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绣农家(完结+番外)-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会没有,我小舅舅和曹大叔不是得挺好吗?我看我姑父也挺喜欢这个味道,我爹嘛锻炼锻炼也成。”丁小桥满脸的笑容,望着眼前红艳艳的一片辣椒,心里喜欢得都要冒泡了!
  
    第267章 又一年

  关于辣椒这个东西绝对不能一开始就把什么水煮鱼之类的东西拿出来的,毕竟这么刺激的东西不是所有人都接受得了的。而为了让吃饭的工人们都在无声无息之中就将这个辣椒给接受,丁小桥其实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温水煮青蛙。
  首先先实验一些比较相对不太辣的作料放在食物里面,让大家先记住这种味道,等到大家都习惯这种味道了,就可以加大辣椒的脊梁了,慢慢的,那些麻辣鲜香的食物就可以端出来了。
  不过在此之前,重要的是先要将辣椒种出来。
  上河村这个地方,其实冬天的时候算不得太冷,就算是也下点雪,可是到底不会太厚,而且这里太阳很好,在冬日里的时候,经常都是艳阳高照的,因为有了这样的气候,所以丁小桥的辣椒苗是在过年前就开始培养起来了。
  丁小楼望着丁小桥将已经泡好的辣椒籽洒在了用来做育苗的那十个花盆里面,不无担心的问:“小桥啊,这个天气是不是太冷了一点啊,现在这些辣椒能发芽吗?”
  “谁知道啊,我这也不是在实验吗?谁知道最后能怎么样。”丁小桥虽然嘴巴里这么说着,可是脸上却透着一股兴高采烈的劲头。
  和丁小桥一样兴高采烈的人还有米林,自从圣旨下了之后,米林基本除了吃饭和拉屎撒尿之外,基本上就没有出过他的那个专门用来育苗的小子,甚至连自己的被褥都被搬进了那小子里,这年还没有过,各种育苗的准备工作就已经做好了。
  而丁修节这边则忙着跟孔家父子联系,因为受了圣旨的点名委托,要试种这个玉米和土豆,他们家的土地明显是不太够的,特别是差地不算多。所以,他想就着这次会,多买一些土地。
  除了这个买地之外,还有就是雇用人手种地的事情,这地一多,自家的这些人基本就不够了。虽然家里买了四个下人,可是都是些小丫头片子和黄毛小子,根本就不能下地,所以,这种地的事情还是得另寻其他的出路。
  而曹宿生也没有闲着,除了帮丁五郎、丁七郎和丁八郎上上课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还要给丁家的菌子和早点铺子做年终总结的账目,虽然看起来好像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但是他的那子里面成天到晚就是噼里啪啦的算盘声响,乍一听还挺好听,但是听多了也确实烦人。
  至于这菌子房的事情这些时间就全部委托给了茯苓以及苍术,虽然两个人还年轻,但是自从来了丁家就天天的跟着这些菌子打交道,打了现在也算是熟练手了。而且现在丁修节忙着开春种庄稼的事情,明鸿光又忙着照顾丁风儿,当家做主的男人都不在,全部的责任便压在了他们的肩膀上,虽然只有一两个月的时间,也让这两个半大不小的少年郎快速的成长了起来。不过个月时间,便已经从对于菌子什么都不懂的新人,变成了只要看看菌冒便能估计出这一个菌桶能出多少菌子的熟练手,可见他们也是下了苦功夫学习的。
  家里的人都忙了起来,米氏自然也不会就这么闲着,她也积极的投入了这干活的大军之中,当然,她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于过年的事情进行准备,顺便也要准备准备这二月二开工之后小吃店的事情。家里请的婆子和媳妇都回家过年去了,这家里的卫生也只有落在了她和紫苏和白芷身上。这两个小丫头虽然年轻,但是干活确实是一把好手,又不叫苦不叫累的。
  这丁家现在的宅子虽然大,但是三个人一天干一点一天干一点,十天时间也将整个宅子都好好的收拾了一遍,顺便连院子里的那些花花草草也整修了起来。
  年的脚步是越来越近了,而到了这个时候又该去买年货了。
