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二人森林-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这次,雪下了三天,停了。
雪停之后,何田他们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
架桥那天,何田出门前在放了沙子的陶盘搁在桌上,和易弦并排站在桌后,用一根柏枝点燃香,默默祝祷。
祈祷结束,两人相视而笑。
他们赶着大米,带上帐篷、木炭和食物,在悬崖下的林子里开辟一处营地,暂时就住在那里,打算把桥架好了才回家。
凌晨时,易弦听到帐篷外的竹林里“咔啪”一声响,醒了。他知道这是什么猎物踩上了何田设在那里的陷阱。
他转过头,借着帐篷外篝火的微光,仔细看看躺在一旁的何田。
然后,他伸出右手,放在被窝边缘,犹豫了好一会儿,冻得手腕都发麻了,快速地探出手指轻轻沿着何田的眉毛滑了两次。从最弯最高的眉峰到细细的眉尾。再从眉峰滑到眉尾。停在眉尾最淡的地方。被子外面冷冷的,何田的眉毛绒绒的。
他指尖停在她眉尾不动,目光又不由自主看向她的嘴唇。
她嘴唇长得十分饱满,可是嘴又很小,睡着的时候放松地微微嘟着,从侧面看,像是在吻一朵看不见的花。
又像是一颗樱桃。
一颗渍在蜂蜜里的樱桃。
为了防止嘴唇皲裂,何田每天早晚都要在唇上涂一种药膏,这让她嘴唇亮晶晶油汪汪的。她还给他了一盒,让他随身带着,随时涂抹。
药膏放在两指粗细的小竹筒做的扁平盒子里,盖子也是竹子做的,盖缘捆一道细细的皮绳,盖子就能严严实实地盖紧。
不管是手被木刺竹刺扎到了,被刀子割破了,还是不小心烫到了,立刻涂上这个药膏;从门外回来,洗碗了,烧火了,洗手后,也涂一次药膏。甚至肚子胀气了,涂上药膏揉一揉,立刻会好很多。
在何田看来,这药膏能治疗各种小伤小痛,刀伤火烫,跌打损伤,还能保持皮肤健康,让你老了不会得关节炎。
不知道她小时候她奶奶是怎么跟她说的,何田几乎是虔诚地信任这个药膏。可里面的成分不过是水獭油脂,蜂蜡,还加了几样草药。闻起来有点薄荷和蜂蜜的香味。
这时,何田的睫毛颤了颤,易弦赶紧把手钻回被窝闭紧眼睛假寐。
他听到何田翻了个身,呢哝了一句什么。
天亮之后,何田开心地发现昨天黄昏时设的夹圈陷阱里夹住了一只雪鸡。
这些鸟类很害羞,只在夜间活动。还有,它们很美味。
何田审视带来的各种食物,最后选中了一颗大白萝卜。她准备做点特别的食物。
吃过早餐,易弦把堆满藤索的藤筐抬上爬犁,带上大米,运到冰冻的河面上。
现在,要把藤索放到两边的山崖上了。
他们在藤索两边拴上皮绳,再在皮绳上栓一块石头。
何田爬到一侧悬崖上,易弦用两根接在一起的长竹竿把皮绳举起来,递给何田。
何田把皮绳固定好,易弦爬上悬崖,和她一起把沉重的藤索拉上来,先松散地用皮绳系在当塔架的两棵橡树上,再爬到另一边的悬崖,重复这个过程,把藤索拉上去,固定在当塔架的岩石上。
之后,两人再返回橡树那一端,把一根根藤索拉紧。
他们还在橡树下做了个简单的绞盘,让大米拉着,绞盘转动,把藤索拉得更紧。
全部六根绳索都固定拉紧之后,日影已经西斜了。
可何田这时的心里光芒万丈,她看着初具雏形的索桥,站在悬崖上对着对岸的森林大喊:“啊——啊——”
这个壮举值得吃点好的庆祝。
从前何田问了易弦,得知他们那里也吃面条,她就计划着什么时候做一次了。
回到山下的营地,何田让易弦先烧开水,自己把带来的面粉用水瓶里的温水混合,揉匀,抓住面团在铁盆边缘反复摔打几次,再盖上一块湿润的布,让面团松弛。
这时,水也烧开了。
何田把那只雪鸡退毛剥洗,取出内脏,切下鸡胸肉,和一小块靠近内脏的黄色脂肪备用。
然后她拿出一颗大白萝卜,去皮,刨成丝,洒上一勺盐,放在盆里揉一会儿,让盐分拌匀,静置十几分钟后,萝卜里的水分就被盐带出来了。
倒掉这些水,把萝卜丝包在一块布巾里挤掉剩余的水分,剁碎鸡胸肉和脂肪,加上一点点面粉,搅成糊状。
坐在开水锅边,何田用一只小勺子把萝卜鸡肉糊挖出一勺,轻轻丢进滚水里,就变成了一个丸子,丸子很快又浮上来,就煮熟了。
一盆馅料全都做成了丸子,放在一边备用。
这时,面盆里的面也醒好了。
易弦把面团重新揉好,交给何田。
她坐在开水锅前,揪起一块面团,拉长,拉薄,拉到面伸长到最长,再拉就会断掉时投入滚水中,再揪一块面团,如法炮制。
她递给易弦一团面,“你也来试试!”
