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炮灰女:帝少独宠平民妻-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学校,课间的时候,赵菲站在三楼的走廊上看到,钱向东和他的新车,果然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14。第14章 省了一大笔钱

  课间十分钟,是学生放松的大好时间。赵菲刚走出教室,便听到颜金花招手叫她:
  “阿菲,你看楼下那个,好象是你邻居钱向东啊?”
  钱向东怎么了?
  赵菲看三楼走廊上,大家都趴在栏杆上往下看,便上前一步,走到颜金花让出的位置前,往下一看,不由地莞尔一笑。
  只见钱向东骑着他的新车,在楼下摆弄各种特技动作呢,他一会慢行不倒、一会儿双腿离开脚踏,架在车把上,炫耀着技巧,顿时引来走廊上同学们的阵阵起哄声和喝彩声。
  钱向东皮,果然是出了名的。
  不过,他也有皮的资本,他的父母都是农场的正式工,外婆一家都在香港,时不时寄些港币过来支援他家的生活。他本人又是一毕业就能安排工作的成份,因此,难怪他少年肆意,尽情挥霍。
  换成以前,赵菲肯定会羡慕死了钱向东。但是,重活一世,赵菲此时不光不羡慕钱向东,反而替他有些担心。国家不可能一辈子养闲人,这是改制的大前提,农场的改制,九十年代中后期就开始逐步推行,什么下岗、买断,让一部份习惯朝八晚五生活的农场员工,顿时就象突然没了母亲口粮的孩子,失落感弥漫……
  到那个时候,钱向东也有一把年纪了,生活形态、思维观念、社会人际关系都已经定型,想要再创业就没那么容易了。
  换成以前,钱向东没有和自已有什么交集,赵菲可以不管不顾。但是昨天,如果不是钱向东帮忙,她也不能那么轻松地就化解父亲的那场大劫难,赵菲忽然觉得,自已有必要点提一下钱向东。
  钱向东学习是不好,但他的情商可不差。在这个机会遍地流淌的年代,如果钱向东肯好好发挥他的情商和能力,一定会有一条不一样的生活走向。
  “喂,同学,你是哪班的?在学校不准这么喧哗!”
  随着校保卫科的一名老师大驾光临,顿时围在钱向东周围看他表演的同学,都做鸟兽散,只留下可怜巴巴的钱向东,被保卫科的老师逮着,推着自行车,耷拉着脑袋,做低眉顺眼状,向学校保卫科走去。
  不过,钱向东早就偷眼看到,在三楼的教室走廊上,那个巧笑嫣然的赵菲,也是一直在关注他的。
  钱向东觉得:值了!
  “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啊!”
  把这一幕从头看到尾的赵菲,不禁笑着来了一句。
  “什么?你说什么?”
  颜金花听着,觉得赵菲说的这句话挺有趣的,但一时间消化无能。
  呃,这个,赵菲一阵无语,总不能说20多年后,这句话很流行吧?她正想解释,还好,上课铃声响了。
  赵菲心想,自已得注意了,可别把太多流行语带到这个时代来。
  上午的课上完,回到家时,赵菲见家里在父亲和外公的努力下,土坯都脱好了,一块块地,垒在原来的厨房后面,两边的墙都算是砌好了。原来的厨房后墙,小心地掏了一个门,不敢整面挖了,怕后墙上原本架的毡布会倒。
  只要再倒上四根水泥柱,用厚木条订出框架覆在水泥柱上,上面盖上预制板,再用水泥粘合起来,顶上遮上防雨的毡布,就大功告成了。
  厨房并不高,180公分的高度,加上土坯十分厚重,所以不需要打地基,这让加盖工作的进度快了不少。
  赵民生和刘裕至弄了一身泥一身汗,刘裕至今天倒是拼了老命帮忙,又是挑沙,又是帮着垒土坯,累了个够呛。不过,农村人都做习惯了,累的时候,翁婿两个坐在土坯上歇会,抽根不带过滤嘴的乘风烟,喝口粗茶水,又接着干开了。
  赵菲回到家,刘桂珍还没回来,国智和小兰也都拖课了。赵民生干得起兴,竟忘了做饭。见赵菲下课,才想起该做午饭了。
  “爸,你们忙吧,我来做饭!”
  “你会?”
