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在红楼修文物-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乐凤鸣向石咏坦白:“说实话,我怕什么?”
  “我们乐家往上数三代都是铃医,只到了我这一代开始炮制丸散膏丹,历代的方子都在我这脑子里装着。若是京里待不住,我就离开,天下之大,哪里没有我的容身之处?”
  “这次是参,以后若是其余药材商针对同仁堂,一枝参也不卖给我们,我也照样有法子经营下去。石大人,你也知道,我同仁堂的主顾们都是苦哈哈的百姓,谁吃得起参呢?所以这次听您说起的时候,我就拿定了主意,我们同仁堂,不怕的!”
  石咏很喜欢乐凤鸣的坦诚,而且他清楚知道这乐家不仅没有被赶出京城,留在了京里,而且还留得很好,一留就是三百多年,在这期间乐家恪守良心,致力于制药治病救人,“同仁堂”之名因此而享誉海内外。
  “既是如此,乐老板,请这就随我前往内库吧!”石咏请乐凤鸣随他一道动身。
  “石大人,小人还有个问题,这次往内库缴过款之后,参可以还暂且存放在内务府库房中吗?”乐凤鸣颇不好意思,直言他如今的困难,“小人,小人店里的库房很小,今儿个拍下的参,若是要运出来的话,还得花钱在前门附近再租个库房才行!”
  乐凤鸣瞬间露出本来面目,他其实真的只是个做小本生意,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习惯于计较一铢一锱的商人。
  “这简单!”石咏登时爽朗地笑出了声,他心里非常畅快,与乐凤鸣附耳,只说如此如此。乐凤鸣登时明白,一起笑道:“这下子全直隶的商人就都知道,究竟是哪种法子好了。”
  石咏便向乐凤鸣行了一礼,道:“如此,多谢乐老板高义!也盼着其余药材商人们能快些明白过来,到底哪一样才是真正利国利民利己之举。”
  乐凤鸣亦感激地向石咏还礼,道:“大人切勿客气,小人到底是感激……感激大人肯给同仁堂这样一个机会。”
  “什么?内库已经入了五分之一的款项?”九阿哥接到消息的时候惊讶极了。
  这次内务府拍卖人参,所得的总款项为四十三万两有余。五分之一,就是超过八万两了。
  然而九阿哥这里得到的消息明明是,并无任何一家钱庄票号向同仁堂借贷,连放款的都没有。
  “他难道抬去的是现银?”九阿哥跳起来问。四十三万两,那得多重啊!
  “回爷的话,不是现银,全是小额的通兑银票。各大钱庄的都有。内务府出了三个账房,正在内库清点。因其总共涉及十七间钱庄,所以内务府如今的法子是先将各家所出的银票一家家地汇总,然后直接传这些钱庄的伙计上内务府去,先验看这些银票有没有假,若是没有假的就立即要求票号通兑,将现银送入内库。如今已经有三家将银子兑完,内库那边已经入库……余下的,应该……也快了!”
  九阿哥登时跳脚:“也不是早就说了,城里所有的票号,不许有一家给那同仁堂放款的吗?”
  他的从人登时为难地道:“话是这样说,可是城中的钱庄,如今并不是在给同仁堂放款啊!他们如今是在给……在给内务府放款兑银子啊!”
  九阿哥一瞪眼,那人吓得“噗通”一声跪了:“九爷您千万别怪小的,当时小的还拉着宝通号的掌柜质问来着的,结果那掌柜说,银票既是真的,他们就不能不兑,若是不兑,回头消息放出去,明儿他们被挤兑,那生意就真没法儿做了……”
  九阿哥虽然跳脚,可是在商界浸淫多年,这点儿最基本的规矩,他很清楚,晓得既然银票是真,便票号钱庄便没有借口不兑。更何况,四十三万两,分散到十七家头上,每家也就两万多,要是连这点头寸都调不出来,就绝没有能力在京里开钱庄。
  “这么多小额的银票,全是三五百两的,硬生生凑出了四十三万……”九阿哥挠着头想不明白,“这么些钱,究竟是怎么来的?”
  “莫非从民间一点点借来的?”那手下小心翼翼地猜测,“毕竟如今大户人家那闲散银子出来放印子钱的不在少数,朝廷虽然三令五申不许,可是却禁不住,毕竟有利可图啊!”
