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加密的历史:山海经大揭秘-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黄帝大老倌对这种制度明显感觉到不爽,所以他发起了两次投票,一次是要求发动战争,另一次投票是黄帝本人提出一个强化他老人家权威的议案。

不幸的是,黄帝的这两个议案,统统被民众投票否决了。

黄帝很恼火,于是他发布假消息,宣布进入战争状态,趁此机会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战争完了之后,民众要求恢复投票制度,但是黄帝断然拒绝,民众无力反抗,只好采用秧歌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权力主张。

黄帝倒是对这些花鼓秧歌队没有表示太多的反对意见,而民众通过街舞将自己过剩的精力发泄了出来,也就如此罢了。

?5被掩盖的私情

黄帝攻打炎帝、攻打蚩尤,可是他又是以什么理由,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战争呢?

有系昆之山,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

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今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山海经·大荒北经》

这段故事说的是有座山叫系昆山,上面有共工台,射箭的人因敬畏共工的威灵而不敢朝北方拉弓射箭。有一个人穿着青色衣服,名叫女魃。蚩尤制造了多种兵器用来攻击黄帝,黄帝便派应龙到冀州的原野去攻打蚩尤。应龙积蓄了很多水,而蚩尤请来风伯和雨师,纵起一场大风雨。黄帝就降下名叫女魃的天女助战,雨被止住,于是杀死蚩尤。女魃因神力耗尽而不能再回到天上,她居住的地方没有一点雨水。叔均将此事禀报给黄帝,后来黄帝就把女魃安置在赤水的北面。叔均便做了田神。女魃常常逃亡,而民间就会出现旱情,要想驱逐她,便祷告说:“神啊,请向北去吧!”还要事先清除水道,疏通大小沟渠。那么女魃又是什么人呢?

相传女魃是不长一根头发的秃头女神,她所居住的地方,天不下雨。

这里原来说的是一个秃头女神的故事,这个秃头女神很是古怪,她是帮助黄帝战胜蚩尤的女战神,却又不明原因地遭到了黄帝的放逐,想来这个女秃头心里一定是非常郁闷……那么这件事,到底是隐喻着什么样的历史史实呢?

这样分析起来,我们就发现了一桩为之错愕的怪事,看起来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战争,并不是像传说中的那样刺激——事实上,这场权力争逐战,远比神话传说更要刺激。

事情似乎是这个样子的,蚩尤是黄帝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至少蚩尤的竞选班子比黄帝阵营更强势,更受到民众的支持,如果不出现什么意外的话,黄帝铁定会在这一轮大选中出局,被淘汰,如果历史就是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现在就不能自称为炎黄子孙了,应该说自己是蚩炎子孙。

然而黄帝他老人家不甘心于自己在大选中落后的现实,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老人家琢磨来琢磨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黄帝找来了当时社会上最有名气的女交际花魃女士,请魃女士现场指证候选人蚩尤对她的无端骚扰和侵害,不用说,百姓们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八卦新闻了,于是民间舆论沸沸扬扬,倒霉的帝王候选人蚩尤再也解释不清楚,这种事,越描越黑,越解释民众就越信以为真。

就这样蚩尤一跃而成为了八卦新闻的主角,与魃女士一起成为了新闻热点人物,而黄帝却趁此机会狂捞选票,一跃成为了得票最多的竞选者,最终成为了我们世世代代念叨不已的老祖宗。

但是事情还没有完,蚩尤算是出局了,但是魃女士却渴望能够在内阁中获得一个席位,黄帝却又如何能够容忍这种事情的发生?于是黄帝继续抹黑魃女士,最终导致了魃女士一出门就是满街的砖头欢迎,无奈之下,魃女士只好逃避到最偏僻的地方,躲了起来。

再此后,魃女士为了糊口,不得不和数量众多的男性同胞搞好两性关系,最终从政界赫赫有名的交际花沦落到了站街女的地步,说起来她不过是一个牺牲品而已,但害人害己,这种悲惨的下场也怪不得别人。