  赵民生吃了一惊。
  赵菲那可是习惯成自然,嫁了人当然要学会做饭,否则,以婆婆邱玉那小气劲,也不可能请一个保姆来帮她做饭。
  家常菜赵菲已经很拿手了,所以方才主动请膺的话,便逃口而出。
  但她却忘了,赵民生和刘桂珍虽然辛苦忙碌,却很少让他们做饭。赵民生是心疼孩子还得上学,刘桂珍则是怕她们年纪小,做不好,糟蹋了粮食,她也勤快惯了,做饭不就半个小时的功夫,在做家务上,她倒没有苛求孩子。
  因此,赵菲兄妹四人,都是不太会做饭的。
  赵菲忘了这个碴,难怪赵民生吃惊。
  “我找同桌颜金花学的,一会做得好吃了,你别吃惊啊!”
  赵菲顺手拉过一个替死鬼,她都活了一把年纪了,这种急智还是有的。
  “哦,那你就试试吧!我这手上也没空,别把米烧糊啦,不然你妈又会骂。”
  赵民生叮嘱一句,觉得女儿也是到了该学做饭的年纪了,索性让她去放手试做一下。
  赵菲放下书包,掀开煤炉盖和煤炉下面的封门,不一会儿,氧气充分的煤炉膛里,幽兰的火苗便跳跃出来。
  她淘好米,放到铝锅里,让水覆过米面约一掌厚,接着,便把另一口锅里,已经煮熟的小笋捞了一大把起来。
  在菜案上把小笋切成小指长的段,切完盛到盆里。
  又削了八个土豆,把去皮的土豆削成薄片,用盐水泡上,去掉土豆表面的淀粉,一会做煎土豆时就不会表面糊了。
  就在她准备的当口,米饭已经焖熟了,她赶紧把铝锅提到边上放着。把炒菜的铁锅涮干净了,然后把昨天做红烧肉剩下的一小块肥肉切成薄片,放到锅里爆油,再把小笋放到油里炒。
  笋刮肠油,所以用肉油炒,又香又不损肠胃,再放点葱末调味,厨房里的香味就飘出来了。
  土豆片被放到少许油里煎得两面金黄,上面撒了一层盐,不放任何调料,味道都好极了。
  “看来咱外孙女手艺不错啊?”
  刘裕至干了一上午,肚子早就饿了,此时闻到厨房里飘出来的香味,不禁肚子便开始“咕咕”叫了起来。
  “爸,别干了,也该休息吃饭了。”赵民生听风识音,再说也到点了,“桂珍今天怎么这么迟?还没回来。”
  往常这个点钟,刘桂珍早就回家做饭了,当小工虽然赚不了几个钱,但一家三餐,平时还是能顾着做的。今天不知道怎么,那么这还不回来,赵民生就有点担心了。
  “哎,民生,帮我抬下钢筋。”
  赵民生这一担心,洗干净手脚,便往工地走去。工地毕竟是有点危险的地方,刘桂珍这一突破常规,就让赵民生忐忑不安上了。
  才走到一半的路,远远就看到刘桂珍拖着个大大的编织袋,正在路上艰难地走着。抬头看到赵民生走来,便一脸兴奋地道:
  “民生,快来,好东西,帮我拖下,累死我了!”
  “什么东西啊?这么宝贝?”
  赵民生上前,看到编织袋的开口,露出一些钢筋铁条,不由一阵纳闷。
  “这是工地上不用的,我捡回来,那钢筋的钱就省啦!”
  刘桂珍一脸兴奋。
  赵民生无语,也没多想,看到刘桂珍一脸汗水的模样,也不忍说她,只是上前,帮着她把钢筋抬回了家。
  赵菲的手艺,博得了大家一致的赞许。刘桂珍尝后,意外地觉得做得比自已还好吃,于是也不吝赞赏。女孩子会做饭,这是天经地义的,不用自已教就会,这是好事,省了她大把功夫。
  “如果大家觉得好吃,我以后天天做。”
  赵菲觉得父母也够辛苦了,再说,重活一世,能让她有机会多孝顺一把父亲,她求之不得。
  “算啦,你做饭,能把家都败光了。”刘桂珍眼睛可尖了,她提起油瓶,晃了晃,道,“这一顿饭用的油,我能煮三顿了。”
  大家伙大笑,赵菲也无奈地笑了起来。
  炒菜不用油,能行吗?可是过去,刘桂珍炒菜,那可是连油都抠着的,光看炒青菜就知道了,有油炒的青菜,都是绿油油的,不用油的青菜,炒上来都是黑乎乎的。
  不过,赵菲后来换了下思路,改进了做菜的方式,采取了滚水捞蔬菜,然后在菜上滴少许油的方式,就能保持青菜的油绿可人,又不浪费油,刘桂珍就没说什么了,后来也采用了赵菲这种方式来做菜。
  其实,要不是这个年代油水不足,赵菲这种方式做的菜,才是最健康科学的。少盐少油少味精,味道也不差。
  下午课间的时候,颜金花对赵菲说起钱向东:
  “你那个邻居钱向东啊,昨天在学校里那么闹,学校保卫科可生气了,说他影响校园秩序,要给他记大过呢!”