  今年买年货的规模明显比去年要大多了。这家里生意多了,人口也多了,丁小桥估摸着,家里也应该添置一点运输工具了,不然的话,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于是她在腊月十八的时候跟丁修节说:“爹,你觉得我们是不是应该添置一辆牛车啊?或者马车也成,这家里人越来越多,而且还要经常给赛百味送菌子,自己的店子里也要买菜,总是坐方二叔的车子是不是有点太不方便了。”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家里所有人的同意,不过对于是在买牛车还是买马车上面,大家起了分歧。米氏觉得买个马车好,速度快,拉得东西多,去镇子里也方便,这个得到了丁七郎和丁小楼的支持,而丁小桥和米林以及曹树生还有丁五郎则觉得还是买牛车好。首先买马车就得专门找个车把势,毕竟马车这个东西也不是所有人都驾得好,其次,这个养马可是比养牛麻烦多了,当然最重要的是,这牛还可以下地的时候做耕牛用,真是一专多能。
  丁修节也比较纠结,不过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买牛车。
  虽然米氏他们的提议最终没有得到采纳,不过家里能添置个这种物件,大家还是很高兴的,在第二天,这一大家子人只留下了茯苓和白芷看家,其他人全部浩浩荡荡的去镇子里面了。
  先去了牲口市场。
  这挑牲口可不是一般人都会的,还好有米林在。他少年时候开始就跟着镖局走南闯北,一路上最重要的就是注意这些牲口的状况,所以,对于这些东西还是很熟悉的。
  这牲口市场也是人声鼎沸的,虽然买家不算太多,但是也是很热闹的,走了一圈下来,米林挑了两头半大的青牛还有一匹枣红色的小马,丁小桥问了问价格,牛都是八两银子一头,而马要贵一些,价格在十五两。
  米林说:“我觉得我姐说得也有道理,这马虽然拉不了什么重物,但是脚程快,拉个车子去哪都快,特别是遇见点什么急事的时候,跟着牛走,那不是急死?再说这养马的活计我也会干,以后这马就我养活了。”
  丁小桥算了算价格本来就心动不已,在听到米林这么说更是下定了决定一定要买了,于是,直接拍板就定下来了双方付钱交货,结清。而那牲口老板听说了他们这是要买车,干脆就带他们找了熟人买了两架又便宜又结实的牛车。至于那匹小马,因为还太小根本就不能用来拉东西也不能用来驾车,便干脆没有配,只等着马长大了再来配了。
  两头小牛第一次拉车,都不太适应,走起路来不算配合,不过米林却上去拉着它们下子就让他们驯服下来,这一手绝活真是让随行的所有人都发自内心的称赞。
  买了不少的年货,其中有一份是专门给老丁头和张氏的,尽管当时分家的时候说好了每年只给两个老人一两银子的养老钱,可是丁修节和米氏还是大方了买了不少好东西,最后又在一个小袋子里装上了五两银子,最后,由米林找了熟人,将这些东西捎给在舟平县的老两口。虽然不能亲自在面前过年,但是这样也算是尽了孝心了。
  买了这老丁头和张氏的东西,自然少不了米老爹他们一家的东西,就在米氏纠结要买什么好的时候,米林提醒说:“我觉得吧,还是就随大流吧,去年买的什么今年还买什么,你要是加倍买好的,你就等着他狮子大开口吧。”这话让丁修节一家又想起了去年那抢地的风波,让人实在是不寒而栗,最后,还是听从了米林的话,买了和去年一样的东西,虽然看起来略有寒酸,可是也算是尽了心意。
  随后,这丁风儿家的、丁修义家的,里正家的,杜老财家的,还有村子里面各家关系好的人家尽都备了一份,甚至连十里那里都买了一份。等到回去的时候,这两辆牛车可是拉得满满登登的,也真亏是买了两辆牛车,不然的话,这些东西可不要指望能拿回去了。
  这一年,丁家总算是没有亏空也没有什么外债,所以买的东西格外的丰富,家里人包括茯苓、苍术、白芷、紫苏,所有人都做了两套新衣服,而那些原来就承诺好的给在家里打短工的婆子媳妇们也拿到了年礼两个尺头一瓶烧刀子十斤白米外加五钱银子的红包。喜得所有人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
  除夕的那一天,村子里面到处都是噼里啪啦在放鞭炮的声音,丁小桥捂着耳朵,穿着厚厚的棉袄跟着丁小楼丁小梁还有白芷紫苏站在檐的下面笑嘻嘻的看着丁五郎和丁七郎外加丁八郎茯苓苍术在子外面的空地上放鞭炮,浓浓的年味包裹着每个人。
  远远的,她忽然听见了杜开霁的声音,抬头循声看去,只看见穿着一套簇新的红袍子的杜开霁,耳朵上带着狐狸毛的耳罩正站在远处不停的朝着她挥手呢。他大声道:“丁小桥,过年好啊!”
