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后起居注-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胖墩的脸被她揉捏得奇形怪状,泪汪汪地鼓着脸颊道:“娘说过,只要我喜欢的东西,她就会想方设法寻来给我……哼,她说了,我喜欢就去拿,她会补偿那些人的。所以,我拿了,有什么不对?”
  “别拿娘的那一套道理来糊弄我。”张清皎唇角微微勾起,眼底却是冷静无比,“你也觉得她说得对么?若是谁看中了甚么东西都只管去拿,那我要是看中了你那些宝贝,岂不是随意就能取走?你愿意么?”
  张鹤龄咬着嘴唇,不情不愿地承认:“不愿意。”
  “若你是‘哥儿,遇见一个小胖墩不管不顾的就要你心爱的东西,你也愿意给?”
  “不愿意……”
  “呵呵,既然你都不愿意将自己的宝贝给别人,又凭什么去拿别人的宝贝?难不成你与别人不一样么?有什么不一样?不都有爹娘护着么?不都有家里人珍爱么?在咱们家里,还有娘宠着你;在兴济的时候,长辈们也不与你计较;若在这京城里,你再这么蛮不讲理,旁人也不会与你讲理。你去招惹别人,别人自然也会以暴制暴。”
  张鹤龄扁着嘴,他并不是完全不懂道理,只是一向被纵容坏了,觉得顺着自己的性子来才舒服而已。可是如今再想想,以前无论自己做什么都会护着自己的娘亲已经有了弟弟,姐姐对他要求甚多,爹爹更是不可能容忍他犯错——小胖墩忽然觉得,自己前路黯淡。
  “这世上的人大抵都一样。”张清皎揉了揉他的脑袋,“你怎么待他人,他人便怎么待你。你对其他人好,其他人必定也会对你好。你若是提拳头就打人,其他人必定也会提拳头揍你。明白了么?你是想要旁人对你好,还是对你不好,都取决于你自己。”
  张鹤龄听得似懂非懂,仿佛明白了什么,又仿佛还有些迷惑:“可是,姐姐,我还是想要那盏花灯。如果‘哥儿不肯给我,我又很想要……那该怎么办?”
  “你可以自己去赢一盏灯啊。自己猜灯谜赢来的灯笼,总比你抢来的更有意思罢?”
  “……我不会猜……”小胖墩低声道。
  张清皎不禁笑了:“你如今不会猜,往后好好进学,明年或许就能猜中了呢?若你今年就想要,也可让我去给你猜啊。要是连我都猜不中,爹爹还能猜不中么?”
  张鹤龄听得眼睛越来越亮,想起张峦那张黑脸后,又不自禁地抖了抖,嘟囔道:“爹才不会给我猜灯谜呢……姐姐,我知道错了。要是我回家之后好好认错,爹还会揍我的屁股吗?你能给我求求情吗?”
  “你是真知错了,还是像以前一样,口里说知错了,转眼又知错犯错?”闻言,张清皎似笑非笑道,“你说‘知道错了’已经说了太多回,隔三差五就出尔反尔,我已经不相信你了。除非你说到做到,否则我不敢替你求情,也不敢替你作出甚么保证。”
  张鹤龄听了她的话,眼泪在眼眶里转起了圈:“这一次,我是真的知错了!!”
  “真的?”张清皎沉吟片刻,“这样罢,若是你保证往后都听我的话,做个说到做到的好儿郎,这回我就替你说情。但一旦你说到不能做到,那爹爹管教你的时候,我便不再插手了,免得爹爹的怒火牵连我。”
  “好!就这么说定了!”张鹤龄点头如捣蒜。他对张峦已经生出了畏惧,与严厉的爹相比,自然还是姐姐更好些。虽然姐姐以前教训他的时候也会动手,但屁股疼一疼就没事了,他照样活蹦乱跳。哪像自家爹,同样是打屁股,居然就能打得他肿得下不来床呢?
  于是乎,到得家中后,张峦刚要继续提溜张鹤龄,就发现小胖墩又把自己藏在了纤细的女儿身后。他虎着脸:“鹤哥儿,过来!别以为躲在你姐姐身后,就能将今天这件事糊弄过去!还不快过来!!”
