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笙-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笙没有作声。
    王十三复又解释:“江湖中人义气为先,他做了这样的事就是犯了大忌,没有人愿意与他结交。”
    文笙叹了口气:“那他的嫂嫂……”
    王十三已经预感到文笙要生气,犹豫了一下道:“听说不堪其辱,后来寻了短见,死了。”
    文笙冷冷地道:“那你帮我看一看,这个烈火堂堂主在不在乐城。”
    王十三吓了一跳,道:“姑奶奶,你要做什么?想杀他我去好了,哪用脏了你的手。”
    文笙这才放缓了语气:“你方才所说若是真的,我绝不容他活在世上继续害人。十三,推己及人,若这样的惨事发生在我们的亲人身上,亦或是就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你会如何?”
    王十三勃然大怒:“那必须得将他挫骨扬灰。”
    文笙叹道:“只要为民除害,叫他不能再害人就可以了。现在是乱世,我们有能力就多管一管不平事。这也是我不愿看到国公爷向朝廷称臣的原因,但愿天下平定之后,世人不管本事大小,有钱没钱,都一样受律法的约束。那才是我心中的盛世啊。”
    王十三连连点头,突道:“那你这个大乐师岂不是没有了用武之地?”
    文笙笑了一声:“我无所谓,打打杀杀非我所愿,《希声谱》本不以攻击见长,我觉着剩下那三篇也应该是这样。到是你,武功再高也没用,就可以散功了。”
    “啊?那需要多久?”
    “不好说,也许五六十年,也许一二百年,也许更久。”
    王十三激灵灵打了个寒颤,道:“你说笑吧。”
    “呵呵。”说到散功的事,文笙确实是在开玩笑。
    乐城虽然不小,一下子涌入了这么多人,难免有些吃不消,各路人马很难相互间全都客客气气,不时有争执冲突发生。
    王十三就看到了好几起。
    一动了手,就算不认识人,只看武功招数,他差不多也能认出门派来。
    “这些人都是吃饱了撑得吧。”
    有工夫打架,不赶紧寻找《希声谱》的线索,王十三老大看不惯,和文笙抱怨。
    文笙也在想,到底应该从何处入手。
    谭家人得到的消息应该更为详尽,否则不会出动这么多人。按出发的时间推算,谭五先生一行早已经到了关中,他们现在何处?
    还有一点叫文笙百思不得其解,谭家手里也有好几篇《希声谱》了,若是连那些都参不透,他们应该知道,拿到全本对他们来说,也是毫无意义。
    上次还只是首阳一个,这次却如此兴师动众,难道针对的是自己?怕自己拿到《希声谱》变得更强?
    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
    文笙半天无语,王十三有些担心,探头到车内瞧了瞧,突地一笑,道:“别愁了,还是用我的办法吧。”
    王十三的办法很简单,在过去也不止一次用过。
    每一个地方都有帮派,有个风吹草动,这些地头蛇就会立刻知道。乐城王十三来过,对本地的帮派还隐约有点印象,只是那是两三年前的事,在这个风险这么大的行当里,两三年够换七八个首领了。
    他想来想去,还是觉着应该去碰碰运气。
    如果遇上不识趣的,十三爷一顿老拳,教教他如何识趣就是了。
    他没有同文笙细说,牵着拉车的马往城南而去,边走边四下打量。
    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远处里不知谁叫了一声:“顾文笙在浦川出现了!”
    就这一声喊,整条街上都随之静了静。
    
    第四百四十二章 第一夜(二合一)
    
    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不知有多少人在问:“浦川在哪里?”
