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易鼎-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元顶上之气,却柔和了许多,白气萦绕,中吐微红,这是文化之气,主此人性格中庸,才识过人。
  只是这样看,还有些风采和根基,王弘毅笑了笑,见磨好了墨,提笔就在白宣上写着。
  “定规矩,成尺寸,以衡量万物,细而录之,总而括之,推而行之,故曰得道。”
  “道也,浑天之仪,始分阴阳,次分众德,帝王之心,应天顺命,勿使缝隙,众德上下贯通,同心者国祚也!”
  “在德不在人,德常在而人交替,是故旧德常在,新德欣欣。”
  写完在灯下又浏览一遍,很是满意,自己的字又进步了一些,从怀中取出一方小玺,铃上了,卷了起来,开始问了一些事。
  虽随口而问,问的也不是大事,可贺信和马元还是渗出汗来。
  两人在书房里待的时间并不长,王弘毅问了几句,就说着:“孤要开辟一处宫学,就称上书房,要几个教师授蒙学,你们才学不错,姑且就充之,切记只开蒙学,不可私授,以免给汝带来大祸。”
  两人冷汗直流,“啪”的一声跪了:“不敢!”
  王弘毅也不叫起,站起身来踱着,这可不是请太子太傅,更不是太师太保,这只是启蒙,希望这两人能明白这点,过了许久,点点头说:“你们起来吧,你们进宫启蒙,不能没有名分,孤给你正九品儒林郎的官职,赏银各百两,孤就要用膳,你们退下吧!”
  话说,实际上王弘毅身子还虚着,不能和以前一样理事,上午见了内阁,也是说了几句话就回来,现在就是一摆手。
  两人连忙行了三跪九叩大礼,退出了书房。
  到了外面,被雪一打,两人才一场大梦回醒过来,面面相觑。
  这时,钱公公又出来,给了两人一个小包,说着:“这是官服,以及出入的宫牌,仔细着,别丢了。”
  又使一个太监引着出去。
  二人应了,跟着太监而出,只见雪花变大,一路白玉玉栏,巍峨的宫殿一重重,九重大门都挺立着侍卫值岗,一个个都成了雪人,立在雪中纹丝不动。
  两人踏雪,一时都没有说话,直到出了皇城才站住脚,这时才打开着小包,里面是一个吏部的文书告身,早就写上了名字,又有着一个银牌,这是出入宫禁的凭证,最后还有一张银票,果是一百两。
  第二百七十五章 弥风波(上)
  “两位大人,前面是制衣房了,请大人随奴婢进去吧!”似没有看到贺马二人表情,这个内侍一路安静的领着路,临近制衣房时,出声提醒。
  贺信和马元抬头去看面前的建筑,只见这建筑不过是一座普通作坊,装饰、布置都一般,和路过的宫殿无法相比。
  在这里做事有内侍,有宫人,一进入制衣房,扑面而来是淡淡的熏香。
  宫中的衣裳出自此地,官袍却是有专人来做,内侍领着二人走到一个房间,与管事女官说了话。
  知道这二人是王上亲点的学官,女官不敢怠慢,不过官袍都有定制,到也没有麻烦,查看了尺寸,就命人去取了尺寸相符的官袍,交到了贺马二人手上。
  二人不敢在这里多停留,得到官袍,就出了,到了外面皇城,两人才打开小包,里面是一张吏部告身,这是当官的文凭。
  按照楚制,告身视所授官职高低,以各色绢书写,九品官就是白色的素绢,并且不直接在包内,盛以锦囊。
  还有一张是银票,凭着可提取一百两银子。
  到了皇城门口,来时马车还在,见出来,赶车人将马车赶了过来。
  “两位大人,请上车吧。”二人就上了马车,马车一掉头,向着外面行去,随车的还有着两个骑兵,虽不如来时阵势大,也是给了二人颜面。
  就在两人在车上时,一般人看不见的顶上,就见得一团弥漫白气,寻到了而来,一个模糊的金印在沉浮着,白气凝聚在其上,不断将金印里填着。
  一路无话,从内城返回外城,所需时间不短,加上去时的时间以及在王宫内耽搁的时间,回到蔡家客栈时,已中午过了会。
  马车在蔡家客栈门前停靠下来,跟在马车的骑兵在车窗前提醒:“两位大人,已到地方了。”
  车门一开,贺信和马元从马车上相继走下。
  “两位大人,既已送到了客栈,我们也回去复命了。”骑兵向着二人拱手告辞,和那辆空的马车一起,很快离开了。
  望着他们离开的方向,贺信和马元做梦一样。
  只是这一天的时间,就从普通士子,获得了正九品官身?