?6唯一的私情记事

《山海经》中,不只是充满了史前的政界逸闻,帝王家族的花边新闻也不在少数,同样的,这些风花雪月经过了民间的再加工创作,只怕是当事人看了,也已经无法分辨出真相来了。

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山海经·海内经》

这个故事说的是黄帝的政敌之一炎帝,炎帝的孙子叫伯陵,伯陵与吴权的妻子阿女缘妇私通,阿女缘妇怀孕三年,这才生下鼓、延、殳三个儿子。殳最初发明了箭靶,鼓、延二人发明了钟,作了乐曲和音律。

看起来炎帝的后人不太有什么出息,婚外情、偷情,这种事情都干得出来,而且这情一偷就是三年……可是这个古怪的故事,其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原来,这个故事披露的是黄帝他老人家的政治手腕,说老实话,谁要是和黄帝生在同一个时代,而且恰好是黄帝的竞选对手的话,那就活该他倒霉了。

故事中说,黄帝对于那些敢于问鼎权力,与他同台竞争的政治候选人,向来讲究一个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绝对不跟你客气。而且黄帝用来打击竞选对手的技术方法也非常简单,一般来说,黄帝会选择竞选对手中最强势的,然后找一个无权无勇但脑子有问题的平民百姓,给这家伙一点好处,让他登高一呼,出面控诉黄帝要打击的竞选对手骚扰过他的妻子……有时候这一招也不是太管用,有的候选人人品正直而清白,在遇到这种明显的诽谤事件的时候,人家的恋人就会公开站出来澄清谣言,替自己的情人作证。遇到这样的事情,黄帝就会转移攻击目标,选择竞选对手的妻子或恋人,进行诽谤,这一招往往会有必杀之效,让竞选对手从此陷入焦头烂额的自我辩护之中,无暇他顾,于是黄帝这厮就顺利获得了多数选票,一次又一次地赢得了大选。

但是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次数多了,失势的竞选对手终于明白了黄帝的手法,当他们知道幕后人就是已经称帝的黄帝之时,往往难以抑制心头的怒火,就击鼓撞钟,大声呼冤,将自己的遭遇倾诉出来。

然而,等到了当事人鸣冤的时候,已经是为时太晚,结果就是事情被描述成不利于当事人的样子,也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

?7恐怖的寓言

肃慎之国在白民北。有树名曰雄常,先入伐帝,于此取之。

——《山海经·海外西经》

这个故事里说肃慎国,就是若干年之后的大清国,所以说这里提到的人物与风物,当是大清时代来临的预言。

书中说,肃慎国在白民国的北面。有一种树木叫做雄常树,每当中原地区有圣明的天子继位,那里的人就取雄常树的树皮来做衣服。据古人解说,肃慎国的习俗是人们平时没衣服,一旦中原地区有英明的帝王继立,那么,雄常树就生长出一种树皮,那里的人取它可以制成衣服穿。

无论如何,这肯定是一个奇怪的国家,该国的人民生活是如此幸福,值得全世界都羡慕他们。

在这个所谓的肃慎国度里,弥漫着的却是一种奇怪的恐怖气氛。

肃慎国中的民众无力改变现状,他们只能是无望地期待着……

?8密探的天堂

如果说,我们从肃慎国的民众裸体风俗就推断出这是一个集权国家,未免有些牵强的话,那么,《山海经》中还有关于这个国家的飞禽与走兽的记载,多少能够让我们对这个国家的风情可窥一斑。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蜚蛭,四翼。有虫,兽首蛇身,名曰琴虫。

——《山海经·大荒北经》

这里说的是,大荒当中,有座山名叫不咸山,有个肃慎氏国。有一种能飞的蛭,长着四只翅膀。有一种蛇,长着野兽的脑袋、蛇的身子,名叫琴虫。而这里提到的蜚蛭和琴虫,应该是肃慎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了。

那么,这些动物又象征着什么?预示着什么呢?

