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春-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过寿王殿下,殿下千岁万安”

  这个当儿,李曦嘴里若有若无的跟着大家嘟囔着,却是忍不住瞧瞧抬起头来看过去。

  正在李适之的陪伴下走进门来的是一个面如冠玉的美少年,他并没有穿了正式的朝堂服饰,只是穿了家常燕服,年纪轻轻,倒也自有一股皇子的雍容气度。

  看到他的第一眼,还没来得及细辩相貌,只是粗粗的这么一个感觉,李曦恍惚觉得,他整个人的相貌轮廓,乃至于身上那股子富贵却散淡的气质,都跟兰儿有着五六分的相像。

  仔细一想,或许这位皇子更像他的母亲武惠妃?

  扭头再看看走在他身后女扮男装的那位,兄妹两个,却是不怎么像的,顶多也就是从嘴巴到下巴这一块儿有些相像,至于其他的……那位寿王李瑁准额隆鼻,气相颇大,而那位姓李的女公子的五官,则要显得秀气了许多,细眉,琼鼻,眼睛略狭长,微微眯起眼睛在人群中找人的时候,有一股莫名的傲娇气,却又有些狐媚。

  怕眼神儿跟她撞上,李曦就赶紧低下头。

  刚才杨洄走后,苏晋貌似无心的跟李曦说起寿王的家事来,据说这位寿王殿下现有第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其中最小的那个妹妹封号是太华公主,今年才只有五岁。

  他这么一说,都不用他直接提起,李曦已经知道,自己今日得罪了的那位李姓女公子,怕就是武惠妃最最宠爱的宝贝女儿咸宜公主了。

  这个……虽然不至于害怕,却到底还是有些头大的。

  不过呢,既然事情已经做下了,便也只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管你公主是个球

  他低头思量的时候,咸宜公主李福儿的目光掠过众多大臣,几乎是不怎么费力的,就已经在众多老头子之中找到了明显跟周围人不怎么搭调的李曦,当下立刻便锁定了他,忍不住就是拉拉寿王李清的衣袖,冲着李曦一指,怒目而视。

  这时候李清虽然顺着她的手指看了一眼,却还是先摆摆手,道:“诸位不必拘礼,请免了。”待众人都直起身子来,他才笑道:“今日乃是李大人的家宴,本王原不该过来扰了大家的,只是家妹性好诗玩,听说今日李大人府上雅士云集,说是必有诗会,因此便跟本王讨了主意要过来凑热闹,以便第一时间领教诸公大作,这不,本王也就陪着她过来了。”

  话说,当李清这番话一说出口,李曦就已经是不由得心里暗赞了。心想人家到底是皇家教育出来的人物,这番话不但把身为主人的李适之给捧了起来,就连此时来做客的众人,也是一个个的都让他给带了顶高帽上去。

  扭头看看,果然,他这话说完,大家脸上都是笑眯眯的。

  虽然大家都是官场上的老手了,这笑容多有信不得的,尤其是这种场面性的场合,这些人的脸上几乎都是时时挂着笑容的,就更当不得真。不过显然寿王李清这番话说的还是很得体的,以他一个十七岁年龄的大孩子,当了那么多人却能侃侃而谈,而且还言之有物,将所有人都捧了一遍,这就已经够不容易了。

  当然,心里把对方评价为一个“十七岁的大孩子”的时候,李曦已经是忘了,其实他自己今年也才不过十八岁呢。

  这时候,李清又拉过身旁的咸宜公主李福儿,道:“快快见过诸位大人。”

  李福儿这时候最后瞪了李曦一眼,然后便甜甜地笑了笑,说不出的乖巧可爱,然后,他还故意的学着男儿一般,冲众人行了一个揖礼。

  众人爱她洒脱可爱的同时,也是纷纷口称不敢地还礼不迭。

  这时候,等到大家都见礼毕,李适之当即便呵呵地笑着坚持要请寿王上座,不管怎么说,自己办家宴,人家以为王爷能肯过来,就已经是天大的面子了,他自然是不敢不恭敬。

  而李清则是固辞,论辈分,李适之乃是承乾太子的嫡孙,与玄宗皇帝是堂兄弟关系,虽然现在已经不可能有爵位在身了,但他大唐宗室的身份却还是被认可的,所以寿王李清虽然贵为王爵,在这家宴上却仍是李适之的侄子而已,所以李清虽然口称李大人,并不会像他平常见到见到玄宗陛下的弟弟隋王李隆悌那样口称叔父,但还是坚持不肯占了主席。