  张鹤龄赶紧扯了扯姐姐的袖角,可怜巴巴地抬首望着她。张清皎按了按他的小脑袋,对张峦道:“爹爹,鹤哥儿已经知错了,这回便不必狠罚他了,再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罢。若是下回他再犯了错,爹爹再两罪并罚也不迟。”
  张峦皱起眉:“皎姐儿,他说知错了,你便信了?之前那回他是怎么说的?这段时间看着也老实了不少,我还以为他真的改了,却没想到他竟然学会伪装了。连表哥‘哥儿他都敢抢敢欺负,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我……我真的知道错了!”张鹤龄从张清皎背后伸出脑袋,壮着胆子嚷嚷道。见张峦看过来,他又忙不迭地缩了回去:“我答应姐姐了!以后都听她的话!说到做到!决不食言!真的!!”
  张峦微微眯起眼,见女儿轻轻颔首,眉头攒得更紧了。不过,还不等他出言,张清皎便道:“爹爹,女儿有话想说,请爹爹移步书房。”
  张峦微怔,见她神情郑重,自是点头答应了。待他带着女儿进了书房,这才想起张鹤龄来。然而,等他再出书房去寻时,小胖墩已经一溜烟地滚回了正房,大声地与金氏说起今夜灯市的盛况来。听着母子俩的笑声,他不自禁地想起前些日子母子俩尖锐可怕的哭声,额头的青筋再一次跳了起来——罢了,已经将至四更时分了,为了邻里的安定,他今天便放过那个熊孩子罢。
  张峦终于微微平复心情回了书房,张清皎已经亲手给他冲泡了一盏香茶:“爹爹,关于鹤哥儿的教养问题,女儿想毛遂自荐。”
  “你想教养他?这混小子可不是那么容易教的,又有你娘在,你无论怎么教,都难免束手束脚。”张峦摇了摇首,“家里的中馈交给你,我很放心。但将鹤哥儿交给你,我却担心会教你为难。”他教养张鹤龄,父教子,名正言顺,金氏也折腾不出什么水花。若换了女儿,却极有可能被金氏扰乱,甚至是无形之间受到伤害。
  听了他拒绝的理由,张清皎神色更柔软了几分,眼底却透着坚定:“爹爹放心,以前我也常私底下教鹤哥儿一些浅显的道理。他并非愚钝之人,只是被娘宠坏了而已。只要爹爹将鹤哥儿的教养交给我,不让娘插手,我便自有法子将鹤哥儿养正了。”
  “这小子实在是顽劣。”张峦依然不同意,“若不用些严厉手段,你也镇不住他。罢了,罢了,子不教,本便是我这个做父亲的过错,由我来教养他也是理所应当的。哪能将家中的事情都交给你呢?”
  “可是,再过几日,爹爹就该去国子监进学读书了。”张清皎道,“爹爹好不容易才得到乡贡的机会,来到京城,来到国子监,绝不能因为任何事分了心,更不能在旁的事上耗费过多的精力与时间。鹤哥儿的教养之事确实很重要,但女儿以为,对于爹爹而言,对于咱们张氏而言,国子监的学业更为重要,绝不能有任何疏忽。”
  张峦乃是少年秀才,年少成名,踌躇满志。他本以为自己能像堂兄张岐一样,青年中举,未至而立年纪便中进士,累任至正四品的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却料不到,自己竟然接连六次都折在了秋闱上,平白蹉跎了将近二十年。若不是女儿询问伯父张缙、堂侄张忱之后,提示他还有另一条路途可行,他也不会振作起来拿到了乡贡资格。
  因此,他与女儿心中都很清楚,国子监的机会于他而言至关重要。唯有全力以赴,他才有可能在三年后得遇转机,成功进入桂榜。而他的前程不仅仅关系到自己的尊严,他们的家庭,还关系到张家所有族人。
  毕竟,堂兄张岐因涉入朝争无人相护而被除名撤职,而后郁郁而亡,已经是女儿尚未出生时的事了。这意味着,张家在这十来年内无人能够顶立门户。若是他下一回失败了,失落的不仅仅是他自己,更难熬的恐怕是将他当作亲子教养长大的伯父张缙。
  张峦深深地注视着女儿——
  这并不是他首次意识到女儿的聪慧懂事,却是他首次感觉到,女儿比他想象中更加坚定,也看得更远。不需要任何人提点,她便注意到这次机会对他、对整个家族的意义。拥有这样的眼光,拥有这样的心性,为何偏偏却是个姑娘呢?
  这是张峦第一次为女儿生而为女感到惋惜。不过,短暂的惋惜之后,他便回到了现实当中,不再为不可能发生的事多想。再看女儿时,满腔的惋惜之意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则是更深的信任与珍爱。
  “好孩子,鹤哥儿便交给你了。”


第15章 小有所成
  “她一个姑娘家,怎么教养弟弟?说出去都让人笑话。偏偏不管我说甚么,相公都不肯听,还说他宁愿相信皎姐儿也不愿信我……”金氏斜倚在软榻上,双手无意识地护着自己的腹部,口中却絮絮叨叨,“大姐你说,这像是甚么话?鹤哥儿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疼他倒成了我的不是?”