这样一堆关键词凑在一起,得出的又是一个让我们意外的事情。

在这个名叫肃慎的国度里,充满了不可测的危险与恐怖,民众经常会遭受到伤害,而受到伤害的理由,却又是那么的无依据、无厘头。这是因为在这个国家里盛行的是告密的风气,即使是人们最熟悉的朋友,也会突然有一天露出狰狞可怕的嘴脸,这是一个密探无处不在、层出不穷的可怕国家,百姓的任何语言或行为都有可能带来杀身之祸。

由于密探无处不在,人们生活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为了避免让别人抓到自己的把柄,冤乎枉哉地吃起牢饭,所以人们都学得精怪起来,人前人后,一边保护自己,一边睁大两眼盯住别人……在这样的国家里,没有人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如果一定要说,那也无非不过是蜚蛭琴虫之类的胡言乱语,不将自己的思想精心地包装起来,也就难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9史前的“割资本主义尾巴”时代

《山海经》中,有许多奇怪的国家,奇异的国民,毛民国就是其中之一。

有毛民之国,依姓,食黍,使四鸟。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鞈,修鞈杀绰人。帝念之,潜为之国,是此毛民。

——《山海经·大荒北经》

有个毛民国,这里的人姓依,吃黄米,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大禹生了均国,均国生了役采,役采生了修鞈,修鞈杀了绰人。大禹哀念绰人被杀,暗地里帮绰人的子孙后代建成国家,就是这个毛民国。

可以确信的是,这个毛民国,如果没有和大禹一家子拉扯上关系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多半说的是半人半猿时代的往事,无论是考古学上的价值还是历史学上的价值,都是无可估量的。现代的人类很容易将毛民国的国民判断为类人猿或是半人猿,这样《山海经》一书就显得更加科学了。

但是糟糕的是,这个毛民国与大禹一家子产生了血缘关系,这就使史学家们头大了,这里说的是历史吗?还是古人吃得太多,撑得难受跟后世的子孙闲磕牙呢?

要想知道结论是哪一个,分析一下这个故事的关键词就知道了:

这一段故事,解读起来让人非常的困惑,我们只能是一句一句地,将历史事件的原貌推导出来:

故事中说,大禹时代,老百姓们是很淳朴的,没衣服穿,也没有食物吃,只能饿着肚皮,蹲在树林里苦熬。于是就有一些百姓自发地行动起来,开荒种地,驯服鸟兽,艰难地从原始人时代走进了文明人时期。

大禹却琢磨着向人类阶段继续进化也蛮好,事实上大禹并不反对大家从原始人向文明人进化,只不过他希望大家明白,进化也不能乱进化,一定要服从领导,由他领导着大家一起进化。所以大禹决定搞一个大规模的进化形象工程,也就是将老百姓组织起来,去给他服徭役,热火朝天地大搞原始社会建设。

正建设之时,老百姓发明了许多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些技术的发明,使得老百姓从苦役中解脱了出来。

而且,老百姓发明了工程技术,彻底否定了大禹此前的不成熟计划,这让大禹很是郁闷,于是一边拨出经费,组织自己的一帮小兄弟,躲藏起来偷偷摸摸地研究技术,一边将发明了工程技术的老百姓流放到不毛之地,让这些老百姓继续去过原始人的日子。总之,这个故事听起来怪怪的,但是它恰好可以解释何以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年之久,却偏偏在技术方面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成就。

?10被抹掉的战争

关于大禹治水的最早资料,首出于《山海经》: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山海经·海内经》

这里说的是洪荒时代,到处是漫天大水。鲧偷拿天帝的息壤用来堵塞洪水,而未等待天帝下令。天帝派遣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的郊野。禹从鲧的遗体肚腹中生出。天帝就命令禹最后再施行土工治住了洪水,从而能划定九州区域。相传鲧死了三年而尸体不腐烂,用刀剖开肚腹,就生了禹。

