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六零年代好家庭-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何况,又不是自己生产队,远着她们还来不及,她才不上凑呢。
王连花又道:“不给饭吃,可不就饿死了?一顿饭就一碗地瓜糊糊,吃完都不够,更何况老婆子还捞不着呢,贾慧云根本不舍的给她吃,可不就给老婆子饿死!”
莫茹道:“没有定论还是不要乱说。”
王连花看她不信急得抓耳挠腮的,这劳模儿是不是傻啊,她说得这么明白怎么就不信呢。
这时候村里敲梆子,二队开饭。
莫茹和周明愈赶紧收拾一下去吃饭。
王连花这才腾出嘴来惊讶一下问周明愈翻地要种什么,现在竟然还有人敢自己种东西,不愧是劳模,大队书记都不敢管!
莫茹随便两句打发她。
……
周古忠的娘的确死了。
何仙姑和陈秀芳作为卫生室的赤脚大夫,当然要去检查一下,贾慧云虽然不乐意倒也没拦着。
她道:“去年冬天就不好,又饿又冷,看着就待不行,好呆是过了年,没死到大年夜里晦气。”
何仙姑道:“也是到岁数了,看看村里她还是个长寿的呢。”
陈秀芳也说是。
村里死个老人很平常,根本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除非死个壮男人。
但还是有人私底下嘀咕她是饿死的,因为三队四队食堂没粮食,队干部又克扣社员粮食只管自己吃把社员饿得没命,还要谴责一二队粮仓里吃不完的粮食也不救济,活生生就把人饿死。
当然,也没人敢在人前说,只能老鼠一样躲在暗处嘀嘀咕咕。
周诚志找周明贵合计,“你们粮食还能吃多久?”
周明贵:“叔儿,吃到麦收木问题,紧巴巴的也能吃到收地瓜呢。”
那就是足够的,收地瓜之前还有小麦、秫秫、玉米呢。
周诚志道:“要这样,咱们就拿点粮食招工挖南河沟吧。”
对于八龙治水必然大旱的说法,周明贵当然也是深信不疑的,这是他们多年的经验教训。
挖河渠从马旺水库引水蓄水,是他们觉得最好的办法。
马旺水库是全县出动劳力挖出来的,通着蛟龙河,去年夏秋大中小雨不少,马旺水库如今水源充足,足够全公社用的。
关键是他们有没有足够的沟河来蓄水,所以不得不挖。
周明贵向来跟着周诚志行动的,二队说行那他就行,管他是干活儿还是干架的,都不含糊。
两人商量一下怎么安排,拿口粮雇工不能直接说工钱,有阶级敌人的嫌疑,要说是借调挣工分。
换个名头就一点问题没有。
商量好了四个队长加上会计碰头开会。
一听说两队要接济自己队,陈福海和周玉贵激动得要放声大哭,他们真的坚持不住了啊!
十两一斤换十六两,干的一斤换湿的,大勺子换小勺子,就这样也支持不了多久,粮仓里的粮食吃不几天。
现在他们是把去年的萝卜樱子、烂菜帮子等泡软剁碎,再加一点点粮食粉捏成窝窝头,黏粥就是地里弄回来的烂地瓜煮汤。
就这样也坚持不到麦收,再下去真要饿死人的!
陈福海是个心思活络的,他往公社跑过好几趟,原本想寻摸点粮食回来,结果没寻摸着,倒是听到一个消息。
消息说贾家沟多面粉,一点都不缺吃的,还说要卖给其他大队呢。
有大队商量去买,结果发现哪里是面粉,都是些乱七八糟掺在一起磨成的碎粉。
到底是什么贾家沟干部不肯说,但是能人还是给分析出来,其中有豆荚、玉米芯、玉米秸瓤、干地瓜蔓、地瓜叶,磨碎,然后掺上少量的玉米面、豆面、秫秫面、地瓜面之类的,就做成所谓营养丰富的淀粉。
陈福海还尝了尝,那味道让他觉得烂地瓜都成了美味。
这消息他没敢告诉张根发,生怕张根发一来劲让先锋大队的食堂也做这个,那他岂不是也要跟着吃,所以他只说找不到粮食,还是得请公社救济,或者弄返销粮回来。
现在二队和一队肯救济,他简直要喊娘了。
如果队里粮食多,他作为生产队长还能偷摸多吃点,现在是粮囤子都空出来,社员没的吃他也没得吃啊。
所以这也是救他的命。
商量妥当,一二队放出口风要招二十个男劳力帮工。
按工作量给粮食,免得这些懒汉们真以为吃政府救济粮呢,一个个大老爷们抄着手在墙根下排排站晒太阳。
比如一开始的表层土,一天一个人挖六m3给八两干粮,两勺子黏粥,加起来也一斤多。
等两米以下,一天一人挖三立方,给这些口粮。
要是挖不够就减量。
此话一出,两队的男人们立刻来应征,都要来干活。
他们自己队现在一家人一天吃不上八两干粮,简直是要饿死的节奏,有这样的好机会当然不容错过。
周诚志和周明贵各挑十个壮劳力,先管一顿饭再让他们去干活。
“谁要是偷懒,立刻赶出去不用!”
