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穆矶永闷浠宰骄┒睾痈骶荩苹邓尉鞔α感悼猓咕芷餍底氨付啵院笄谧艘览荡蟮乃尉胺讲慷佣暇傅老萑刖傅木车兀氖嗤虼缶憧梢还淖髌骼U馐咄蛩尉酪坏┒匪尉蟀埽渌嘎芬簿臀匏魑挥型吮煌荆馐撬淖髡讲呗灾弧
完颜褒也知道他的这支马军虽然仅仅有万人之多,但对整个战局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作用,一旦行动能够成功完成,宋军必然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完颜宗弼的主力部队就能够从容地击败缺少粮草和器械的宋军。这一场把岳飞击败后,南朝再想北进也就不是他们这一代人的事情了,他相信自己的这支部队能够完成使命。
金军前锋五千骑没给宋军守军太多的时间,更没有给码头上和道路上的人逃避的时间,当人们刚刚看清头戴牛角头盔、面目狰狞的的金军女真族骑兵时,顷刻间便冲上了官道对着手无寸铁的民众、仅配腰刀的宋军步卒大肆杀戮。
第一百二十六章
金军并未向那座河朔境内不起眼地小城池进攻,这不是他们的不想,城池中囤积了大量的甲仗器械,能够全部毁去对于日后金军主力作战是相当有利的,但金军马队长途奔袭,连随军阿里喜都留在后方了,就不用奢望携带攻城器械了。三千金军马军徘徊监视城中宋军,其余的人向港口各码头发动进攻。先是不间断地弓箭射击,打的车后宋军将吏抬不起头来后,金军各部自行开始选择重点进攻。
港口最大的宏义码头战斗最为激烈,金军马队穿梭着对码头上的宋军和役夫不断发射弓箭,宋军也用弩机和弓箭反击,双方打的不亦乐呼。不过,这里的驻军不属于前方野战大军,而是辎转、牢城部队,本身战斗力就不强,装备也是不如前方大军。很少有人能够熟练地使用钢臂弩和神臂弓,而且很多钢臂弩零件都没有装配上,临时组装的钢臂弩又太少,甚至出现了很多人在等候几个人匆忙地组装弓弩后才参战的景象。金军却是久经训练的马军精锐,他们对手中的复合弓运用非常熟练,虽然射程上不如神臂弓和钢臂弩,但宋军在人数不多的情况下很是吃亏,虽可以不断精确射杀金军,使之一时间不敢过分靠近,但还是对金军形成不了致命打击。
河面船上的人纷纷用弓弩向金军射击,保护码头上的军民,但也是无济于事。不断有码头被攻破,一些军民一旦见势不妙,便跳到河中向不远处的转运船和民船游去,有船上弓弩保护,金军马军倒是不敢贸然驰到河边追杀,再说码头附近地水很深,驾驭战马冲进去无疑自寻死路。
不消半日,各码头只有宏义码头上还有宋军旗帜在飘扬,其它码头相继都被金军攻破,转运船、渔船多在营救河中军民,宏义码头上的二千余军民拼死奋战,有敢靠近的金军不是被钢臂弩射杀,便是被转运车仓促组成的防御墙后的长枪刺死,码头周围的金军已经横尸数百具之多,可见战况相当激烈。
阿里见状大为恼怒,下令全力攻打宏义码头,数千金军马军以各自千夫队为单位,对宏义码头轮番进攻,箭矢如同雨点般地射向码头,一些金军骑兵不断冒险靠近宋军的弧形防线,用自己的生命不断地消弱防线的抵抗力,守军人数实在太少,有战斗经验的人更少,在不长时间的地战斗之后眼看宏义码头就要失陷。
一名指挥忽然起身大叫道:“弟兄们,把这些弩机全部扔到河中,不能让鞑子得到——”
在这名武官的呼号下,一批役夫用最快的速度将一箱箱装满弩机配件的箱子抛到河中,大家都明白这些禁军利器是绝不能留给敌人的,不然要造成前方部队地很大伤亡。
半个时辰后,宏义码头的战斗也接近尾声,码头的陷落只是时间,宋军有组织的抵抗已经被瓦解,金军一些小部队打进了弧形防御阵地,逐渐破坏防线的完整性,直至宋军整个防线崩溃为止,他们开始焚烧各码头上没有来的及销毁或搬走的粮械,小城上的宋军早就关闭城门,在城头眼睁睁的看着城外的平民被屠杀、港口被毁坏,他们为了保护城内重要的物资,硬生生地忍了下来闭关自守。
