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舞-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落下泪来。
这样的情形,更让子晟觉得过意不去。很想拉着她的手,实实在在地承认一句:“别哭了,都是我的错。”但又挂不下这个脸来。只能从别的话来宽慰,眼下正好有绝好的话题。
“青梅。”子晟劝道:“别这么重的心事。你是有身孕的人,不为你自己,为你腹中的孩子,也该放宽心才好。”
青梅大吃一惊,果然忘记了伤心,直愣愣地看着子晟。
子晟忍不住笑了:“你看看,已经快两个月的身孕,做娘的自己居然一点不知道!”
“真的假的?”
“难道我还骗你!”
“是真的?……”青梅如梦初醒,呆了一会,忽然淌下两行清泪。
子晟吓了一跳,忙扶着她的肩问:“怎么了?”
“没什么。”青梅笑笑,又擦擦眼睛,“高兴的。”
子晟笑了。然后嘱咐说:“叫虞夫人多进来陪陪你,有时候在府里住几天也行。想吃什么、用什么,只管问崔妃、季海要。如果是特别的东西,府里没有,告诉我,我自会叫人办妥。”
青梅点头答应了。子晟便又握着她的手,絮絮地说话。说了没有几句,门外一阵脚步声,然后听见黎顺隔着门奏报:“王爷——”
“什么事?”
“匡郢匡大人,已经到了。”
子晟微微皱眉,踌躇一阵,回答说:“再等一会。”青梅知道他事情极多,反倒来催:“王爷正事要紧,不用管我。我这里丫鬟们都很得用,不会有事的。”
“那,”子晟想了一想,不再坚持,“也好。”
说着,又轻叹一声说:“青梅,我确实忙,有时候一时顾不到你,一个人别胡思乱想,知道么?”
青梅笑着,点了头,子晟方才离去。
出了樨香园,子晟径直往修禊阁而来。照例将侍从都留在湖岸上,只带黎顺在楼下观望,自己一个人上楼。胡山、匡郢都已在等候,只有徐继洙去了商州办差未归。子晟坐定,先问:“继洙可有信来?何时回来?”
匡郢说:“前天有信,说下月初四可以动身。”因知道子晟必定有事,所以也不客套,率直问道:“王爷召我们来有何事?”
子晟从袖中抽出一封信,扔在桌上。“看看吧。”子晟叹道:“压下去几个月的事情,居然又要翻出来。”
匡郢先拿过来。抽出信笺,打开一看,见是赵延熙写来的信,脸色便一端,又见到东府将军文义的名字,更是神情凝重。
原来五月里端州谯明的军变当中,重伤了一个校官,当时也未在意,不料此人和东府将军文义很有瓜葛,是他儿子的内弟。于是说动了文义,要大做文章了。但此人心机深沉,却不立刻发动,暗中收集证据,把仲贵平时荒唐无能的事迹,拢了不少,这才上折,附上证言证据,好叫当事的人,无可推脱。这道奏折,仲贵之外,赵延熙用人不当,自然也在弹劾之列,此外把栗王和白帝,也一并扫了进去,原由是徇私偏袒。赵延熙得知消息,不敢怠慢,先行写信飞送帝都。
匡郢看完,把信放回桌上,低头沉思不语。胡山拿过来看了一遍,却“哧”地一笑:“这倒好,小舅子杠上了小舅子。”
子晟莞尔一笑,随即正色说:“奏折已经在路上了,算起来这一两天就到。到时如何应对?”这指的是在天帝面前,因为事情牵涉到白帝自己,按律规避,所以天帝必得亲自过问。
“文义不是冲王爷来的。”胡山说:“端州军务一向是栗王属领,虽然王爷坐总,但不便过问太多。这情形,天帝知道,文义也知道。把王爷带上,不过是必要的形式。”
“不错。”匡郢这时候,想得比较清晰了,顺着胡山的话往下说:“文义此举,弹压栗王的意思更多。栗王拿权,在东府碍着他的地方不少。”
子晟点头,说:“我也想到了。但这倒不必担心,凭这点事情,他拿不掉栗王。”
“他当然拿不掉栗王,他也不想拿掉栗王。”胡山捻着山羊胡子,慢条斯理地说:“只不过栗王在他地盘上管得多了,他要想法子刹刹他而已。他也不是不知道眉高眼低的人,真要拿掉了栗王,万一换了王爷直理端州军务,他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
匡郢笑道:“胡先生这话透彻!”