  “记大过了没有?”
  赵菲听了,不禁一阵担心。钱向东虽然皮,但人还不坏,冲着那天肯帮忙送材料就能感觉到。
  “没有啦,后来钱向东他妈找到我爸,让我爸来说情。保卫科让他写了一封保证书,就没事了。”
  “哦,还好,吓我一跳。”
  赵菲出了口气,放心了。
  “是啊,还好没记大过。我爸说如果记大过,就要记入学生档案,一辈子背个污点了。”
  “你爸知道得真多!”
  赵菲随口道,看颜金花的表情,明显想让她夸一下她爸,于是便成全了颜金花。
  “那是,我爸就是管档案的嘛!别的不说,全镇学区老师的档案,都是我爸管呢!”
  档案,在这个时代,可是十分神秘庄严的。颜金花对自已爸爸能管老师档案,可是无比自豪的。
  “哦,这样啊!”
  听到颜金花这么一说,赵菲不由地眼睛一亮。

☆、15。第15章 神秘的档案

  下午的课上完之后,颜金花收拾好书包,正准备走。赵菲叫住她:
  “金花,你等等我,咱们俩今天一起走。”
  “啊?是吗?阿菲,你真要和我一路走啊?”
  赵菲听颜金花这么说,不禁有些讶异:
  “怎么?有问题吗?”
  “没有啦,以前你都不爱和我们作伴,每次都是独来独往,今天突然要和我一起走,所以我觉得有奇怪啦!”
  颜金花还真是胸无城府,把所有的感觉都直白地告诉了赵菲。
  原来如此,赵菲微微一笑,心想,自已过去的自卑和不自信,看来都被同学们当成孤傲了。过去的自已,真地是不擅长展示自我,适当表现自我,难怪颜金花就算是同桌,也不了解她。
  “以后如果没事,咱们都一起走,好不好?”
  “太好了,我还可以向你请教作文怎么写呢!”
  颜金花不禁有些受宠若惊,赵菲的作文写得很棒,全年段都是名声在外,范文更是有好几篇被黄老师亲自刻印了,在全年段里分发传阅。过去,赵菲下课,都是很孤傲的样子,从不和人结伴同行,除了她自家的弟妹。
  因此,颜金花虽然是她的同桌,也不敢轻易出言相邀,生怕被赵菲冷漠地拒绝了,自已就太没面子了。
  没想到,这两天赵菲似乎有所改变,不光人热情大方多了,和她聊天的内容也丰富起来,不再象以前那样,默默地来上课,又默默地一个人回家。
  要知道,在学校里,两个人是否是好朋友的标志,就是下课的时候是不是都腻在一起。这下课的时候,包括课间的每个十分钟,还有上下学的路上。边走边聊的上下学之路,是同学友情交融最亲密的时候了,什么快乐痛苦,都在这个时候分享。
  赵菲书念得那么好,颜金花只是中流水平,对于自已这个过去一向沉默寡言的同桌,颜金花虽然有心交好,但也害怕被拒绝,所以她们的关系一直是不冷不热的。
  难得赵菲居然主动提出要和颜金花一起放学,她可乐坏了。
  一路上,二人不时交流一些最新的学习体会,其乐融融,让颜金花感觉到,赵菲其实也挺能侃的。
  路过黄坑镇政府时,赵菲好奇地探头看了一下:
  “金花,你爸就在这上班吗?”
  “是啊,要不要进去看看?”
  见赵菲一路向往的样子,颜金花不禁脱口而出。
  黄坑镇政府她经常来,里面的叔叔阿姨和她可熟悉了。
  “行啊,你爸不会批评你吧?我从来没进去过,还真想进去看看。”
  黄坑镇政府和八里坑国营农场的场部办公室的朴素不一样,政府门口左右各立了一尊石狮子,威风凛凛的,一般人走到这里,便会觉得一股政府机构严肃的气息扑面而来。
  “走吧,我常来常往。”
  颜金花少不得在同桌面前摆出一副老练的派头,带着赵菲大摇大摆地走进了黄坑镇政府,在一楼的办公室里,找到了她爸的那间。
  看到颜金花父亲的办公室门上钉着“宣教办”的牌子,赵菲的眼睛亮了一下,她跟在颜金花身后走了进去,办公室开着,里面并没有人。
  “你爸不在吧?”
