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的,我们都摘回去吧!”
“嗯!”张沁儿应着,又硬塞一个给张贞娘尝尝,张贞娘又是好奇,又是担心,犹豫了好一会,那一双眼睛如同一只无辜的小白兔。
张沁儿叹息着,连氏那么强势的人,居然会生出这样懦弱的女儿?莫非是传说中的母强女弱?
按照原主的记忆,张贞娘之所以这般懦弱,是因为她生不逢时。
因为连氏怀着她时,家里情况不算很好,再者生产的时候又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难产,折腾了连氏几天几夜,差点就要了连氏的命了,所以连氏后怕不已,也不喜张贞娘,而张贞娘因为是早产儿,身体孱弱,时常气虚、咳嗽等,后来又因为连氏的不喜,养成了如今这般善于看人脸色、自卑、敏感、少言,只一昧的闷头做事的性子。
看到她因为橘子的美味,而露出淡淡的笑容时,张沁儿只觉得心里很是可怜这个小姑姑。
一颗橘子树,就装了两个大包袱,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我们还要不要继续往里面去找?”张莲儿问着,因为有了收获,语气中也洋溢着欢快。
张沁儿想了想说:“再走走吧,没准还有更好的东西。”
几个人将包袱放在地上,只身上路。
翻过一座小山坡后,张沁儿就觉得,这个决定简直太好了!
果然秋天的山里就是一个丰盛的宝库,只要你耐心寻找,总能够得到惊喜的!
眼前有一排四棵树,全部是长成了的板栗树,地上密密麻麻铺满了长着刺的板栗壳,张沁儿说:“这些都是板栗,我以前找到过,很好吃的,你们要小心那些刺,将板栗从刺壳里面拿出来。”
张沁儿做了一个示范,灵活的将板栗从壳里捡了出来,下意识的咬开一看,里面的肉白嫩白嫩的,想来因为是山里,成熟的比较晚,很是新鲜。
张贞娘和张莲儿也是吃过这板栗的,知道味道不错,心里动力足,也就不怕刺扎手,三个人分开来捡,不多时就捡到一大堆了。
眼看着东西多,而大家已经没有多余的包袱皮装了,张沁儿想了想,把自己的衣服脱了下来,张贞娘和张莲儿都是十三岁的大姑娘了,自然是不好脱衣服的。
但是张沁儿脱,也被张贞娘着急的阻止:“沁儿,你怎么可以脱衣服?”
“没事!等和永安聚合,我再穿上,脱他的衣服来装。”张沁儿说:“这山里就我们几个人,没事的,何况我这里面还穿着呢!”
这么说着,张贞娘也不好再阻止了,弱弱的打量了一下四周,果然发现静悄悄的,并没有别的人,再说男人们和小子们都在开垦荒地,也不会过来。
放心之后,几个人拿着一大包的板栗,开始朝回去的路走去,此时就算前面还有好东西,那也得等明天了,她们几个人是拿不动这么多的了,何况眼看着天色已经不早了,早些山下才好。
回到那颗橘子树,张沁儿心里馋橘子吃,提议着:“小姑姑,堂姐这东西太多了,我们几个也拿不动,不如每个人再吃一个橘子吧?算是减轻份量。”
张莲儿扑哧笑着,张贞娘想阻止,看到张沁儿一脸渴望的样子,也就住嘴了。
于是几个人又吃了几个,这才上路。
等来到永安捉鸟的地方时,却不见永安的人,竹筐也不见了。
张沁儿急了,不知道永安发生什么事情了,忙大声喊着:“永安?你在哪里?”
“哎!姐,我在这里!”从芦苇丛里面传出永安的声音,想来是茂盛的芦苇将永安的个子给挡住了,这才让张沁儿没有看到。
几个人将东西放在地上,然后绕过芦苇,张沁儿训斥着:“你年纪小,要你好好呆着捉鸟,都沉不住心。”
永安却指着地上的一堆弄死的鸟,笑着说:“哪里!你看那些都是我捉的!那米没有了,我想着过来找些小鱼什么的,结果有大发现啊!”
“你看!”他手里拿着两个白色的蛋,笑的一脸贼兮兮的。
“这位什么?”张沁儿走进看着,这蛋的大小比鸡蛋大上一些,白色的椭圆形,上面还沾上一些泥土。
“蛇蛋?”
永安却翻了白眼,说:“怎么可能?这里都没有发现蛇皮!这是野鸭蛋!”