胡山笑笑:“不过这么一来,仲贵是肯定保不住了。”
子晟淡淡一笑:“这人原本无关紧要。只怕文义也没放在眼里。”
“王爷这句话说中了根本。文义此举,最想拿掉的人,既不是栗王,也不是仲贵。”
“对了。”子晟接上胡山的话:“他想拿的是赵延熙。这才是我找你们商议的缘故。”顿了顿,断然说道:“赵延熙,绝对不能动。”
话说得如此果决,背后的原因很深。这又事关东府将军文义。此人是帝都的一块心病,他原本是东帝甄氏的亲信,甄淳谋逆时,他就是东府领军的人物,后来在最后关头倒戈。然而帝都接手东府之后,竟至顾虑重重,始终不敢拿掉他,依旧让他统领东军,也可以看出他在军中威望到了何等程度。
东府军务,端州最重,而端州之中,又推谯明。所以,白帝与栗王几次商议,选中赵延熙,因为了解此人的才具,知道他可以压制东军势力。
匡郢摇摇头,嗤笑道:“上次是升,不成。这次换成弹,文义果然把赵延熙视为眼中钉。”
上次是指一年之前,文义曾经上折,把赵延熙的才干好好称赞了一番,提出调他到中军。栗王也不糊涂,知道要升他是幌,要调他出谯明是实,于是与子晟商议之后,以“功不足以升”为由,驳了回去。子晟私下里,接连写过几封亲笔信,温言抚慰,赵延熙本人也深明大义,并没有任何异心。而文义越如此,越说明他对赵延熙深为忌惮。这点,三个人都看得非常明白。
“所以,他更不能动。”子晟下了结论。
“但是,”说到这里,语气一转,似乎颇感为难:“仲贵的罪跑不了,赵延熙用人不当的过错也就跑不了。倘然如此,要保赵延熙,难道还要再保仲贵?”
“其实不必,王爷要保住赵延熙也容易。只不过……”匡郢欲言又止地迟疑着。
“匡郢。”子晟立刻说:“你有什么主张,但说无妨。”
“好,那我就直言了。”匡郢说:“王爷可以自己替赵延熙担这个责任。”
“这……”
“赵延熙用人不当的过错当然有,但王爷也有训诫不严、疏于监察的责任,这么一挡,赵延熙自然可以保下来,也不会伤大局。”
胡山已经明白了匡郢的意思,心里深为赞同。见子晟犹自迟疑,便从旁劝道:“本来这件事,由栗王担下来最合适。不过依王爷想,凭栗王的为人,肯不肯这么做呢?”
这比正面说破,更易于入心。果然子晟神情有所松动,但“嗯、嗯”答应几声之后,仍然有为难之色。
胡山知道他的心思,微微笑着说道:“这点小事,天帝不至于处分王爷。顶多也就是申饬一顿。”
“嗯、嗯。”子晟又连连点头。然而脸色仍是不大好看。匡郢便看胡山一眼,见他莞尔一笑,微一点头,知道子晟其实已经被说服,便放下心来。
一时匡郢辞去。子晟起身也要走,胡山忽然说:“王爷,暂且留步。”
子晟知道他有话说,便重又坐回来。
胡山问:“王爷昨晚是不是处死一个叫宋槐的侍卫?”
子晟微觉尴尬,憋了一会,说:“是有这么回事。怎么?”
“没有什么。”胡山面无表情地,仿佛一点也没有多想:“我想天帝,也许会问起。”
“哦?”子晟一怔,“何以见得?”
“王爷最近接连处置了两个侍卫,都用了什么罪名?”
“这……”子晟迟疑了一会,真正的罪名,自然不好说,能说的,当然都是捏出来的。这些胡山当然都是知道的,所以,子晟想了一想,便说:“先生请直言。”
胡山笑笑:“王爷行的都是家法私刑。”
话说到这里就足够了。子晟一想就明白,行的是家法,然则两个人都不是白府家奴,真要追究起来,自然也有于法理不通的地方。“可是,”子晟疑惑地,“哪家王府没有这种事,祖皇怎么会过问?”
