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风流-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兑换发行的贞观宝钞!”
李友说完之后端起茶壶,自己倒了几杯茶水一饮而尽。
经过一番沉思之后,崔伯颜肃然道:“李族长,老夫认为,还是要做好准备!”
“崔老请讲!”
“根据种种迹象表明,这件事确实是个骗局!本来我们应该置之不理,可是为了以防万一,还是继续调集资金以备不时之需。等到其他几家的族长回信之后,事态应该已经明朗,到那时候再做最后的决定吧!”
“那就先这样吧!崔老,我就先回去歇息了,今天真是累得够呛!”
“李族长慢走!随时联络!”
崔伯颜亲自将李友送到大门口,回来后却怎么都睡不着,一直坐到鸡鸣时分才昏昏睡去。
辰时,帝国银行准时打开了大门。不料门刚打开,大批兑换了贞观宝钞的民众涌了进来,吵闹着要换回金银。在执金吾将士的强力阻拦下,终于将这群人赶了出去,然而喧闹声和怒骂声却越来越大,民众再次蠢蠢欲动起来。
“冲进去,换回我们的银子!”
“贪官唐俭,还我们的血汗钱!”
“兄弟们,漕帮和太原王氏都是骗子,和官府在勾结一起,欺骗我们普通百姓!我们要换钱!”
吵嚷声越来越大,一个谣言也迅速传递开来:“户部根本没有足够兑换的金银,贞观宝钞很快就会一文不值!”
短短半个时辰之内,几乎整个长安城都知道了这个谣言,更多的人开始涌向帝国银行,试图用手中的贞观宝钞换回金银。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正在举行早朝的李世民勃然大怒,马上令尉迟敬德率领全部执金吾将士出动,将造谣生事者全部抓起来!
执金吾将士到达帝国银行之后,迅速抓捕了近百传递谣言者,勉强控制了事态恶化。明面上谣言似乎停止了,暗地里却因为执金吾出手抓人,好像已经坐实了‘贞观宝钞是个骗局’这个说法。
崔伯颜和李友等人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弹冠相庆,心中无不喜悦万分,也派出了不少人趁机制造混乱。
帝国银行的骚动越来越大,即使有执金吾将士的严密护卫,仍旧有不少民众开始冲击大门。
半个时辰之后,李世民紧急下发旨意,下令帝国银行暂停漕帮和太原王氏的兑换业务,开始全力为百姓兑换金银。同时飞鸽传书,下令其他的分理行也都依此照办,不可拒绝兑换。
旨意下达之后,民众的情绪才安稳下来,缓缓排成长队开始兑换回金银。仅仅一天时间,长安城兑换出去的贞观宝钞全部被换了回来。到了晚间,靠近长安的分理行也传来消息,已经兑换出去的贞观宝钞,全部都被换了回来。
第二天一早,其他分理行也都传来消息,兑换出去的贞观宝钞也都换了回来。
事情到了这一步,废除贞观宝钞似乎势在必行!然而长安民众惊奇万分的发现,漕帮和王氏一族还在不停的兑换贞观宝钞。与此同时,皇宫内府也带来了大笔资金,开始在帝国银行兑换宝钞。
得到皇宫内府也出面的消息之后,崔伯颜大吃一惊,喜悦的心情瞬间跌落到了谷底!就算是个骗局,皇宫内府又何必出面?
就在崔伯颜和李友等人忐忑不安的时候,朱雀门外再次贴出了皇榜,而且是太子李治亲自宣读。
圣旨中再三说明,朝廷有足够的金银兑换发行的贞观宝钞,这次的兑换风潮其实是有人制造谣言,对于造谣者会严惩不贷!
贞观宝钞不但不会作废,还会提高兑换比率,由此前的一贯银钱兑换一两宝钞,变成了一贯二钱兑换一两宝钞,足足提高了两成!
圣旨的最后,才清楚明白的说明,以后瓷器、名茶以及朝廷的一切采买,全都只接受贞观宝钞!此前规定的半年之内,金银停止流通的律令必须执行,而且还提高了惩罚标准,半年后还在使用金银者,不但没收金银处以罚金,还会承担劳役!
得知圣旨内容之后,崔伯颜等人如遭晴天霹雳!虽然兑换比率只提高了两成,对普通民众影响不大,不过对于拥有数亿资金的世家豪门来说,那可是一笔巨大的损失!而且朝廷只接受贞观宝钞交易,更是将崔伯颜‘即使不兑换,朝廷也会法不责众’这个念头击得粉碎!没有贞观宝钞,用什么和朝廷购买瓷器名茶!
