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在红楼修文物-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佳氏原本见迎春出去住了两日,着实担心,生怕荣府势大,觉得闺女受了自家慢待,不让闺女回夫家。如今丹济去将媳妇儿接了回来,小两口神态亲密,像是前嫌尽释的样子。马佳氏也总算是松了口气,“你们小两口能好生一处过日子,我就放心了!只是……”
  只是马佳氏依旧有隐忧,毕竟她的亲生女儿从弟弟弟妹这儿讹了一大笔银子,上回吓跑了之后,夫妻两个都像是缩头乌龟似的,再也不上丹济家的门。
  “娘,您放心吧!姐姐欠迎春的嫁妆银子,自然由儿子包在身上,虽说一时半会儿凑不出手,但是儿子一定会凑齐了还给迎春的。”
  迎春也说她这钱没有旁的用途,不着急不用马上还。但是马佳氏却知道,这……到底还是一桩糟心事儿,一桩梗在家中每一个人心头的糟心事儿。
  当晚丹济请了大夫来,重新检视了迎春手臂恢复的情形,并且亲自给迎春上了药。
  一时大夫走了,府里的管事与大丫鬟绣兰过来问柴房管着的绣竹、绣荷两人如何处置。
  丹济刚要开口,迎春却道:“爷,让我来说吧,爷若是觉得我处置得不妥当,爷再指点也不迟!”
  管事与绣兰互视一眼,都感惊讶。这位奶奶开口说要处置府里下人,可是破天荒头一回啊。
  迎春处置的也简单,两个丫头都是犯上不敬,绣竹是通房,打二十板子送庄上劳作;绣荷则打二十板子之后着人发卖。
  此间最解气的人是绣橘,她自然觉得早该如此;然而最后怕的人是绣兰,她是当初从外头买来的三个陪嫁丫鬟之一,另外两个欺主子脾气好,一个爬了床一个换了药,如今把主子的脾气全惹出来了,有她们一番好受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另外太太和丹蓉妹妹身边也都缺人,我看着得府里得再进一些人,”迎春想了想说,“上元节之后,带些适龄的女孩子进府,先给母亲和二小姐挑一挑,然后我这院也再进两个粗使的丫头,回头绣橘帮着选就行了。”
  迎春一面说,一面看着丹济。丹济则一面听,一面微笑着点头,随后便让迎春勿要诸事劳心,以后有什么他代劳也是可以,接着又亲自张罗迎春吃药,哄迎春早些安置,腻歪得不行,连绣橘也看不下去,早早地退下去了。
  且不说迎春小两口,齐世雄夫妻两个,那日被贾琏吼过一回,后怕了好一阵,果真再也不敢上丹济家的门了。但至于还钱的事儿,这夫妻两个,可没有一个有还钱的打算。
  “放心吧,丹济拉不下这个脸,当面来讨钱。他最多自己默默将俸禄银子省下来,还给弟妹。”齐世雄对这个小舅子的秉性非常了解,“如果他真的当面来讨,你就去西华门跟前哭,让他那班的侍卫都知道,丹济为了区区几两银子,快将他姐姐姐夫逼死了!”
  丹菁伸手就去拧齐世雄的脸,被齐世雄让开了去,说:“我才不去丢这个人,要去你去!”
  夫妻两个,打闹一回,随即将这事儿抛诸脑后。
  丹菁这人,生性招摇喜欢显摆,便注定此人手中存不下钱财。她除了喜好华服美点,还有个嗜好,喜欢打牌。年节之时,各家不禁打牌赌钱,女眷之间走动串门子,时常来上两桌。丹菁对此乐此不疲。
  这日她来到与丈夫齐世雄同级的一名正蓝旗佐领太太家中打牌,见牌桌上人人都盯着她,望着她发笑。丹菁原本觉得是自己戴着的一只百蝠盘云的金璎珞圈占尽风流,赢得了众人的眼光,岂料不是。人人都盯着丹菁的面皮在看。
  “我赢了!”丹菁手中的叶子牌一撒,笑着道,“给钱!”
  “还好今日齐夫人赢钱了,要不然的话……”坐在她对面的女眷不情不愿地掏钱。
  “是呀!不是说……”旁人接话,却是欲言又止。
  “我开始也不敢信那是真的,后来遣人去看了,才晓得不是旁人以讹传讹。”
  丹菁将面前的牌一推:“你们到底在说什么?”
  “齐夫人,你最近名声在外,自己都不知道么?”