这个故事是大禹治水的开端,传承4000年之久,早已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不只是中国人了解,许多外国人对此也非常熟悉。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这个故事神话色彩过于浓厚,必然地导致了逻辑上的荒谬性。比如说,奉命治理洪水的鲧,盗了息壤平息洪水,因此被天帝杀掉,鲧已经死了,却能够无性生殖,生产出一个大禹来,这种怪事,在神话中寻乎其常,所掩盖的只不过是不能够说出来的历史罢了。

这个故事很好玩,它恰恰是大禹的儿子起兵叛乱的补充文本。

故事中说,在史前时代,曾经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军事叛乱,这场叛乱闹得沸沸扬扬,但是叛乱的地点偏偏是发生在鲧管理的地盘上,这个鲧很有点本事,他未经向上级请示批复,当机立断,立即将叛乱摆平镇压。然而大禹却不领鲧的人情,非但没有表扬鲧,反而借口鲧无组织无纪律,要将鲧捉去正法,鲧却也不傻,此人撒腿就逃,转入了地下,和大禹派来的军队打起了游击战。

这么看起来,鲧所镇压的叛乱军队首脑,正是大禹的儿子夏启。

大禹和自己的儿子夏启一里一外,相互勾结,打算彻底废除传统的禅让制度,建立他们自己的家天下。大禹在朝中策划接应,而夏启则公然组织军队,掀起叛乱,结果遭遇到鲧,导致了双方如此一番激烈的冲突。

几经折腾过后,大禹和儿子夏启终于成功推翻了禅让制度,建立了家天下,而后人再也闹不清楚鲧和禹谁是谁的亲爹,甚至连这场兵乱都不知道了,还以为大禹时代真的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呢。

?11谁是祝融的亲爹

《山海经》中所涉及的诸神,不仅年代久远,而且族谱关系复杂,而且这些古神血统鲜明,只是研究专家失职,始终没有将这些神祇的血统关系整理出来一个眉目,这就导致了众多的神子神孙湮没于漫长的历史尘埃之中。不要说外国人不知道,就连许多中国人自己,都没听说过这些神子神孙的姓名。

比如说火神祝融,此神的家族血统关系就是一笔糊涂账,即使我们手中有了《山海经》,整理起火神家族的血统关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有芒山。有桂山。

有榣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

——《山海经·大荒西经》

这里说的是,在大荒西边,有一个北狄之国。这个国家的来历,是黄帝生了始均,始均又生下了北狄,由北狄建立起来的国家。还有座芒山。有座桂山。有座榣山,山上有一个人,号称太子长琴。颛顼生了老童,老童生了祝融,祝融生了太子长琴,于是太子长琴住在榣山上,开始创作乐而风行世间。

这一段故事说的是两件事,前一件是北狄之国的来历,后一件是火神祝融家的族谱。

这段故事说得非常简单,说的是统治者们,也不是生而就坏的,他们一开始的时候还是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情怀的,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但是拯救来拯救去,统治者们的心理就开始发生变化,不太喜欢公正严明地处理政务了,终于变得野蛮、残忍、霸道了起来。这个变化的过程,基本上来说是一个规律,只要统治者没有被关在笼子里,可以为所欲为,最终的结果,绝不会有例外。

所以呢,世人与其寄望于黄河水清,圣人出世,圣人和清官从天上掉下来替老百姓主持正义,莫不如依靠自己,依靠健全的法制,替自己厘定一个宽松而和谐的生存环境。再来看火神祝融的家谱,说的到底是什么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火神祝融实际上并非是一个神,而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只不过这个人喜欢发火,而且有资格、有权力发火而已。

那么,什么样子的人才有资格发火呢?