    就连文笙都不例外。
    王十三有些疑惑:“浦川离这儿可不近,三四百里呢。”
    他们自然知道这个消息是假的,问题是散布消息的人出于什么目的。
    王十三断言:“这是有人没安好心,想要把水搅浑。”
    文笙也觉着王十三说得不错,若非如此,接到信的人应该第一时刻悄悄赶去,哪会儿嚷嚷得尽人皆知。
    毕竟真要骑快马的话,三四百里路有一天时间就赶去了,运气好说不定还能分一杯羹。
    抱着这个想法的显然不在少数,不大会儿工夫,往浦川去的西门、南门都排起了长龙。
    王十三见状乐了:“这么着到挺好,咱们先找个地方歇歇脚,吃点儿东西,估计着很快就有客栈空出来了。”
    他将马车停在一处小吃摊附近,过去买了十几个刚出锅的水煎包,拿油纸垫着捧回来:“包子来了。”
    文笙探身撩车帘,王十三钻进车里,坐到了她对面。
    “趁热吃,吃完了咱找地方住下来,先歇一晚上再说。”他把包子连油纸一起放到文笙面前的小茶几上,有些期待地伸手去抓,“这一路赶得,都没能好好吃饭,老板说这包子是猪肉白菜馅的,闻着挺香,我看买的人也多,你试试。”
    文笙眼疾手快,在他爪子上轻轻一弹。
    王十三望见她似笑非笑的神情,讪讪一笑,缩回手去在身上擦了两把,起身下车。去跟老板讨来两双筷子,还特意在热水里烫了烫,回来递给文笙:“姑奶奶,这总行了吧。”
    文笙接在手里。
    王十三没有上车,放下车帘道:“我去买点儿东西。你先吃,别等我。”说完走开。
    文笙透过帘子的缝隙见他往路旁一家店铺而去,没太在意。放下筷子。等王十三回来。
    王十三去了差不多有一刻钟时间,拿了一件绛红色的连帽斗篷回来。
    他上了车,将斗篷递给文笙。“啧”了一声:“我知道你对我好,不过包子凉了就不好吃了。不是说叫你别等我么?”
    他口里虽然在埋怨,脸上却是眉开眼笑的,夹了一个包子。冲文笙示意:“快吃。”
    文笙笑笑没有作声,拿起筷子夹包子吃。
    这么面对着面。头碰着头的吃东西,车里的气氛就变得格外温馨而旖旎,王十三沉溺其中,吃了一个又一个。赞不绝口:“这真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包子。”
    文笙只吃了两个就饱了。
    连日的奔波,令她颇觉劳累,明明心情不错。可胃口就是变小了,每到这样的时候。她就万分羡慕王十三有个强横的身体。
    琴声到底不是无所不能,在这一点上,她不光是现在没有办法,就连以后,也不抱什么希望。
    王十三叼了个水煎包,望着她目露疑问。
    文笙微微一笑:“不如你擀的面条好吃。”
    王十三大乐:“早说啊,这还不是小事一桩。不是我说你,你这饭量也太小了,我得看好你,别呆会儿风大把你刮跑了。”
    文笙的目光落到了那件斗篷上。
    这会儿虽然已是三月下旬,但风还是很凉,加上乐城今天阴天不见太阳,文笙坐在车里是不觉冷,但据她观察,街上行人还是穿得挺厚实的。
    十三买回来的这件斗篷还挺好看的,绛红色不招摇,穿在身上显得人既秀美又端庄,帽檐领口上镶了一圈白绒绒,给斗篷平添了一分娇柔。
    若是旁人买来,文笙多半要夸一声“眼光不错”,可王十三?文笙猜他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误打误撞。这斗篷用料做工无一不佳,不会是他径直买了店里最贵的一件吧?
    王十三狼吞虎咽把剩下的包子一扫而光,指了斗篷道:“试试这件怎么样,刚才从他们家门口走,我扫了一眼,就觉着不错,再说它还有个帽子,可以遮一遮。眼下你可是大名人,这么多双眼睛盯着,你若戴个斗笠帷帽什么的,反而引人注意。”
    看吧,十三想的就是这么简单。
    文笙笑笑:“我挺喜欢的,不便宜吧?”
    王十三怔了一怔,没想到她问价钱的事,摆了摆手:“能有多贵,天马上就热了,若非乐城这会儿来了这么多赶热闹的,我还能再把价钱往下压压。没事,十三爷有的是银子。”
    文笙眨了眨眼睛:“有的是银子?这好长时间了,你的银子不是都交给我管了么?”
    王十三嬉皮笑脸:“你忘了?我以前还攒了好多老婆本儿。”
    文笙抬手轻轻扯了一下他的耳垂。
    她的力道,介乎于拽和摸之间,带着亲昵,令王十三几乎把持不住。
    勾引老子?不行,老子绝不上当!
