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绣农家(完结+番外)-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听到米氏打起来要破坏他们定下的规矩,扣自己家人工钱的主意,丁小桥不等米氏说完,直接轻轻的咳嗽了一声。
听到这声咳嗽声,米氏的声音越来越小,最终就苦着脸干脆手一摊对着丁小桥说:“那你说,那你说要怎么办!这么些人一个人的工钱都不能省,那我们的生意到底做不做了!”
“做啊,干嘛不做!”丁小桥点点头:“这么好的生意干什么不做?虽然没有卖菌子挣得多,但是细水长流的,为什么不做。”笑话啊,丁小桥还想着靠着这店子慢慢做大,最终做出自己的川菜的菜系呢,现在要是不做了,以后她的想法不全部都泡汤了吗?怎么可能不做!
“既然要做?你又不让降价,那我们这买卖怎么做?人家的菜色全部都和我们差不多的,可是价格比我们家便宜,这么下去,还会有人在我们这里吃吗?不行不行!”米氏越说越激动,她连连摇头:“可不能听你的话,要是按照我的说法,这个价一定要将!就算是别的东西不降,这个菜价和肉价是要降下来的!”
“我说娘,我都讲了那么半天了,你怎么就一直在这降价上打主意呢?你怎么就一直想着我们家这菜的价格贵了,要降价,你怎么就不想想,他们的价格是不是太贵了,需不需要涨价?”丁小桥觉得如果自己不把这个话说清楚,估计要靠米氏自己去想,可能永远都想不清楚,于是干脆就跟她直接说了。
“他们还会涨价?”这才是让米氏最诧异的地方,她的生意一下子就提高了。
“是啊,为什么不涨价。”丁小桥开始扒着手指头算了起来:“你看看我们买菜的这个菜价,你在看看其他人有个有我们这样的便宜?不要跟我说自己家种的,自己家种的这些菜,才够个人吃啊?就算在村里买,现在马上要入冬了,大家都在储菜,可没有多余的卖的,所以,这些做买卖的人家,他们的菜是跟我们一样的,全部都是从外面进来的。”
“既然都是从外面进来的,你觉得有家能拿到赛百味的价格?赛百味那是多大的店子,每天得要多少菜才能拿到这么便宜的菜,我们是因为托了赛百味的福,才能有这样的价格,其他家的可能吗?所以,光从菜价上来说,他们现在的价格就已经是贴着本钱在做,就算是挣一点,但是挣的这点实在不会多,一天能有个十文钱了不得了。这么辛苦的活计,一天只挣十文谁甘心?如果他们不涨回和我们家同样的价格,那就只能偷工减料了,不是给的分量少,就是弄得东西不好,这样才有赚头。”
“可是这两项,有那一项是这些个工人愿意的?他们辛辛苦苦干了一天,不就求能吃一口热乎的好吃的饭菜,你要是味道不好也就算了,分量再给的少,工人们能同意吗?就算这些看在便宜的份上也忍了,但是菜要是不干净,或者本来就是一些差的菜和肉,吃坏了人家的肚子,人家还要看病,这还能饶得了他们?”
