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受饥寒无情的袭击,冻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宋朝腐朽统治者的投降政策,使开封人民遭受难以言状的灾难。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金军先后把宋徽宗、宋钦宗拘留在金营,二月六日金主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另立同金朝勾结的原宋朝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四月初一日金军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北撤。宋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搜罗一空满载而归。北宋从此灭亡,这就是所谓的“靖康之变”。

这个倒霉的宋钦宗被金国三十年的折磨,历经千辛万苦万般屈辱,最后还是被金国的完颜亮射于马下,被无数马匹踏成肉泥。终年57岁。

老庞想:这个宋钦宗,仅仅当了一年皇帝,还是在万般愁苦中度过的。我今年也57岁。我也要成为这个倒霉蛋赵桓。虽然我以前倒霉,也没有倒霉到这个程度。为什么老庞认为自己是个倒霉蛋呢?

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

一、他两岁父亲就去世了。

二、他读初中仅仅一年,文化大革命就爆发了,丧失了读书的机会。

三、下乡当知青,因为他是独子,人家都不必到农村去,他去了。

四、人家知青安排工作,都很好,他却去了农具厂。

五、农具厂早早地垮了,丧失了正式工作。

六、找了一个城市街道小厂的会计工作,结果连年查账,会计搞不下去了。

七、辞职搞什么生意都没有成功。

八、把自己老婆买断工龄的钱用于炒股,全部炒没了。

九、昨年检查自己患有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成了三高病人。

十、自己穿越了,变成了赵桓,还是一个倒霉蛋。如果最近不读穿越的书也许不会如此倒霉。

他们那些穿越的,有的做了倒霉的崇祯皇帝,也还有17年可以从容地改变历史,架空历史。

他们那些穿越者,都是大学文化。我老庞却是一个小学毕业生,开什么玩笑?是谁想这么个主意来害我?

是不是最近,我找了一个研究题目:中华民族为什么衰落?

我们的老庞,《历史》,仅仅小学读了一点,他就找了这么一个大题目来作为研究对象,对历史又不熟悉,想在其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能行吗?所以很久也无法下笔。

是不是因为我研究中华民族衰落的历史,就让我来改变我们衰落的历史?

老庞想:假如让已经背时了三十年的赵桓重新来过,他绝对不会让历史重演。老天既然让我这个倒霉蛋当了赵桓,我绝对不会让我们汉族这段倒霉的历史重演。反正已经不能回去了,我一定要让大宋的历史重新走过。

想通了,老庞也轻松了一些。这个时候太子妃亲自接过宫女手中的药碗,老庞说:“我自己来!”太子妃按住正要起身的老庞,说:“不要动,我来喂你。”看着这个温柔的年轻的漂亮无比的太子妃朱琏,只得张开嘴,顺从地喝太子妃一勺一勺喂来的中药。

面对太子妃朱琏,想起一年后她将不甘屈辱自杀身亡,老庞心中十分可惜。又想起自甘屈辱的宋徽宗、宋钦宗,老庞不由得对太子妃肃然起敬。

用过晚膳,由于天气寒冷,加之要考虑问题,老庞提前睡在卧榻上。太子妃在太子宫安排宫女宦官的事情后,乖乖地躺在老庞的身边。面对这个年轻、漂亮万分,如花似玉的女人,老庞却提不起一丝非份之想。自己一个快六十的人,这可是一个二十岁的姑娘,加之思考问题,也不容他去想女人。太子妃看太子今天受了伤,需要休养,也不来挑逗,只是细心地帮他扎好被子。

老庞想,我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可是一个现代人,离现在北宋的人,可是晚了九百年的人,要改变历史,以后总可以有办法的。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正文 第三章 试制火药

第三章试制火药

早上,老庞醒了。

太子妃正在梳妆,两旁各站着两个宫女在哪里忙着。有个宫女在梳头;有个宫女端着两边雕饰着美丽花纹的银盘,上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头饰;有个宫女端着一个大铜镜,站在太子妃指示的方位,让太子妃看;还有个宫女在找梳头的宫女的要求的、梳妆台前没有的东西。太子妃也时不时要求一些东西让她找。

老庞正要爬起来。太子妃看见了,温柔地说:“太子爷,今天我已经给你请了假,不用去上早朝。您多睡一会吧!”