  两人一时恍惚,不知的是刚刚马车一停靠在客栈,就被人发现了,与骑兵的对话,被人听了个真切。
  王宫内侍前来传旨,当时不知的人,这时也从别人口中得知这件事情,再听见两个士兵喊着:“大人!”
  就是获得了官身?
  因此,两人一回到蔡家客栈,迎来的就是羡慕、惊讶、嫉妒的目光。
  客栈老板姓蔡,祖孙三代开着客栈,到这一代,蔡家客栈规模不小,手下有着二十个伙计,更开了三家分号,此地的是主号,接来送往的人里,也有一些读书人,但能得蒙王上召见,传旨到客栈里,这还是头一份。
  早在钱公公传旨时,蔡老板和于管事一同忙碌着,贺马二人走后,他更坐卧不宁。
  两人回来时,蔡老板正于自己房间喝茶,于管事站着,正说着:“东家,不必担心,这两人被召见了,听口气是好事,就算有了什么差池,也与蔡家客栈没有关系不是?”
  “你说的对,我不担心有什么差池,我在想,这两人能被王上召见,就是有根基本事的人,要是能让两人留下些墨宝,过往读书人来了,这也算是一笔谈资,客栈能沾些光不是?”
  蔡老板有着这打算,自希望两人能早些归来,并且还派了伙计等着。
  这时,有伙计由外进来,向着蔡老板和于管事说:“东家,于管事,他们回来了!”
  蔡老板一听,忙走了出去,于管事和伙计跟在后面。
  出了东家休息的房间,是酒楼一楼的大厅,这时贺信和马元正从外面走进来。
  一见到二人手里的东西,蔡老板睁大眼睛,连忙走上前去,口中说:“恭喜两位先生,不,恭喜两位大人!”
  蔡老板有些见识的,自能看出两人手中捧着的官服意味着什么事,蔡老板高声喝着:“来人啊,快,治一席酒宴,给两位大人洗尘,要在二楼雅间!”
  贺信和马元听了,推辞着说着:“这怎么可以?”
  “两位大人,这是小的一点心意,不敢有损两位大人清风,只请两位大人能留下墨宝,好让我家旅店能沾些光。”
  蔡老板盛情难却,加上入住旅店半个月,平时很蒙蔡老板照顾,不好反对,他们此次得官,又非是机密,不必太过小心,于是笑着谢过了。
  蔡老板马上脸上笑成一团花,向贺马二人说:“两位大人,楼上请。”
  虽说贺马二人所得的官职只是正九品,但也是官身了,蔡老板来往交际,也不是没有这级的官,只是同是正九品,一个是简在帝心,一个只是下级浊官,这就不一样了。
  这两人虽谈不上年轻,但蒙王上亲自召见,日后前途无量,不在此时联络下,日后岂能轮到他?
