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清越明-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论男主人出去因为要处理后事,还是因为别的什么事情,这都已经于事无补了,不论再做什么都是徒劳了。

虽然有心上前哀悼,但因为受不了这样的场面,万仞山还是不由自主地离开了屋子。杨柳跟在他的身后,没有说话。

一代本来应该有所成就的大画家,就这样香消玉殒了,无论是谁,都难免承受不了的。

两人回到住处,杨柳十分悲伤,许久都没有说话。万仞山也不知道该怎样安慰她,只好陪在她身边,以防意外。

许久,杨柳不知从哪里拿出一本小册子,认真地看了起来。严格地说,这不是一本小册子,而是几张有些泛黄的纸片。万仞山随意地看去,发现那是一本家谱。

看到家谱,万仞山的思绪飞到了一年前。

“祖先,是一个民族或家族的上代。祖先一般指年代比较久远的,比如五六代以上、一百年以前,或更远。年代较近的,比如祖父、甚至曾祖父那一辈,一般都不称为祖先。

“对于直系的近几代的长辈,汉语里都有着专门的称呼,比如父亲的父母亲称为祖父、祖母;母亲的父母亲,南方人一般称为外公、外婆,北方人称为姥爷、姥姥;祖父的父母亲称为曾祖父、曾祖母。再远的,一般就没有专有名词,而笼统地称为祖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先,有的四世同堂,有的……”

山香市每年暑假都有学生社团聚会,理科的、文科的,各种专业、各种方向,五花八门,无所不谈。

这个月正值孔子诞辰若干周年纪念,大家聚会讨论孔子学说之余,扯到了祖先这个话题上。上面这段话就是一个学生的即兴发言,她名叫杨柳,是山香实验中学文科班的学生。

杨柳的话音未落,这边就有学生唱反调:“不对!孤儿,福利院的孤儿就没有父母、爷爷和奶奶!”

大伙儿一阵笑声。

杨柳笑笑,似乎觉得这种看法不值一哂:“每个人当然都有父母、爷爷和奶奶。就算是试管婴儿,也可以找得到他们的父母,只是按照法律规定,医生不能告诉这些婴儿谁是他们的生物学父母而已。孤儿只是不知道他们的父母是谁,但他们总是有父母的。”说到这里,杨柳停顿了一下,补充道:“历史上没有父母的著名人物,好象只有孙悟空。”

大伙儿又一阵狂笑,有人起哄道:“还有猪八戒!”“还有沙僧!”乱作一团。不过这次笑起来似乎比刚才更痛快些。

那个学生涨红了脸,还想反驳,但一时找不到攻击点,只好悻悻坐着。

杨柳并没有结束发言,她继续说道:“有的人并不想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但更多的人对自己的祖先就比较感兴趣。比如姓赵的同胞,会去找自己的祖上和宋朝皇帝有什么关联,而刘姓同胞'奇+书+网',则会比较关心汉朝皇族后人的下落。”

那个学生又找到了可以插话的机会,说道:“可是皇帝有时也会赐姓给有功之臣。比如唐朝就有不少官员被赐姓李,所以祖先即使在1300年前是长安城里的李姓家族,也不一定就是皇室后裔。”

这时有人喊了一声:“何后元,你可不可以安静点!”

杨柳这回没有表示异议,她冲何后元微笑了一下,点点头道:“对,所以单靠家谱是没法确认祖先的真实身份的。而且,历史上也存在两种现象,其一,将当今名人列入自己的家谱,比如将李嘉诚列入自己的家谱,现代人当然知道不是真的,可是对五六百年以后的人来说,就没法考证了。其二,将自己家谱中的败类从家谱中除去。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好象是那个莫须有案的当事人。”

台下一阵赞同之声。

看着大家都有些进入了角色,杨柳问了第二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约经历了多少代人?”

果然,台下七嘴八舌地嚷了起来:“一百代!”“两百代!”“五十!”“五百!”“一千!”