  “什么名声?”丹菁毫不知情。
  “别逗他了,”今日主家佐领夫人纳兰氏是个实心肠的,便问丹菁,“齐夫人,这恒舒行,您听说过没有?”
  丹菁倏地变色,“恒舒行怎么了?”
  旁人皆不肯说,只纳兰氏一个人告诉她:“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就因为这个,丹菁存了心事,早先赢下的钱输了个精光不说,还倒赔进去几两。好在她们几名武官夫人不过是无聊牌戏,所谓赌注不过都是极小的彩头,所以丹菁损失有限。
  她一从旁人家里出来,便命人去鼓楼西大街恒舒行打听,看看自家到底出了什么事儿。
  每年年节之时,城中的典当行都是关得最晚,开得最早,不为别的,年关难过,到年底被逼债逼不过了出来当当头的有的是;而新年伊始,城中大户人家上下都以牌戏为乐,不乏当东西换银子立志要试手气转运的。因此典当行的生意十分兴隆。
  回头家里管事回报,说是恒舒行在典当行的小窗口贴了张告示,列了张单子,写明了有些人家上门典当,恒舒行是不接的,其中就有他们家,虽然没有写全名全姓,但是只写了“城西正蓝旗佐领齐”这几个字,就足够叫熟悉的人认出他们家来。
  丹菁登时跺脚:“恒舒行有没有说,为什么不给我们家典当?”
  管事便说:“恒舒行的朝奉说了,咱们府上,好像流出了些仿制恒舒行的当票。还说若是这事儿查不清楚,怕以后换了别的朝奉或是伙计,验不清真假,赎当的时候赎成别家的东西。索性咱们府上的生意就都不做了。”
  丹菁暗暗生气,心想咱家当初捡了这恒舒行的当票仿制,是给了恒舒行脸。
  她真是这样认为的,毕竟恒舒行家大业大,在城中有三间分号,恒舒行的当票,看起来比较可信。
  “算了,以后不上恒舒行就是了!”丹菁道,“惹不起我难道还躲不起?”
  管事“唉”地应了一声记下了,这事儿也暂时这么过去。
  隔了几日,天气渐暖,丹菁想起家里的大毛衣裳可以收了,当即命人将大毛衣服送去当铺。
  冬日一过,便将大毛衣服当给当铺保管,这也是京城里常见的做法,毕竟夏日气温高的时候,当铺有专人给这些大毛衣裳翻晒、祛湿、驱虫,比自家收着稳妥得多。
  岂料那管事带着衣裳去,带着衣裳回来,向丹菁禀报:“奶奶,换了七八间当铺,都说不收咱们家的当头!”


第266章 
  丹菁得知城中所有的当铺都不收她家送去的当头; 这才觉出事情严重。
  她想了想,将出面送皮子的管事骂了一顿:“笨!不会说是北锣鼓巷那里三舅老爷家里典当的么?”
  管事喏喏地去了; 隔了一阵又将皮衣裳又都抱了回来; 哭丧着脸对丹菁说:“夫人; 当是能当的; 但是典当行说是一会儿将钱和当票全送到三舅老爷家去。奴才想,这哪儿行?只得说不当了,将东西再抱回来。”
  若是以旁人的名义典当; 回头当票和银子都一起送旁人府上去; 丹菁这算是什么?给旁人家捐东西?
  丹菁气得不成,当时就说:“不当了!”
  她不过是想找个妥当的地方存放不用的皮草而已; 既然对方不愿意收; 她就还真不当了,反正这对齐家没什么影响。大不了她一辈子不进典当行便是——丹菁想; 谁还指着当东西过活不成?