  丁小桥也挥手大声道:“杜开霁,你也过年好!”
  又是一年过去,听着那爆竹的声音,丁小桥的笑容从嘴角慢慢的渗了出来,最终染满了她面庞。
  
    第269章 饭票

  开春了。
  丁家今年一片的繁荣景象。丁修节在去年过年的时候又买进了二十五亩的地,都在自己家现在地的附近,有中河村的也又上河村的,并不拘是什么地,所以,良田中田差田都有,其中中田最多,足足有十三亩,而良田和差田都只有六亩,这样子总算是满足了种玉米和土豆的土地需求。而在这些地种,那些中田就挨着丁小桥家的宅子,所以,丁小桥理所当然的从这些中田里就要来了七亩作为辣椒的种植。
  不过辣椒这个东西暂时丁小桥还不想让那么多人知道,她将自己的打算跟丁修节一说,丁修节和米氏倒是也很支持丁小桥的想法,于是,就在丁小桥的这七亩田边上全部都被高高的围墙给围了起来。
  当天再给这些田地给砌围墙的时候,还来了不少人围观的,大家都以为丁家这菌子又要扩大生产了,没有一个不说,丁家这生意真是越做越大了,不过,丁家人却没有一个对于这种说法给予肯定,只是任由所有的围观群众这么去说了。
  今年的九九消寒图一画完,丁家买的那两头牛就已经下地了。今年因为丁家的田太多了,所以,请了个种庄稼的好把式来帮忙。丁家的工钱高,吃的又好,帮忙完了还有东西送,这都已经在周围的村子里面成了众人皆知的事情了,所以尽管会耽误自己家的田地下种的时间,但是还是有不少家里劳动力多的人家都抽了一两个男丁过来干活。
  什么翻地啊,什么下种啊,其实还是很快的。
  特别是这玉米和土豆的种子在冬天的时候米林全部都给育苗好了,现在一个个都长得很结实,只要将地翻好了直接下进去就可以了。当然,除了这些上头交代下来的东西之外,丁家今年的粮食也没有少种,靠近山边水源的地上还中了不少的蔬菜。
  丁小桥将辣椒的苗子种下去之后,站在山包上看家里的这些地,忍不住的笑了起来,丁五郎在一边问她:“你笑什么?”
  “哥,你看,要是明年我们再将这一块,这一块还有那边的块地都买下来,那么这一大片的地都是我们的了。”说着她又伸出了手指了指远处的那些河边的沙地说:“要是能将河边的那些地也买下来就更好了。”
  要是放在两年前,有人在丁五郎面前说这个话的话,丁五郎估计要直接伸手去摸一摸对方的额头看一看是不是发烧了,他们家连一亩地都买不起,怎么可能想这一些呢?可是现在当丁小桥跟他说起这些的时候,他甚至连一点这种吃惊的感觉都没有,只是认真的想了想,才笑着说:“可不是嘛,这一块的地,要是都能被我们买下来,连成一大片的话,我们就能好好的规划一下,不用全部用来东一片西一片的种。”
  丁小桥点点头说:“一定会有的,这一片的地,一定都会是我们的。”说着她伸出了手使劲的挥舞了一下小拳头,双眼闪着灼灼的光芒,认真无比。丁五郎转头去看丁小桥,今年过年之后,她就已经九岁了,身条渐渐的抽开了,原来黄黄的头发也变得乌黑起来,巴掌大的小脸也逐渐变得圆鼓鼓起来,只是那双眼睛,从来没有改变,随时都充满了自信的光芒,好像是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焰。
  二月二,龙抬头。
  按照乡下人的说法,到了这一天,便是全部的年都过完了,大家又要开始一年的辛劳了。
  土地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每年你在他的身上耗费了多少的力气,耗费了多少的时间,那么到了秋天的时候它就还给你多少的收成。这也是为什么乡下人为什么愿意在土地上耗费那多光阴的原因,只要没有天灾人祸,其实到了秋天就可以看出这一家人到底是勤奋还是懒怠了。
  除了种地之外,乡下人能给家里创收的主要途径就去打零工了,现在上河村这里要修节皇庙,这个工程非常的大,光是前期用来平整土地和砍树的工人,就已经用到了乎上千个,在过年之前,虽然还有些收尾的工程没有做完,但是基本上这土地算是已经平整好了。
  在过年的两个月虽然工地上是放了假,但是刘杨他们这些工头却没有走,又招了一些子人,在这两个月内就在工地边上盖起了一大片的工棚,这一片的工棚要比原来那些随便盖的好得多,虽然还是土墙,但是里面的炕却全部都是土炕,到了天气冷的时候都可以烧了起来。
  米氏还有丁小桥他们在这棚子盖得差不多的时候也跟着上去看了看,刘杨说,这一片的工棚至少是要住五千到八千个工人的,可能后面还要更多一些。
  一听到这么多工人,米氏的嘴巴都合不上了,她一个乡下的妇人,说实在话,可能还真没有一次性见过这么多人呢。忍不住便叹息起来:“要这么多的工人来修这个皇庙啊,那得有多大啊!”
