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你是做梦大师-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恩?长什么样子?」做梦者应当不会死脑筋说:「就是那个约翰韦恩嘛,谁

都认识他。」请做梦者把你当成来自别的国度,从来不知道有约翰韦恩这一号人物,那么,你就能发现,做梦者对约翰韦恩会有特殊的联想。一般而言,做梦者对于某一人物、某一事件所提出的常识性名称,其实是非常个人化的网络,是结合他整个个人态度、历史、信念、联想而形成的。如果你把自己当成是谦虚的外地人,不耻下问,那么你将发现,他的巴黎不是你的巴黎,而他所谓的河马也可能让你大吃一惊。因此,迅速记下做梦者对梦境影像的定义与描述,将有很大帮助。等一下你就能采用做梦者的语言──而不是你的语言──反馈他的描述,衔接他清醒人生的状况。面谈者只能采取一个立场,那就是完全接收做梦者对梦境影像的说法,避免插入所谓「有用」的字句、诠释、描述,这需要非常大的自制力与谦虚态度。如果面谈者不急着用某些说法或结论封住做梦者的嘴巴,那么才有可能寻出最正确最有效的线索,解读梦的意义。

在我发展出梦境面谈的六年后,某一次我到精神医学学会演说。讲完后一名容格学派的精神科医师来找我,他说,他认为容格在处理某些梦境影像时,曾提出类似的方法,但记载于那些文献资料里,他己记不得了。他还说,在他接受训练或执业时,从没有学过,也没有用过这种方法。我嘱咐他如果找到文献资料,务必要给我一份,可是一直没有下文。我也请教世界各地的容格研究学会,可是没有人记得容格曾有类似的文献资料留下。最后.我终于发现了一段文字,就在容格着的《现代人的灵魂追寻》(Morden Man in Search of a Soul)书中:

为了了解梦的意义,我必须尽可能贴近梦境影像。当某人梦见一张「牌桌」(deal table),如果做梦者只是联想到他的写字桌,而这张写字桌并没有促成任何交易(deal),这样并不足以贴近梦境影像。假设做梦者毫无心事,这件物品只有客观的意义,要把这个梦境影像说成是在

直接显示某个黑暗的部份,这是很可议的。我们当然期望他对「牌桌」的联想越多越好,但事实上所有的联想,意义上都不及牌桌本身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要不断回到那个梦境影像,通常我会对我的患者说:「请假定我对『牌桌』这个名词的意义一无所知。描述这件物品,详细告诉我这个东西的历史,不要让我错失任何了解它的详情。透过这种方式,我们几乎可以确立这个梦境影像的完整内容。当我们对梦中的所有影像,用这种方式确立内容后,我们就已准备就绪,可以放手诠释了。」

在我运用容格分析法时.从来不曾用上述的方式处理我与我们学员的梦境影像,而且,在纽约、苏黎士、旧金山的容格研究学会演讲会场上,我也从来没听过这样的文献引用。发现这段文字让我警喜不已,至少在某些联想出现障碍的个案中,容格早已主张用自制的、非指导性的方法定义与描述梦境影像。然而,容格极少使用这种方法,尽管他曾表示诠释者必须采用「一无所知」的态度释梦,但他还是喜欢用自己解说的方式释梦。

诠释者站在来自别一国度的立场,请制作人定义,描述梦境影像,其所发问的一系列问题,并不需要专业训练,甚至新手都能解开许多梦境影像的意义。很明显,只要学会提出一连串相关联的问题,多多累积经验,就足以帮助做梦者发现梦的意义。

且让我们用提纲挈领或提示卡的方式,列出最基本的问题,这些问题诠释者几乎可用在任何做梦者身上。你可以影印这些提示卡上面的问题,方便于释梦时运用,而且你也可以传授朋友,让他访问你。当然,你也能施用于自己。

梦境面谈提示卡

底下是一些基本问题,你可以用这些规格化的问题问自己、朋友或受辅者,探索梦境的意义。如果做梦者同时兼任诠释者,事情将更为顺利进行。

如果你的第一个问题是请做梦者假设你来自别的国度,那么做梦者将更可能侃侃而谈,回答你的问题。因此,当你问:「成龙是谁?」做梦者不会只是简单答称:「就是那个演电影的成龙嘛,你知道的!」并因此错失机会,不对这个人做特殊的自由联想。通常,做梦者视之为一般性常识的梦中人物与事件,其实是由他个人的态度、信念、联想所交织而成的。甚至,做梦者用来形容梦境影像的语词,很可能是值得我们再重述的最佳语词,藉此触发做梦者对目前生活处境的相关联想。