“我们不养闲人!”
这么一来,到一队二队帮工挖南沟就成了香饽饽,虽然累但是能吃饱啊。
被选上的一家子都跟着受惠,与有荣焉,毕竟这是被二队挑中的。这俩队挑帮工的可不看关系,只看勤快与否,能干与否!如果不能干,哪怕是周诚志的兄弟亲戚也没门。
所以被挑中说明他们不但强壮而且勤快!
至于分工,力气小的按底分来,力气大的除了完成基本工还能多干就计量,这样也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莫茹自然也去帮忙。
她和周明愈一组计划着白天刨地晚上运土,这样可以发挥空间作用。
但是周诚廉和周培基主动要求和他们一组,寻思可以帮一下莫茹,她毕竟是女人力气小。
结果这样,他们无形中沾了“大仙”的光,白天刨地晚上集中运土,自然而然的他们组又是干得最快的。
大家看到他们就想起女人们秋收运粮的事情,都说白天干晚上运,这样速度快,所以别人也学他们的办法。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这么一来,倒是真的快起来。
莫茹:这明明是晚上加班,时间更长,不快才怪呢!
她运完自己组的,也会趁着别人不注意去帮忙,尤其有石头,她可以悄悄收起来运到岸上。
她还收了一大块平板石头,拿回去放在西河里当洗衣板。
……
就这样听说先锋大队挖沟请帮工,不但自己大队的想尽办法要入伙,甚至周围大队的社员也想加入。
周诚志当然拒绝!
现在忙着春耕春种,你们不在自己大队好好干活儿,咱们哪里有那么多粮食养你们?
不过有个人却在二队住下来。
这个人就是阚燕儿。
阚燕儿初三的时候来李桂云家走亲戚,带着口粮来住一宿第二天便老老实实地回去,并没有弄什么幺蛾子。而且那天她还跟着李桂云来张翠花家拜年,有礼有节的一副很懂事的好闺女模样,和以前判若两人。
现在“听说”二队调工挖沟她又带着口粮过来,说来看生病的三姨,然后顺理成章住下主动帮李桂云干活儿挣工分。
周诚志假装不知道,既不说给她帮工的口粮,也不去赶她,就当她是来走亲戚,帮亲戚家干点活儿和亲戚家一起吃饭,队里不管。
莫茹因为她曾经对周明愈投怀送抱对她没有好感,就算她现在看起来很正常,莫茹也不想和她有太多交集所以见面假装没看见,结果给阚燕儿弄得很委屈,觉得劳模总针对她。
这日下工,周明愈三人要继续刨土,莫茹先回去给闺女喂奶。
她回去的时候就在村口碰上阚燕儿。
阚燕儿如今脸色恢复红润,杏眼桃腮,杨柳细腰,虽然皮肤不够细腻胜在白净,在满眼灰突突的乡下,的确是个美人儿。
☆、第184章 返销粮
莫茹又想跟以往那样过去; 阚燕儿去主动笑着叫她:“莫茹,我能和你说几句话吗?”
莫茹道:“咱俩没什么好说的。”
阚燕儿嘴角抽了抽; 脸上的笑有些挂不住; 不过却没耍脾气,一副隐忍的样子更上前两步; “你别误会,我是给你道歉的,之前的确是我不对,那时候我昏了头; 回头越想越觉得自己不对。初三过来拜年; 想给你道歉来着; 结果没碰到你,今儿就正式给你赔不是啦。”
说着她还学以前女人那样福了福,给莫茹雷得不轻。
莫茹看了她一眼,“你为什么给我赔不是,哪里对不起我?”
