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女学堂-第3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要找到乘车点,就能保证你有安全的车可以坐。
但是除了经金麦城成立公共交通体系以外,整个大汉,包含长安都没有人模仿。
本来钱汝君认为,只要一个地方有好的举措,那么这个举措就能够促进这个地方的发展,并且让其他地方开始模仿学习。
但是钱汝君发现,这个举措其实没有打到地方官员们的心。
对地方官员来说,替人民谋福利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们想要的是士林风评,如果士林风评好,那么他就可以升官。
当然还有一些基础考核项目,只要达标就可以。
但是这几个考核项目没有一个跟在土里刨食的平民百姓的福利,跟他们有关系的是从他们身上获取税收,并且让他们服劳役,以及当兵。
都是要从他们身上拿走部分的时间或者金钱。
可以说,只有索取而没有提供他们更好的福利。
至于这个官评价好不好,看的是地方士绅对他的评价,而地方士绅,对于地方老百姓来说,好的会照顾人,但是在不好的方面,那就是欺压老百姓的人。
对士绅来说的好事,对老百姓来说可能就是大大的坏事。
钱汝君发觉,如果把别人的想法,别人的作为纳入自己的思考空间,什么事情就不能做了。
第八八〇章 困难
能够一步一步的按照自己的方式走,遇到困难去突破。
幸好钱汝君不是一个人,她身边有非常多可以帮助她的帮手,而这些帮手甚至可以帮她抵挡这些非议。
钱汝君非常感谢学堂岛学生这些帮手,如果当时没有突然想到要把学堂岛建立起来,没有训练这批学生,没有花很多积分来给学堂岛学生洗脑,就没有接下来这一切的付出,反过来,钱汝君就没有这些帮手了。
而学堂岛学生每个出生于自身都是他从贫穷家庭买来的人,只不过最后他赋予这些人自由,但是就因为他赋予这些人自由,这些人却不愿意放弃自由跟在钱汝君身边。
钱汝君有时候想,如果他不洗脑的话,这些人又有多少人会离开他们,但是不管如何,他们表现出来的举动,其实还是让钱汝君非常感动。
钱汝君现在对皇帝的说法,可以说是一种逼迫,他把对未来的想象都跟皇帝说,钱汝君知道他说的事情对未来一定是有帮助的,只是皇帝肯不肯做,而且有些事情看似简单,但是如果真的做下去,就会发现地方反对的势力会非常的大,想要做好也非常的不容易。
想要做好一件的事实在是太困难。
反而是什么事都不想做,随波逐流是最简单的事情。
如果钱汝君身边没有学堂岛学生钱汝君敢保证自己是随波逐流第一名。
在以往,她就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
她不会有勇气把脑海里的想法实践。
来到大汉之后,钱汝君可以说变成了一个先知,但是变成先知其实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
因为钱汝君知道未来的变化,也知道什么东西可以让人民百姓真正获得好处,至少能够让大部分的人民百姓比现在幸福一点。
但是她必须说服别人,但是钱汝君知道自己没有说服别人的能力,像现在他跟皇帝刘恒努力说着能够替大汉带来好处的事情,但是她知道,她嘴里大部分的话,会被皇帝刘恒忘记。
这些事情如果大汉皇帝逐条去做,将可以让大汉的过国运,增加数百年的时间,甚至成为比未来对大汉的评价更高的一个朝代。甚至像岛国天皇一样,万世一系,都不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皇帝刘恒不见得有这个勇气。
这些都不是眼见的利益。甚至人们不能够推理钱汝君说的未来会发生。
看着钱汝君焦急的眼神,皇帝刘恒觉得自己的判断是不是错了。
但是他觉得钱汝君说的说法太诡异,怎么钱能够生钱,在他看起来钱花了就没有了。
给人民百姓钱,人民百姓就能够花更多的钱,能增加更多的税收,但是商税如何收得?
他们要如何知道商人卖了多少东西,赚的多少钱?
