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中国近代史-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来说去,额什木的汗就下来了,背后的衣服都湿透了。
  终于,在曼努克扬直接称赞他“艺高人胆大,亲手为哈克那札尔报仇”的时候,额什木投降了。不仅是投降,而且是一败涂地。他不光答应出席公审大会,还答应主持会议——就像曼努克扬说的那样,“我相信你的话,可能是我误听了传闻,不是真的。但是,苏维埃会听你的解释,会相信你吗?”
  额什木服了软,曼努克扬又马上给额什木吃了颗定心丸。他从伊犁铁路讲起,表示马上还要把铁路修到阿拉木图,中国人下定决心,要夺回这片土地了;接着,他把远征军的装备,和红军的装备,加以对比分析;然后,他又讲起了在新疆的种种见闻,减免税收、分配土地、义务教育、修筑铁路云云。曼努克扬说的都很实际,也正是因为实际,所以更有说服力。
  额什木听的入神,对曼努克扬的怨气也就淡了几分。
  ……
  曼努克扬紧张工作了一天,没有梳洗,躺在毯子上就不想动了。这几天可把他忙坏了。
  公审大会顺利完成,所有参与镇压的红军士兵,手里有人命的红军战士,及大大小小参与决策的官员,全部都被镇压。这样一来,无论是主持会议,还是会议的参与者,对上述人员的最终执行者。在阿拉木图,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与中国人祸福与共的群体。苏维埃从来不会宽恕,中国人胜利,大家都没事,不然的话,谁也别想好过。
  用霍东阁的话讲,这叫“投命状”。
  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把新疆的政策,再执行一遍,还是……
  没等曼努克扬想下去,就听见有人敲门。
  随着“请进!”的声音,一人推门而入,曼努克扬仔细一看,正是霍东阁。“说曹操曹操到”,曼努克扬虽然不知道这句话,然其心情恰是如此。
  “霍大哥来啦!”
  曼努克扬连忙起身,欲给来客倒茶。
  霍东阁一笑,连声说,“不必客气,不必客气。我自己来。”
  说着,就要自己动手。
  曼努克扬哪能让他动手,双方推让了一会儿,到底是曼努克扬给霍东阁倒好茶水。
  两人坐定以后,霍东阁便主动说起来由。原来,霍东阁接到命令,明天就要离开阿拉木图,向西运输一批给养。明天一早就要离开。曼努克扬作向导,两人相处极为相得,所以,便不顾夜深,前来告辞。
  言道离别,两人都多了分伤感。但都是年轻人,霍东阁身为军人,曼努克扬也受到了半年多的军事化管理,很快就把伤感抛在脑后。
  曼努克扬想起自己之前的疑问,便抓紧时间,请教起霍东阁来。对于这位大哥,曼努克扬心中极是佩服,自己家学渊源,本人又很用心,总有几分自得。但见过霍东阁后,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真是一山还有一山高。无论学识修养,还是眼光见识,霍东阁只在其上,不在其下。
  这也很平常。霍东阁从小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后来我又聘请各行业的专家学者,作为家庭教师,霍东阁受益匪浅,军官大学毕业后,又赴美国学习,学识素养自是不一般。此后,担任过德国武官,近距离观察了欧战;担任基层指挥员,亲自参加了“贿选”战争;还短暂担任过驻俄军事观察员。非凡的经历加上坚毅的性格,良好的大局观,霍的眼光见识远在众人之上。要不然,蒋百里也不会对他青睐有加。
  与之相比,曼努克扬不论在哪方面,都有一定差距,也是理所当然。但是,这差距不大不小,恰好到处,让两人能够谈得来,霍东阁说什么,曼努克扬能听明白,还能恰当地提出问题,霍东阁自是高看他一眼。而曼努克扬的问题,霍东阁多半能够回答的明明白白,寥寥几个不能回答的问题,也能给出合理的猜想,曼努克扬对霍东阁就是钦佩了。这也算是缘分到了,两人很快就成为好朋友了。
  霍东阁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趁机整理下思路,方才开口。
  “当今世界流行的是殖民主义,俄罗斯对待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究其实质,也是殖民政策,以掠夺为主。
  中国的思路,则又有不同。这里面原因很多,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我们讨论过,现在就不多说了。”