  赵菲道。
  “他的提包还在呢。”颜金一指办公桌上放的那个印着“1985年全县宣传系统大会留念”字样的黑色手提包,“可能去复印文件了,你在这等我,我去找他。”
  颜金花把书包扔在办公室里,熟门熟路地就跑出去了。
  赵菲迅速走到办公室靠着最里墙壁上的那个巨大的绿铁皮文件柜,今天特意来镇政府的目标就是它了。
  在学校里,听颜金花说她爸管着老师的档案,赵菲就意识到,颜爸爸的办公室里,肯定有这样的文件柜。果不其然,但老师们的档案是不是真地在里面呢?
  赵菲侧耳细听,四下无声,赶紧动手起来。
  她用力一拉,想拉开铁皮柜检查一下,却发现铁皮柜纹丝不动,竟然是锁着的。
  她试着连拧了几个,都拉不开,仔细观察一下,才发现这些铁皮柜是被中间的一把锁统一控制住了,只有解开中间的拉杆锁,才能解放所有的铁皮柜。
  难道就白来一趟?
  赵菲有点不甘心,今天她一定要调到某人的档案,如果调不到,那么妹妹赵兰的信心,就会和她前世一样,遭受打击之后,永远树立不起来。
  非常时期,采用非常手段。
  赵菲一眼扫到颜爸爸放在办公桌上的那个手提包,心想,如果有钥匙的话,也许会放在包里。
  可是,偷翻别人的包,那要是被人看到了,便万劫不复了。
  一瞬间,赵菲的脑子里想到自已翻颜爸爸包时,被人当场撞到,称她为贼的情景。
  不过,脑子里虽然这么想着,但赵菲仍是强做镇定地走了上去,拿起了颜爸爸的手提包,轻轻拉开拉链,果然有一串钥匙躺在里面。
  赵菲脑子一片空白,她身不由已地拖出钥匙,然后对着柜子上的锁孔,逐把试了起来。
  运气不错,试到第二把时,就试中了。
  随着“卡答”一声脆响,文件柜的锁打开了。赵菲的心狂跳起来,如果这里面没有档案的话,她会失望死的。
  还好,文件柜拉开之后,里面果然整整齐齐地放着一迭迭的档案袋,赵菲拿起一袋一看,写的是黄坑镇中心小学。
  不对,要的是中学的。
  她继续找……
  好不容易,在柜子的右下角找到了黄坑镇中学老师的档案袋。
  赵菲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现,这些档案袋的排序,是按照姓名的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序的,L,她终于找到了这个字母标示下那个想找的人的档案。
  赵菲翻开吕秀凤的档案,认真翻看了起来。
  档案果然如预想的那般犀利,里面从小学建档开始的学习资料,学习手册,到师范学校的毕业鉴定,这几年工作的每年记录,到家庭成员情况,都一一在册。
  虽然内容一路过来,都是吕秀凤自已填写的,但从小到大,这么多资料汇聚在一起,还是让人觉得“档案”二字,果然颇具威力,这么看一遍下来,就大体了解了一个人的到目前为此的人生,她的生活半径,她的周围的一切。
  赵菲快速翻完吕秀凤的档案,对她这个人有了立体直观的印象,分析结果令她震惊。
  “爸,我同桌也一起来了。”
  门外,飘来颜金花的声音,还有父女两个人交错的走路声。
  “你们呀,放学早点回家,不要东走西玩的。”
  父女俩声音越来越近,不一会儿,颜金花的身影出现在办公室门口。她见赵菲正安静地坐在办公桌前,翻动着报纸夹上的报纸,看到他们父女进来,赵菲赶紧起身,有礼貌地叫了声:
  “颜叔叔好!”
