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抱着一堆柔软的纸张回到家后,刚好需要五谷轮回一下,于是张沁儿拿着一张纸,朝茅厕走去,初次使用之后,张沁儿越发对这批纸满意,拿来上厕所挺不错的。
  于是热情的用剪刀把纸裁剪成便于使用的长方形,一层层叠放着,又将这纸的功能作用告知杨氏,杨氏听了颇为惊奇,但是性子不喜浪费的杨氏坚持不肯用纸来上厕所,觉得这是一种浪费,做一次纸多么不容易,就这样随随便便用了,心里总是有些不舒服,张沁儿说不过她,也只好随便了,倒是张乐儿跟着张沁儿一起后,好奇心旺盛,用过之后,对这柔软的纸很是感兴趣,索要了一些回家用。
  成功造纸之后,剩下的事情就无需张沁儿了,整个造纸的过程,张志廉早已经心知肚明,再造一次也不是难事,于是忙又让人弄了一些楮皮来,依样画葫芦的造出更多的纸,他这些纸是打算对外销售的,也是一项长远的利益。
  张志廉的这些小算盘,张沁儿并不在意,反正她最多也只能贡献出基本的造纸法子,其他优质的纸张可就没法子了,倒是找张志廉商量了一番,打算花钱买一批她想要的柔软的纸来。
  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又何必自己辛苦去劳累造纸呢?
  起初张志廉不懂她为什么要用这些柔软、容易吸水又不能书写的纸来做什么,后来听说是用来上茅厕用的,他的反应倒和杨氏一样,觉得压根没有这个必要,太浪费了,不过看在张沁儿出钱的份上,张志廉就让两个儿子还有谢氏帮着造一批这样的纸来。
  当然,后面提供纸药的还是张沁儿本人,她得事先把纸药做出来,然后等张志廉他们的纸浆做好之后,再加入纸浆之中。
  这个小配方,张沁儿并不打算告诉张志廉,而他因为觉得这样的纸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也没有拐着弯去套话。
  这也是张志廉没有商业头脑,自己觉得没有必要,也认为其他的人没有必要,张沁儿做出来的纸,若是被程掌柜这般眼睛毒辣的商人看到了,必定能够看到其中的商机,从而狠狠的赚上一笔!
  眨眼间已经到了中秋了,杨氏一大早就去县城接人,除了带回人,还带回一大堆的吃食和各色礼盒。
  张沁儿一看那些礼盒,就知道那不是寻常人家能够有的,不免有些吃惊。
  张志仁说:“这些都是郑小少爷送过来的,说是那宋家给的谢礼,还有几样是郑小少爷送的中秋节礼。”
  这几日忙的昏头黑地的,倒是忘记宋漪凝已经回了苏州,她在临川住了这么一些日子,想必宋家肯定会送出不菲的礼品,而因为宋漪凝大部分时间住在乡下散心,所以八成宋家送来的礼品又被林氏转送给他们两家了。
  “漪凝姐真客气,上次临走时还送了我们金叶子呢。”张乐儿看着华贵的礼盒,不由得眼睛发愣,心中又是兴奋又是迟疑。
  “大户人家的规矩罢了。”既然东西送过来,也不好退,于是两家各自分了一份。
  永安倒是惦记着池塘里的莲蓬,一下车就囔囔着:“姐,莲蓬你摘了没?”