整个梦境面谈的目标是要增加诠释的正确性与关联,并减少诠释者的偏见干扰,藉此提升做梦者掌握自己梦境意义的角色地位。成为一名非指导性的面谈者需要了解一些规则,并多加练习,底下的基本问题可让你有一个好的开始:

基本问题

1重温梦中的感受时,有没有让你想到目前生活上的任何事情?

2描述一下梦中的环境背景:场所、气氛、感情。在这个环境中你

有什么感觉?或者,整个环境你觉得像什么?或者,当你站在那边、坐在车上‥‥ 时,有什么感觉?

3这一切让你想起任何事吗?整个场所、感情,有没有让你想起生活上的情形?

用问题二与问题三,追问梦中的每一个环境背景。

4谁是X?

请做梦者告诉你梦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是谁。容我再次强调,如果你提醒做梦者你是来自别的国度,不晓得他所说的一切生活事物,那么做梦者就可能传达更多的回应。如果你不这样问:「X对你有什么意义?」,你就能避开不成熟的诠释说辞,帮助做梦者探索,体验梦中影像的个人真实性。

5 X像什么?

这个问题会鼓励做梦者告诉你他认为X像什么,而且,做梦者通常也将自动地自由联想。另外还有一个问法是,请问做梦者X是那一种人,或X有那一种性格。多多鼓励做梦者谈论梦中人物在他清醒人生里的印象,不必担心他的说法不正确或不客观,我们一定要知道做梦者对X有什么感觉。如果做梦者不认识X,你可以问他:「你认为X可能像什么样的人?请说明他在梦中的长相与行为。」

6梦中的X是什么样子?在做什么?

提出这个问题后,你就能发现做梦者在某一梦中,是要强调X的某个特殊方面,而且,这一方面的特性是在帮助做梦者或妨碍他。

7清醒时,你与X的关系如何?

你可以用这个问题发现他们的关系特色亲密的、萍水相逢的、问题丛生的、多彩多姿的‥‥等等。如果适时给予鼓励,做梦者通常愿意透露他们彼此的关系祕辛。不过也要多加留意,不要转入无关题旨的枝节故事,必须扣紧他的梦中演变与梦中感情。

8 X让你想起生活上的任何事、任何人吗?

覆述方才做梦者所说的描述(用同样的形容词与语汇),做梦者通常会从这个描述中联想到某位有关系的人、生活中的某些影响力,或是自己的某方面。如果没有,你可以再接着问:

9你身上是否有某些部份像X ?

这时候,你可能遭到很大抗拒,特别是做梦者已经描述过某个他极为讨厌的人物。当然你也可能从做梦者身上看出某些X的性格,抓对时机是很重要的因素。做梦者一旦有了防卫心就不可能谈得太多。其实,当面谈进入状况,气氛热烈时,你可以不断回到这个问题,或是其他做梦者本来不大想说的问题上。另外一个应付抗拒心态,可以一再绕回来问的问题是:「如果你是心理学家,对于X会有这样的行为,你能说出一些理由来吗?」接下来再接着问做梦者,是否曾站在X的立场感受某些事情。

10 Y是什么东西?

请做梦者定义梦中出现的每一个重要物品,并请他告诉你这些物品的用途,如何去用。提醒做梦者你是来自别的国度,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过Y。要让做梦者知道,你并不是用科学的态度想准确暸解Y,你的兴趣所在是做梦者对Y是什么、Y如何发挥作用的想法与理解。如果你问:「Y对你有什么意义?」那么,你的诠释可能不够圆熟。一定要先请他们定义与描述这件东西。

11梦中的Y是什么样子?

当做梦者描述梦中出现的物品时,他可能加进一些你并不想进一步探索的自由联想,这时候要让他适可而止。你只需找出他对Y的一般感受,以及他在梦中对Y的感受。做梦者喜欢Y或不喜欢Y?做梦者认为Y是奇妙的?无聊的?必要的?或是有益的?