  这京城里; 有一句老话; 叫做“穷不离卦摊,富不离药铺,不穷不富; 不离当铺。”这“不穷不富”的人家; 说得就是齐家这样,平日里手有余钱,但是有时又需要周转一二的。若说齐家真的一辈子不进当铺,原本也有些为难; 可是丹菁就是不愿意向弟弟低头,舍不得手头上的银子,打算硬撑着再过上一段。
  岂料转天有齐世雄开列了户头的钱庄票号寻上门,只说是他们生意不大,往后不方便再与齐家做生意,还请齐大老爷将户头给关了。
  来人的时候齐世雄不在,丹菁在家。丹菁起疑,登时命管事好生盘问原因,结果对方态度非常谦恭,答得也婉转小意,答案却是:怕银票也能仿造。丹菁气得险些掀了自家的茶桌,但想想不值当,便关了这几家的户头,另寻其他的票号与钱庄开户。
  哪知齐家管事跑遍了城中,却再找不到一家肯给齐家开户的票号了。甚至齐家想要拿真金白银去兑一张通兑的银票,都兑不到。旁人都说:“着实对不住,本来就怕这银票有假,怕真银票流出去,仿制起来更容易。”
  丹菁大怒,心想老娘上回仿制的是当票,不是银票。有谁见过世上有人仿制当票的?也就是她,为了哄自家那个傻弟弟,才会这么出手。
  可是事已至此,无论丹菁怎么折腾,这城中,愣是没有一家肯给齐家开具银票的票号。齐家就只能通过亲戚朋友去兑银票,求爷爷告奶奶不说,还欠下一堆人情债。
  无法顺利地承兑银票,对齐家而言非常不方便:日常花销可以靠现银,可若要是买正经大件物品,总也不能整个抬几十斤现银过去。亦或是齐世雄想要打点上峰,还真不能拿着白花花、金灿灿的真金白银。那要叫御史看见,他们正蓝旗上上下下怕都要被弹劾。
  丹菁思来想去,终于决定抹下面子去看弟弟。她也不好意思直接去丹济府上,便还真守在西华门外,等到丹济侍卫换班下来的时候,拦住丹济的去路。
  “大弟,不就为这点儿小钱?你犯得着这么整姐姐?”丹菁对自己这个弟弟非常不满,“是欠了你点儿银子,可是你姐姐姐夫又没有说不还,你怎么就在姐姐姐夫背后摆一道呢?”
  丹济四下里看看,见他的侍卫同僚都望着这边,无奈之下只能压低声音,对丹菁说:“姐,这事儿咱们回去再说!”
  丹菁随丹济回到娘家,见出来端茶的丫头都换过了,晓得必是迎春吃一堑长一智,管起家中人事,少不了气愤不已,茶也喝不下,只说:“丹济,所以你就这么让弟媳处处摆布你,爬你头上了不成?”
  丹济不理会她胡搅蛮缠,非常诚恳地说:“姐,弟弟真的什么都没做,‘摆一道’什么的,弟弟全不知情。”
  丹菁茶碗一撂,当即甩脸子:“丹济,你是给你那公府出身的千金小姐媳妇儿迷得找不着北了是不是?你忘记父亲过世之后咱们姐弟俩是怎么互相拉扯的了么?姐姐辛辛苦苦,帮着娘一起补贴家用,好容易求着族里,给你补上了侍卫的职,如今你出息了,你将姐姐以前为你吃的苦都忘了是不是?”
  丹济听见姐姐提及亡父,肃容起身,垂手道:“姐姐,丹济未忘……”
  丹菁:“那还不赶紧地,这事儿最早就是从恒舒行闹出来的,你不是有朋友认识恒舒行的人么?快去跟他们说一说,让不要闹了,什么仿制当票,都是子虚乌有的事儿……”
  丹菁还未说完,丹济已经续道:“姐姐,如今各处当铺钱庄的事儿,的确与弟弟无关,也不是弟弟能够左右的。姐姐,弟弟只想奉劝你一句话,做人要守‘信用’。你失信在先,旁人自然不敢信任于你。尤其这世上,处处与人打交道,处处少不了信用。您对自己家人尚且不愿守信,如何能教外头的人信你,与你和姐夫往来打交道呢?”
  “好了好了,丹济,姐姐最不喜欢的就是你这副从早到晚一本正经的模样!晓得了,晓得了还不成吗?”丹菁就怕丹济向她催债,她也着实不想这么快就将钱财都还给迎春,因此打算能拖一时是一时。既然劝不动丹济,丹菁起身就往外走,出了丹济家的院子,穿过胡同,往大街上她家泊着的车驾那里过去。丹济这时候自她身后追出来:“姐,你弟妹的钱,什么时候能还上?”
  丹菁不理这个弟弟,随意挥挥手,只抛下“晓得了”三个字。可是她刚刚来到街面上,就听到自己身后有人指指戳戳:“感情这位是借了家里人的钱不换呀!”
  丹菁一怒,转身瞪着身后的人。可是她身后的人亦不怵,也回瞪着她,同时说:“看着挺体面挺光鲜的一位奶奶,怎么就非不愿意守信呢?”