  到最后,李适之看实在让不下,便干脆命人撤了主席,在主席的位置上了设了一对主席,自己居左,请寿王李清坐到客席的西席,李清这才欣然应允。

  到这个时候,本来客人就已经到的差不多了,更何况李清这位身份最为尊贵的人都已经到了,自然不可能再等下去,于是李适之吩咐一声摆席,顿时便有一群穿着浅青色罗裙的侍女们流云一般的飘上来,水陆八珍,齐齐的端了上来。

  李适之提议三饮,一敬天地,二敬列祖列宗,三敬当今陛下,祝陛下福寿万年长。

  然后,等到三饮已毕,这才又领着头站起来敬寿王李清,李清虽不擅酒,却还是满饮了,酒席刚刚开始,到这里,第一个阶段就算是小圆满。

  大唐的规矩,既然是酒宴,自然不可无歌舞。

  于是众人随着李适之敬过李清之后,便有六位舞姬飘然而来,一众乐工就在席下坐好了,丝弦款动之间,顿时飞袖满眼,舞姬们婀娜起舞,在场众人皆是看得沉醉不已,一时间甚至就连堂外坐席的人,也都纷纷起身挤到门口来观看,而李清和李适之见了,也是习以为常,丝毫不以为忤。

  这个时候,就连李曦都悠然沉醉在几位舞姬婀娜的舞姿之中,心里想着,自己在蜀州时也实在是太忙了,竟是没有想起这个茬口来。

  就算是家里不蓄养什么歌舞姬,但武兰就是舞姬出身啊,而且花奴也是个亚善音律能歌善舞的,当时居然没有让她们跳舞给自己看,真真是一大损失。

  如果再着人打造一根钢管……就两个人那婀娜的身段,纤细的腰肢,真是想想都让人忍不住要心向往之的恶趣味啊。

  这个时候,众人皆沉醉,独独咸宜公主撅着嘴儿紧紧地盯着坐在苏晋下方的李曦,见他一脸沉醉的样子,甚至好像是连眉毛都跟着抖起来了,脸上还带着一抹若有若无的古怪笑意,就忍不住冷哼一声,“待会儿非得让你好看”

  第三卷 风风火火闯长安 第三十二章惊才绝艳(上)

  第三十二章惊才绝艳(上)

  歌舞之后,又是喝酒。

  歌舞不错,酒也是极品剑南烧春,当得现如今大唐极品名酒之列,但是说实话,李曦对于这种无数人聚在一起的所谓欢宴,实在是不感兴趣。

  相比之下,他更喜 欢'炫。书。网'三二知心好友聚在一起浅斟慢酌,彼此也可以聊些有趣的事情,又或干脆就是跟兰儿花奴她们坐在一处,大家说说笑笑,喝酒之余听着女人们相互聊些家常,看着她们浅浅的酒后腮红,如此,方才得酒中之趣。

  像眼下这样一大群人,彼此脸上都挂着虚伪应付的笑容,说些八竿子打不着的话,有些时候明明有些话题你不感兴趣,可是人家说的兴高采烈,你还不好拂了人家的殷切,即便不好笑,却也得装作一副很是开怀的模样,陪人家哈哈大笑。

  似这等交际,实在也是无趣得很。

  歌舞毕,又是一轮的敬酒献酒,李曦也都跟着众人做了,然后等到大家谈笑时,他便干脆低了头自己吃喝,只是偶尔扭头跟苏晋言笑几句,其他人即便搭讪,他也只是客气的应付几句,便又继续低下头去。

  这大唐时候的宴会,尤其是家宴,往往很是散漫。

  起初当然要找些由头,比如敬一些尊者啊,敬天地啊之类的,可是等到这些礼节性的阶段过去之后,下面丝弦款动,三二女子鼓瑟而歌,一行舞姬罗袖飘飘之极,却就陡然的开始热闹起来了——

  认识的,不认识的,彼此相互敬酒,三五成聚,时而哄堂大笑,旁边的另一帮人也不会觉得打扰,甚至眼见哪里谈笑的欢,大家还会凑过去……

  在李曦看来,倒是跟后世里的酒会差不多,大家手里拿着酒杯在大堂内自由穿梭,缺酒了随处可取,高兴了纵声高歌,甚或来了兴致,还有不少平日里端正之极的高官们当即就手舞之足蹈之,却是丝毫都不怕丢了所谓颜面的。