12梦中的Y让你想起生活上的任何事、任何人,或你身上的任何部份吗?怎么会想到这些?

13与做梦者讨论梦中的重要动作与事件,并问他,这些动作与事件是否让他想起清醒生活时的任何情境。

做梦者定义,描述完整梦境或梦中的主要影像之后,就可以运用他的说法,把他的描述串成一个脉络。然后,问做梦者是否能把梦中的经验「衔接」生活中的任何情境。

14现在,你该如何了解你的梦呢?

请记住,让做梦者自行诠释。面谈者的角色只是提出适当的问题发问,于是,做梦者将在发现梦境意义的过程中,获得无穷乐趣。

上述的问题不一定要按照我们排列的顺序施用,不过在获得做梦者回应,或是未获回应时,应继续提出前后相随的关联问题发问,可能更为有用。只要你继续阅读本书的做梦者梦境面谈实例,对自己的梦境下功夫,不久你就能直觉地问出适当的前后相随问题。弹性运用提示卡,才能收到最大功效。

这个面谈者提示卡,我与芙劳斯博士一直用在我们的做梦研究中心、研讨会,以及大学的研究所里。当我们的学生把这种非指导性的方法运用于做梦者时,他们都发现极为有用。面谈者假设是来自别一国度,这个不干扰、不预设立场的观念看起来简单,不过,由于大多数人学到的都是我们尚未适当探索每一个梦境影像,就贸然诠释的观念,因此,上述的方法在实际施行时,并没有表面上看的那么容易。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以上所列的问题.都是这几年来的精挑细选,最能够激起做梦者的反应。所以,做梦者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有时候确能提供足够的讯息与详细材料,对梦境内容做一直觉的暸解。

最有效的梦境面谈

通常,做梦者大都能运用自由联想,对自己的梦做出合理解释,也多少知道制作人要表达什么。因此,诠释梦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是提出适切的问题发问。所谓的适切问题就是能方便引起做梦者自由联想,并了解他们与梦之关系的问题。在梦境面谈时,如果你问的问题能尽量采用做梦者的措辞,贴近梦境影像,那么将有最大成效。以前后相随的问题发问,就是一门释梦艺术,我们最好多针对自己与他人的梦,不断练习,从中累积经验。

一般面谈者常有一个毛病,那就是预设了诠释的公式,并据以提出指导性的问题发问,希望验证自己的假设,如此一来,做梦者所暸解的梦境意义并不是自己的,而是面谈者所提供的。这种做法可能有帮助,也可能没有助益。面谈者必须有一个目标,也就是说,帮助做梦者发现自己梦境的意义。如果面谈者只顾证明自己的想法与假设,很可能忽略倾听做梦者的心声,于是,所提出的问题变成了指导,面谈者就更可能无法鼓励做梦者,获得做梦者的反馈。

如果面谈者与制作人感受到时间压力,那么,面谈者可以提出某种建议,加快诠释历程,这个建议是请做梦者参考我们前面曾提到的梦境结构倾向。这时候,面谈者可以问指导性的问题,甚至建议说,整个梦境或梦中的某一部份,可能有那些意义。整个建议应该尽可能贴近梦境影像。因此,成为这种积极介入的面谈者,必须特别谨慎,不时要请问做梦者,问他对于你建议的看法。每当你做出建议,务必要问:「这样讲妥当吗?」「这样讲合理吗?」、「对我的建议,你有什么看法?」如果我们藉着这些问题得知所提出的诠释不要当,我们就能立刻修正,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你也很可能遇上制作人抗拒或不承认你的假设。当然,你的假设可能是对的,但也很可能是错的,遇到这种情形时,如果一直顽固坚持自己的诠释并非明智之举。因为,如果你是错的,那等于你在误导别人脱离正确的梦境意义;另外,如果你是对的,而对方抗拒你的说法,那么,若你缓续坚持则无异在浪费时间,也就是说,如果做梦者或制作人,一点都不关心能从梦中获得某些领悟,那么,即使你拉开嗓门大叫,他们也听不进去。你的坚持只会增加他们的防卫,未来的谈话无法继续顺利进行,围墙越筑越高。如果遇到这种情形,你可以多问一些问题,缓和紧张,并趁机传达你的看法。要是制作人完全错失这个梦所提供的讯息,没关系,下一个梦也可能呈现相关的主题,耐心一点的话,做梦者终能了解。