  这里原因多为历史原因,主要是中国的传统。这里距离中国腹地很远,虽然修通铁路后,运输能力有了极大提高。但思想观念更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中国仍然不喜欢打仗。而且,儒家思想深入人心,中国人没有赶上好时候,没有养成掠夺的习惯。现实原因,与历史息息相关。中国如今是民选政府,制定政策不能不考虑民众的反应。
  这是公开的,比较明显的答案。霍东阁能够接近最高层,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其答案又有不同。当然,这答案霍东阁是不会对别人说的,特别是曼努克扬。无关信任与否,身份起决定作用。
  我对霍东阁很欣赏,也很放心的,自己的孩子不培养,培养谁。所以,霍东阁与我讨论这些事情时,我把自己的思路,对他作了一个详细的说明。“欧战的影响,是极深远的。欧战削弱了欧洲国家的实力,不然的话,中国决不会如此轻易的取得今天的地位;欧战迫使欧洲国家,把大量人力投入到战争中去,而不得不使用了仆从国的人力资源,作为补充,为战争作辅助性工作。战争结束后,这些人又被送回了原来的地方……落后地区与先进地区,最大的差距,不是财富,不是知识,而是眼光。这一批人……民族独立和解放,是未来必然的趋势……所以,中国不能够采取殖民主义,中国的政策要更温和,更隐蔽——经济控制,文化渗透,思想同化……”
  霍东阁看曼努克扬没有异议,继续说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就对各族人一视同仁,对哈萨克人也一样。按照中国的基本政策,这一地区将成为中国的一个,或者两个省份。经过一段时间(10~15年)的治理,也会实行地方自治,所有权力与其他省份相同。
  ……
  这样一来,国家在这些地区将要实施的政策,也就一目了然了。
  短暂的公社制度是有利的,人们可以集中力量,从而加快发展生产力。但沙俄采用这一手段对哈萨克人进行掠夺,考虑哈萨克人的感情,未必会继续实行公社,可能会直接按户分配土地,像新疆、蒙古和东北一样。
  税收的减免,是必然的。今年的农牧业税,肯定会被免除了。以后的税率会降低,应该与其他地区一样,5%;税目也会减少,这些都有法律规定,不会轻易有变动。
  义务教育,也一定会有,只是会慢一些儿。主要是缺乏合格的教师。
  ……”
  义务教育是普及汉语,文化同化的重要手段,政府必然会出台政策,解决这一问题。
  霍东阁说了许多,见曼努克扬满脸钦佩,心中忽然觉得有些对不住他。但是,霍东阁也不能对他直说,那是祸害曼努克扬,就决定从其他方面帮他一把。
  “曼努克扬,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曼努克扬一愣,‘有什么打算,这几天下来,他光忙着报仇,还真没有想过以后。’父亲的仇总算报过了,曼努克扬一个仇人也没有放过,所有相关人等全部处死,他还亲手参与了执行。但他很快反应过来,“正要听候大哥的指教。”
  霍东阁不由笑了,“你这个滑头。
  从发展前途来看,无非是政、商、军三途。国家还要裁军,从军就免了。”
  曼努克扬点点头,这他清楚,不顾怎么样,作为一个哈萨克人,从军的前途,受到的限制一定最多。
  “你赶上好时候了,不管是从政,还是从商,都是前途无量。还真是让人羡慕。
  ……
  你现在有人脉,有声望,又会汉语、哈萨克语等几种语言,对新疆、哈萨克等地的情况都很了解,不管做什么,都前途广阔。
  先说经商。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良好的经济基础,会为你今后,带来很大的便利。国家很快就会对哈萨克地区加大投资,进行基础建设,这里面的商机无限。提供建材,提供食品,提供用具,不管做什么,都有很大市场。你马上就可以着手这方面的准备工作……”
  曼努克扬听的是热血沸腾,但转念一想,又泄气了,没有本钱,做什么买卖。心里想着,神态上就表现出来了,霍东阁便问他有什么顾虑。因为交情不错,曼努克扬就把想法说了出来。霍东阁就笑了,“这不是问题。我手里还有两个闲钱,你先拿着用。”
  曼努克扬可就不同意了,“这可不行……”
  双方又是一番争论,决定成立一间公司,霍东阁投资两千块钱,曼努克扬投资三百块,双方各占一半股份。这样一来,双方关系又有不同,相视一笑,霍东阁继续解说。
  “经商是经商。可你也不能就这么算了,那也对不住伯父对你的培养和期望。在民选政治里,经商与政治是相辅相成的。你别光顾着挣钱,就放弃了从政。”
  曼努克扬这里没有听明白,“大哥,公职人员不是不准经商吗?”