阿里鄙视地望了一眼城头严阵以待的宋军将吏,传令吹起收兵号角,大队金军马队果真是训练有素,快速将战马收拢、把阵亡者放在马上,列为几支纵队有组织的向西驰去。
一场再普通不过的奔袭战就这样结束了,剩下的是残破的港口和狼烟滚滚的集市,还有河面船上面面相觑地宋军将吏。
随后多日,沿河又有几处宋军辎重转运集散地遭到金军马队的打击,最惨的数东阿城,由于金军来的太过突然,守军不忍射杀城门处的拥挤无法使城门关闭的民众,结果被金军杀入城来。虽然宋军奋力死战,但三万石军粮被焚烧贻尽,军民伤亡数千余人。宋军的后方辎重转运线频频遭到金军马队的打击,或是近万马军的强攻,或是千余马军的骚扰,整个前方部队的补给被消减半数以上,造成了宋军沧州的攻势锐减,对献州的步步为营的蚕食也慢了下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陕西宣抚司的塘报不断告诫朝廷凉州边地的军情,李仁孝忍耐了多年之后,终于按耐不住心中的仇恨,在凉州边地增加了大量的兵马,由于在西李的职方司使臣并没有太多的力量,还没有打入西李行朝的高层,而且李仁孝对内部控制的极为严密,所以无论是大宋朝廷还是陕西宣抚司都无法判断夏军东调了多少兵力。
担任了七年经略制置使的王长龄并没有感到事情的急迫性,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几乎每年都有关于西李在边地集结兵力的传闻,最后还是以李仁孝炫耀武力后遣使进贡了事,今年虽然探报比往年有所不同,但并没有夏军集结三万人之上的确切情报,他也稍稍放下心来,只是按照惯例知会驻泊灵夏路西部的步曲侍卫大军和沙骑侍卫大军提高戒备等级而已,并没有做出进一步的防范步骤。
凉州原在夏国统治时期属于甘肃军司辖地,设有西凉府,是当年李继迁和李德明时代夺取吐蕃六谷部的军事重镇,神佑年间收复灵夏后,西凉府重新划归大宋版图改为州,成为宋朝西部边防重镇,是宋对夏国残余势力的前方据点之一,也是通向灵夏路东部诸军州的要冲。为了更好地守御这处重要据点,凉州治城外又修建了一道高大的关城拱卫武威城,被称为武威西关城。
该关城和武威县城由侍卫步军都指挥司步曲侍卫大军第二军负责守卫,辅以三千沿边乡军,使部署兵力达到万余人,实力算是相当的雄厚了。由于凉州是边郡,境内各族人成分复杂,游牧人占有半数,所以城内百姓不过万户而已,粮械可支近一年用度,城池靠着河流而建,除了是东西交通的贸易要道之外,还是名副其实的要塞城市,贸易市场主要集中在城外几处关寨。
清晨天一放亮,在西关城头度过紧张而又无聊大半夜的当值侍军将吏纷纷伸着懒腰,急切地等待接岗的部队上来,自己好赶紧回营吃饭,有些人已经等得骂骂咧咧了。正当大家牢骚不断地时候,一名节级不经意地向城外远处望去,见一骑正向关城方向飞驰而来。
“队长,看西面可能是我们的急脚子。”节级的喊声引得城头一些军卒纷纷趴在垛口观望,但更多的人连看也懒的看一眼,飞驰而来的急脚子太平常了,他们想的是赶紧下去吃饭,填饱自己饥肠辘辘地五脏庙,而不是无聊地看急脚子的马术。
“快开城门,李贼来了,李贼来了——”急脚子驰到城下,向城上大吼,这句话令城头上能够听到的人都不免一怔,随即慌的将吏们忘了瞌睡和饥渴,负责关防启闭的将吏慌忙下城开关。
原来宋朝在全力北伐的同时对夏残部采取守势,并强令韩世忠不得纵兵刺激党项人,等到灭金之后再来收拾盘踞在肃州和沙州一带的党项人。但夏主李仁孝却一直对神佑年间、宋军把夏国驱逐出灵夏地区如鲠在喉、寝食不安,虽然蜗居一偶对宋称臣,却无时不想东进收复旧土,观兵之后纳贡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多年来虽然无法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但凭借夏军残余部众还算是强悍的战斗力,连续击败几个蒙古小部落和黄头回鹘等部落,扩展了不少土地,人口也增加了不少,国力有所增强,李仁孝又奉行全民皆兵地制度,可战之兵达到二十余万众。