“别的王府是别的王府,王爷的身份不一样。”胡山顿了顿,说了一句很有分量的话:“昔年先储承桓,帷薄之中,绝不会出这样的事情。”
子晟默然。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情。先储承桓,品性高洁,几乎到了清心寡欲的程度,加上他的为人极其仁厚,从来不动私刑,确实不会出这样的事情。
胡山又说:“本来天帝也许不会过问,但是几件事加在一起,很可能就会提起。虽然事情从端州军务而起,可是我估计,天帝要责备王爷,端州的事情倒未必会多提,因为天帝明白事理,这件事实在是怪不到王爷。”
这件事怪不到,另两件却是无话可说的。子晟这时才算恍然明白胡山的意思。因为端州的事情,天帝肯定对自己有所申饬。然而这件事其实又无可提,要借题来说,却都是专斥房帷的话,毕竟十分叫人难堪。胡山是担心他心里没有准备,到时过于狼狈,以至于应对失常,那就可能因小失大。
于是子晟豁然开朗:“多谢先生,我知道我该如何自处了。”
胡山欣然笑道:“做爷爷的要说孙子几句,那也平常得很,王爷就且听着吧。”
“对、对。”子晟冲胡山点点头。然而一想到天帝不发作则已,发作起来,往往言辞锋利,而且越是亲近的人,越是严苛无比,不留半点情面,不禁苦笑不已。
过了五天,从宫中回来,见到胡山,第一句便说:“先生真是料事如神。”
原来天帝果然从“当年承桓行事虽然没有你果敢明白,但是有件事情却比你要强”开始,滔滔不绝,大开教训。
“辰时进去,辰半出来,整整半个时辰。”子晟苦笑。
胡山笑道:“反正也没有外人听见,王爷何必放在心上!”
子晟说:“那滋味也不好受。一听半个时辰,难道我还能甘之如饴?”
胡山笑容一敛,正色说:“照我看,王爷正应该甘之如饴。”
这句话意思很深。子晟慢慢敛起笑容,想了一想,说:“此话怎讲?”
胡山却不回答,只说:“我请问王爷,王爷可曾想过,天帝本该明发申饬?”
子晟一愣,迟疑着没有说话。
“申饬一途,本来就该如此。我敢说,天帝对栗王,一定是明发。然则王爷为什么想也不曾这样想过,反而觉得私下里的责备,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
胡山微微一笑,替他回答了:“因为这其实是家法。当初先储在世,有任何过错,都是如此处置。”顿了一顿,又加上一句:“在帝懋四十年之前,都是如此处置。”
帝懋四十年之后,天帝表面上不再干预先储的任何举措,自然也就没有任何责备。然而正是那之后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天地剧变,承桓亦被逼自刎于凡界羽山。
子晟如醍醐灌顶,完全明白了!天帝之所以不惜藉房帷私事来痛斥,并不是因为他真的有什么值得责备的地方,而是要以此刻意表明,他待自己,便如同帝懋四十年前他待先储承桓一样。这么一想,倒真的应该甘之如饴才对。然而,换个角度来想,祖孙之间,竟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表明信任,忌惮若此,未免叫人心寒。
“但我不是昔日的承桓。”子晟几乎要这样说出口。转眼见胡山正留意地看着自己,到了嘴边的话却又收了回去,只是淡淡地一笑,说了句:“那,我就暂且甘之如饴吧。”
胡山拊掌而笑:“王爷果然天纵英明。”
因为青梅身怀有孕,子晟特地交待,虞夫人可以随时进府来看望。话虽这样说,王府自有王府的规矩,要是当真就在白府混住,未免太不识趣。所以虞夫人仍像以前那样,隔上几天才来一次。
有虞夫人相陪之外,青梅的另一桩乐事,自然是小禩。孩子对青梅的怀孕,大感兴奋,也最为好奇。每日都要不厌其烦地,围着青梅问上好几遍:“娘你怎么还没有生呢?到底要什么时候生啊?”
有时候青梅给问得招架不住,就故意逗他:“等你再长大一点,就该生了。”
“长多大呀?”
“喏,”青梅指着窗外一株桂花树说,“等你有那么高了,娘就该生了。”
小禩虽然老实,却非常聪明,知道是哄着他玩的,便好生不悦地鼓起嘴来。
青梅见他这样,少不得好好地告诉他:“等到了明年春天,你就该有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了。”
“哦。”小禩想想,很高兴地说:“那,明年春天,咱们就可以带上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一块出去玩了?”
孩子无心的一句话,说得青梅神色一黯。回想起春天里三人同游丰山的情形,慰藉之外,又觉得怅然。不知道那样的辰光,还能不能再有?