随口又提高声音说:“李兰、秀花,马上把太子爷的药熬好,一会太子爷要喝。”

外面两个年轻女子的声音,好像训练了一样,几乎一齐答到:“是!奴婢们已经在熬了,熬好了就端来。”

老庞年轻的时候就不爱睡懒觉。只是由于这几年生了病,反正不能出外去做事情,加之晚上可能看电视连续剧,或者上网,起床的时间就不确定了。家里老婆、儿子看他有病,随便他睡多少时间也不喊他。倒有一点睡懒觉的习惯了。

今天的情况特殊,是穿越后的第一个早上。一定要早些起来。

老庞也特别奇怪,头昏脑胀的毛病没有了,现在是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好像有用不完的劲。昨天在铜镜里面看,自己,唉!应该说是赵桓,脸上竟一点皱纹也没有。自己在26岁的时候也还有皱纹呢。这也不奇怪,他是皇太子。我在农村干了七年,天天是风吹日晒,在农具厂又是烟熏火燎。起点皱纹也是正常的。其实也不奇怪,现在我就是赵桓,我现在就只有26岁,我现在就代表赵桓活着。我现在已经不是疾病缠身的老庞了,我现在就是青春年少的赵桓。

太子妃看太子一定要起来,喊:“马玉、张碧、秋菊、夏荷,快服侍太子起床。”马上,几个宫女一溜小跑进来,拿衣服的、提裤子的、递帽子的、找靴子。老庞马上被围起来。只习惯自己穿衣服,笼裤子,靸鞋子的他,也由不得自己,只得任由她们摆布,穿戴起来。

唉,不得不服,这就是太子的生活。

一番洗漱,吃了中药,再用了早膳,老庞扯了一把太师椅正在烤火。忽然外面喊声一片。

“五公主驾到!”“六公主驾到!十公主驾到!”“八公主驾到!”“十一公主驾到!”“十八公主驾到!”还有许多没有听清楚。前前后后来了十几个公主,虽然是大大小小各不相同,却一个个都是如花似玉的美人。太子宫里一下来了十几个公主,加上每个人有都带了几个侍从的宫女,叽叽喳喳,老庞面前就热闹起来。

老庞不敢怠慢,连忙站起来,说:“各位皇妹,大驾光临,哥哥有失远迎!”其实老庞一个公主也不认识,也只得打马虎眼。遇到的每一位,叫“皇妹”好了。

一个公主说:“听说太子哥哥赏雪受了伤,我们这些知道的皇姊妹,十分着急,现在才赶来,希望太子哥哥谅解!”

老庞说:“承蒙各位皇妹关心,哥哥只是摔了一跤,并没有受伤。大家看,我的脚脚手手不是都好着吗?!”

一个大约十三四岁的公主跑过来,指着太子的额头说:“太子哥哥明明受了伤,还说没有受伤。你们看,这不是乌了一大快吗?”

众公主往太子的额头上一看,还真正乌了一块。

老庞还不相信,不是照过镜子吗,怎么没有看见?他对自己宫里的宫女,比了一下圆圈的镜子,再用手比划照镜子,再指了去拿的方向。宫女马上明白了,忙拿来铜镜。老庞一看,还真的在头的右角,有一块青紫色的瘀痕。

其实也不奇怪,老庞照镜子的时候,早晨天还很暗,现在太阳已经出来了,光线强,自然看得就清楚。

哪个小妹妹,轻轻地摸了摸老庞的额头,说“太子哥哥,疼不疼?”

小姑娘细腻的手掌摸了摸,头上有了一股痒痛痒痛的舒服感。

太子妃指着一个宦官,说:“李德全,你去叫太医!”

哪个叫“李德全”的宦官忙要跑。老庞忙说:“不需要叫太医来,在太医院去拿点舒筋活血的膏药就行了。”

众姊妹互相说着话,人比较多,七嘴八舌,虽然有点吵,却洋溢着同胞姊妹的亲情。老庞是一个独子,没有姊妹,现在有这么多“妹妹”来看“自己”,他为同胞姊妹的亲情感动了。多好的姊妹啊!

