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解剑天涯-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漂流到何方。秋渐浓慢慢走近她,将手搭在她肩上,说道:“你总算满意了吧?可以笑一下了么?”公孙二娘缓缓转身,朝他勉强地挤出一丝笑容,笑得甚是牵强苦涩。秋渐浓放下手,淡淡道:“笑得真难看!”转身走了开去。公孙二娘身子无力地靠着船舱壁,慢慢向下滑去,直至坐在船舱窗下的地板上。她抱着双膝,默默无语,独自发愣。

不知过了多久,宋琴和划着小舟返回,登上大船,向秋渐浓复命道:“公子爷,我已经将凌姑娘送回岸边,给她一匹马,让她自己回去了。”

秋渐浓“哦”了一声,道:“你没将她送回邵天冲身边?”

宋琴和答道:“她有手有脚,肩上的伤也已痊愈,自己会回去的。一路应该没什么危 fsktxt。cōm险。”秋渐浓嗯了一声,挥挥手,示意他退下,宋琴和低头退了出去,自回后舱。

秋渐浓看看许书音等三人,道:“你们也出去吧。”三人应了一声,也都走了出去。诺大的船舱,只剩他和公孙二娘。秋渐浓坐在桌边,又端起一杯茶,茶水已冷,他端放在面前,一动不动,并不饮茶,也不说话,只是静静看着杯中茶水轻轻晃动,仿佛要从茶水中看出什么来。

公孙二娘直勾勾地看着前方,茫然地也不知在想些什么。又过了许久,她耳边忽然响起琴音,琴声松透古雅,犹如珠落玉盘,行云流水,颇令人闻之忘俗。公孙二娘不由自主被琴音所吸引,循声看去,见秋渐浓正坐在船舱一角抚琴,原来那动人的琴音便是从他指间发出。这一曲平沙落雁,意境幽清,轻微淡远,公孙二娘渐渐听得入神,心中的抑郁烦闷一时间忘却一空,只觉得心随琴音而空灵,仿佛卸下心头重担。自从邵天冲和凌叶子互生情愫这么久以来,埋藏在她心中的痛苦凄楚、委屈无奈,以及后来被众人误解的冤曲、失身后身陷囹圄的绝望、仇恨,统统都置诸脑后。一曲终了,她才蓦然惊醒,重回现实。她虽然不懂抚琴之道,但也听得出秋渐浓弹奏的琴意悠远高雅,琴技精湛。按理说曲乐通心,一个能奏出如此清淡平和曲乐的人,绝不该是坐在她面前的人。

她凝视着那具琴,琴身通体黑漆,桐面梓底,面是上好的梧桐木,上有龟背断纹,底为揪梓,弦为冰弦,琴额处一颗明珠,大如鸽卵,熠熠生辉,珠光流转,柔润动人。是一具绝世的古琴。公孙二娘当然不懂这些,她只知道一眼看去,琴身光滑,微尘不沾,显是弹琴之人非常爱惜这具古琴。她不由想起,少时在慕仁山庄曾见过一具类似古琴,也是被公孙正每天拂试,纤尘不染。其实慕仁山庄那具琴虽然名贵,却非古琴,与秋渐浓这具琴不可同日而语,只是在公孙二娘看来,琴既然是差不多,自然名贵与否也就差之不远,能弹出的声音也不会相差太远。不过在她记忆之中,慕仁山庄那半夜犹如厉鬼的琴声,却似冰下流泉,鲛人夜泣,闻之令人心碎神伤,和秋渐浓的琴意大不相同。

秋渐浓见她凝望着古琴,问道:“你也喜欢弹琴么?”

公孙二娘摇摇头:“我怎么会弹?长这么大,我是第二次看见这样的古琴,摸都没摸过。”

秋渐浓微微一笑:“不会弹也没关系,你若想学我就教你。”

公孙二娘奇道:“教我?我连手该往哪放都不知道,怎么学得会这玩意?何况我从小到大对这种风雅的东西就一窍不通,别说弹琴,就算是听也听不懂,还是你弹着罢,我听着就好。”

秋渐浓道:“那我刚才弹的那一曲平沙落雁,你不也听得十分入神?”