说了这么多之后,丁小桥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气:“我们家的价格是我们那么多人一起定出来的,本来就是比镇子上的小馆子还要便宜些,就是想着都是工人,不挣什么钱,我们要是定的太高,对不起他们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所以说,我们家的这个价格其实就已经是最实在的良心价了,他们还想在这个价格上降价,那吃亏的只有自己。你且看着,这些降价的店子,撑不了天的。要不是就得涨回来,要不是就偷工减料。”
“我且看着?”听到丁小桥讲了这么多,米氏的心思也渐渐的安分了下来。
“是,你且只管看着,看看最后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丁小桥呼出了一口气:“娘,我们做生意的,这生意好与不好都是正常的,你不能因为生意好的时候你就喜笑颜开,生意不好的时候就想着降价。你要知道这个降价是个法子,可是不是个长期能用的法子。”
第265章 包月计划
这事就算是这么定下了,不管米氏愿意不愿意。
虽然接下去的天,米氏一直在嘀咕,这家里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不过已经跟丁小桥通过气的丁修节带头装作没有听见,就算米氏再抱怨他也坚决不接口,就算米氏已经点名问他他也打哈哈插过去,就这样,米氏自己也觉得这么一直抱怨下去有些无趣,所以到了后面便干脆什么都不说了。
又熬了天,丁家的生意还是人不多不少的样子,不过比起前些天那门可罗雀比起来,真是回暖了不少,甚至有不少工人带着点不好意思的说:“还是你们丁家的饭菜给得多够实惠啊,别的家,别看价格便宜一文钱,给得东西真是少,根本就不够吃,我省下那点子钱,还吃不饱,倒不如上你们这里来吃得好。”
听到这些话,米氏苦了天的面孔才算是舒展开来。
而真正让丁家的生意好起来,还是源于一件小事,不过,这件小事,跟丁家没有关系,就算有关系也只是一个围观群众的关系。说起来,这跟丁家打对头开馆子的人家有好家,其中一家是刘氏的远亲汪家,他们家是最先来丁家铺子里面溜达学习有哪些菜的,所以,无论是这店子里的摆放,还有菜品的样式都是跟丁家一模一样。当然,那些个大锅什么的就学不了了,毕竟丁家为了这个可投入不少,但是,他们也会想办法,弄了个大木头桶,不停的换里面的热水,用来保温。
不过,这样一来,就得不停的烧热水,这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柴火也是很贵的。再加上他们卖的东西还要比丁家便宜一文钱,这样一来,一开始倒是生意红火,可是天之后他家就发现了,这实在是入不支出,于是干脆就想着办法的从别的地方克扣,什么菜的品质差一点,肉的质量差一点,分量在少一点,这样一弄,也算是能够坚持的。
虽然不少人觉得他们家的味道不如丁家,这小棚子里的卫生也不如丁家,但是图着便宜,还是有很多人耐着性子呆了下去。按道理说,这个乡下人的肠胃都不错,尤其是对于一些什么轻微的坏的馊的都能扛过去,反正家里穷,馊一点东西只要够热也没有什么不能吃的。可是,这是理论上的,事实上,大部分乡下人也确实是钢铁肠胃,但是也有些例外的,宁可吃点差的,但是一定不能吃坏的。
这天就有这么一位主在他家吃了饭,一开始只是觉得肚子疼,也没有怎么在意,连吃了两天之后,就上吐下泻,大半夜的弄得差点虚脱了,最后刘杨他们只能将他给弄到镇子里治病,这一下子就花了小二两银子。这个钱,工头当然不可能自己出,于是这上头给抬了一半,剩下的八钱银子得让这个工人自己出。
乡下人为什么要来工地上干这么苦的活,不就是家里穷嘛,这下子居然因为吃了饭闹了肚子,要自己出八钱银子,这个人可不干了,伙同了一个村子里一同来做工的工人,在汪家的外面一通的闹,最后还是老汪拿出了一两银子来买了个太平,否则的话,只怕是连棚子都被人拆了。这才是倒了大霉啊,钱还没有挣到,先赔出去一两银子,心疼的老汪的媳妇坐在店子门口指天骂地的哭了一场,当然话里话外的捎带着说丁家的不是,弄得丁家铺子里的人个个义愤填膺,就连米氏这样好性子的人都有了三分火气,想要出去吵架了。
最后还是丁小桥一句话打消了所有人出去理论的想法:“难道狗咬你们一口,你么还要去咬狗一口吗?只要她不站在我们门口指名道姓的骂,就任她去吧,我便是不信她能这么天天骂,她还想不想挣回她那一两银子了!”