  刘杨笑眯眯的说:“这才修多大点的东西,虽然说是皇庙,可是比起那皇帝住的皇宫还有那修建的行宫来,实在是算不得上,还有,比起原来那两国的关口修建的城墙来真是毛毛雨了,丁大妹子,你要知道,那些东西随便就是要十万人呢!特别是前朝修的那个长城,我还听说累死了很多人呢!”
  听到这些,米氏忍不住双手合十连忙叫着阿弥陀佛。
  而后刘杨的话让米氏更是吓了一跳:“原本按照我们原来的规矩是自己做饭的,但是这里工地上不比别的工程实在是没有这个条件,你看看这到处都是林子,要烧起来的话,可是不得了的罪过,所以,孔大人也将这个事情跟辅政王说了,辅政王知道了我们这本地有很多你们这样的小馆子,就干脆说我们这次不再做饭了,将这饭前全部折成了工钱发给工人,让他们自己解决了。我现在是有一个想法,就是不把这笔钱发到工人手里,而是交给你们这些小馆子,你们就干脆帮我做饭算了,也算是帮着陛下解忧排难。”
  米氏嘴巴都张大了,连连摆手:“哎呀哎呀!这可怎么做得下来呢!现在我每天弄个三百个人的饭菜都已经觉得弄不过来了,千人的饭,这不是要吓死人了吗?”
  丁小桥也是觉得不妥,这样子全部给他们家自然是刘杨和他们家的情分,可是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他们家要是做不出来,或者做出来的饭菜不好,让这些工人有了毛病,这可是要负责任的,丁小桥并不是一个不敢负责任的人,但是对于不是自己的责任,她一向是不太想负责的,而现在这个事情,看起来是好事,可是也不得不说是刘杨他们将所有的责任转嫁在了她们一家人的身上。
  不等刘杨说话,丁小桥也说:“就是啊,我们都没有见过大世面,这么多人的饭可做不了。”
  刘杨头发说:“可是我觉得这笔生意挺划算的,要是不放你们家实在是对不起我们的关系了。”
  丁小桥笑眯眯的说:“刘大叔,我们当然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好,可是我们家实在是做不了啊,要不是这样我给你出个主意。”
  “什么主意?”
  “你看我们现在这里也有五六家的小饭馆了,反正放一家是放不下来,不如你就把这些家的小饭馆的主人都招过来,将这些事一说,告诉大家,以后工地上吃饭的人都在这些家饭馆,无论这些工人去哪吃都成,但是,得一定要保证干净卫生,要是在谁家吃饭吃出了问题,那么就要找他们家的麻烦。”
  “这倒是也行,可是这价格可不好结算啊……”刘杨说到底还是不太想将饭钱全部发到工人手上,丁小桥算是看出来了,其实,刘杨他是想在饭钱里面赚上一笔,所以才紧紧捏着这个事情不放。
  不过,对方是管事的,他们是做事的,所以这事丁小桥不能在这个事情跟刘杨起什么冲突,只能顺着刘杨来想办法。她眼睛转了转说道:“不如刘大叔这么办。你不要给工人发饭钱,而是发这个饭票。”
  “什么是饭票?”
