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宋的士兵把这些野人甩到路边,继续开路前进。

接连几天的开路,到十一月七日,他们到了一条大河面前。这是不是藏布江?这面还没有船只。怎么过江?

小赵皇帝见河对面有人影,就拿出望远镜,见河对面的士兵像是大宋的士兵,就命令热气球起飞。到河对面,在空中用话筒喊话,问一问是不是大宋军队?

热气球很快起飞了,也很快过了河。在空中,热气球上的大宋空军士兵,拿起话筒,开始喊话了:“喂!请注意了。我们是大宋皇帝的御驾亲征部队。请问你们是什么部队!请问你们是什么部队。”

小赵皇帝在望远镜里看,河对岸的房子里,出来了一百多人。

一个士兵拿出话筒,喊道:“我们是大宋的藏布路的边防军。我们是王勇将军麾下的军队。”

听到河对岸下面的答话,热气球下降到河滩上。

正文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宣旨乞蓝

小赵皇帝看热气球已经降落到了对岸的河滩上。知道是藏布路的边防军。这次开路到藏布路的努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对岸的边防军,还没有看见过人可以飞上天空。见是自己大宋的军队,还是皇上的御驾亲征部队。王勇去见皇上,已经在藏布路传达。河对岸,已经是大宋的土地了。边防军的压力就减轻了。

现在大宋已经有比良心炮还先进的武器。有可以在天上飞的东西。边防军都涌到河滩上去看稀奇。

下了热气球的空军战士,问:“谁是这里的负责人?”

一个三十多岁的黑脸汉子走过来,说:“我就是!有什么事?”

热气球下来了两个战士,说:“我们是皇上的御驾亲征部队。我们打下了大理,又打下了藏南路。皇上带领部队回到大理的泸水。为了找一条捷径,打通与你们的道路,亲自带领五千人的部队,开山劈路。还通过野人居住的地区,与野人打了仗。现在部队已经到了河对岸。”

空军的士兵拿出了望远镜,说:“你们可以用望远镜看一看。”

在藏布路,只有大宋的将军才有望远镜。这个一百多边防军的军官,对这两个空军战士一下升起了一种敬意。

从望远镜看河对岸,确实有好几千人和好几千战马。

这位负责人问:“需要我做什么?”

“你们要用船把圣上和那些将士渡过河。”

“我们这里只有三只渡船,平时还没有使用过。”

“那你们尽快把三个渡船划过去。另外派人向下游找一下渡船来。”

战士们马上就把渡船推下水,派人向对岸划去。船划过了江,划船的战士被带到小赵皇帝面前。划船的战士,在西夏的时候见到过皇上,认识皇上。马上就跪下叩见皇上。

小赵皇帝问:“你们从藏布路到这里,是从哪里走来的?”

几个战士,有一个说:“回皇上,我们是从与这里挨着的金东下来的,离这里很近。”

小赵皇帝又问:“这里向上走,路好不好走?”

另一个战士说:“上面也很平坦,下面也很平坦。只是中间十几里的路程,有点陡,道路太窄,只能下马牵着马走。”

小赵皇帝把朱慎叫来说:“我们已经靠近藏布路了,他们还有十几里路不好走,我们是不是去与他们修路?”

朱慎说:“我们已经修到了交界的地方。十几里路留给他们自己修吧。”

小赵皇帝还在犹豫,又把带路的老头叫来,问一下是不是与战士说得道路一致。

老头来了,还不知道这是大宋的皇上,说:“将军,找我有什么事情?”

小赵皇帝说:“我想问一下,从这里过河,往上面走,路好不好走?”

老头说:“将军,从这里过河,往上走,稍有一些坡路,都还好走。上面也很平坦,只是上下的中间,可能有二十里路,太陡了。”

小赵皇帝说:“我想去把这二十里的道路修好,把路改一些。使骑马也好走。”

老头说:“将军,本来不该小人插嘴,我看你们的大多数人,都穿着单薄。上面已经是冬天,很冷的,现在已经是大雪封山。即使要修路,也要在开了春,土地已经解了冻。再去动工。”

小赵皇帝才想起,现在逻些已经是寒冬了。由于地域的不同,向上走,是走一段,就一段不同。冰天雪地,怎么去施工。王勇说,他也是为了避寒才到下面来开荒的。自己怎么忘记了这个常识了?于是就放弃了去修这条路的打算。