两人像玩耍似的一边笑一边做了一锅面片儿汤,再把刚才做好的萝卜丸子放进汤里,加上一点萝卜干切的碎丁,就可以吃了。
这碗面片儿汤吃下去,全身热乎乎的。
剩下的丸子装在木盒子里,很快冻硬了。
“以后吃火锅的时候用。”何田笑眯眯地说。
剩下的面团被擀成薄片,切成手指宽的条,三五条盘成一团,也冻起来,没时间准备食物时可以直接下在滚水里煮一碗面。当然了,这个手擀面也能放在火锅里,易弦说了,吃完火锅里的菜、肉,最后把手擀面下在汤锅里,面条就能吸收之前在锅里烫过才那些食材的香味,吃一碗这么煮成的面,这顿火锅才算吃得完满了。
吃过一次鱼肉涮锅之后,易弦跟何田说了更多火锅的事。
森林里没有牛羊,但是鱼,鸡是有的,冰河化开后,河水重新流动,林子间的水塘和沼泽再次成为食物丰富的地方。候鸟们又飞回来,在水塘觅食,求偶,下蛋,这时能打到很多的禽鸟,野鸭,大雁,野鹅……河里的鱼虾也更多了。
河虾可以用来做虾滑,林子里又生出很多菌类和野菜,通通都可以用来当火锅的食材。
讨论着怎么做更多美味的食物,虽然帐篷外还是冰雪世界,可是帐篷内,却恍惚间已经闻到春天的气息。
作者有话要说: “我想让你好好的。”
今天也祝大家用餐愉快。
第26章 竹筒腊肉饭
第二天早上; 何田和易弦去营地附近的竹林砍伐竹子。
大严寒的突然到来和之后上百年的延续; 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森林物种的多样性。
寒带植物得到更多适宜的环境而向南扩大它们的生存范围,一些温带甚至是亚热带植物在变成寒带的地区存活下来; 曾经是人类频繁活动的地区引进了许多外来物种,也有存活下来的。
何田所在的这片森林就是如此。
除了寒带森林中常见的针叶树木,这里还有大片的竹林; 沼泽边上有一片柳树林; 一直到十月底还绿意盈盈。
竹子的纤维有木纤维没有的一些特点,它们更加柔韧,有弹性; 而且最棒的是,竹子中空,可以用来做很多工具,比如水壶; 水杯、水舀,小盒子之类的容器,打通竹节之后一根长竹子就能当烟囱; 劈开之后能做成竹凳竹床之类的家具,劈得更细的竹篾可以编织各种篮子、筐子、竹匾等等器具。
当然; 竹子还可以当做建材。
易弦告诉何田,他们的城市里有很多河流; 有些河上的桥就是用竹子做的竹索桥,还有些穷人,把一排竹子捆在一起; 放进河里,就是竹排了,可以当船用。
竹子还有个优点,就是中空,砍伐同样高度的竹子要比砍树木容易得多。
倒下的竹子带着竹叶上的积雪簌簌下落,摔在雪地上。
何田和易弦一边闲聊,一边砍倒了四五棵高大的竹子,就在原地锯成一米一米的长段,用绳索栓好,让大米拖着向营地走。
林子间的路并不太顺,走了一段路后,很多时候还得何田和易弦抬着装上竹子的藤筐,在林中移动。
终于返回了营地,已经接近正午了。
何田擦擦汗,取出水壶喝水。
易弦看她双颊红得像涂了胭脂,额头、鼻尖、人中全是汗珠,擦过之后很快又出了一层,知道她是很累了,于是对何田说,“我在这儿把竹子劈了,你去做饭吧。”
何田想想,“也好。我先做上饭再来帮你。”
何田选了一节碗口粗竹子锯断,从竹节边缘大约一指的地方锯开,另一边也如法炮制,就得到两个天然的竹碗,比平常吃饭的陶碗略深一点。