  “从政,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按部就班,从公务员做起,一步一步往上升。这样没有什么意思,你想,离自治还远着呐,你就算再能干,也要十几年以后,才能成为高级官员,才能参与竞选。这种公职人员,不准经商。
  另一种途径,就是作议员。不限制你经商,又都是民选,很利于你发展。目前形势不定,但选举不会推迟太长时间,应该会在年内举行。从开始,你就要报名参与,积极争取,最初参与者,一定不会很多。你的形象很好,学识过人,在阿拉木图又有声望,认识熟悉你的人不少。运作得当,你就算不能当选市议员,当选个区议员,应该不成问题。
  ……
  如果顺利,十年后,成为众议员,甚至参议员,也不是不可能。
  ……”
  曼努克扬很是动心。随着西方的扩张,民主思想也广为流传。参议员是什么,他很清楚,那是能够参与制定影响国家政策法律的重要人物,而且这是一个大国的参议员。
  哈萨克位于中亚,东是中国,北是俄罗斯,向西是里海,向南是英国的势力范围。这种情况下,哈萨克的独立,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曼努克扬想都没有往这里想,霍东阁纯粹是想的太多。余下三个选择,选英国,会名副其实地成为英国的殖民地;选俄罗斯,会成为实质的殖民地;相对而言,只有中国的政策最为有利,傻瓜也会选中国的。
  曼努克扬虽然被仇恨占据了身心,但这一时间并不长,而如今大仇得报,也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他只是个经历磨难的年轻人,不再单纯,却也没有多么复杂。
  ……
  第二天一早,霍东阁把钱交给曼努克扬,双方签订了一份合同,正式成为合伙人。当天,霍东阁就押运给养离开了阿拉木图。而曼努克扬也开始寻找合适的投资对象,按照他们的商议,这应该是个采石场,或者木材厂。伊犁铁路一定会延伸到阿拉木图,再向西向安集延,向北向阿克莫拉修建。
  当然,如果有资金的话,下一步就投入到纺织业。新疆和哈萨克地区极适合棉花的种植,盛产棉花,国家下一步还会努力推广棉花种植。在原料产地,进行加工,挣钱是一定的。纺织业技术成熟,投资小见效快,基本一年就能回本。本地区没有什么工业,市场前景就极为广阔。而且国产设备的技术在国际也是一流,价格还很便宜,购置国产机器又有税收优惠政策。
  ……
  国家实施的政策与霍东阁设想的差不多,在调查征求意见后,直接按户分配了土地,并在稍后实施了《土地法》,最初是10公顷,但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曼努克扬并没有在这里投入太多的注意力,而是迅速投身到发财大计中去了。至于调查局,霍东阁已经打好了招呼,暂时可以公私两便。等曼努克扬当选议员后,调查局就会迅速与他结束所有关系。
  第79章
  霍东阁带着人押运给养,晓行夜宿,谨慎行军,一路向西而去。这一地区的苏俄红军并没有多少,基本是依靠当地人组成的伪军维持秩序。在远征军前阶段的军事行动中,死的死来,伤的伤,基本被歼灭。小股的漏网之鱼,看到霍东阁率领着兵强马壮的大部队(一个营),也不会赶上前来自讨苦吃。所以,霍东阁一路平平安安,并没有遇到什么波折。偶尔开上两枪,也是战士们为了打牙祭。
  霍东阁押运的物资,并不都是弹药等军需品,反而以粮食为主。此时此刻,阿拉木图等地的粮食价格迅速下降,稳定在一个稍高于平时的水平。由于同期国内粮食大丰收,粮价下跌,即使是从国内运输粮食,再投入市场,也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买卖。但是,粮食的运送,仍然是以政府的采购为主导。因为这里的机会多多,而政府出于迅速稳定局势的需要,有意限制了粮价,粮食交易获利有限,商人们自然不取。随着军队的前进,看到商机的商人,也尝试着运输了一批的日用百货前来。果然不出所料,获利极为丰厚。回去的时候,也别空手,带着当地的土特产,转手又是份收益。随之而来的商人也就越来越多。