杨柳对此早有准备,她清了清嗓子,道:“我们民族的现代社会才几十年历史,相对于整个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在古代,受习惯的影响,一代人基本在二十年到三十年之间,一般不超过二十五年。从秦始皇的年代算起,到第二个千禧年,二千二百年左右的时间,大约经历了八十八代。当然,大多数的可能是七十五代到一百代之间。例如,孔子家族,从战国时期到现在,两千五百多年了,传到第八十代,算起来就是三十多年一代。而网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李唐王朝直系,从李火德到南洋某国一个著名的政治人物,共六百多年,传二十五代,算起来平均二十多年一代。”

有人大声叫道:“网上说的,那个名人真的是李唐王朝的直系后人吗?”

杨柳很严肃地回答:“这个问题我没有认真考究过,不敢妄下结论。不过我有两个不解之处:一,唐朝灭亡后,其后人在接下来的五代十国和宋朝应该不会大肆宣扬,因为害怕推翻他们的人赶尽杀绝。而到了南宋末年,已经过去二百七十年了,再向世人说自己是唐王朝的后人,想来相信的人不会太多,毕竟时间过去太久,除了宋仁宗年间,更是经历了众多的战乱。其二,二十一世纪初,东亚一个国家有人当了新任的联合国秘书长,我国就有人说他是我们某支的后人,我不是否认这种可能性,只是逢名人便找其与自己的亲戚关系,总让人觉得不是很妥当。”

那个学生说道:“可是,祖先就是祖先,不管现在多么落魂,祖先还是不会变的。名人的家系比较容易确认,所以感觉上才让人认为是在向名人攀亲戚。”

何后元又道:“那就只有连续写了几千年的家谱、而且还要有官方的证明,才能保证家谱的真实性。这样的家谱……”

“对,只有这样的家谱,族人才能确切无误地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而且没有疑义。在我国,不说唯一,至少是最有名的有着连续上千年家谱的家族之一,是……”

是哪个家族呢?

第五五章 回忆开会(下)

 这下有不少人都反应过来了,许多人几乎是齐声喊道:“孔夫子!”

杨柳道:“没错。孔子,只有孔氏家族的家谱历经了几千年的传承,而且其中没有经历战火的毁坏,改朝换代时也没有受到大的破坏,一直不间断地流传到今天。所以孔氏的族谱是我们民族历史上少见的完整族谱。”

“现在网上有很多姓氏都有传了上千年的家谱”,何后元道:“除了名人因素以外,也得有些是真的吧。”

“虽然不排除有真的”,也许杨柳学习的东西太多,有时会说出一些报纸上官员们才用的正式用语,“但我始终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比如百家姓里出现的姓氏的人执政的王朝,这里说明一点,不是歧视少数民族,而是百家姓涉及到的姓氏资料多一点,研究起来方便些。而且百家姓里的姓氏,也不一定都是汉族的,一些大姓,也有少数民族的成员。还有,除去五代十国等持续时间短的以外,有刘汉王朝、李唐王朝、赵宋王朝、朱明王朝,加上隋朝,共五个姓氏。汉末至今约一千八百年,唐末至今约一千一百年,宋末至今约七百多年,明末至今约三百多年,隋末至今约……”

“你到底想要说什么?”何后元忍不住问道。

有一个戴眼镜的、看起来有点弱不禁风的学生站起来道:“别打岔!就你话多!”

杨柳看了看这位学生,继续道:“前面我们分析过,一代人的平均年龄间隔是二十五年,所以明末到现在大约有十四五代,而汉末到现在大约就会有七十二代。我国的家谱记载习惯是记男不记女,或者说是按男性的传承来记载。”

有一个女生忍不住叫道:“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污点之一!”

“我们暂且不讨论这方面的问题。社会、哲学方面的争论,留给那些学者们伤脑筋吧。我们现在只是就事论事就好了。”杨柳端起杯子,喝了一口,继续说:“十四代人中,即使有一半是单传,还有另一半的情况是,至少在一代人中,会有两个或更多的兄弟,比如三个、四个或更多。如果把战争、未成家的情况与多于两个兄弟的情况抵消,剩下的情况就是较简单的情况,可以用来讨论。”

这回何后元持赞同的意见了:“我知道了,你这种处理方式,在大学里就叫做建立数学模型,以使研究能在量化的背景下进行。”

“十四代人里,一半单传,另一半是简单的两兄弟。也就是说,在一代人有两兄弟的情况下传了七代。大家想一想,二的七次方是多少?”