“野鸭蛋?不是吧?”张沁儿明显不信,这地方有野鸭?
“是真的!我刚才亲眼看到一只好漂亮的野鸭子从这芦苇丛里飞走了,我想捉它的,但是跑的没它快,等我回来一翻,倒是让我给找到几个蛋呢,肯定是那野鸭生的!”
永安信誓旦旦的说着,又说:“你们再找找,兴许还有呢!”
几个人闻言,疑心去了一半,野鸭蛋就好,如果是蛇蛋,张沁儿立马就遁走!
蛇呀!她最怕这种阴冷可怕的东西了。
将整片芦苇丛都翻了翻,果然又找到三颗蛋,大家面上满是喜悦之情。
“这芦苇挺好的,下次我们过来割一些,回去好编席子。”张沁儿心里打着算盘,如今百废待兴,这些东西都得一样样的置办起来,既然没有钱买,只好自己弄了。
张沁儿又叫永安吃了两个橘子,大家约好回去坚决不告诉连氏。
然后提着满满的收获下了山,西边的落日一片橘红,渲染了大半边天空。
荒地上大家还在努力干着活,经过一年的努力,已经开垦出一小片荒地了,这开垦荒地可比不到翻土那么简单,一则需要放火将草什么的都烧了,然后在将大的石块捡出来,最后翻松土地之后,修葺田坎。
临川这地,大多数是种植水稻的,只有干一些的旱地,才种大麦,若要功绩足,自然是开垦水田比较好,郑伯景的打算就是尽可能的开垦水田出来,这一点也得到施知县的大力支持,并且待要完工时,施知县还要过来露面,并且请工匠雕刻一块石碑,那石碑上就写着‘长方田’,上面记载着施长方施知县带领民众开垦荒地的功绩。
这便是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不过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郑伯景是心中想干大事的人,但是他不是正经科班出身,至今也不过是一个不入流的吏而已。
☆、22。第22章 :早做准备
张沁儿他们回到家时,因为收获很多,连氏倒也没有盘查的严厉,只是淡淡的说了句:“没有谁偷吃吧?”
那眼睛却是直勾勾的看着张贞娘,张贞娘哪里说过谎,一下子就说了脸,讷讷的不做声。
张沁儿却说:“奶奶,你看这么多东西,我们哪里偷吃了呢?”
张莲儿也在一旁帮腔,说:“没有偷吃的。”
张贞娘忙慌乱的点头,说:“没……有。”
连氏知道张贞娘的性子,晓得她不敢说谎,只是心里认为她上不了台面,被张莲儿和张沁儿一对比,心里更是厌烦,挥手说:“一边去,把东西归置好,然后去捡柴。”
大家应着,把东西交给谢氏和杨氏。
张乐儿在家里陪着冯氏,照顾她,所以没有出去干活,这让谢氏心里越发不平衡了,觉得这三房这么多人,却只出了一个劳动力,真是占了大便宜了,哪里像她大房这么累死累活的。
杨氏是个勤快人,已经在屋子不远处搭了一个简陋的厨房,那灶就是用两块石头搭成的,虽然简陋,倒也方便。
中午收工回家吃饭的时候,张老头他们就已经将发的粮食拿了回来,眼看着天色要黑了,大家估计也快下工了,杨氏就开始煮粥,又动手将沁儿他们带回来的鸟都拔了毛,开膛破肚之后,洗干净剁碎了熬肉粥出来吃。
虽然现在还吃不起干饭,多了一些鸟肉,应该也好上不少,张老头他们毕竟干了一天活,不吃的饱,那就难受的很了。
那些野鸭蛋,就没有做,而是留着,过日子要细水长流的好。
等粥好了的时候,张老头就带着张志廉等人回来了,大老远的闻到肉粥的味道,每个人的肚子都忍不住叫了起来,加快脚步赶了回去。
张老头知道鸟肉和橘子等物都是张沁儿她们去找回来的,随口夸了几句:“做的不错,不过山里要小心,省的有蛇和野猪什么的。”
永安拍着胸口说:“爷爷放心,我已经是小男子汉了。”
张老头笑着,说:“快些长大就是男子汉了。”
又吩咐分粥的连氏,说:“给晗生和俊峰俊杰的多来点肉粥,他们三个年纪小,今天也干了不少的活,该补补。”
晗生谦虚的说:“我们不累的,爷爷你们做的事情才累呢。”
张俊杰在一旁没说话,那是累的!他曾何时做过这么累的活?只可惜今天在外面有大伙儿看着,他连撒娇偷懒的余地都没有。
所以一天之后,他已经累的连走路都是问题了,张志廉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他以往也没有怎么做事,不是整日的读书,就是去镇上和书生们弄诗会等,身子早弱了,若不是家变要逃荒,这一路折腾过来,今天一天的活,就能够把他累趴了去。
相比起来,就张志仁这个‘秀才’适应的最好,在家时,他就是一个庄稼把子了。
“那也是郑大人心好,安排你们轻松的活,也不曾少一分粮食。”张老头感慨着,见连氏分的均匀,也就不说话了,端起碗说:“早些吃完,我们去山里砍两颗树来。”
张志廉一听还要干活,顿时叫苦:“爹,都这个时候了,还去砍树做什么?”