在整个面谈过程中,应该允许静默时刻。做梦者可能因此联想到存在于意识中的某些事情。于是,就在你认为找不到话来说的时候,做梦者很可能联想出重要东西。有时候,做梦者可能这样对你说:「我想不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可是‥‥」这些明显末说出的想法,通常跟梦境有关,面谈者应该特别注意,鼓励他们表达。为了鼓励他们做适切的表达,请尽量贴紧梦境影像,并尽可能采用梦中的语言进行面谈。

变通空间

向做梦者提出假设性的建议,有时候并不是很必要,因为他们通常在面谈开始后不久,大都能体会梦的意义。反之,如果你觉得有必要时,就必须告诉做梦者你是如何把梦中的片段串合一起,并问他你的诠释是否妥当。如果对方回答:「不错,正是这样!」或有其他类似说法,那你很可能讲对了(但我认为还是不对的情形居多)。如果做梦者的回答是:「大概是吧?」那么你应当是没有命中红心。可能是你的假设完全不正确,或是做梦者有所抗拒。梦境面谈者很少就此结束访谈,如果真的结束了,不再强加诠释,那么,之前的对话也可以让我们学到不少东西,我们并没有浪费时间。我们对梦境影像的努力与澄清,对于诠释下一个梦必定会有帮助的。尤有进者,对于梦境的探索,有可能在面谈后数小时或几天后,才出现明晰意义,因为做梦者可以有空档整合面谈时所激发出的观念与领悟。

活在梦里

一个技巧良好的面谈者,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分析出大部份梦所要传达的讯息。面谈近尾声时,无论谈了多少话,无论梦的意义变得多清楚,最好还是请制作人用自己的语言贴紧梦境而发挥其意义。当然,明白梦的结构倾向,并把梦境影像翻译成有意义的、可理解的语言文字,是了解梦的很好开端,然而,如果抱着解梦字典,逐条硬套梦境影像,这样就很难体会梦中语言的独特性。唯有透过学习,思考梦中的图像语言,并与这种图像语言生活一起,你才有机会品味鲜明的丰富意义。只要你真能感受到梦中的感情跃动,那么,在白天的时刻里,你就能够在心中掌握住它的意义,也就是说,对梦境影像多一分熟悉,对于自己的梦就多一分了解,于是,在白天某一事件的触发下,你恍然大悟梦与清醒人生的关联性。

最重要的是,在白天时让梦的余韵在心中荡漾,将会促成你实现从梦中所获得的领悟。这可能意谓着,你体认到生活上的困扰症结,并以梦中悟出的解决方案,尝试应付之。解决的方案或许非常简单,只是采用另外一个角度看待事情,或者,必须采取特定的行动,改善出问题的处境。有时候,白天时仍沈浸在梦里可能意谓着,昨晚出现的英雄人物仍然在你的里面,你可以运用他的力量应付你的问题。

做记录

如果面谈时,你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制作人又是面谈者,把面谈实况写下来可能比只是心里倏然推想更为有用。这一点我们在书上的附录部份有详细介绍。你将惊讶发现,把面谈所要提出的问题,以及把问题的回答写下,整个梦境将变得更为清晰可解。较为困难的梦,面谈可能更为漫长,但事后你就知道,这样做还是值得的。与自己创作梦的那个部份访谈,并把访谈要点记下,这是诠释梦的最有效、最实际的方法。我与我的学生都可做见证。

请有经验的朋友扮演面谈者,整个对话将更能头尾相衔。特别是较困难或较冗长的梦,优秀的面谈者将帮助你扣紧整个梦境内容,更能清楚透视梦中的某些事件,所问的问题也将加速你对梦的了解。如果你扮演面谈者,诠释其他人的梦,同样也能学到很多东西。若是与某一小团体共同探讨梦,更事半功倍,不止这样,若是在分享梦的故事时,气氛轻松幽默,更是容易天南地北联想,产生新观念,大大有助于梦的诠释历程。在本书的第十二章里,各位将读到如何带领做梦研讨团体的建议。

