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第2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当时局势,有实力的的人多在观望等待,唯有王泽一人率军奋力勤王。
朱影双眸望向殿梁,回记着当时的情景,双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红晕,自言自语道:“他确是来了——”
“若无王相公,臣媳真不敢想像五国城之景!”对于王泽再造赵家的的恩惠,韩氏是相当感激的,尽管她没有经历过,但这并不妨碍她自内心中的感怀。
“朕亦是有感王卿家功德——”赵炯出人意料地说了一句话。
朱影对她这个孙子还是相当满意的,赵炯的天份并不比他的父亲强,甚至可以说比他父亲还有许多不足,面对一位几乎不可战胜、又对皇位没有野心的大臣,一个较懦弱的中资君主比一个要强的君主或许要好上许多,至少能够享用人间极至的富贵。许多年来,她不是没想过万一赵炅和王泽之间要她取舍,自己该如何是好,万幸的事自己的想法没有发生,整个大宋帝国在王泽的有意或无意的驱使引导下、用那世的话说是在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又听赵炅拖着幼稚的嗓音道:“王相公操劳国事甚是辛苦,如今北伐只须安在行在,遣一大臣督促边帅即可,何须如此操劳。”
朱影欣慰地望着赵炅,温声道:“官家真的长大了,王卿家有知官家如此心意,定然万分欣慰。”说着看了看赵柔嘉,话锋一转道:“可朝中就是有些许人就是不明王卿家为的就是我大宋的万年之运,赵家子孙万代富贵,此非天下之运、赵家之福。”
赵柔嘉心中一动,口上却没说什么,她只能暗自恨恨地瞪了小皇帝赵炯一眼。
赵炅摇了摇头道:“朕还是不太明白王卿家的权富与制衡之论与我家万代富贵有何相连。”
朱影淡淡一笑,道:“官家年纪太小,不甚明了事理这是自然,放眼天下士庶,懂者不过二三人而已,或许几十年后会有一些人会懂,一二百年后,王相公的所作所为或许能被天下士人所接受,会被称之为圣贤之臣!”
“官家,可知十余年来王卿所为何故?”朱影见赵谌摇了摇头,才继续道:“建水军,扩大海,殖民海外,用万国之力资中国之利,中国则国强民富。这些年官家也是看到的,温饱而知礼仪。今士庶奔海外则逐利,归国则行仁义。这就是王卿的高明之处。人性多欲,内欲外补,不伤中国元气。朝野骂王卿者,哪个不是得利巨万者。”朱影见赵炅似懂非懂的模样,她禁不住淡淡一笑,又看着韩氏和赵柔嘉,饶有意味地道:“何为君子,为亿万子民得利者,可称之为君子。己得利而言为亿万子民得利者,谓伪君子也,小人亦不齿。”
“这些日子驸马四处张罗着要买船雇人出海,此亦是为私利奔波,按母后之见这是小人不齿行当。”赵柔嘉不经意地插了一句,但口气中已经充满了无限挑衅意味,却也显示出她对范昭的极度不满情绪。
赵炅呆呆地道:“要是以娘娘说言,北伐不仅仅是复故土,亦是取利。”
朱影并没有理会赵柔嘉的非难,在她看来赵柔嘉不过是发泄心中郁闷而已,或许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心中怨气发完了人也就平和了许多,当下笑道:“官家,这是在取中国万世国运之势,王卿北伐目的不仅是驱逐女真,而是要北括草原、西并西域,建立交通、化夷入夏、以固塞防。”说到这里才淡淡地瞟了赵柔嘉一眼,又道:“东扩海疆、西固关塞,复汉唐之域。彻底消除羌胡对中国的千年之患,子孙永不再为北事所绕,官家会被后世称之为‘中兴圣主’。”
听到后世会誉自己为中兴圣主,赵炅到平白地有几分兴奋,他的年龄虽小,但已经开资善堂就读,中兴圣主意味着什么他还是明白的,能够成为后世称颂的英主真的很不错。
“官家好生读书,日后才能治理好天下!”韩氏微笑着看着自己的儿子,尽管时下皇权已经没落,但皇帝仍然是天下最有权势的人,仍然是拥有国政的最后处决权,在她看来赵炅未必不能成一代守成之君。
“北事一了,父皇便可回銮!”
