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富贵芳华-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宁芳呆呆把视线挪过去,待看清后,惊叫一声,赶紧缩回了屋里。

    这蓬头垢面的样子,给人看去了!

    还是风华无双的程三舅公,这,这这也太毁形象了。

    程岳倒是毫不介意,等宁芳收拾整齐,红着小脸儿出来,他还说呢,“你小时候什么样儿我没见过?这会子倒装起来了。”

    宁芳很想说,她小时候每回出现在他面前,也是白白净净的小姑娘一只,哪有这样不洗脸不梳头就跑出来的?

    可是肚子却不争气咕咕叫了,程岳笑意更深,“快去吃饭吧,别伤了胃。”

    宁芳,宁芳只好先去填肚子了。

    那边宁萱也起来了,姐妹俩瞧见满桌子都是她们爱吃的早点,宁芳倒还罢了,宁萱捧着自己爱吃的鲜肉云吞,差点又哭起来。

    宁芳赶紧叫她打住,“好容易回来,不说高高兴兴的逗家里人开心,老掉眼泪弄得他们心里多不好想?你也喝碗粥吧,这是祖母特意给咱们留的呢,连弟妹都没得吃。”

    宁萱这才快快收了眼泪,吃了云吞,又拿红糯米粥喂给年纪较小的萍姐儿几个分吃,宁芳就不管她了。

    只管把最爱的小煎包,一口气足足吃了两笼,才心满意足的停下筷子,略尝了两口粥,便往宁茵手上一塞,说吃不下了,叫她和宁茵去分,然后摸着鼓鼓的小肚子,去看她的狗了。

    怕宜华公主找上门来,桃县又略为偏僻,所以宁怀璧搬过来时,特意带了通宝。

    那日受了惊吓,又跟小主人分离,通宝着实蔫巴了好些天。

    直到昨天宁芳回家,嗅到小主人味道的它可是激动坏了。可昨天才回来时,又哭又笑的宁芳实在没力气陪它,通宝只能老老实实的在院子里守了一夜。

    就算今天前主人程岳带了它小时最爱吃的零食过来看它,它都有些提不起精神。直到宁芳出现,它才一下子兴奋起来,竖起两只前爪就冲她扑过来。

    等宁芳伸手抱着它,给它挠下巴挠肚皮了,通宝幸福得尾巴乱摇,浑身都要冒起泡泡来了。眯着眼在她怀里呜呜蹭着,那样开心的表情,连程岳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好好一只獒犬,给你养得这样爱娇,这还能打猎看家么?”

    “怎么不能?”跟宁芳一同瞪过来的,还有通宝的狗眼。

    都说物似主人形,程岳总算是见个正着了。

    唇边不觉笑意更深,才手痒的想捏捏那主人的小脸,辛姨娘不识趣的牵着顺哥儿过来打岔了。

    “好容易姐儿回来,顺哥儿一早就想着要来看姐姐呢,只怕打扰到你休息。”

    宁芳看着她,神色颇有些冷淡,无事献殷勤,她又想干嘛?

    程岳更是不发一言,转身就走。

    他倒不是怕了她,而是怕自己发火,吓着小孩子。

    可辛姨娘本就是奔着他来的,怎肯放人?

    忙把人堵在屋檐下,急急道,“顺哥儿也不敢说,只这孩子在家里,天天想着几个哥哥姐姐……”

    宁芳沉着脸,已经明白她那意思了。

    这是想带孩子住进英王府去吧?

    辛姨娘也是真没办法了,自从她把紫烟送走,宁怀璧看她,真如玻璃人一般。从前还肯招呼几句,如今连招呼也不打,便是要看顺哥儿,也是把儿子叫到自己屋里去。

    且下人们对她也失了恭敬之心,十分敷衍,辛姨娘只觉得在这个家里实在难捱,心想不如蹭着儿子一同跟到英王府去,好歹吃住条件都比桃县要好些,所以这会子才跑出来厚颜相求。

    趁她还未说出更不堪的话,宁芳打断道,“那咱们如今不是都回来了么?顺哥儿,到二姐儿这里来。”

    顺哥儿虽是年幼,却也懵懂的觉得辛姨娘牵他过来,似乎做的不是好事,否则三舅公和二姐姐的脸色为什么这么难看?

    才要甩开辛姨娘的手,去姐姐那里,辛姨娘却攥紧了不放,继续堵着程岳道,“孩子年纪小不敢说,可待会儿哥哥姐姐们一走,他必是要哭的……”

    “我才不哭!”