张老头却说:“时间不等人啊!等这官田都开垦完了,郑大人再心善,也不会再拿粮食养着我们,得趁早做些准备,以后造黄土屋子,做床做家具的,哪里不要木头呢?还有这吃的用的穿的,不趁早准备了,冬天怎么过?”
一番话,说的张志廉没了脾气,只黑着脸闷头吃粥。
张志仁和张志礼忙说:“爹说的是,待会我们就出门砍树,不过爹年纪大了,就在家里休息吧。”
张老头听了这话,心里欣慰了不少,摇头说:“我不累,一起去。”
说罢,开始吃粥,不再吩咐了。
张老头的话,张沁儿是深以为然的,如今他们就好如家徒四壁,什么都没有,不趁早做准备,日子是难过的很。
于是等吃过粥,张沁儿说:“爷爷,那郑大人说到时候是要分给我们种子,不如明天爷爷和郑大人说说,让他早些给种子我们吧!”
张老头拿眼看着她,似乎不明白她在想什么,张沁儿接着说:“现在天气不错,可以种些菜蔬来吃的,等立冬之后再种,怕是来不及了。”
“哦?种哪里?”张老头问着。
“郑大人不是说了吗?除了规划好的官田之外,其他的荒地谁开垦,就是谁的,我们趁着这个机会,先占上一些好些的地方来,我娘和大伯娘也是有些力气的,每天忙完家务,也可以慢慢开垦,我们几个小的也会帮忙。”
张老头听了,沉默了一下,眼睛亮了亮,说:“难为你有一颗操心的心,你这么说也是,不过你们没有趁手的工具,去开垦荒地可不容易,这样吧,明天我和郑大人说说,让他们许我们把锄头什么的带回来,等下了工,就去开垦自己的地去。”
说到这里,张老头的眼睛越发亮了,身为一个农民,土地就是他的命根子,现在有这么一个机会,再苦再累,张老头都不舍得放弃。
他是一个老庄稼把式了,今天看过县里的规划,心里有了底,已经在琢磨着选哪块地方开垦成自己的地来,趁着别人没有想到,将好一些的地方占了也好。
“可是这样会不会太累了些?”张志廉的脸色更黑了,这样是想弄死他吗?上工都已经累死人了,下工还要做!
“累点又算什么,比饿死好!”张老头别有深意的看了他一眼,重重的说了一声:“就这么说定了。”
张老头既然下了决定,张志廉再抱怨也是无用的,何况张老头的决定张志仁和张志礼是绝对同意的。
连氏看了眼张志廉,又看了眼三个媳妇,说:“不要你们爷们累死累活的,家里还有女人呢!以前又不是没有下过地,明天你们将锄头什么的带回来,我带着两个媳妇去整治。”
在农村,女人可没有那么娇贵,也是当半个男人用的,就算怀孕七八个月,农忙的时候,依旧是要挺着肚子去地里干活的。
杨氏是做惯了,不觉得怎么样,但是谢氏听了这话,眼里的恼怒和怨恨更多了,天知道自从杨氏进门之后,婆婆连氏就一直打压杨氏,她也趁机过着深闺妇女的日子,平日里除了洗自己一家的衣服,鲜少做事的,这回被逮住去开荒,让谢氏打心底觉得惶恐起来。
看着张志廉和张俊峰、张俊杰几个人累的喘粗气,就越发不想去做那累死人的活,只是她也知道,就算她说不去,那也不行的,依着连氏的脾气,指不定就要休了她去!