  就在丹菁这般受路人诘问的时候,距离丹济家不远,胡同口出来,大街的另一边,一家商行正热热闹闹地开业。爆竹声大作,洒下了一地的红纸屑。待舞狮的在鼓乐伴奏之下完成全部表演,这间商行的大掌柜便请东家出面,剪了彩绸,揭了招牌,众人看去,见是“信合行”三个大字。
  因为“信合行”是织金所辖下的产业,织金所是信合行名义上的东家,因此这次前来剪彩的东家代表是织金所的一名大掌柜。而石咏与薛蝌等人,则都是作为前来观礼的嘉宾,出席此间的开业典礼的。
  石咏原本特别想用“信用合作社”的名字,薛蝌和其余掌柜等人都说这个名字太怪了,世人怕是接受无能。所以最后选了“信合行”这个名字,画风与这个时空的规范比较一致。
  随后,信合行便在众目睽睽的见证之下,签署了第一单生意,贷出了一千两纹银。前来观礼的嘉宾与看热闹的路人一起聚在信合行门口,见证了这第一笔平价小额“贷款”的诞生。
  这一千两银子是贷给“同仁堂”的,乐凤鸣感激石咏给他机会,又是个真正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这种好机会,他自然不会错过。
  这边乐凤鸣一面签契纸、按手印儿,一面有信合行的管事向嘉宾与围观之人一起介绍信合行的规矩。
  信合行的规矩之一,乃是信用没有污点,没有与别家钱庄的纠葛,欠债不还。在每一家贷款放出去之前,即将获得款项的商户信息会在信合行公示三天,如有债务纠纷,必须在这三日之内完全解决,否则是无法取得贷款的;
  第二,借贷需要有抵押品或是担保。像乐凤鸣这样的,他在前门大栅栏的药房铺面,乃是其父乐显扬早年间买下的。如今前门地价上涨,即便区区一小爿店面,也早已超过了一千两银子。乐家的抵押,正是药房的铺面。
  第三,乐凤鸣必须有商业计划,说明他如何利用所贷的资金,这些资金将为他每年带来多少利润,能不能足以偿还信合行提出的本息要求。
  信合行所提供的资金是月利一分五1,是一个非常优惠的利率。大清律令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月利三分。一般当铺便是如此,当东西得了十两银子,按月利三分来算,每月利银便是三钱,过五个月去赎,便要付十一两五钱的现银才能将东西赎回来。
  就冲着这极为优惠的利率,但凡有些经商头脑的,便都对这信合行感起了兴趣,虽然信合行手续繁琐,要求多,审贷的周期很长,用商人们的话,就是“磨磨唧唧”的,可是他们的利率极为优惠,使得不少人愿意忍受这些麻烦,去争取这样的“贷款”。
  一时乐凤鸣千万契纸,一张一千两的全国通兑银票立即交到了乐凤鸣手上。
  “恭喜啊,乐老板!”旁人纷纷祝贺。
  乐凤鸣很有风度,不仅谢过前来道贺的众人,亦将自己与这信合行贷款的一点经验与大伙儿说说。
  “……信合行自然就问我,一千两的银子,打算做什么?我是这么打算的,二百两银子在手,我就可以去向钱老板买生药材,早先他不是得了一副虎骨么,一整副虎骨我是买不起,但是二百两买上一块,钱老板铁定是乐意的。这样我乐家家传的一副虎骨膏方子便能做出来。到时散卖,能得利不少……”
  做药材生意的人都知道,药材越贵,转手一次就越赚钱,而材料越贵,做出的丸散膏丹,获利便越高。乐凤鸣虽然没有明说,可是做这一行生意的人都懂。本金越充实,所获之利越多。而眼看着这“同仁堂”本金不算多,可是人家却有这法子搭上信合行,借来银子周转。回头乐凤鸣所盈之利,必然多过分回给信合行的利钱。
  因此人人都觉得这乐凤鸣精明至极,而“同仁堂”则前途无量。
  这信合行第一笔贷款放给了信合行,而第二笔贷款则令人跌了眼镜,贷给了琉璃厂旁边一家专做豆腐脑的,贷了十两,担保方式是选了保人。保人则是石咏,石咏给出的理由是,这家的豆腐脑料多实在,很好吃。
  若说商业计划什么的,也很简单。这家打算去租一个小小的铺面,多置些桌椅板凳,这样每天可以多做几碗豆腐脑,天气不好的时候也可以出摊。
  信合行还真像模像样地考察了一番,算出来多了这十两银之后,每月可以多卖一半的豆腐脑,多得之利应有一吊钱上下。于是信合行便准了,由摊主在契纸上按了手印儿,石咏签了作保的文书。十两现银便交到了摊主手里,那摊主还咬了一口,随后不好意思地笑,说他还从来没有拿过这么多钱在手里。
  待信合行贷出了这样一笔银子之后,城中原本做着借贷生意钱庄票号和当铺,一下子都放了心,晓得信合行如他们所承诺的一般,只做小额的借贷生意,一千两是上限,一千两往下,哪怕是十两银子,信合行也借。
  原本当铺也做小额的放贷,但是信合行的要求与他们不一样,信合行要求一定有一门生意在手,才能获得那么低利钱的借银。而当铺的朝奉自然知道,一向与当铺打交道的,哪里来那么多做生意的人?