故事中说,你要想发脾气,那么你至少得是一位领导,如果你只不过是一个不明真相的群众,那就没有发火的资格了。但即使是领导,发火也是有一个规律的,大凡一个人,不是一当上领导就发脾气的,从领导到发脾气,有一个严谨的过程。

过程一:一个人当上领导之后,首先是性格变得强硬、固执,不喜欢别人反对自己,只接受群众的拥护,只是拥护还不够,还要热烈拥护。总之,专权独断,固执己见,是领导性格变化的第一步。

过程二:等大家已经习惯了领导的固执,认为领导就应该固执,如果不像驴那样的固执,那还叫什么领导?到了这一步,领导又要挑战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了,只是固执已经没什么意思了,领导开始变得孩子般地任性。

比如大唐时代的武则天,寒冬腊月的,她却吵着闹着要赏花,你跟她说冬季里不是百花齐放的季节,她就大吵大闹不依……总之,大凡领导固执腻歪了之后,总是要搞点跟规律顶牛的事,这个就叫任性。

过程三:既然是任性,跟规律顶牛,那难免会让群众为难,虽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但这些英雄本事再大,也无法改变客观规律的。这时候领导就要发脾气了,不要问领导为你做了什么,要问你为领导做了什么……比如说大唐武则天一发火,就把牡丹花给流放到洛阳去了,连植物都要管一管,可见领导的火气有多么的大。

过程四:等到大家都习惯了领导跟规律顶牛的脾气,认识到了天威难测的时候,群众就会油然而生出伴君如伴虎的感慨,在领导面前害怕得大气也不敢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时候领导者就会特别地心花怒放,生杀予夺的味道,真是爽啊。

但绝大多数领导,都不是逮人就杀的杀人狂,领导们都喜欢下属在自己面前心怀恐惧,认为自己已经死定了。但偏偏在这个时候,领导却又突然变得和颜悦色、温柔体贴起来,你越是认为领导该批评你了,领导偏偏要表扬你,就是不让你摸清楚领导心里的想法,这样领导才能够始终掌握着主动权。

这么说起来,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发火呢?

答案是在固执与任性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正常情形之下,人的自制力完全能够克制心里的无名之火,但一旦固执又任性,那就难免要大发雷霆了。

最后这个规律,不只是领导,对群众来说也是适用的。

?12别让领导上火

我们说,神话这东西是跟逻辑扭着劲来的,比如说在上一节,《山海经》中说颛顼的儿子生了老童,老童又生了火神祝融,所以这个祝融应该是颛顼的孙子。但是在这一节里,《山海经》突然推翻了上一节的结论,又给颛顼弄出来俩孙子。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山海经·大荒西经》

这里说,大荒当中,有座山名叫日月山,是天的枢纽。这座山的主峰叫吴姖天门山,是太阳和月亮降落的地方。有一个神,外形像人而没有臂膀,两只脚反转着连在头上,名叫嘘。颛顼生了老童,老童生了重和黎,颛顼命令重托着天用力往上举,又命令黎撑着地使劲朝下按。于是黎来到地下并生了噎,他就在大地的最西端,主管着太阳、月亮和星辰运行的先后次序。

这个故事比之于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以及刑天舞干戚等,知名度要差得多,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这个故事。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故事过于古怪,哪怕你看上百八十遍,也弄不清楚故事里到底是在说什么。一个没人能够听得懂的故事,能够流传的概率,当然不会太高。

那么这个故事到底是在讲什么呢?

这样一堆关键词,能够让我们立即看出来,难怪这个故事晦涩难懂,原来,这里说的是统治者的御人之术。确切地说,这是当时的民众对于统治者的阴险奸诈所表达的不满情绪。

这里说,大凡是那些缺德到家的统治者,都有个喜欢折腾群众的毛病,比如说,白天的时候你到处找也找不到领导,等到下班的时候,领导却突然跑来了,热情洋溢地号召大家加班加点,多做点工作,实际上大家辛苦工作的时候,这位领导正趴被窝里睡觉,等到大家累得半死不活了,这家伙却来了精神。遇上这样子的领导,真是没咒可念啊。

给领导办事,无一例外都会忙得脚打后脑勺,看起来这句话,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了,而且古人还为此画了一幅画,画的是一个人脑袋壳后面长出两只脚,形象到了这种程度,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即使是你忙得脚打后脑勺了,你也不能抱怨,或者说,你千万不要让领导听见你的抱怨,领导只要结果,不要抱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