如果要解决上述的问题,那么就必须面对以前吕后曾经做过的事情。
这每一个都可能产生新的政治危机,大汉看起来非常的稳固,但是在一次一次的危机上面,大汉皇帝也必须用自己的智慧才能够让刘家的天子能够继续绵延下去。
对皇帝来说,他虽然在乎人民百姓,但是更在乎自己会不会被打倒,所以所有的一切他必须追求一个平衡。
否则别的家族就可能跟刘姓家族挑战,要知道大汉时期是有非常多的世家,刘氏一旦衰弱,等待的将是刘氏一族的死亡。
所以皇帝不会让别的家族站在皇帝的对立面。
至于钱汝君提出来的这几项建设的出发点,并不是稳固刘氏皇族,而是让人民百姓生活得更幸福,而透过人民百姓生活得更幸福,能够赚更多钱回馈到朝廷,让朝廷也能够强大起来。
对钱汝君来说,朝廷的强大,也不见得是由是能够受益。
当然皇帝刘恒也不是不关心人民百姓,所以他听了钱汝君说法,也觉得非常的纠结。
其实皇帝也是一个人,他也非常讨厌这种纠结的事情,更讨厌人家在他面前逼迫他去想这些纠结的事情,但是他对钱汝君却不能够下狠手,因为钱汝君代表的是上苍,而这个情况是他曾经给予承认的。
而且,皇帝刘恒也知道,钱汝君所做所为,都是为了国家民族。
钱汝君的想法,比皇帝刘恒本人更为纯粹。
皇帝还有掌握自己权力的念头,钱汝君根本没有想过这个位置。
他相信,如果刘氏皇族不再适合统治天下,钱汝君或许会把他们拉下来。
想到这里皇帝不知不觉得出了一身冷汗。
因为他这一次全盘拒绝钱汝君,必定让钱汝君感到非常的失望。
钱汝君或许会因为这样的失望,不断的发酵,就开始决定换个人来做做看,虽然刘氏给了钱汝君公主的地位,但是不代表这个公主就是钱汝君最满意的。
皇帝刘恒觉得钱汝君最满意的,永远不是政治地位,而是政治地位带给她的方便性。
例如,想见皇帝基本上跟皇帝说一声,皇帝没有拒绝过。
见皇帝,让钱汝君可以做更多,她觉得大汉应该做的事。
皇帝不自觉的想到,或许她应该好好的想一想钱汝君的话。
幸好在宫廷里面是没有秘密的,钱汝君说的话都被旁边的宦官记录在案,而这一个宦官是不会把这些事情告诉别人的。
因为他一不辈子都出不了皇宫,也不能够随便接触别人,在皇宫里面几乎是一个人监视,一个人,想要得到皇帝完全的信任很难。
几乎没有一个人,就算是皇后本人,她大部分的利益跟皇帝结合在一起的,但是如果关系到后宫的妃子,那么皇后又是不能够信任的人。
而如果皇后之后有连带的想法的话,或许都可以除掉皇帝。
因为皇后其实已经有皇太子可以依靠了,何况这一个皇后帮他生了非常多的孩子,除了皇太子还有刘武这个幺儿存在。
这些都是取代他皇位的人选。
于是,他连忙把钱汝君,刚才希望他做的事情想了一遍。
想出一件钱汝君不能够做,皇帝本人可以做,但是他可以敷衍着做。
至少有做比没有做,对大汉来说可以造成更大的好处。
“你说的事情太多了,最好一样样来。
要让工匠回归民间,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何况这段时间如果要支付钱给工匠,那么钱从哪里来?