  张氏听得有些不耐烦,面上却依旧微笑相待:“鹤哥儿若是年纪还小,自是怎么疼宠都不过分。只是他如今已经到了该进学的年纪,也不能像年幼的时候那般纵着他了。你现下好不容易又怀了一胎,还是紧着肚子里这个罢。”
  金氏觉得她是全心全意替自己着想,以为她也认同自己那些抱怨,便一时口快将心底的话都倒了出来:“就算如此,也不该让皎姐儿来教弟弟啊。送鹤哥儿去私塾里上学,或者请个合适的先生到家里来管教,明明比她更名正言顺。依我看,父女俩就是舍不得花用银两。自从皎姐儿负责管账之后,家里的花销竟然减了一半!”
  张氏看着她那张圆润的脸,笑容不禁有些绷不住了,心里暗道:花销减了一半,也从来不曾苛待你啊。瞧瞧这脸庞身段,再补下去,日后受苦的还是自己,某些人怎么就不懂得什么叫“克制”呢?
  金氏见她不言语,满以为她也觉得张清皎做得太出格了,便将这些日子的“满腹怨气”都一股脑地说了:“平日里要什么没什么也就罢了,阖家上下如今都只认她这个大姑娘,根本不认我。她又满口都是听大夫的话,说得头头是道,任谁来评理都讲不过她,我也拿她没甚么办法。好在我也想开了,就当还是在兴济的时候由伯母大嫂管束着那会儿便是了。”
  “过日子么,只要能过得下去,我都能忍着。但看她教养鹤哥儿,我却实在是看不下去了。鹤哥儿性情有些跳脱,天生就是坐不住的。她明明知道,却给他定了些死规矩,不坐满两炷香便不许动弹。哎哟,可苦了我的儿了,活生生就被困在书房里了。偷偷出来到院子里玩上一会儿就挨了家法,那可是用戒尺直接抽啊……”
  说到这里,金氏连眼眶都红了:“我的心肝儿啊,哭得我心都碎了,她却半点反应也没有。她教养鹤哥儿的手段,都是和她爹学的,父女俩丝毫不近人情。我在旁边求情,就像是没听见似的。哪有她那么狠心的姐姐?不是呵斥就是打骂,就不怕鹤哥儿记恨她不成?!”
  “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便说了她几句。她竟然还与我顶嘴,说甚么鹤哥儿往后懂事了只会感激她。我当时气得心口都疼了,好端端的姑娘家,怎么就变成这模样了?我看啊,是相公让她掌管家事,将她的心也给养大了。好好的温顺女儿,偏偏就养成了伯母似的硬脾气,往后可怎么找人家?”
  她口中的伯母,便是张缙之妻何氏。何氏年轻时治家颇为严厉,约束得她们这些小辈都有些喘不过气来。金氏与张岳之妻李氏又是隔房的侄媳妇,被她的强势所慑,更是成日都战战兢兢。独子张岐过世之后,何氏信了佛,又将中馈都交给了儿媳钱氏,瞧着倒像是个慈和的老太太了。不过,十余年过去,她余威尚在,张府上下以及张氏族中依然无人敢违逆她。
  张氏出嫁前便对何氏又敬又怕,出嫁后回想起她于庶务经济上的独到眼光与治家的严谨,更是佩服之极。此时听金氏言语间仿佛有些不满之处,她不由得眉头一挑:“伯母的脾气怎么了?像伯母才好,往后不容易吃亏。我每次见了皎姐儿,都怕她的性情太柔软了,嫁了人会被欺负呢。”
  张清皎生得秀美,笑起来的时候更是娇羞可爱,瞧着确实像是个温软的孩子。然而,张氏并没有被侄女的皮相所迷惑,不过是短暂的几次相见,便看穿了她真正的性情。讽刺的是,亲娘金氏却满心以为,自己的女儿从来都是温顺柔和的,聪慧、独立与强硬的一面皆出现得格外莫名其妙。
  张氏越发看不上自己这个弟媳妇了——她也不想想,若是她这个当娘的是个立得住的,稍微靠些谱,又何须侄女这般辛苦?谁家的姑娘管理中馈不过是稍稍练练手,记账看账理事也都是亲娘手把手教出来的?谁家的姑娘还得费心思教养弟弟,偏偏尽了全力也得不着半个好字,反而被亲娘嫌弃?