赵柔嘉似是洞悉朱影心事地一语,使她心中一颤,愕然望着赵柔嘉,连韩氏也禁不住诧异的目光看向赵柔嘉。
第七十九章
宋侍卫水军都指挥司已经临时迁到了沙门岛上的长岛侍卫水军大营,二十年的经营之后,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完全军事化的岛屿群落,尤其是自王泽在岛上盘缠旬日后,对长岛侍卫水军大营更加重视,制定了以沙门岛为中心、侍卫水军势力向北方发展的规划。侍卫水军都参军司甚至制定出了一整套日后在金国东京路和北方靠近高丽的皮岛建立侍卫水军营寨的规划,清晰地构划出日后北方面侍卫水军船队的经营范围,这也是继正在紧张组建的南方面侍卫水军船队之后,为北方面侍卫水军船队在战后建立做好了铺垫,一切要完全准备之后,顺理成章地进入。
长岛水军大营并非一个孤立的大营,而是由沙门南岛及北沙门岛、大黑山岛、庙岛、坨矶岛等在宋侍卫水军控制下的岛屿各寨共同组成的,各岛营寨都有停泊海船的港口码头,整个长岛侍卫水军大营各寨停泊着数以千计的远洋巨型五帆车轮战船、快速三帆战船、巡哨船和转运船并其它各种小船。宋侍卫水军都指挥司长山诸岛侍卫水军大营都指挥司设于沙门岛南岛,这是最大的一处岛屿,在遍布全岛各处军营校场上,数万虎翼侍卫大军马步将吏正加紧操训。各辎重营地人来人往、大车相连,在和各军港相通的水泥大道上来回往返着四轮大车,向军港运输着补给,更有一条长达五里许的涂漆全钢双道铁轨由岛上储备火器的军械库伸展到军港火器转运站,来回由骡马拉着装有火器的车厢运到火器转运站,再由码头上的牢城营配卒,签发乡军向各船装运,这还是目前为止大宋境内最长的一道双道铁轨线。
中军帅旗已不是往日从五品侍卫大军都指挥使的兰底白波双紫金锚旗,而换成兰底白波三紫金锚帅旗,旗面上篆文书写两字“上官”,这是侍卫水军都指挥司都指挥使上官云的制将军旗帜,其意义已经不言而喻,上官云到达长岛侍卫水军大营标志着侍卫水军已经完成了战争的准备,旗号的变更就是一种信息的透露。
海戎城是近几年才落成的一座岛屿城池,虽然不如内地城池高达坚固,但在海上也算是一座难以攻破的高大城堡,平时就是屯粮和最重要的军械库所在,也是长山诸岛侍卫水军大营都指挥司司所所在。在北城城楼上,身穿二品武官官服、头发花白但要干却还挺直的上官云站在楼栏边上,侍卫水军都指挥使是从三品,但他的阶官却是从二品节度使,自然是穿品阶高的官服,这也是官场上的惯例。同样一旁站着副都指挥使知杂事张云仁及虎翼、楼烦、天策三支侍卫大军都指挥使张荣、高繁林、邵青都穿着高于本官差遣的阶官官服,张荣也是二品的武官戎服。
上官云望着数里之外楼帆林立的军港码头,一条又一条交错穿行的水泥大道,顿时感到胸中好奇飞扬,傲然道:“十万水军汇集征伐,国朝所未有,壮哉、壮哉――”
自侍卫水军独立成军以来,主要是经营海外。几乎没有象样的对手,往往兵不逾万,船不过百,就迫使南海小国、部落俯首称臣,就算是十年前征伐三佛齐的那场激战,侍卫水军也不过动用了一支侍卫大军和两个海外军司的兵力,其余全部是隶属侍卫马步军司的部队。近年,注舆国的水军挡住大宋侍卫水军西进之路,又盘剥来往贸易海商以重税。更有甚者,一些注舆水军将官扮海盗,劫船越货,往日只敢劫大食等国商船。但可恨的是去年一年内,竟敢劫掠挂有大宋侍卫水军黄底青龙旗的中外商船十余艏,并击沉两艘宋水军护卫战船,阵亡侍卫水军将吏数百人,令行朝上下一片纷嚷之声。他立即上书愿在任上,将兵十万、西进和注舆国水军决战,彻底打通东西海路。却不想更重要的北进征伐成为实现,侍卫水军向西开拓的征途暂时停止,主力部队开始北调,刚刚成立的南方面侍卫水军船队转成防御的战略姿态,只是强化了在外海护卫商船的兵力,毕竟朝廷还没有完全消化不断扩大的战果。