小赵皇帝看这个老汉这个建议很好,就再来请教一个问题。

小赵皇帝说:“老人家,我们修这一条路,以后做生意的就好走了。只是旁边有野人,如果谁被他们抓去吃了,谁还愿意走。我就想把野人全部抓起来。抓好抓,就是不好安置。”

老汉说:“把他们全部杀了,不就成了。”

小赵皇帝说:“那哪里成呢。他们也是人,我们不能把他们杀了。”

老汉说:“将军真是菩萨心肠,我有一个去处。下面不远,就是乞蓝部。他们说话也比较接近。乞蓝部比我们白族落后得多。但是也是穿的野兽皮子衣服,首领也是穿的布衣服。也与我们做生意,拿东西,与我们调换。住的地方也是搭的茅草棚。他们互相都抓人。野人抓去就吃人吃肉。乞蓝部抓去就把他们做奴隶。野人现在还是住的山洞。”

小赵皇帝一想,还有点道理。就问:“乞蓝部的老百姓抓不抓你们做生意的人呢?”

老头说:“一般是不抓的。我们拿东西去,对他们有好处。他们对我们还是很好的。他们靠打猎为生。皮子药材,要卖给我们,好换东西。”

小赵皇帝问:“老人家的意思是我们把他们送给乞蓝部做奴隶?”

老汉说:“这总比把他们杀了,好得多。虽然做奴隶不舒服,其实,比他们当野人日子还好过一点,可以穿皮子的衣服住茅草棚。”

“乞蓝部原来服不服大理管呢?”

“怎么不服管,他们的部落首领,还要给大理皇帝送东西,进贡。他们也属于大理的地盘。”

小赵皇帝也想到了抓野人到乞蓝部做奴隶。他心里好笑,自己到处要解放奴隶,还要在这里抓野人去做奴隶。

小赵皇帝又问:“他们为什么说话又相近呢?”

老汉说:“据说他们原来都是野人,是两个不同的部落。有一个部落首领,小时候,被外面的人救了。学了一些外面的先进的搭茅草棚、吃熟食、用皮子做衣服。后来回去,当了首领,就把自己部落改变了。因为外面的人救过他,就不准抓外面的人,不准杀人吃人。还与外面调换东西。原来一样的野人,就不同了。”

小赵皇帝说:“谢谢你老人家!使我了解了野人的情况。”

老汉走了。

小赵皇帝就派人去把还没有过江的几个战士叫来,对他们说:“我们原来准备去把你们上面的路也修通。由于现在上面是冰天雪地,我们都穿得比较单薄,就不准备去修了。修路的事情,就留给你们自己去修。告诉你们王勇将军,以后要与朝廷联系,这边的路已经修通,可以从这边走。”

几个战士说:“圣上,我们一定把圣上的话转告王勇将军。”

小赵皇帝说:“好了,你们可以回去了。”

几个战士走后,小赵皇帝就下令:“今天时间不早,我们就地宿营。明天回去。”

十一月八日,小赵皇帝就带着五千修路的部队向泸水走。现在道路也宽了也平坦了。大家骑在马上,一路奔驰。在路上也没有野人敢于来拦路。经过几千匹战马踩踏的道路,就像一个真正的道路,已经踩踏成一条又紧又白的道路了。

十一月十二日,小赵皇帝的五千人的部队就到了泸水。在上次宿营的地方住下来。第二天早上,小赵皇帝叫来老汉,问:“老人家你贵姓?”

老汉说:“免贵,姓张。”

小赵皇帝奇怪地问:“你的姓怎么与汉族的姓一样呢?”

老汉说:“听祖上说,我们原来也是汉族人。随诸葛亮进军这里,讨伐孟获,在一次战斗中负了重伤,就在这里养伤。我们后代也只有住在这里了。所以,我们后代一面会本地话,一面由家庭教我们汉族话。我们在这里,由于祖上是汉族人,很受这里的人尊重呢!”

小赵皇帝说:“老汉这次为我们修路做了贡献。我按我们事先讲的,给你二十两银子,另外给十两银子作为奖赏。”

老汉跪下了说:“谢谢将军!只是将军说的还要与我找儿子,能不能给小民帮个忙。”

小赵皇帝说:“这里的三十多万老百姓,在藏南路,我们已经全部分到三十几个县去了。不知道你的儿子在那个县。我以后下一道命令,让三十几个县替你找一找。这里,你把你的名字,儿子的名字,你的地址,告诉我,我记下后。让人带你到泸水县令那里,以后有消息好通知你。”

“只是你要到儿子那里住呢,还是叫儿子回来住呢?”

