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光着屁股去唐朝-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像是悲伤,像是痛楚,像是漠然……。
这眼神直把木寒生的心都痛碎了,是的,她没有说话,她没有说一句话,如此就让木寒生的心都快痛碎了。这种眼神对于木寒生来说是多么的熟悉,李师师?花蕊?杨玉环?李持盈?又或者是鱼幼薇?还是白水英?还是陆天天?只是,仙吟的眼神在此时更加直射入木寒生的内心,让他无处躲藏,无处回避。
正文 141;新皇登基
141 新皇登基
“不要这样……!”木寒生闭上眼睛,无限温情地吻向她的眼睛,仙吟也很合作地闭上眼睛。当木寒生干燥烫人的嘴唇轻轻点上仙吟的眼皮,仙吟的睫毛使劲地上下颤动……。
吻!时间似乎就静止在这个字眼里。木寒生用他那破裂的嘴唇几乎吻遍了仙吟的头部,连每一根头发都没有放过。他的双手久久留恋于征服高山的路途之中,那山峦是美妙的,每一次手指绕打着圈儿一圈一圈旋转地达到山顶时,五指就毫不留情地,把所有胜利的喜悦用在与山尖的舞蹈之中。
仙吟闭着眼睛,呼吸已经非常粗重,张着小嘴,不停地喘息着。不时睁开的眼睛流露出情脉连连的爱欲,动情地承受着木寒生的一切爱赐,那温柔直看的人浑身就要熔化。
……(此省略号省略了约4000字)
经过一番云雨翻覆,二人都很疲倦,很快在互拥下进入梦想,此刻的木寒生没有丝毫兴奋与不耐。享受着温香和甜蜜,渐渐地睡去,隐约的梦境中,他似乎发现,身边躺的女子竟然是李师师……。
经过几日准备,太子登基的典礼按部就班地准备着,很快就要举行仪式了。离开万花山庄后,木寒生就整日被各地州府前来官员拜访登门,很少有闲暇时间去想其他事情了。
各种军情也从潼关先后传来,占领京城长安后,突厥王汗及其所部非常兴奋。经过对附近州府的抢劫,积累部分粮草后,已经开始大军攻击咸阳、三原二城。看来也是急于打通北方的道路,方便南下的补给通畅。
木寒生对这些并不着急,在得到咸阳、三原二城的文书后,他更加安心地呆在洛阳,等着登基大典的开始。每日来,除了众多的官员前来拜访,他并没有其他的事情。也去看了杨玉环,她除了脸色有点苍白外,其他一切都还好。只是近来花蕊变的有点奇怪,似乎有什么心事似的。
不但各地州府的主要官员都来参加此次登基典礼,还有各地的驻军及戍守边境的大将。许多小的游牧部落及众多的附臣国,领国都派来使节和代表。虽然历经波折,但李成器毕竟是先帝的长子,也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所以就算朝廷及京外有人不满,也还是要来参加的,不然岂不是明目张胆地犯上叛逆?
虽然木寒生早有心理准备,虽然仪式大加缩减简化,但其过程之漫长,步骤之繁杂,还是让木寒生史料未及。幸好木寒生的地位已经非常高了,其受到的待遇也比一般臣子要好。某些太子不参加的仪式,木寒生也就懒的去了,别人也不会傻傻地去追究。
登基大典上,李成器终于坐上了皇帝的宝座,随即进行了一系列的任命,主要是对三省六部一些重要职位的重新任命。姚崇升任尚书左仆射,兼兵部尚书。上官婉儿为尚书右仆射,兼户部尚书。原右谏议大夫李林甫升为中书侍郎,对于李林甫的任命木寒生还是有点吃惊,李林甫一跃从右谏议大夫变成仅次于中书令的中书侍郎的速度,的确很不寻常。但一来李成器早已找他商量过,李林甫也常常去他府上拜访,并似听从他任何吩咐的谄媚卑微样,木寒生也不好独自一人反对。虽然他也知道李林甫颇能察言观色,机巧善算,上居高位的确是一个隐患,但他却非常的有本事,处理政务的娴熟及高超令人刮目相看。权衡利弊之下,木寒生就没有反对这个任命,这当然更让李林甫感激涕零了。
至于木寒生,则在登基大典上由原来的飞骑营将军升为统军大元帅,授从一品骠骑大将军,权至极至。李成器和姚崇当然也明白,把全国的军权全部交与木寒生的危险性,所以也对这个统军大元帅做了一些限制。调动非本部军马,必须得到皇上的御批,经由兵部下达。当然,潼关所军约二十余万,全部编入统军大元帅帐下,统编飞骑军。下划五卫,分别为飞骑营前卫、左卫、右卫、后卫、中卫。以上皆是兵权的封授,由于考虑到木寒生现在的权利和地位,又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授同中书门下三品,实同握宰相之权。