果然,第二天,老王媳妇就老实了,也不骂了,这饭菜也不敢在弄些偷工减料的,什么都好好的弄了起来。自此之后,所有开馆子的人再也不敢偷工减料了,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又将价格都升了回来,全部跟丁家看齐。
这下子好了,所有人的价格都是一样的,分量也差不多,剩下的就只看味道了。
而在这一场前前后后的风波中,丁家不卑不亢,并没有跟风降价也没有没良心的涨价,一直都是那么平和,这样的大度和宽容,再加上前面这些子事情,丁家赢得了绝大部分工人的好感,所以,丁家的生意又逐渐的好了起来。
这件事情之后,虽然丁小桥和丁修节都没有说米氏什么,可是米氏也知道了自己在这个生意的决策上实在是没有什么远见,所以干脆就老老实实的做了一个管事的,再也不搀和什么决策的事情了。
这之后,丁小桥又推出了一个包月的计划。
原本,一个人早上要吃两个三合面馒头,一个白面馒头或者一个肉包子,外加一碗稀饭,就是三文到四文,而晚上,一个素菜、一个肉、在加上一份饭和汤是十文,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两顿饭都在丁家吃,那么一天要消费掉十三文。
而现在丁小桥推出了这个包月计划便将两顿饭都合在了一起。还是这些量的饭菜,按照三十天算,包月一个人只要三百五十文的铜钱,就相当于,一天连十二文都不到,除此之外,一个月还送十个肉包子,你可以按照自己喜好在这个月内随时领取,当然也可以存起来,等到你需要的时候一次性支取,不过,只能攒三个月。
这个计划一推出来,简直所有人都一片的议论,幸好现在丁家已经推出了这个先给钱后吃饭的快餐模式很长时间,所以大家对于那个包月还是接受力比较强的,但是对于一次性就要拿出三百五十文的铜钱还是有不少人感到心疼的,不过也有不少人算账算得利索的,仔细盘算了一下,觉得其实这样更划算的,不仅如此,只要包月了就等于保障了自己一天两顿饭都能在丁家这里吃,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里馆子虽然有好个,但是说实在的,这比味道还有比下饭的小咸菜还是丁家最好,所以,工人们在花同样钱的情况下,还是优先选择在丁家吃饭。不过,就是因为选择丁家的人太多了,所以很多时候去的晚了就抢不到饭了。
在这样的个原因之下,就算是这个包月的计划一次性要三百五十文的钱,但是还是有不少人选择的。这倒是大大的眼红了不少其他的馆子的人,他们也跟着推出了差不多的包月的计划,虽然价格跟丁家差不多,但是要不是多给点包子,要不是就多给点菜,反正也是变相降价。对于这样的竞争,米氏有过前面的经验,就显得很淡定了,只是保持自己家店子的经营状况,继续有序的经营着,对于其他家的降价,再也不理会。
说来也奇怪,当她的心境平和下来,就觉得这店子的生意居然一天比一天的好,原本他们一天要准备两百人左右的伙食,但是现在已经涨到了三百了,就算这样还有不少人要求包月。虽然米氏还想继续接这生意,可是丁小桥却拒绝了,她说:“娘,我们现在最多只有一天做三百个人饭菜的能力,再多的话我们做不了,而且,我们都是乡里乡亲的,不用把生意都揽到自己的面前,还是给大家都留点。这样才能长久。”
对于这样的说法,虽然米氏觉得把上门的生意推到外面有点心里放不下,可是丁修节和曹宿生甚至米林都觉得对极了,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这人做绝了,还是要留点后路。既然大家都是赞成这样的做法,所以米氏虽然心里有些可惜,但是也按照丁小桥的说法开始实行起来。
这样一来,丁家成了这些小馆子中生意最好的一家,可是,其他的家也有不少生意,只是比起丁家来还是淡一些。可是,这样也好,大家都有饭吃,所以,一时之间,大家都是和乐融融真正的和谐社会。
转眼之间,天气就冷了下来。
一日,刘杨来到丁家吃饭,一边吃饭一边喝酒说道:“你们玉米那事可能要下来了。”