  “就是弄些桐油纸,上面写着五文、两文、一文,让工人用这个去饭店吃饭,而饭店则用这个饭票来跟你这结算,这样不是你也不用把钱直接发到工人手里,也把这事情都退出去了吗?”
  丁小桥的话让刘杨想了一会儿,忽然眼睛留亮了起来,他猛地一拍大腿,道:“这个倒是一个好主意!”
  说着他又问了问一般一个工人一天要吃多少钱的粮食,便回去算计去了。米氏在一边摸着丁小桥的脑袋说:“你这个鬼主意真多,这样的话,我们就又不用得罪刘杨,也不用弄得被这些开馆子的人都仇视了。”
  丁小桥点点头,其实还不止这些,饭票这种东西不是钱,可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它用可以当做钱来使用,无形当中就给刘杨他们留下了很大的可乘之,至于他们要从中又做些什么文章,就不是他们一家需要关心的了。
  
    第270章 积压

  过年的两个月时间,米氏也没有休息,特别是从刘杨那里知道了这以后工地上大概有千个工人吃饭之后,她就闲不住了。米氏自然知道自己家接待不了这么多的人,但是现在的棚子也未免太小了一点,别说千人了,就连十个人挤在里面就连身都转不了了。所以趁着这两个月的时间,米氏张罗着将这铺子又扩大了一些,好歹能在里容纳一百人了。顺便也听从丁小桥的提议,把铺子外面空地也打整了出来,这样一来,就算子里面坐不下,也是可以端着饭菜在外面吃的。
  其实也不光是米氏趁着这个时间翻修自家的铺子,就连别的家馆子也开始翻修自己的店铺,当然,他们不可能像是丁家这样提前得知以后会有多少工人在工地上干活,可是这个随大流是人的本能,一时之间,这路两边的小饭馆各个都在忙着装修,一副喜迎新春的样子。
  过年的时候,不管愿意不愿意,米氏和丁修节还是去了一趟米老爹来。大概去年的事情米老爹的脸色并不是很好,更没有说留吃饭的话,其实丁修节和米氏也没有打算留下吃饭,但是总归心里有点不痛快。走的时候米老爹这回倒是没有提什么要地的事情,不过却提出要让他们把牛送来一头。听得丁小桥真是忍不住翻白眼,那时候他们家的牛才买回来天,这老头子居然就已经知道了,真是消息灵通啊。
  最后当然没有留下了,不过,一家人回家之后也没有消停,这米森三不时的过来说一下,一直到了开春之后的农耕时分,这时候米森真是天天都来要牛,没有一天不来的。米氏自然不好将米森直接赶出去,可是米林可没有这个顾忌,那天午后直接跟米森打了一架,结果米森就再也不来了。不过米林这不孝和霸道又没本事还随便就打人的名声则在一夜之间好像是春风一样吹遍了这上中下河村的里里外外。
  米氏愤怒:“这还是亲爹亲妈吗?能有这样做事儿的吗?他们有本事冲着我来,冲着我们家来,埋汰林子做什么!这还让林子怎么找媳妇?”
  丁修节也甚是忧愁,米林现在本来也就算得上是大龄青年了,这下子,有了这个名声,找媳妇更不容易了。这要在这么耽误下去,他这个给人做姐夫的就抬失责了。可是米林自己根本就没有当一回事,该吃吃该睡睡的,天天跟着个把式下地,愣是将土豆和玉米的苗子弄得妥妥的。
  随着这干活的人逐渐都归位了,这上河村逐渐也热闹了起来。
  这一次不光光是周边个村子里的工人来了,还来了不少的队伍,这些退伍中有很多操着不少口音的外地工人,这三不时,五不时的来一批,那山上工地里的工棚自然是住的越来越满了。而山下的小馆子们不免一阵的手忙脚乱起来,特别是在刘杨将这家小馆子的主人都找来了,说了一下这个以后所有的工人都在他们这些小馆子里面吃了,但是结算时候用的饭票。因为饭票这个事情还是个挺新鲜的东西,免不得又解释了一番。
  当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个决定之后,一开始还是很不愿意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是丁家那样家里有不少的存银,所以,这饭票到了手里面就是纸,得兑出来才能算是钱,十天才兑换一次的话,他们的手里可没有那么周转的资金,所以,大家都不愿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