  人言大唐风流盛世,其璀璨处,大概便是这等富贵奢靡之地的放浪形骸了。

  只不过这些东西,李曦却是不太感兴趣。

  今日是李府家宴,为的是庆祝李适之高升,同时也算是周知诸位亲朋故交,李适之又重新搬回长安来住了,跟大家见个面,如是而已。既然来了,自然要过去找李适之说几句话的,所以眼看酒宴上大家已经喝得开始有些放浪形骸起来,李曦便跟苏晋商量了一下,两个人同时起身拿着酒杯到了主席的右侧,李适之处。

  恰好贺知章等几个人正在那里跟李适之说话呢,李曦和苏晋过去了,先是敬了李适之一杯,祝贺他高升,然后李曦又恭敬地敬了贺知章一杯,贺知章也笑眯眯地与他共饮了。

  等到这些都完了,李曦又陪他们说笑了几句,这就想开口告辞。

  倒不是他矫情,虽然他也知道,这种场合下往日里这些身处要津的大人物们相聚一堂放浪形骸,正是大唐人身处盛世精神极度饱满的反应之一,奈何他实在是不喜 欢'炫。书。网'这种闹腾。

  只不过还没等他开口,贺知章已经先说话了。

  老头子眯着眼睛,笑眯眯地看着李曦,目光里有着一丝考校的意味,道:“素闻子日善诗,今日良辰美景,又适逢佳会,可有佳作否?”

  李曦笑笑,他可不在乎这种考校,虽然他也知道,要跟贺知章打好交道,就得先拿出点让人信服的东西来,比如来几首好诗之类的。

  但是一来呢,李曦眼下正处在刻苦攻读的阶段,而且他也知道,自己眼下正在被玄宗皇帝考察着呢,所以这贺知章的考察,自然要往后排了。

  二来呢,虽然跟名士们相处有不少好处可沾,事实上此前剑南烧春店的事儿,就正是人家出面给架了场子帮了忙,但是李曦却并不想真个的让自己变成什么名士。

  要知道,所谓名士,大多都是官居清闲,而且据周邛说来,在玄宗皇帝眼中,似乎也是觉得这些名士们诗酒饮宴时固然欢腾,其实却往往难以托付大任,而李曦眼下虽然一心读书,却是心在仕途的,自然不愿意不知不觉的就让玄宗皇帝把自己给归入到“名士”这一块里去。

  再说了,自己跟李适之已经是兄弟相称,有了他这位大名士做靠山,社会贤达这一块儿,想必自己就算是不费什么心思,他们至少也是不会为难自己了。

  因此当下里他便笑了笑,摆手道:“四明先生过奖了,曦不过偶得几首小诗而已,几位大家当面,哪里敢称什么善诗,玩笑了,玩笑了。”

  贺知章闻言微笑颌首,却是也不多说什么,当下便转过头去邀饮,道:“适之,且来,满饮此觞”

  李适之看了李曦一眼,然后也笑呵呵地举杯,道:“好,满饮”

  众人轰然举杯。

  从贺知章的神色和表情里,李曦看到了一抹失望,从李适之看过来的那一眼中,李曦看到了狐疑,而其他人,除了苏晋等几个上次就见过面的都是面无表情之外,其他人则大多都是微微有些不屑的意思了。

  当此之时,李曦也只能心里苦笑。

  大唐就是这么一个奇 怪;书;网的时代,你能做出一首好诗了,人家能把你捧到天上去,可是你要是做不出诗来,尤其是在这种名士云集的场合,有人问你可有诗否,你就没有也得憋一首出来,你要说没有,那人家立马就瞧不上你了……

  可是对于这种拿别人的诗来显摆的事情,李曦已经多少有些腻歪了。

  再说了,他自己知道自家事,他又不是文史大能,肚子货色本来就少,也就是初中和高中课本上那些名篇而已,还有很多或者是已经过期了,或者人家就活在当下呢,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写出来并且流传出来了,再不然就是诗歌与现场情境不合,等等,总之是不能直接拿过来用的,所以,要是一路显摆下去,人家问你可有诗否,你就搜肠刮肚的给人家来一首……

  总有把肚里存货用完的时候吧?到时候,又该怎么办?