小禩却不留意青梅的心事,想到什么就问什么:“娘,你到底生个小弟弟,还是小妹妹啊?”
青梅笑了,赶紧岔开话题:“对了,告诉娘,你觉得娘会生个小弟弟,还是个小妹妹?”
小禩想也不想就说:“小妹妹。”
青梅有点奇怪:“为什么呀?”
“不为什么,娘不是问我觉得吗?我就是这么觉得。”
青梅有点不甘心。过几天再问,还是这么说。有一天虞夫人也在,便笑着揪揪他的鼻子,说:“怎么老说你娘会生个小妹妹呢?该说生个小弟弟。”
“噢。”小禩点点头。然而过了一会忍不住问:“为什么要生小弟弟呀?”
虞夫人笑了:“这孩子!怎么什么都要问啊?”[汶网//。。]
青梅就说:“因为娘喜欢儿子。”其实青梅心里也说不上喜欢儿子还是女儿,可是她想子晟必定想要个儿子,所以她也就这么想了。
小禩想了想,说:“可是我已经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了。”
然而顿了顿,又说了句:“不过他们都不和我玩。”
“为什么?”青梅上心了,拉过小禩的手问:“他们欺负你了吗?”
“那倒没有。”小禩摇着头说:“他们也不敢。上回王爷给我一只小木船,叫他们给弄破了,我气坏了,就和他们吵……”
这下连虞夫人也觉得意外了,和青梅对看一眼,有些忍俊不止:“我们小禩居然还会和人吵架,这可真是稀罕事情。”
“小禩。”青梅正色道:“跟人吵架是不对的。”
“是。”小禩低头答应。
“先别忙教训孩子。”虞夫人笑着解围:“小禩,你往下说,然后怎么了?”
小禩却忸怩起来,怯怯地看了青梅一眼,低头用脚尖搓着地,半天没有说话。青梅看出端倪来了,脸色一沉,瞪着他说:“然后还做了不好的事情,对么?”
“是……”小禩吞吞吐吐地说:“后来我们就打起来了……”
“小禩!”
小禩连忙说:“可是,是邯翊先把我的船踩烂了,我才……”
青梅真的有些恼怒了:“你还有理!”
“青梅。”虞夫人又出来护孩子,“小禩说的也不是没道理,你先听他说完。然后呢?”
“然后,王爷就把我们三个都叫去问话。”
青梅奇怪了:“王爷怎么会知道你们打架的事情?”
小禩又不敢说了。原来是小孩子打架,手下没有轻重,邯翊的手上不知是被掐的,还是哪里撞的,肿起老高一大块。王府规矩,小公子每天都要向白帝问安,乳娘心知肯定瞒不过去,就全说了出来。小禩知道实话说出来,青梅必定更生气,所以在那里犹豫着。好在一旁虞夫人接口说:“这,孩子未必知道。大概总是乳娘胆小,去禀明的。”
青梅想想也有道理,就不追问,只轻轻哼了一声说:“王爷把你们几个都给训了一顿吧?”话是随口问的,得到的回答却是叫人吃了一惊。
“没有!”小禩这次倒是理直气壮:“王爷说,是他们的错,还罚他们两个跪了一个时辰。所以,后来他们都不敢找我麻烦了。”
“有这种事?”青梅诧异地,“你怎么以前从来都没有跟娘说过呢?”
小禩的回答也绝:“娘以前从来都没有问过啊。”
青梅又好气又好笑。心里觉得对小禩还是疏于过问,暗下决心要找乳娘来好好问一问。主意是这样拿定,眼下还要立规矩,所以端着脸叫过孩子:“小禩,你过来。”
虞夫人却笑:“小禩,好孩子,不用过去。”转脸又看青梅:“也不用这么严,我看小禩乖得很。”
“娘,你不知道,如今府里人人都宠他,只有我还能对他严点。你看,才这么几天,就学会跟人打架……”
小禩连忙说:“娘,我只有过这么一次,真的就这么一次,我知道错了,以后再不敢了。”
这么一味地认错,青梅的心是真的软了,脸色一松,叹口气,把孩子搂在身边,又接着问:“那,后来他们就再不和你玩了?”
“也不是。”小禩说:“他们喜欢到南园去玩,我不能去。”
“那为什么?”