忽然,老庞想起了“靖康之难”的故事:

靖康之难,北宋灭亡的时候,不但是国家的灾难,民族的灾难,男人的灾难,更是女人的灾难。靖康元年十二月一日宋钦宗正式在城外上降表。到第二年的二月十一日被金军将帅选取女子达一万五千六百多人,皇室女多被瓜分,在此之间金营里每天都有妇女非正常死亡事件。

从被送入金军营寨的那一刻起,这些女性就开始遭到金军将领的蹂躏,她们被迫更换舞衣,给金军将领劝酒,稍有反抗就被当场斩首。二月七日晚,3名女性被斩首示众;1人因不堪侮辱,用箭头刺穿喉咙自杀;另有3名贡女拒不受辱,被金兵用铁竿捅伤,扔在营寨前,血流三日方才死去。

金军将领如同分配牲畜一样瓜分这些特殊的战利品。在第一批被押解到金营的妇女中,“国相(粘罕、斡离不)自取数十人,诸将自谋克以上各赐数人,谋克以下间赐一二人”,其后随着宫廷、宗室、贡女的陆续到来,除选定贡女3000人以外,金国朝廷“犒赏妇女一千四百人,二帅侍女各一百人”。到金军撤离,粘罕、斡离不领人观看从京城搬运北宋皇宫的器物时,身边已是“左右姬侍各数百,秀曼光丽,紫帻青袍,金束带为饰”。

据《宋俘记》记载,从靖康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起,北宋后妃及宗室女性被分作7批押往金国都城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市),途中历时1~2个月,除忍饥受冻、风餐露宿外,她们既要克服身体的特殊状况(月经或怀孕),而且随时还会遭到押解官员的骚扰和侮辱。

由于史料缺乏而不能进行完全统计,从第一批押解的情况可以大致看出有大批女性死于押解途中:第一批被押解的人员中有宗室妇女3400多人,她们三月二十七日从青城寨出发,由于途中“长途鞍马,风雨饥寒,死亡枕藉,妇稚不能骑者,沿途委弃”,“十人九病”,有1500名妇女在途中死亡。四月二十七日到达燕山时,仅存妇女1900余人,死亡率为44%,到达上京的死亡率应在50%以上。至于民间贡女,其处境更是惨不忍睹。

这些女性在途中受尽屈辱和折磨后,最终到达上京。她们被强行遣送到洗衣院、御寨或分给金军将领,有的甚至沦落为娼。

在异族统治者的众目睽睽下,宫廷、宗室妇女遭受的集体侮辱使钦宗的朱皇后感到绝望,面对金朝统治者的野蛮暴行,作为战败民族女性的代表,为了捍卫自己和所代表民族的女性的尊严,履行母仪天下的职责,她选择了以死抗争。受降仪式结束后,朱皇后即“归第自缢”,被人发现后救活,她“仍投水薨”。在所有北迁的女性中,朱皇后最具有反抗精神。

被金国抓去的宋朝女人,有的被拿去向西夏换马(十人换马一匹),有的被转卖。金国一个铁匠竟以“八金”的价格买下一位兼有“亲王女孙、相国侄妇、进士夫人”三种身分的女性。

老庞想到这些历史故事,眼泪竟止不住地掉下来。还有那些更悲惨的故事,自己想都不敢多想。

“太子哥哥怎么了?”众妹妹几乎是一齐问。

老庞揉了揉眼睛,说:“没有什么!没有什么!灰迷住了眼睛,不知怎么眼泪就掉下来了。”

玩了一个多时辰,众妹妹先后告辞走了。

太子妃看了看火,火已经没有开始的时候旺了。喊道:“秀花,快点提点木炭来,火快灭了!”

秀花提了一大篮木炭来。老庞问:“秀花,我们的木炭多吗?”

秀花说:“回太子爷话,我们的木炭多着呢。柴房里面堆了很大一堆,今年冬天足够了。”

木炭,就是大块木材烧红后,夹在坛子里,再盖上盖,隔绝空气后制成。这样下次烧火就没有柴烟了。还有一种青钢树的树干烧成,叫钢炭。

老庞为什么问木炭?他想起了《地雷战》电影里的话,制造火药的原料就是一硝二磺三木炭。火药其实在唐朝就发明出来了,是做药用的。只是在宋朝才用于战争。可是他在北宋的资料里并没有火药用于战争的记录。

火药。有了它,就有了火枪、大炮、炮弹。有了它,就可以由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谁先拥有它,就多一份胜利的希望。

用过午膳,太子悄悄对太子妃说:“老婆,我连京城像个什么样子都忘记了。我想到京城去走一走,看一看。”

太子妃摇摇头。什么都忘记了,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如果让外人知道了,就可能有人会借机攻击,也可能太子位都不保。太子当不了皇帝,自己就别想当皇后了。他要在京城里走一走,应该让他去。

“那么我陪你去?”太子妃轻轻地问太子。

老庞说:“不用,我自己穿上便装去。”

太子妃说:“这是什么时候,你一个人怎么行!”