  只要留个宝墨,留个帖子,以后说不定就能免了许多麻烦,想到这里,蔡老板更是小心陪着二人说话。
  在伙计的带领下,三人上了二楼,身影在楼梯处消失不见。
  一楼见到这一幕的酒客,却是低声议论了起来,有些见到了传旨一幕,将这事情一说,顿时引来不少客人惊叹出声。
  这些人中,有着几个读书人混杂其中,同样知道了这件事。听着周围人的议论,他们几人脸上就露出羡慕嫉妒不忿之色。
  不过马元是当地人,而贺信也是专门请来,在读书人中有些名声。
  在场的几个读书人听说过贺信和马元,此时只是羡慕非常,却不敢显示出来。
  大凡寒门子弟,想出人头地一展抱负,无不是靠着科举,而楚朝虽已经科举,但三年一次也是很长时间。
  只是听说楚王有着登基之意,必开恩科,因此不少有人就等待着。
  贺信和马元家境都不算富裕,哪怕祖上有读书人,也是耕读,现在却一下子得了官身。
  “……听闻这两人,是得了宰相的推荐,又得王上召见,却不知见了王上没有,可看这捧着的官服,多半见了,我们可是连宫门都未曾见过,还真是羡慕的很啊!”酒楼内,有人低声感慨着二人的好运。
  却不知,这样一番话,让一个身着青袍的读书人脸色微变。
  这个读书人坐在靠窗的位置,年纪不大,看起来二十出头,生的白净,一副斯文。
  他抬头看看楼梯口处,思索片刻,终是站起身,向着后面走去。
  二楼梅花雅阁内,蔡老板做东,宴请贺信和马元。
  二楼屏风相隔,这时已经过了中午,空着雅座,蔡老板上了乌骨鱼、百花羹、银耳露十几道菜,又上了酒。
  此刻雪下的很大,但楼上都有火盆,酒都热了,有伙计随时服侍着,蔡老板和于掌柜在列陪同,几人高坐酒楼赏景谈天,不一时就已经酒酣耳热。
  雅间气氛和谐,贺信和马元家世并不富裕,平日里结交的朋友不少,与人闲谈起来,一个温和如玉,一个沉稳刚毅,言谈举止,都给人觉得的确有些不凡之处。
  一席酒喝的众人心里一片清爽。
  蔡老板就取出了墨笔,而两人也不推辞,大笔一挥各写了,写完了,贺信和马元起身告辞。
  蔡老板知道两人要回去休息,眼见有几分酒意,忙对伙计吩咐:“你送两位大人回去,记得上热水和茶。”
  伙计忙应了声诺,出去了,贺信和马元也不矫情,直接谢过了蔡老板,缓步出去。
  二楼里可以直接走一条路去得后院,因此不必特意下到一楼去往前面绕过去了。
  出了酒楼,走在石板路上,树木在雪光照耀下,看天色就已经是下午了,这顿饭吃的时间不短。
  贺信和马元并肩走在路上,看着面前带路的伙计,二人都沉默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不过路上并非只有他们一行人。
  不少人走近时,认出了贺信、马元二人,少不得多看他们两眼,真的上前搭话的,却只有一人。
  看着一处小亭有个书生遥遥一礼,两人看见了,虽说是不认识的人,但向自己行礼,他们总不能装做未见,贺信和马元朝书生拱了拱手。
  书生见这二人回应了自己,直接朝他们走了过来,离的近了,才看清此人模样,一身儒生长衫,五官清秀,皮肤微白,一副斯文模样。
  “二位可是贺兄、马兄?”儒生上前微笑拱手:“小弟住在两位院落的附近,不如结伴回去如何?”
  贺信和马元不奇怪对方认得自己,钱公公传旨一事闹的附近皆知。
  又见儒生只一人,有几分读书人的气质,心里就欢喜,贺信微笑说着:“不知这位如何称呼?”
  “免贵姓李。”儒生说着。
  “既李先生的住处离我二人院落不远,结伴回去自是甚佳。”贺信说着。
  “李先生,请。”马元说着。
  三人随后结伴而行,这一路上,贺信和马元说的话不多,这个李生却看起来很健谈,带动的气氛很是不错。
  第二百七十五章 弥风波(下)
  说来说去,谈到白日时的传旨之事,李生略带着些羡慕的说:“两位实是令人羡慕,小弟长这么大,莫说是接旨,连着圣旨模样不曾见过,实是遗憾啊。”
  “我们也没有见到圣旨,只是口谕,而且又何必如此,我辈读书人,只要考取功名,日后自是有着许多机会。”马元淡淡笑的说着。
  李生却只是摇摇头,叹:“哪有这容易之事,白首为功名啊!”
  又过了一会,又问:“两位前去王宫,可是真的见到王上了?”
  听到李生询问,贺信和马元不曾想到别处去,这本就不是机密之事,召见之事更是当众宣读,两人都是点了点头。
  “我们拜见过王上,王上风姿,实是比传闻更佳。”贺信说着。
  马元有几分酒意,就笑着:“我得浮一大白嘿,的确是不凡,古书说,君王是造命之主,本不应以相取人,但今天拜见,果是龙虎之姿,上应天象,内凝山川,让我们实在佩服不己。”
  马元说的很慢,一字一句都很清楚,听到真是楚王接见,儒生的脸色顿时微变,在月光下低头静思。
  “李先生?”见李生停下脚步,站在原地发呆,走在前面的两人不禁停下来,轻声唤的说着。
  儒生这方醒过神来,说着:“哎,真是羡慕两位能拜见。”
  顿了一顿,又说着:“我突然记起,回去时匆忙,有样东西落在前面酒楼了,这过去寻找,二位先回吧!”