  在安集延 、纳曼干等地尚好,霍东阁不觉有异。一越过塔什干,气氛忽然就变的怪怪的。霍东阁仔细观察过后,才发现当地人看远征军的眼神有些儿古怪,带着点儿惴惴不安的神色。特别是当一些儿身穿白衣,持枪行于街上的人经过时,霍东阁觉得街上会忽然安静不少。过一会儿,才恢复城市平素喧闹的样子。霍东阁心里纳闷,却只能稍加忍耐,他的语言天赋不错,却还不能与当地人直接交流。过后,霍东阁找到留守的远征军部队,仔细一打听,才知道,问题出在远征军的政策上。
  原浩罕汗国地区施行的政策,与哈萨克地区的政策差不多。布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所在地施行的政策,与原浩罕汗国地区施行的政策则大不相同。这种不同,不是惠民政策的不同,而是对待亲苏、亲俄势力,以及苏俄红军政策的不同。
  在布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苏俄红军刚刚推翻汗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在此过程中,“工人阶级”对王室和贵族,乃至不同政见者进行了残酷的镇压。现在,国防军解放了这一地区,自然会利用这一便利条件。于是,很多名声、能力差不多的被镇压者,被吸纳进临时法庭,负责主持对红军及苏维埃的审理工作。并以其中的部分人作骨干,成立了民兵组织——身穿白衣,人称“白衣军”。当然,主持政府行政工作的,则是相对温和,刻意筛选培养的亲中者。
  远征军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用这些人对红军及苏维埃工作人员,进行清洗。在哈萨克等地,远征军不能够随意,对这些明显不利于中国统治的人,加以处置。通常,只有那些涉及人命,手里染血的家伙,远征军才能处以死刑。尽管远征军竭力想扩大打击力度,却不敢明显违反法律。很多人由于这个原因,便逃过一劫,当然,远征军也把其中的相当部分送去劳动改造了。
  现在,远征军把从逮捕、审判到执行的权力都交给了“白衣军”和临时法庭,为他们大开方便之门,其中的险恶用心,路人皆知。这是明显的借刀杀人,但被借的刀却无法拒绝。因为加入“白衣军”,或者主持临时法庭者,往往与苏俄有着种种仇恨。
  霍东阁经过的时候,“白衣军”和临时法庭的工作,正方兴未艾。每天白衣军都四处抓捕嫌疑人,并在临时法庭的快速判决下,予以执行死刑,人人手上染满了鲜血。尽管远征军严格限制了“审理工作”针对的对象,但这是无法宣传,广而告之的,也难免有解决私人恩怨、打击报复等情况发生,一时间流言诽语满天。所以,大家心怀忐忑,看白衣军都跟见了侩子手似的,看远征军也怪怪的。
  昔班尼家是布哈拉汗国曼吉特王朝末代皇帝穆罕默德·阿利姆的一个不远不近的亲戚。再远一点儿,人们可能就会忘记这些儿,再近一点儿,也能够从中受益。现在的情况是,昔班尼一家没有从王室的血缘关系中得到任何好处,却没有被苏维埃遗忘,在其的镇压之中,遭遇了灭顶之灾。
  昔班尼家在苏维埃看来,也是在两可间,属于可镇压可改造的那种,最后被镇压,其中自有一段恩怨纠葛爱恨情愁,但那与故事并没有什么关系。我们知道,昔班尼全家几乎死光,只剩下一个腿脚不便的弟弟,本人对苏俄怀有刻骨仇恨即可。
  卢尚出身商人之家,父亲常年往来于迪化与布哈拉,挣下了一份家业。卢尚为人精明强干,长大后子承父业,也常在两地穿梭。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起码卢尚在开始以为是偶然——卢尚成为中国调查局的一名特工。