“荀娘说,是王爷吩咐的,不让我到前面去,就让我在后面这几个园子里玩。”
青梅始而愕然,继而恍然。不由抬起眼望向虞夫人,正好迎上她意味深长的目光,更明白自己想的不错。小禩的相貌,引人猜疑!一想明白,不免心中生出几分感慨,也不知道那先储承桓到底是怎么了,连一个长得相像的孩子,都要成为忌讳。
正自喟叹,听见虞夫人对小禩说:“跟着荀娘她们哪里玩玩去吧?”
青梅知道,这是虞夫人有不宜为外人道的话,要和她私下里说。于是等小禩走开,母女俩进了里屋。
“唉,天家的事情真是叫人不明白。”青梅紧锁着眉,叹道:“一样是天家骨肉,为什么会那么忌讳先储?连提都不能提。”
“唉……”虞夫人也叹了口气:“就是因为先储为人太好。”
青梅不明白:“这又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当初先储仁厚,政措多施惠于民。所以即使在身后,在天凡两界平民中的声望始终不退。倘若有人以先储为帜,摇旗一呼,立时就能掀起滔天风波。这个道理,虞夫人听虞简哲偷偷地说过一次,其实也是似懂非懂。这时想了一想,觉得还是不说为好。
“这,”虞夫人木然地回答,“一时也说不明白,你就别问了。”
每次虞夫人这样说,青梅就知道是有不便告诉自己的话,而这样做,又必定是为了回护自己。所以,青梅不会再追问,而且还会自己把话题转开。“娘。”于是她问:“娘是不是有话要跟我说?”
“对了,是有事要问你。”虞夫人拉住青梅的手,很关切地说:“前一阵子,你是不是为了府里一个丫鬟,跟王爷闹了不痛快?”
青梅怔了怔:“娘,你怎么知道的?”
这么问就等于是承认了。虞夫人脸上露出嗔怨的神情来:“是彩霞看出来,悄悄告诉我的。青梅,不是娘说你,你怎么能这么莽撞?王爷毕竟是王爷,他待你再好,有些事情也是触犯不得的。”
青梅低头不语。
虞夫人又说:“我知道你和那个叫如云的姑娘情分不同,可是她与王爷,孰重孰轻,你不明白么?再说,王爷虽然当时心硬了点,可是她身后对她也不薄。听说,他还替他们两个起了祠?”
青梅叹了口无声的气。她也听说过这件事,可是人都不在了,起祠又有什么用?
“青梅,”虞夫人循循告诫,“王爷在意你的时候,自然是怎么都好。可是王爷若不在意你了呢?”
这样语重心长的话,青梅不能不回答了。
“是。我都明白。”青梅低声道。
然而明白归明白,心里的感受又是另外一回事。虞夫人望着青梅,心里不由嗟叹。
“唉。”虞夫人叹口气,转开话题:“但愿你的肚子争气!”
白帝此时名下只有邯翊一个孩子,毕竟不是亲生,青梅倘若生下男孩,母以子贵,根基就稳固了。然而青梅由这句话,却想起府中一个很奇怪的传闻。
“娘,我听说……”青梅有些迟疑地,“当初王爷的一个孩子,死得蹊跷?”
虞夫人一时没有言语,只是伸手握了握青梅的手。她是听过这个传闻的。四年前,崔妃所诞的长子已将一岁,中午还好端端的孩子,晚饭前忽然手足抽搐,熬了不到一个时辰就没了。追查下去,只有下午吃过一块蒸酥,而最蹊跷的是,吃剩的点心连同盘子全都不翼而飞。
“这正是我要嘱咐你的。”虞夫人十分郑重地说:“青梅,你自己千万要小心。吃的、用的,每一样都要留神。彩霞碧云是我们家带来的,经她们手的可以放心,别让旁的丫鬟碰。”
青梅心中凛然。但她这时,已经学得尽量不把心中的张皇显在脸上,所以只是也很郑重地点了点头:“我记着了。”
转眼到了来年五月,青梅十月临盆,生下一个女孩。
这位小公主当然是金枝玉叶,身份尊贵。一时间,贺客盈门,热闹非凡。
但这热闹传不到樨香园。崔妃、嵇妃都是来看看就走,所以,除了虞夫人和小禩之外,来的最多、待的最久的,自然只有新为人父的子晟。
青梅原以为生的不是儿子,子晟必定大失所望。哪知不然。子晟对这小女儿,疼爱得异乎寻常。每天只要有片刻能够脱身的时候,必到樨香园看孩子。
女儿百日那天,自然又有一番庆贺。比起满月,有过之而无不及。盛筵之外,又在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