  所以,倒还不如干脆就低调一些,反正眼下自己又不是靠作诗混名士才能吃饭的时候了。

  等到众人饮毕,一旁侍立的侍女们拿了酒斛过来添酒的时候,李曦便对李适之道:“今日得逢盛会,实在是荣幸之极,只是在下的身体有些不舒服,怕是喝不多酒,适之兄,我再敬你一杯,这边告辞了,还请勿怪”

  听李曦说身体不舒服,李适之非但没有不高兴,反而脸上还有些释然的意思。心想,怪不得刚才他硬邦邦的拂了贺知章的邀请不肯作诗,这作诗嘛,自然是要讲究兴致的,身体都不舒服,哪里来的作诗的兴致?

  因此当下他呵呵一笑,“也罢,虽然我等都想见识一下子日的诗才,可是你既然身体不舒服,倒也不必勉强留在这里陪着我们,来,你我喝完这一杯,你自去便是。”

  他这话里话外,却是隐隐约约有着替李曦解释几句的意思了,李曦闻言当然承情,不过却也不多说什么,只是冲他笑笑,然后就在众人的旁观下,两人举杯对饮。

  一觞毕,李曦笑着冲大家拱拱手,把酒杯交到旁边的侍女手里,这就要转身离去。

  但是就在这时候,却突然有人道:“听说有人要走?是谁要走啊?”

  李曦闻言微愕,转过身去一看,却是寿王李清正自拜托了那边一帮王府官的敬酒,转身冲这边来了,在他身侧,那咸宜公主正冷笑着盯着李曦。

  小女孩家眼神灵动好看,此时对李曦满腔恨意,那心思又是表露无遗,所以只需要与她对视一眼,李曦甚至都能读出她想说的话来——想走,没那么容易

  这时,李适之赶紧出面给李曦介绍,道:“寿王殿下,此乃吾之拜弟,剑南道蜀州人氏,现在国子学内读书,姓李名曦,字子日。”说完了又对李曦道:“子日啊,快快见过寿王殿下。”

  这个时候不管愿意不愿意,李曦也只能是拱手作揖,口称“见到寿王殿下”。

  见寿王李清笑着点头命李曦不必多礼,李适之才替他解释道:“我这拜弟今日身体微有小恙,饮不多酒,便觉得不舒服了,是以便要告辞而去。”

  寿王闻言点头微笑,正想说话,他旁边的咸宜公主却是抢着开口了,“想走,没那么容易”

  众人闻言愕然,不解地看着一脸尴尬的李曦和满面恼怒的咸宜公主,不知道为何咸宜公主竟是突然说出这样的话来。

  这时候还不等李曦开口说话,王寿李清已经回身看着自己的妹妹,嗔怪道:“胡闹,今日是李大人的家宴,谁许你在这里大呼小叫?岂不叫诸公笑话”

  看他言辞恳切,态度严肃,李曦心想,倒是不亏了老师周邛给了他一个为人端谨得体的评价。

  这时候,训斥完了自己的妹妹,李清又转过身来冲李适之和李曦拱手,道:“孤这妹妹,在家里胡闹惯了,却是叫诸公见笑了”

  写到五千字了,但是这一章没写完,大概一点之前会发剩下半章。

  第三卷 风风火火闯长安 第三十二章惊才绝艳(下)

  第三十二章惊才绝艳(下)

  人家一个是公主一个是寿王,即便是在场不少人对于咸宜公主这么公然的大呼小叫心中不屑,当了人家的面,却还是都呵呵地笑着摆手连道“不妨”,李适之甚至还笑着赞了一句,“公主殿下青春喜人,正是跳脱的年纪,不拘束了反而显出天真来,恰到好处,恰到好处啊”

  他这么一说,众人纷纷附和。

  李清呵呵一笑,对众人的马屁根本就不往心里去,咸宜公主李福儿这会子满脑子都是要找李曦报仇,对于平日里这些很喜 欢'炫。书。网'听的话也是不怎么在意了。

  等到他们客套完,她直接就开口道:“李曦,人家都说你是个大才子,有本事做首好诗出来啊,省得人家都说你以前写的那些诗都是偷来的抄来的”

  这就算是直接进攻了吗?