  说着,朝贺马二人一拱手,顺着原路向回走去,走的速度快了许多。
  “落了东西?”马元看着对方的背影,眼眸里有光微闪。
  贺信伸手,拍拍马元肩膀,说:“看起来这位真有急事,我们还是先走吧!”
  “也好!”马元点点头,心里却想着之前他们闲谈时是否说过不妥的话,细想了一番,他和贺信看似随性实则小心,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一句未曾说过,这放下心来,和贺信一同继续走路。
  走在前面的伙计在前面带路。
  再说李生,快走出了一段路程后,渐渐步伐缓慢下来,他的脸上露出了复杂的神情。
  停下脚步,回头张望了一眼,自己刚刚走过的小路,已是看不到贺信和马元了,从这二人,他得到了一个消息,不,更确切的说,是他确认了某个消息。
  步出客栈,不知何时,一辆马车停在了他的面前。
  赶车的是一个胡须杂乱的汉子,见他过来,并未说话,儒生也不说话,直接上了马车。
  一进马车,李生本来还带着笑意的一张脸,此时沉了下来。
  “哼,我就知道传言不靠谱!”有些恼火自己被得到的消息迷惑,他一拍车厢,低声喝的说着。
  “传言不靠谱?”前面赶车的人,低声应了一句。
  儒生身体前倾,吩咐:“先赶路,一会再与你细说。”
  “也罢!”赶车之人应了声,一扬手中的马鞭,“啪”的一声,马车向前冲去。
  李生在车厢内早有准备,不过还是身影一摇,但他的表情,更是阴沉,不过前面赶车这人,与自己平级,只得忍了。
  马车离开蔡家客栈,向着东南方向行去。
  马车离开好一会,两个人从客栈对面的茶楼里站起身来,对视一眼,将茶钱放在桌上,走了出去。
  王宫。书房
  王弘毅坐在书案后面,看着一份折子,钱公公这时走进来,轻声禀着:“王上,十三司千户陈河年在外求见。”
  “让他进来。”王弘毅将手中的书卷放下,淡淡的说着。
  “诺!”钱公公忙躬身,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出了门,走过走廊,看见陈河年正静候着。
  钱公公说:“请,王上召见!”
  陈河年在钱公公的带领下,穿过走廊,步入了书房,进了书房,陈河年立刻翻身拜倒,向着王弘毅行礼。
  “免礼,平身。”王弘毅问:“可有消息了?”
  陈河年忙将自己部下跟踪得到的消息,一五一十禀报了。
  王弘毅听完,冷笑一声,深邃的瞳仁闪着光,说:“果如孤所料,这下子,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这次召见外人,一举二得,一是见见日后的讲师,二就是把暗流平息。
  不过,这是小事,王弘毅皱眉问着:“这次梵门参与的寺庙,都已经查出来了?”
  这话说的很慢,一字一句都带着一丝丝杀气,使陈河年不由闭住了呼吸,不敢动弹。
  王弘毅起身度步,徐徐说着,语气愈加阴寒:“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孤既称王建制,就不容有人敢反抗。”
  “梵门敢以施法暗害于孤,就必须明正典刑,孤让你一是排查,避免太多滥杀,二就是提前布置,以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你明白孤的意思不?”
  陈河年又“啪”的跪下,头重重的磕在金砖上:“臣明白,臣这就秘密传令下去,同时在各省监督各寺庙,布下天罗地网,只要王上一声号令,立刻就可以同时行动,将这些反贼连根拔起!”
  “直接参与大逆的三大派系有多少人?”
  “王上,这次大逆以三大圣僧为首,分别是梵元宗、大觉宗、济法宗,都源源流长,直系僧众都超过千人,寺庙上百。”
  “宣旨,这三派定为邪派,这些直系僧众,给孤不论老幼全数诛杀,寺庙焚烧,庙产充公,有牵连的分支宗派,实行三抽一,抽到者满庙满门诛杀,孤给你杀人指标,一万人,在孤登基后一月内杀尽。”
  “这不是私下行动,这是明正典刑,以肃视听,是公然诛杀,死后要公告天下!”