瞥眼看到坐在角落的冯氏,在心里冷哼一声:“就她会偷懒。”
察觉到谢氏的眼神,冯氏眸中的光彩暗了暗,她也知道自己如今的情况很是尴尬,但是她就算想做事,也是做不成的。
手摸着圆鼓鼓的肚子,忍不住轻轻的叹息一声,儿啊,你是个没福气的呢。
吃过饭后,张老头就拉着几个儿子出去砍树了,晗生和俊峰俊杰三个就留在家里早些休息。
张沁儿几个这个时候也没有闲着,而是将白天摊在外面晒干的茅草搬了进来,又将空出的地方铺着今天割的新鲜茅草。
新鲜茅草是有水汽的,人睡在上面,对身体不好,昨天是匆忙着,也顾不上那么多,今天趁着日头足,晒干拍的松松的,铺在地上,人再睡上去,就舒服多了。
事情一一做完,杨氏就叫小的们去休息,剩下收尾的活她来做。
这几日秋高气爽,晚上的月亮也十分的明亮,趁着这光,倒也看的清楚,张老头带着几个儿子也没有走多远,就在山脚下不远的地方选了两颗长势不错的树砍下来,若是在平日里只要砍下就可以了,等树风干之后,再找时间将树拖回去,只是现在却不行,这个时候大家都混乱住着,平日里交情又不多,又没有乡约里正的约束,这树若不是现在拖回去,等风干之后,还在不在就两说了。
走到半路的时候,遇到出门解手的黄大安。
“老爷子,你这是要做什么?”黄大安已经躺下眯了一会,这个时候精神还有些迷糊。
看到是黄大安,张老头也没有瞒着他,说:“趁着有时间,多备些树,以后好用的着。”
一阵微凉的晚风拂过,黄大安这回清醒了些,笑着说:“还是老爷子有打算,我今天可累的爬不起来了。”
张老头又说:“早做准备总好,你这几天找个时间也准备上一些吧!”
黄大安点了点头,知道这是张老头对他好,说了句:“时间不早了,你们赶紧回去,早些休息吧!”
张老头和他告别了,和三个儿子忙活了好半天,才将那两棵树拖到家门口,喝了几口水,几个人都熬不住了,纷纷倒地就睡。
☆、23。第23章 :苦槠和白栎
第二天上工的时候,张老头果然找了个空隙和郑伯景说了说他的打算,也就是带锄头等农具回家开荒和提前领种子的事情。
郑伯景思索了一会,说:“锄头什么的,你今天登记之后就可以带回去,只是这种子……还得需要一些时间,这几日我也忙着,顾不上那么多。”
张老头哪里敢催促郑伯景,忙点头应着:“不急不急的,这开荒还需要一些时日呢!”
郑伯景说:“赶的早的话,总还能够种一季菜蔬,我会尽量快点,总不会耽误了你们生存大事。”
张老头感激的点了点头,又多嘴问了句:“郑大人,那这开垦出来的官田,是现在就种上还是?”
这点郑伯景也是想到过的,说:“开垦出来后,先种上一季豆子,豆子好种又养地,等明年水多,再将水引进去,你们都是徐州那一带的,可会种水稻?”
张老头说:“种水稻的少,大多数还是种麦子。我们那边水稻产量低,又没有这么多水田,所以很少有人种。”
郑伯景思索了一会,这些官田开垦出来之后,自然是要给这些难民们租种的,他们不会种水稻,那么就得找个熟悉水稻的老农过来指导才行,心里思索着几个人,立即就有了打算,说:“这个不急,到时候我自然会让人教你们。”
这话谈过之后,就各自忙碌起来,郑伯景站在田坎边,看着那些干的热火朝天的汉子们,心里豪气顿生,只是他眉头轻蹙,还有许多事情还没有理清楚呢!
因着昨天张沁儿她们带回来不少吃的,所以今天连氏也没有让她们去割草,上午就直接上了山,试图再找一些吃的。
这次她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背篓,这是大清早,杨氏就出门砍了竹子给编出来的,每个背篓都不算大,专门给这些女孩子们背着的,方便她们装山货。
这次她们换了一条路走,试着看看能不能够找到更多好吃的,好在大山是未经开发的宝地,只要愿意努力,总能够找到不少好吃的,这回她们找到一串串野葡萄,还找到不少的茶树籽。
在张沁儿的前世,最健康、最贵的油就是茶油了,但是张贞娘他们却是没有见过茶树籽的,更不知道这种茶树籽还可以榨油来吃,张沁儿又随口说:“我在镇上看过到,大户人家都吃这个油呢!我们先收集了,等攒的多了,再拿到县城里找榨油作坊加工。”
似乎所有没有见过、听过的东西,在‘大户人家’都用、都吃的情况下,都被大家很快就接受了,这是一种类似盲目崇拜的情结。
虽然汗颜,但是说服她们之后,她心里也松了口气,低头认真的捡起地上裂开的茶树籽,眼睛亮亮的,好似看到榨好的茶油一般!