崔伯颜心情仓皇,又担心朝廷继续提高兑换比率,赶紧下令调集所有的资金,前去帝国银行兑换贞观宝钞!同时赶紧送信给其他几家族长,让他们加快兑换速度,以防朝廷再次提高兑换比率。
接下来的时间里,帝国银行总部以及各地分理行,都开始了疯狂兑换贞观宝钞。短短三天,世家豪族已经兑换了五亿两贞观宝钞!然而仅仅迟了一天,世家豪族为此白白损失了近一亿贯金银!
第193章 信任危机的解除
五月八日寅时,太极宫前。
等待朝会开始的大臣们三五成群,正在低声谈论着前两天的兑换风潮。唐俭成了大家热捧的对象,被一群人围在中间,脸上的笑容一直就没停止过。
张焕站在远处,面带微笑看着备受追捧的唐俭,心情十分的平静喜悦。
截至昨天晚上戌时,各地报上来的兑换账目,加上长安帝国银行总部的兑换账目,清楚明白的显示,短短四五天时间已经兑换出去了十二亿贞观宝钞!距离发行总额十五亿,已经只差一步之遥了。贞观宝钞的发行,基本上已经大获成功,作为始作俑者的张焕,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张大人,恭喜了!”张焕回头一看,原来是岑文本和韦挺二人。
“二位大人,这话该去对唐大人说才对吧?”张焕面带微笑,眉头却微不可觉的皱了一下。
不知道什么原因,以前魏王李泰那一帮人,忽然和张焕套起了近乎,岑文本和韦挺二人还时常登门拜访,言谈中颇有结识的意思。张焕深知‘君子群而不党’,而且自己本来就没有什么野心,对他们的暗示只是故作不懂。
“张大人何必谦虚?”韦挺微笑着凑前一步,“据本官所知,张大人在这件事情上可是出了大力气的!”
“韦大人在哪听见的这种谣传?”张焕微笑着否认,“这件事完全是皇上和唐大人的功劳,下官何曾出过半分力气?”
岑文本低声道:“张大人年少有为,而且为人谨慎,将来前途不可限量!昔日顺阳王还在京城时,对大人也是颇多赞誉啊!”
岑文本提起李泰,张焕心头警惕更浓,随意敷衍道:“顺阳王的文采,下官也是佩服的,只是可恨没有机会请教。”
岑文本正要说话,房遗直快步走了过来,对岑、韦二人行了一礼之后,对张焕笑道:“叔珩,父亲有点事让你过去一下。”
张焕赶紧抱拳道:“岑大人,韦大人,下官失陪了!”
“张大人自便!”
张焕离开后,韦挺低声道:“岑大人,下官认为,该给皇上一个确切的答复了!”
岑文本捻须道:“本官也是这个意思,张叔珩竟然真的没什么野心!”
“嘿嘿,不知道张叔珩将来是否会感激我们?”
岑文本看了一眼张焕的背影,语气十分肯定:“此人颇重情义,将来如果我们需要帮忙,只要他得知内情,一定不会袖手旁观!再者他和太子殿下关系深厚,即使皇上暂时弃用张叔珩,殿下将来也会重用于他。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做个顺水人情?”
张焕自然不知道岑文本和韦挺的打算,到了房玄龄面前躬身一礼:“多谢岳父大人解围!”
房玄龄伸手扶起他,低声笑道:“你能看出老夫是为你解围,那么就该知道老夫要对你说什么吧?”
“小婿明白!岑大人和韦大人官职都高于小婿,他们上门拜访,小婿也苦恼不已!”
“老夫有几个字送给你!”
“请岳父大人赐教!”
“不结党营私、不居功自傲!”
“小婿谨记在心!”
“呵呵,其实这件事未尝不是好事……”
张焕大惑不解:“岳父大人此言何意?”
房玄龄笑而不答,只是用力拍拍他的肩头,转身向唐俭那边走去。
张焕站在原地,仔细思索起了房玄龄的话。然而直到早朝开始,仍然没想出所以然来,只好暂时按捺住这个念头进了太极宫。
李世民今天心情极为高兴,进入太极宫之后脸上就一直带着笑容。
“臣等参见皇上……”
“众位爱卿免礼平身!”
“谢皇上……”
“唐俭何在?”
唐俭赶紧上前一步:“臣在!”