    他费了好大的力气把目光移开,吞了口唾沫,才发现文笙不知何时丢了个钱袋子在他眼前。
    文笙白了他一眼:“拿着吧,大丈夫不能一日无权,小丈夫不能一日无钱。你把钱交给我,我还得费心费力给你保管。再一个,你也好歹打扮打扮换身衣裳,咱俩走在一起才像夫妻,现在这个样子,但凡长眼睛的就会生疑。”
    王十三此时穿了一身粗布衣裳,看上去就是个寻常的乡下人,赶车的话大家拿他当下人看,到是很少会有人注意,但若陪着文笙去住店,还住一间房,肯定是不成。
    王十三笑笑,有些得意地道:“这就换,你帮我置的衣裳我带着呢,这一路鞍马劳顿的,我怕磨坏了。”
    文笙闻言微微咬了唇没有说话。
    王十三被她目光勾得心痒难熬,又想今天晚上终于可以共枕而眠,连呼吸都急促了些。
    文笙低垂下眼睛。将斗篷展开披到身上,修长的手指挽了前头的线绳,顿了顿,轻声道:“那你若是不嫌弃我手艺差,等回头有了空闲,我亲手帮你做两件。”
    王十三连声道:“不嫌弃,不嫌弃。若是太麻烦就算了。咱们外甥提灯笼。照旧就可以,缝衣裳很伤眼睛,你又整天看书练琴。可别累坏了。”
    文笙松了口气,笑道:“那就只做里面穿的吧。”
    王十三连连点头,他不觉着文笙这是对自己的女红没信心,脑袋里思绪已经飞走:文笙要帮他做贴身的衣裳了。要做得合适,可得先量尺寸。等晚上了他躺在被窝里。脱了衣裳,叫文笙这里量量,那里量量,嘿嘿嘿。给个神仙也不换!
    文笙见他两眼发直,脸上露出傻笑,要命也猜不到他在想什么。掩手打了个哈欠,忍着困意道:“十三。十三……”
    “哎?啊!”
    王十三终于魂魄归位。
    “看来不少人赶去了浦川,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吃了东西,身上又暖和,困劲儿上来止都止不住,说话间文笙又打了哈欠,连眼睛里都冒出泪花来。
    王十三见状连忙收了花花心思,就在马车里快手快脚把外衣脱了,自包裹里拿了件袍子换上,系好了腰带,道:“咱们现在就去住店,你只管歇着,我出去探探消息。”
    文笙点了点头,见王十三浑身焕然一新,只有头发还乱蓬蓬的,示意他坐过来,上手帮他重新束发。
    王十三乖乖坐着一动不动,任她摆弄。
    文笙将他头发散开,手指当梳,归拢整齐了,这期间指腹不时擦到王十三头皮。
    王十三就像一只正晒太阳的猛兽,舒服地闭上了眼,这会儿他只觉整个人都被文笙的气息环绕,不但头皮是麻的,浑身都麻酥酥。
    这种既甜蜜又温暖的感觉,甚至比亲吻更令王十三留恋不已。
    文笙很快帮他束好了头发,见他犹自一脸意犹未尽,看上去色迷迷的,不禁有些好笑,轻轻拍了拍他的脸颊,道:“还不快去?”
    住店很顺利。
    王十三生怕叫文笙跟着他吃苦,找了乐城最大的一家客栈,正好上房的几位客人刚结账离开,腾了地方出来。
    小二见他二人衣着不俗,殷勤地将马车赶到后院,自有专人照顾马匹。
    文笙跟着王十三进门住店,王十三担心有那不长眼的,特意没摘了刀,只将文笙的琴连同衣裳什么的包了一个大包袱,提在手里。
    这时候不是饭点儿,大堂里人不多。
    那几人只是好奇地打量两眼,文笙在柜前停留的时间很短,外人没等看清楚,就只剩一个背影了,等他们再发现王十三腰悬钢刀,显然是个练家子,便没了兴致,扭过头去,继续方才的议论。
    “这会儿赶去浦川的都是傻子,听风就是雨,那位顾乐师若真的在浦川,知道这消息的人保密都来不及呢,你们说对不对?”
    “那也比咱们在这里傻等强。这些天《希声谱》说不定已经几易其主,唯一的线索便是她了,不管谁得到《希声谱》,都得去找她,不然拿在手里只能是一堆废纸。”
    “那可不一定,她不也是自己琢磨出来的?以前是因为谭家人说了不可能,所以大家就信以为真,都不去尝试,毕竟谭老国师的威望摆在那里。如今既然有了顾乐师,又焉知不会有张乐师、王乐师?”
    周围顿时响起几声附和。
    “就是,没道理天底下只她一个学得会。”
    “还是一个女子……”
    王十三和文笙此时已经跟着伙计上了楼。
    王十三觑着伙计在前头专心带路,转头对文笙以口型骂道:“一帮傻子!”