太子妃把李德全叫到一边,轻轻的嘱咐他:“太子爷要出去玩,你跟着他。昨天他摔了跟斗,怕他记忆有影响,你可以提醒他。把王文叫上,另外带几个侍卫在后面悄悄地跟着。在账房去领点银子带上,供太子爷花。”

老庞出了后院,前面高大的正房是太子的书房,两边的厢房,一边住着宫女,另一边住着宦官。再往前面走,同样高大的正房是太子的办公室,两边的厢房住着侍卫。前面的大门两边,是门房。有的做太子的会客室,有的做门房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门口有巨大的大门和偏门。向外八字摆开的是门脸。老庞向上看去,是镏金的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太子宫”。门外有两个巨大的汉白玉雕成的石狮子。在两边还有许多拴马桩和上马石。门前,是一个宽大的青石镶嵌的大坝子。

老庞穿着书生的服装,李德全、王文妆着书童的样子。侍卫张龙、曹虎等四人离了一点距离慢慢在后面跟着走。

李德全、王文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与一些男人好像也没有两样。人年轻没有长胡子也很正常。只是声音尖了一点。小伙子也不是不可以声音尖一点。

京城,到处都是古香古色。开封城是当时世界的四大人口过百万城市,肯定是十分热闹。这四大城市都在宋朝的境内。老庞是现代的人到古代,应该是什么都感兴趣。可惜他心里有事,对逛风景名胜没有兴趣。如果打败了金国的进攻,有的是时间在开封城游玩。如果打了败仗,干脆去死吧,谁愿意去受三十年的折磨和屈辱。

京城,仍然十分热闹。不过,在城里,可以看见到处都有一堆一堆的人在那里议论纷纷。人们都在讲金兵兵分两路,向大宋进攻的消息。大家都在担心这样和平安宁富足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大家都在讲金兵的血腥和残暴。

李德全问:“太子爷,您到什么地方去玩?”

老庞说:“不要叫太子爷,叫少爷。我想在外面看一看,顺便买几样药。李德全,你知不知道哪里有硝石和硫磺卖?”

李德全赶忙答应到:“知道!知道!硝石是拿来硝皮子的。京城有好多家在卖。硫磺药房里也有卖的。军队里有的是,好像是火攻的时候有用。”

老庞夸奖李德全:“你还知道得很多!”

李德全:“我只是在外面走的时候多一些,看到了吧,不算知道得多。谢太--谢少爷夸奖。”

李德全把老庞带到一家杂货铺,这里的东西摆得还算齐整,货物的品种也很多。

李德全问:“老板,有没有硝石卖?”

过来一个四十多岁的生意人,说:“有!有!”又问:“要多少?”

老庞说:“先来个三十斤。多少钱一斤?”

老板回答了价格。老庞问:“价格有没有少?”

老板说:“这又不是俏货,说的价格,就是卖价。”又说:“你如果以后要得多,我可以给你少点。”

老庞开玩笑地说:“我以后如果要得多,你恐怕又没有货了。”

老板说:“其他东西我不敢说,这个东西,你要的多,如果我货不够,可以几个店通融,也给你凑齐。如果实在要得多,马上就可以叫老板送货来。以后要的多,在我的店来买,我一定给您少价钱。”

“有没有背篼?”“有!来两个。”其中一个放硝石,另一个准备去装硫磺。

趁李德全与老板去称硝石,拿背篼,付款的时间,老庞没有事就在杂货店逛起来。铁锅铁罐,瓢瓢碗碗生活用具。如果不说汽车火车飞机大炮,与改革开放前的东西,也没有多少区别。咦!这里还有这么小的铁罐子。

老板看老庞在看一个小罐子,解释说:“这是那些只有一个人,或者家里那些刚生的小孩,熬稀饭煮饭用的。”

老庞见账已经结了,对老板说:“我们东西放在这里,一会就来提。”顺便给了个背篼让王文背上。

出了杂货店,街道很宽。老庞知道,可能是要行马车,马队,街道修得很宽。街上的马车来来往往。行人骑马的也很多。虽然当时大宋的马自己不多,要靠到北部辽国、西夏去买,毕竟是京城,有钱人多,用马的也多。