  她早便已经后悔,为何要特地抽出空闲来走这么一趟了。原本是来找金氏商量侄女的婚事,却不想话还未出口,就被金氏拉住,紧接着就是滔滔不绝的抱怨。早知道弟媳妇是个靠不住的,她又何必想着与她商量什么正事?便是为了全一全面子情,也不该来的。
  提及何氏,金氏也颇有些不自在,讪讪道:“我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怕皎姐儿太要强……”她终于发现张氏的脸色似是有些不太好看,于是立刻扶着额头喊累,向张氏赔了不是后,便扶着玛瑙去卧室里休息了。
  被主人家就这么晾在外头的张氏生生地气笑了,也懒怠与她计较,径直去了书房。
  书房里,张鹤龄正撅着屁股在练字,一笔一划写得倒也算认真。但他的心思却不全在自己写的大字上,时不时探出脑袋去看沈‘。沈‘练字已有四年,字形看起来已经初具风骨,比他的涂鸦不知好了多少。这让小胖墩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犯熊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同样在练字的张清皎不紧不慢地搁下笔,瞥了瞥熊孩子伸向旁边砚台的胖爪子。张鹤龄一个激灵,赶紧收回了肥爪子。他确实很想打翻砚台,泼黑沈‘的那幅字,但前提是姐姐并没有发现,才能当成是一场意外。否则,沈‘的字是不能看了,但自己的肥屁股恐怕也会遭殃。而且,这次“上刑”的不一定是姐姐,极有可能是早已磨刀霍霍的亲爹。
  张氏看得有趣,忽然觉得熊孩子似乎也不那么令人发愁了。张清皎一眼便望见立在书房门口的她,看了看香炉里即将燃尽的那柱香,笑道:“时辰到了,你们二人练完手头的字,便出去玩耍一会儿罢。记得别贪凉,受了风寒。”
  说罢,她便出门把住张氏的手臂,亲亲热热地挽着她去了自己的闺房:“姑母,我娘若有怠慢之处,我替她给您赔礼。她是双身子的人,性情又率直,姑母别与她计较。”
  “我与她计较甚么?”张氏嗔道,“若是事事都与她计较,早就气坏了身子,一点也不值当。还不是替你觉得不平,我才心里暗恼。谁知道,你这个当女儿的只顾着替亲娘说话,倒衬得我成了恶人。”
  “姑母心里想着我,替我打算,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张清皎心里感动,轻轻地摇了摇她的手臂。她难得撒一回娇,逗得张氏笑靥如花,顿时雨过天晴。而她自个儿心里却是滋味复杂——年幼时,她也对金氏这样撒过娇,也曾得到过金氏的疼宠与爱护,美中不足则是金氏常常叹息她为何不是个儿子。等到张鹤龄出世后,母女二人便再也不复当初的亲近了。如今,她却在张氏身上依稀感觉到了“疼爱”之情,不由得感触良多。
  “好孩子,她不懂得你用心良苦,是她自个儿糊涂。”张氏握着侄女柔嫩的手,“夏虫不可语冰,你也不必太过强求。这世上有不少糊涂人,是怎么讲道理也讲不通的,固执得很。你很不必因着她心里难受,还有你爹呢,还有姑母呢。”
  “侄女省得。”张清皎低声道。
  “我这回过来,本想邀你母亲一起去庙里进香。”张氏顿了顿,接着道,“但看她如今的模样,恐怕不愿轻易出门。这样罢,咱们约个日子,你带着鹤哥儿与我同去便是。一则保佑你姑父春闱顺利,二则保佑你二表姐婚事好合,三则保佑你娘这一胎平安。”
  “还是姑母想得周到。”张清皎略作思索:“春闱眼看就要到了,姑母挑个好日子罢。”
  “往年都是二月初,说不得今年又有什么变故。”张氏摇了摇首,“原本都该准备起来了,但皇城里迟迟没有旨意传下来,你姑父说,指不定会推迟呢。庆贺上元便推迟了几日,今年毕竟特殊些。”
  “姑母放心,春闱可是大事,不会随意推迟的。”张清皎微微一笑,“庆贺上元不过是玩乐,春闱则是为国取士,二者不可同日而语。便是有人想推迟,也得问问满朝的官老爷们愿不愿意答应呢。”
  张氏怔了怔,拍了拍她柔嫩白皙的手背:“你说得有道理,回头我便准备起来。”
  ************
  禁城,文华殿。
  讲课结束后,朱v樘扶起给自己行礼的讲官刘健,亲自将他送出了文华殿。望着对方的背影,他心里有些惋惜来的不是李东阳或者谢迁。最近他听了不少传闻,心里挂记着许多事,却无人与他分说讲明,只得在心里默默地思索。