公孙二娘点点头道:“是啊,你弹的好听,我就喜欢,可是我不懂你弹什么,只觉得让人安静,心里很舒服。若是一生能如你的琴音一般,平淡而清静地生活,那就好了。”

秋渐浓微笑道:“你说的很是,这首曲子意境就是清幽淡远,你虽然不懂曲乐,却能听得懂琴意。你既能通琴心,应该很快能学会。”

公孙二娘仍是连连摇手,说道:“我连音都不识,如何学得会?别糟蹋了这琴。”     秋渐浓站起身,走上前去拉她的手,说道:“春秋时钟子期与俞伯牙相识,以一曲高山流水会知音,想那钟子期一介樵夫,也未必懂什么宫商角羽,黄钟大吕。”公孙二娘虽不懂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但听他这么说,不由得心动,随着他站起身来,走向古琴。公孙二娘在琴案前坐下,伸手轻按琴弦,十分好奇。

秋渐浓道:“弹琴之前,尤为注重的是心,清净洒脱,是操琴起码要求。浮暴粗厉之气不除,则不得平和淡静之性。能得清淡平和之性,方能悟得琴中之趣。自古琴家有五不弹:第一,疾风甚雨不弹。疾风声枯,甚雨音拙,所以不弹。更因为疾风甚雨之中,人往往不能心平气和,有伤于琴心的抒发。第二,于尘市不弹。这是因为尘市喧闹,噪杂不静,俗气又重,这与琴文化的情趣相违。第三,对俗子不弹。市井粗俗之人,不解雅趣,不识风情,难体琴道之妙,自然不为知音。第四,不坐不弹。这是因操琴是心意的抒发,自然要求平稳,要求气定神闲,不可有浮燥之气。第五,不衣冠不弹。操琴既为心灵之体现,自然要郑重自然、清净洒脱。”

公孙二娘吃了一惊,抬头看看他,说道:“弹琴有这许多讲究?我可不懂,好像我自己便是市井粗俗之人,不解什么趣,更别说什么衣冠了,难道弹琴还有什么衣冠的区别?”

秋渐浓微笑道:“是啊,衣冠要宽松舒适,主要是洁净身心……”

公孙二娘摇皱眉起身道:“我还是不学罢了,这般罗嗦,我一听就烦,况且我天性俚俗,不懂这些风雅的玩意。”

秋渐浓按着她双肩又让她坐下,说道:“你既非是什么琴家,也就不用讲究这许多,初始学琴,尚未解琴意,等你能弹得入意,自然就明白了。再说我也非拘泥迂腐的琴家,我更认为弹琴之道贵乎自然,是何心境就有何音,刻意追求意境的才是真正的俗人。”

公孙二娘听得似懂非懂。接着秋渐浓便向她详加解释十二乐律,授予指法。公孙二娘学得甚慢,毕竟她连半分音乐基础也无,一时间竟让她学这么不易弹奏的古琴,确实不易。但秋渐浓极有耐心,从不厌烦,一遍又一遍地教她,握着她十根手指教她如何落指,公孙二娘为了想要弹奏那曲平沙落雁,居然也觉得十分用心,浑然忘记时间流逝,连对秋渐浓的厌恶仇恨一时也抛诸脑后。秋渐浓站在她身后,触着她十根温软的手指,感觉她的身躯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香,不由得心中微荡,第一次感到离她这么近而能不引起她的反感。不知过了多久,公孙二娘总算学会了简单的指法,会弹奏一些极短的曲调。

两人一教一学正在入神的时候,却听有人说道:“天色已晚,公子该用餐了。”公孙二娘一抬头,看见岑画意和许书音守在圆桌旁,桌上不知何时已放满了一桌菜。她蓦然地从学琴的专注中回过神来,回头看看秋渐浓,发觉他离自己如此之近,脸色一沉,又回复往日的冷淡。秋渐浓瞪了许岑二女一眼,目光十分不善。二女打了个寒噤,不敢正视他的目光。

自此之后,公孙二娘每日在秋渐浓指点之下学习琴技。学琴之时,她便能忘记自己的尴尬处境,在海上漂流的日子便也不知不觉一天一天地过去,并不寂寞枯燥。虽然她学琴并不算极有天份,但对于琴意的领悟往往令秋渐浓为之侧目。那曲平沙落雁她已渐弹得日渐纯熟,接着学习高山流水、潇湘水云等名曲。不久她也学会弹数首曲子,虽然指法尚生涩,但已微有曲意。秋渐浓听她弹奏,轻喟一声:“高山流水逢知音,空竹文琴传钟伯。”公孙二娘自己也十分欢喜,但深知自己永远弹不出秋渐浓指间那般行云流水的意调。

船在海上不知行了多少日,更不知行了多远,公孙二娘也不去计算时日,反正对她而言,无论何事都不能引起她的关注。这船将要行往何方,自己会有何种遭遇,对她而言还不如一曲琴音。这段时日以来,她渐渐觉得心中槁木死灰,对人生渐无眷恋,初时尚思念邵天冲等人,久之连这点思念也麻木了,心中竟渐渐不再痛楚。

这一天,公孙二娘闲来无事在船舱边向外远眺,发现前方隐隐有片陆地,一怔之下,心想:“难道这便是我们的目的地?他带我来这里做什么?这又是什么地方?”回头问道:“我们快到了么?”