剩下的竹子,她沿着比竹节高两指的地方锯断,这就成了竹碗的盖子。
她抓一把雪放进两个竹筒里,再抓一把干草,擦洗竹筒。
竹子里有一层干膜,还有锯断竹节时的锯末,这下全都被擦净了。然后,她从周围的松枝上取下一些雪,放进竹筒里,再用喝水的铁杯量了一杯米,将三分之一倒进一个竹筒,剩下的倒进另一个,轻轻晃动竹筒,最后,她切了些腊肉,也放进竹筒,再用筷子把竹筒中的米、肉、雪搅匀。
何田在铁锅里化开一些雪水,等水温和手温差不多了,再把竹筒竖直放进锅里,盖上盖,加上柴火,大火蒸煮。
她做完这些,易弦已经在营地边上劈了不少竹板。
他们最后放弃了在底索上铺木板。冬季砍下的木头没有晒干,到了夏季,原本一米长的木板可能只剩下九厘米长。着急铺上木板,只会使桥索变形。
于木头相比,竹子的质地更加密实,缩水率也低,而且,劈竹子,比劈木板要容易得多,通常只要一刀,就能顺着竹子的纤维走向,将它劈从头到尾。要不怎么有句话叫势如破竹呢。
实验了之后,何田决定先用竹板铺好桥底,再逐渐用木板替换。
易弦脚下放了七八块已经劈好竹板,每块都是一米长,手掌那么宽。
何田有一个手摇钻头,她坐在一截还没劈开的竹子上,抓起一块竹板放在膝盖上,在竹板两端分别钻两个洞,然后将两条细藤绳穿进洞里,在洞口打一个结,拉紧。
这样,铺桥的时候,只要把竹板两侧的两根藤绳固定在底索上,一块桥板就铺好了。
又工作了一会儿,何田叫易弦,“我们先吃饭吧。”
易弦擦擦汗,问何田,“我们吃什么?”
“竹筒饭。”
“啊?我们还有米么?”
“还有一点。”
一起生活了这么久,何田早就熟悉了易弦的口味。
对易弦而言,比起面食,米饭更好吃。面点,要做得很精致,或者好玩有趣的,才会食指大动,米饭呢,普普通通就很好吃,菜肴最好是甜咸味的,比如用栗子炖的腊肉和熏鸭。
黄豆粉是最可怕的食物。为什么有人会吃它是个未解之谜。
到了营地,还没走近,易弦就闻到米饭的清香。
何田掀开锅盖,白气蒸汽顿时扑上来,浸润她的脸庞。
竹筒里的米饭已经蒸熟了,翠绿竹筒里米脂晶莹,配着粉红色的腊肉片,看起来就令人直咽口水。
竹筒饭有股特别的清香,隔着布垫抱在怀里,热乎乎香喷喷,用竹筷搅一搅,香气扑鼻。
两人吃了饭,何田捡了几簇松针放在锅里,和雪一起煮了一会儿,一人倒上一杯。
松针茶其实没什么味道,只有一股松树的清香。这茶和竹筒所做的米饭倒是出奇相配。
他们喝着茶,稍微休息一会儿,又聊起吃食。
易弦看着手中茶杯,澄黄色的茶汤上白气氤氲,“有一年冬天,我也见过有人做竹筒饭,不过,人家弄得花俏得多,叫岁寒三友饭。”
“岁寒三友?”
“就是松、竹、梅。这三种植物在严冬仍然保持生机,被认为是有气节的。”易弦简略解释什么是“岁寒三友”,重点仍然放在食物上,“主菜当然是竹筒饭,也用了腊肉,好像是鹿脯肉,肉切成红梅的形状,倒真是挺好看的。然后,也有茶,不过茶是用腊梅花,花就插在每个人面前的竹瓶里,最后是用松针做的点心。”
“松针怎么做点心?”
“只是取一点松针的香味罢了。”易弦伸出双手比了个双掌合拢的大小,“用竹篾做成这么大的小蒸笼,上面铺上松针,蒸的是梅花形的红豆包,豆泥里不知怎么弄出了点梅花的香味。好看是很好看,味道也就……呃,还行吧。”
何田怔怔出神了好一会儿,问易弦,“梅花和腊梅长什么样啊?”