  陈河年掌握十三司要职,性格渐渐阴沉狠毒,但听着这道旨意,还是全身一激凛,心中一寒。
  三大圣僧之所以是三大圣僧,本身传承和修为当然很重要,但背后的宗门也是重要因素,这三派都有五百年以上历史,还有大批名享民间的高僧在内,现在却连一次辨别都懒得做,下令全部斩尽杀绝,王上的杀伐之气和威严,是越来越重了,陈河年当下连忙大声应着:“是臣查明后,立即奏请明旨!”
  “汝要多少时间布置完成?”
  “给臣半个月时间,就可布下天罗地网。”
  王弘毅听了,慢慢的喝着茶,一时没有说话,而陈河年都不敢抬起头来。
  这时,王弘毅观察着鼎气,只见发出这道残酷的旨意后,鼎器似乎动了一下,又似乎什么也没有动。
  只见虚空中,源源不断的白红气运,不断流向鼎,这鼎微微震动,轰鸣着,接受半个天下的庞大气运。
  气运洪流流入到鼎中,却被丝丝转化,却并非完全化为丝丝紫气,而是化成了白、红、黄、青、紫五色气运层,而汇集着五色,又渐渐化成一丝丝白气。
  这白气至高至刚,就算一小股,都有着威加四海,包容天地的气息。
  刚才号令诛杀万人,也不过使它微微一动,却没有变化,照样慢慢增长着,不断扩大着比例。
  五色华盖,却反而开始融合,变成白色华盖,层层垂下无数白色丝线,这些丝线拥有统治下数千万和大半天下所汇聚而成的力量,还有着天命加持。
  王弘毅心中暗叹,这就是宏伟的根基,诛杀万僧也没有损失。
  不过现在还没有正式完成,必须称帝后,王鼎才正式变成帝鼎,镇压帝国气运。
  想着,见陈河年还伏着,就说着:“下去吧,孤就给你半个月时间,还有,你通报一下秘文阁,由秘文阁发文配合出兵,还有,召大学士进见。”
  陈河年松了一口气,说着:“是!”
  倒退了出去。
  这时,书房里就静悄悄,内侍都不敢说话,片刻听见一阵脚步声,张攸之就进来叩拜:“吾王千岁!”
  王弘毅说:“免礼,赐座!”
  张攸之谢了,并没有立刻坐,说着:“王上,登基典礼已经排练成熟,有着这些日子缓冲,各省布政使和总兵都已经到了,还请王上定下登基日子。”
  “有什么吉日?”
  “本月十五是吉日。”
  “就取这天吧,定国为成,孤的年号,就叫宏武!”王弘毅顿了一顿,又问着:“货币都出了吧?”
  “是,去年水车冲压机已由少府研制完成,这些已经积了上百台,已经多次实验过,铸造铜钱和银元,人工只有以前十分之一,省去烧融铅铜,不但节省损耗,时间只需要以前的二十分之一。”
  “前些日子工部上的新铸铜钱和银圆,字迹清晰明亮,现在是不是立刻大举动工,伏惟圣裁。”
  中国玩了二千年的水力,就是没有捅破窗户纸,就是没有想到把机械和水力连接起来,实际上水力冲压机非常简单,就是把提水的水车改造一下,提水变成提升铁块,水力使铁块重槌上去又落下,可造铁甲,可冲压出钱。
  “现在加工,能有多少?”
  “王上,工部以火药炸矿,本朝开采矿山,会节省一半以上的人力和耗费,现在库中有铜三千万斤,银六百五十万两,只要王上一声令下,日夜加工,登基后就可发下一千万钱,一百万银圆,以后还可不断加工。”
  这是民生政务,张攸之说的有条不紊,王弘毅还是相当满意,浮现出一丝喜悦,摆手说着:“办的不错,你下去继续办事!”
  于是张攸之跪辞而出,一阵脚步声后,书房中恢复了宁静。
  第二百七十六章 登基(上)
  金陵王宫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楼阁壮丽,御花园有植十万株,有天地坛和宗庙。
  一月九日,派内阁大臣祭燕太祖,十日再次正式祭祀宗庙。
  垂正十九年一月十五日,宏武元年一月十五日。
  天色微明,东方天际紫气初现,黯淡的月亮,隐现高空之上,天公作美,这是一个大晴天。
  宫门,一路站着侍卫和太监,还有女官,都在等待着。
  殿前香炉中,袅袅升空的香气,弥漫在院中。
  “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