秋渐浓答道:“不错,前面便是我们要去的海岛;我给它取名叫天涯。”

公孙二娘诧然道:“是个海岛?不是陆地?你带我去那岛上做什么?”

秋渐浓不觉有些好笑,道:“你可知我们在海上行了多少日?到了何处?你可知道我们离陆地已有多远?这里四处茫茫都是无边的大海,除了这海岛,便再没有靠岸之处。”

公孙二娘茫然摇头,表示一概不知。秋渐浓道:“前面这海岛便是我居住的地方了。”

公孙二娘问道:“是你家么?”秋渐浓却摇摇头。

公孙二娘奇道:“你不是说是你居住的地方么,怎又不是你家?”

秋渐浓缓缓道:“你心中对家是何定义?莫非你觉得我一个人住一所房子,那所房子便能称为我的家?我四海飘泊,随处安住,那岂不是会有很多家?”他语中颇带沧凉之意,眼中亦有几分游移不定的感伤。

公孙二娘好奇地看着他的神情,这种微带凄酸的神色在他脸上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每次都让公孙二娘觉得奇怪。在她心中,秋渐浓这种人冷酷无情,无恶不作,应当是个毫无人性或是麻木不仁的人。她怔怔瞧着秋渐浓,他也正瞧着船舱外,但目光却空落落地并无目的,似乎心神不属。过了半晌,听得他道:“我早已没有家了,对我而言,这里也不过是一处居所,只是相对于其它地方而言,这个岛算是我固定的居住处。”随即又听他低吟道:“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低语间,神色凄清寂冷。

公孙二娘见他这般模样,不由得微生同情之意,轻声道:“你家里的人呢?”

秋渐浓摇头道:“我娘去世十年了。”

公孙二娘又问:“你家里没有其他人?你爹呢?有没有兄弟?”秋渐浓似乎不愿回答这个问题,沉默半晌淡然道:“我只有一个娘,没别的亲人。”

公孙二娘“哦”了一声,念及自己的身世,黯然道:“我连爹娘是谁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也不知道,你比我还幸运一些。至少你还有娘,她虽离你而去,但在世时想必对你十分疼爱,不像我没人怜没人爱。”转头看秋渐浓,见他自怀中取出一方雪白丝绢刺绣,目不转睛地凝望那绢上美人。她登时想起邵天冲曾说过,为了这方丝绢,他与手下诸人曾两次夺镖,诸付二人便因此而死。她问道:“你便是为了这幅刺绣,杀了裴庄主的两个徒弟么?”

秋渐浓“嗯”了一声。公孙二娘见他依旧凝视那丝绢,对两条人命的反应却如此淡漠,一时恼恨,伸手夺过那丝绢,边看着刺绣中折花的女子,边愤然道:“这女子纵然再美,亦不过是幅刺绣,竟令得你如此痴狂,甚至不惜为它杀人?”

“小心些。”秋渐浓并未发怒,却十分紧张那幅刺绣。公孙二娘冷冷瞄了他一眼,仔细瞧那女子,见那绣工极其逼真,丝绢上的女子跃然欲下,其形貌体态,真令观者为之窒息。倘若世间真有此女子,就算天底下男子全为她发狂,也不足为奇。她一时目眩神驰,怔了良久。再细看之下,却见那女子身侧还绣得有几行字,只是她大字不识,无法得解其意。

“这女子好美,世间当真有如此美女么?”公孙地娘不由自主地道。

“嗯。”秋渐浓应了一声。

公孙二娘奇道:“真有此人?那这刺绣中的女子是谁?”她见秋渐浓神色奇异,心中猜测:“莫非是他的心上人?”又看了那刺绣几眼,忽觉这刺绣中的女子目光清灵,眉目间竟有几分似曾相识,不由讶异起来。她凝神半晌,忽然“啊”了一声,转头看着秋渐浓,将两者相比较一番,越看越觉相似。一时瞠目道:“她长的跟你好像。”

秋渐浓缓缓道:“她是我娘。”

“啊?”公孙二娘又发出一声惊呼,心中不胜惊讶,难以自抑。但听秋渐浓道:“这丝绢也是她亲手所绣,时隔三十年,绣工如昨,织丝完全未曾变色。”

“那这刺绣怎会落入顺风镖局之手?”