  自从他出阁读书后,给他侍班侍读的讲官有六七位。为首的三位老师便是彭华、程敏政与刘健。这三位皆是才名远播,不是状元就是神童,可惜性情各异,很不容易令人亲近。如彭华,与万安交好,对朱v樘并不尽心,朱v樘也对他敬而远之;如程敏政,以神童而入仕,于学问上是大家,却并不通人情世故;如刘健,性情刚正自持,许多不该说的话,他一个字也不会多说。
  与朱v樘更为亲近的,是两位年轻的讲官,李东阳和谢迁。李东阳善谋善思,常会借读史启发他思考,提醒他谨慎处事;谢迁擅长讲述,各种真真假假的故事信手拈来,借故事喻讽亦是自然而然。更重要的是,这两位都不吝于告诉他一些朝中重要的变故,以及朝堂众臣的反应。使他除了司礼监传来的话之外,不至于对朝堂诸事一无所知。
  最近,司礼监似有变故,怀恩与覃吉都未顾得上告知他。李东阳与谢迁又不当值,他只得自己琢磨猜测了。


第16章 收拢大珰
  回到清宁宫后,朱v樘便让周围服侍的太监宫女都退下,独自坐在书房里,对着雪白的宣纸出神。良久,他执起笔,沾了些淡墨,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司礼监所有大太监的名字。而后,执笔的手停在半空中,久久不曾落下。
  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
  戴先生一向是父皇的心腹,在父皇身边的地位几乎无人能够动摇。尽管他与御马监太监梁芳等佞幸小人不同,从未媚上献宠,更不曾事事听从父皇,反而屡屡进谏保住那些触怒父皇的臣子,但父皇对他依旧十分信任。或许,父皇心中其实很清楚,如戴先生这般的人品,对他忠心耿耿,谏言从来言之有物,无论发生何事都心向着他,所以才对他如此倚重。若非发生动摇国本的大事,戴先生绝不可能出事。
  司礼监秉笔太监,覃吉。
  老伴性情温和,一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主要负责的是内书堂之事,连批红之类的分内事都只是过一过眼罢了,离大们心心念念的权力一向遥远。如他这般与世无争的性情,也绝不可能惹上什么仇敌。
  司礼监秉笔太监,戴义。
  竹楼先生醉心琴技与书法,也是他幼时启蒙的先生之一。他对批红以及争权夺利素来不感兴趣,每日只顾着抚琴写字作画,过得自在逍遥与世无争。因父皇喜听他的琴声,他收的徒弟也相当有出息,应该亦没有人会与他过不去。
  司礼监随堂太监,萧敬。
  竹楼先生的弟子之一,掌管章奏文书,通常负责宣旨。他能力出众,不仅擅长经济庶务,政事亦是眼光独到,办案更是高明公允。毫不夸张地说,遍数司礼监内外,能接替戴先生的掌印之职的,唯有此人而已。只是他什么都好,唯独交友眼光有限,名声总是会被另一个人拖累——
  思及萧敬,朱v樘忽而又想起与他交好的另一个名字,神色微微一凛。
  他怎么能忘了此人?东厂提督尚铭,亦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看似权力不比掌印太监,但靠着东厂的势力,几乎可与戴先生一争高下。势力煊赫的时候,他可没少在父皇面前给戴先生上眼药,险些就让掌印太监之位换了人。
  遍数司礼监,最容易出事的也只能是尚铭了。毕竟,西厂提督汪直被罢免,他在其中出了不少力。西厂撤销之后,东厂独领风骚,他很是风光了一阵。无论是正直臣子或是奸吝小人,谁都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成为又一个汪直。
  执笔悬停空中的手终于落在了纸上,将一个个名字都涂满乌黑的墨汁,顺带勾勒成一幅初具雏形的山水图。只是这山水图似乎用墨不均,不得主人的喜欢,最终被捏成了一团废纸,丢在了书案旁边。
  朱v樘将太监宫女们唤进来,不紧不慢地净了手,又在书案前坐下,开始温习今日的功课。眼角余光中,他瞧见一个生得不起眼的小太监将那团纸拾了起来,垂下首用竹篓收齐他日常练字练废的纸,不声不响地退了下去。
  少年太子的神色依旧淡淡,眼底既无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