阚燕儿脸上的笑差点变成千斤重砸着脚面子; 沉得嘴唇都哆嗦一下; 勉强笑道:“我以前不懂事; 说错话做错事,你放心,以后再也不会的。”
莫茹点点头; “那就好; 免得我生气你吃亏。”
阚燕儿:“…………”
莫茹道:“行啦; 我接受你的道歉; 你既然是我三娘娘的亲戚,那也是亲戚,只要不针对我,我自然也不会针对你。”
阚燕儿见她原谅自己就和莫茹并行,一副有说有笑的样子,“莫茹,那我能不能请你帮忙做身新衣裳啊?过年的时候没买到布,前些日子好不容易凑齐。我看你们村周跃红那衣服真好看,是你给她做的呢,你也帮我做一套吧。”
莫茹道:“你有钱就行啊,不过现在没空,得等忙完这阵子。”
其实她做一套衣服用不了多久,有个半天就行。
不过又不是做她心水的服装,也不是给她心爱的男人和孩子做,一坐半天她也懒得做。
阚燕儿狠了狠心,“当然要给钱的,怎么能让你白忙活呢,就和周跃红一样的价儿行吗?”
莫茹道:“那本身是我们自己村的价格,不过你既然是三娘娘的亲戚那也行。”
阚燕儿欢呼起来,伸手抓着莫茹的胳膊,笑道:“太好了,谢谢你啊!”
被她猝不及防抓住,莫茹一下子起了一层鸡皮疙瘩,赶紧把胳膊抽回来,“没事,我先走了。”
莫茹回家,莫应熠正领着孩子们读书讲故事呢。
故事是周明愈设计的路子,把数学放进故事里。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听完故事也学会算术,一举两得。
还有一个旁听的,金枝儿。
自从莫茹答应教她识字以后,她得空就找莫茹学几个字,让莫茹帮她改错。虽然忙起来有时候几天不能来,可只要有空她就来一趟,哪怕只有几分钟。
现在莫应熠在,她就抽空来听莫应熠讲故事,听得津津有味。
见莫茹回来,她哎呀一声,脸色一变,“婶子下工了吗,我得赶紧回去。”
她一把将弟弟背起来和莫应熠告辞一声就跑了。
莫茹问一下他们在家的事儿,孩子有没有调皮、打架之类的,问问他们学了什么,然后再指点一下。
“好啦,出去玩吧,一会儿吃饭。”
莫茹一回来就让莫应熠自己出去玩,不过莫应熠不肯,都是带着几个孩子一起的,尽量减轻莫茹的负担。
周七七现在已经会坐,每次莫应熠都用被子把她围在炕柜那里,让她跟着一起听故事。
见莫茹回来,她就有意识地发出“mama”的声音,虽然不是正式叫人,却是针对莫茹才叫的。
一看到女儿瞪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瞅过来,莫茹的心就要萌化的感觉,赶紧把女儿抱起来,亲亲小爪爪,学着孩童的语言咿咿呀呀地和她交流。
玩一会儿,莫茹给女儿喂奶,再收拾一下,周明愈就端着晚饭回来和她一起吃。
“小熠他们去南屋吃了。”周明愈把闺女抱过去坐在肩膀上,这是周七七的新玩法。
张翠花他们非常喜欢莫应熠,晚上总是让他去吃饭,说说话,也能给孩子们加点好吃的。
莫茹道:“小五哥,有时间打听一下开学的事儿。”
周明愈道:“我问过的,原本说是要等正月十五以后开学,可不知道怎么整的,又说要等二月二以后。”
莫茹也知道急不来,反正她和周明愈教孩子学的更多,“不知道张根发张罗不张罗识字班了,去年喊得那么响。”
“现在农忙,办不起来。”
“以前农忙也办,不都是晚上去上课吗?识字班也发结业证书呢。”如果有正经的学校老师授课,每年年底,识字班都给发结业证的呢。
莫茹想和周明愈拿个结业证,给知识过个明路,省得每次都拿高余飞做幌子。
可高余飞其实教了他们也没几天。
吃完饭阚燕儿就过来,“莫茹,我带布来了。”
周明愈对莫茹道:“媳妇儿,我带闺女去溜达消食儿啊。”
这时候也就他们队的人说得出消食儿这种丧心病狂的话,别人吃都吃不饱呢。