    顺哥儿忍无可忍,自己开口了,“哥哥姐姐们不在家,那都是有正经事。我年纪最小,自然要留在家里!老爱哭的小孩是长不成男子汉的,我才不会哭!”

    辛姨娘给噎得无语,此时夏珍珍已听到动静,赶出来恨声道,“舅舅舅母虽然喜欢这几个孩子,却更是明理之人。眼看要过年了,便送孩子们回来团圆。顺哥儿想跟兄姐们亲近,不在自家,往外头跑什么跑?姨娘最近是病糊涂了吧?来人,送姨娘回屋,顺哥儿到我这儿来!”

    原来宁茵她们回来,竟是不走的么?辛姨娘原以为宁芳姐妹待会儿回宫,他们也是要跟回英王府的,原来竟是要留下乡下过年。

    不过想想也对,再怎么房舍窄小,哪有一家人分两处过年的道理?是她自己想差了。

    可夏珍珍这样当着人面,劈头盖脸的教训她,也实在是太不留情面了!

    辛姨娘心中忿恨,故作柔弱的挤出两汪眼泪,“全怪妾身糊涂,住在这样窄小的家宅里,竟连家里的事也是半点也不晓得,倒惹得奶奶生气了。”

    她嘴上虽自责,但话里话外都在怪夏珍珍把消息瞒得死死的,才弄得她什么都不知道。

    宁芳听着生气,想替娘亲出头,忽地半天没出过一声的程岳开口了。

    “这样糊涂东西,还放出来作甚?今儿家中还有外人呢,给人瞧见象什么样子?二郎呢,我找他说去!”

    他的声音不重,但神色却严厉之极。

    想捏的没捏到,却还要听这讨厌女人啰嗦。就算要吓到小孩子,他也顾不得了!

    小孩子感知最是敏锐,顺哥儿都知道怕了,不管不顾的甩开辛姨娘,跑过去抓着夏珍珍的裙摆。

    辛姨娘素来只要扮起柔弱,在男人面前,几乎就没有失手的,除了木头人一般的宁怀璧,却没想到今日竟踢到更加冰冷的铁板一块。心中的挫败,竟胜过夏珍珍对她的训斥!

    她甚至开始怀疑原本最为自信的美貌,难道是她生了儿子姿色消减,怎么如今的男人见了她,半分怜香惜玉之情都没有了?

    然后,被遣送回屋的她,甚至都没留意到屋门外咣啷上了一把大锁。除了留一个婆子在屋外侍侯,过年之前,宁家大概是没人想再见到她了。

    等卢太医医治过后,一家人用过午饭,宁芳宁萱姐妹重又换上了宫中青衣,扎上逍遥巾,要跟着程岳,还有卢太医一起返京回宫了。

    皇上只给了两天假,她们就不能逾矩。

    桃县离京城还有小半日的路程,得赶在宫门落锁前回去,这会子就必须走了。

    尤其今日天色不好,早上已经下过场雪了。程岳今天特意过来跑一趟,除了送大夫,也是瞧着天色不好,怕她们出入不便,把王府的马车带来接她们的。

 第324章面子

    除了宁怀璧,姐妹俩没让家里人送她们。只是夏珍珍执意跟着她们上了车,一边抓着一个女孩的手,就是不肯松。

    倒是宁四娘更能理解夏珍珍的心情,若不是她身子不好,这会子坐在车上送她们姐妹回宫,就得多她一个了。

    所以也不叫人去劝,只跟宁怀璧交待,“天冷,路上雪大,别急着赶回来,在京城住两日也无妨,家里有我呢!”

    他跟去京城,得抓药,还得去平阳侯府拜会送礼。方才天儿又开始下起小雪,宁四娘可不愿儿子媳妇因赶着回来,太过辛苦。

    可留下这一屋子老小,宁怀璧又如何能安心?

    但又不好跟母亲争执,只带着妻女走了。

    本来一家子都好好的,忍住了没哭,还笑着挥手作别,只安哥儿忽地想起,跑进院子,把通宝牵了出来。

    狗通人性,眼看着宁芳走了,急得便往前直冲,安哥儿那小身板怎拉得住?好容易上来几个家丁把它拉住。

    通宝不叫也不闹了,眼角却淌下晶莹的泪来。它扭头看着宁四娘,眼神里是那样可怜巴巴的哀求。

    看得全家人眼泪刷地就下来了,宁四娘实在不忍心的转过身去,“松手吧,让它去送送也好。”

    家丁刚一松手,通宝顿时跟离弦的箭般,嗷嗷叫着就追了出去。

    只是没过多久,它又自己跑回来了。

    是宁芳叫它回来的。

    “我不在家,你得替我尽孝,保护好家里的祖母,还有弟弟妹妹们,行吗?”