与某位朋友或一群朋友探完你的梦境之后,最好把面谈时记得的内容尽可能写下。这些对话记录能帮助进一步了解未来所做的梦。把面谈时的谈话录音也不失为好办法.重新倾听时,我们就有机会评估面谈者的技巧,以及制作人的性格,在检讨中求进步。

梦活在心底

了解梦的最后一步,是让梦的意义影响你的生活。如果你只是把梦写入笔记归档,就无法从梦中学到太多东西。请随时把梦谨记在心。运用清醒时的观点,把探讨梦所获得的领悟与观念,拿出来接受考验。它们是否深化你对自己以及人际关系的了解?你孵梦所得的解决方法与观念,是否能在清醒时运用自如?在你梦中出现的英雌,能与儿子融洽相处,现实上,你与儿子的关系是否更为顺适呢?如果你在梦中觉得想与某人断绝关系,而这只是你过去偏见所引起的,当你在清醒人生时真的要与他割席绝交,这时候你能掌握自己的行为而剀切反省吗?

在清醒人生检视对于梦的领悟与诠释,是很要紧的一件事。如果它们能让你的生活更美好,那么用之无妨。请记住,如果梦中的影像让你想起旁门左道性格,那么这就是造成你的困扰所在,你最好仔细想想梦中有没有提出应付之道,这样才能帮助你接纳自己的弱点,或者,如果这种现象出现在别人身上,你也能以更大的同情、更大的谅解,甚至以更大的幽默包容他们。它也将帮助你克服更多的偏差性格与习惯。

我们前述的释梦技巧,你能够发挥多少,取决于练习的多寡,以及追求梦境影像的动机多寡。有些梦容易了解,有些非常困难,其实,真正的关键在于你对梦境影像的关心程度,你能回想多少,对它们的隐喻特性能有多少体悟,以及你抗拒或是渴望面对它们。

你的绝大多数梦境,在诠释上可能既不容易,也不困难,只能说,每一个人的梦中人生都有其必要性,而且也需要加以诠释。梦境面谈是一种侦探斗智,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一点福尔摩斯性格。

底下就是我与两位友人的梦境面谈。他们都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探索自己的梦境。

莱琪是一名社工,孵梦之前的默唸句是:「为什么我最近一直很沮丧?」。当晚她做了这样的梦:

我在室外,世界一片翠绿,美不胜收。在花草树丛中,我看见芭芭拉史翠珊死了,躺在打开的棺木里。我很伤心,她已辞世。然而,我怀疑她还没有死,只是非常深沉地熟睡。(「史萃珊的棺木」)

戴兰妮:你认为整个梦境在说些什么?

莱琪:我看不出来,它真的非常奇怪?

戴:谁是芭芭拉史翠珊,请假设我从来没听过这个人。

莱:噢,她是位很有创造性、很成功的女演员。

戴:她像什么?你对她了解多少,对她有什么看法?

莱:她所尝试的每一种艺术生涯,都是卓然有成。她非常有才华,能歌善舞,演戏、作曲、设计样样拿手,谁晓得她还有没有其他本事。我喜欢她。我听说她对喜爱她的人很好。我仰慕她的艺术成就,我一直觉得,那一天我会碰上她。

戴:你能看出芭芭拉史翠珊是你的某一部份吗?

莱:没有。你是说,她可能代表着我的某一个部份吗?我不认为,我想,我只是梦见芭芭拉史翠珊,她与我无关。

戴:提到她,还让你想到那些事情?

莱:嗯,她来自布鲁克林,我也是。然后我搬到加州,不久后她也搬来了。

戴:莱琪,我们初会面的时候,你不是说过你很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可是你现在的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一心为了生活。

莱:不错,我真正想做的事是写诗、写小说,还有绘画、雕刻。

戴:如果你亲自执导某部影片,描写你的各个不同部份,那么,对于你那创作的、艺术的自我,你会请谁来饰演这个角色呢?

莱:我想应该是芭芭拉史翠珊,她很适合这个角色,她的多才多艺,跟我很像。而我经常以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认同她。可是话说回来,她的艺术才华高过我。

戴:所以说嘛,你在梦中的行动呢?你的行动是指你看到了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