  “你好!喜欢看报纸啊?常听金花提起你,说你作文写得很好。”
  一通寒喧之后,颜爸爸对赵菲的懂事和知识面之丰富大为赞赏,时不时地“警告”一下女儿,要她向赵菲好好学习,多多请教。
  赵菲只能暗叫侥幸,就在颜金花父女进来前的那一刻,她才刚把钥匙放进颜爸爸的手提包里,不过,由于时间仓促,拉链并没有全部拉上。她只希望,颜爸爸不会在意这个细节。
  还好,颜爸爸听女儿介绍说赵菲是个优秀生,对她好感顿加,并没有太注意自已的提包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了镇政府,赵菲便和颜金花分道扬镳了,经过镇政府边上一个工地时,赵菲记起,这不是前世黄坑镇热闹繁华的农贸市场嘛?不过,现在这里还只是工地的模样,连农贸市场的雏形都看不出来。
  母亲在工地打工,说是镇政府边上的那块,看来就是这里了。
  “老孙头,你今天怎么穿得这么精神啊?”
  赵菲忽然听到工地入口的工房处,有人在大声打着招呼,调侃着一个穿着褪色绿军装的老头。
  “嗨,不是让大侄子托了黄经理嘛,到这里看工地赚点钱!这第一天上班,也得穿得正式点啊!”
  老孙头抻了抻旧军装,显然对自已这把年纪,能得到看工地大门的活十分满意。
  赵菲边走边看,由于今天绕了一段远路,实则是重生之后,她才第一次逛黄坑镇的街道,与前世印象中相比,此时一切都还未成形,感概着日后的变后,在路上颇是耽误了点时间。
  等赵菲回到家,见厨房的外墙上,已经装上了新的窗框,只等着明天倒水泥柱,盖上预制报,就能全部完工了。
  爸爸弄得一身泥灰,但精神很好,显然,能给儿女们做一件实际的事,让他再累都没感觉了。
  “阿菲,星期天放假和外婆上山折小笋啊?外婆说好久没见到你们了,有空去看看她。”
  刘裕至吃完晚饭,临走前吱了声。
  家里人手不够,孩子们都长大成人,各自有了家庭,惟一还在读高中的小儿子刘桂福根本就舍不得让他干活。
  老婆子说山上的小笋今年长得特别好,多得折不完,刘裕至便想发动人手,多去采一些。腌成咸笋的话,今年大半年的菜都有了。
  想来想去,大人都各有事做,也就这两个小的外孙女周末就无所事事了。至于赵国智,他知道那是女儿的心肝宝贝,他可是连碰都不敢碰的。
  赵兰听外公这么说,还挺高兴地应承道:
  “好啊,我和姐姐这周六下午就去看外婆。”
  赵菲也挺想外婆的,记忆中,外婆一直是个传统的农家妇女的形象,外公对她有什么不满,有时候还在家里用抽水烟的烟筒敲她,外婆都是忍气吞声的。不过,她还是很疼赵菲赵兰这几个外孙女的,每次去,都尽量做些好吃的给她们当点心。
  因此,赵兰一口应允,赵菲也没有说什么。
  外公走后,赵菲问妹妹:
  “明天上午你们有吕老师的课吗?第几节?”
  “第四节课,干嘛?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了?”
  赵兰不知所以。
  “嗯,第四节课上完,你先别急着走,我去找你。”
  赵菲知道,吕秀凤最不喜欢拖课了,上完课她一般拔脚就走,要找到她,自已还得想办法提前偷溜几分钟才是。但这件事是为了妹妹出头,所以一定要妹妹留在现场。

☆、16。第16章 吕老师请道歉

  赵兰一整个上午上课都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因为昨晚上姐姐那么交待她,让她觉得有些不妙的事情会发生似的。
  但是,胆小的性子,让赵兰想究问姐姐,找吕老师做什么,这句话无论如何也问不出口,只能放在心里默默想着。
  赵菲原本就是担心赵兰胆小、心事重,怕自已要做的事情会吓坏了她,所以不提早预告,但没想到,赵兰还是有所察觉并担心上了。
  就因为这么精神恍惚着,赵兰的表现,让吕老师发现了,第四节课,吕老师故意提问赵兰,结果赵兰张口结舌,全回答错了,看来,心思并没有放在听课上。
  吕秀凤大为生气,下课时,便留了赵兰的堂。
  赵菲在第四节课上了半小时后,就有点心神不定,一直在想怎么找理由先溜课。
  有时候,第四节课上,老师会放同学们自习或者做卷子,这样偷偷提早几分钟跑掉,也不会引人注意。
  今天偏偏是数学曾老师的课。曾老师昨天多发了张云杭五中往年的期末练习卷,说是托了师范的同学,还不容易才搞到手的,要同学们认真做。今天下午一上课就讲评开了,而且还讲得特别地细。
  云杭五中名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