  “是,是了!”九阿哥一下子明白了,“一定是这样。你,去告诉那些药材商人一声,叫他们再忍一忍,忍过十日,十日之后,市面上一定有参,又便宜又好的长白山参!”
  九阿哥的推测是,这个“同仁堂”乐凤鸣就是个投机商,这次是四处借了小额借贷,打肿脸撑胖子一口吞下了内务府发卖的参。但是这些利滚利的印子钱利息升得极快,乐家绝难支撑十天半月的,只能靠买下货了之后立即转手发卖,回笼货款,将印子钱还回去,才能维持。
  因此他命人再忍十日,就是判断这十日之内,乐家一定支持不住,不得已低价发卖人参偿债。
  九阿哥一向最喜看人输得一败涂地,既然想到这个法子,自是心痒痒地准备看好戏,自然严令城里的药材商向乐凤鸣买参。
  这下子所有缺参的药材商都找上了王开和:“王老板,您若再不允一点儿,我们这铺子就真开不下去了,老主顾都上门抱怨没有参……我如今这不仅没有参,现在连参须都没有,连泡过水晒干的都没有,这日子,您真叫我们怎么过啊!”
  王开和也烦啊,他自家老婆小妾那里存着的几枝好参都被他搜刮出来了,上头却还只让他再等十日。
  “王开和我告诉你,”也有那不客气的,指着王开和的鼻子,“十日,我就是还看着行会的面儿上,同意再捱这十日的。若是十日之后我还见不到这参的影子,您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到那时谁有参我就管谁叫爹!”
  话糙理不糙,这个性子莽的商人却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说到底,从头到尾都是这个行会的会长,永济行的王老板让他们干着干那,若是从来没有过这个行会,他们这些人,岂不都会顺利成章地该拍卖拍卖,该买参买参?
  人都是健忘的,这时候人们都忘了当初是怎样为钱老板的遭遇感到唏嘘的,又是怎样在王开和面前赌咒立誓一切照做的。
  总之,十日为限,这十天几乎成了众人心里的魔咒。
  这同仁堂,还究竟能不能撑到第十一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呢?
  王开和命人去前门大栅栏暗中打听,得知乐凤鸣将货款缴到了内库之后,连那些人参的货都未提出来,只带了他那九匣子样参回自己店里。
  “果然是个空手套白狼的,”王开和心想。
  可是在这几天内,乐凤鸣成日在自家药方里接诊、制药,该干啥干啥,诸事井井有条,一点儿慌乱都不显。药材商人们急,乐凤鸣却一点儿都不急,仿佛他那四十三万两银子就是天上掉下来的,换成了参,便搁着也不打紧。
  到了第九日头上,王开和已经实在是撑不住了,他气闷无比,自行来到福顺茶楼。茶楼上原本就聚了好些药材商人,这时候人人面露紧张,见了王开和也不招呼。王开和能理解众人的焦虑,也未往心里去……
  可就是在这时候,突然有人冲上楼板,高声道:“有参啦有参啦!”
  “真的——”
  “咱们赶紧去——”
  茶钱瞬间都抛在了桌面上,有的滚到楼板上。众人急不可耐,纷纷准备下楼。
  王开和赶紧拦了那人,问:“哪儿有参?”
  “前门,大栅栏,同仁堂……”来人答得气喘吁吁。
  王开和登时皱眉,“不是说好了咱们守诺再熬一日的吗?”
  来人话却还未说完,接道:“钱老板,钱老板在他家买到参了!”
  王开和:钱……钱老板?他回来了?


第250章 
  还未等王开和反应过来; 福顺茶楼上的人们已经带着无比的喜悦,冲下楼; 一起往正阳门过去。
  王开和本想提醒他们; 十日未至; 他们这么做是不信守承诺。可是后来一想; 老钱这都回来了,管他个屁承诺,当即跟着众人一起来到同仁堂。
  同仁堂在前门大栅栏处; 本就是个热闹地界儿; 这下子更是围得水泄不通。人堆之中,钱老板一人跳上了一张板凳; 举着一张字纸; 扯着嗓子帮众人解说:“诸位啊,这回乐老板将参都收了来; 都是为了大家好……”
  登时有人喊道:“管为了谁好; 有参就行!”