  “我忙着呢,就等着你回来摘。”张沁儿笑着说,又想起永安以前说要打造一个小船的事情,就说:“那船可没有时间去弄,反正那水不深,拿个木盆去浮水吧。”
  “哎,我早就惦记着了,我先去池塘了。”永安笑着说,他拉着晗生去给他拿木盆,家里有两个木盆,一个小的,一个大的,这去池塘当作船用的,自然要大些的,永安还搬不太动。
  晗生没了法子,只好搬着木盆跟在后面,福儿小宝也一起跟在后面去看热闹。
  孩子们喜欢玩闹,因想着池塘水不深,而晗生他们也会一些水性,张志仁就没有跟在后面,而是在家里和杨氏整理着各色礼盒和自己买的菜蔬点心等。
  今天中秋,虽然不要去老宅吃饭,但是节礼都得送去。
  张沁儿也跟着去了池塘边,荷叶有部分已经开始枯萎了,她打算寻一片完整的荷叶回去做荷叶包鸡吃,杨氏答应杀一只鸡来过节。
  木盆已经放进池塘中了,安稳的浮在水面上,用手去碰,就显得摇摇晃晃的。
  永安急不可耐的坐在木盆的中间,摇晃了一阵,就熟练的掌控了平衡,开始用手划水,结果怎么都动不了。
  “给你这个。”张沁儿找了一根竹杠给他,让他用来撑木盆用。
  “哎。”永安接过竹杠,发现果然好用许多,能够移动到荷花中,然后慢慢的凑近已经成熟的莲蓬,用手摘了下来,刚摘下,就迫不及待把莲子抠了出来,然后剥开已经变成青色的外皮,露出里面白嫩的莲子出来。
  丢进嘴中,一股莲子特有的清香便溢满了口齿,只是莲心没有去除,带着一丝苦涩的味道。
  “好吃。”永安高兴的说着,因为离岸边不远,就把手中的莲蓬丢到岸边,给福儿小宝他们吃,这几个小的可馋着呢,只是平日里大人没空,他们身子又小,不方便去池塘里摘莲蓬。
  于是大家就坐在亭子上,看着永安一个人欢快的穿梭在池塘中,水中的鱼因为他的动静纷纷逃离,水花频起。
  “现在莲藕应该也长大了,不如挖一些莲藕回去吃吧。”这个时候正是莲藕上市的时候,因为今年不打算卖莲藕,这才没有找人过来挖。
  晗生的水性比较好,知道张沁儿不是很喜欢下到水中去,便说:“我去挖吧。”
  这大半年晗生的身量似乎又长高了一些,下到水中还能露出一个人头来,等他适应了水中的感觉,顺着一根莲叶茎朝下面摸去,然后一个猛子把头钻进水中,双手在淤泥中摸索了一会,就摸到一根长长的莲藕,随意将莲藕上的淤泥摸了一把,就把莲藕丢给岸边的张沁儿,接着又去摸其他的莲藕了。
  张沁儿扯了一把野草做为刷子,细细的刷着莲藕上的淤泥,说:“再多弄一些,除了自家吃,再给爷爷他们一些,另外黄叔叔家和周叔叔家也送些去。”
  晗生应着,继续在淤泥中摸莲藕,选那种又大又长的,要是稍微小一些的,就得留着再长一些时日。
  等莲藕弄的差不多了,又让晗生选了几片完整的荷叶,这才让晗生赶紧上来,只是衣服上都沾满了淤泥,得洗个澡换衣裳了。
  “我去河里洗。”晗生倒不在意,让福儿回家给他拿一套干净的衣裳,自己已经朝河边走去,一个猛子就扎了进去。
  这会儿永安把池塘的莲蓬都摘了下来,堆在木盆中满满当当的,让永安都不太好活动了。
  “小心些,可别翻了。”张沁儿看着永安摇摇晃晃的感觉,叮嘱着。
  倒是小宝显得很着急,嘴里囔着:“哥,我要吃莲子,你快点。”
  “就快到了。”永安应付着,双手拿着竹杠,顺利的把自己靠在岸边,岸边水浅,木盆浮不住,永安便下到水中,一手扶着木盆,在张沁儿他们的合力帮助下把木盆给搬到岸上去。
  “有些莲子都已经很老了,肉质不好吃,你们注意些,还有中间的莲心记得去了,省的苦。”看着小宝欢快的吃,一旁的甜儿也拿着一个莲蓬,可惜她人小,动作慢慢的,心中又着急,将莲蓬递给张乐儿,示意她来弄。
  “莲心也是药,清热解火,要不要收着?”张乐儿扭头问着张沁儿。
  “收着吧,不入药也可以晒干泡茶喝。”张沁儿拿出一个手帕示意大家吃莲子的时候把莲心都放在手帕上。
  新鲜的莲子固然清香好吃,但是张沁儿还是更爱晒干的莲子熬粥煮汤来吃,她随意吃了一些,就开始挑比较老的莲子,也麻利的去皮去莲心,然后放在一片荷叶上晒着。
  等永安小宝过足了瘾,也跟着一起帮忙弄莲子,叽叽喳喳的显得十分的兴奋。
  永安看着水边堆着的莲藕,不由得说:“姐,怎么不弄几条鱼上来吃呢?”