“北伐成功后,若有幸能师众西进,或许我能成为大宋侍卫水军第一名将,彪炳丹青。”上官云每每想到这里,心下都不禁泛出一阵忍不住的兴奋。
“制帅所言极是,此等军威,灭金人几条破船又有何难。大战一起,伺金人燕云之师南。我等水陆并进,可有首夺燕云之功……”张云仁手握剑柄,遥指西北之间神色颇为自得,大有一口吞并燕云的气势。
上官云转首顾视在高繁林、张荣、邵青三将随声附和下的张云仁,看着文静的脸上那抹自信神情,忽地感到有些心烦,他回首又望向海面上的船只,心中却不能平静。军中谁人不知这张云仁是王泽的季徒,神佑元年殿试文进士及第第一名,本是试馆阁的大好前途,却不想其言:“国难当头,好男儿应披坚执锐,笑驰沙场。岂能伏案行刀笔之事。”逐投笔从戎,以右侍禁的身份加入尚未独立成军暂隶殿前司的虎翼水军。
由于其作战勇猛,战策狡狤、为人正直,才学更是全军无人可比,军中人称‘张状元’,在经营南海的战争中和殖民地的巩固方面所显现的名声很高,手段之高明被人称之为‘文治蛮夷’。尤其是这六七年来,张云仁在海外和侍卫水军中的名望已经有隐隐超越他的势头,去年又被任命为副都指挥使知杂事,面对这位心高气傲、蒸蒸日上的军中新贵,他上官云有时也是无可奈何,这位可是顶着文进士及第第一,王相公季徒的双重光环,尽管王泽提倡文武并重,人不问出身、唯才而用,但这一切在自己这一代人眼中却不能真正理解,也不敢去理解,状元公的名头足以令任何一位将校为之折腰。
上官云心底暗自一叹,他虽不满张云仁所现的傲气,但他却承认张云仁的才智与能力,很明白如无大的变故,张云仁接任侍卫水军都指挥使只是时间问题。想到这听到‘数路大军齐头并进,而我水军伺金人疲于应付,横刀西向,大事可定。那时我大宋侍卫水军便可毫无顾忌挥军南下西进,只要有旭日之处,便是我大宋藩属,是我大宋天子恩威所在……’之时,不禁又瞥了张云仁一眼,或许此次是自己最后一次的率师出征的心情顿时泛起,刚刚的兴奋徒地减了几分,多出的十几分怅然和无奈。
“状元公一席话,令人茅塞顿开,原以为我等只能为那般旱鸭子打打下手,只能干看他人取燕云之功,不想水军确是关全局成败之大手笔!”张荣听了张云仁所言,心下好生自得,他是虎翼侍卫大军都指挥使,上岸作战自然非他莫属,功劳自然也是他的,虎翼侍卫大军的战斗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何况岛上还有隶属虎翼侍卫大军的战马数千匹。
张云仁瞟了张荣一眼没有做声,他的目光中没有不敬也没有不屑,心中对张荣这些老一代的大帅很是看不入眼,尽管他承认张荣等老一代的大帅也是战功卓越,但毕竟他们是上个时代的代表。就是这位张大帅也曾在战场上依托几千水军击败过完颜昌,杀死两名金军行军万户,战功不能不说不封伟,但这只能代表一种过去的辉煌,对于未来形势的发展并不能说明什么,一句话就是这些占据高位的大帅们和他们这一代将帅相比,实在是落伍了,他们必须要让出自己的位置给能够适应侍卫水军未来发最形势的将帅。