  “是呀是呀; ”钱老板笑道,“反正乐老板说了,各位要多少有多少。而且他按这次内务府拍下总价; 在各等各品之间重新分配了一回; 匀了匀,毕竟大家有一阵子竞价竞得太狠了……”
  众人一听大悔,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若是大家伙儿全程安静如鸡; 听凭乐老板一人将所有的参都拍下来,岂不是便宜?不过事到如今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且竞价炒上去的那部分金额,分摊到每一等每一品也不算加了太多,做人不能太贪心不是?
  钱老板手上那张纸上,就是示意这参的单价是如何分配的。调完之后的单价人人都觉得公道,便一起喊,“就是这个价!”
  “还是乐老板好人啊!”
  钱老板笑笑:“各位都看好啦,想想自家打算进多少参,不妨都写下来,免得一会儿记混了。写好之后,先往账房那边交银子,再往乐老板那里过去领‘提货券’!”
  “提货券?”人们不解。
  “就是直接去内务府内库提货的凭证!”钱老板大声喊,“我早先已经去过内务府啦,提出货了,那边给验货,你爱怎么验怎么验!”
  既然有人已经得了参,这同仁堂门前的药材商们纷纷都放了心。
  “老钱!”人群中王开和一声高呼。
  那钱老板一见朋友,登时从椅子上爬下来,将手中的字纸随意塞到同仁堂伙计的手里,然后费劲地朝王开和挤过来,感激地握着他的双手:“老王!”
  “老钱!”
  钱老板自然是在感激王开和悄悄给他塞的那二两金子,王开和则急切地想知道钱老板的遭遇,赶紧问:“你究竟怎样了?”
  钱老板一挺身板儿,道:“自然是上头大人都查明白了,‘拖欠官银’本是子虚乌有,内务府又将扣下的房子院子铺子都发还啦!”
  感情内务府的人自己作伐,这头发作了钱老板,那头又给他补回来。
  “快去吧老王,你家药材行要的参多,你快些,大伙儿都憋急了,回头别叫旁人都买了去。”钱老板关心朋友,“对了,刚才忘了说,按现在这价算出来的价钱,回头还得加上二成!”
  “加二成?”王开和惊问。
  柜台账房那边也有人吃惊:“为啥要再加二成?”
  这有点儿欺负人啊!
  “人家乐老板总要赚个辛苦钱啊!你们想想,辛辛苦苦将这些东西都拍下,又东拼西凑寻了这么多银子交到内库去……你们现在嫌贵,早先拍卖的时候为啥不喊价呢?现在全直隶就只有乐老板一家有参,他还敞开来将参都供应给格外,这是何等的胸怀!”
  众人听了都十分无语。但想着如今的确是乐凤鸣掌握了长白山一年的出产,独个儿把所有的货源都拢在手里,其实哪怕多加几成大家也不得不买。如今乐家只加两成,算是良心价了。
  “再说了,诸位算一笔账,眼下这个参价,再多加二成,拿到各位手里,和以前买内务府的参,哪个贵哪个便宜?”
  在场的都是商人,心算都是一流,有人略低了低头就喊了出来,说:“现在便宜!”
  “就是啊!”钱老板继续说,“以前内务府卖参,卖个这个不卖个那个的,大家伙儿少不了拿钱打点,再加上中间经手的人有多,层层要给回扣的,加上这些这参价压根儿不便宜。今年怎么样呢,今年只有一道手,所有的成本都摆在大家面前,清清楚楚的。各位,这买参的法子,孰优孰劣,你们到如今能看清了吗?”
  “再看不清就是瞎啊!”
  登时有人接话。
  “老钱,”王开和望着突然见伶牙俐齿,层层剖析的钱老板,“这些话,莫不是内务府石大人教给你,命你说的?”
  “什么石大人,木大人?这些都是乐老板说的。我瞅着这个乐凤鸣啊,有实力,迟早能一飞冲天。”
  王开和心想,这哪里还用等到“迟早”,这位明明已经是一飞冲天了。
  “不过呀,乐老板省了我那两成的加成,”钱老板得意洋洋地说,“今年的参,我又能发一笔小财喽!还有虎骨……”
  王开和见到朋友眼里直往外迸铜钱星儿,实在是哭笑不得,这个爱财的钱老板,只怕是被人借来用还不自知呢!不过人家此前吃过苦头,如今得些补偿,也是应该的。
  一时众人在乐凤鸣这儿领了“提货券”,前后脚地就赶去了内务府。内务府果然有人候着,在那边给人“提货”。商人们要求验货的要求也一一得到满足,众人在内务府生平头一回感受到了“童叟无欺”。
  “你说你们,是不是傻哟!”