  “这捉鱼可不好捉,昨天晚上就下了套子,看情况吧。”现在的鱼喂了好几个月,又不缺它饲料的,早已经长的很大了,光靠一双手去捉很难的。
  等把莲子莲叶莲藕什么的都折腾好了,一人拿着一些就朝家里走去,刚到家门口,就看到黄小丫。
  她是来送中秋节礼的,为的就是感谢张沁儿当初出主意让黄二虎编织一些有趣的篮子送去县城糕点铺卖,不但这会儿赚了一些钱,还是一个长远的收益,自然是要感谢一番的。
  “我哥说城里的人很喜欢拿那种篮子装糕点,尤其是买来送人的,早半个月就已经在县城卖了,现在中秋买月饼糕点的人很多,篮子也消耗的快。”黄小丫笑着说,她也很喜欢张沁儿,觉得她很厉害,往往并没有直接出手帮人,但是别人就能够受到她的恩惠。
  “那篮子倒是一个好销路,以前沁儿提议的时候,我还觉得是小孩子家家乱玩呢,没想到今年中秋的时候,县城里的人家都爱买这种篮子装着的月饼点心了。”张志仁也说着,他常在县城,县城里的事情他自然多少知道,今年东家还买了不少那种篮子装着的点心送人呢。
  “我也只是随便说说,关键还是你哥哥厉害,会编那样好玩好看的篮子来,又肯努力。”天道酬勤,就算张沁儿有心帮人,人却不肯努力,那也是白搭。
  黄小丫临走时,张沁儿又给了她两节藕,胖嘟嘟的藕看着十分的新鲜好吃,黄小丫谢过,拿着东西回家去了。
  杨氏打量着今天弄出来的藕,说:“没想到才这么几个月就长的挺好的了。”
  莲藕是一个好东西,又可以清炒,又可以炖汤,还可以做甜点,口感都十分的不错。
  杨氏动手选了两节好莲藕,说:“待会拿去送给你周婶子,眼看着肚皮越来越大,再过不久得生了。”
  陈氏怀孕初期,杨氏就送了鸡仔和鸡蛋过去,一连送了几个月,如今陈氏自家养的鸡也开始生蛋,就不需要他们再送了,这也保证陈氏坐月子的时候能够吃到足够的鸡蛋,补充营养。
  杨氏这般照顾陈氏,无非就是体谅他们夫妻上面没有老人照料,又是第一胎,难免需要人帮衬一些。
  除了给这些藕,杨氏还准备了四块月饼和两斤红糖,让张沁儿一并送过去,杨氏则钻进厨房为大家的午饭而忙碌起来。
  中午吃过饭之后,大家略做休息,张志仁和张志礼两家就商量着中秋节在谁家过节的好,又打算吃过晚饭后就拿着月饼点心放在池塘边的亭子上聊天赏月,也是一桩美事。
  只是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张俊峰过来叫他们晚上一块儿去张家老宅过节,听了这话,张志仁他们不由得一愣,自从去年中秋大家闹的不开心之后,已经很少来往了,怎么今年中秋又叫他们过去?
  “前不久我才帮着大伯造纸成功,想必不会生出什么麻烦事。”张沁儿想应该是这个原因,毕竟她是无偿保证张志廉的,并且还出钱让张志廉小赚了一笔,再怎么贪心,也不至于马上就提出什么要求,否则吃相也太难看了。
  张志仁有些惊讶,他刚回来,显然这事还没有听说过,于是问着:“你还真会造纸?以前我以为你只是说说而已。”
  “也不算真会,只造出普通的纸来,工具和材料什么的都是大伯他们负责的。”张沁儿很谦虚,但是大家都觉得很惊讶,毕竟不是谁都会造纸的。
  因着这,大家也放松心情,索性准备一下要送到老宅去的节礼,因为这次宋家送了一些苏州特产的糕点和布匹以及一些把玩件等,所以张志仁从中拿了两盒糕点和一匹杏黄色印花丝绸配上自己给张老头和连氏买的布料。
  那杏黄色的印花丝绸看着十分的名贵出挑,拿来给张贞娘做添妆都是足够的了,有这么一匹名贵布料,很给面子的。
  张志礼也选出部分礼盒加上自己买的点心和配的药材,张老头和连氏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身子骨难免有些虚弱,尤其是转换季节的时候,天气变化大,更容易邪风入体,导致生病,所以固本培元的药材就缺少不得。
  至傍晚的时候,两家就提着各色礼品,带着儿女一块儿去了张家老宅,路上遇到一些村里人,看着他们手中拿着的众多节礼,纷纷觉得这张老头好福气的很!
  不但两个儿子都有才华,在县里能够谋生赚钱,两个媳妇也是勤劳的人家,这辛苦一年,明眼看着他们两家倒没有太多的不同之处,但是人家的日子就是越过越好,惹得很多人都心中好奇,或多或少的找杨氏冯氏打探着口风。
  让人颇有些烦躁,不过张沁儿不急,眼看着再过不久茶树籽和乌桕籽就要成熟了,到时候她也懒得亲自去捡,直接出钱让人去捡,也算是帮衬大家生活了。
  到了张家老宅,就看到厨房里的烟囱烟火袅袅升起,想必谢氏已经开始在忙碌着了。
  张俊峰站在厨房外面,手里拿着一把刀,利落的给一只灰毛兔子剥皮,自家养了兔子之后,过年过节都少不了杀一只兔子来吃,并且给黄家和周家也各自送了半边兔肉。
  张志仁他们一进院子,老宅的人就看了过来,谢氏在厨房里忙着烧水,此时就探出身子,想看张志仁他们带了什么节礼过来。
  张老头坐在堂屋看着一本老黄历,看见他们手里提着的人,马上就说:“带这么多东西来做什么?家里又都不缺!”