阚燕儿拿了四块布进来,一样的有一尺多,凑起来没有八尺。
不过她身材纤细,个子也不是特别高,凑活一下也够。
本来她买了布还挺高兴的,不过在莫茹这个囤布大户面前她想自己做一身衣服还四块布拼凑就有些窘迫。
莫茹却不在乎,只要阚燕儿不作妖儿,她也没有偏见,所有来做衣服的她都一视同仁。
其实目前来说,除了格外好美或者要出嫁的女孩子,并没有人来找她做衣服,毕竟工钱不便宜。
她给阚燕儿量了尺寸记下来,先收五毛钱定金。
五毛钱不是小数目,阚燕儿给得直肉疼。
这钱还是李桂云给她的,一共给她两块。她知道李桂云不是对谁都大方,其他亲戚家的孩子要么不给要么几分钱最多一毛。
只有她得了两块。
阚燕儿又试探着和莫茹说几句话亲近话,看莫茹不耐烦应酬只好告辞离去。
她一走,周跃红和周媛媛又联袂来问做衣裳的事儿。
周跃红过年的衣裳穿上以后,在村里引起一股小旋风,很多大姑娘小媳妇都说好看。因为这套漂亮的新衣服,本来自卑不喜欢出门走亲戚的周跃红今年把姥娘家、姑家、姨家都走个遍,简直走到哪里就吸引到哪里。
她的虚荣心大大地获得满足,又想问问莫茹什么时候给她做布拉吉。
到时候整个夏天都属于她的。
莫茹道:“现在还冷呢,夏天的衣裳等种完地再做也不迟。”
周跃红却忍不住,总想早点拿到,现在就可以穿穿试试,但是她也不好催莫茹。
“莫茹,我姨家姐姐要出嫁,想让你帮忙做件衣服,工钱照旧出的。”她想靠给莫茹拉生意来套近乎。
莫茹不为所动:“等空了做。”
周跃红忍不住:“莫茹,她二月初八就出嫁了呢。”
这样啊?
莫茹现在还忙着去收土呢,都没空做衣裳,她略一沉吟道:“那我剪一下,你来帮我踩缝纫机——?”
“啊?”周跃红惊讶得眼珠子差点掉出来,“我吗?”
莫茹看了她一眼,“难道我说别人了?”
虽然缝纫机是她的,但是她并不介意别人碰,之所以不让别人碰主要因为缝纫机太宝贵、太高大上,别人自然而然心生畏惧不敢碰触。
还有一个原因是缝纫机也算机器,有些人不懂机械原理,手脚配合不好,偏生还自负多厉害,总喜欢乱动别人东西,咯噔咯噔一踩,那缝纫机不是断线就是断针,穿线麻烦,换针肉疼,莫茹都不喜欢。
所以迄今为止,她都没让外人碰过她的缝纫机,懂事的自然也不提这样的非分要求。
周跃红和周媛媛自然也知道她的规矩,根本没想过还有这样的好事儿,所以才那么惊讶。
周媛媛忍不住激动起来,“妮儿,我也可以的!”
莫茹:“不过,我可没工钱给你们啊。”
做衣服钱照付,但是她没钱给帮工的。
“不要不要!”两人激动得很,“俺们不要工钱,让俺们帮忙做衣裳吧。”
要是学会了,以后就能自己做好看的衣裳。
更何况谁家去做学徒不是学个三年才能出师啊,这三年在师父家那可都是端茶倒水脏活累活都要干,一分工钱都拿不到呢。
要是她们跟着莫茹学会踩缝纫机,这等于学会一门了不起的技术呢。
周媛媛道:“妮儿,你这么厉害,干嘛还在家种地啊,不如去城里被服社做个缝纫工多好啊,可以拿工资吃供应粮呢。”
莫茹道:“哪里有那么容易?城里人的工作还安排不过来呢,怎么可能让农村人随便进城?这做衣裳又不是多难的事儿,是个人学几天也会的,无非就是师傅领进门,熟能生巧在个人罢了。”
两人对视一眼,人家劳模就是不一样,真会说话。
这时候农村人要进城,还真是比登天都难。
除非考上高中、中专或者大学,可能分配县里的工作,哪怕参军复员绝大多数都遣回原籍呢。
户口关系就跟大钉子一样,将他们牢牢地钉在农村的土地上,别想随便活动。
另外,除非有什么非正常的贡献导致非正常人事调动,这样少之又少。
周跃红和周媛媛不了解,只是说说而已。
莫茹还要去收土,就让她们明天吃完晌午饭过来,她利用休息时间给她们讲讲缝纫机的工作原理,教她们使用缝纫机。