    任谁听到自己的媳妇被一帮臭老爷们惦记,都不会舒服。
    不过他既然将这些人划到傻子一类,就是不准备计较了。
    文笙了解王十三,所以也没有多想,就听着又有一人道:“你们说这会不会是什么人的调虎离山之计,不知其它地方情况如何,我只知道,乐城因他这一嗓子,就走了三分之一的人,而这里恰恰是那位顾乐师很可能出现的地方。”
    文笙脚下不禁一顿。
    有人不解:“这话怎么说?”
    先前那人道:“笨啊,这里离邺州近呗。”
    下面传上来一阵哄笑声。
    文笙暗自摇了摇头,渐渐走远,再听不到下面大堂里的动静了。
    等安置下来,打发了伙计,王十三就插了门。
    “你先睡一会儿,一个时辰之后我叫醒你。”
    文笙奇道:“你不是要出去打探消息?”
    “等你睡醒了我再去。”
    文笙明白了王十三的意思。
    乐城这会儿的形势不容乐观,不知道他们一路前来,有没有被人盯上。
    说不定敌人就在他们身边,已经在这家客栈里等着了。
    他二人联手自然不怕,就是一对一群也未必会输,可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呢。
    十三是怕他走了,自己太困睡着,被人有机可乘吧。
    文笙听话地躺下,王十三说是陪她,也在她身旁躺下来,目光灼灼盯着她看。
    文笙心想这样自己怎么可能睡嘛,结果没想到,她进入黑甜乡快得很,好像是一闭上眼睛就睡着了。
    迷迷糊糊不知过了多久,文笙觉着热,有些透不过气,挣扎着动了动,接着睁开眼睛。
    她醒了。
    眼前是王十三迅速离开的脸。
    唇上湿乎乎的,方才那可疑的触觉还在。
    文笙又好气又好笑,大瞪着一双眼睛看着他。
    王十三笑得贼兮兮:“你睡得好香,我叫你半天了你都不醒,只好出此下策。嘿嘿。”
    文笙这才发现屋里的光线竟有些昏暗。
    自己肯定睡了不止一个时辰。
    文笙不与王十三胡闹,“忽”地坐起来:“天黑了?”
    “没事,没事。黑天更方便行事。”
    王十三安慰她,找出来夜行衣换上,叮嘱道:“我争取早点回来,你一个人,可千万别睡着了。”
    文笙彻底清醒了,道:“放心吧。”
    王十三将“太平”递给她,没走正门,悄悄开了窗子,如一道青烟,闪身溜了出去。
    文笙守着琴等待,这才是她来到关中的第一天,就拿乐城来说,情况之复杂,就有些出乎她的预料。
    不知王十三能不能打听到有用的信息。
    直到二更时分,窗棂“咔”的一声轻响,王十三回来了。
    
    第四百四十三章 鼻血(二合一)
    
    乐城的帮派不成气候,最大的江湖势力天鹤帮原本是伙跑马卖解的,班子里的走绳女被某位官绅大老爷看中,做了那家的小妾,这伙人就在乐城住了下来,收服了当地的地痞无赖,又控制了许多帮闲叫花子,这才慢慢发展起来。
    这样的一伙人,十三爷伸个指头出去都能碾死他们。
    这几天,乐城涌进来这么多高手,天鹤帮早意识到这不是他们能应付的,在他们帮主的带领下像老鼠一样缩进洞里,不是懂行的还真不好找。
    和王十三报着同样想法的人还真是不少,这几天他们用各种手段逼天鹤帮的人露面,地头蛇太弱,得罪不起各位过路的大神,迫于无奈,天鹤帮的帮主今晚选择了西郊一个废园子,要和大伙当面把话说清楚。
    王十三今晚去的正是时候。
    等他打听到这消息,黑布蒙面赶去,那园子里已经坐了百十个人。
    不全是江湖人,那里面赫然有拿着笛箫之类的乐师在座。
    像王十三这样遮遮掩掩的不在少数,当然也有大刺刺,生怕旁人不知道自己是谁的。
    王十三在其中发现了被文笙惦记的烈火堂堂主,这到是意外之喜。
    他怕叫这小子再跑了,还要费工夫去找,索性挤到了烈火堂那几人旁边坐下。
    这时候天鹤帮主事的还没来,只有几个小喽罗在旁边打躬作揖,伺候茶水。
    王十三的到来,引得周围的人以警惕的目光好一通打量,烈火堂那几人神色有些不满,终因不知对方深浅。忍了下来。
    天鹤帮的人知道自己斤两,不敢托大,不到约好的时间便提前冒出来。
    帮主是个老头子,脸上笑眯眯的,带着帮里两个头目来到众人中间,行了个罗圈揖,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不愧卖艺的出身。
    “小老儿闫世庆见过诸位武林同道。我们天鹤帮就是些跑江湖卖艺的,论起实力来给诸位高人提鞋都不配。若是有什么做得不到、招待不周的地方……”
    “废话少说!”