易弦一笑,“还以为你会问我那包子吃起来什么口感。”
何田也笑了,“接下来就要问了。那包子的皮是面做的么?还是透明的?”
易弦想了想,“是半透明的,好像是糯米面。”
“糯米啊……”何田叹道,“糯米能做好多好吃的呢。可惜去年没买到。去年夏天连粽子都没吃成。我用大米和小米放在一起包的粽子,只能解开叶子还不散,味道比起糯米粽子差远了。”
“我倒挺想试试大米和小米包的粽子的。”
“那找一天我包一点。”
两人又说了会儿话,再重整精神继续去工作。
太阳快下山时,他们劈好了所有要用的竹板,又背了剩下的竹板到营地,准备晚上吃完饭给它们都钻上洞。
竹板一共劈了四十二块,打算在八米多的底索上每隔十厘米铺一块。
但是,将所有竹板都穿上藤绳之后,他们又改变了计划,每十五到二十厘米铺一块。
因为四十块竹板加上藤绳的重量接近三十公斤了。同样的体积,竹板要比松木板沉重。
桥板太沉的话,就会把桥面压得更接近水面。
何田蹲在雪地上,拿着根树枝,再次计算。
算了一会儿,她把树枝一扔,站起来,“不管了。明天再说吧。”
说是这么说,临睡前,何田躺在被窝里,还在念念有词计算到底需要多少竹板。
铺桥板最好是一气呵成,铺桥板的人背上桥板,踩着自己刚铺上的板,一块一块向前铺,从桥的一端一直铺到另一端。
要是带的竹板不够,铺到一半没有了,还得中途返回。
易弦安慰何田,“我们这桥就八米多长,就算再跑回来也不会太费力,再说了,哪能背着三十公斤的竹板趴在藤索上啊?多累啊。”
他这么一说,何田终于释然了,很快就睡着了。
隔天早上,易弦醒来后,看到何田坐在篝火边往里添柴,她还没梳头,头发乱七八糟地翘着,对着火苗发呆。
他忍不住伸手摸摸她毛绒绒的脑袋,“你怎么这么早就醒了?”
何田吸口气,“睡不着。太激动了。”
易弦闷笑一声。
吃了早餐,他们背上竹板和藤绳爬上山顶。
这时太阳刚刚升起,金色阳光照在已经铺设好的六条藤索上,在悬崖下的冰河上投下几条黑影。
棕黑色的藤索上还凝着霜花。
“我们来得太早了。”何田说。她卸下藤筐,跺跺脚。
易弦递给她一块竹板,“来吧,可以先铺第一块板,等霜化了再铺其他的。”
何田想了想,拉住易弦的手,“我们一起。”
两人蹲在索桥边,一人一边,把竹板放在底索上,压平,拉紧穿在竹板上的藤绳,系紧。
何田摇了摇这块竹板,确定它已经牢牢地固定在了底索上,看着易弦笑了。
安好了第一块桥板,就能看到“桥”的样子了。在这之前,它还只是几条横跨两岸悬崖的绳索。
何田抬头看看天,再看看藤索上的霜花,对易弦说,“我背一半的桥板到对面去。我们一人一边,向桥中间铺,桥完成了,我们也会师了!”
易弦知道她只是等得着急,就说,“我背着一半桥板到对面,你站在这里看着我。”
他说完,不由分说,就背起一篓竹板往山下走。
何田看着易弦的背影消失在林间,又看着他走在冰河上,转过身对她挥挥手,之后,他爬上对岸的林中,大约二十分钟后,出现在对岸的悬崖上。
易弦看着相隔不到十米,在河对岸悬崖边上站着的何田,做了件他自己觉得很幼稚,可是这时却忍不住要做的事情。
他对着她高声喊:“何田——”
声音在山谷里回荡,阳光刺破云层落在冰河之上,被冰面的白雪反射出一片恍惚的金光,站在对面山崖上的何田仿佛也笼罩在一层金纱中,她穿着带风帽的鹿毛大衣,小小的脸庞被一圈绒毛围着,脸蛋红扑扑的,眼睛黑溜溜的,看起来就像个小绒毛玩偶娃娃。
“何田——”
易弦又喊了一声。
何田这时有了反应,她双手戴着胖嘟嘟手套,高举起来对他挥了挥,然后拢在嘴边,也大声呼唤易弦的名字。
“易弦——”
“易弦——”
她哈哈大笑。
易弦也笑了,但他的笑是无声的。
他也像何田那样拢起双手,“何田——”
何田立即回应,“易弦——”
易弦的胸腔中这时像是有只小手轻轻戳了他心头一下,让他毫无防备地喊出了心声——“我喜欢你!”
