个男人,背着药箱。

太医把老庞的手把了把脉,叫老庞伸了伸舌头,看了看,又叫老庞动了动四肢。对挨着的哪个穿着凤冠霞帔的女人说:“没有多少问题!太子妃娘娘,太子爷可能是摔下去,暂时昏迷了。现在已经没有事了。我开一个单子,用点舒筋活血的药,用点安神的药。吃了看一看。不过太子爷还需要好好地静养一下,少用脑,使大脑尽快恢复正常。”

太医走后,老庞总觉得稀奇,又不像做梦。这需要求证一下,老庞拿手在自己身上狠狠地掐。哎哟,还真的很痛!

不行还需要论证一下。老庞翻身下了床,看看自己的衣服,这哪里是自己的衣服,也是古代的衣服。他拿来鞋自己穿上,站在地上。啊!自己已经不是一米五高的个子。分明已经是一米七或者一米八高的个子。那边有一个铜镜,自己站在镜子前面一看,自己分明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子。白皙的皮肤,英俊的身材,这可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帅哥。自己一个四川人;矮小的胖胖的身材,虽然五官还算端正,皮肤也还白皙,走出去也没有女人愿意多看几眼的人。现在成了帅小伙,岂不怪哉?

难道自己真的穿越了?还成了太子?与那些穿越了还要建功立业才能成为王候将相的人来比,自己是不是太幸运了?

太子?太子妃?那边那个正望着自己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婆?

现在是什么朝代?什么年号?我是谁?太子妃叫什么名字?甚至周围的人是谁,姓什名谁?我都不知道!

那些穿越的人,都是大学以上的文化程度,还嫌不能应付。我一个初中生,准确地说,我一个小学毕业生,怎么应付得过来?

现在就像假冒伪劣一样,一个不小心,就要显原形。

老庞也在太子宫中度起步来。忽然老庞心生一计。他拿起太子的派头来,向其他人都挥挥手,让其他的人都出去,只留下太子妃。其他人都顺从地尊崇地退了出去。

那边那个只有二十二三岁的姑娘,皮肤就像白色的玉石一样滋润光滑,皮肤嫩得轻轻一弹就要破一样。长着一对大大的明亮的眼睛,鹅蛋形的脸蛋上,五官端正,没有一处不美丽。那就是太子的老婆,我的老婆?

老庞对太子妃说:“老婆,我要告诉你我刚刚经过的奇怪的事情!”老庞惊讶自己说出的话已经是河南话了。

太子妃对太子对自己称呼“老婆”很新奇,还是接受了。“白头到老”的“老婆”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称呼。

“好!好!请您告诉我!”

“刚才,我摔了一跤。就看不见你们了。来了两个人,说:“太子爷,我们王爷有请。”我说:“你又没有马,又没有车,我怎么去见你们王爷?何况你们王爷是谁我都不知道,我不去!”这两个人也不由分说,架起我就走。到一个宫殿门口,放下我,我走进去。看见一个女人在那里斟茶。也是实在口渴得慌,我端起茶杯就喝。同来的人告诉我,上面就是他们的王爷。说完大声喊,“太子爷驾到!”王爷说:“快快看坐。”王爷说:“太子爷,对不起,搞错了。”王爷又说:“他们国家有难,还靠太子爷去救呢。”王爷又问:“太子,你刚才喝茶了吗?”我回答:“太渴了,茶我喝了。”王爷说:“那可是忘魂汤啊,怎么喝了。”我问:“怎么办?”王爷说:“对不起,我也没有办法。您快快回去吧!”说着,把我推,我就醒了过来。现在,我什么也记不起。我叫什么名字?你叫什么名字?我在什么朝代?周围的人叫什么名字?我经过什么事情?一律不知道。

太子妃也十分吃惊。说:“你遇到的王爷,一定是阎王爷了。还好,你在阎王殿去晃了一圈,活了过来,只是什么事情都记不住,这怎么办才好?”

老庞说:“求您救救我呀!”

太子妃说:“谁叫我们是夫妻呢!我来告诉你。不过,你自己得小心一点,不要露出了疑点,让人家怀疑。”

老庞心中暗自高兴,忙说:“谢谢老婆!谢谢老婆!今后我一定注意。”

太子妃说:“我们是大宋朝。现在是宣和七年十二月初九。现在的皇帝是赵佶,是你父皇。不过皇帝的名字是不能随便说的。你叫赵桓,今年,26岁,是皇帝的长子,也是太子。太子是皇帝的继承人。为妻是太子妃,叫朱琏。”

老庞也边听说边记忆。“现在是宋朝,宣和七年十二月初九。父皇赵佶,我是太子,叫赵桓,今年26岁。”

“啊!我叫赵桓?现在是宣和七年十二月初九。”

正文 第二章 我怎么办

第二章我怎么办

现在是大宋宣和七年十二月初九。现在的皇帝是赵佶,不是宋徽宗吗?我是赵桓,不是宋钦宗吗?