反正白天三个男人当主力,她只需要晚上施展神通就好。
晚上月亮明晃晃的,周诚志不舍的点灯,就让队员借月光抬土。
这更方便莫茹操作。
莫茹几趟就把自己这组的土运上去,顺便去自家几个哥哥那组也收一下,运到他们指定的地方。
现在他们计算土方是量挖出来的河沟体积,所以不需要管土有多少,只要沟壑深度宽度够,就算合格,毕竟是为了挖沟,不是为了挖土。
周明愈还建议把挖出来那些砂砾土、碎石土都拉到村里去,把那些低洼易积水的地方铺垫一下,免得一下雨就泥泞一片没法走路。
从村前头开始,争取全村都铺一遍,这么公平的建议赢得了社员们的赞同,纷纷说劳模就是先进有觉悟,要是某些干部肯定先从自己家房前屋后开始铺。
于是,有莫茹帮忙,先锋大队挖河沟的进度很快,社员们并不觉得多累多苦。虽然砂砾石不少,两米往下也有石头却没有特大块岩石,所以挖沟进展比较顺利。更何况,他们有“祖宗”保佑,往往留着第二天再来想办法敲破的大石头,晚上就已经松动直接拖上岸就好。
这让他们感觉如有神助,都怀疑妇女们说秋收的时候有老祖宗保佑是真的!
那时候他们听了还笑话呢,现在晚上抬土真的一趟顶十趟,他们就有一种哎呀娘啊话不能乱说,祖宗真的在看着他们呢的感觉。
简直是遍体生寒啊!
所以,还真是没人敢偷懒!
中间过了一个元宵节,因为都忙着上工,也没人没精力去赏灯看花的。不过周诚志还是让食堂做了炸丸子、炸春卷应景儿,当然说是炸其实不过是有那么几滴油煎一下子而已,甚至可以说其实是烙熟的。
当地没有糯米,做元宵是用黏黄米,春卷也舍不得炸,而是摊地瓜面煎饼卷大葱大酱咸菜萝卜丝之类的代替。
再把之前存的腊肠全都蒸了,切片,一张饼分两片腊肠,这个元宵过得也是有滋有味的。
三队四队那些社员们吃煎饼就已经觉得了不起的好饭,竟然还有腊肠!
虽然之前跟着张根发办食堂说敞开肚皮大吃大喝,可实际那样的日子没有坚持一个月,而且吃的也不过是粗粮,更没有吃过什么肉。
那时候他们还笑话人家二队土包子,都办食堂大吃大喝,他们居然还在限制口粮不能敞开肚皮吃一顿。
现在看,人家就算没那么往撑死里吃,可人家也吃饱的,并且细水长流,到现在还能吃饱。
他们呢?
一开始是吃了两顿过瘾,可后来呢?
裤腰带勒得越来越紧,大老爷们都成了二尺小腰!
所以,这一顿饭大部分人吃得感慨万千,当然总有一些不满足不感恩的,也没人搭理他们。
慢慢地,又把村里其他弱劳力吸收进来,让他们也能参加劳动赚点吃的,为了刺激他们劳动积极性,依然按照土方计算口粮。
那些原本在生产队只能拿七工分的男人,突然就祖宗附体一样,简直可以拿十工分!
赵化民夫妻俩再一次成功逆袭,每个人都能拿到八两!
周诚志都有点肉疼,寻思早知道一开始就多加半方到一方的量,要是这样下去自己队亏大了。
他和周明贵商量了一下,又带着周明愈和莫茹再加上另外三个生产队长去了一趟公社。
这一趟他是要粮食去的,为了要粮食,他毫不客气地“揭发”张根发为邀功把口粮当余粮卖给粮管所,害得社员们现在饿得前胸贴肚皮,春地都还没耕完,只怕春种又要耽误,那可要耽误交公购粮任务呢。
所以,请公社领导们务必解决这个麻烦。
他笃定公社不会法办张根发,不但不办,还得私下表彰张根发这个村干部无私奉献呢。
所以周诚志虽然揭发张根发,实际也是在给他变相邀功,就算张根发知道也没有办法怪他。
然而周诚志也并不在乎这个,再由着张根发折腾,村里饿死人,他们俩队也不好过。
柳红旗有些事情不知道,但是相玉亭却是门清的,公社有多少个大队,有多少生产队,每个生产队多少土地,生产力如何,只要公社干部多花点心思,其实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