“这次顺利发行贞观宝钞,爱卿居功至伟,朕会加以褒奖。春浩,宣旨!”
春浩捧起圣旨,踏前一步朗声宣读起来。
唐俭已经贵为一品国公,在爵位上已经不可能再进一步,因此李世民加封他为太子太师、赏赐宝钞二千贯、良马一匹。太子太师虽然是个虚职,不过却象征着无比的荣耀,对于唐俭来说,这种荣耀远远大于金钱的赏赐。
户部的其他官员,也大都被加以奖赏。不过几个月之后,暗中和李友接触的那些人,都被寻了个由头加以治罪。
漕帮和王氏一族,也都被李世民大力褒奖。王叔易还被封为从七品的承奉郎,虽然也是虚职,不过因为商业贡献被封官,王叔易成了大唐建立以来的第一人,当然,他出自太原名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苗影和计无智等漕帮的主要人物都被重赏,李世民还赐下了‘忠君爱国’的牌匾。
圣旨刚一读完,魏征就出班反对,认为封王叔易为承议郎,违背了重农抑商的国策,请李世民取消这道旨意。魏征言辞激烈,又有孔颖达和萧瑀等人支持,李世民也不好强行通过,索性让朝臣们讨论一下这件事。
对做出贡献的商人封个虚职,而不给任何实权,这其实是张焕的建议。此时商人地位极其低下,张焕相信为了获得朝廷的封赏,即使是个虚职,也会有更多的大商人效忠朝廷。这个举措,说白了还是为了削弱世家豪族的势力,毕竟很多的大商人都和世家豪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有了张焕的分析,再加上王叔易本来就出自名门,经过一番思量之后,李世民也就答应了下来。不料此时提出来,竟然引起了争论。
长孙无忌知道这样做的目的,因此马上出言赞同。不过他却从另外一个话题说起,认为王叔易出身名门,足以配得上这个虚职。张焕随后也站出来,强烈支持这道旨意,认为多年以来,这是第一次商队成功归来,理当予以封赏。见到长孙无忌和张焕同时出面,更多人的官员也赞同通过这道旨意,双方开始热烈争执起来。
最终还是王叔易的出身帮助了他,得以勉强通过这道旨意。虽然旨意通过了,张焕深切的体会到,将来推行纺织业,改变大唐国策的时候,会遇到何等巨大的阻力!
众人安静下来之后,李世民高声道:“朕还有一件事,要和诸位商议一下。”
“请皇上明示……”
“前几天朕接到了吐蕃的奏表,请求朕大力开放剑南道商贸。因为贞观宝钞的事情,所以一直拖到今天,朕才有时间解决这件事。诸位认为,该不该答应?”
又是魏征率先道:“皇上,吐蕃赞普如今已经是大唐的女婿,俗话说翁婿一家亲,臣认为应当答应,借以向吐蕃人宣示皇上的仁爱宽厚。”
“臣附议!”
“臣也附议!”
“皇上,魏大人所言极是,请皇上恩准!”
张焕见房玄龄也出言赞同,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一直呆坐着的李治见张焕皱眉头,知道他不赞同吐蕃人的请求,想了想之后对褚遂良猛使眼色。李治入主东宫之后,褚遂良被任命为太子宾客,兼任谏议大夫,这也是李世民想要让关陇贵族全力支持太子的举措。见到李治的示意,褚遂良虽然有些不乐意,也只好站出来出言反对。
褚遂良一出面,长孙无忌就知道是李治的意思,马上跟着出言附和:“皇上,诸位大人,我大唐和吐蕃虽然是翁婿至亲,不过多年来未曾进行过全面商贸,这件事还该慎重从事才对!”
见到这俩人出面,李世民淡淡看了一眼李治心中已经明悟,忽然询问李治:“太子,你怎么看?”
往日朝议时,李世民极少询问李治的看法,只是让他多听多看。
因此忽然被李世民询问,李治愣了一下才起身道:“父皇,魏大人等人说得虽然有理,不过儿臣认为,开放边境商贸乃是国家大事,不可贸然行事。应该派出使节团,前去剑南道和吐蕃仔细调查之后,再做最终决定。”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这件事该慎重对待!”
“臣附议!吐蕃缺少盐铁和其他重要物质,即使同意开放商贸,也要商谈好条件再说。”
魏征怒道:“诸位怎可为了些许利益,败坏皇上的名声?吐蕃赞普求亲的时候,还将典合城、且末城拱手相送!作为丈人,皇上怎么能向女婿索要利益?”