他喊完这声之后,自己也愣住了,一瞬间,山谷中像是陷入了完全的静寂。
他紧张地看向何田,隔着八米多的距离,还有何田呼吸出的白气,看不清她脸上的表情。
就在他的心一下一下剧烈跳动时,何田歪了歪头,笑了,她对他喊,“我也喜欢你。”她挥了挥双手,又喊,“我喜欢易弦。”
易弦站在原地,知道自己在微笑,可是他做不出其他的反应。他听到何田这么喊的时候当然是高兴的,可随即,他心底有个小小的声音说,不,何田,你的“喜欢”和我的“喜欢”是不一样的。
何田等了一会儿,见易弦只是呆愣愣地站在那里,感到莫名其妙。
她又冲着对面的山崖挥了挥手,易弦也镜像一样向她挥手。
然后,易弦蹲下,卸下了身后的背篓,开始铺设桥板。
这时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藤索的霜也几乎都化掉了。
两人一人一边,趴在桥索上,一块接一块铺上竹子做的桥板。每铺上两三块,就暂时坐在桥板上,一起从背篓里拿出藤绳,在桥两侧的当护栏的藤索上绑上X型,扎紧,加固桥身,也让行走时更加安全。
桥索晃晃悠悠的,站了两个人后离地面仍有很高的距离,但他们并不觉得害怕。
何田早就做好了安全措施,她用藤索做了两根保险绳,圈成绳圈拴在腰上,绳子另一头是一个铜做的活扣,可以方便地解下来系在桥索上。这活扣是过去爷爷爬到高高的大树上时用的。
这条八米多长的桥最后用了二十八块竹板。
每固定好一口桥板,何田和易弦之间的距离就更近一点。
终于绑好了所有的桥板和藤绳,两人一起坐在桥中心相视而笑,何田张开双臂,歪着头看着易弦,易弦也微笑着,可是又开始扭捏了,何田实在太开心了,她忽视了易弦用肢体语言表达出的别扭,扑过去紧紧抱住易弦,“我们成功了!”
“嗯。成功了。”易弦小心地把下巴靠在她肩上,轻声说。
“咦?你刚才不是很兴奋么?怎么这会儿不开心呀?”
“我开心呀。”
这时已经接近正午,阳光就照在两人头顶,易弦低着头,看到冰面上的影子,他和何田的影子,合成了一体,难分彼此。
作者有话要说: 岁寒三友是谁?
何田易弦和大米。
今天也祝大家用餐愉快。
明天是存稿箱。早上7点放出。大家注意查收。
第27章 春饼
桥终于修完了; 何田和易弦在桥上走了几圈; 感到很满意。
美中不足的是,这毕竟是条索桥; 桥板之间有二十厘米的距离,走起来晃晃悠悠的。
想象一下,夏季桥下河水奔腾; 湍急的水流拍打两侧悬崖发出轰隆声; 脚底不断有水雾冲上来扑在脸上身上,这条桥走起来的感觉和现在可能非常不同。
何田还试着带大米来参观索桥。
大米吓得要死,被何田赶着勉强在桥上走了两三块桥板; 说什么也不肯走了,她和易弦又费了点事把它给赶下来。
看来,要让大米过桥,得在桥上钉上纵向的竹子; 进一步加固桥底才行。
何田忽然有些激动,她眼圈红了,抓着桥栏默默在心里说; 奶奶,爷爷; 你们看,桥建好了。我和易弦建的。
下山时; 何田又再回头看看那座凌空架在两岸山崖间的吊桥。
她深感骄傲。
有了桥,在夏季也可以很容易地到对岸去,但她也有点担心; 察普家的林地在下游,和何田家的比邻,他们会不会认为何田有扩张领地的野心?会不会觉得有威胁?会不会伺机破坏这座桥?
易弦像是知道她在担心什么,小声说,“他们不会的。”
“为什么?”
易弦沉默片刻,解释道:“他们是那种只敢欺负弱小的人。对比他强的人,他只敢躲着走。”
何田想到上次见到察普兄弟,他们那种客气的态度,暂时放心了。
藤桥修得时机恰恰好。
桥修好两周之后,春天来到了森林。
从头一年十一月到次年的四月,冰冻了整整五个多月的河流终于苏醒了。
那天下午,何田正和易弦坐在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