老庞让太子妃派人请了两天病假,躺在床上思考。

老庞想:我还说我非常幸运,穿越过来就是太子,太子可以当皇帝。可以享受帝王一样的生活。皇帝倒可以当,是乎隔几天就可以当上皇帝。又好像不是志愿当皇帝,是强迫赵桓当的皇帝。

老庞把自己为写作读的历史,在大脑整理,把各个分散的东西,汇集起来。渐渐的对北宋末年的事情知道了一个大概:

北宋末年,当辽国在金兵的进攻下,处于岌岌可危之时,宋徽宗、蔡京等人以为联合女真夹击辽朝,进而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机已成熟。于是,重和元年宋廷以买马为名,遣使从登州(今山东蓬莱)渡海到辽东,同金朝商议共同伐辽的事宜。宣和二年宋再遣赵良嗣等使金,与金订立“海上之盟”。双方约定:长城以南的燕云地区由宋军负责攻取,长城以北的州县由金军负责攻取;待夹攻胜利之后,燕云之地归于北宋,北宋则把前此每年送与辽朝的岁币,照数送与金朝。宋朝朝廷以为如此便可轻易夺取燕云十六州,可是没料到辽军抵不住金兵的进攻,却不惧怕与腐朽不堪的宋军作战,宣和四年北宋两次出兵攻打燕京,均被辽的燕京守兵打得大败。到这年年底金兵由居庸关进军,攻克燕京。这样金人就表示不再把燕云诸州交给北宋了。经过双方讨价还价,宋朝方面一再退让,最后金国只答应把燕京及其所属的六州二十四县交给宋朝,却要宋朝每年除把原给辽国的40万岁币交给金国外,还要把这六州二十四县的赋税如数交给金国。宋朝答应每年另交100贯作为燕京六州的“代税钱”,金朝才答应从燕京撤军,而在撤军时,金兵却把燕京的金帛子女官绅富户席卷而去,只把几座空城交给宋朝。

老庞想,这可能是大宋与金国交往开始。大宋边境没有了狼,却迎来了虎。如果想到唇亡齿寒的道理,支援辽国,或者在侧边看它们虎狼相争。大宋边境也不会马上出现一个恶邻居。

辽国灭亡后,金统治集团从北宋对辽作战的表现,以及交涉交割燕云的过程中,已经看透北宋政治的腐朽和军事的无能,做起了乘胜侵犯北宋的事情。宣和七年十一月金兵分兵两路南下,西路军由完颜宗翰率领,从云中府(今山西大同)进攻太原府。东路军由完颜宗望率领,由平州(今河北卢龙)进取燕山府。两路约定攻下太原、燕山府后,西路军进出潼关北上洛阳与南渡黄河直向东京的东路军会师于开封城下。西路军在太原城遭到王禀领导的宋朝军民的顽强阻御,长期未能攻下,东路军到达燕山府,宋守将郭药师投降,金兵遂长驱直入,渡过黄河向东京进军。

宋徽宗听到金兵南下的消息后,不敢亲自担当领导抵抗敌人的责任,急忙传位给太子赵桓,企图南逃避难。赵桓即位,是为宋钦宗,改明年为靖康元年。这时朝野官民纷纷揭露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等“六贼”的罪恶,要求把他们处死,宋钦宗被迫陆续将蔡京等人贬官流放或处斩。

靖康元年正月,宋钦宗迫于形势起用主战派李纲为亲征行营使,部署京城的防御。李纲刚把京城守备设施布置就绪,完颜宗望所率金军就已兵临城下,向开封的西水门发起猛烈进攻。李纲组织开封军民坚守城池与金军展开激战,把攻城的金兵击退。完颜宗望见开封一时难以攻下,便施展“以和议佐攻战”的策略,宋钦宗原本就是一个畏葸惧战的昏君,便急忙派使者去金营议和。完颜宗望提出宋须交金500万两,银5000万两,牛马骡各1万头匹,驼1000头、杂色缎100万匹,割让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三镇,尊金帝为伯父,以宋亲王、宰相作人质,送金军北渡黄河,才许议和。宋钦宗竟不顾一切,全盘答应完颜宗望的苛刻要求,下令在开封全城刮借金银运送给金军。李纲坚决反对同金军议和,宋钦宗就以宋兵一次夜间出击金营失利一事,追究李纲的责任,下令罢免李纲,废掉李纲主持的亲征御营司,藉以向金人表示议和的决心。