大家本来都在听杨柳在讲故事一样地说着她对祖先问题的一些见解,而且其中数字又比较多,一时间难以消化,冷不妨被杨柳这么一问,有点回不过神来。

那戴眼镜的男生首先回答:“一百二十八!”

“对。一百多,是个什么概念呢?”杨柳并不急着说明,她只是慢悠悠地喝着水,给大家能够有时间好好想一想。

“啊?”戴眼镜的男生显然想到了一个令他诧异的结果,顿时张大了嘴巴,说不出话来。

杨柳鼓励地:“我们是一个学校的吧,而且还是同年级。你是理科班的。入学第一天的年级大会上我见过你。你说说看你的结论,没事。”

眼镜男生受了鼓励,当下咬了咬嘴唇,鼓足了勇气道:“是。噢,我叫万仞山。”

“快说吧。别拉关系了。”何后元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明显等不急了。

万仞山道:“那就是说,从数学角度分析,即使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百家姓里姓氏的人执政的封建王朝,如果它的末代皇帝的后人当时还在,到今天大约传到十四代了。而按上面的假设,朱由校还是……”

杨柳纠正道:“正史中,不算南明小王朝,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是明思宗朱由检,朱由校是大哥。”

“对,如果当时朱由检或者朱由校,甚至朱棣后人的其它分支还有后人,但因为有时帝王传位时不一定传给自己的亲儿子,比如朱元璋的太子比朱元璋先死,所以皇位传给了大孙子朱允炆。”万仞山的性格比较内向,让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他还不习惯,所以说话显得还欠些条理性。

“还有,照我看来,朱由校和朱由检可能也是同辈人。另外清朝的皇位继承也不是简单传大儿子的。所以即使朱由检没有后人,只要明朝皇族还有后人,即使只有一个,则结论也可以成立。传到今天,该有一百多人,如果算是在上世纪计划生育国策之前出生、现在是成年的一代,那应该有两百多人。要是再算上舅舅、表兄弟、表姐妹等只和父母直接相关、还不算太远的亲戚,那现在理论上和明王朝有直系关系的后人就至少有上千人。至于更早的王朝,那就更多了,还有历史上有名的文人、武官……”

何后元道:“明朝到现在,在中国历史的还有些地位的人决不止百人,加上年代更久远的名门,理论上说当今社会少说有上百万人是历史上的名门之后。即使是这样小的估计,按十几亿人的大样本来看,也有十万分之一或更高的机率,比中五百万元彩票大奖的机率还要高。看来我们都有可能是名门之后嘛。”

大伙儿听到这里,不禁交头接耳,毕竟,大家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感到自己离“皇帝直系后人”这一概念这么接近。大家都没有考虑到,皇帝这种身份的人代表的是封建社会里的统治阶层,而现代社会普遍接受了民主共和的思想,皇族已经淡出历史的舞台,大家谈论他们的时候,更多的只是一种好奇而已,毕竟我们国家有记载的历史中有一大半都和这种身份的人有关。

虽然大家的社会阅历不多,但现在的中学生的水平比起以往何止高出一截,因此猛然间,许多人都想到:从秦始皇年代到明朝末年共一千八百年时间,在历史上有记载、一说名字大家都能说上几句“简介”、在历史上真正留下脚印的人何止成千上万,如果都按这样的假设繁衍至今,那岂非每一个人都是历史名人的后人?这在逻辑上又是不可能的。

不然,以明末一人传二百人计,明末时候全国人口的几十分之一,只要一百万人(北宋都城东京就有上百万人),传到今天,也有二亿人。

因此,虽然残酷,但又不得不承认的是,历史上有许多人或家族,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天灾、人祸),而导致了整个家庭或家族的灭亡。历史书上不是说有灭九族的说法吗?十九世纪后半叶到二十世纪初,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中,更是数以千万计的人非正常死亡,想想这一悲伤的历史事实,无论是谁,也难免心生悲恸的。

而“绝后”这一词,在人们的心中虽然已经淡出历史舞台,但说出来大家也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因此人们是不愿提及的。