秋渐浓摇头道:“我不知。我只知无意听到有人提及这方丝绢,说道用以覆盖那对玉马,被顺风镖局保送至郑州。谁料果真是我娘生前的绣像。”

“倒也奇怪,你娘的绣像你都没保存好,却让它流落到旁人手中?”

“这是三十年前她亲手绣了,赠给别人的。”提及此,秋渐浓声调有异,眉色间流露一丝恨意。公孙二娘凝思良久,便即隐约觉得这方丝绢多半是当年他母亲送给他父亲的订情之物,却不知为何落入他人之手。她心直口快,心中想着,口中便这么问了出来。

秋渐浓目光一转,凌厉得如同要将她划为两半,寒声道:“我没有爹!”公孙二娘打了个寒噤。秋渐浓的目光在她身上停了良久,方渐渐恢复如常,道:“对不起,你提及一些我不愿去想的事。”

公孙二娘见他一提到自己的爹竟如此失态,便知其中必有隐情,便不敢再相问,伸手将丝绢递到他手中。秋渐浓很仔细的折好,重放入怀中。公孙二娘见他举止小心翼翼,对那丝绢爱护已极,显然对他母亲极为尊重。一时又想起那绢上的字,问道:“那上面绣的是什么字?”

秋渐浓道:“是易安居士的一首词,叫《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你听过没有?”

公孙二娘面上微红,道:“我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全,如何听过什么诗词。”

秋渐浓笑道:“原来你是个笨蛋,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笑声爽朗,随海风相送,一扫方才面上阴霾。

公孙二娘也不着恼,幽然道:“是呀,天冲哥哥教我写字,我总是学不会。有一日他教得恼了,将我关在屋里,让我自己将所学的字抄上一百遍。我抄了几遍,自己都觉得不像,一怒之下将笔折断,撕碎了所有纸张,发誓从此不再提笔。”

秋渐浓笑道:“世上哪有这么笨的人?多半是你天冲哥哥没有耐心,以后我来教你,保管让你学会。”

公孙二娘扭过身去,说道:“我不学!”

秋渐浓走上前扳过她身子,微笑道:“以后人家问你叫什么名字,怎么写,你却说‘我不会’,岂不是丢脸?你学会了写字,以后让你天冲哥哥知道,你也不是笨蛋。”公孙二娘仍是一味摇头。言语间,那船渐渐靠岸。

船上舵手将船泊岸抛锚,下船登上海岛。公孙二娘见岛上树木参天,岛中心有座高山,山上奇峰叠起,佳木葱笼,峰谷间曲径通幽,远看水天一色,这岛果然如生在天之涯,海之角。沿岛上小径,转过丛林,面前一片空地,数间木屋一字排开,屋后是高山,屋前错落生长着一些奇花异草,树木清新气息夹着林间鸟语婉转、山间流水淙淙,真是好一个世外桃源。公孙二娘赞了一句:“你这人最大的长处就是永远知道怎么让自己生活的舒适。这岛上风光真如人间仙境一般。”秋渐浓笑而不语。

这岛上的山层峦叠嶂,山间树影疏离,穿过迤逦小径转过山峰,已闻雷鸣海啸般的巨响,视野豁然开阔,对面山壁上滔滔巨流自天而降,一条匹练似的瀑布奔涌咆哮着注入山下清潭,上段如浮云堆雪,下段如淡烟缥缈。瀑布下潭水如镜,潭内游鱼自在来去,在这疑似仙境的潭边筑着几间石屋,令人觉得能居住于此的亦非俗世凡夫。

潭边剑光如雪,秋渐浓正指点八人剑法,公孙二娘蹲坐潭边石上,好奇旁观。看了一会,不免有点气闷,觉得秋渐浓刚教的那一招“声色如幻”她看了几遍已了然于胸,不知这八人为何这么笨,练来练去还有人出错。眼见柳拂月那一剑指的歪斜,被她姐姐柳拭尘挥剑格开,长剑叮一声飞上半空,抛落于潭水。柳拂月哎哟一声,向剑落处奔了过去。那剑恰落在公孙二娘身边,她纵身而起,一探手便捡起长剑,一跃上前,刷地刺向柳试尘,剑光熠熠,尘影如幻,正是那招声色如幻。柳拭尘突遭袭击,受惊回剑,竟不防那剑招虚中藏实,幻影之后,公孙二娘的剑身紧贴着柳拭尘的剑身而上,险险将柳试尘的五指削断。柳拭尘一惊撤剑,后跃几步,惊魂稍定。

公孙二娘嗤地一笑,道:“你觉得后一式是绞你的长剑,不过我偏偏要削你的手指,这叫出其不意,明白么?”