天知道她现在过的是什么鬼日子!虽然有发的粮食勉强吃饱,但是没油、没盐、没调料,清汤寡水的感觉十分的糟糕透顶,让张沁儿在委屈味觉的同时担心会因为长期没有油盐的摄入,会引起一系列的病。
那可就真是悲催了!
除了茶树籽,张沁儿还看到一样很不起眼的地方,那就是苦槠籽!苦槠多生长在丘陵地带,苦槠籽是褐色的,上面还有一些细毛,五月开花,十月结果,这个时候倒正是它成熟的时候。
苦槠丝毫不起眼,因为不认识它的人,只不过觉得它是一个无用的籽而已,但是认识的它的人却知道,它的籽可以用来做豆腐!亦可以用来做苦槠粉皮,和粉饼等。
苦槠豆腐还被称之为绿色山珍,在前世时,张沁儿就吃过奶奶做的苦槠豆腐,对于苦槠籽和苦槠豆腐的做法都比较熟悉。
只是苦槠豆腐有一股苦涩味,不会处理的人做出来的苦槠豆腐简直是无法吃的,不过这点张沁儿自然是不用担心的。
又随口说了句“大户人家”都吃的话,唬着张贞娘等人一起捡苦槠籽,这些苦槠籽捡回去后,还要暴晒,之后用水浸着,将苦涩味道去掉之后,再用石磨磨碎,制成豆腐来吃。
现在怕是没有石磨,但是可以先捡回去存着,到时候冬天逐一将家具物件置办好之后,再来弄这苦槠豆腐吃。
因为苦槠树的出现,张沁儿开始把视线转移到这些有用的树木来,她还知道,除了苦槠,还有几样野生树木结的果子也可以做豆腐或者饲料。
在她眼尖寻觅下,果然发现了另外一种树,那就是白栎,又叫青罔树,或叫橡栎,属山毛榉科植物。果实叫做橡子,富含淀粉,可酿酒或制豆腐、粉丝等,还可以入药。
除了它的种子有用,木材也坚硬,用来做家具很好,树枝还可培植香菇,算得上全身是宝了。想到这里,张沁儿眼睛兴奋的亮了起来。
要是她能够找到新鲜的香菇,得到它的孢子,就可以做出培养皿出来,繁殖出菌丝,然后再将菌丝放在这白栎树枝上,若是在冬天培育出来的话,指不定就可以翻身做主人了!
要知道这里可是几百年前的大明朝,到了万物沉睡的冬天,就算权贵们,饭桌上的菜色都是不太丰富的,更何况是平民们了,若是在这个时候培育一个新鲜的香菇出来,稳赚不赔!
只是要到哪里去找香菇?
心里琢磨着,就越发希望下一场秋雨来,现在这个时节气候正好,只要下一场雨,山里铁定可以找到一些菌类,那些冬笋也会破土而出。
至于怎么培育香菇,她倒不是特别担心,当初在农村读小学的时候,学校附近就有人家培养香菇和菌子来卖,那时候她调皮,觉得稀奇,跑去玩了几次,虽然只是大约知道,想来多试验几次总能够成功的。
“哎,我累了,先休息一下。”说话的是张乐儿,昨天她留在家里照顾冯氏,被连氏和谢氏暗地里翻了不少白眼,今天就被连氏也赶到山里来一起找食物了。
张乐儿一屁股坐在地上,从衣服里摸出几颗煮熟的板栗来,这是张沁儿她们昨天找到的板栗,今天早上杨氏煮熟了一些,让她们带在身上,饿了的时候再吃。
张乐儿长的挺不错的,在张家算得上最漂亮的一个,虽然只有九岁,但是那瓜子脸,桃花眼,小鼻子又挺又俏皮,往日里皮肤也是白皙着呢,只是这些时日过的太不讲究,黑了不少。
或许是自小长在镇上、又或许是长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