至于让木寒生居同中书门下,姚崇等人还是极力反对的,只是不知为何,李成器根本不听谏言,执意授木寒生此位,让木寒生也大惑不已。这样一来,他的权势可以说已经独步朝中,无人可以对抗。李成器为何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呢?这令包括木寒生自己在内的许多大臣都很纳闷。
李崇德封门下左散骑常侍,同任原京兆尹,这也让他够高兴的了,毕竟他还年轻,又无功绩,能保其父之位并还有封授,令他如何不兴奋。其他官员擢迁谪黜不提,原太平、平王党下官员,些有任用,皆无实权重权。众官发现,凡在此次大典中擢升之官员,必定去拜访过木大将军,现在的统军大元帅。一时间,木寒生的名望在朝中无人能出其右。
木寒生当然不会是眼闭着收钱提官,不过他也来者不拒,管你送的是金还是银。只是让许多官员大惑不解的是,有的人明明送了重礼,为何只得到一些好听不好‘用’的职位。有的官员一看就是副穷酸样,难道也可以拿出比他们还好的本钱?如果不是此次升迁中也有不少豪族贵人,众官几乎以为木寒生是玩‘反腐败’。所以不少官员就认为,那些升任的‘穷官’一定是在扮猪吃老虎,心中暗叫大大吃亏!
至于为何木寒生所提大部官员都得到李成器的批准,并且姚崇等人也无反对。就因木寒生所提之人,或乃为官造福一方,素有民望,或乃实有本领,善有佳绩,或乃豪族世家,影响深广,或乃名人骚士,有口皆碑。
其他琐碎文书章礼不提,新皇称号光宗,立年号光天,初为光天元年。发檄文于天下,调令各边疆守军,回军收复京师。突厥边境守军,大军压向突厥境内。命骠骑大将军木寒生为天下统军大元帅,领军驱除突厥,回复京都。联盟吐蕃、回纥等国,共同出兵突厥。另命姚崇为征逆大将军,率兵平息内乱,剿灭原平王李隆基的叛乱。一时间,天下兵马奔腾,旌旗如林,而身在长安的突厥骑兵又快陷入粮草危机。
潼关关内,参加完登基大典的木寒生很快就赶到潼关。在详细听完诸位将领禀报各军情况后,众人开始商量如何进行这场反攻京师。
木寒生还得到一个消息,那就是虽然朝安府的斥候不能滲透进京城,但是他们却与藏身在京城的鬼师联系上了,并且得到了许多有用的情报。这对木寒生他们来说无疑是意外的,对鬼师的擅自作主行动的恼意也少了一些。
从目前的情报来看,突厥骑兵虽然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但其数量依然有十五万之多。当然,现在他们的战斗力已经不能和刚刚出征时相比,加上缺少粮草,士气也一定很是低落。
即使众将都明白突厥骑兵不善于守城,但突厥人的城池意识并不是很强,谁能保证我方大军一至,突厥骑兵会死守京城呢?而如今他们要做的就是如何逼迫突厥出城不损伤城中任何东西,或者避他们投降。
一连数十日过去,相近的军力先后到达潼关,其他各地州府兵士也渐渐完成对长安的包围之势。姚崇方面也接连不断地传来消息,困军的李隆基已在做顽兽之争,其败不久矣。吐蕃五万大军已经进入突厥境内,与大唐境内突厥边境守军洪铁戈等部上下齐头并进,直取突厥牙帐,战势顺利。
这些情报迅速传到长安,突厥王汗布牙早已焦急万分。总奈阿拉万总是劝谏王汗此时不能离开京城,要撤退也先需要拿下咸阳、三原二城,再行撤退。让布牙左右为难,焦急万分。
潼关大军在第十二日后出关向京城进兵,骑兵先锋已经离开潼关数日,沿途并没有突厥骑兵的拦截和埋伏,看来突厥兵还未想好战法。
“元帅,我们这样大军直取京城,你说那突厥什么王汗会不会一怒之下,全军出城,撤回草原,这样与我们来说可不妙啊!”常凡成在木寒生的马旁担忧地道,在看过刚刚收到的情报后,他颇为担忧地说出了自己内心早就产生的想法。
木寒生点了点头,他当然不会想不到这点,沉默一会后,他转头向身后一名文官问道,“徐县令,你有什么看法?”