他不禁想到任副都指挥使知杂事面圣述职时,曾拜见王泽言及随着海外不断的扩展,侍卫水军现有大多高层将帅虽多智勇之辈,但普遍对海权的以海制陆、控制水道的战略理念相当模糊,为保证侍卫水军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建议大胆提用由明州侍卫水军大学堂、泉州侍卫水军大学堂和登州侍卫水军大学堂着三大侍卫水军大学堂毕业入军的年轻将校,不能拘于磨砺之法,并有非南京侍卫水军武德院深造的将官不得出任军指挥使以上高等差遣。王泽向他保证十年之内,将逐渐改变这种状况,毕竟现在是以陆为主,大宋完全接受海洋已经不是很远的事情了,但要能够真正地了解海洋可能还须要几代人的曲折。
张云仁当时心中微微叹息,虽是心有不甘,却也知道不可能拔苗助长,他的恩师为了这个帝国的前途,无一日不在操劳忧虑。年不过四十余岁,鬓发以白了大半,想到这里他心中却又是阵阵酸楚。
第八十章
“制帅,近来金人水军海船在海上活动频繁,是否多加派一些巡船?”高繁林做为楼烦侍卫亲军大军都指挥使兼提点长岛侍卫水军大营一行事,直接执掌以沙门诸岛结合成的长岛侍卫水军各营寨及周边海域防务,他觉得有必要提醒上官云。
上官云点了点头,赞许的道:“好,还是子青老成持重。这几日却须加强外海巡缉,以防金人探船。”看看与和自己年轻时就同船为伍的老同伴被海上烈日折成酱紫色的脸面,上官云心中又是一阵不平,他原本力荐高繁林为副都指挥使知杂事,想在这位老兄长致仕前再上一步,至少也能够加一个节度观察留后,却不想张云仁占了此位,而今这位老友还是观察使、侍卫大军都校,令他心中很不是滋味。
张云仁当然心知上官云在隐讳地说他年少孟浪,因为他一直认为金国的沿海在朝廷侍卫水军的压迫之下,根本没有一支像样的海船舟师能够挑战大宋的海船,就别说他们敢于冒着被五帆车轮战船追杀的危险靠近长岛侍卫水军大营刺探军情了。他多次受到上官云含蓄地责备,要求他要重视即便是很弱小的敌人,今日又被委婉地说落一番,心中实是着火。当下沉声道:“制帅大可放心,以我车船之速。我不打它,女真人以是求之不得了,哪敢放船窥我大营,要是果真哪个不要命的敢来,就让他沉入大海喂鱼。”
“状元公言之有理!就凭金军那几条破船,也敢出海……”邵青随着张荣之后不失时机地恭维张云仁,明眼人谁有看不出来,张云仁做为侍卫水军中的少壮派领袖人物,又有几不可动撼的靠山,后来居上之势已经不可避免,还不如早靠上这棵大树,为自己在军中的的子侄拉一个最有升值前途的年轻大帅。
“这样的人也能当上侍卫大军都指挥使,难怪这几年天策侍卫大军操训时总是落败!”尽管邵青和张荣一样地心思和态度,但张云仁对张荣是老去之将的态度,并没有任何不敬,但对于邵青却充满了深深地鄙夷,他认为邵青根本就不配作为侍卫水军的都校,重来没有指挥过一次大规模的海外征战,不过是去了南海一次担任使副,还险些激发归义军和当地土人之间的矛盾,升迁都指挥使之后整整带回了几十箱财宝和数十位美女,丢尽侍卫水军将帅的脸面,当然这也是他个人的好恶而已,试问侍卫水军将帅从海外归来哪个不是钱袋里装的满满的,他也不是分文不取的卫道士。
张荣和高繁林对邵青显然也很看不起,他们嘴角都掠过一丝淡淡冷笑,目光中充满了讽刺意味的调侃,也是啊!身经百战的名将对庸碌之辈能有什么好感。
话不相投,张云仁向上官云告罪,下城上马驰去,张荣和邵青二人亦是在和上官云谈论几句后告退。
当他们都走后,上官云与高繁林进了楼里,各自坐下后,上官云这才压抑不住地高声道:“竖子实是可恨!”
高繁林当然明白这个竖子是在说谁,他却淡淡一笑,非常宽厚地道“龙臣这是为何?不过是年轻士子心高气傲罢了,不过人家也有人家高傲的理由,咱们的确无法与他们相比了!”无人之时,二人便是兄弟相称,这也是几十年的习惯了。
上官云吃惊地望着他,似乎有些不太相信,却又摇了摇头无奈地道:“二哥太老实了!”