老汉说:“听将军上次说,他们那里那样好,我就到他们那里去住吧!”

小赵皇帝说:“小张,你送一送你们的本家张老汉。把他的住址记住,我们以后还要找他帮忙。”

张老汉就带着小赵皇帝给的三十两银子,回家去。

在路上,张老汉说:“这个将军待人真和气!”

宦官小张说:“本家大叔,这不是将军,这是我们大宋的皇上。”

“啊!是大宋皇帝。我真是罪过,一口一个将军。”说完向来路的方向跪下,说:“草民不知道是皇上,草民在这里请罪了。”

小张说:“本家,皇上说过:‘不知者无罪’。不要请罪了。”

张老汉问:“那些大理的老百姓真的每户分了田地吗?”

小张说:“我亲自看见在给每一户丈量田地。只是那些老百姓看见皇上修了一条水渠,可以浇水,就不愿意走了,这些不走的老百姓就只分了五十亩田。走的老百姓,到了他们的县里,每户分一百亩。房子现在还没有立。说了的,以后会立的,那里树木多。建房子不会有问题。”

“真的是那样,我以后到他们那里去好了。”

小赵皇帝到了泸水南岸,也不叫部队过河。叫部队在这里住下来。朱慎沉不住气了。就来问小赵皇帝:“圣上,我们怎么不过河呢?”

小赵皇帝说:“这里有两个事情需要解决。一个是野人,他们就在我们新修的道路两旁。

二个是乞蓝部落,少数民族,有一天发展了壮大了,他们就会成为我们的隐患。”

“明天去把张老汉请来,我们这里面没有又懂汉语,又懂乞蓝语,还懂白族语言的人,只有借用了。”

晚上,小赵皇帝把宦官小张叫来,对他说:“小张,明天,你还是把张老汉叫来。你们到乞蓝部落去一趟,叫乞蓝部落的首领来一下。原来他们臣服于大理,是大理国的一部分。现在也不来向我们大宋表达臣服的意愿。你把这个意思向他表示了。如果愿意来,我们就恰当地安排他。如果不来,我们就把乞蓝部落拿下来。”

第二天早上,宦官小张就去把张老汉叫来了。小赵皇帝亲自接见了张老汉。张老汉见到小赵皇帝一下就跪下了,说:“草民叩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赵皇帝说:“平身吧!”

“谢皇上!”

小赵皇帝说:“张老汉,你才回家,朕就想起了你。不是有一个乞蓝部吗?我们这里没有人懂他们的语言。我们大宋要统一我们原来曾经统一过的地方。我们还要各地的老百姓都过上大宋老百姓一样的富裕生活。乞蓝部也不应该例外。我们的诸葛丞相,曾经讨伐过这里。这里在秦朝就是我们统一国家的一部分……我们要让乞蓝部尽快赶上汉族。我们准备派宦官小张出使乞蓝部,派你当翻译。”

张老汉说:“小民是汉族的后代,我愿意为我们汉族朝廷跑路。”

小赵皇帝说:“好!事成有赏!”

小赵皇帝就给宦官小张派了一百人的警卫,派张老汉带路,他们骑上马,就到乞蓝部去宣旨。走了两天,才到达了乞蓝部部落首领的寨子。

到了寨子,寨子的卫兵知道他们不是乞蓝的人,又有一大队士兵,就把他们拦住了。小张就对张老汉说:“本家叔叔,告诉他们,我是大宋皇帝的使臣,专门前来传达圣旨的。”

张老汉对他们的一个头目说:“这是大宋皇帝派来向你们的首领传达圣旨的。”

头目知道皇上的权威,连忙让开道。又亲自跑去告诉首领。首领连忙出来迎接。

传达圣旨的队伍被让到了首领住的房子里。

小张看乞蓝部的寨子,已经有不少的茅草房屋。首领住的房屋,已经盖上了青瓦,住的与普通老百姓不同的房屋。首领的房屋,比大宋那些地主的房屋要简陋得多。首领已经穿上了丝绸的衣服。普通老百姓还是穿的野兽皮的服装。不过,比在路上看见的野人,又要高级得多。

乞蓝的首领见张老汉懂得乞蓝人的话,就问张老汉:“老先生,他们是大宋皇帝派来的吗?”