李世民面色有些尴尬,这个魏征,每次说话都令人无法忍受!竟然将自己比作贪得无厌的老丈人!
一直没说话的张焕忽然踏前一步,高声道:“皇上,臣不赞同魏大人所言!”
魏征哼了一声:“愿闻其详!”
张焕拱手道:“皇上,臣认为,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魏大人说,大唐和如今是吐蕃翁婿,理当答应他们的请求,这点臣不敢苟同!翁婿关系乃是私谊,岂可和朝廷大事混为一谈?魏大人此言,是要皇上因私而废公啊!至于典合城和且末城,稍微懂军事的都知道,如今西域全在我大唐控制之下,达延芒继续留在典合城,只会是死路一条!这件事只是顺水人情罢了!”
“你……”魏征直气得脸色发白胡子乱颤,却一时想不出合适的话来反驳。
众大臣几乎都被魏征搞得下不来台过,如今见到张焕将他气成这样,好几人都转头窃笑。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说得好啊!”李世民鼓掌赞叹,见魏征被气成这样,心头也有些快意,“朕遍阅史书,也多次见到这类事情。朕决定了,就依照太子所言,先派出使节团前去调查,看开放剑南道商贸是否正确再做决定!”
“皇上圣明……”
魏征脸色气得通红,缓过气之后狠狠的瞪了张焕一眼,张焕拱手一礼退在一边。张焕对魏征实际上十分敬佩,这次出言不逊也是为了朝廷利益,无关私人过节。
李世民看了一眼满脸通红的魏征,忍住笑朗声问道:“何人愿率领使节团前去吐蕃?”
“皇上,臣愿意前往!”
李世民话音刚落,张焕就上前一步率先请缨。
第194章 南洋的布局
酉时末,东宫。
青铜香炉向外冒着淡淡的青烟,散发出凝神香淡雅的香味。
柔软的波斯地毯上,李月儿看看几步开外微笑鼓掌的父亲,小脸上露出一丝灿烂的笑容,手脚并用向前爬去。一步、两步……李月儿好容易爬到父亲身前,却发现他向后退了两步,小家伙嘟嘟嘴继续向前爬。不想再次爬到身前时,李治又向后退了两步,这下李月儿不干了,躺在地毯上哇哇大哭起来,一边哭还一边挥舞着小手。
李治慌了手脚,赶紧上前抱起她柔声逗弄,李月儿却哭得更大声了。
“殿下,你怎么又把月儿逗哭了?”端着莲子粥进来的阎婉见女儿哭了,嗔怪的白了李治一眼,放下托盘抱过女儿。
到了母亲怀里,小家伙马上不哭了,还指着李治,抽抽噎噎道:“父王……你坏……月儿不爱!”
阎婉忍笑看了李治一眼,取出丝巾轻轻替女儿擦去泪水。
李治挠挠头道:“咳……我看叔珩兄时常这样对待信儿他们,也就想学学来着。”
“信儿他们可是男孩子呢!”
李治有些不服气:“翩翩和青青也是女孩子啊!等会叔珩来了,我问问他哄小孩子有什么诀窍,我就不信做不到!”
阎婉嘻嘻一笑也不争辩,将女儿抱在膝上,端过莲子粥喂了起来。
“太子殿下,驸马都尉到了!”正在这时,赵虎在门外低声禀报。
“请他进来!”
张焕大踏步进来,见阎婉和李月儿也在,愣了一下微笑着上前见礼。
阎婉赶紧微微侧身:“驸马都尉不必多礼!”
“抱抱……”李月儿对张焕露出灿烂的笑容,向他伸出小手。
李治半开玩笑道:“叔珩兄,月儿对你比对我还亲,真是令人气恼啊!”
“哈哈,月儿是我张家的人,当然和我很亲热了。”张焕也开玩笑的回了一句,捏捏李月儿的小脸问道:“是不是啊,月儿?”
李月儿看看父亲,又转头看看母亲,犹犹豫豫的点了点头。
“你这丫头!”李治微笑着摇摇头,“你们下去吧,我和叔珩兄还有事要谈。”
阎婉答应一声,伸出手想要抱回女儿。李月儿却有些不愿意,见到母亲瞪起眼睛,这才老老实实被抱了下去。
李治随手一指坐席:“坐吧。”亲自提起茶壶,替自己和张焕添了一杯。
张焕喝了一口茶水,放下杯子道:“我这次去吐蕃,可能要俩个月左右才能回来,家中就劳你多费心了。”
李治点点头:“放心吧!只是我很奇怪,你为什么一定要去吐蕃?”