高繁林憨厚的笑道:“不是为兄老实,却是龙臣锐气不减当年,正如当时在王相公府邸面授机宜情形一般无二。”
上官云一怔,想到当年自己被王泽看重选为殿前司提举水师一行事务之职,在王泽的府邸中受到何等礼遇!开拓南海、灭国征伐、何等壮哉!同被选中的七位弟兄亦是劈波斩浪,为帝国开疆扩土、南征北战,二十年的征伐岁月匆匆而过,他们当时的七人只剩下自己和高繁林尚在,余人无不魂入大海或是身殉异乡,想想在意气风发之际难免有点点伤感悲欢。
高繁林一双沉稳的眼睛淡然望着上官云,平和地说道:“龙臣——不觉得张惠卿的锐气很像咱们当年,但其才能更胜我等很多。”
这个上官云也是认同的,张云仁能够成为副都指挥使知杂事自然不是单单凭借宰相季徒、神佑状元公的名头,人家也是经过血海里趟过来的,谋略方面也不用多说,在军中也是公认的张状元有过人谋略。
“为兄虽是行伍出身,亦颇喜兵法,自拜读王相公的《海权论》。虽不甚懂却也略知一二,深为折服,自知已不如学堂出任将校多矣!何况张惠卿又是深受王相公调教的得意门生,与之相比真是鱼虾比蛟龙,不如、不如……”
“难道二哥不争……”上官云似乎有点明白当年高繁林在副都指挥使知杂事人选公布后,那一脸淡然轻松的表情。
“唉――”高繁林苦涩地一笑,长长叹道:“不服不行啊!龙臣——你我真的是老了、老了!看着咱们侍卫水军各讲大学堂中一批批的年青人,他们的见识、能力,都非我等可比,之所以还未取代咱们,不过是还须我辈传以航海经验、再须几年风浪历练而已,咱们这些人,包括邵青和张荣他们这些大帅们或许真的是最后一战了。”
这几年,侍卫水军的确逐年减少由节级提升将校的比例,而是由大学堂直接培养低等将校,逐步终止节级升迁将校的惯例,随着当年第一批大学堂出身的武官已经步入镇一级的职事多时,一席人下一步肯定要进入军指挥使一级的高等武官行列,他们这些老家伙在位的时间真是屈指可数了。
“该进则进,该退则退。有时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高繁林饶有意味地看了看紧锁眉头的上官云,淡淡地道:“龙臣,有些时候静下心来,看看张惠卿这写青年俊杰承继我等志向,驰骋海疆、劈波斩浪,不也是挺好吗?”
“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咱们的年龄也不适宜远涉重洋的艰辛了!”上官云不能否认自己已经年过六旬,像他这样的年龄已经很难在长时间海上奔波操劳了,何况他也不出海了。
却说张云仁在下城后,纵马穿越城中水泥大道,驰到城南几里外的一处营地,辕门前迎风飘展的军旗上书有‘大宋侍卫水军虎翼第一军第三镇’,两名吏士持械立于辕门门前,辕门内不远处的中军大帐之前是兰底白波三银青锚将旗,一个斗大的隶文——李。
张云仁身为军中大帅,自然知道规矩,辕门之前无论是任何大将到来都得下马,否则守门军卒完全可以毫不留情地呵斥退去,他可不愿受到军卒的鸟气,下马之后走到辕门前,高声道:“你们李统制在吗?就说张云仁前来拜访他了。”
以张云仁的大名和他那件五品武官戎服,守门军卒岂能不知道谁来了,既然使副知杂大人把礼数做足了,他们也不敢怠慢,一名吏士接过马缰,陪笑着道:“回张太尉话,我家统制正在大帐,马五——快去通报统制前来迎接。”
张云仁呵呵大笑道:“来李子良这里,还要那些虚文作甚,前面带路就是了。”说罢笑着步入大营,那名吏士慌忙跟上去在前面引导,辕门离镇中军大帐也就百余步,快到中军大帐前,他笑着高声喊道:“海夜叉在否?张云仁特来一会,还不赶紧出来迎接——”
“我道是哪个这么大的架子,原来是张状元亲自驾临啊!”一位面色白净,身穿绿色武官战袍的青年走了出来,正是一脸春风的李纯,他还是文绉绉的模样,军中不知底细者哪能将此白面书生般的英俊青年和海夜叉想到一起。既然是虎翼侍卫大军全军征伐,他身为镇统制使自然北上参战,二人相互一礼后,笑着并肩入内,那名一脸媚笑的吏士留在了外面。
张云仁刚刚进来就看见帐内书案上铺着一张地图,好奇之下便走过去一看,见是燕云、北京和东京各处海陆地图,不由地笑道:“海夜叉有何良策?”
李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地道:“弟若有良策,还要你这位使副知杂大人作甚,当然还有那位都参军使大人。”
“笑话,师弟你可是侍卫水军大学堂首届策试第一,又是武进士及第,区区方略战法,何能不知,还在取笑为兄。”张云仁知李纯玩笑,若是岛上有另外一人对他如此说辞,必会认定在取笑于他,定是会勃然大怒。
“师兄可是殿试文进士及第第一名,军中哪个不称‘状元公’。”李纯还在和张云仁说笑,表示自己不如张云仁才学渊博,也是一句奉承话但更多的是师兄弟之间随意的戏谑。
“哈哈……”二人同时大笑,享受这军中所仅有的放纵,毕竟兄弟之间相处比和其他将帅要随意地多了,少了许多本能的戒备心理。
“嗨、嗨——”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