大家都被这样的分析给惊呆了,虽然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产生的诸多原因之一,是同姓、同族人的血缘关系,但大家从来也没有就祖先这一问题进行过这么深刻地研究。

流传在大家血液中的认祖宗的心理,却是从出生开始,就一直烙印在心中的,无论走到哪里,也许一辈子都无法忘怀。所以那么多在内地长大,成年后才去到海外的中国人,或者虽然身在海外,但从出世以后都一直受传统中华文化影响的人,在年老的时候几乎都会有落叶归根的念头。

讨论会就这样在有些悽凉的气氛中结束了。大家带着一丝兴奋、一些伤感,离开了会场。以后的讨论会上,再也没有人提及这种有兴奋、但也有悲伤的话题。

没有人去问一下:万仞山和杨柳是怎么认识的呢?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第五六章 大结局

 回忆完那时开会的情景,想想“这些年”穿越的经历,万仞山不由叹出了一口气。

杨柳本来在看着那本家谱,这会儿扭过头来:“怎么了?”

万仞山没有看她:“我想起来那次讨论会。关于祖先的那次讨论会。”

杨柳笑笑:“你以为我这样不厌其烦地穿越,是为了什么?”

是啊,为了什么?万仞山不由犯起了迷糊。

万仞山当然并非笨人,所以他很快就想到了答案:“是寻找祖先?”

杨柳点了点头。

听到这里,万仞山似乎才回过神来:“原来你一段一段时间地跳跃式往回穿越,而不是像一般人那样回到一个时代以后就一直顺着走下去,是一代一代地找寻祖先啊。”

“是啊,家谱里记的东西,由于年代的原因,或者别的原因,信息量越来越少,祖先的资料慢慢地都没有了。”

“那你现在有什么收获?”万仞山问。

杨柳指着家谱中的某一处,道:“现在到了这一代。暂时还没有什么重大发现。最近几代和口口相传的差不多。再往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那你打算向上穿越到什么年代?”万仞山见杨柳没有刻意躲着他,于是随意地走了过去,向那家谱看去。

摊开的这两页是上几代人的,因为人数少,而且由于重男轻女的原因,不记女性成员的后人,所以两页展示的年代比起现在的要多。

万仞山看着看着,忽然觉得眼前一黑,两腿不听使唤,再也无法顾及在杨柳面前的形象,就那样硬生生跌坐在了地上。

见此情景,杨柳心中不免有些慌乱,这个身体并不算差的同学莫非是生病了?

因为杨柳还没来得及搀扶,万仞山已经跌坐在地,所以杨柳只有蹲下来,扶着他:“怎么了?肚子饿了、低血糖?”

万仞山看着杨柳,说不出话来。

杨柳伸出手,要探万仞山的额头,万仞山摇了摇头:“没事。”

“那……”杨柳一脸的迷惑。

万仞山深吸了一口气,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坐回到椅子上,想说什么,却又大口喘着气。

杨柳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但看样子万仞山并没有生病,或是有其它身体上的不适,所以她只有在一边看着。

好半天,万仞山才指着那家谱,说了一首诗。

杨柳眨了眨眼睛:“怎么啦?那是我们家族的排班字啊,有什么问题么?”

万仞山没有回答。

杨柳不明所以,又想不出是怎么回事,忍不住催问道:“怎么了?”

见万仞山还是没有回答,杨柳似乎觉得有些不对劲,但一时还是不明白,不过联想到万仞山对自己的态度,是万万不会问了而不回答的,所以杨柳疑惑中无意识地站起来,走到家谱前,又看了几眼。

猛地,杨柳似乎发现了什么:万仞山只看了一眼,并没有翻页,可是他说出的排班字的那首诗是完整的!而面前摊开的这两页中,只有那首诗的最后五个字!也就是说,万仞山在只看到了最后五个字的情况下,竟然能够说出前面三段共十五个字!而所有中国人都知道,家族的排班字虽然看上去像是一首诗,但决计不会是在社会上流传的任何一首,只不过是家族的祖先自己编写的!除了自己家族的人以外,外姓人一般是没有理由知道的!