  李曦心中苦笑,脸上却是不动声色,摆手道:“多谢公主殿下抬爱,所谓才子之说,不过朋友们抬爱,其实于诗歌一道,在下并不擅长。当然了,至于在下此前那些诗作到底是自己做的,还是所谓偷来的抄来的,殿下差人往蜀州一行打探一下,自然知晓。”

  说到这里,他笑着看看想要张嘴的李福儿,不等她说话,便又继续道:“刚才在院中,在下不知道公主的身份尊贵,所以说话未免有些冲撞了,只是,李曦做事向来求个问心无愧,刚才院中说的那番话,看似是在下没有给公主殿下留面子,其实在下以为,却也算得上是肺腑之言了,还望殿下慎思之。”

  说到这里,他拱了拱手,不理会现场众人的惊讶,道:“如适之兄方才所言,在下今日确实是有些不太舒服,这就告辞了,祝诸位尽兴。”

  说完了,他又一次转身要走。

  这时候,咸宜公主李福儿已经被他刚才那番话给说得再次怒火沸腾,当即就冷哼一声,道:“少摆什么道德面孔,就凭你,还敢来教训本公主”

  又冷笑着道:“喂,你说你不舒服,不会是托词吧?哼,真也无趣,做不得诗就说不会嘛,非得死要面子现在真是不得不信呀,你此前的那些诗作,哼哼……”

  他这话一说,李曦倒是有些进退两难了。

  直接走掉吧,回头不定人家怎么议论自己呢,当着贺知章他们,都是有涵养的人,自己推说一句身体不好,不作诗直接告辞了也就完了,人家即便失望,也不会存心刁难。但是眼下这咸宜公主已经说出了这么一番话来,若是自己没什么表示就直接走掉,说不得刚才她说得那些“偷来的、抄来的”的之类的说法,很快就会让自己的名声一落千丈了。

  虽然李曦不想当什么名士,但是他也知道,有个好名声绝对不会是坏事而如果是名声很臭,即便你真的有大才,即便玄宗皇帝想要重用你,怕是都得思量再三因为即便是皇帝,也不是无所不能的,他不可能在所有大臣一致反对的情况下任用一个人的。

  这时候,看出了李曦的为难,李适之再次站出来呵呵一笑,道:“既然公主殿下那么喜 欢'炫。书。网'诗,不如这样,在下刚才酒兴难遏,几觞美酒下腹,倒是有了些诗兴,姑且为诗一首,请两位殿下指点一番如何?”

  这时站在他身后的苏晋等人都明白他回护李曦的意思,不过这些人跟他关系素来不错,当下便也纷纷地开口符合,道:“适之兄既有诗,定是佳作,我等洗耳恭听。”

  就连寿王也觉得自己的妹妹闹得有些过火,自他进来之后,也观察过那李曦几次,见他很是安分,不过低头饮酒罢了,想来便觉福儿当时在王府对自己说的话里不无夸张之词,虽然肯定还是要帮她出一口气的,但是人家眼下既然都已经高挂免战牌了,若是再这么蛮不讲理的死缠烂打下去,却是不免要失了皇家风度了。

  因此当下他听了李适之的话,便也是笑着符合,道:“指点却是不敢当的,我们兄妹都是后学末进,若说习学一二,倒还使得。李大人,有好诗,且吟来。”

  李适之闻言笑着点头,看看李曦,再看看众人,低头沉吟了片刻,便笑道:“有了。”

  然后便听他曼声吟道:

  “香熏罗幕暖成烟,日照中庭酒满筵。

  整顿舞衣呈玉腕,动摇歌扇露金钿。

  青蛾侧座调双管,彩凤斜飞入五弦。

  虽是文举门下客,争将肉眼看云天。”

  文举,是东汉末年名士孔融的字,他当时曾有诗说自己的志愿就是,樽中酒常满,坐中客不空,而且当时赴他宴席的,也多是当时名士。李适之便拿他来 自'炫*书*网'比,一来口气极大,二来他的身份放在那里,这么来比,倒也并无不当之处,这三来么,他这首诗用词典雅,意境也正是切合当下这场景,而且其中颇有佳句,将宴会现场描绘的极妙,倒是堪称好诗了。

  当然,最难得的是,正是咸宜公主和李曦这双方言语相斗的片刻间,他已经做的如此好诗一首,光是这份急才,就已经是着实的令人不得不刮目以待。

  因此,他这首诗作罢,众人便是一连声的轰然叫好,一直呆在一旁不曾开口的贺知章都忍不住摇头晃脑地赞道:“好诗,好诗,几年不见,适之之才,已非吾等所能望矣”

  说着,他的眼睛还忍不住冲李曦瞥过来一眼,脸上似笑非笑。

  李适之客气一番,也是满面红光。

  一来他也觉得自己这首诗做的很不错,因此很是自得,二来么,他觉得自己这首诗一拿出来,或许就可以解去刚才双方之间的那抹不快了。

  同时他还冲李曦使了个眼色,那意思是,你看,我都替你拦下来了,你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