    通宝难过的舔了舔她的脸,却还是乖乖跳下车,又跑回去了。

    然后尽职尽责的在家里巡查,后来雪下大了都不肯进窝。

    看着这样忠心耿耿的大狗,宁四娘的心哟,就象浸透了酸梅汁一般,难受得不行。

    她从来律已甚严,教导儿孙也是让他们做个正直善良的好人,如今连孙女儿养的狗都这么有情有义,可怎么老天爷就是不开眼,要这么矬磨她们一家人呢?

    好在她身边虽没了儿子媳妇,还有徐妈妈。身为过来人,她太能体会宁四娘的心情了。

    “太太不要老想着当前,总得想想以后。从前您总是劝我想开些,我听了您的。不过那时候,我本以为这辈子跟那对不肖儿女再没有和解之日了,可如今呢?只有他们生怕我不搭理他们的,哪里敢不搭理我?还有我那干儿子,也给我捎信了,说是已经进了那什么大营,离京城还不是很远,等到有空说不定还能来看看我。太太您有这么多孝顺的儿孙,福气还在后头呢!咱们就算不为自己,也总得为了孩子们撑着。”

    宁四娘到底是听进去了,所以她打起了精神,把孙儿孙女们叫来,却不是让他们承欢膝下,而是带着他们蒸起了馒头。

    虽说桃县不算太穷,但总有吃不上饭的贫苦人家。让孩子们亲手和面,蒸些馒头施舍出去,只当是给回到宫里的孙女们积福了。

    那边,直到和爹娘分离,宁芳都忍着没哭一声鼻子,反而忙得团团转。

    上回被抓进宫中太仓促,她都没时间跟丫鬟们交待清楚,今天趁着回宫前的一小段时间,她赶紧把手上的事情做出了安排。

    喜鹊画眉百灵几个都已经是很得用的内管事了,闲在家里太浪费了,不如放到夏珍珍手下,帮着打理家里的生意。

    至于赵丰年,这么好的外管事就更不能浪费。干脆跟着宁怀璧,在京城听他号令。

    如今一个家分了两头,桃县一拔,京城一拔,就算程家送了些人过来帮手,人手难免显得不足。这样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也不敢贸然买人,还得靠自家的家仆。

    所以宁怀璧也没跟女儿客气,后面宁芳还告诉爹娘。

    “方才我已悄悄跟三舅公说了,等着年过完了,还得送三妹妹她们到程家去。倒不是因为衙门太小,而是弟妹们要读书习字,还是京里的环境好一些。若觉得不好意思,让弟妹们多孝顺孝顺舅公舅奶奶们就好了。”

    其实宁怀璧也有此意,今日卢太医来给宁四娘诊治,就委婉的提出,最好要少操心,静养为主。

    可一屋子孩子在眼皮子底下,宁四娘如何能不操心?

    再说他那任上才只解决了一件上香之事,真以为从此桃县就天下太平了?

    那才是做梦。

    若家中孩子多,说不得还得让那些豪强惦记着,不如送到京城,他也能安心处理公务。

    至于欠程家的人情,宁怀璧想得明白,只要他有出头之日,就总有还上的一日,若是自己出不了头,多说又有何益?

    就好象方才,他随卢太医去太医院抓药时,一个小学徒悄悄告诉他,自己是陈御医的徒弟。

    说陈家知道宁家进京遭了难,却也不好太过亲近,但日后会在宫中暗地关照宁芳姐妹,让她们有急事时,可以去太医院找这小学徒云云。

    说实话,宁怀璧听了挺失望的。

    陈家虽跟他们长房不是正经亲戚,但上京时,他们长房却是半点礼数也不缺的。

    陈家若真想避嫌,怎么就不把礼物退回来?既收了礼,便明面上不好走动,私底下派个管事去桃县看看又能怎样?

    象他那同年好友郑元福,当初在宁怀瑜出事时,大力相帮就不提了,这回明知宁家一进京就惹了明华公主,人家不也让媳妇亲自上门探望过了?

    只是宁怀璧怕麻烦人家,暂且不与他相见。可随后他的官一放到桃县,郑家的礼就跟着送过去了。还特意打发了管事婆子来请安,礼数十分周全。

    哪有象陈太医家似的,跟躲瘟疫似的,只打发个小学徒来应付他。还说让女儿有事去找他,可就这样明哲保身的亲戚,又能指望他帮得上什么忙?