今天的朝会上,张焕主动请缨要去吐蕃,引起了很多人的疑惑。一般来说,这种使节团,最多派一个五品官领头就足矣。张焕贵为驸马都尉,而且是从四品的秘书少监,委实没有率队前往。
对于张焕要亲自前往的原因,李世民心中还是有些明悟的,经过短暂地考虑就答应了下来。此时前去吐蕃山高路远,而且初上高原者身体都会极其难受,很多官员对前去吐蕃都心有余悸。因此张焕主动请缨,并没有人出面反对,一致赞同李世民的决定。
李世民决定让张焕组建使节团的同时,下旨将他从秘书少监调整为羽林中郎将,兼任左武卫统兵将军。
羽林中郎将是正四品下的官职,职位仅仅升了一级,不过目前并没有设立左武卫大将军,军权一直掌握在何潘仁等人手中,所以张焕实际上再次掌握了左武卫的军权。
因为高阳的关系,朝臣们觉得由张焕重掌左武卫是理所当然,浑然不知张焕已经被李世民考验了一次。
朝会之后,李世民将张焕留了下来,听取他的具体想法。
张焕说了三点看法:其一,鉴于吐蕃目前对大唐态度恭敬,可以选择性的开放边境商贸;其二,加强对剑南道盐铁交易的控制,严防有人私下交易;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让吐蕃人接受贞观宝钞!
对这三点看法,李世民都欣然同意。这次仅仅调整了一下贞观宝钞的兑换比率,就让世家豪族损失了近一亿金钱,李世民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种手法的妙处,如果吐蕃将来真的起了异心,贞观宝钞就是十分强大的武器!
“我想去吐蕃,主要是想让松赞干布和禄东赞接受贞观宝钞!”张焕想了想回答李治,“除此之外,我还想亲自见见松赞干布。此人短短几年就统一吐蕃,也是一代人杰,我很有些好奇。”
张焕这次前去,其实还想见见辩机,不过辩机的事情,只有李世民和他二人知道。为了确保秘密,李世民严禁张焕和任何人提起,因此即使面对李治,张焕也只字不提辩机。
听了张焕的解释,李治嘿嘿一笑:“叔珩兄,你似乎一直在防范吐蕃人,难道有什么秘密吗?”
“这个……”张焕愣了一下,“其实也没什么秘密,吐蕃逐渐强大起来之后,可能会和我大唐起冲突,我这么做也是防患于未然罢了。”
李治笑了笑,算是接受了他的解释。
张焕见他不再追问,赶紧岔开话题:“老九,有件事要拜托你。”
“什么事?”
“昨晚我收到了苗影的一封信,她在信中告诉我,去年派出去的两艘大海船回来了,找到了几块大群岛。”
李治大惑不解:“找海岛做什么?具体在什么位置?”
“那几座海岛,由于都在我大唐的南边,所以我称呼它们为南洋群岛,具体的位置在林邑的更南边。你也知道这次的经济计划需要大量的棉花,找那些群岛就是为了大量推行棉花。”
“原来如此!”李治一下子明白过来,“你要我做什么?”
“据漕帮的人说,林邑以及以南地域,当地人都有种植棉花,不过规模并不算大,仅仅能满足平日的需求。我想让漕帮再次组建商队前往,用大量粮食和金银诱导当地人推广种植。漕帮的人没有和那些土著打过交道,所以要另外找人帮忙,我马上就要出发去吐蕃了,这件事就拜托你了。”
李治学着张焕平时的动作摊摊手:“我去哪找人?”
张焕笑道:“我们第一次见面在哪里?”
“西市奴隶市场啊!”李治脱口而出,马上恍然大悟,“你是说,让那些奴隶贩子出面?”
“正是如此!”张焕点点头,“那些奴隶贩子时常前往南洋群岛,和当地的土著头人时常往来,让他们出面再合适不过了。不过这件事名声不好,你不能出面!我会另外安排人去办,你给万年县的李维暗示一下,让他暗中行个方便就是。”
张焕也是不久前才得知,长安城的奴隶贩子想要去贩卖奴隶,要先向万年县递交申请,得到准许之后才能前往。而且每年准许贩卖的次数都有明确的规定,每次贩卖的人数也会严格登记。
“原来是这样,小事一桩!还有别的事吗?”
“还需要一些绘制地图的老手,让他们跟随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