这位徐县令就是云阳县县令徐安,由于他对突厥人的习性和突厥文化颇有研究,并且也多懂谋略,所以这次行军,木寒生一直把他留在身边,类似于向导参谋的作用。
徐安闻言,似乎早已了然,摇了摇头道,“不会,如果会的话,他们早就离开了。突厥人惯行于马背,惯住于草毡,一下子来到如此豪华的京城。似乎欣喜不愿离开,他们会把长安当作一种宝贝一般舍不得遗弃。从突厥目前种种动作来看,他们很想攻下咸阳、三原二城,这样就能把北方突厥与长安连起来,大量补充粮草兵员,再四面出击,直指东都洛阳,逼迫大唐撤回进入草原的大军。这是下官的刍见!”
木寒生与其他众将纷纷点头,看来大家都比较认可徐安所言。马三更是纳闷地骂道,“这些兔崽子,到底要做什么?难道想赖在那不走了?”
“我看这些突厥蛮夷,定是留恋我大唐繁荣之景,中原沃土,花花世界,想来中原住家了!”宰父关紧接着哈哈大笑,其他众将也毫无畏惧地大笑起来。
徐安并没有笑,而是严肃地道,“突厥有一位很有名的布留克,也是突厥人信奉神灵的化身。他曾经说过,突厥人的未来,就是南下的中原。只要把肥沃千里的中原变成草原,饲马扬鞭,突厥人才能永远生存下去。这是突厥人视为神谕的信条,也是他们始终遵守执行的信念。”
大笑的众将一下子沉静一下,众人的脸色也渐渐变的严肃起来。想到大唐开国多年来,突厥侵袭总是接连不断,不知亡国的危机,不知道害怕地前赴后继进攻中原,谁也不会去怀疑徐安所说话的真实性了。
陆天天笑了笑,有点轻快地道,“这点很像我族先人所说的得中原者得天下,也许那些突厥人信奉的神灵,还是我族的先人呢!”
陆天天的这句俏皮话,又惹得包括木寒生在内的众人纷纷笑了起来,这次就连徐安也笑了。
“报!”斥候兵急速奔来,多远木寒生就看出来那是阮放,他不久前被木寒生派到三原,传达木寒生的将令,如今为何如此匆忙地跑回来?
“报……!”阮放的马还未停住,就在马背上大声着急地道,“报大元帅,突厥……突厥骑兵……开始大举……进攻三原,咸阳!三原……危急!”
什么!木寒生与众将齐齐大愣,为什么会这样?那些时刻不停地监视着长安的斥候兵们在干什么?正当大家惊讶莫名的时候,一波接着一波的斥候先后赶到,众人才慢慢知道了原委。
原来因为突厥骑兵并没有夜战的习惯,所以限于人手数量的缺乏,一般入夜后,侦查的斥候兵就大幅减少,只留最基本必要的斥候兵监视长安的一举一动。谁知道向来墨守成规的突厥骑兵竟然在夜间秘密离开京城,直奔咸阳、三原二城。留下一个几乎为空城的长安,玩了一招金蝉脱壳。
众人纷纷对望,没有人想到的会是这样的结果。马三有点气愤地看向徐安,怒道,“你不是说突厥人舍不得离开长安的吗?”
徐安也露出疑惑之色,沉首不言。木寒生制止马三的冲动,急忙下令大军全速前进,方向三原、咸阳,并令前锋占取长安。
“幸好他们没有烧毁长安,不过这样的举动,背后一定有高人指点!”陆天天突然出声道,眼神出奇地深沉,连木寒生看的都有点陌生的味道了。
正文 142;计定咸阳
(即日起发新书,朋友们多多支持哈,多多推荐哈!推荐越多,解禁越快,希望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把此书全部解禁完毕!)
142 计定咸阳
“将军,为何只派前锋占取长安?要知道,此时用重兵进驻京城,可是个良机啊!”徐安策马上前大胆谏言。
木寒生闻言立马看向徐安,他不是没有考虑过占取长安,但此时他却有其他的计划和谋策。
“将军,末将认为,徐先生所言极是,收复京都,乃为上急之急!”舒老将军也上前劝谏道。
“请将军斟酌三思!”屈将军与宰父关互相对望,也上前几步拱手道。
而其他几名原飞骑营核心将领则没有说话,而是纷纷看向木寒生,他们知道,当大元帅没有更好的谋策时,那时再劝谏也不会太迟!