张老汉说:“是呀!”

首领又问:“大理的皇帝呢?”

张老汉说:“大理的皇帝已经投降大宋了。这是大宋皇帝直接与你下的圣旨。”

乞蓝的首领才知道世道变了。

小张说:“摆香案跪接皇上的圣旨!”

首领派人摆好香案,首领自己来跪下迎接圣旨。这个乞蓝部落早就是大理国的一部分,经常有大理国皇帝的圣旨来,首领也知道礼节。就跪下了。

宦官小张就在哪里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古人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理在秦朝就是中央朝廷的一部分,汉朝时也是中央朝廷的一部分,三国时也是蜀国的一部分。唐朝时是大唐的属国。本朝也是我大宋的属国。但是,大理国在高丞相的鼓动下,发动叛乱。现在大理国已经被大宋统一。乞蓝部落是大理国的一部分。我天朝皇帝亲临,贵部首领竟然不理不睬,不表示臣服。在接到圣旨后,就应立即到泸水,向大宋皇上表示臣服之意。不然大军到时,将以叛乱论罪。钦此”

小张读一句,张老汉就翻译一句。读完后宦官小张就说:“乞蓝部落首领接旨!”

乞蓝部落的首领接过圣旨后,说:“天朝使臣,我们住在深山老林,不知天朝皇上亲临,不然,一定前往朝圣。”在西南各部落,一直认为中原朝廷是最高统治者。到西南部落,能够见到朝廷的使节就不得了了。哪里有皇上亲临。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五章 抓捕野人

派宦官小张到乞蓝部落去宣旨后。小赵皇帝就想起去抓野人,不能杀害这些落后的兄弟姐妹,现在只有良心炮可以用。良心炮对付成堆的野人还可以,对付单个的野人就不适合了,就想把炸药少装一些,外面装上石灰。可以用手甩就好了。就试着包了几包。

现在可以叫白手榴弹。他就带着侍卫到野外去试验。甩出去,看看样子还把甩的人炸不到。又买来一只羊,也把山羊没有炸死。眼睛被石灰炸得看不见的作用还存在。

他就叫战士包装了几千包手丢的石灰炸药包。

处理野人还叫小赵皇帝艰难地思考起来。杀?是坚决不能做的。送给乞蓝部落做奴隶?自己亲自规定的在边疆地区废除奴隶制。自己还要把捉来的野人送去当奴隶?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

那么,只有改造野人这一条路了。一般来说,即使再落后的民族,也不会拒绝新的享受。他们穿树皮的衣服,或者穿树叶的衣服。我们强迫他们穿布衣服,他们没有理由拒绝?我们给他们吃好吃的东西,他们没有理由拒绝?再是教他们种庄稼,在军队的管制下,让他们接受。

马上派人到邻近的几个县,找会乞蓝话的人,为抓野人做准备,为改造他们做准备。

于是,就派了几个传令兵,到附近各县去找会乞蓝话的人。今后按天数给工资。传令兵马上就去传令去了。

十一月十六日,到藏南路送粮食的三万人回来了,他们还带回来了多余的七万匹战马。见小赵皇帝在这里,将军们都去见皇上。

小赵皇帝给他们一个任务,就是带给许翰一封信。同时告诉他们,到了大理,由许翰将军安排。主要是送战马。十万匹马,派二万人,每人带三匹战马。送四万匹战马,到成都。派二万人,送四万匹战马到广西。留下两万匹战马在大理。

将军们有人马上就算出来,还余二万人。就问:“圣上,我们还余二万人。”

小赵皇帝笑着说:“这两万人,马送到了就回来,帮助朕捉野人。”

将军们就要求:“圣上,我们到藏南路两次,都是送粮食。捉野人的任务,就交给我们吧!我们只是在大理边界打了一仗,还没有打多少仗。”

小赵皇帝说:“你们与许翰将军说,就说朕同意你们回来捉野人。”

十一月十九日,宦官小张进来报告,乞蓝部落的首领来了。

小赵皇帝说:等一会,再传进来。于是,小赵皇帝换上大宋皇帝的龙袍。在小赵皇帝示意下,乞蓝部落的首领带了进来。

小赵皇帝见乞蓝部落的首领已经有四十多岁了,一脸的络腮胡子,肤色有点黑。

乞蓝部落的首领,还没有进来,可能已经有张老汉翻译,教过他见皇上的礼节了。进了皇上的帐篷。乞蓝部落的首领跪在地毯上,说:“叩见皇上!”接着就是三跪九叩,再就是呼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赵皇帝说:“乞蓝首领平身吧!”