朝廷现在虽然宽裕了许多,但是也不是特别的宽裕,太多的事情,如果没有做对人民百姓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
交通的事情,我们可以考虑看看,我们可以先修筑几条驰道,但是修筑驰道,如果不是用所有的力量来修筑,也需要给他们钱,就是最大的问题。
所以给工匠,还有人民百姓的工钱,或许可以延后一点,我们可以慢慢先把驰道修筑起来。”
“儿臣所提的意见都是一环接着一环的,如果父皇单个去做,就没有办法达到连环的效果。
例如说现在皇上一直说缺钱,但是其实如果你把钱给这些工匠还有帮忙盖路的民工,那么商人就能够赚钱,那商人赚钱,你理所当然的应该收税。
如果你只动一样,那么这个世界你只会觉得天难万难,但是当你所有的东西一起动起来,你所要推动的事情就会简单许多。
当然这事情最开始必须要有一个起始资金,儿臣愿意奉献这一个提示资金给大汉。
如果儿臣要做,只能够在金麦封地做,另外跟其他地方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一旦这个差距形成了,绝对对于其他地方的发展就会形成落差。
不是一件好事,儿臣希望大汉整个四面八方稳定的新建起来,这样子才能够有合理的交流和交通,也不会所有的物质都往一个地方集中,这样会让这个地方的人过多,并且让这个地方的物资过热,造成恶性的竞争。”
钱汝君又提出更多皇帝听不懂的消息,但是皇帝把他的问题丢出来,钱如君就能够找出解决点,这时候他发现,原来钱汝君提了这么多事情,远不是乱提的,所有的事情真的是环环相连,如果只想推动一件事情,那么事情是千难万难的事,如果全部一起推动,虽然在这里面,商人的利益会受到极大的损失,但是朝廷获利却会不少,只不过在朝廷的权贵里面会担心吕后的问题,但是如果皇帝本身不介意,他已经稳定的掌握朝政了,其实商税的问题也不是不能碰。
只是大汉所有的朝政都追循前人的步伐。
如果对祖先不够尊敬,就会得到非常大的反弹,很多人会利用祖先的名义。
认为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阻止所有的改革基本上大汉在大部分,尤其是行政上,还有文人是非常保守的。
相对起来当权贵得到足够的利益的时候,也会保守,也就是说他们想要守住自己的利益。
但是他们守住利益的同时,就牺牲了大汉的去发展性。那么他们牺牲的就是大汉流逝的未来。
皇帝想清楚了之后却感到非常的后怕,而且如今的条件却变得不是不能够做了,只不过想要一起推动,就必须要有庞大的力量。
但是皇帝本身其实手头并没有足够的力量,皇帝的官员也只有最少的官员。
说到官员为什么这么少,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缺钱,因为缺钱,所以他不敢把地方的统治也纳入大汉的掌控,因为没有钱付薪水。
为什么没有钱付薪水,因为一开始大汉的钱就已经被这些上层人瓜分完了,剩下的钱,他们发现非常的少,只能够想办法让下面的人能够做事,但是要少花点钱。
“这件事情如果一次要在全国推动,那么就必须要花很多的钱,钱粮到位之后,地方官的贪婪也会把这些钱粮花完。等会儿子在关中地方实施。”
钱汝君知道,这个时代的官员没有一个人不贪,如果找到一个清明廉洁的官员,那么这估计是少数人。
对于大汉时代的官员来说,贪才是正常的,不贪人家会觉得你神经有毛病。
朝廷给的钱太少了,如果他们不另外找钱他们的生活,根本不至于支付自己的生活经费,如果一个人当官还必须依靠家族,那么就太差劲的,他们当官的目的就是替家族找靠山,让家族可以绵延,并且生活得更好。
有了家族的关系,大汉官员就没有一个是廉洁的,也没有一个是专注于国家,他之所以替国家付出,是因为想替家族赢得更大的利益。
钱汝君的做法等于是把更多的钱用于正规,并且不准人们乱伸手,至少对商人是不能够伸手的。
商人必须跟朝廷交保护费,所以朝廷也就必须保护商人,跟保护农民一样。
但是在未来,如果商人缴的钱比较多,超过了粮食的重要性,那么农民的生活或许不是朝廷最重要的地方,那么朝廷和地方官员未来一定会发生非常大的改变。