这从将玉米和辣椒呈上去已经过去了快三个月了,虽然丁小桥天天都期盼着,可是,这盼着盼着总没有消息,她放在这上面的心思也就逐渐的淡了下来。可是现在猛地又听见刘杨提起这个事情,她的心一下子乎就跳到了嗓子眼。连连问道:“刘大叔,你说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这还用说,当然是好消息了,这样的好事儿,辅政王哪有不同意的道理,要知道我们庆国虽然国力不算差,但是这粮食的储备比起康国来就差的远了。我们现在是跟康国没有打,但是,谁说得准什么时候就开战了,这要是一打起来,我们可是耗不起啊。现在有了这东西,全国一推广,攒个三五年,还怕什么康国啊!”刘杨吱溜的喝了一口高粱酒,眼睛眯起来笑呵呵。
第266章 许可
对于玉米和土豆的推广,丁小桥是一点都不担心,毕竟这个是千秋万代都有功利的事情,没有一个执政者会放着这样的事情放着不用的。她现在更想知道的是辣椒的事情,对于辅政王能不能让这辣椒普及下来丁小桥可是一点底都没有。毕竟这辣椒,算得上是辅政王亲妈的遗物啊,她不但没有恭恭敬敬的好好保存,还给种出来吃了,这这这,这种行为,无论怎么想好想都是挺不能原谅的。不过,丁小桥难免还是有一点的侥幸心理,毕竟这些执政者的心思不是他们这些小老百姓可以随便揣测的,说不定他们的脑回路构造和她不太一样,也就同意了……
就在刘杨传了消息没有天,这工地上就要放假了。这过年是中国人的大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这过年都是最为隆重的节日,不但要多发钱,还要早早的放假。所以尽管现在距离过年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工地上还是放假的,这一次一直要持续到二月二龙抬头之后才会重新上工了。
如此算来,一来一回就是两个月的时间。看来,自家的这个小吃馆差不多也可以收拾收拾过年了。
就在要放假的前一天,王都的来的旨意终于下来了,宣旨的人并不是孔让也不是十里,而是一个看起来官职很大的文官,丁小桥悄悄的趁着所有人不注意的时候打量了一下那个官员,才忍不住叹息,这电视剧真是害死人啊,她原来一直以为这古代宣旨都是太监,现在才知道,哪有太监宣旨的道理,对待嫔妃什么的她是不知道了,但是对待外面的人,这绝对不可能是太监出来宣旨的,毕竟,太监这种无根的公务员,在古代的地位实在是不怎么样。
这旨意上之乎者也的一大篇,听得丁小桥晕乎乎的,她小时候学过文言文,不过那完全都是为了应付考试,现在早就已经还给了老师了。她偷偷的去看身边跪着的丁五郎还有曹宿生他们的脸色,虽然他们也是伏在地上,不过跟他们处于一个水平面上的丁小桥还是很容易就看见了他们的脸上的表情。他们的嘴角挑了起来,看得出一个个的心情都是非常好的,如此,丁小桥的心就放了下来。
过了好一会儿,这旨意终于算是宣完了,那个文官将圣旨交给了跪在最前面的十里,随即便有两个人将十里给扶了起来,那个官员恭恭敬敬的朝着十里弯腰行礼道:“十里公子,辅政王知道您在这里监工修建皇庙很是辛苦,本想着这事情就交给别人去做了,可是,一事不劳二主,再加上,辅政王实在是信赖您,所以,这事还是辛苦您了。”
十里的脸上除了谦卑的表情之外,再也看不出什么别的情绪,他甚至微微的勾起了唇角,显得温润如玉般美好:“陛下和辅政王能够信任我一个兴国之人本来就是十里的之福,这些事情十里自当勉力,请大人转告陛下和辅政王,十里定然不负重托。”
十里的回答让宣旨的文官十分的满意,他们又说了一些场面上的话,那文官便退到了一边去了。这玉米和土豆本来是在这十里管辖上发现的,自然这怎么耕种的事情也要由他来安排。丁小桥是不知道辅政王让十里这样一个质子来管理这样重要的事情到底是有着什么样的打算,不过,这些事说到底也和她没有太多的关系。
十里并没有直接跟他们说话,更是将这件事全权委托给了孔让,就转身离开。这摆明了态度,是不想插手的。
丁小桥看了一眼十里离开的背影,在十个侍卫的掩映下,他那并不算高大的身影,倔强的挺立着,像是一株骄傲的小松树,春风化雨都无法动摇半分。而后,她收回了目光,这样的少年啊,能遇见已经是幸运,至于他的命运他的选择他的未来会怎么样,永远不会也不要跟她有一丝的联系。
新帝知道了这玉米和土豆的事情非常的高兴。
这当然是明面上的意思,实际上他一个五岁的孩子知道个屁,只怕他连大米和小米都没有分清楚呢,怎么会明白这玉米和土豆的高产对于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想来这觉得非常高兴的人当然是辅政王了。不过,话里话外还是不能这么说的,尽管大家都知道,但是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嘛。