宋钦宗这一倒行逆施,激起了开封军民的愤慨,太学生陈东等在宣德门上书,要求复用李纲,罢免主张和议的李邦彦、张邦昌等人,几万人不约而同来到皇宫前,声援和支持陈东,要求宋钦宗接见,并砸碎登闻鼓,打死宦官几十人。宋钦宗不得已宣布再用李纲,为尚书右丞,让李纲主持京城四面的防御。这时宋朝各路勤王兵,约计20万人也已陆续赶到。

面对这种形势,完颜宗望知道以6万兵马孤军深入是难以攻下开封了,于是在得到宋钦宗同意割让三镇后,于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率军撤离开封北还。

完颜宗望北还,河北一线的战局虽暂时平静,而河东的战事却继续紧张进行着,从靖康元年二月至七月,宋军曾三次大规模入援太原,合计投入兵力40万人,均被金军击败,宋军主力耗折殆尽。

河北暂趋平静和河东战事胶着的军事形势,只是金军更大规模入侵的间歇。然而,以宋钦宗为首的腐朽统治集团却以为太平无事了。罢了有声望的老将钟师道的兵权,各路赶来的勤王兵也全被遣还,宋廷又恢复了以往文恬武嬉的故态。

主和派在朝廷重新占了上风。靖康元年六月,宋钦宗因为厌恶李纲屡言备边之策,借入援太原之际,派他为河东、河北宣抚使,强行把他赶出朝廷。八月,李纲因入援太原失利,又被罢去两河宣抚使之职。

老庞想:如果在第一次金国进攻北宋京城开封后撤后,宋钦宗能够按李纲备边之策进行准备,加强边防,可能后面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靖康元年八月,金军在经过一个夏天的休整后,又以宋朝不如约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为口实,再次南侵。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分东西两路进兵。这时宋将王禀坚守太原已8个多月,因粮尽援绝,九月初三日被攻破。完颜宗翰乘胜南下,直逼黄河北岸的河阳(今河南孟县)。完颜宗望的东路军,也于十月初攻入河北重镇真定府(今河北正定),金军的这次南侵已摆出了一举灭亡北宋的态势。宋钦宗却一心只想投降,以为可以继续用金帛赂使金军撤退,急忙派出一批批的使者到金营乞和,在军事上不做认真的准备。而朝廷内部的主和派唐恪、耿南仲等人坚主割地,遣返各地再次聚集的勤王军,撤除京城的防御工事。金军渡过黄河,完颜宗翰向宋廷提出要划黄河为界,河东、河北地归金朝,宋钦宗一一答应,并且亲自下诏给两路百姓,劝谕他们“归于大金”。

由于宋廷不在军事上作认真准备,两路金军未遇大的抵抗,便顺利向东京挺进。十一月金军前锋到达东京城外,闰十一月初金军东西两路会师开封城下,对开封展开攻势。开封城内兵力有限,士气不振,宋廷于危急之际,竟派郭京带领“六甲神兵”出战,大败溃散,东京城被攻破。

虽然东京城破,统治者依然决意投降,但开封军民不愿作亡国奴,抗敌情绪很高,要求参战的人达30万之多。金军见开封军民已准备展开巷战,不敢贸然进占全城。于是故伎重施,放出“和议”的空气,向宋王朝索取1000万匹绢,100万锭金,1000万锭银等钱帛。然而至此危在旦夕之时,宋钦宗仍不能醒悟,他派宰相何栗去金营乞和,完颜宗翰和宗望却要宋钦宗亲自到金营商议割地赔款之事,钦宗不得已进了金营求降,献上降表,并秉承金人的意旨,下令各路勤王兵停止向开封进发,对自发组织起来准备抵抗的民众进行镇压,然后金军大肆搜括宋朝宫廷内外的府库,以及官、民户的金银钱帛。当时正是严冬季节,大雪纷飞,寒风凛冽……此时的大宋京城开封已经被金国的大军团团包围。开封这座古城在战火中颤动,开封城中的大宋皇帝和群臣在颤动,数百万的大宋百姓在颤动,中华民族的历史在颤动……仅仅几天以后,开封城破,上至大宋皇帝,太子,公主,妃嫔,下至宫女,奴婢,百姓家的女子被俘,被凌辱;数十万人死于战火,无数间房屋和建筑被毁弃;难以数记的大宋百姓流离失所;大宋都城开封的金银财宝和古董文物被抢掠洗劫一空,金军的暴行,令人发指!!!在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里,大宋的百姓过着地狱般的生活:风雨连日,地冻天寒,无以为食,他们被迫争抢树皮,树叶,草根,猫犬,但这些都吃光后,不得以,只好以饿死者的肉为食,加之疫病流行,被掳掠一空的开封人民遭受饥寒无情的袭击,冻死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