当他看到宋朝举国北伐,陕西各路调兵东进,觉得有机可乘,于是接见了金国的使臣,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他在得到了金军帮助夏国复国,并割让汪古部为条件下抛弃了仇恨女真趁火打劫的念头,秘密调动十余万大军准备出战。不过他也有自己的打算,他们根本没有打算为金人卖命,也没想过得到汪古部,更没有认为金军能够把宋军消灭的可能,至于金国要求的进攻川陕,他可以说是压根就没有想过,他的战略是伺机而动,宋军若北伐失败,他只是要夺回横山以西的地区,复国后再捞些好处就行了。宋军胜则见好就收,尽可能地向东多占一些地盘,为下一步复国打下基础。由于他对这一仗抱有很高的期望,所以对边境的严密封锁,国内也实行极其严酷保密,各部将领只有很少人才知道他们要和宋军开战,使职方司在夏国的使臣很难得到准确的情报,即使只言片语也很少能将情报送回宋境。
第一百二十七章
步曲第二军副指挥使护正印马忠站在西关城城楼上向西面观望,只见满天的烟尘,遮云蔽日,夏军前锋游骑已经清晰可见,这些游骑竟然敢于深入宋军关防,可想而之西面的一些防御寨子和烽火台已经被夏军偷袭成功。做为一名久经战阵的老将帅,马忠从这烟尘中判断夏军万余马军之上,根据他的经验,前锋上万马军定然是一场大规模进攻的前兆,主力兵马必然不下十万之众,虽是宋军占据坚固的城防,拥有完善的防御设施,但夏军如此大规模的投入,看意思是首战势在必得,他心中隐隐感到一阵心慌,从来没有过的心慌。
当马忠观望夏军的时候,任多阿宝也在军中骑在马上眺望着凉州城,这座曾经是夏国重镇的西凉府府城的高大关城,如今已经收进他的眼中,在他目光中充满了兴奋之色,仿佛马上就要站在这座对于党项人来说是个耻辱象征的关城之上,不过他的脸上多了几多河西风沙的萧杀瑟瑟,还有几分比当年更加稳健的成熟。
他身边的副将问道:“都统军,攻城器械尚未到达,是否先扎下营寨,等到来日再战。”
“也好,那就由你和诸位将军督促筑垒,本都统军前去城下会会这马忠老儿。”任多阿宝言罢,不待身边副将说话,立即传令点起五千马军跟随他一路驰向凉州武威城西关,他要对宋军先试一下威力,在声势上占据上风。
五千马军分成七个松散的线式队形列于武威城西关城关门之外六七百步,百余骑在关城之下交错来回奔驰叫阵,任多阿宝在主力部队之前百步,抬首傲视城楼,他知道在城楼上的几人中必有马忠无疑,他传令有专人辱骂马忠的女性先辈,尽管他知道马忠多半不会贸然出战,但他还是要试一试。
面对夏军骑兵的叫骂,城头上的宋军将吏无不愤慨,有些人也开始对骂,但没有本队将校命令,他们不敢发射弩箭,无令开战放箭这是要触犯军法的,没有杀红眼之前谁也不想触这个无聊的霉头。
马忠知道这是夏军在激他出战,他可没这么冲动,城外可是有数万夏军将吏,但凭借城下这几千马军,也是他不易对付,他也没有这麽多的兵力供消耗,如今宋军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地守御,拖延到援军到达的时刻。他望着远处任多阿宝的帅旗冷笑不已,暗付他马忠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激怒的人,要不然这条命早就丟了,今天还能站在城上。
“大人,这帮夷狄欺人太甚,下将愿领军出战,挫挫他的锐气。”马忠身旁的一名营指挥实在看不下去,朗声下城请战。
“不必与这帮夷狄动怒,骂累了他们自然会回去,咱们也好学学他们的骂人技巧,日后好回敬他们……”马忠心中当然是也很恼怒。但他脸面上倒是显得大度,说得颇为风趣,也是在安抚人心,他缓缓地道:“我等只须拥关固守,用不了多长时间,西帅的大军一到,再收拾这群夷狄不迟,恐怕他们到时候老老实实地跪在地上求咱们弟兄!”
“哈哈,大人说的是啊!”