身为一个皇帝,他知道这种改变一定是好的,至少对皇帝来说是好的,但是对百官来说,却不一定了,当人们的生活越好,他们就对自己的生活就产生了更多的**。
人只要有**,就不会满足,要满足的机会,几乎是没有,从这些做官的读书人就可以知道一个人读书了,他就想从读书上面得到更多的好处,每一个人多学了一点东西,都希望这个多学的东西能够给他好处,如果没有人愿意给好处还愿意学习或的人,就会被当成一个疯子,傻子。
“除非你把金麦的官员借给我,金麦城的官员是我见过最为实际的官员,他们办事能力也最强,并且几乎也没有见到几个贪婪的。”
皇帝为了挽回钱汝君,终于把不能做的事情开始想着要怎么做,当皇帝想着要怎么做,很多的困难在他眼前就会一一解决当。
皇帝想着他不愿意做的时候,他就会觉得会有如山高的困难,慢慢的堆积在他的眼前。
第八八一章 思考
其实对于我们一般人也是一样,要面对这些困难。
只不过在我们眼前,困难本来就非常的多,想要减少也要花更大的力气,但是对于皇帝来说,想要把困境帮你变成可以进行的方式,根本不是他需要花力气去想的。
当皇帝有一个好处,他只要把工作丢给别人就好了。
皇帝也不是没有工作,最重要的是皇帝必须找到工作人员。
合适的人,比其他更为重要,因为他们是成功和失败的关键。
困难,其实是他们必须解决的,至于皇帝只要知道有什么困难就可以了,等问题解决了,他知道对方是怎么解决的,论功行赏,就是皇帝的职务。
对皇帝来说,即使把朝廷搞得衰败无比,只要他刘家的政权,没有发生问题,那么他们随时都能够重新再来。
皇帝刘恒思前想后,发觉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人手不足的问题。
想要推动这么大的事,他就必须扩充朝廷这个组织。而他所要用的人还不是随随便便的人。
估计只有钱汝君学堂的人,才是适用者,难道钱汝君在替她学堂的人争取出路?
但是根据皇帝刘恒的调查,钱汝君学堂的人,根本不愁出路,只是不能够当官而已。
而且钱汝君学堂里,女生比男生多,女生的学习成绩也比男生好。
出社会的状况,倒是跟家庭的支持力度有关,每个人的人生走向不同的道路。但大抵来说比大汉一般百姓都来的好很多。
甚至有些人,开始回去教人种田。从中获取功劳,刚上地方的辅助小吏。
根据调查,钱汝君学堂,所教出来的小吏,可比其他人好用多了。
难道大汉还必须插手学堂?
要知道,大汉至今是没有学校的,地方所设的官学,也只不过,收集一些本来就读书的人,让他们有一个晋升之阶,解决朝廷用人的困难。
在这个时代,很多读书人对刘式皇朝,还是有非常深的戒心,所以不愿意出仕。
在以前,读书人原本就是官方的代表,现在这些读书人身后的王朝,都被大汉打倒,没有复兴的希望。
于是这些读书人,也不愿意出仕,在大汉捞取功劳。
或许他们认为替大汉做事是一种罪恶,所以各个地方的精英人才几乎都沉默下来。
只是皇帝认为,如果读书人不把知识贩售给皇家,他们又有何出路?
他又想到钱汝君的学堂,似乎钱汝君学堂的东西,从一开始就不是为皇家而设定的,因为他跟皇家的考核一点都没有关系,而是实际上的生产。
不过钱汝君把他的大汉皇朝说的像漏风的破洞,让皇帝认为很不开心。
但是钱汝君所描述的前景,有如亲眼所见。
但是皇帝真的必须把人民照顾到这种地步吗?
说得好像朝廷还有皇帝,才是人民最大的残害者,而商人才是税收最大的生产者,但是朝廷却放过他们了。
但是商人怎么收税?
钱汝君虽然提出不同的税率,但是对于怎么收税,却没有提出说法。
似乎钱汝君对这个收税的方法,也感到很困扰。
皇帝抓到了一点,钱汝君提的所有的改变,是收税才是核心。
如果让朝廷从收税开始,官方的反弹可能没有这么大,但是商人的反弹估计会非常的大。
有些官商勾结的官员,可能会替他们出力。
但是大汉从来不怕商人,如果商人对朝廷有任何不满。
朝廷可以随时把它们打压下来。
皇帝刘恒总算找到一条着手的地方。
但是想要着手做这件事情,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人。
而且最好是钱汝君锻炼出来的人才。
“你可能把你训练出来的人才全部交给大汉朝廷?”
“你说的是我学堂里的那些学生?”