    世态炎凉,虽是人之常情,可做人做事到底还要心存厚道。

    宁怀璧不是小气人,却也没有宽厚到被人如此对待,还继续真心对人。面上虽客客气气的道了谢,只回头交待女儿,相处时要注意分寸。

    要宁芳说,这种人往后就不必来往。

    还不如素不相识的卢太医,虽是奉皇命来给宁四娘看病,却也知道主动卖个人情,直接给了宁芳一块令牌。

    若有急事,拿这令牌便可以去找太医院的大夫开药,省得如陈太医这般,先找徒弟再找师傅的麻烦。

    这边的事情交给妻子女儿商量,宁怀璧去太医院拿了药回来,便跟着程岳去了平阳侯府。

    不是他邀请的程岳,而是程岳主动给平阳侯府递了帖子,带他一起去的。

    这就是真心为你考虑的亲戚会做的事了。

    吴太妃在宫中对宁萱颇为照应,聪明人怎看不出她的用意?

    宁怀璧不能装傻,程岳不愿装傻。

    索性直接下帖子送上门去,若有什么事,大家当面锣对面鼓的谈完,岂不省事?

    自助者,人恒助之。

    如果吴太妃和永宁长公主什么都不做,只会苦苦哀求,哪怕她们孤儿寡母的在他面前哭出一缸泪,程岳也未必会卖这个面子。

    但她们并非如此。

    先出手照应了宁萱,又在宁芳有事时,几次三番暗中相助。甚至勇于抓住机会,找皇上讨要好处。有这样的勇气,又肯先付出,就有了让人帮助的资格。

    所以程岳也不吝啬的卖她们这个面子,甚至主动上门,把事情做得更加漂亮。

 第325章求助

    平阳侯府和英王府离得并不太远,都在京城的权贵区。

    只是按理说,公主下嫁,理当再赐下一座公主府。可永宁长公主幼年丧父,在宫中又不受宠,便没了这样待遇。

    还说什么卫家人丁单薄,不欲公主驸马与长辈分离太远,便只把平阳侯府边上一处中等官员宅院稍加修缮,便当做公主府赐给了她,永宁长公主和驸马全家还得感恩戴德,叩谢隆恩。

    但小宅也有小宅的好处,永宁长公主出嫁后,便把两个宅子的后花园打通,修了一个颇为宽敞的演武场。

    程岳和宁怀璧过来的时候,永宁长公主正在这边,照看儿子随宫中新来的武师傅驯马。

    宁怀璧有些诧异。

    一般来说,待客多在正厅。再说这会子雪虽然停了,但天气仍冷得很。就算演武厅里摆了三个大火盆,暖和得很,但在这里见客,是不是有些太过随意?

    才自想着,忽地一阵銮铃声响,就见一个紫衣女子骑着匹白马,风驰电掣般从厅前飞奔而过。

    为了演练方便,演武厅是建在一处小丘之上,大厅门窗阔朗,尤其在新降的皑皑白雪映衬下,看那女子飞驰而过的身姿,尤为赏心悦目。

    就见她提马连过数道马桩,然后抽取弓箭,竟是一箭射中百步外的辕门靶心,连宁怀璧看了,都忍不住轻声赞了声好。

    锦帘轻摇,环佩叮咚,永宁长公主一身淡雅家居待客常服,笑吟吟从后面出来了。

    “小女卖弄,让贵客见笑了。”

    哟!

    宁怀璧挺意外的,这样功夫,可不是花拳绣腿,必然是很下过一番苦功的。原来竟是侯门千金?

    二人忙上前见礼,程岳方赞了句,“将门虎女当如是!”

    永宁长公主的眼睛明显亮了亮,“三公子不觉得小女粗鄙?”

    她的容貌继承了吴太妃的美貌,却又多了几分皇家娇女的贵气,却不似宜华公主般霸道,反因良好的家教和坎坷的经历,添了几分谦和,只让人心生敬意。

    只此时听人赞起女儿,那神色中的欢喜,就如世上任何一个寻常母亲,更加亲近慈和。

    程岳正色道,“公主何出此言?平阳侯府威名赫赫,也有昔年贞义县主挣来的荣光吧?小姐如此,正是不堕家风,不忘先祖,何来粗鄙之言?”