按照圣旨里的意思是,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如果真的能像是上报的那样得种出这么多的产量的话,就可以在全部大面积的推广,也不用让农民们上那么多的税了,又可以丰富国家的国库。不过,在这之前还需要再试种一年,要分别放在不同品质的土地上种植,而且要记录下这各种土地上的产量,最终总结以后上报。而这试种的人家还是选择丁家,毕竟是人家第一次种的,对于现在要怎么种还是驾轻就熟了。
针对于圣旨这个说法,孔让和丁修节以及米林详细的制定了今年播种的数量以及分别用什么样的土地种植这些规划之后,他这才对于丁小桥说:“丁小姑娘,我这里还有一份陛下的口谕带给你。”
原本这圣旨上并没有提辣椒的事情,丁小桥的心思就有些歇了,只想着在想点别的什么办法去弄到这个辣椒的许可证,可是现在听到孔让这个话,她又忍不住激动起来,现在卡起来,好像这个事情还是很有门的啊。她的眼睛瞪大老大,望着孔让,以一种极为明亮的目光,灼灼的望着孔让,不免让孔让这个中年大叔也有些不好意思了,他轻轻的清了清嗓子之后对着丁小桥说:“我估计丁小姑娘已经多少猜到一点了。”
“您说的是满枝红的事情吗?”丁小桥乎都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了,立刻就开口问道。
其实当丁家人所有人都知道丁小桥种在院子里的那些东西是满枝红之后,就各个都对那些辣椒看得宝贝得不得了,这可是先皇后的最爱之物,也是现在只有上流社会才能栽得起的爱物,现在就这么种在他家,实在是让人有点不太真实的感觉。
而现在听到孔让说到陛下还有口谕是关于这个满枝红的之后,所有人全部都安静下来,目光一致的看向了孔让。他们每个人跟丁小桥那莫名的兴奋不一样,全部都忐忑着,要知道,这先皇后的东西没有好好的种在高门大户里面却被他们这些乡下泥腿子给种出来,怎么想都好像不太妥当吧,
在所有人灼灼的目光之下,孔让连忙摆摆手说:“不是坏事不是坏事。”
这话一出口,包括丁小桥在内的所有人都忍不住呼出了一口气,不是坏事就好了。孔让见大家都放松下来才又说:“丁小姑娘也知道这满枝红是先皇后的爱物,当年先皇后是最爱民如子,最慈爱的皇后,这一点,是所有言官都众口一致的。虽然这是满枝红先皇后爱它颇深,但是,陛下觉得,这东西能够在民家遍地开满也是一种对于先皇后的纪念,至于用作吃的,那个味道比较刺激,若是大家能吃,陛下倒是乐见其成的。”
这个答案倒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后来,丁小桥从十里的嘴巴里得知了真正的原因,原来,宁王,也就是辅政王是个胖子。而造成他身体肥胖的重要原因是,他是个吃货。所以,对于美食什么的从来都来者不拒,不问出处,不问贵贱,他能同意丁小桥种这辣椒,除了真的有一些缅怀先皇后之后,还有很多原因是因为他想知道这么刺激的东西能做出什么吃的,还能被人吃下去。
从古至今,历史上很多迷案的真正原因都是让人泪流满面的。
这一次也不例外,当丁小桥知道这个真正的原因之后,大半夜的对着月亮感叹道:“果然是吃货推动世界的发展啊……”
不管过程怎么样,结果都是丁小桥乐见其成的。
倒是米氏有些疑惑,她和丁小楼坐在烧的暖烘烘的炕头上,跟着丁小桥一起将那早就已经晒干的辣椒拨开,将里面辣椒籽全部的掏了出来,妥善的放在一个小盒子里面。那辛辣刺激的味道熏得她连连打着喷嚏,她眼泪汪汪的问道:“小桥,这东西都有人吃吗?别开玩笑了!”
在决定大范围开始种植之前,丁小桥将家里收获的十斤辣椒弄了个菜给大家尝了尝,当然,就她那个子是够不着锅的,最后主要的实施者是米氏,她主要负责口述。做出来的菜味道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吃的家里的人个个眼泪不断,不过,还是有不少接受能力很强的人连连夸赞着,就比如米林和曹宿生,虽然一边流汗一边大喊着过瘾过瘾。
“怎么会没有,我小舅舅和曹大叔不是得挺好吗?我看我姑父也挺喜欢这个味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