  信合行自从开业之后,便陆陆续续地另做了好些生意,大多是小本生意,有做吃食的、手工艺匠人、寻常贩货的、莳花的花匠……其中不乏石咏认得的人,百花深处的蒋家,还有姜夫子的小舅子姚老板,都在第一批通过审核,获得信合行的“合作方”。每次有主顾成为合作方的时候,信合行照例会准备一个小小的仪式,契纸承装在一个大红信封里珍而重之地递给主顾,并祝主顾们“财源广进、前程似锦”。所有获得贷银的主顾们一时间大多觉得志得意满,浑身是劲儿。
  除此之外,信合行还与如今城中其他典当行、钱庄票号一样,列出了一个“不予合作”的名单,大多是在各处有劣迹,欠账不还的。这上面自然有正蓝旗佐领齐世雄的大名。
  齐世雄起初毫不知情,但是后来这正蓝旗的都统找上了门。正蓝旗都统乃是齐世雄的正经上司,十分好奇地问起:“见你们家近来光景不错,新衣裁了好几身儿,看着从头到脚都挺光鲜的,怎么听说你们赖账不还呢?”
  齐世雄被噎得无语,强撑着道:“哪有,哪有,大人是不是误会了?我们也不过与旁人家一样,拙荆名下确实有铺子,做着一点儿小生意,但也都是正常的生意往来,哪里有赖账之说?”
  正蓝旗都统笑笑,也不说破:“是误会就好!”
  他转身便要离开,走到一半忽然停下来,转头提点齐世雄:“齐佐领,说实话,本官也知道,本官在正蓝旗的资历,都还没有你老,有些话确实不当是本官来提醒。不过,本官只想说一句,想提了做佐领的人多了去了。他们可比我这做上司的更喜欢盯着旁人的错处。齐佐领,你好自为之吧!”
  齐世雄听见这话,吓出了一身冷汗。
  要知道眼下正蓝旗的都统副都统前两年都被皇上撤换过,甚至佐领也撤换过几名,眼瞅着上面有给正蓝正红两旗整个儿换新血的意思,他竟然还这么不小心,纵着自己的媳妇儿……
  隔日,齐世雄已经拖着丹菁,真的带着一千四百多两的现银来求丹济了。
  “丹济,你千万别跟你姐姐一般见识,她就是猪油蒙了心。我这早就教训过她了。如今正蓝旗出营驻防时误伤旗丁的事,也已经差不多彻底了结了,这不我带着她来跟你还钱来着。”
  丹济倒没想到姐姐姐夫会有这么一天,也不做声,只上上下下地打量着齐世雄。
  齐世雄登时记起贾琏当日手握双刀,口口声声“一斤肉抵一百两银子”的样子。他满心只觉得这个小舅子正在打量自己身上什么地方好下刀,一时又记起,这御前侍卫可能下刀比别人更快些准些,能一次准准地切十五斤肉也未可知。
  他连忙把妻子往跟前一推,对丹济说:“她,就是她,所有的银子都是她出面借的,丹济,这跟你姐夫没关系那——”
  丹菁登时踹一脚齐世雄:“你个没良心的,当日是哪个说的,我弟妹是国公府的千金,嫁妆银子搁着也是搁着……”
  丹济只看着他们夫妻二人互相指责拆台了,心中想,他险些为了这对贪得无厌的夫妇与自家媳妇儿生分了。
  想到这里,丹济便多长一个心眼。他命人先将姐姐姐夫送来的银子一一清点收起,当着两人的面将借据勾去。待一切都收拾妥当,丹济才抱着双臂,对姐姐姐夫说:“姐姐姐夫,至于各大当铺、钱庄票号那里,为何挂姐夫的大名,我这儿,的的确确是全不知情啊!”
  作者有话要说:  1折合年利率大约是6%。


第267章 
  丹济不曾向姐姐姐夫说谎; 京中的票号、钱庄、连号的当铺,要么是财大气粗、举足轻重; 要么就是背后有人。岂会由丹济这样一个寻常侍卫能轻易左右的?
  齐世雄听丹济一点点解释说明; 欲待不信; 也不可得; 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