柳拭尘愤愤道:“公子不是这么教的,你乱来。”

公孙二娘道:“你临敌的时候也能对对方说‘公子不是这么教的’么?难道敌人和你妹妹一样的笨,等着你出那死招?”柳拭尘哑然无语。

余人停下手来,好奇的观望。秋渐浓拍着手掌道:“说的好。”

公孙二娘转头道:“你这些徒弟好笨,一招要学这么久,闷死我了。”

“那你耍一套剑法让我瞧瞧。”

“好。”公孙二娘闻言,提剑起式,使的是公孙正所授的寒香十三剑,剑法轻灵逸动,身姿如柳。

十三剑毕,秋渐浓问道:“你师父是谁?”

“我师父叫公孙正。”

“没听过这名字。”

“我师父只是慕仁山庄的一个守园人而已。”

“你再使一套来瞧瞧。”

公孙二娘依言又使了一套舞柳剑法。剑停,秋渐浓道:“一流的轻功,三流的剑法。你师父若不是有心乱教你,那便十分奇怪。”

公孙二娘一怔,恼道:“你怎么说我师父教的剑法是三流?”

“我只是据实而言,你师父怕没有好好教过你功夫,你的内力这么差,剑法也不怎么样,为何轻功这么好?”

“轻功不是师父教的。”

“那就对了,你这门轻功叫一苇渡江,创自佛门高僧。”

“我不知道,是很小的时候一个老乞丐教我的。”

秋渐浓点头道:“以你的资质,自幼学武,成就应该远在琴棋书画之上。”他缓步上前,取过公孙二娘手中长剑,徐徐一剑,起式甚慢,显然是要他手下八人都看得清楚。随即剑芒暴长如虹,剑风激起水波如雾,剑势如风,一团有形无质的剑气扩散开来,周边人纷纷退让,均觉气为之窒。剑气白光中,秋渐浓的身形真可称是矫若游龙,翩若惊鸿,气撼山河,势震日月。直待他收势,公孙二娘兀自觉得目眩神驰,半晌不能回过神来。直至秋渐浓将剑递到她手中,说道:“你学会了么?”

公孙二娘方自省然,摇摇头:“没,只记得几招。”

“那你记得几招,使出来让我瞧瞧。”

公孙二娘应了,凝神思索一会,将记得的几招缓慢使出来,那剑法自她手中而出,威力自是大减,然奔放舒展,使人缭乱,其形已有神似处。宋琴和瞧得半晌,轻叹了一句:“我自学剑以来十余载,还不如一个小姑娘。”

一晃在岛上已过月余,秋渐浓初始所教的那套剑法公孙二娘已然略有小成,只是内力尚不足。秋渐浓曾道:“世间任何招式需辅以内力,若无高深内力,剑招再精妙亦是无用。你的内力根基甚浅,却需假以时日,决不是一朝夕之功。自然,以你的悟性与出手之快,对付与你武功相近的人可以出奇制胜。”公孙二娘听了他的话,每夜调息练气,白天与八人同练剑法,时间倒也过的飞快。

这日,公孙二娘将那剑法从头到尾使了一遍,众人一旁观看。秋渐浓在旁凝神瞧了一会,轻吟道:“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公孙二娘收了剑,奇道:“你念的什么?”

秋渐浓道:“是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将后面几句也念给她听了,并向她解释其意。

公孙二娘听罢笑道:“有人叫公孙大娘么?这名字跟我倒像姐妹。”

秋渐浓道:“公孙大娘是唐开元时的教坊伶人,善舞剑器而出名。后吴人张旭观其舞剑受其影响,草书笔势由此而豪放奔腾,成为一代草圣。”

公孙二娘噗嗤笑道:“可惜人家是佳人,我是野丫头,这一点未免不像。”遥想公孙大娘玉貌锦衣,尚且绛唇珠袖两寂寞,不由感叹悽怀。

秋渐忍俊不禁道:“你还知道自己是野丫头,我道你毫无自知之明呢。”

公孙二娘啐了一口,白了他一眼。秋渐浓心中一动,回想起在太白居时,也是那别有风情的一眼,至今记忆犹心。念及她当日临去时那一粒滴泪,心中遽然泛起一种被烧灼的痛。

中秋至。月朗清秋,初寒销骨,中庭地白,公孙二娘独坐于月下。身边是飞流如雪,一潭碧波,心中却空旷如野。那潭边一块巨石平滑如桌面,巨石周围堆砌几块石头,便如天然石桌椅,她正倚石观望清寒圆月,手执杯酒,口中酒味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