“军帅说的是……”
城头上的将吏们都被逗笑了,方才紧张的心情转好了许多,很多人的脸色趋于平静,有些将校开始以正任军指挥使称呼马忠了。
“去——在这城头升上本帅的帅旗。”马忠冷笑着对着楼下的备身营挚旗大声喊了一声,他要在气势上压倒仁多阿宝。
挚旗立即跑了过去,把靠在楼壁上的旗帜插在城面旗座上,一面书有‘马’字隶文的红底三银青剑贯日旗飘扬在城头,迎着西北吹来的风呼呼飘展,城上的宋军将吏看到无不心头一振,纷纷放声高呼。
“如果一切顺利。待打完这仗,也该换成金紫剑贯日旗了吧!”马忠暗自想着自己的前程,凭借着高大的关城坚守到西侍军援军到来是不成问题的,无论怎样首功非他莫属,正任军指挥使必然无疑,或许还有可能被直接列为侍卫大军副都指挥使知杂事的名册,想想好前程他眯着眼笑了,这么多年来或许他跻身都校地心愿要达到了。
“这可是首战,就凭城下的这群马军野战倒还说的过去,进攻凉州关防……哼哼——说不定大人的将旗不久就会换成金紫剑贯日旗呢?”军参军使聂原见马忠眉目中有掩饰不住的的笑容,他不失时机的奉承了一句,正可谓恰当好处。
马忠倒是心中一动,刚才是自己想的,这会是旁人在一旁说的,感觉很是不同,当下又暗付:“若是老天庇护应承了聂原之言,能坚持到大军到来,无论成败,我都是能提升品衔光宗耀祖……”
“不要理会这群夷狄,传令召集各镇使副知杂和参军使以上将校到帅府商议军机,各部谨守各自关防、轮流上下换防,无令不可出城。”
任多阿宝见宋军无论怎样叫骂,就是守在城墙上不出战,马忠的帅旗升起向自己示威,他顿感无趣,想要攻城有没有步军和器械,主力攻城部队还没有赶到,在心中问候了一阵马忠的女性先辈后下令退军。
夏军十余万大军围困凉州的塘报很快传遍了陕西各路,并向汴梁和行在发金字牌铺递,北方面侍卫亲军都指挥司衙门位于永兴军路的长安,但北帅韩世忠却连夜在灵州召集都指挥司将帅会商军情,而且是在夜间紧急召开的,一些人是被从小妾怀中拉起的。
原来虽然朝廷和沿边文官们虽然对李仁孝的活动警戒程度不高,没有做出十分的防范,但他韩世忠却以一个沙场老将的特有敏感嗅到一抹异样的气氛,不仅是他,西侍军很多宿将也敏锐地感觉朝廷倾力北伐,日渐强大的李仁孝不可能不在河西整点动作出来,凉州以西平静的令人太不安了,他们不能不对这份诡异的平静提高自己的警惕。
韩世忠毕竟不同于曲端偏激,还是很会为人处世的,他和这些大帅们在文官们对他们几次上书不置可否后,立即以西侍军都指挥司和西侍军都虞侯司的名义,分别上书枢密院、兵部和枢密院都参军司,枢密院中除了都承旨王崇仙力主灵夏路、熙河路进入全面战备状态,其他各路进入高级别警戒,其他人根本就不置可否,大家和兵部的看法一样,蜗居区区沙、甘、肃地区的李仁孝对回鹘和一些蒙古小部落逞能还行,要说对付仍然强大的西侍军,他还没有这个实力。
但主持枢密院都参军司曲端地却认为西侍军都参军司上陈有理,只是没有枢密院和兵部许可,枢密院都参军司也无能为力,他曲端却是不甘心,他暗中以枢密院都参军司备边寻勘的帅令,命西侍军都参军司督促沿边各处侍卫大军加强戒备,防备万一打响地战争。
所以,韩世忠才把行辕从长安西移到灵州,以西侍军都指挥司的名义令各部加强战备,准备随时应付李仁孝可能的入犯,他并没有坐等夏军可能的攻势,而是把沙骑侍卫大军集结在凉州西南方向,做好了随时增援的准备。并以操训为名,动员了番落侍卫大军两个军西进,驻泊在凉州东境偏南,在他看来一旦有事这两支部队可以迅速作出反应,没事发生更好,就当是一次难得的练兵罢了,反正做到有备无患就好。但是他从内心中希望李仁孝能够乘人之危、大举东进,免得他看着北侍军的袍泽们建功立业,而他自己却在西部边陲守着几个小部落打发时光,过的太无聊了。