“是已经毕业的学生……”
“已经毕业的学生根本不受我管控……我从来也没有想过要控制他们?”
钱汝君根本不知道那些人是谁。也没有关心过,她只关心学校有没有正常的运转。
“也就是说我要怎么使用它们?你们金麦城不会管?要知道,最大的毕业生群是来自于金麦城?”
“父皇也不能够强迫他们做不应该做的事情……”
“大汉的百姓都应该有为国效忠的理念,并且透过为国效忠来获得高官厚禄。”
“百姓大部分根本想不到国家,他们只想吃饱穿暖,过着幸福的生活,只有国家被欺负威胁到国家的时候,他们才会放弃这样的生活,替国家着想。
或者国家的荣誉跟他们的荣誉是一起的,当国家越强盛,对他们来说有越大的好处的时候,他们也会替国家出一口气。”
这些话钱汝君没有说出来。
钱汝君知道,这是她内心的想法,深受后世影响。
来自于后世的理念,而这个时代或许,由于人民的资讯有限,当它从别人的口中或脑中获得一个理念,就听着这个理念长大的时候,或许他就会认为这个理念就代表着他自己,并且就贯彻始终。
在这个时代,尊敬皇上,爱护大汉,似乎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如果脑袋中存旧有混乱的人,大部分是经历过改朝换代的人。
大汉到现在五十年了,在这个人民寿命普遍非常短的时代,还记得前面那一个朝代的人已经不多。除非家里的族老还在念念不忘的叨念着。
对于年轻的一代,如果他们有对外接触,没有完全受家族掌控的话,他们多多少少都能够知道,大汉才是他们现在存在的国家。
而秦这个国家虽然是一个荣誉,但是对于人民百姓来说,却不是一个太好过的朝代。
而更早之前的朝代,农民百姓根本没有自己的土地的概念,如果一个平民百姓能够获得田地,那也是要一个大商人,他必须能够保障自己的田地,不被别人侵夺。他们出出入入有非常多的护卫。
大汉,这是几千年来,人们终于认知到,自己有一块土地,这块土地会被更大的国家,依照一定的规则守护着,只要他不违反这个国家的规则,它就能够拥有这个土地,除非,他把这个土地卖掉。
别人就算想侵夺他的土地,也不能够看中了就直接拿走,他们必须用符合这个朝廷的方法,才能够拿走这块土地。
其实爱国也是需要教学的,教学之后,虽然他们的理念有些扭曲,是说到国家,倒是没有一个人敢不爱的,虽然他们在爱国的同时也会卖国,也会离开这个国家,不想留在这个国家。
但是即使是移民到国外的人,也会说他是爱国的。
不管这些人是真是假,但是最后爱国会形成一种气氛。
当然,脑袋越简单的人,想把这些概念书送到他们的脑海里面,最简单也最困难。
但是一旦接受了,或许就是这个人一辈子的理念。
关于这个问题,钱汝君就不想跟皇帝刘恒讨论了,因为他发现皇帝刘恒今天被它冲击得太严重,如果再多给他一些东西,他估计就会抓狂,因为,事情用他一辈子可能都做不完。
大汉时代的速度概念跟二十一世纪是不同的。
人们在做事,也没有后世那么快,其实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动作慢,体力慢,而是因为这个时代没有太多辅助的工具,这些辅助的工具可以让人们在一分钟做完十分钟可以做完的事情,一分钟和十分钟,看起来差别不大,但是如果放大成一年和十年,那么时间的差距就非常大了。
何况这个时代的人的一年,比起后世,待的一年珍贵许多,因为这个时代寿命甚至不足二十五岁。
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威胁到这个时代人的寿命,这个时代对于传染病也几乎是没有办法遏止的往往一个传染病发生,就会让一个村子灭亡性。
这个时代似乎因为没有办法让人们自由来去,所以传染病比较不可能散播出去,想到这点钱汝君突然警觉到,如果她把交通建立起来,让人民开始可以自由流动,那么就必须把传染病停止的方法,同时交给大汉百姓,要不然,或许大汉百姓如果发生传染病,就会跟欧洲一样发生大流行,最后死掉三分之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