乞蓝的首领站了起来。忘记说:“谢皇上!”

张老汉就走进来翻译。

乞蓝的首领说:“皇上,臣如果知道皇上来了,我早就出来迎接了。”

张老汉就翻译了。

小赵皇帝说:“朕听说你们的祖先在小时候被人救了,学习了外面一些先进的东西,回到部落,后来当了首领。你们就比其他部落先进了。他们其他部落还是处于野人阶段。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乞蓝的首领说:“圣上,您是哪里知道的,还真是这样!据我们的祖先说,他出外打猎,被野兽咬伤,救他的是一个汉族生意人,射杀了野兽,救了我的祖先,将他背到白族的部落养伤,还给了生活费。后来我的祖先伤好了回到部落。就学外面,立茅草房,煮熟食,制衣服。不准吃人,善待进山的生意人。我们就比那些不知道改变的部落,生活强多了。”

小赵皇帝说:“朕真佩服你的祖先,知道自己落后,就敢于学习敢于改变。不然,你们部落还是像那些野人一样。”

乞蓝部落首领说:“谢谢皇上,表扬臣的祖先。我也要谢谢救祖先的汉族人。”

小赵皇帝说:“首领,你知道不知道你们现在比白族落后?”

首领说:“臣知道!”

小赵皇帝又问:“你知道不知道白族比汉族落后!”

首领说:“臣也知道!”

小赵皇帝说:“我们现在想让你们的老百姓迅速赶上汉族,过汉族老百姓一样的生活,你愿意不愿意?”

首领说:“当然愿意!”

小赵皇帝说:“大理国的皇帝,为了过好日子。知道我们汉族有个最好的地方,我们汉族有一句话,叫做‘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他交出皇帝的位置,做了侯爷,他到那里玩,我们朝廷每一年都给他发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的子孙还可以继承。如果你交出首领的位置,我们也不收你的钱,你的东西。在大理或者汉族地方,找一个好房子住下了。我们按县官的薪俸按月给你发钱。过比汉族地主还要舒服的日子。”

首领说:“真的要我交出首领的位置吗?”

小赵皇帝说:“既然找你来说,当然是希望你们老百姓过得好,你过的好。只有交出首领位置,我们才好管理你们老百姓,让他们过上汉族老百姓一样的生活。”

首领知道不交出首领位置是不行的了,就说:“汉族什么地方好,我不知道。我特别羡慕大理高丞相的房子。能不能让我一家住在高丞相的房子里。”首领开始讲条件了。

小赵皇帝说:“高丞相的房子比皇帝的房子差不了多少了。不过你选上了,我们也可以让你住。”

首领也不傻,说:“皇上,你说让我们家住大理高丞相的房子,以后按县官给我们发钱,也让我的子孙继承吧?皇上还是需要给我一个凭证,我的子孙后代才能够继续住那样好的房子,有钱花。”

小赵皇帝说:“朕给你下一道圣旨,以后就作为你们的凭证。”

首领说:“谢皇上!”

小赵皇帝又说:“我们想改造野人部落,至少现在要赶上你们。首领能不能派人去叫他们走出深山老林?”

首领说:“我们曾经想他们合到我们部落。他们就是不听。”

小赵皇帝想了一个办法,就不再要求他了。又问:“首领,你们部落现在又多少人?”

首领说:“估计在一万五千人以上,二万人一下。”

小赵皇帝说:“好!首领,你下去,明天朕就给你下一道圣旨,让你们住原来大理高丞相的房子。让朝廷按时给你们发钱。”

小赵皇帝又说:“张老汉你一会和小张一起,陪一陪首领吃饭。”

首领说:“皇上,臣给皇上送了一些礼物,请皇上收下。”

小赵皇帝说:“好,你把礼单交给我,你把礼物交给小张收下就行。”

十一月二十日,小赵皇帝下了一道圣旨。意思是:乞蓝部落首领,自愿交出首领的位置。朝廷作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