都指挥司的行辕节堂内,西侍军几位首要人物围在沙盘地形旁边,一起商议着目前的军事形势,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人人都是眉头紧锁,连刚才来时地抱怨也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这个李仁孝还算是个人物,战前准备做的神不知鬼不觉,他的几万前锋到了凉州境内咱们才知道。”韩世忠捻须环视西侍军的几位大帅,他当然是兴奋不已,自己渴望已久的战机终于来了,尽管是那么的突然,但他对自己有必胜的信心,当下抬高嗓音道:“根据凉州守臣马忠所报,本帅看此次李仁孝是势在必得,真想要在朝廷北伐之时夺取灵夏,所遣兵力必不下二十万。”
“西帅所言极是!”西侍军副都参军使护正印、银州防御使、安西将军吴璘朗声说道:“李仁孝对我大宋收复灵夏终是心有不甘,趁我大军主力北伐之际,倾兵来攻打凉州也是意料之中。夏军此次必为毕其功于一役,我军十余万人分御五路,守土尚且不足,哪有余力与夏军野战,还请西帅示下御敌之策。”
第一百二十八章
吴璘风头正胜,多年一直以来他升迁极为快速,当年伐夏之战他还是一名资深的镇统制使,战争的末期升任了副都指挥使知杂事,战争刚刚结束就被越级提拔为新成立的沙骑侍卫大军第一军军指挥使。在战争之后短短六七年间一帆风顺,不仅进入了殿前司几年,使他接触了朝廷中手握实权地大臣、将帅,而且他的阶官升迁也非常迅速,竟然两年内越阶数迁最终达到防御使,官居方面都参使副,去年刚刚试护正印,成为了军中新贵。前几年任殿前司都参军司正任参谋司时曾上表先消灭李家残余势力,收复沙州后再对金作战的战略,没有被王泽采纳,很是有怨言,这次总算是抓住了机会。
副都指挥使知杂事张宪瞥向吴璘的目光有些不屑,他原本在吴磷是统制使的时候,他就是北侍军的侍卫大军副都指挥使知杂事了,对于吴璘这个西侍军世家显贵非常看不惯,他自北侍军调入西侍军后屡次击败叛乱的党项部落和吐蕃人的反叛,最惊险的一幕要算凉州六谷河谷的吐蕃人联合党项人数万人叛乱,凉州又是最西边的州郡,如果处置不当很可能被已经在胭脂山屯兵虎视眈眈地夏军夺取。他当时担任步曲侍卫大军都指挥使,形势危急便当机立断,率步曲侍卫大军的两个镇前去剿杀,虽然兵力不多但他仍然出色地在十余天内平息叛乱,而真正拖入作战的部队仅仅两千人而已,这个功绩为他赢得了升迁的机会,并获得徐州防御使的阶官和平西将军的印绶,也令他看不上吴璘捻转殿前司升迁的路子。
在吴璘话声刚落的时候,他就接着说道:“河西之人已不是如从前那么能征惯战了,何况现今西李残余蜗居几个贫瘠军州,四面环敌、国势微弱、民生疲困,军卒哪有战心。西帅——下将既然主持西面边地防务,理应亲赴前线退敌,给下将精兵五万,必可破那虏主二十万大军。”
韩世忠知张宪之能,说出的话也并非妄言,既然说五万人可以破敌,那张宪心中必然有底气,他心下正作计较,倒底是如何打好这一仗,毕竟夏军来势汹汹,后面肯定还会有大批河西蛮族马步军跟随在后,西侍军有近十万人东调,兵力上并不占优势,甚至处于不利的战略姿态。
“张太尉言过了,李仁孝这些年来纵横西北,仁多阿宝等人亦是沙场宿将,断不可等闲视之,此战须得征签各路乡军,谨慎从事方可。”吴璘对张宪的话颇为不屑,认为他这是大言不惭,他认为一定要在兵力上压倒夏军才行,办法只有赶紧征发各州丁壮和预备役将吏。
“现今还是要看凉州几处关防能坚持多久?”
西侍军都虞侯杨政持重而论,使得韩世忠甚为嘉许,也令在场几位大帅点头称是,无论怎样说,此战关键就在于武威的几处关防得失,如还是宋军手中、那就可以从容调兵对付远征的夏军,反之凉州在夏军手中,那么灵夏路的腹地和熙河路东北将直接暴露在夏军兵锋之下,到那个时候宋军必然要分散本就不多的兵力,去防御夏军可能发动的进攻。
是开口定策的时候了,韩世忠环顾着众人,沉声说道:“我军东调整整四支半侍卫大军,现有兵力确实是难以支撑李仁孝的大举入侵。唯今之计只有各部要团结沿边各军州乡军坚守要冲,组织一支大军为机动力量、伺机而战,方可有击败李仁孝的机会。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