“你见过?”杨柳只有这样问了。

万仞山摇摇头:“你的这本家谱我只看过这两页。”

“那你怎么知道?在其它地方见过同样的?”

这样问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但万仞山还是显得十分疲惫,他有气无力地点点头。

“噢?那可能和我们家族有关啊!”杨柳全然忘了万仞山的神情和表现,十分兴奋地道。

杨柳看着万仞山:“你在哪里见过?”

万仞山看着杨柳,良久才道:“我家的……家谱。”

这下到杨柳震惊了。两家的家谱竟然用了同一首不可能会在社会上流传的诗句!有这种可能么?

杨柳不愧是文科生,立即想到了一种可能:“或者,我们的祖先是好朋友,所以用了同样的排班字诗句?”

这种解释可能听起来有些荒谬,但也不失为一种解释,但万仞山高兴不起来,他还是摇着头,说出了几个人的名字。

杨柳转过身去看那家谱,只看到一个名字,再向前翻去,果然在相应的地方发现了万仞山说的那几个名字!

杨柳张大了嘴巴:“难道……”

后面的话她怎么也说不出来。

万仞山的震惊想是已经过去,此时他已经比刚才镇定了许多,他当下补充道:“我们……有共同的祖先。我现在大约是第二十六代,如果你也是的话,那我们大约在七代或八代以前,祖先是同一个人。”

这句话说得虽然有些拗口,而且语法不是太符合现代汉语的标准,但无论是谁都能听得出来万仞山想表达的实际意思。

听到这里,杨柳真地去翻那家谱,果然和万仞山猜的一样,杨柳和万仞山是同一辈的—如果前面那些假设都正确的话。

“那……我们真地是……姐弟?”杨柳的声音似有些走样。

万仞山笑笑,也不知他心里想着什么,是高兴的笑,还是……

“那姓氏呢?为什么会变?逃难?或者别的变故?”杨柳像是在自言自语。

“也许都有吧。”万仞山有气无力地答道。

过了一阵,杨柳忽然振作起来:“我还要去看看。”

万仞山没有回答,只是在望着她。

“我原计划是要回到唐或宋,看看我的祖先是谁的。”杨柳说,然后又看着万仞山,似乎是在做邀请:“要不要一起去?”

万仞山想了想,点点头:“有始有终吧。”

就这样,两人再一次踏上了征程。和以前有所不同的是,以前的每一次穿越,两人都是向前跳过几十年、向后跟进几年这样的形式一段一段地在进行,每次的持续时间都比较长。这一次的穿越,每一次都很短,基本是确认了这一代人的身份后,回到这代人年轻的时候去确认其长辈,一段时间一段时间地向前跳跃,每次跟进的时间更短,主要是确认身份,以前附带体验社会的功能,就不再去追求了。

这样,时间很快来到了明初。随着时间的渐渐久远,两人觉得一种莫名的感觉越来越甚。

“这几代人的恐惧感、逃亡感,越往前越强,为什么?莫非有着非常的变故?”万仞山一直纳闷着。

“是啊,而且,那种奇怪的感觉也是越来越浓。”

很奇怪,知道自己真地是杨柳的弟弟以后,万仞山渐渐地没有那么拘谨了,在杨柳面前的各种反应不像以前那么慢了:“是一种极其浓厚的优越感?那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杨柳点点头。这时,杨柳摊开家谱看时,已经没有必要避开万仞山了。

家谱已经翻到了最前面。

第一句话“从江南应天府迁出”两人不知看了多少遍,但这会儿万仞山忽然有一种非常难以表达的感觉,他直盯着那句话,心里突突直跳。

杨柳见状,也把目光集中在了这句话上面。

猛地,两人慢慢转过头,相视一阵,不约而同地失声道:“难道是……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是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后发生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权的战争。因为朱元璋的大儿子早逝,所以朱元璋将帝位传给大孙子朱允炆,朱元璋的另一个儿子朱棣不干,于是造反,经过艰难的战争,其中有一次还差点全军覆没,但最后还是攻下了当时的首都南京,火烧皇宫,把侄子建文帝朱允炆赶下了台。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而历史上有名的“诛十族”就是这时候发生的。

从家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