  有那内务府的小吏一面交货,一面数落,“咱们十六爷好生生安排的拍卖,谁也不买,非得现在再加上两成价,贵一点儿了,再买,是不是傻哟!”
  旁边一人登时接口,说:“这怎么是傻?分明就是骨头轻么!”
  骨头轻,便是形容人轻浮不老成。一众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药材商人,这会儿被人说是“骨头轻”,其中还不乏四五十岁的人物,一时都苦了脸,但是心里还真觉得这来回闹腾,实在是有点儿贱贱的。
  当天这参并没有全卖完,剩下还有大约一成半,乐凤鸣就做主全部从内务府提出来,存放在自家货仓里。
  这其中的曲折药材商们自然不欲大加宣扬,可是那日众人聚在同仁堂门口买参的情形,京城里的人都看在眼里。一时全城都知道同仁堂有好参,那些高门大户也有直接上同仁堂去问的。在接下来短短半个月,乐凤鸣手里最后那一成半长白山参就卖了个精光,还平白增加了不少人脉。
  这时候大家手里有了参,大多有了底气。京里达官贵人多,这好参是任谁家药材铺都不敢缺的。一时众药材商都聚在福顺茶楼的二楼,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此事。
  王开和脸上一直挂不住,总想找个机会向大家道个歉。但是他又想,道什么歉呢,明明这次大家买到的参,价格更加便宜,品相分得更细致——虽说这其间有些波折,可最后结果还是不错的。
  于是王开和清了清嗓子,准备以行会首脑的身份,讲几句冠冕堂皇的场面话。岂料他还未开腔,这福顺茶楼上忽然响起掌声。随着掌声,有一人稳稳当当地沿楼梯上得楼来,双足不丁不八地立在楼板上。
  “小可日常闻说,京中药材行当的诸位前辈,时常在此聚会,谓之行会。小可对诸位一向仰慕,只恨无缘识荆。但这次碰巧有机会结识诸位,小可想向诸位请教,这行会,小可也可以过来凑个热闹么?”
  乐凤鸣向四周团团一揖,小心翼翼地询问。
  登时有人大声喊:“怎么不行?”
  “是呀,你都不够格还有谁够格?毕竟是经手过四十几万两药材的人。”
  每年经手药材在一千两以上的商家即可入行会,所以乐凤鸣眼下站在这里,谁还敢对他说个不字。
  王开和也站起身,用力鼓掌,表达最热切的欢迎。他心里却明白,自己这个所谓的“会长”大约不久之后就要让贤了。
  乐凤鸣这次行事,担了那样巨大的风险,但是也给他带来了无比丰厚的回报。王开和对乐凤鸣的远见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他心里有种预感,知道这个年纪不大的铃医传人,可能很快便居于自己之上。
  王开和对此心服口服,他唯一不明白的是:乐凤鸣手中那许许多多的银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有同样疑问的人还有九阿哥,这位也百思不得其解。他命人打听了民间大大小小放印子钱的人家,甚至连高门大户女眷偷偷往外放贷的,也打听过了,愣是没有半点线索。
  十六阿哥坐在内务府府署里,得意地扇着扇子,笑道:“你说,九哥能猜到那银子的来源么?”
  石咏笑着摇摇头,也道:“家母对卑职说的时候,卑职也着实吓了一大跳,实在是没想到,没想到这样一桩买卖,竟能有这样的能力。”
  十六阿哥点点头,说:“那就让九哥好好去想吧!反正他也绝想不起问九嫂的。”
  这位爷话锋一转,提到内务府的内务,笑容便转冷,道:“饶得了那么多年的便宜,偏生还不肯放手,跟爷作对……”
  前些日子九阿哥在内务府门前痛打了一名内务府属官,只说这人是不把他放在眼里。但是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以前就是这人主持吉林人参的发卖。若是以往,跟着这人的上上下下都能从人参发卖中分得一杯羹的。十六阿哥这次一拍卖,就没他什么事儿了,因此这人憋足了劲儿,他不敢从十六阿哥处捣鬼,就只能从相熟的这些药材商身上做文章,尽量将人唬住,乖乖听他的话,搅黄十六阿哥的好事。
  十六阿哥原本还在一一排查,到底是谁背后给他捣鬼来着,小喽啰抓了好几个,正主儿还没问着。正在这时,九阿哥泄愤,将人给直接揪出来了。
  十六阿哥嘴角一挑,道:“爷不晓得是不是应该谢谢九哥,回头再去挑几枝好参,听说长白山的参是补气不上火的,回头给九哥送去,请他老人家消消火。”
  石咏没借口,心头暗笑:若真是如此,九阿哥非得大大上一回火才是。
  一时两人交代完公务,十六阿哥心情极好,要邀石咏去喝酒。石咏正待婉拒,忽而十三阿哥府上的管事来找石咏,说是十三阿哥请他过府去一趟。
  十六阿哥闻言嘻嘻地笑,说:“茂行啊,是不是爷这几日交给你的公事太多,没工夫陪媳妇儿,你丈人不在京,所以姑丈替人出头来啦?要不要爷放你几日假?”