    永宁长公主听得眼眶微潮,“也就是如三公子这般博学多才的人,方还记得我家姑祖母了。”

    贞义县主,乃是她丈夫的姑祖母。

    当年,平阳侯府的男丁们皆去镇守边关,家乡有盗匪作乱,当地官府竟不能敌。

    那时,年方十五的贞义县主挺身而出,带领家丁和乡亲们组成义军,救下了官府中人,与盗匪对抗,直至力战身亡。却为前来救援的朝廷军队争取了最宝贵的时间,也避免了一场动荡。

    事后朝廷追封她为贞义县主,还为她在老家立了牌坊。只是往事多年,早已随着平阳侯府的没落而被人淡忘。

    是以程岳今日提起,才让永宁长公主心生伤感,也生起一份别样的希翼。

    而此时,只听他又说,“虽世事蹉跎,但世道人心,青史留名者总会有人记住。一如府上千金,总有人欣赏这份巾帼豪气。”

    永宁长公主眼中极快的闪过一抹失望之色,但也就一瞬,她很快便收起情绪,招呼客人。

    宁怀璧这才对吴太妃照应侄女之事正式表示了感谢,又奉上家中准备好的礼物。

    东西不多,但俱都很精致,尤其一套黄杨木嵌宝石的梳篦极得永宁长公主欢心。就算在宫中长大,见惯了好东西,也忍不住称赞了句。

    “也就是你们江南那样人杰地灵的地方,才做得出这样好东西。”

    说话时,她已打算把这套梳篦留给女儿做嫁妆了。

    宁怀璧谦虚道,“小小物件,怎及得宫中太妃娘娘照应之恩?”

    永宁长公主道,“这于母妃不过是举手之劳,真要说谢,更该由我家谢过小宁书女才对。若不是她仗义执言,又怎能为我儿争一个官职?”

    两人又彼此客气一番,到底说到正事。

    永宁长公主虽素来不爱抛头露面,却不是那等羞羞怯怯,一句话要拐十八道弯之人。挥手让无关紧要的下人退下,她开诚布公的跟宁怀璧谈起一事。

    “大人到桃县的时候虽然不长,但您的一番作为,本宫也略有耳闻,对大人的才智深表敬服。只不知大人知不知道,我家在那里也有一处果园。”

    这个宁怀璧还真做过详细的调查,闻言点了点头。

    “平阳侯府的果园还是早年间先帝在世时分封的,只当时的老侯爷一直在外征战,所以那果园一直是皇庄中的人在打理。”

    永宁长公主一脸苦笑,“实不相瞒,这果园虽挂着我家的名,却是半点由不得我家作主!”

    宁怀璧默然,这也是桃县难以治理的恶疾之一。

    桃县,因为从前朝起就盛产果木,又邻近京城,所以一直由皇家王室占据。而皇上亲王日理万机的,怎么可能有空去打理小小果园?于是这些果园一般都是交给皇庄的管事打理。

    而能做皇庄管事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至少也得是皇上信任的家奴。

    所以就算皇上随后曾把一些果园随同皇庄管事们,分封给有功之臣,譬如平阳侯府,但因为利益攸关,这些负责皇庄的管事们,基本都不会把果园的实际操纵权交回到主人手上,而是由他们继续“打理。”

    而大臣们也不可能为这点小事就去跟皇上告状,说你给我的家奴有多难缠。所以这么打理来打理去的,就打理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了。

    简而言之,就是那些皇庄管事们,一个个坐大,然后拿着鸡毛当令箭,在本地称王称霸。

    永宁长公主说得委婉,“本宫倒也不是要指着那几个果子钱吃饭,只怕有人打着平阳侯府的幌子招摇生事。要说先皇当年安排的管事倒是忠心,只是儿孙繁衍至今,难免良莠不齐。说句实话,自本宫接手这家计以来,真是成日为那边提着颗心。就怕生出什么不好的事来,一来惹皇兄烦恼,二来也叨扰百姓。”

    您太客气了。

    宁怀璧早知,那些皇庄管事们岂止是叨扰百姓,简直是盘剥欺压,无恶不作!

    在张书吏决定向宁怀璧投诚后,没少跟他说起桃县的渊源。尤其他们张氏一族被打压得如此厉害,果园几乎被侵占完毕,基本都是这些管事们的杰作。

    但有地方说理吗?

    宰相门前还七品官儿呢,这些皇家的奴才,就好象世家里的家生子,就算都是些奴仆,但随着主子的代代繁衍,他们之间也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无比复杂的关系网。你都不知道动了这一个人,背后能带出多少泥来。

    有句老话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