木寒生驻马良久,看向身后焦急的众将,他心里非常清楚,这次出征的首要任务是收回京都。如果不能收回京都,无论他们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朝廷也不会给予他们任何肯定,而整个天下的局势势必也会陷入一种慌乱。
木寒生同时也很清楚咸阳、三原的数十万守军已经疲惫不堪,很难抵挡着突厥全面的进攻。如果此时进驻京都,是否就意味着放弃数万将士的性命?
“陆参将,你以为如何?”木寒生看向在一旁很近的陆天天问道。
熟悉陆天天的众将都明白木寒生对她的看重,虽然他们都看不出来这年轻漂亮的女子有何能耐。不熟悉陆天天的将领都傻愣了眼,有的人甚至悄悄认为,这女子可能和老木有一腿。
陆天天似乎有点走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等到木寒生问她时,她才反应过来,有点匆忙地摇头,示意不语。这更加让一些将领轻视,嗤鼻突气。
这下木寒生有点犯难了,他很想对这些将领们说出心中围剿全歼突厥骑兵的计划。但显然,这些将领对此都没有信心,也必然坚决反对。如今,只有按照最坏的打算,调动心腹五万中军,与突厥骑兵周旋,转而援解咸阳、三原之危。
木寒生名为统军大元帅,总领全国所有军马。并且直接领有前后左右中五军将士,总计二十多万。但除了中军的原飞骑营将士外,其他各军都是临时拼凑,且其他四军总将都由朝廷任命,木寒生在这四军中权利的行事有着一定的障碍。
飞骑军前军总将乃庞速,对木寒生很有好感,关系较佳。左军总将舒三力、右军总将屈沉江,都与木寒生有过交情,对木寒生较为亲近,但因他们年老顽固,战法保守,并且对朝廷忠心耿耿,实际上也起着制约飞骑营总体实力的作用。后军总军傅行天,与木寒生关系一般,与姚崇很是亲近,对木寒生的军权有着抵制消弱的作用。
所以整个飞骑营看上去有二十多万的军力,但其战斗力却不能与原飞骑营相比提高五个等级。这也是姚崇等朝廷一干官员对木寒生军权的限制。木寒生对此也没有意见,只是在各将领营帐的任命做了努力。他总不能让不了解的傅行天任命前军总军,这对飞骑军的总体行动会产生很大影响的。
如今,身为左军总将和右军总将的舒三力、屈沉江二老将齐声劝谏,连徐安也认为夺取京都乃首务之急。想要得到傅行天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就算庞速不反对,木寒生也没有必要以元帅之权强行命令,这会动摇军心的。
想到此处,木寒生点了点头,“二位老将军言之有理,这样吧,二位老将军各率所部将士,直取京都。傅将军率所部进驻渭南,前可助援京都,后可防望潼关。庞速总将速领所部进驻鹿苑,与京都,渭南成犄角之势,互助攻守。本帅将率中军所部,追击突厥骑兵,断其士气,阻其回军之心,且可减咸阳、三原二城之急。”
傅行天一听让他留守渭南,不由急了,大声道,“大元帅,为何让我部驻守渭南,渭南守军数千余人足以,惜费我数万大军?我愿领所部入驻京师,与二位老将军同守京城!”
舒三力悄然投去一个轻视的目光,傲慢地道,“不必了,傅将军还是遵从大元帅之令,我与屈老将军足以保京都无恙,请大元帅与诸位将军放心!”