  “爷爷,中秋好。”张沁儿几个小的,先笑嘻嘻的说着,在孙子孙女们的面前张老头面色柔和了一些,招呼着:“来吃糖。”
  桌子上摆着一个大盘子,上面堆着一些月饼点心和糖果。
  这时连氏从后院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三个鸡蛋,张家老宅也养了几只鸡,这捡鸡蛋的活就是向来少活动的连氏的,每天早晚连氏都会亲自去鸡窝里转一圈,捡到的鸡蛋也存放在自己的房间里,谢氏想做鸡蛋的菜还得跟连氏说声才行。
  “娘,这是我和三弟给你们送来的节礼。”看见连氏,张志仁如同老鼠见了猫,赶紧把手里提着的各色礼品放在桌子上,而张志礼也将他家的礼品放在另一边。
  连氏很少笑,五官脸孔显得有些严肃,看见一桌子的东西时,这才露出一个浅浅的笑容,她毕竟也是在大户人家生活过的人,锐利的眼睛一眼就看到各色礼品中有几盒独特的。
  她走了过去,打开宋家送过来的礼盒,不由得眼睛发亮,嘴里却哼着说:“你们两家的日子倒是越来越好,这般昂贵的东西也买的起了,倒算你们有良心。”
  心里高兴的同时,又觉得以前自己逼他们给钱时,是张志仁他们在故意哭穷,不肯给她,心中不由得一沉,心想得找个机会把奉养银子给涨上一些才行。
  看着连氏阴晴不定的表情,张志仁忙说:“这哪里是我们买的起的!上次宋家小姐在我们家小住了几日散心,这才送了一些礼盒回礼的。”
  “那宋家小姐是什么来头?”连氏询问着。
  “不太清楚,应该是苏州那边的大户人家吧。”张志仁并没有仔细问过,自然不太清楚。
  “那送来的东西肯定不止这些!”连氏的口气异常的斩钉截铁,表示对她自己的判断很肯定。
  张沁儿等人不由得无语了,肯定不止这些,但是也犯不着把所有的东西都搬给连氏吧?

☆、184。第184章 :淡然

  “你就少说几句,人家宋小姐也就在我们乡下小住了一些日子,也没有好吃好喝的照顾着,现在人家走了,送了这么些东西来,难道还不够吗?志仁志礼两个孩子是什么性情你难道还不知道?”张老头眉峰微蹙,连氏就这么一个坏习惯,总想着多霸一些,从来不替别人着想。
  就眼前这些节礼,任何人看到,都会夸赞一句孝顺,也就连氏不知足了。
  连氏看见张老头发话了,也不再挑剔什么,上前清理起节礼来,谢氏此时也走了过来,站在旁边盯着那几盒看起来特别光鲜亮丽的贵重礼盒。
  连氏自然也是先打开这些礼盒,看到里面放着的精致点心和布匹时,不由得满意的泛起笑容,而谢氏更是眼巴巴的紧,一双眼睛几乎粘在那匹杏黄色印花丝绸上了,张口就说:“娘,这匹丝绸真好!我也就在锦绣绸缎庄才看见过一眼,这拿来给贞娘莲儿作身衣裳的,不知道得多少人羡慕呢。”
  连氏看都不看她,就说:“那就给贞娘做嫁妆吧。”
  谢氏一听这话,脸色就垮了,她自然是想为张莲儿谋取的,之所以把贞娘说在前面,无非就是想让连氏答应,谁知道连氏这个偏心的,干脆直接只给张贞娘!
  谢氏恨的牙痒痒的,心想这张贞娘不但抢了她莲儿的好夫婿,还抢了这般贵重的料子,实在可恶的很!
  “娘,莲儿也是你的亲孙女啊,眼看着莲儿也该说亲了,你怎么的也得给她准备一身像样的衣裳吧?这样好的料子,做一身衣裳就足够了,在这乡下的,贞娘一个人也犯不着做两身。”谢氏急了,尝试着做最后的努力。
  连氏瞪了她一眼,说:“你急什么?等莲儿亲事定下来再说,莲儿成亲时,她两个做叔叔的还能亏着她?”