再走了一段街道,老庞看了一块空地,可以看出来,是发生过火灾。在那里有卖建筑材料的,有做柱子的粗木料,做檩子的树了,有砖有瓦,在棚棚里还有一大堆石灰,看来刚运来,还是成团的矿子灰。老庞顺便问旁边的人:“我们京城有烧石灰的厂吗?”那人回答说:“有,有,附近的山上就有。”

李德全不知道太子爷为什么对这些普通的东西这样感兴趣。看看前面有一家药房,说:“太子爷,前面就有一家药房。”

老庞一看,上面的牌子是“仁德堂”。跨进门,一边是坐堂的医生,一边是放中药的药柜,每个放药的抽屉外面,写着药物的名字。其样子与现在的中药的药房是一样的。老庞真的稀奇,已经接近一千年了。中药房的样子还是一样的。

买好了硫磺,原料已经齐备,他们往回走。看到了一群年轻人,李德全悄悄地告诉他,里面为首的就是高逑高太尉的儿子,平常,在城里胡作非为。老百姓都怕他们。

老庞知道,自己现在是太子,别说高太尉的儿子,就是高太尉,自己也不怕。高太尉的儿子肯定认得到太子,他们也不敢来惹祸。不过现在自己没有必要给自己找麻烦。

自己希望火药研制成功,其他现在不考虑。

正文 第四章 火药成功

老庞打开了书房,太子的书房还真大。两排巨大的书架。一排靠在边墙上,另一排起了一个隔墙的作用。太子的书房这样大,是有原因的。太子是储君,是国家未来的皇帝,国家是要下大力气进行培养的。国家文化最高级权威才有资格当太子的老师。还有陪太子读书的人。这里有太子单独学习的地方,还有给太子上课的地方。还有太子练习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是不允许无关的人进出的,包括未经允许的太子宫内的宦官,宫女。

这是一个试验的好地方。

回来后,老庞让李德全、王文把硝石硫磺放着书房里。再叫秀花去提了两筐木炭也放在书房里。

冬天的天气短,又是用晚膳的时候了。

吃了晚饭,一宿无话。

第二天,老庞本准备自己一人干。想到砸原料,筛原料,自己一人干太费力了,就叫上李德全、王文、秀花一同来干。

老庞看了看书房的地板,不是青砖铺的地板,也不是石头铺的地板,却有点像现代的瓷砖铺的地板。砸坏了十分可惜。他叫李德全、王文抬了三块青石,把地板用抹布擦干净再在石头下面垫上一些写完字的废纸,三个人分开一段距离。各拿一个锤子在哪里砸。

过了好一会,原料砸完了。老庞叫王文去找一个面筛来。秀花说:“太子爷,您看我这个木炭砸得要不要得。”

老庞一看,白白净净的秀花,已经成了一个黑脸,汗珠一掉,袖子一檫,就是一个大花脸。老庞乐了。李德全,看了,也哈哈大笑。秀花不知道在笑什么愣了。后来知道可能是木炭灰的问题,也笑了。

王文把筛子找来;把已砸了的原料筛了一遍。没有筛下的剩下的原料再砸再筛。全部筛过了,已经是中午了。

老庞叫他们吃午饭,下午不需要再来了。

太子妃悄悄地把他们几个叫去问了,也不知道太子爷要干什么。太子妃是不方便干涉太子的事情,只得由他去干。

用过午膳,老庞叫李德全去找一把秤。李德全拿来的是一把大秤,老庞让他去找一把小秤,一定要有秤盘的。

拿来秤,老庞独自一人进了书房。

三种原料,重点是硝石、硫磺的比例。他先是做一个试验配比计划:

一套方案:1、硝石1:硫磺1

2、硝石2:硫磺1

3、硝石3:硫磺1

二套方案:1、硝石1:硫磺2

2、硝石2:硫磺2

3、硝石3:硫磺2

三套方案:1、硝石1:硫磺3

2、硝石2:硫磺3

3、硝石3:硫磺3

木炭都暂时按15%配。

计划好后,先用纸把规划计下来。试验结果再记下来。

书房有很多纸,先裁几快来称原料。

分别按定量称好,用木棍轻轻的,挨一挨二的拌,再把纸的边上下提,让原料混合均匀。

他再把计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