  石咏顾不上十六阿哥调侃,赶紧往金鱼胡同去,毕竟十三阿哥极少这样召他去见,这回不知道是什么事。
  待赶到金鱼胡同,天色已经昏沉。十三阿哥俭省,舍不得点那煤油灯,外书房里就只点了两盏寻常油灯。
  虽然光线幽暗,可是石咏还是觉出十三阿哥已经有些不同了。虽说十三阿哥像以往一样,闲闲地坐在炕桌一旁,可是石咏还是觉出他腰板儿挺得笔直,目光温和之中带着些琢磨不透。当十三阿哥望了石咏片刻,石咏竟莫名其妙地觉出一种压迫感,仿佛不由自主地想低下头去,躲开对方的目光。
  “茂行,前阵子听说你一直在忙内务府拍卖人参的事?”十三阿哥低下头不看石咏,自己托起茶盅,饮了一口,接着问:“头回拍卖,购入那枝百年老参的方姓男子,你可认得?”
  石咏万万没想到十三阿哥传他来,竟是问这个。
  他心知方世英的身份有些不妥当,而以十三阿哥如今的身份,注意到这人原也在情理之中。
  石咏点了点头,道:“认得。”
  这种时候,他不仅不能说谎,更不能顾左右而言他,否则那便真是心虚了。


第251章 
  十三阿哥问起方世英; 石咏是事无不可对人言,当即承认; 并且一五一十地将昔年方家父女如何与自家为邻; 又将当初微山湖上遇匪的事也说了; 只掩住了方世英曾经提过的“江湖切口”不提。
  十三阿哥见他答得坦荡; 绷紧的面孔便稍许放松,只说:“茂行,你行事一向有分寸我是知道的。但是年轻人; 结交他人之际多少还是要长个心眼; 须知人心隔肚皮,世事未必如你所见的那般明白。”
  石咏当即点头; 表示记下。可是十三阿哥紧紧盯着他; 又补了一句,道:“此人; 四年之前; 五月至八月间; 一直携女滞留承德。此事你可知道?”
  石咏从未听说过此事,现在听说,猛地抬起头; 难以置信地望着十三阿哥。
  四年前的夏天; 在承德,先是澹泊敬诚殿藻井的无头公案,随即便是有人以火铳当街袭击十六阿哥。这几件石咏都是一一亲历。他根本无法相信,这些事竟会与方世英有关。
  方家父女; 一来为石家解困在先,二来微山湖上施救在后。尤其方世英,此人在石咏心中一直是个正派英豪。而且前日里他在“百花深处”提点石咏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更加深了他这种印象。若说昔日承德的两件案子都是方世英所为,石咏一时不能相信,也有些不能接受。
  这其中怕是有什么误会。
  十三阿哥敏锐,看见石咏这副神情,便知他一时不会全信,也没有点破,只道:“茂行会与此人有这样的渊源,也是巧合,须怪不得你。但你须知,知人知面不知心,凡事俱不可盲目轻信。”
  石咏一点头,谢过十三阿哥的好意,老实应道:“小侄省得。”
  “你明白就好。”十三阿哥放过石咏,让他回去。
  “四哥!”待石咏离去,十三阿哥将雍亲王从书房里间请出来,看见雍亲王沉着的一张面孔,当即笑道:“四哥是否觉得弟弟待小石太苛刻了?他这才刚漂漂亮亮地办成了一桩好事,弟弟非但没有夸奖他,反而抓来一阵敲打?”
  雍亲王大约从不会嫌给年轻人受的打击太多,只道:“年轻人不晓得人心险恶,十三弟提点提点,自是正理……只是有时十三弟还需要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