  这话直接就是让张志仁他们出钱了,不过这种话张志仁他们早就习惯了,连氏要是不这样说,那才出了怪事呢。
  连氏一一清点了,将不易保存的肉食菜蔬让谢氏拿进厨房做菜,那些布匹点心药材的,就直接被她拿进屋子里收着。
  节礼的事情总算安稳的渡过了,连氏并没有再说什么索要的话,张志仁也松了一口气,杨氏和冯氏则去厨房帮忙,剩下张沁儿几个小的就在院子里玩闹说话。
  张沁儿和张乐儿一同把待在房间里刺绣的张贞娘叫了出来,缠着她说话儿,就连张莲儿都说:“小姑姑这些日子也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这除了吃喝拉撒,都不出房门了。”
  “就是,小姑姑,这样可不行,你身子骨本来就有些弱,这要是把自己闷坏了、累坏了,岂不是得不偿失嘛!”
  “人逢喜事精神爽,我看小姑姑人虽然瘦了些,精神还是很好的。”
  “小姑姑现在还在喝豆浆吧?我想着如今俊峰哥的兔子卖了不少钱,该想着法子买头下奶的母羊来,这羊奶喝了才越发的补人呢。”
  “说起来俊峰哥也不小了,做事又踏实,我听说村里但凡有女儿的人家都恨不得把女儿嫁进张家呢。”
  几个小姐妹说说笑笑的,张贞娘只抿嘴笑着,但是饱含笑意的眼中满是开心,说起张俊峰的亲事来,她倒是不害羞,名义上还是张俊峰的小姑姑呢。
  “倒是有几家适合,但是娘和大嫂都挑剔着呢,想着俊峰这样的孩子,怎么的也得找一个配得上的。”张贞娘说着,眼睛还朝张俊峰看去,张俊峰已经把兔子剥皮好了,这会儿正把兔子皮翻开钉在木板上风干呢。
  “抬头嫁女,低头娶媳,俊峰哥确实不错,但是找媳妇也不能一昧的找太好的人家,贤惠能干性子好才是重要的。”按照连氏和谢氏这样的心态,那么整个富足村估计都没有能够入眼的人家,大家过的好的,总共也就张田两家,其他的人家只能说日子逐渐不错,但是过的可不算好。
  “说是这样说,也得找一个让大嫂满意的媳妇才行,何况俊峰也确实不错。”张贞娘护短的说着,在张贞娘的眼中,自己的亲人自然值得更好的。
  过了一会,周光勇就过来请张志礼去给陈氏把脉,于是张志礼跟着出门了,等他再次回来的时候,饭菜就做的差不多了。
  张贞娘和张莲儿她们也起身帮忙,先把桌子上的点心碟子撤了,然后摆上长凳,堂屋里开一桌是给男人们的,另外还要在房间里开一桌女人们的。
  饭菜上桌后,一阵菜香扑鼻,望眼看去,今天的菜色十分的不错,有肉有鱼有藕有蔬菜,满满的一桌看的人食指大动。
  吃过晚饭,一家人在院子里纳凉,此时早晚已经开始凉爽了,晚风吹过,带来微微的凉意。
  人都到齐了,连氏就说:“我们和田家商量好日子了,打算在年前就把这亲事办了,定在十一月二号,这个日子不错,宜嫁娶,是个吉日。”
  还有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倒也不算太赶,大家纷纷祝贺着张贞娘,把张贞娘羞的垂头,双颊红润,若非晚上光线暗淡,她都想躲回屋子中了。
  “贞娘的添箱银子……”连氏话说到一半,眼光看着张志仁和张志礼两兄弟。
  后者立刻知道连氏的意思,忙说:“到时候我们两个做哥哥的肯定一人出五两银子做添箱。”
  这五两银子是连氏先前提的要求,兄弟两个满以为这回可以顺利通过了,谁知连氏看着他们日子越过越好,心里早就不满足于那五两银子了。
  却也没有直接说,擦着边角说:“你们两兄弟如今越发有出息了,一个挖了池塘养鱼种藕,还有闲钱修个没用的亭子,一个挖药养蚕刺绣,这银子可没少赚吧?”
  “娘,你的意思?”张志仁踌躇着问。
  连氏瞟了他一眼,冷哼一声,说:“表面看着你老实,其实就数你不老实!你一天天给我哭穷,可是那大屋子、那池塘、那亭子还有那林子村的二十亩地都是怎么买下来的?老二,你赚了大钱了,不帮衬下家里人,还怕家里人知道吗?”
  气氛融洽的中秋节一下子就因为连氏的咄咄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