    “说清楚,《希声谱》到底在哪里?”
    各路人马丝毫不给他面子。登时鼓噪起来。
    闫世庆赶忙做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我们也是刚刚听说关中出了这等大事,能为诸位打听打听消息,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是我等的荣幸。所以这几天我们天鹤帮一直在查,直到现在有了眉目。才敢邀大伙前来。慢待之处,还请见谅!”
    王十三不想引人注意,没有出头。
    自有人出来维持秩序。
    毕竟大家也不是来找天鹤帮麻烦的,这件事内情到底如何才是关键。
    闫世庆便将他们了解到的情况和众人说了说。
    此次风波起自于关中的学问大家袁阳袁老爷子。袁老爷子是有名的书痴,一生爱书如命,他的朗月斋藏书之丰。叫无数读书人为之神往。
    近几年世道越来越乱,尤其是去年。整个江北都被南崇军占领,关中与江北紧挨着,难免人心慌慌。
    家境稍微殷实点的索性举家迁走,很多亲朋好友甚至是陌生人就将自家的藏书半卖半送,留给了朗月斋。
    过年的时候,袁大家病倒了。
    这场病来势凶猛,袁家遍请名医,银子也花了不少,但老爷子依旧是起不来床了。
    家里有个三天两头就病危的病人,可想而知会忙乱成什么样子,朗月斋的大量藏书也没人管了,直到开春之后,袁阳的儿子才想起这事,打发几个识字的下人去整理整理,日头好的时候搬出去晒一晒。
    结果其中就有人生了邪念。
    朗月斋之前的藏书袁大家都亲自做了登记,少一本便会被发现,但新买回来的这些书却有漏洞可钻,刁奴挑着那书页发黄的偷拿了几本,当作古籍悄悄送去死当。
    这其中就有一本《希声谱》。
    偏巧当时当铺里有位客人识货,就在掌柜和袁家人讨价还价的当口,在旁边截了胡,以高价把那本书买走了。
    本来这件事也就这么过去了,也不知是谁嘴不严,这件事很快传开,造成这么大的轰动。
    闫世庆讲完了,众人七嘴八舌开始提问。
    问题不外乎那当铺是哪一家,袁家卖书的下人哪去了,买书的客人什么来头,有什么相貌特征?
    闫世庆逐一回答。
    那仆人还有点小聪明,没有就近找地方销赃,当铺在浦川衙前街上,叫赵氏当铺,离袁阳所住的袁家集有三四十里路,事情传开之后,当铺已经关门了,掌柜的已经不知去向。
    至于那背主行窃的小子,据说他到袁家干活时间不长,事情刚一出,就找不着人了。
    到现在袁大家还不知道出了这等事,袁家人请动了当地官府出面,不许闲杂人等上门打扰。
    众人听到这里骂声四起。
    搞了半天,还是没有半点头绪。
    也是,就天鹤帮这些人能查到这等程度已经不容易了,剩下的就看诸人各自的本事。
    有人骂骂咧咧:“搞了半天还得去浦川。”
    亦有人半信半疑:“真的假的?”
    还有人恍然:“怪不得都传顾文笙去了浦川。”
    闫世庆带着手下人赔笑送客。
    王十三站了起来,也不等着出园去,一个箭步到了烈火堂那几人跟前。
    烈火堂诸人已经准备离开了,只觉眼前一花,知道不妙,各自亮出兵器,那烈火堂的堂主疾向后退。
    可他再快,又哪里快得过十三爷!
    王十三从拔刀到出刀,始终抢先一步,一探胳膊,便将刀锋压在了对方的脖颈上。
    四周惊呼声乍起。有人不欲多管闲事,快步离去,也有人面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