  卢尚与昔班尼一同长大,感情深厚。布哈拉被攻克以后,组建临时政府时,他觉得前途广阔,本人有很适合,就推荐好友昔班尼加入到政府之中。卢尚表现出色,在调查局很受重视,工作现在正是忙的时候。帮朋友个小忙,对卢尚来说,这是件小事,转眼就丢到了脑后。忽然间,卢尚听说,由于昔班尼家的遭遇,昔班尼被选入了临时法庭工作。这一下,卢尚可急了。别人不知道,他可知道,临时法庭和“白衣军”的出现,卢尚从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的。这些人就是把刀,就是个替罪羊,早晚要抛弃的。
  昔班尼经过简单的法律常识培训,或者说洗脑后,就开始了对红军及苏维埃的审理。昔班尼勤勤恳恳,每天工作十小时,如果不是还要照顾弟弟,他就会吃住在临时法庭,全身心的投入到案件的审理中。可想而知,以昔班尼的态度,他会如何审理案件。“一个也不放过”,不要说仇人,昔班尼要把一切模棱两可的,甚至沾点儿边的,有嫌疑不能够明确的,通通处以极刑。
  卢尚见到昔班尼,就是这个时候。
  ……
  卢尚费劲口舌,也没有能劝说昔班尼回心转意,离开临时法庭。昔班尼的话很简单,却无可辩驳:
  “……之前,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与加尼克这些人同归于尽。但是,就是这样的愿望,也做不到……现在能如此,我觉得够本了!挣了!值得了!我还有什么奢求……利用不利用的,没有关系,我很清楚,但我愿意……”
  卢尚最后,也只是用帕尔哈德——昔班尼的弟弟,才让昔班尼动摇了一点点儿。昔班尼答应,在此后的审理中,对牵涉不大的人,不沾边的,从宽处理。
  ……
  二个月后,由于远征军内部,及其他各方面反馈回来的情况,内阁亲自下令,解散了临时法庭和“白衣军”,并对此间发生的暴行,加以清理。
  由于卢尚的斡旋,在联合法庭的秘密审理中——情况很严重,相关审理均未公开——昔班尼因为“查无实据,但显失公平”,被“剥夺公职,被判入狱六个月,缓期一年执行”,基本免于处罚。在组成“白衣军”和临时法庭的二千多人当中,寥寥无几,实属罕见。
  这个事件被称为“白衣恐怖”,以衬托之前的“红色恐怖”。因为持续时间较短,只有三个多月。加之,政府对舆论的引导,学术界有意无意的忽视,内地知道“白衣恐怖”的人不多。直到很多年以后,才被翻出来,拍成了电影。不过那时候,当事人都已经垂垂老矣,很多人都已经去世了。
  “白衣恐怖”只持续了很短时间,但效率确实很高。由于保密,相关的准确数字,一直是个谜。国外的研究对此的估计,从几万,十几万,到几十万的都有。几十万是苏联学者的估计了,当不得真的。那一地区,一共不足千万人口,如果死了这么多,早就暴动了。我得到的准确数字是二万七千多——远征军为了避免牵涉进去,控制不是很严格,约有三千~五千的误差。在短短的三个多月,死了这么多人,实在是很让人震惊。不过,两场“恐怖”基本消灭了所有的抵抗者。之后多少年,这些地区的局势都很稳定。
  此后,中国远征军的政策就宽大了许多。宣布了赦免令,只追究首恶,胁从不问等等原则。只是到了这时候,首恶已经寥寥无几了。
  老实说,“白衣恐怖”的打击面并不是很大。“白衣军”虽然疯狂,却始终处于远征军的掌握之中,没有失去控制。一有失控的倾向,立刻就被终止了。“审理工作”清理到的人员,绝大部分都是苏俄红军,苏维埃工作人员和亲苏派。可以公开处理的苏俄红军,就被公开审判。这些人多半对某些民愤很大的案件,或者流血冲突,负有责任。公开审理,可以收买人心,平抑民怨。其余苏俄红军的死活,当地人不知道,也不在意。其他人等的处理,原则上与处理红军相同,只是更慎重从事。也就是说,被秘密“审判”的更多。这些“其他人等”,扩大十倍,也只是当地人口的百分之一二而已。但由于时间短暂,又多集中在城市,影响很大。时间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