既然大元帅执意要领军追击突厥,舒三力也不好多加劝谏,毕竟他已经同意二路大军进驻京都,想到只要突厥不回军京都,应可保无恙。如果大元帅喜欢冲杀,那就让他去吧,这样也好解中原之危,京都之险。他认为木寒生此举,年轻人的热血多于其他。在他们这些老将看来,木寒生多有优点,善于领兵,战法奇特,勇于进攻。但其竟然坐到统军大元帅之职,实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是让他们不得不怀疑木寒生的背后手法。
傅行天虽然多有不满,但在势单无助的情况下,也只好屈从受令,领军放缓行军速度。庞速则少有怨言,对于能坐到统军五万之众的总将之职,他还是极为高兴的,何况还编入了传奇的飞骑军之中。加快行军速度,率先朝鹿苑方向前进。二位老将军则分别快速直奔京都,对于取得收复京都首功之荣耀,他们还是非常乐意接受的。
这样,原本的二十多万大军分成四部,木寒生直接统帅的军士又回到原飞骑营规模,只有五万之众。所不同的是,这次在兵力布置上比较强势,可给予突厥一定程度上的忌惮,木寒生所部再也不需要孤军深入,独军作战。
“元帅,我怎么又有回到飞骑营般的感觉了?”马三看了看周围笑嘻嘻地道。
“马三!”常凡成轻声喝阻,马三也似乎明白了什么,歉意地看了常凡成 一眼,闭嘴不说话了。
“元帅,我们先去咸阳还是三原?我估计余禁可能坚守不了多久了!”费辛颇为担忧地看向远方的三原城,焦急之情溢于言表。这个余禁虽然当初犯了一个错误,但其性格很投费辛的胃口,并且作战勇猛,是他手下第一将士,如果不是木寒生亲自命令,他都舍不得让余禁去守备三原。
木寒生目光微凝,“如果我估计不出错的话,我们必须尽快拿下咸阳!否则由于咸阳与京都之近,一旦陷落,京都将重新面临威胁。”
常凡成若有所思,奇怪地问道,“大元帅,末将很是不懂,元帅为何如此之急,追击突厥。兵法有云,穷寇莫追,何况突厥骑兵的战斗力远非穷寇所能及。只要大将军进驻京都,待春回大地,冰河开封,突厥骑兵势必回撤,如此则不费吹灰之力,可退敌兵!”
木寒生点了点头,其实早在离开洛阳时,朝廷中不少的官员就向李成器献策,所用策略与常凡成所说相差无几。但根据已经秘密组建的域安府属员从突厥境内及其他领邦传来的消息,情况可能没有想像的那样简单,肥沃中原大地对于这些蛮夷之族的吸引力远远比北方荒凉的草原要诱人的多。如果情况临时出现变异,不能及时驱除消灭突厥的这支骑兵,那么新皇登基后暂时的众志势必瓦解,回朝的太平是否如诺所言,不干涉朝廷呢?各地是否会产生新的动乱呢?
“我们不能等!”木寒生感觉头有点痛,如此多的选择和可能一下子全部摆在他的面前,让他一时之间有点无所适从!“我们不能让这支突厥骑兵轻松地回到草原!”
“元帅的意思是……?”苏良等人几乎同时出声。
“俘虏敌王汗!”木寒生冷冷地道。
“俘虏……?王汗……?布牙……?”几名与木寒生非常亲密的属将也一时间被愣住了,这样的举动只可以用骇人来形容。当然,如果成功了,你还可以用惊天动地,举世无双等等所有歌颂唱赞的词汇来歌扬木寒生的雄才大略。但是,目前的现实时,敌突厥骑兵至少还有十五万之众,虽然已是疲惫之师,但其战力绝对不可小视,况且此刻敌也有顽兽之争,其疯狂很难预料!
如果说此时木寒生的决定是率军驱除突厥,援救咸阳、三原,他身后的这些飞骑营老将领也都可以猜到,丝毫不会诧异。但此时,他们要做的是,用原飞骑营五万之众,联合咸阳、三原的守军,俘虏?敌王汗布牙!这……这简直是在痴人说梦!某些将领的心中的确冒出了这样的念头。
“命令,飞骑军中军全速前进,方向,咸阳!”木寒生可不管这些将领的心里在想些什么,他在犹豫中慢慢定下决心,必定要生擒布牙王汗!
如今的飞骑军中军在人员编制上虽然还是旧飞骑营的模式,其他军种和配备上已不可同日而语。做为飞骑军最强大的中军,五万中军将士几乎人人配备马匹,在马匹的配比率上,已和突厥骑兵相差不大。兵种上没有太大差别,只是原来的弓兵、弩兵等兵种分别成为弓骑兵、弩骑兵。步兵骑上马,由于盔甲上与原骑兵的差别,成为轻骑兵。原飞骑营骑兵改装盔甲武器,在身体重要部分加厚装甲,可以抵御突厥骑兵弓箭的射击,成为中军的绝对快速机动主力,重骑兵!在与突厥的正面较量上,重骑兵的单兵作战能力已经丝毫不弱于突厥的骑兵,遗憾的是数量太少。重骑兵的武器一般为枪,轻骑兵则依然用着陌刀、横刀等步兵武器。辎重兵等其他兵种则由后军中抽调的骑兵担任,傅行天虽然一肚子不愿意,但总不能违背军令吧。甚至为了加快行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